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开头结尾万能模板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议论文常见开头方式

  精彩的作文开头能一下子打动阅卷老师的心。古人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这种说法形象地说明文章的开头要短小漂亮。而议论文是高考作文最常见的文体之一。考场作文,时间紧迫,篇幅有限,怎样用最直接的方式擦亮评卷老师的眼球?什么样的开头才是好的开头呢?那就是:文无定法心中有法,合理运用有的放矢,巧设开头增色三分,亮明观点决不含糊。

  1、开门见山式

  这是议论文最常用的一种开头方式。就是开篇就将文章的中心论点摆出来,然后再逐层展开论证,不蔓不枝,主旨豁然明朗。如:《谈骨气》“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一句话单刀直入,开门见山,表明中心论点,简洁明了。采用开门见山式开头应注意的问题:写作前要经过认真的思考,提炼出能够引领全文主题内容的开头;这种开头语言要非常精练,简洁明了,有一种能使阅卷老师一望便知全文重点的效果。

  例: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充盈中华,诚信之光越普照华夏。诚信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诚信》)

  2、释题入篇式

  释题入篇法,就是在文章开头,就对标题或相关概念的含义加以解释和阐发,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开篇,鲜明而简洁,且有时能较鲜明的展示作者的思考深度。

  例: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优秀品质,也是一种道德情操。(《谈感恩》)

  3、比喻生辉式

  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使道理深入浅出。可使说理变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和灵动性,增强理的感染力。

  例1、自负,像一个泥潭,陷进去就难以自拔;自卑,像一根受了潮的火柴,难以把希望之火点燃。所以,我们既不能自负,也不能自卑。(《自负与自卑》)

  例2、微笑,恰如淌过的溪流,柔和恬静;微笑,恰似那悬挂的一刀新月,皎洁光亮;微笑,又恰似那挺拔的苍松,积蓄着万般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坚忍不拔,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自信满满,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心头一暖,那便是微笑的力量!(《这也是一种力量》)

  4、排比点题式

  排比手法的运用可达到彰显气势 炫示文采的效果,但要注意紧扣题旨,不能为排比而排比,为文采而文采,以致以辞害义;同时更要注意分句间的逻辑层次,否则开头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例1:科学家的意气,让他们登上学术的高峰;工人的意气,让他们不畏艰苦的条件;学生的意气,让我们拥有勃勃的精神。意气当它代表人类坚韧的意志和宽广的气概时,是自古不变的美德,是永远经典的操守!(《谈意气》)

  例2: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打击,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谈意气》)

  5、引用名言式

  引用名言可达到言约意丰,加深主题的效果。但当你所引用的名言表面上看似与中心论点没有多大关联的时候,一定要在所引用的名言与论点之间加上过渡语(看例6)。同时还得注意所引用的名言一定要准确真实。引用法引用的内容是很丰富的,除了引用名言警句以增强论证效果、突出主题外,还可引用古语、谚语、对联、歌词、广告词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有丰富的积累,所以希望大家平时多读多记,在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例:席慕蓉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

  6、对比引入式

  运用对比引入式,可直接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上下优劣,利弊得失,很快步入论述的主题。

  例1、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没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反之,那些懒惰昏庸的人,就难得成就事业。由此,我们可以说:勤则成事,惰则败业。(《说勤》)

  例2、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伟大、光明、进步联系在一起。一位王宝森,臭名昭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贪婪、黑暗、丑陋联系在一起。两个人都走完了人生。但一个永存人间,一个早已被人唾弃。人生的价值,在两人的鲜明对比中,不是已经显现出来了吗

  7、设问开篇式

  就是在文章开头,先就要议论的问题提出疑问,然后在回答问题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美?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人们生活中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心灵,美的生活方式,这才识我们所追求的最主要的美。”(《青年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美?》(采用设问,引起读者注意,然后自问自答,在释疑中自然推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议论文开头结尾万能模板

议论文开头写法

  扮靓“凤头” 先声夺人

  ——谈谈议论文开头应该怎么写

  318050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中学  王学华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议论文写作也不例外。文章的开头,犹如一个人的眉目,良好的开头无疑会给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精心刻画好“凤头”,一定会收到让读者眼前一亮的效果。

  总体来说,对议论文的开头要求只有三个字,即短、快、靓。“短”即简洁,最好两三

  句成段,引入本论;“快”即迅捷,最好三言两语迅速切入论题;“靓”即精彩,寓意深,有创意,有文采,有美感。

  具体来说,议论文的开篇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开门见山法

  这是采用率最高的一种方法。即在文章的一开头就与全文的中心论点保持一致方向,不

  是亮出观点,就是导出观点。它的好处就是简洁明了,观点鲜明,不蔓不枝,主旨豁然明朗。如果你在考场作文中选择议论文,你不妨“开门见山”直接切入话题,亮明观点,单刀直入,让急于知道你的文章是否符合题意的阅卷教师吃一颗“定心丸”。如2013年高考福建卷佳作《空谈会误事,实干见成效》的开头:

  与其做一颗无依无附地飘行在天宇的流星,不如做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在日常

  生活中,我们也要拥有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的精神,道理不言而喻:空谈会误事,实干见成效。

  这样的开头就简洁而凝炼地写出了“空谈会误事,实干见成效”这一观点,既切合文题,又揭示中心,并为下文的进一步展开张本。

  采用“开门见山式”开头应注意的问题:

  (1)写作前要经过认真的思考,提炼出能够引领全文主题内容的开头。

  (2)这种开头语言要非常精炼、简洁明了,要有一种能使阅卷老师一望便知全文重点

  的效果。

  二、释题入篇法

  所谓“释题入篇”,顾名思义就是于开篇处,先将标题(或标题中关键词)的含义解释

  一下,界定其内涵,明示其外延,进而快速地进入正题,富于针对性地揭示全文的中心论点。以“释题”的方式“入篇”,通过下定义或诠释概念来界定论述的方向,其好处是严密准确、逻辑性强,同时有利于防止偷换论点、转移论题等错误的发生。如2013年高考天津卷佳作《行而知之》的开头:

  行者,行为、行动也。行而知之就是在自己的行动、实践中检验与获取知识,吸取经验

  教训,体验人生道理。

  这个开头对“行”与“知”等概念及其关系具体解析、释义,简洁而精练,全面而深刻,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采用“释题入篇法”开头应注意的问题:

  (1)对议论对象要有全面而透彻的认识,并形成精准的判别;也就是说,下笔之前已

  经成竹在胸,心中有底。

  (2)对概念内涵的解释要简明扼要,并具有一定的深度。

  三、名句引入法

  名言名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性。在作文中选择与主题

  有密切关系的名言名句开头,可以为文章主题的凸显营造一种哲理氛围,使文章中心思想更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这句形式的开头既增加了文章观点的可信度,也显现了文章语言的感

  染力,简洁明了,气势不同凡响。如2013年高考湖南卷佳作《叩问心灵》的开头:

  汪国真曾有言:“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诚然,人生中追求无止境,幸福无大小。然而,肯定这份追求,这份幸福,只需在夜

  深人静时,叩问自己的心灵,轻轻说出那句“我愿意”,并一生无悔。

  这篇文章以汪国真的诗句开头,言简意赅,紧扣命题人所给的两则材料立意,暗含了

  中心论点。这样的开头,在点题明确精深的同时,给人一种文采飞扬的艺术效果。

  采用“名句引入法”开头应注意的问题:

