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螳螂捕食读书笔记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昆虫记》读书笔记

  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沉浸在作者观察小动物的乐趣中,勾起了我童年美好的回忆,并由此感慨:原来,只要用心观察,用心发现,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快乐涌现。

  作者在书中主要描写了几个小动物:螳螂,蟋蟀,蜘蛛,蝉,蜣螂,圣甲虫,萤火虫等,每一个小动物原来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幸好有热爱观察且又耐心观察的法布尔,这些昆虫的秘密才被我们捕获。他们生存的伎俩不多,却使我感动,也许他们根本没有什么伎俩,有的只是对生活的适应和生存的无奈。但是,他们繁衍后代的尽职尽责和生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既然这是一本写昆虫的书,在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在这里,要夸一下蜣螂,虽然相貌丑陋,且因为它们的工作而让我们厌恶,但我不得不说,它们是伟大的奉献者,因为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它们对工作极端的负责,只要天气允许,它们就会出来工作,它们把这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没有怨言,没有诉苦。或许它们头脑简单,想的太少,那么,在我们工作或学习的时候,为何要想那么多呢?只要选定了一个目标,就简单的去奋斗,只要坚持,我们肯定会有收获。

  现在,我们这的螳螂可能变少了,小时候,我也经常逮螳螂玩,那时候觉得它们挺有趣,而且跑的挺快。现在,我知道了那些个头大的是雌螳螂。每到繁殖季节,雄螳螂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终结,它们在享受了爱情的甜蜜时,为了不让妻子饿着,心甘情愿的成为了妻子的美餐。或许,它们是怕以后担当不起家庭的重担,亦或者,为了子女有一个好的将来,就这样,它们甘愿牺牲自己。多么伟大的丈夫和父亲啊!

  在这里,我也不得不说一下松毛虫。它们真是可爱的虫子,而且绝对是很好的规定遵守者。在它们那里,每一个虫子都可以成为领队,但是,也正因为这样,它们的路才走得盲目。法布尔把它们领到了一个花盆边缘观察它们,可爱的松毛虫们竟然围绕花盆走了七天,在几十次的探索中,他们才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如果我们也像松毛虫这样盲目的话,坚持不到七天我们就得一命呜呼了。

昆虫记螳螂捕食读书笔记

小学三年级《昆虫记》读书笔记

  多数人对蜘蛛没有什么好印象,当见到蜘蛛时恨不得冲上去踩死,可能是因为它丑陋凶恶的外表。

  蜘蛛有两个毒牙,一个啤酒肚,还有八条毛茸茸的腿。蜘蛛是一种非常谨慎的动物,当你在它洞穴面前放食物时,它并不会马上冲出来吃,它会过一会才小心翼翼的爬出地穴,当它发现危险的时候它会迅速冲回自己的地穴。在蜘蛛的世界里弱肉强食的规则并不罕见,假如两只公的蜘蛛在争斗,胜利的一方会把输掉的一方的脑袋刨开,变成它口中的美食。有些蜘蛛的毒非常厉害,比如塔兰图拉毒蛛,人送外号“麻醉师”,假如一只鸟被这种蜘蛛咬伤了腿,一开始它受伤的腿就无法移动,十二个小时后鸟就会死亡看到这你也许会认为蜘蛛丝冷血可怕的动物,不过你错了,狼蛛就是一个宁愿牺牲自己保护卵囊的伟大母亲。

  还有一种我们常见的蜘蛛,园蛛。园蛛织的网,是最漂亮的,同时也是它获取食物的途径。园蛛属于节肢动物,园蛛它的吐丝器在它的后退之间,所以它的后腿比其他腿都要长,呈圆弧形分开。就这点来说园蛛应该感谢上帝给了它这么完美的身体结构。假如今天你看到园蛛的网断了,第二天你就会发现新的网,由此得知,它是一种很坚持的动物。

《昆虫记》优秀读书笔记

  《昆虫记》是著名科学家法布尔的作品,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我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青竹蜂的巢是在潮湿的泥土下,螳螂的天敌是个头最小的蚂蚁,螂蛛是蜘蛛中的毒王,当人们被咬后会失去知觉,小动物被咬死后就会立刻死去等。

  法布尔总是珍惜每一个生命,哪怕是很微小的生命,他也从不杀死它们,昆虫和我们一样,也会有可爱的小宝贝,它们也有自己的家,各有各的本领,只是他们不会说话。

  昆虫的世界真奇妙啊!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明白管虫还会穿衣服,不明白松峨虫会预测天气,也不明白小蜘蛛会用丝线爬到各个地方,此刻,我全明白了。

