圆明园最著名的景观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圆明园

  我国圆明园是清朝建造的,它可是经过了150年的建造!

  圆明园清朝时共40景,还有12铜首是12生肖。它们会在不同时间喷水,在中午和晚上12点一起喷水。景象十分壮观!还有一座人工湖,上面有3座房子。湖代表东海,房子代表3座仙岛。还有假山是用土做的,可以种花草树木。

  圆明园还经历了3次劫难,分别叫,火劫、木劫、石劫,第一次是英法联军,第二次是八国联军,第三次是清朝的官员们。

  圆明园的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其它的铜首都下落不明。

圆明园最著名的景观

介绍圆明园

  圆明园是一座史上最有艺术精华的皇家林园,康熙皇帝把心血都用在了上面,才把圆明园的基本样子打造而成,接着,康熙去世后,雍正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圆明园,还向外国人请求建造“大水法”和洋房,其余全部都是世外桃源,又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园中有许多景色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古迹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仿佛就是人间的仙境。

  圆明园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名人书画,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自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我们刚进圆明园,先是给我们介绍圆明园的结构、构造。接着,我们进了圆明园,这里到处一片狼藉,所有的小草都枯萎了,一点儿生气都没有,显得很想荒郊野岭,到处都是灰色的。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黄的,小丘上的小草和松树都是黄色的,松树也是黄色的。接着,我们来到了大水法的所在地,这里那里有大水法,只有几根残缺的柱子,接着,我们进入了放映厅,我随便看了一会儿,刚好看见了外国人来到园内时的情景,捡到宝贝就装进口袋里,装不下的就随意破坏,一切之后,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此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愤怒啊!

  我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后为国家做贡献,使它不被其他国家欺凌,让中国越来越繁华。

圆明园

  圆明园有树木之绿、翠、阴、碧,有花草的香、芳、芬;有的似江南园林;有的取唐人诗意;有的如蓬莱仙境;有的具异国风情,就连坛庙、寺观、船坞、草舍。市肆、稻田、人家也样样具全,无所不有;尤其是数不尽的奇珍异宝,如秦文汉文物,隋唐书画,明请金玉,历代陶瓷,难怪几代帝王大半时间再次避暑听政。有的外国使节来过之后惊叹此乃人间天堂,万园之园。

  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和创伤的身心,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

  英法联军对我们的放肆与无礼我们不能忘记,但我们不能不承认是因为我们祖国当时的落后才造成了这样惨重的悲剧。

  当我们再想起圆明园这三个字时,心里就情不自禁的涌出了愤怒与惋惜而又难以言说的感受……

走进圆明园

  圆明园是清朝皇帝的一座别宫,经雍正、亁隆、嘉庆、道光等诸帝用150余年时间 ,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其不断修缮、扩建,把它精心营建成一论座规模宏伟、景色 秀丽的离宫。

  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 园、万春园组成,总面积五千多亩,连绵20华里,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山水园林,不仅汇集了江南 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风格,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园内水面占三园总面积十分之四,大中小水面由环流的溪水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园内又缀叠大小土山、假石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使整个园林比烟水迷离的江南更加迷人,被人们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圆明园典藏过丰,由全国各地进献的古玩奇书,甚至是世上之孤品,难怪被抢劫。 1857年12月,英法悍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经过3年的作战,于1860年10月兵临北京城下。三年战争时间里,由于受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英法侵略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求补偿,盯上了宝藏充栋的圆明园。具有讽剌意味的是,在劫掠行动开始之前,竟然贴出布告,声称“宇宙之内,任何事物,无论贵如帝王,既犯虚伪欺诈之行为,即不能逃避其所应受之责任 与刑法也.决于十八日焚烧圆明园”云云。一幅文明人惩治野蛮人样子,难怪印第安人的财富被劫掠,印加文化 、玛雅文明会消亡,这都是文明人所做的文明事呀!

  据说,圆明园被劫掠的珍宝,除一小部分献给当朝皇帝外,其余都被私藏。座落在伦敦城西北的大英博物馆,陈列中国的稀世珍品数量多达两万件;法国枫丹白露宫的中国馆是拿破仑三世欧也妮王后建立,兴建的原因是为了存放从圆明园劫来敬献的战利品,可见数量之多。现在中国人民想看看祖先遗留下来的珍物,需要跑到大英博物馆、枫丹白露宫去观赏,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的一种悲哀!眼观那些琳琅满目的珍品,感受的是耻辱!唉哉,曾经 灾难深重的中国!