  (1)所引名言警句可以是直接引用,也可以是间接引用。

  (2)所引名言警句要贴切得体,切忌张冠李戴,出现科学性错误。

  四、 采用设问法

  即开头采用疑问或反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写作时你可在

  文章开头设置疑问,或多问并用,引人遐想,启人深思;或自问自答,亮出自己的观点。如

  2013年高考湖北卷佳作《人生方圆观》的开头:

  什么是方?地就是方,纵横经纬,托举万物,给人无尽的动力,教人进退的准则。什么

  是圆?天就是圆,覆盖八荒,包容宇宙,给人以浪漫的遐想,启人以深刻的哲思。古人的方

  圆观恰当地向我们展现了方与圆构成的诗意世界。

  这个开头是一连两个设问,非常吸引读者的眼球,读者读到这里肯定会进行思考,并且

  情不自禁地看下去。这两个设问,既从古人的方圆观切入,更为下文的进一步阐述作铺垫。

  采用“设问入题法”开头应注意的问题:

  (1)所问问题一定要与观点有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在回答问题时引到观点处。

  (2)有疑而问才是问,无疑则不必问,否则有累赘之嫌。

  五、铺排蓄势法

  此种方法打造的文章开头,充分利用排比等多种修辞格,创设出一种强大的气势或氛围,

  给人一种新奇感和震撼感,让人从中受到感染。语句节奏明快,文意指向清晰可见。如2013

  年高考湖南卷佳作《若把苦难做云梯》的开头:

  春桃妖娆,它不惧斗艳争芳,绽放出灼灼华光;夏莲淡雅,它不惧沾染铅华,亭立出绝

  代的风姿;秋枫凄艳,它不惧粉碎身躯,舞动出生命的赞歌;冬梅清傲,它不惧雪花欺凌,

  坚守出灵魂的倔犟。它们告诉我们追求的真谛,为梦想去飞翔,就不惧十丈软红,颠倒磨折

  之苦。

  这篇文章的开头十分巧妙,将一组自然界的现象摄入我们的眼帘,既给读者以美感,又

  让读者体悟其中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巧妙点题,为下面的议论张本。这种开头,既能显示出

  作者知识的丰富,又能诱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采用“铺排蓄势法”开头应注意的问题:

  (1)所写排比内容一定要有内在的逻辑性。

  (2)排比内容一定要扣到观点。

  六、起兴类比法

  先以简洁的语言从描写其他事物或景象开始,然后再结合主旨阐述话题。这样的开头往

  往由远入近,娓娓道来,令人感到亲切和舒畅。如2012年高考浙江卷佳作《卑渺角落里的

  慷慨》的开头:

  风无偿助力,鹰得以搏击长空;土慷慨汇实,花得以纷繁绝艳;星默然成伍,银河得以

  广邈非常……这世上总有这么两种角色:一方是聚光灯与荣誉追随的领跑者,一方是倨于静

  隅无谓名姓而给予助力的鼓掌的路人。历史总是将心偏予光芒独立之人,而我更愿为那卑渺

  角落里的慷慨发出敬仰的的声音,即使他们如微尘,淡泊而无闻。

  此篇文章的主题是谈做一个鼓掌者,成为“路边鼓掌的人”,为英雄鼓掌,为精英鼓掌。

  但作者却先分别从大自然的风、鹰、土、花落笔,起兴类比,然后再引出世上的两种角色——“领跑者”和“鼓掌者”,联想自然,烘托有力,生动别致,令人回味无穷。

  采用“起兴类比法”开头应注意的问题:

  (1)所写起兴的内容可以是自然景物,也可以是生活事理。

  (2)起兴之物必须与“所咏之物”有内在联系,切不可“风马牛不相及”。

  七、寓言故事法

  寓言和故事大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以寓言和故事开头,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显现了作者的概括能力,故事引出观点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唤起读者的类比联想,同时,使阐述的道理也更集中鲜明,使文章显得更富文化底蕴。如2013年高考上海卷佳作《在霓虹闪烁中握住微光》的开头:

  得道高僧一灯大师在向人传授佛偈禅理时,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带领追随他许久的小沙弥路过花园时点亮了一根火柴,并问小沙弥看到了什么。小沙弥答道:“漂亮的花园。”他又带着小沙弥到了漆黑的柴房,点亮了一根火柴在他眼前一晃,问他看到了什么。小沙弥想了想,说了两个字:微光。

  本文由“一灯大师”的故事切入,引出“微光”的重要性,并由此展开联想,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的渴求渐渐多于对精神的追求,以至于人们在追求金钱的奔波劳碌中,渐渐变得冷漠。在面对需要怜悯之人时,那一闪而过的恻隐之心却不被舍弃。微光,濒临着湮灭于霓虹的命运。故事引入恰当贴切,暗含了材料作文的旨意。

  采用“寓言故事法”开头应注意的问题:

  (1)这种形式的开头,可以用在给出事实性材料的作文题中,也可以用在只给出提示性语言的作文题中。

  (2)所述故事一定要简洁明了,能引出观点。

  八、对比开篇法

  这种形式的开头提出正反两种现象,从而引出自己的观点,使观点非常明确,简洁明了,其主要好处是通过对比,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从而鲜明地引出并有力地支持论点。如2013年高考湖南卷佳作《愿从本心》的开头:

  或动如惊雷疾电直上九天,或静如处子默而无言停泊家的港湾。登山者和念家者不约而同地说出那句“我愿意”,都是如此坚定。

  何者?从其本心而已。

  这篇文章的开头十分简洁,一组对立的画面仅用26个字即描绘完毕,但这26个字足以引出“从其本心而已”这个中心,对比鲜明,生动形象,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采用“对比开篇法”应注意的问题:

  (1)这种形式的开头两种现象一定要有可比性,不能生拉硬拽。

  (2)赞同什么,反对什么,态度一定要鲜明。

  姓名:王学华

  地址:浙江台州市路桥中学

  邮编:318050

  联系电话:13736687158

  电子信箱:lq@sina.com

议论文开头怎么写

  (1)亮观点,单刀直入。

  198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习惯》有篇高分作文的开头这样写:“就像那溪流惯于奔腾,大海惯于咆哮一样,我习惯于沉思,习惯于遐想,习惯于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在日记簿上。”

  (2)打比方,隐喻题旨。

  1987年全国高考材料作文“理论对于实践的意义”,有篇高考作文拟题为《灯塔·路标·理论》,开头写道:“在暗礁四伏的海上航行,需要灯塔指点迷津;在岔道口上,需要路标指引方向。否则就要触礁,迷路。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们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讲故事,引入主题。

  1994年全国高考有篇高分作文《习惯》的开头幽默风趣:“我曾经听过一个笑话:一个小公务员曾在厕所里遇上了局长,于是,他脱口而出:‘局长,您也亲自上厕所?’一听这话,旁人当然会捧腹大笑,但一笑过后,发现有些东西值得我们深思。据说,这小职员在其他场合也总‘局长,您亲自……’、‘科长,您亲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动物性条件反射,哪怕时间、地点、环境早已改变。我说这就是习惯所致。”

  (4)引名句,扣住中心。

  这里所说的名句,包括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诗词歌赋等。1995年获得高分的高考作文《责任》,开头这样写道:“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就是责任。”

  (5)摆现象,揭示论题。

  作文题《父辈》,有篇作文这样开头:“父亲这一代人,他们长身体时遇到自然灾害,求学时上山下乡,回城时赶上压缩居民户口,子女深造又正好赶上大学自费……可他们的眼睛依然闪亮,他们的腰杆依然挺直,显得踏实、自信、沉稳。”