  有些动物的思维比人类还要高,例如给赤条蜂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的不能动,让它失去知觉,而不是将毛毛虫杀死,这样的话食物就可以保鲜了,又如舍腰蜂给卵捕蜘蛛时,只是捕小的,这样,每只都能够使小虫一顿就能吃完,也是保证新鲜。

  《昆虫记》中,我还认识了喝树汁的蝉,吃蜗牛的萤火虫,爱吃莴笋叶的小蟋蟀……

  我也明白是我误会了蜜蜂。我不该用相同的眼光对待所有的昆虫。蜜蜂早出晚归是为了人们能吃到甜的蜜,而它用刺并不是为了伤害人类,而是自卫;还有蝴蝶,七星瓢虫等等,如果没有它们,我们会有多姿多彩的世界吗

  因此,我们要保护昆虫,让它们更好的活下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就能了解世界的奇妙,这就是我读完《昆虫记》后深刻体会到的。

《昆虫记》的读书笔记

  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昆虫记读后笔记

  自从我读了昆虫记后,就被它深深迷住了。这本书用了生动的描述,幽默的语言,讲述了一些昆虫是如何猎食和生活的,下面就听我的讲述吧。

  当我读到狼蛛的时候, 我才知道狼蛛捕食的时候并不是像别的蜘蛛用网来守株待兔,它是躲在某个洞穴里等猎物经过时它会突然的跳出用毒牙咬晕猎物,那些昆虫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成了它“ 盘中美食”了。狼蛛其实也织网,但它的网不是用了捕食猎物的而是作为育儿袋用的,这个网是碗状的虽然不美观但很坚固。它在这网里产了卵后,再用丝把它们盖好,这样我们从外面看,只看到一个圆球放在一条丝毯上。完成后它会把育儿袋成天拖在身上,即使遇到危险也不丢弃直到他们孵化成年能自主捕食后才会离开孩子。

  读到蜜蜂时我不由的感叹了一声,因为作者把屋檐下的蜂巢里的蜜蜂放入一个透明袋子里,然后又徒步走了两公里的路,为了做这些实验作者竟然不顾被蜜蜂蜇伤的危险,真的很勇敢。远离蜂巢很远后作者才把蜜蜂放出来,蜜蜂竟然好像知道回家的路似得,直往回飞。作者提前回到家大约用了30分钟,而他却发现已经有5只蜜蜂回到了蜂巢,不久剩下的蜜蜂也全都回来了有的身上还沾满了花粉。这个实验证明蜜蜂是有很强的记忆,不管多远都能找到自己的家。蜜蜂不光记忆好还很聪明,假如遇到有风的情况下,它会贴着地面飞行,因为这样会减少风带给它的阻力从而飞的更快。

  蜘蛛如网,蚂蚁如何搬运食物,蝉如何脱壳……读完昆虫记我不仅仅知道昆虫的秘密 更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 ,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探险,让我明白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轻易的放弃,要有屡败屡战的持之以恒的精神,要有一颗勇于 探索不怕失败的心 .

螳螂捕食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其中那篇《螳螂捕食》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螳螂捕食》这篇文章主要写螳螂是一只食肉昆虫,它的双臂有刺,从不放过任何猎物,谁一旦被它钩到,就没有还手之力。它还有一件“绿衣”掩护自己,不易被发现。在繁衍期间,雄螳螂还会被雌螳螂吃掉,可见螳螂是多么的凶残。螳螂虽然凶残,但我佩服它的勇敢,更佩服它的坚强。其中,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螳螂的胆量很大!无论是比螳螂还大的大灰蝗虫,还是大鄂有力的白额螽斯;不管是有毒的巨蝎,还是力大无穷的冠冕珠,它都勇猛的扑向它们,用它的利爪将它们制服,用它的锯齿将它们津津有味地嚼食得一干二净。

  记得在另一本书中,我看到有人将一只小螳螂和一群大蚜虫放在一个笼子里。小螳螂不但不畏惧,而且勇敢地与它们博斗,虽然多处受伤,但是它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信念,终于,经过21天的奋力拼搏,蚜虫们气绝身亡、全军覆没。小螳螂在困难面前如此的坚强,这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像小螳螂一样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坚持不懈与困难作斗争!