参观圆明园

  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

  令中华民族抱恨千古的是,这一世界园林艺术的伟大杰作,于咸丰十年(1860年10月末)被英法联军野蛮地摧毁了。据史载,园中收藏的罕见艺术珍品被洗劫一空,强盗们又放火焚毁了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圆明园的大火火光烛天,三昼夜不熄……圆明园被毁后,仍为皇家禁园。慈禧太后曾授意同治皇帝择要重修,因财力所限,修复工程时断时续,规模有限。后来,慈禧太后挪用北洋水师经费去修了颐和园。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挟光绪皇帝逃离。圆明园内残存及陆续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又遭八国联军驻军、宫监以及地痞恶霸的洗劫,此后的40多年间,残存下来的木料石材、文物雕刻不断地被拆毁、盗运到各地,使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园林成为一片废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圆明园遗址采取了保护措施,1956年起着手在园内有计划地进行绿化,有效地改变了长期以来的荒芜现象。1983年8月,开始对遗址进行整修,修筑了围墙、新园门、部分园路、桥涵,同时疏浚了福海。1987年9月,恢复了长春园的万花阵景区。园内,福海、绮春园山形水系、长春园山形水系均基本恢复原貌。福海中心蓬岛瑶台东岛的“瀛海仙山”亭和西岛庭院、别有洞天的四方亭、绮春园的新宫门、以及西洋楼的欧式迷宫(黄花阵)、绮春园的仙人承露台、鉴碧亭和浩然亭、福海等,均已在原址按照原样修复。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核心部分——西洋楼遗址的西半部,基本保持着残垣断壁的原貌,向世人述说着一代名园的兴衰荣辱,警醒着国人“振兴中华”、“勿忘国耻”……圆明三园整个东半部(200余公顷)已建成遗址公园,向社会开放,成为国内外游人凭吊和游览的场所。

游圆明园

  圆明园曾经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全园占地面积三百五十多公顷。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现在只剩下几根残柱。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是由圆明、长春、万青三园组成。

  圆明园西洋楼遗址参观是我们先到的第一个景点。遗址里有大水法、蓄水池等,大水法的栏杆外,有许多中外游客在拍照,都想把景观留下。据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就是参照蓄水池设计建设的。此外,还有清朝帝王闲暇时间玩的迷宫。

  参观十二生肖铜物博物馆时,舅舅对我讲:在香港拍卖会上,拍卖了铜牛头,铜猴头和铜虎头。就是圆明园里十二生肖喷水池的牛头、猴头和虎头。中国花费了数千万元的高价,买下了这三件宝贝。

  雨果曾说:“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看了原来圆明园的照片,我觉得圆明园原来金碧辉煌如此美丽,但如今只剩下不成样的柱子和经堂的基地。英法联军原来为什么抢我们的国宝和值钱的东西?那是因为那时中国贫穷和落后,弱小。他们现在为什么不敢再抢我们的东西了?因为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所以我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

  明园的历史,真是一次快乐的游览与学习!

圆明园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创造出了极其罕见的建筑形式,如眉月轩、如字轩、田字殿等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圆中各景又环环相套,层层进深,形成了丰富多彩、自然和谐的整体美。

  在长春楼的北端有一座连外国人都赞不绝口的景楼,那就是西洋楼。西洋楼是由资深的专家亲自设计的,无论是园路、铺式、围墙、石雕、铜像都具有西方的特色。但楼顶却盖上了我们中国特有的琉璃瓦,墙壁上镶嵌着琉璃砖,同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迭石技术的砖雕工艺。那是唯一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的建筑群,所以被外国人称之为“万园之园”。这是一件多么令我们中国人骄傲的事啊!