  另外,材料作文的开头要注意三点:一是转述材料必须简洁;二是必须根据试题要求和提示转述;三是迅速从叙述转入议题或论点。

议论文开头写法参考及例文

  这种形式的开头提出正反两种现象,从而引出自己的观点,使观点非常明确,简洁明了,其主要好处是通过对比,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从而鲜明地引出并有力地支持论点。如2013年高考湖南卷佳作《愿从本心》的开头:

  或动如惊雷疾电直上九天,或静如处子默而无言停泊家的港湾。登山者和念家者不约而同地说出那句“我愿意”,都是如此坚定。

  何者?从其本心而已。

  这篇文章的开头十分简洁,一组对立的画面仅用26个字即描绘完毕,但这26个字足以引出“从其本心而已”这个中心,对比鲜明,生动形象,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议论文开头

  一、精彩开头的技巧(前边我们训练了引用开头、形象开头、排比开头等技巧,这里综合一下)

  1.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天平和七弦琴》解说: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入题,就形象地点出了情感与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2.拟人入题,激发想像。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学会历史的旁观》)解说: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体现了作者的睿智。

  3.设问入题,启人深思。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勿以好恶论断之》)解说:一起笔就紧扣情感与认知,以一种假设将读者的思维引向对本质问题的思索,文章的立意显得十分深刻。这样的入题方式,将设问的修辞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简洁,却分量十足。

  4.排比入题,先声夺人。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心中的天平》)解说:优雅的语言、和谐的音节、丰富的形象还不足以触动你的情感吗?还不足以让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来对美的感知,对人对事的看法,都是要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响”吗

  5.抒情议论入题,入情入理。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高考优秀作文《放下感情的叶片》)解说:这样的语言是不是很容易唤起你的共鸣?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们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

  6名言警句入题,彰显底蕴。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有了‘感时花溅泪’的悲戚。(《怎一个“情”字了得》解说:文章开头即紧扣住一个“情”字,在三句话中嵌入了三句有关情感的名句,显示出了考生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和文学底蕴。

  7.对比入题,表明立场。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解说:感情既是能化苦涩为甘润的“善变的药”,又是可以带来累累伤痕的“双刃剑”。精致的比喻将情感的两重性揭示出来,构成巧妙的对比,非常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8.假设情景入题,埋下伏笔。

  “如果你正赶时间,可是走到路口却被人告诉前面过不去。如果这个人是你认识的人,你会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是陌生人,你又会怎么办?”《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解说:是啊,假如遇到这种情景,我们该怎么办?是从感情亲疏的角度出发,对所认识的人相信多一点,对所不认识的人相信少一点,还是反过来?假如其他类似的情景,又该怎么办?很自然地,我们便顺着作者的思路追寻下去,去看看作者预设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9.品评时事入题,追踪本质。

  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我看是感情在作祟吧!”(《我爱唐装》解说:直接以ApEC会议引起的“唐装热”入题,联系对唐装前后情感态度的不同,引出了对本质的追问——衣服自然不会有对错,错的是人们的情感和认知。假如能在入题时用时事材料来紧扣话题,通过品评时事来追踪本质,你的作文的开头就也能带着几分新鲜,闪烁着几缕智性的光芒。

  6、材料议论文如何开头_议论文指导

  古人写文章追求“凤头、猪肚、豹尾”的境界,其中“凤头”的意思是,文章的开头要短小、亮丽,犹如凤凰的头角。短小,便于让读者明白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亮丽,才能吸引读者。一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所说“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作为应试的材料作文,更应如此!那么,究竟怎样给文章开一个好头呢?下面以近两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为例,介绍7种开头方法。

  1.顺——直截了当地摆出观点。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I优秀作文《别让雨下进灵魂里》的开头:

  我们必须时时保持心的洁净,就像一颗透视世界的水晶;我们必须时时保持灵魂的清醒,就像头顶上湛蓝的苍穹;我们必须时时坚持自我的追求,就像大漠里展翅飞翔的沙鸥。屋外雨滴飘飞,但别让雨下进灵魂里。

  做自己,才是更好的人生追求!

  此文开头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我们必须.”,三个排比句使小作者的观点气势如虹,不容置疑。中心论点“做自己,才是更好的人生追求”的提出,如爆竹,如春雷,干脆利落!

  2.逆——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优秀作文《快乐的读书脚印》的开头:

  记得董其昌在他的《画旨》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记得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亦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当然,很多人读书有各自的目的,为考取功名,为博得众人的敬仰,为装点门面,甚至是为了在与人谈话时可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好在我读书没有什么功利目的。我从来就是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常常觉得在书中自己的脚步正迈得轰轰作响。

  此文开头先论他人对书以及读书的看法,接着陡然一转,亮出“我”的读书态度——快乐读书,起到了引人深思的效果。

  3.引——引名言名句打头。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I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开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此文开头借曹操的诗句,引出“何枝可依”的疑问,水到渠成地提出“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实在是巧妙至极!

  4.喻——比喻开头。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I高分作文《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开头:

  是鱼儿就不要幻想蓝天,是鸟儿就不要迷恋海洋,我们只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在自己的天空中留下有意义的人生。

  用比喻表述深奥的道理,能使所讲的道理深人浅出的同时又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此文开头以“是鱼儿就不要幻想蓝天,是鸟儿就不要迷恋海洋”为喻,顺势提出“我们只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在自己的天空中留下有意义的人生”,既形象生动,又不显得突兀。

  5.比——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2006年高考山东卷Ⅰ高分作文《梦想在现实中起舞》的开头: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也有灰尘和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幻想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仰望星空,给人以无限遐想;飞上星星,使人失去幻想的自由与权利。由此提出“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的观点。论点于对比中水到渠成地展示出来,显得既全面又深刻。

  6.问——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观点或议论。如2005年高考福建卷优秀作文《跳出枷锁,创造风格》的开头:

  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不延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生活赋予了我们创新的动力。跳出圆圈的枷锁,创造新颖的风格,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选择。

  自问自答式的开头,有两个好处:一是观点自然引出;二是给人以思考的同时,润物无声地让人认同作者的观点。此文开头就有这样的智慧。

  7.例——摆出问题或者论据先行。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I优秀作文《做缜密的勇者》的开头:

  苏轼说,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歌德说,勇敢的人可以用生命冒险,但决不用良心冒险;毛泽东说,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苏轼之勇,在于豁达淡定;歌德之勇,在于坚守诚信;毛泽东之勇,在于沉着大气。因为勇敢,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不平事;因为缜密,认清自我,他们永远在青史上留名,在黑暗的迷雾中照亮有志者的奋进之路。

  苏轼、歌德以及毛泽东这三个论据,涉及古今中外——论据做到了既必要又充分,即典型性。接着提出观点就显得有理又有据,不突兀——读者愿意接受。

  7、材料议论文如何开头_议论文写作指导

  古人写文章追求“凤头、猪肚、豹尾”的境界,其中“凤头”的意思是,文章的开头要短小、亮丽——犹如凤凰的头角。短小,便于让读者明白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亮丽,才能吸引读者。一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所说“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作为应试的材料作文,更应如此!那么,究竟怎样给文章开一个好头呢?下面以近两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为例,介绍7种开头方法。

  1.顺——直截了当地摆出观点。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I优秀作文《别让雨下进灵魂里》的开头:

  我们必须时时保持心的洁净,就像一颗透视世界的水晶;我们必须时时保持灵魂的清醒,就像头顶上湛蓝的苍穹;我们必须时时坚持自我的追求,就像大漠里展翅飞翔的沙鸥。屋外雨滴飘飞,但别让雨下进灵魂里。

  做自己,才是更好的人生追求!