昆虫记的读书笔记

  弱肉强食,物竞天择,残酷的从林法则在昆虫的世界中一样适用。法布尔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昆虫之间相互残杀的情景。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蝉和蜗牛,两者都是性情温顺的昆虫,但也因此遭到贪婪残忍的昆虫的欺压。

  先说蝉,尽管蝉是个宠然大物,但仍然拿那些居心叵测的小蜂科昆虫没撤。这种昆虫用穿刺工具刺破蝉卵,把自己卵产进去,蝉卵就成了孵化出的幼虫的食物。

  法布尔叹息道:“宽厚的宠然大物啊,你转过身来,把这些侏儒踩扁吧!”可是蝉做不到,它的善良,让这侏儒肆意妄为。说白了,就是人善被人欺,被人利用,自己却毫无办法。

  再说蜗牛,蜗牛时常被金步甲攻击,尤其是有些缺口的蜗牛,正如法布尔所说,“金步甲需要的是我残废者。”这就是昆虫世界,弱者得不到同情与怜悯。

  这个社会也是如此,只有强者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就如同“门可罗雀”这个成语一样。

  相传,汉朝时,有位翟公,时任廷尉,声名显赫,有权有势。很多人就来巴结他,翟府门口每天都堵得水泄不通。可是没过多久,有人上书弹劾翟公执法不公。皇上见后震怒,并未详细查证,就罢免了翟公。而翟公过去的门客,无人为他平反,反而疏远了他。可是不久后,皇帝查明翟公是被冤枉的之后,今其官复原职。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又都跑了回来,但这次翟公不再像过去一样热情地招待他们,而是在门上写道:“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不过我个人以为,翟公不必如此,毕竟人顺境时的友谊,往往不是那么牢靠的,因为投靠弱者,没什么前途,只有依附强者,才有可能更上一层楼。

昆虫记读书笔记

  《昆虫记》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了数百种昆虫的生活习性,这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就要数螳螂了。

  这本书里写着:螳螂孔武有力,嗜肉成性,专吃活食,是昆虫世界凶恶的猛虎,埋伏着的恶魔,田野的霸王。

  螳螂在捕捉猎物时,它的钳子先是收着的,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当地的人们还以为它在祈祷。可是,假若有一只苍蝇从它面前飞过,它就立刻以闪电的速度扑过去钳住虫子,咬开它的颈部,然后从容地把虫子吃掉。

  但是,别看螳螂这么凶猛,它也有被欺负的时候。螳螂的幼虫刚从窝里出来的时候,往往被弱小的蚂蚁咬碎吃掉。不过,一旦螳螂长大,蚂蚁就再也不敢欺负它了。

  法布尔为我们开启了昆虫世界的大门,我想,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法布尔观察事物细致入微的精神,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昆虫记螳螂捕食主要内容

  捕食蝗虫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跳了过去。后者,也就是那只螳螂,立刻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态度,接着,反应十分迅速地做出了一种让人感到特别诧异的姿势,使得那只本来什么也不怕的小蝗虫,此时此刻也充满了恐惧感。螳螂表现出来的这种奇怪的面像,我敢肯定,你从来也没有见到过。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不光是动作奇特,与此同时,它还会发出一种声音。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螳螂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全都放置在后足的上面。显然,它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挑战的姿态。因为,螳螂已经把身体的前半部完全都竖起来了,那对随时准备东挡西杀的前臂也早已张了开来,露出了那种黑白相间的斑点。这样一种姿势,谁能说不是随时备战的姿势呢

  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螳螂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螳螂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敌人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因此,螳螂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个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是把它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它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这样一来,一向擅于蹦来跳去的蝗虫,现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儿忘到脑后去了。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明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它居然如此地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看来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的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在蜘蛛捕捉食物、降服敌人的时候,它通常采取的办法是:首先,一上来便先发制人,猛烈地刺击敌人的颈部,让它中毒。这样做的好处是对手中了毒,自然也就没有了力气,也就不能继续抵抗防卫了。先下手为强嘛!与此相同的,螳螂在攻击蝗虫的时候,也是首先重重地、不留情面地击打对方的颈部。受了一顿狂轰乱炸的痛捶之后,再加上先前万分的恐惧,蝗虫的运转能力逐渐下降,动作慢慢地迟缓下来。也许是已经被打蒙了的原因吧。这种办法既有效又非常的实用。螳螂就是利用这种办法,屡屡取得战斗的胜利。无论是杀伤并食用和它一样大小的动物,还是对付比自己还要大一些的昆虫,这种办法都是十分有效的。不过,最让人感到奇怪的,就是这么一只小个儿的昆虫,竟然是一种十分贪吃的动物,能吃掉这么多的食物。