  绮春园位于圆明园和长春园以南,结构比较特别,它是由若干个小园组成的。全园不像长春园那样有一个统一的布局。绮春园三十景地也是小有名气的,它是由数个小型湖泊和山高组合而成,山冈穿插,水系回环,布局自由散漫,并颇受嘉庆帝的赏识,所以命名为“绮春园三十景”。

  但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了北京,占据了圆明园,打破了圆明园的宁静。这突如其来的战争让中国守军猝不及防,寡不敌众。3500多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看见那满园子的艺术瑰宝,敌人的心中升起贪婪的熊熊烈火。他们把能搬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搬不动的,便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于是,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了一片废墟。

游圆明园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一进圆明园,就能看到极其美丽的景色,各种各样、五颜六色、或人工栽植、或野地盛开的花开的正艳,长在草丛中,长在绿树上,为这历史长园点缀着美丽。圆明园中常常能见到已快凋谢的桃花,在深绿的树上一片粉。树、草也随处可见,翠绿、嫩绿,层层由浅入深。垂柳和松树最常见,时时彰显蓬勃的活力。圆明园树多、花多,水也多,湖面清澈而不见底,“海岳开襟”后的湖就很美,水面平静,倒映着岸边树草扶风的美景。

  我们一边走,一边看,圆明园里约49/50的宫殿建筑被毁坏,这的建筑大多没有,如:宝相寺、泽兰堂、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这些景致都只有一块石碑显示它们曾经存在。存留的遗址,也只有“西洋楼遗址区”了。这里的石质建筑已经坍塌,石块堆积在一起,有的断了,有的倒了,可从那些勉强还剩下的垒起的石建筑中仍然能看出它曾经的辉煌和宏伟。“西洋楼遗址区”中有许多遗址,从一个个有大有小的石块上的浮雕,足以看出古代工匠们的精细的工艺。有花型、有圆形,还有三角形、扇形等等,哪怕只是很矮的石台,也细致入微的雕上了曲线和鱼鳞。

  看到这样的断壁残垣,就总是不免想到造成这样场面的英法联军,是他们火烧圆明园,抢夺了无数金银瑰宝,毁了一座难以想象的“梦中园林”,毁了民族文化和历史,毁了清朝人们的心血,毁了这伟大的圆明园。但,他们毁不了民族气节,毁不了爱国之心,梅花之魂,毁不了中国人不服输、不低头,维护国家的赤子热情!

  圆明园,历史园,中华园。这样一座极为宏伟的园林,代表着中国的耻辱,代表着中国的气节,中华魂!

圆明园

  此园原为雍正皇帝为皇子时的赐园,待其即皇位以后扩建为离宫,乾隆二年(1737年)再次扩建,乾隆十六年(1751年)和三十七年(1772年)先后又附建长春园和绮春园,合称圆明三园。它坐落在西郊海淀镇之北,周围泉眼丛聚,草丰树茂,是绝好的造园之地。三园共占地350余公顷。园内成组的建筑群有一百二十三处,被誉为“万园之园”。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

  圆明园三园地势平坦,所以造景大部分是聚水而成景、因水而成趣的水景园。具体讲,圆明园有三大景区。即中部的前湖后湖景区,包括正大光明殿所在的宫廷区以及前湖、后湖沿岸的九岛。每个岛都有一组标题的景点,最大的一处称“九洲清晏”,即取“禹贡九洲”的含意,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环绕后湖的东、西、北三面,形成一圈外围景区,在这区里布置了小园林集群,如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中央景区。外围景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有祭祖的安佑宫、城堡式佛寺舍卫城、模仿商业活动的买卖街、藏书的文源阁、听戏的同乐园、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仿绍兴兰亭的“坐石临流”、仿庐山的“西峰秀色”等。第三景区为东部的福海景区,即以福海的大水面为中心,湖中有三个岛屿鼎列,以象征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湖岸布置了与水有关的二十处景点。此外,在圆明园的北宫墙外,尚有后来增建的一条狭长的景区,主要表现水村野居的风光。

  长春园是圆明园的附园,在圆明园的东侧。此园分为南北两个景区。南区以淳化轩一组为主体建筑,周围湖岛布置了十个景点,皆因地制宜,因水成景,如茹园、鉴园、狮子林、海岳开襟、玉玲珑馆等。北区为一横长地区,区内布置了六幢欧洲18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宫殿式建筑,名为谐奇趣、蓄水楼、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俗称西洋楼。这些建筑的体形及立面上的柱式、檐口基座、门窗细部俱为欧式建筑作法,但细部雕饰也掺杂了中国式的纹样。建筑前还配有人工喷泉。西洋楼建筑是欧洲建筑文化第一次传入中国的完整作品,也是欧洲与中国两大园林体系首次结合的创造性尝试。