  此文开头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我们必须……”,三个排比句使小作者的观点气势如虹,不容置疑。中心论点“做自己,才是更好的人生追求”的提出,如爆竹,如春雷,干脆利落!

  2.逆——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优秀作文《快乐的读书脚印》的开头:

  记得董其昌在他的《画旨》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记得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亦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当然,很多人读书有各自的目的,为考取功名,为博得众人的敬仰,为装点门面,甚至是为了在与人谈话时可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好在我读书没有什么功利目的。我从来就是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常常觉得在书中自己的脚步正迈得轰轰作响。

  此文开头先论他人对书以及读书的看法,接着陡然一转,亮出“我”的读书态度——快乐读书,起到了引人深思的效果。

  3.引——引名言名句打头。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I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开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此文开头借曹操的诗句,引出“何枝可依”的疑问,水到渠成地提出“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实在是巧妙至极!

  4.喻——比喻开头。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I高分作文《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开头:

  是鱼儿就不要幻想蓝天,是鸟儿就不要迷恋海洋,我们只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在自己的天空中留下有意义的人生。

  用比喻表述深奥的道理,能使所讲的道理深人浅出的同时又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此文开头以“是鱼儿就不要幻想蓝天,是鸟儿就不要迷恋海洋”为喻,顺势提出“我们只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在自己的天空中留下有意义的人生”,既形象生动,又不显得突兀。

  5.比——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2006年高考山东卷Ⅰ高分作文《梦想在现实中起舞》的开头: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也有灰尘和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幻想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仰望星空,给人以无限遐想;飞上星星,使人失去幻想的自由与权利。由此提出“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的观点。论点于对比中水到渠成地展示出来,显得既全面又深刻。

  6.问——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观点或议论。如2005年高考福建卷优秀作文《跳出枷锁,创造风格》的开头:

  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不延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生活赋予了我们创新的动力。跳出圆圈的枷锁,创造新颖的风格,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选择。

  自问自答式的开头,有两个好处:一是观点自然引出;二是给人以思考的同时,润物无声地让人认同作者的观点。此文开头就有这样的智慧。

  7.例——摆出问题或者论据先行。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I优秀作文《做缜密的勇者》的开头:

  苏轼说,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歌德说,勇敢的人可以用生命冒险,但决不用良心冒险;毛泽东说,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苏轼之勇,在于豁达淡定;歌德之勇,在于坚守诚信;毛泽东之勇,在于沉着大气。因为勇敢,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不平事;因为缜密,认清自我,他们永远在青史上留名,在黑暗的迷雾中照亮有志者的奋进之路。

写作议论文的十一个“艺术”结尾

  名人经典语句,是经过时间磨洗沉淀下来的思想、情感与语言合一的精粹,善于在结尾处引经据典,既能有力佐证自己的观点,又能借精彩助阵,达成自我的精彩,让人眼前一亮,过目难忘。如2009年广东卷满分作文《知之·行之·思之》,文章从古语“易有三训”开篇,信手拈来,以大量精彩古语延伸自己的观点:对于常识,要知之,要思之,要行之。文章这样结尾: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这样的文章,能充分表现小作者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积淀,博得读者青睐。再如2008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不要轻易说“不”》,文章结合缉毒警察、大地震等事例阐述不轻易说‘不’是一种力量,不要轻易说‘不’是一种信念。结尾巧妙引用歌曲作结,以恰切的语句作证自己的观点,收束如歌,旋律悠长:

  我的朋友,如果你的生命和事业的盆栽也出现了枯萎凋零的景象,请你不要轻易说“不”!请你仔细找到出现枯萎的原因,发现凋零中的一线生机,也许需要养份,更需要时间,你的爱心和呵护不能缺,小心地呵护这一线生机吧。正如一首歌里所唱到的:请不要轻易说不/因为这个字太残酷/它能把美好变成虚无。请不要轻易说不/因为这个字太冷酷/它能把快乐变成痛苦。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挺住/为了一起吃过的辛苦/为了一起拥有的幸福/我们还有什么不能付出……

  第八式:巧妙留白,余韵绕梁

  好的文章,往往是留不尽之意在文字之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巧妙留白,余韵绕梁,让人回味。如2009年福建满分作文《这也是一种问题》,文章从现实现实热点中取材,从奶粉风波说到“国家免检”,立意为“没有问题,这也是一种问题”,直言一些品牌在获得免检称号后,得到的是无上的荣誉和群众的信任,同时也得到了犯罪的便利和事成后更为丰富的利润。文章这样结尾:

  “近日,国家取消了食品类免检制度。我仿佛听见一声叹息,哀怨而悠长,令人动容……”

  这样的结尾对于议论文字来说似乎有些冒险,但正好是这叙述的文字,既紧扣文章论述内容,又融入作者强烈的主观情绪,还以一声哀怨悠长的叹息和一个省略号,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余味深长。

  第九式:铿锵警示,触动人心

  在议论某些现实问题的时候,为了达到劝诫的作用,结尾可以发出警示,或促使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或明确指出问题会导致的严重后果,语言铿锵有力,触动人心,有效地达成言说目的。如2010年上海高分作文《敬畏与恩赐》,文章起笔写道:“最能理解土地的一定是农民,而最能懂得大海的一定是渔民”,表示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掠夺者,接着写到城市的扩张和对土地的侵占,表达了对环境破坏的深切忧虑,最后这样作结:

  在这个世界上,人类其实很渺小,如果不能制止掠夺式的生存状态,不去克制贪婪的欲望,不能心怀敬畏地去面对自然,人类就会在困境中越陷越深。

  第十式:联系自我,恳切真诚

  当前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毛病是假大空严重,没有自我真切的感受与思考,以联系自我现实的方式作结,本身就需要来自自我的思考,这样的文字显得恳切真诚,在众多言之无物言之空泛的文字中,这份真切显得极为可贵,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如2008年辽宁满分作文《沉默的大多数》,文章一反人们对沉默的大多数的哀叹,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说自有不说的力量。文章以一些现实事例证明赚取吆喝的不可取,明白表示“我们只相信行动”。文章这样结尾:

  “因此,我愿意说我是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沉默绝不等于道德观模糊,一切都写在心中,一切都写在行动中。我敢说:我的沉默对得起我的良心。”

  这是一种心灵剖白式结尾,既明确表达观点,又能引起人们对自我观点的肯定与共鸣。

  第十一式:回应标题,点题点旨

  学生作文也常常会犯文不对题的毛病,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是学会开头或者结尾紧扣标题,点题点旨,使文题有落脚之处。如201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何妨让思维转个弯》,文章从“禁止通行”的路牌说起,依次阐述困厄接踵,无所建树,何妨让思维转个弯;郁悒幽囚,悲天悯人,何防让思维转个弯。以丰富的实例和大量引用论证让思维转个弯,在失去中找寻收获。最后文章以一句话独立成段,结束全文:

  “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这样的结尾直击标题,干净利落,刚劲有力。好文章的结尾当然不止这十一种,也不是每一种都适合任意一个文题。“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同学们自觉培养“文章”意识,细心揣摩精彩篇章,用心练笔,就一定能写出上乘之作。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常见开头方式