  捕食黄蜂

  那些爱掘地的黄蜂们,算得上是螳螂的美餐之一了,因此常常受到螳螂的光顾。螳螂经常出没于黄蜂的地穴附近。因此,在黄蜂的窠巢近区看到螳螂的身影屡屡出现,便不足为奇了。螳螂总是埋伏在蜂窠的周围,等待时机,特别是那种能获得双重报酬的好机会。为什么说是双重报酬呢?原来,有的时候,螳螂等待的不仅仅是黄蜂本身,因为黄蜂自己的身上常常也会携带一些属于它自己的俘虏。这样一来,对于螳螂而言,不就是双份的俘虏,双重报酬了吗?不过,螳螂并不总是这么走运的,也有不太幸运的时候。有时,它也会常常什么都等不到,竟无功而返。主要原因是,黄蜂已经有所疑虑,从而有所戒备了,方让螳螂失望而归。但是,也有个别掉以轻心者虽已发觉但仍不当心的,被螳螂看准时机,一举将其抓获。这些命运悲惨的黄蜂为什么会遭到螳螂的毒手呢?因为,有一些刚从外面回家的黄蜂,它们振翅飞来,有一些粗心大意,对早已埋伏起来的敌人毫无戒备。当突然发觉大敌当前时,会被猛地吓了一跳,心里会稍稍迟疑一下,飞行速度忽然减慢下来。但是,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螳螂的行动简直是迅雷不及掩耳。于是,黄蜂一瞬间便坠入那个两排锯齿的捕捉器中--即螳螂的前臂和上臂的锯齿之中了。螳螂就是这样出其不备,以快致胜的。接下来,那个不幸的牺牲者就会被胜利者一口一口地蚕食掉。又成了螳螂的一顿美餐。

  记得有一次,我曾看见过这样有趣的一幕。有一只黄蜂,刚刚俘获了一只蜜蜂,并把它带回到自己的储藏室里,正在享用这只蜜蜂体内的蜜汁。不料,正在它吃得高兴的时候,遭到了一只凶悍的螳螂的突然袭击。它无力还击,便束手就擒了。这只黄蜂正在吃蜜蜂的嗉袋里储藏的蜜,但是螳螂的双锯,在不经意中,竟然有力地夹在了它的身上。可是,就是在这种被俘虏的关键时刻,无论怎样的惊吓、恐怖和痛苦,竟然不能让这只贪吃的小动物停止继续吸食蜜蜂体内的蜜汁。它依然在甜食着那芬香诱人的蜜汁。这真是太奇异了,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啊!

  其他的    暂时  没找到 就这些  将就着看吧!能力有限!

  昆虫记主要资料【2】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昆虫记》不仅仅仅浸淫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如果没有那样的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本书是传世经典中的一册“昆虫记”。精选的昆虫小记包括爱打架的蝎子、昆虫要睡觉吗?、胭脂虫、美食家萤火虫、孔雀蛾的舞会、金龟子搬粪球、绕圈子的松毛虫、蝉和蚂蚁的寓言、三种垒筑蜂、穿长袍的螳螂、不同技艺的由来、会装死的甲虫、长烟斗坚果象、蟋蟀音乐家、隧蜂被劫记、昆虫的乐园、丁香小教堂、奇怪的天牛幼虫。

昆虫记螳螂的读书笔记

  今天我阅读了昆虫记之螳螂扑食的内容部分,通过仔细阅读其中对于螳螂的描写,较为全面的了解了螳螂的习性与它的所作所为。

  简单来讲,《昆虫记之螳螂扑食》先是从螳螂的外形部分加以描写,指出了螳螂身体各个部分的形态特征,尤其是那对前腿就是一对可怕的镰爪,假如螳螂看到经过的小昆虫就会用这对前腿夹住昆虫然后捧到面前一口一口地咀嚼吃掉。除了对螳螂外形加以描写以为,《昆虫记之螳螂扑食》还从螳螂的生活习性入手,指出了螳螂为了生存可能吃掉同类,是非常可怕的动物。

  读完《昆虫记之螳螂扑食》,我对于螳螂的了解又增加了很多。结合实际生活我感受到,生活当中我们不应该受到一些外表美丽事物的诱惑,一些外表看似非常美丽的东西往往是最具威胁、最叫人可怕的。

  总的来说,《昆虫记之螳螂扑食》是很值得我们多去观察的,因为人类从昆虫当中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我们最终目的还是学习知识以应用生活。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背影课文笔记整理

昆虫记读书笔记600字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