  绮春园也是圆明园的一个附园,是多座私家小园合并扩建而成的,共计三十景。总体布局不拘泥一定章法,但更富于自然情调。景与景之间疏密相间,水系也比较错综复杂,形成小巧玲珑的格局。

  综观圆明三园可知其造园之骨架在于理水,通过人工巧构,安排出大、中、小的湖泊群,同时互相串通,形成水系。水系之外又配以陆地游览线,再加上假山土阜的障景作用,把全园分划成山复水转、层层叠叠近百处的自然空间,为开拓各类园林意匠构思创造了条件。建筑群体组合都以组景为目的,每一景点皆为一个小型园林,因此形成“集锦式”的规划形制。圆明园的单体建筑设计打破了传统官式的束缚,广征博采地方民居形式及刻意求新的体型,小巧素雅,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圆明园中还选用大量花木植物,移植驯化一部分南方植物,花季搭配,造成繁花似锦、四季如春的生态环境。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海淀区颐和园东,海淀镇北,原为清代大型皇家御苑,与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合称“圆明三园”,占地约345公顷。目前园中西半部沿未开发,主要开放了东部园景,开放面积200多公顷。

  残存的大水法是圆明园遗址的标志。此处原是闻名遐迩的“西洋楼”——园林化的欧式宫苑,将中国园林艺术与西式建筑巧妙地融在一起,中西合璧,成为建筑史上的经典。遗憾的是,西样楼以木结构为主,在1860年英法联军的罪恶之火中焚烧殆尽,唯一残存的大水法因其为石制而得以幸存。这两根依然不失精美的大石柱经苍桑,岿然不支,令人感慨万千。

  园内还有介绍圆明园历史的图文资料展室;按原貌复制而成的“圆明园”微缩的模型;以及曾是皇家娱乐处——迷宫。据说当的迷宫的游戏规则是:皇上坐在迷宫中心,众宫女从周边打着灯往前跑,谁最先跑到皇上身边谁就能得赏。现在游人的兴趣则在:从入口进,七拐八绕,终于找到出口。

  曾经笑傲万园的璨灿的圆明园建筑已经万劫不复,所剩的除了残碑伤石,更多的是对往昔的沉思,各永远不会飞烟尽的自然山水。这是圆明园遗址最独特的风格:洗尽铅华,凝重质朴,笑看山水,淡以致远。

  圆明园遗址仍保持水景园特色,园内遍布水域,大小河道把大面积的“福海”和规模稍逊的“后湖”,以及众多小块面联结成完整的河湖水系,衬以聚土而成的山岗、岛堤和荒石,别有秀色,仍是今人所爱之园。特别是附近清华、北大等高校名府中的莘莘学子,课余经常骑车到此,观水赏月,体味园中不尽的底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游览万园之园—圆明园

  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它囊括了中国所有的建筑风格,规模之大相当于五个故宫,六百个篮球场的面积。法国文豪雨果称赞它为人类幻想中的仙境。

  我怀着无比向往的心情踏进了这个奢华的皇家园林,映入眼帘的却是一根石头柱子压在旁边一个不完整的、破烂不堪的水池上,周围全是被炸成块的石柱。那个水池已经干涸了,也裂开了,我面对着这此残墟断瓦,心想:在还没被糟蹋之前,这会是多么绚丽的一道景观。

  再往里走,是一座石墙围成的迷宫,中间有个石头建成的亭子。在古时候,宫女在围墙中东奔西走,谁先跑到迷宫中心的亭子,将得到皇帝的奖赏。我和妈妈也去尝试了,我们进去这条路不通,那条路也不通,最后竟然回到了起点。最后,我们学乖了,跟着大部队总算到了亭子。我挺高兴的,还有这么一个好玩的建筑物留着,也就是它的材料是石头才免了它被毁掉的命运!

  一直往里走,我们来到了圆明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大水法,没有被炸毁前这里有一组非常壮观的喷泉,一天24小时 ,各个生肖动物,每隔两个小时依次轮流喷水,中午12点,12只动物一起喷水,洪水般的声音几里之外都可以听到。现在我们只看到它的残骸,也只能在大脑中想象当时的场景,颇有几分伤感。

  一个奢华、神秘、瑰丽、仙境般的离宫,就这样毁于一旦,太可惜了,那将成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铭刻在心中的记忆和耻辱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圆明园的著名建筑介绍

圆明园的重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