  1、开门见山式

  这是议论文最常用的一种开头方式。就是开篇就将文章的中心论点摆出来,然后再逐层展开论证,不蔓不枝,主旨豁然明朗。如:《谈骨气》“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一句话单刀直入,开门见山,表明中心论点,简洁明了。采用开门见山式开头应注意的问题:写作前要经过认真的思考,提炼出能够引领全文主题内容的开头;这种开头语言要非常精练,简洁明了,有一种能使阅卷老师一望便知全文重点的效果。

  例: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充盈中华,诚信之光越普照华夏。诚信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诚信》)

  2、释题入篇式

  释题入篇法,就是在文章开头,就对标题或相关概念的含义加以解释和阐发,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开篇,鲜明而简洁,且有时能较鲜明的展示作者的思考深度。

  例: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优秀品质,也是一种道德情操。(《谈感恩》)

  3、比喻生辉式

  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使道理深入浅出。可使说理变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和灵动性,增强理的感染力。

  例1、自负,像一个泥潭,陷进去就难以自拔;自卑,像一根受了潮的火柴,难以把希望之火点燃。所以,我们既不能自负,也不能自卑。(《自负与自卑》)

  例2、微笑,恰如淌过的溪流,柔和恬静;微笑,恰似那悬挂的一刀新月,皎洁光亮;微笑,又恰似那挺拔的苍松,积蓄着万般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坚忍不拔,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自信满满,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心头一暖,那便是微笑的力量!(《这也是一种力量》)

  4、排比点题式

  排比手法的运用可达到彰显气势 炫示文采的效果,但要注意紧扣题旨,不能为排比而排比,为文采而文采,以致以辞害义;同时更要注意分句间的逻辑层次,否则开头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例1:科学家的意气,让他们登上学术的高峰;工人的意气,让他们不畏艰苦的条件;学生的意气,让我们拥有勃勃的精神。意气当它代表人类坚韧的意志和宽广的气概时,是自古不变的美德,是永远经典的操守!(《谈意气》)

  例2: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打击,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谈意气》)

  5、引用名言式

  引用名言可达到言约意丰,加深主题的效果。但当你所引用的名言表面上看似与中心论点没有多大关联的时候,一定要在所引用的名言与论点之间加上过渡语(看例6)。同时还得注意所引用的名言一定要准确真实。引用法引用的内容是很丰富的,除了引用名言警句以增强论证效果、突出主题外,还可引用古语、谚语、对联、歌词、广告词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有丰富的积累,所以希望大家平时多读多记,在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例:席慕蓉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

  6、对比引入式

  运用对比引入式,可直接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上下优劣,利弊得失,很快步入论述的主题。

  例1、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没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反之,那些懒惰昏庸的人,就难得成就事业。由此,我们可以说:勤则成事,惰则败业。(《说勤》)

  例2、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伟大、光明、进步联系在一起。一位王宝森,臭名昭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贪婪、黑暗、丑陋联系在一起。两个人都走完了人生。但一个永存人间,一个早已被人唾弃。人生的价值,在两人的鲜明对比中,不是已经显现出来了吗

  7、设问开篇式

  就是在文章开头,先就要议论的问题提出疑问,然后在回答问题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美?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人们生活中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心灵,美的生活方式,这才识我们所追求的最主要的美。”(《青年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美?》(采用设问,引起读者注意,然后自问自答,在释疑中自然推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高考万能议论文开头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友谊可以换其他词语)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的———毅力。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划线处可以换其他词语)

  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快乐=物质/欲望。这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快乐方程式。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大,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古话 “知足常乐”。反之,如果一个人的物质消费有限,而欲望无穷大,将会怎样呢?路瓦栽夫人有那么多“梦想”,又有那么多“陶醉”,她怎么能不痛苦、伤心呢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有大狗,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该叫,就让他各自用上帝给他的声音。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爱,有的时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但她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爱,有的时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壮,但她一定需要心有灵犀的默契与投合;爱,有的时候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随,但她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与理解。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即使青春是一枝娇艳的花,但我明白,一枝独放永远不是春天,春天该是万紫千红的世界。

  即使青春是一株大地伟岸的树,但我明白,一株独秀永远不是挺拔,成行成排的林木,才是遮风挡沙的绿色长城。即使青春是一叶大海孤高的帆,但我明白,一叶孤帆很难远航,千帆竞发才是大海的壮观。

  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她都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生命也不是一次彩排,走得不好还可以从头再来,她绝不给你第二次机会,走过去就无法回头。

高中议论文有什么好的开头与结尾

  一、学生写作时往往有以下毛病:开头导入太平凡,难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举事例往往堆彻材料而忽视分析;举例论证之后往往草草收兵,这样就难以提升论题的社会价值。高考作文时间短,考生心里又紧张,我们得有“一定之法”才能作出一篇考场佳作来。这里介绍的就是经营议论文整体结构的一种“万能”方法——五字定乾坤,即“引、理、事、联、结”。“引”,即引出论点;“理”,就是阐述论点包含的基本道理;“事”,就是举事例,对事例进行分析;“联”,就是联系社会现实加以说明;“结”,就是打造一个好的结尾,收束全文。

  请看以“守望”为话题的一篇议论文。 [病文] 守 望

  总有人让我们翘首以待,当我们去寻找时,我们会因害怕看不到希望的身影而黯然神伤,于是只好默默伫立,将目光传递到远方,即使化作怨石,也心不变。

  守望,是对情谊的考验。经过守望的情谊才是真正的情谊。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守望者,创造出许多凄美绝伦的神话。

  牛郎织女是相互守望的一对怨侣。苦苦相守,望眼欲穿,等待七夕的鹊桥相会。

  娥皇、女英千里寻夫,终于在君山上找到了丈夫舜的尸体,情深处,泪洒斑竹,化为两重山,守护着一代帝王舜的墓地——君山。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焦仲卿和刘兰芝,相守不成便赴死化作相思鸟。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看着远方守望自己的目光,又怎舍得离开

  他们因情谊而守望,因守望而被世人传颂。他们的守望饱含辛酸,又同时拥有着幸福。一个人若能牵挂着几个人,同时又被这几个人牵挂,那他就永远不会孤单。若能做到“情通四海,心系天下”,愿意为天下的苍生赴险,那他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守望者。

  我们每次上路前,也应该感谢一下那些孜孜不倦的守望者,是他们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懂得为天下守望一生。

  ■号脉

  该文首段导引太平常,应该形象导入,引出中心论点。其次本文把四则材料放在一起笼统分析,有堆砌素材之嫌,应对每一则材料进行简洁的分析。最后,文章未展开论述便草草收场,显得仓促,缺少回环曲折之致。拟将原文修改如下。

  改文: 守 望

  (引)天山的雪莲,以千年的深情凝望着蓝天白云;蓬莱的青峰,以永恒的姿势聆听着碧海涛声;栖霞的丹枫,以含情脉脉的目光翘首企盼着归巢的鸟鹊。

  (理)也许世界上本就充满守望的目光,也许守望是世界上最动人的目光。

  守望,是对情谊的考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经过时间守望的情谊才是真正的情谊。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守望者,创造了许多凄美绝伦的神话。

  (事)(在“牛郎织女”事例后加)因为守望,他们拥有了比云霞更灿烂的美丽。

  (在“娥皇、女英”事例后加)因为守望,爱情超越了时空而显得更加崇高。

  (在“焦仲卿和刘兰芝”事例后加)于是,在比翼鸟的鸣叫声中,世界便多了一缕温馨。

  (联)一个人若能牵挂着几个人,同时又被这几个人牵挂,那他永远不会孤单。若能做到“情通四海,心系天下”,愿意为天下的苍生着想,那他无疑就是一个伟大的守望者。王顺有、黄伯荣守望着祖国和人民,他们不就是神州大地上最动人的守望者吗

  (结)当人生失意时,我们是否能感受到远方那些支持和鼓励的目光?或是父母的,或是朋友的,或是二者兼而有之的。我们每次上路前,也应该感谢一下那些孜孜不倦的守望者,是他们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同时也让我们懂得守望天下苍生。有了守望,幽暗的小径上便会投来希望的曙光,生活中的雨雪便不会再寒冷

  二、犀牛角在古代被视为灵异之物,因为它的中央有一道贯通上下的白线,李商隐有感而发,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以此比喻相爱双方心灵的契合与感应。“比喻”也可以说是一篇文章中的“灵犀”,我们不只把它视为一种修辞和语言艺术,也可用它贯串全文,经营议论文的结构。即通篇用一个比喻,一喻到底,让它在全文中飞针走线,前后贯通,将各部分内容巧妙连成一体。这样以比喻贯串全文,则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某哲学家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在议论文中,思想以感性的比喻来显现,自然就会产生美感了。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写作时,往往存在以下问题:设喻突兀,不能循喻取理;不能将比喻贯串到底,宛如串珠断线,没有整体的美感;意象与思想剥离,生拼硬凑,不能做到形神合一;衔接不自然,不能做到水到渠成。我们来看下面这篇以“淡泊”为话题的习作。

  ■[病文]

  淡泊是菊

  淡泊就如一朵菊花,让人久久回味。

  淡泊以修身。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淡泊让花开灿烂,花落凄美;让云卷壮观,云舒飘逸;让人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以苔痕阶绿作点缀,以帘青草色进行渲染,以酒为食,以陋室为家。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读书而不求甚解;可以大呼“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而后低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陋室清静,无丝竹管弦,无案牍劳形,则身心舒畅。游山走水,自放白鹿,以淡泊之故,德馨之由,可以修身。如此修身,身如白菊,异香满室。

  淡泊以明志。

  渭水垂钓,庄子面对楚王的重权相托,说自己要做拖着尾巴在泥土里爬的乌龟。

  扬帆远航,约瑟夫·班克斯抛开安逸的贵族生活,甚至掷金无数,只因淡泊,只因求知,只因一心想探知绿色的世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抛开自身利益,只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他们不就是高洁的金菊么?用淡泊作火星,借以风力燎原,以燎原之势燃烧雄心壮志。

  淡泊以致远。

  他拥有了财富,但他还心系百姓。他在悬崖峭壁上行走,从与世隔绝的山崖间开启一扇希望之门,让贫困的乡亲探出头来观赏到世界的繁华。他再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在淡泊的舞台上舞蹈。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一个人淡泊了生死,他就真正成为了侠之大者。巨浪中的三进三出,危险面前的镇定自若,都源于心灵的淡然。

  从镜头前走出,走出了戏中或真实或虚伪的角色,他是真正的濮存昕。他没有炒作,没有绯闻;他不摆架子,不耍。他微笑,他行动,他默默无闻地用双手建筑抗艾滋病的防护网。他,感动你我。

  他们不就是一株株丹菊么?悠悠菊香润泽着人的心田。贫者不戚戚于贫贱,如菊雅;贤者不汲汲于仕途,如菊淡;富者淡然于财富,名人不依赖潮流的吹捧,如菊心。给人生播下一粒淡泊的种子,培植生命的菊花,我们就真正走进了人生追求的高境界。修身是叶,明志是花,致远是香。

  ■号脉

  原文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但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文章开头设喻显得突兀,给人感觉有点牵强,应该由菊花过渡,导出淡泊,才显自然。其次,各部分在论述时,先阐明思想,最后以菊花作“光明的尾巴”,淡泊修身、明志、致远的道理与菊花没有联系,这样一来,论述的思想与形象剥离,未能有机统一,而应由菊花特征引出做人的道理,方显水到渠成。文末又谈对贫贱与富贵的态度,有重复之嫌,并且末段与前文关联不紧,最后一句有节外生枝之感,应尽量与前文照应。另外,从整体看,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并列关系,没有充分利用菊花这个比喻把思想形象化。其实可以分立小标题设比喻论证,那么在议论文中,思想以感性的比喻来显现,自然就会产生美感了。按上面说的调整,很多文字也必须作改动,方能使全文的语言风格显得自然。拟将原文修改如下。

  改文: 开不败的菊花

  小桥流水边观赏菊的雅然之态,风声雨声中品读菊的淡然之姿,风吹云散时回味菊的悠然之韵,它脉脉的幽香总让人想到君子的意趣。

  菊之雅

  人生也当如菊,在素淡中追求君子的雅趣。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花应该是白菊,花开灿烂,花落清雅;那云应该是开在天上的白菊,云卷飘逸,云舒素雅。去留无意,宠辱不惊,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是君子之风,君子之雅。

  君子的生活有弦歌雅意,苔痕阶绿作点缀,帘青草色作渲染,他们以酒为食,以陋室为家。他们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读书而不求甚解;可以大呼“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而后低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们端坐桌前,无案牍,不劳形,身心舒畅;环顾室内,别无他物,唯有酒盈樽;游山走水,自放白鹿,栖身青崖。君子修身,唯吾德馨,尽显雅致,一如白菊,异香满室,雅满乾坤。

  菊之淡

  金菊临风怒放,默守一方净土。

  君子心淡如菊,坚守心灵的宁静,在名利面前,淡泊明志。

  渭水垂钓,庄子面对楚王的重权相托,说自己要做拖着尾巴在泥土里爬的乌龟。

  扬帆远航,约瑟夫·班克斯抛开安逸的贵族生活,甚至掷金无数,只因不慕富贵,只求探索未知的绿色世界,只求登上真理的净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抛开自身利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他们不就是脱俗的金菊么?淡然而立,淡然而开,坚守着美丽,灿烂了人间。

  菊之悠

  丹菊盛开,异香悠远。

  三、层进式结构是议论文常见的结构,其特点是析理如剥笋,一层又一层,由浅入深,步步推进,直至精华毕露。

  有些同学在论述时往往只说其一,不说其二,或只谈现象不揭本质,或只议问题不明方法……这样的论证,没有高度,没有力度,不深刻,也不透彻。

  我们只有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分论点,层层递进,才能引导读者“攀登高峰”,让读者的视野越来越广阔,直至纵览“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从而使读者大开眼界。请看这篇以“感受诗意”为题的学生作文。

  ■[病文] 感受诗意

  我们有些人总是抱怨上苍:赐给了陶渊明一个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却让自己每天穿梭于灰尘废气之中;留给了郁达夫一个满眼诗意的秋,却让自己抬头便被砖瓦遮住了双眼;送给了李乐薇一座存在于世俗中却充满仙意的“空中楼阁”,却只给自己冰冷的墙壁……难道现实生活中真的已无诗意可言了吗?不,其实我们一样也生活在一个到处洋溢着诗意的地方。只要你发散思维,释放豪情,你就能感受到无限的诗意。

  苏轼的一生是诗意的一生,即使经历了官场的失意他也没有让生活失却诗意。他寄情于山水,时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时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样诗意的生活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

  陶渊明“误落尘网中”,当环绕其周围的阿谀之风、污浊之气遮挡了他“眄庭柯以怡颜”的明眸时,他便毅然突围彭泽,在南山脚、东篱下种下朵朵菊黄色的诗意,“晨兴理荒秽”理出了缕缕诗情,“带月荷锄归”荷归了浓浓诗意。他摆脱官场回归田园之日,正是他用心开创、精心描绘诗意生活的开始。

  其实,人生就像爬山,如果你一心只往上爬,只在乎山顶终极的目标,那一路上簇拥着你的花草就会被你看成障碍,鸟儿对你的歌唱也会被你当作干扰,这一切诗意的景象都会被你狭隘的心胸挡在门外。因此,一杯苦茗,也能品出片片诗情,口口诗意。

  海伦·凯勒,这个生活在无声无光更无诗意可言的世界里的伟大女性,却用手“聆听”到流过指间的细流的欢唱,用心“打量”着身边的红花绿草、蓝天白云,将爱撒入人们心中。她开辟了自己诗意的天地,更用诗意装点了这个温情的世界。因此,不会享受诗意的人不会发觉世界是充满诗意的。敞开你的心扉,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诗意无限。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就像安居一隅的凤凰古城,世代湘西人熟视无睹其简朴恬静,从边城走出来的沈从文,却汲一管沱江绿,采一瓣山花红,信笔绘成一幅诗意盎然的边城风情画,将凤凰鲜活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奇伟俊秀的张家界,也不知在山民眼中沉睡了多少年,却被一个香港摄影师用他那颇具穿透力的慧眼揭开了它的荒芜冷寂,一声声响亮的“咔嚓”声汇成了一首动人的诗,震撼着世人的心灵。

  是的,擦亮你的眼睛,好好看清楚自己身边的无限诗意。清晨起来,看到窗外一只鸟儿飞过,扑落了树上的露珠,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上学路上,看到路边树上绽开了一片新叶,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景致;极目远眺,对面江心上一叶白帆在阳光下闪耀,这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诗意。

  诗意,一种仿佛离你很远的感觉,但只要你用心灵去感受,诗意就将永伴你左右,永驻你心中。

  ■号脉

  “诗意”是一个颇具内涵的话题,而“感受”本就存在深浅之分。因此,《感受诗意》很适合采用层进式的结构来布局,让对诗意的“感受”由表及里,步步深入,不仅解答了怎样的生活状态是“诗意”,更阐述了怎样去感受诗意的生活。

  例文由古及今、由他人到自己,列举了不少诗意的生活状态,却没有透过这种种现象看到诗意生活的本质,也就未能提炼出感受诗意的具体方法。文章选例典型,却只是将例子简单地堆砌、杂糅在一起。一会儿苏轼不失诗意,陶渊明创造诗意;一会儿从爬山的过程中感受诗意,海伦·凯勒创造诗意;一会儿沈从文、香港摄影师发现诗意……没有逻辑,结构混乱,论述也因此缺乏力度和深度。不如按“发现诗意——享受诗意——创造诗意”这一逻辑顺序组成层进式的结构,既从诗意人生中提炼了感受诗意的具体方法,又让人们对诗意的感受由浅及深,一步一步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这样的结构,其意渐现,其旨渐明,引人入胜,让读者的感悟呈螺旋状上升,最终获得关于“感受诗意”较为丰富的理性认识。拟将原文修改如下。

  改文 感受诗意

  我们有些人总是抱怨上苍:赐给了陶渊明一个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却让自己每天穿梭于灰尘废气之中;留给了郁达夫一个满眼诗意的秋,却让自己被砖瓦遮住了双眼;送给李乐薇一座存在于世俗中却充满仙意的“空中楼阁”,却只给自己冰冷的墙壁……难道现实生活中真的已无诗意可言了吗?不,其实我们也生活在一个到处洋溢着诗意的地方。只是,要感受诗意,就必须擦亮你的眼睛,敞开你的心扉,用心去描绘诗意的天空。

  要感受诗意,首先就得擦亮你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无限诗意。偏居一隅的凤凰古城,世代湘西人熟视无睹其简朴恬静,从边城走出的沈从文,却汲一管沱江绿,采一瓣山花红,信笔绘成一幅诗意盎然的边城风情画,将其鲜活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奇伟俊秀的张家界,也不知在山民眼中沉睡了多少年,一个香港摄影师却用他颇具穿透力的慧眼揭开了它的荒芜冷寂,一声声响亮的“咔嚓”声汇成一首动人的诗,震撼着世人的心灵。

  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或许,发现它们需要具备一双双与文化、品位、素养息息相关的审美的慧眼,平常的我们似乎难以企及,但这又何妨?清晨起来,看到窗外一只鸟儿飞过,扑落了树上的露珠;上学的路上,看到路边树上绽开了一片新叶,微微颤动;极目远眺,对面江心上一叶白帆在阳光下闪耀……睁大眼睛,你是不是看到了身边的无限诗意

  要感受诗意的生活,还要敞开你的心扉,好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人生就像爬山,如果你一心只往上爬,只在乎山顶终极的目标,那这一路上,花草对你的簇拥就会被你看成障碍,鸟儿对你的歌唱就会被你当作干扰,这诗意的一切都会被你挡在门外。

  其实,敞开胸怀,一杯苦茗也能品出片片诗情,口口诗意。你看乌台诗案后的苏轼仍能以豁达的胸怀包容世间万物和种种不幸,一颗驿动的心渐趋于平静,于是有了“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悠闲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他正是放下了官场上的失意,才收获并真正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无限诗意。所以,敞开你的胸怀,诗意就在你的指间。

  要感受诗意,更需要用心描绘诗意的天空,创造出诗意的生活。陶渊明,当“误落尘网中”,环绕其周围的阿谀之风、污浊之气遮挡了他“眄庭柯以怡颜”的明眸时,他便毅然突围彭泽,在南山脚、东篱下种下朵朵菊黄色的诗意,“晨兴理荒秽”理出了缕缕诗情,“带月荷锄归”也荷归了浓浓诗意。他摆脱官场、回归田园之日,便是他用心开创、精心描绘诗意生活之时。

  再如海伦·凯勒,这个生活在无声无光更无诗意可言的世界里的伟大女性,却“聆听”到流过指间的细流的轻唱,用心“打量”着身边的红花绿草、蓝天白云……然后将爱撒入人们心中。她开辟了自己诗意的天地,更用诗意装点了世界。

  诗意,一种仿佛离你很远的感觉,但只要你肯发现,懂享受,乐创造,诗意就将永伴你左右,永驻你心中。

  四、扇形结构如一把折扇,以扇柄顶端的某个点为枢纽,自如开合。分论点与所论述的中心论点呈扇面状态,在紧扣中心立意的前提下,作者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作时,大体分为两种情况:(1)分解论点。分论点平行,处于并列的关系。若干个并列的分论点是从中心论点分解出来的,又反过来支撑着中心论点。有的考生在安排这种结构时,容易偏离这个轨道,要么几个分论点不属于同一角度,要么几个分论点之间呈现交叉包容的关系,因而写出来的文章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扇面结构,也就不是一篇合乎逻辑的文章了。(2)论据并列。譬如吴晗先生的《谈骨气》一文,文章一开篇便提出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接下来作者从三个角度予以论述:以文天祥拒绝降元的故事,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来论证论点;以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来论证论点;以闻一多横眉怒对敌人的故事,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来论证论点。

  请看下面一篇以“感动”为话题的考生作文。

  ■[病文] 无处不在的感动

  感动如同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拨动我们内心深处的琴弦,那些萦绕而上的音符有着最轻盈的身躯,清风轻拂,轻轻落入每一寸泥土。

  天空的感动

  我时常想起一只孤单的鸟。它在惊涛骇浪中嘶鸣,它把嘴里的石头投入汹涌的大海,随即又像闪电般向岸边飞去……

  后人称它为精卫。我不知道它的这种坚持需要多少毅力,弱小的鸟与咆哮的海是一种强烈的对比。然而即使注定是悲剧,它也绝不放弃。当内心的磐石裂开丝丝的缝隙时,感动便油然而生。

  海洋的感动

  海洋有时候是我们的朋友,有时候又是我们的敌人。我想,若海洋有感情的话,它也会被有的东西所震撼,比如多年以前的那个渔夫,还有那条鱼。

  那一定是海洋中最不可思议的战斗。渔夫套牢那条大鱼,双手放开了船桨,可船仍在前行——原来,那条鱼虽然被鱼钩钩住了,却毫无投降的心思。渔夫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力量与鱼僵持着。

  那个叫圣地亚哥的渔夫便成为了一种象征。那是一个关于海洋的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腾起的巨浪便是感动的心潮。

  墙壁的感动

  有个人为了装修房屋而凿开墙壁,却发现了一只被钉住尾巴的活着的壁虎。这个人纳闷,它的尾巴被钉住了怎么生存?它是如何捕食的?当另一只衔着食物的壁虎出现时,这个人才恍然大悟。

  听完这个故事,我的眼前忽然明亮起来,原来阳光并不遥远,因为爱一直都在。

  我想,不管是蔚蓝的天空,浩瀚的海洋,还是近在咫尺的一隅,都埋藏着感动的种子。

  当感动无处不在时,我们便感到了幸福。

  ■号脉

  与“天空”“海洋”相对应的概念应该是“大地”,而不是“墙壁”,所以原文选择的三个角度并没有构成一个合理的扇形,这成为本篇文章的硬伤(选择的事例也不符合逻辑,因为壁虎的尾巴虽然被钉住了,但是壁虎是可以断尾逃生的)。修改后的文章应涉及到“陆、海、空”,从同一角度的三个层面来凸显文章的主题词“无处不在”。这样,三个事例才能够缝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论述同一个中心论点。加横线的文字宜作如下修改。

  改文 大地的感动

  大地有着最广博的胸怀。当我们把一颗心交与大地,便能体验隐隐的感动,正如多年以前那个忧郁的年轻人,推着轮椅压过潮湿的泥土,心事随着车辙印嵌在泥土里一样。他后来以一篇《我与地坛》而闻名于世。时光如水,但有一种力量不变,因为它缘于大地的坦诚与感动。

  我想,不管是蔚蓝的天空,浩瀚的海洋,还是我们脚下广袤的大地,都埋藏着感动的种子。

  当感动无处不在时,我们应感到幸福

  五、所谓文章的结构,是指文章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起承转合是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起,就是开端,提出论题或直指观点;承,就是承接,围绕论题或观点展开论述;转,就是改换,论述完后转换角度,进一步对观点展开论述;合,就是结束,在结尾处归纳观点或提出解决办法。

  学生习作中,经常出现能“起”“承”“合”,就是不能来个漂亮的“转身”的现象。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已经证明了论点了,何必再多此一举。殊不知一个漂亮的“转身”,就能使论证更加充实,理由更加充分,从而使观点更为突出。比如,站在历史的角度阐述完毕,若能换个角度,站在现实生活的角度谈一谈,那么文章的内容不仅更为全面,而且也更有说服力。再如,用完了例证法,若能换种方法讲讲道理,那么文章就既有事实又有道理。总之,轻松一“转身”,文章便上了一个台阶。请同学们看下面的例子。

  ■[病文] 拒绝诱惑

  ①闹钟已经叫了半天,可我就是舍不得钻出温暖的被窝,心想:“再睡会儿,没关系的。”等我打着哈欠,伸着懒腰起床时,却发现晨读时间已过了一大半。

  ②明天就要进行数学测试了,可手中的杂志实在太好看了,于是我索性扔了笔,一头扎进了小说中。结果第二天的测试是“大红灯笼高高挂”。

  ③商场里正在举行降价促销活动,我一阵窃喜,买了一大堆“物美价廉”的东西,谁知它们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真是令我叫苦不迭。

  ④我们因为贪睡而受罚,因为懒散而羞愧,因为贪心而后悔。总之,我们因为禁不住诱惑而自食苦果。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而我们正年轻,不能因为诱惑放弃明天的美好,也不能因为诱惑停止前进的脚步。所以,我们必须拒绝诱惑。

  ⑤诱惑就像一坛陈年老酒,能给我们酣畅淋漓的痛快,也能给我们一塌糊涂的丑态;诱惑就像一场网络游戏,能给我们光怪陆离的刺激,也能给我们虚度年华的空虚。

  ⑥面对这如老酒、似游戏、若美梦的诱惑,张子善、胡长清、陈希同之流忘记了当初的誓言,放弃了自我的追求,抛下了共产党员的责任感,成为了人民的罪人。更有甚者,某些替毒枭提炼白粉的所谓的科研人员,某些为个别企业巨头挂羊头卖狗肉的所谓的经济学家……他们为诱惑所虏,人类因此付出了流血的代价。

  ⑦人生中有太多的诱惑,抵不住诱惑的人终究会倒在诱惑的石榴裙下,甚至危害社会,危害人类,成为历史的罪人,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有意志的人

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的开头和结尾

  高考议论文要求考生在关键处多制造些亮点,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精心设计开头、结尾是作文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两道“工序”。一个亮丽的开头、一个响亮有力的结尾,就会使文章光彩夺目,让人见之倾心,顿生好感。

  清代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一般说来,考场作文要简洁、明快、新颖、别致,切忌长篇大论。好的开头应具备两个特点——短小、漂亮。短小,便于让读者了解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中心;漂亮,才能吸引读者。“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爆竹之起爆,何等干脆利落!不可拖泥带水,拖沓冗长。爆竹是吸引人的,把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去,好的文章开头,也应如此。

  亮丽的开头固然能使人眼前一亮,引发一睹为快的念想;精彩的结尾亦能让人难以掩卷,拍案叫绝。好的结尾或总结全文,突出中心;或戛然而止,干净利索;或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二、好的开头的标准和结尾的基本要求

  优秀的高考作文,它们的开头大都具有短、雅、快的特点:快速入题,开篇切题,文字简约,新颖别致,文采斐然。由此看来,好的考场作文开头一般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快速引出主题;二是要语言凝练,短小精悍,力争控制在50字左右;三是要有文采,有意蕴。

  好的开头的标准:

  第一,要明。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要让读者知道你在谈哪方面的问题,开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

  第三,要简。简洁是明朗的保证。有的考生在写材料作文时,好把原材料复述一下,这就太罗嗦了。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原材料,怎么办?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高度概括;另一个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太多地引述原材料。

  议论文结尾的基本要求:①点明中心。②首尾呼应。③富有意蕴,即有丰富的内涵,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开头结尾的较高要求--有文采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淡看世间繁华,笑看人生百态

传承与创新三个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