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800字议论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以不变应万变作文

  人体的细胞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一个人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需要七年。试问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如鱼得水到白发苍苍的老者,这中间要经历多少个七年

  七年之后,从生理上看已是另外一个人了。变的是躯体,不变的是寄居在躯体内的灵魂。纵使世界瞬息万变,我们也不应变换那初生赤子般的心。

  公益广告《等你》中,母亲从年轻貌美的少女变为满头银发的大妈,儿子却从跟在母亲身后跑的小男孩成长为英俊帅气的小伙。韶华已逝,母亲变换的是容貌,不变的是始终爱着儿子的心,白驹过隙,儿子变换的是年龄,是身高,不知可曾变过爱母亲的心?成人世界的现实不应成为人们不孝敬父母的理由。纵使孩提时代的美好变成人世界的残酷现实,你也要像始终如一爱你的父母一样爱着他们。

  可还记得“留胡节不辱”的苏武?当他为敌人所困,在那荒无一人的高原上放牧时,身边不再是熟悉的亲人,熟悉的故土。周围的一切都变成陌生的模样,为了那完全不可能完成的“让公羊生羊羔”的命令,他持着那根象征着国家的节,渴了就抓把雪,饿了就吃牛羊的毛,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高原之上,坚守着他那颗不变的爱国心。直到白发苍苍才得以回国。苏武的以“不变”应“万变”将爱国二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然而,也有人以“变”应“万变”,变成也许连他自己都不认识的不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与最初的自己有异,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人。

  《三字经》有言:人之初,性本善,恐怖分子本·拉登,这个多起恐怖事件的制造者,最终被美国警方击毙。纵观这个为人们所唾弃的人的一生,不难发现即使是恐怖分子,也不是一开始就变成这样的。而是某些原因让他从一个正常人由内到外,由躯体到灵魂都变成想报复社会的恐怖分子。对社会不满可以用正当的手段来改变社会,而非给自己不幸也给他人不幸。

  蛇的一生要多次蜕皮,蜕去旧皮后,新皮的花纹固然和旧皮不一样。但是蛇依旧是那条蛇。人的一生有许多个七年,细胞也不断地替换。只要我们以“不变”应“万变”,不去改变那初生赤子般的心,我们依旧是我们。

变与不变800字议论文

变与不变的艺术

  生活本是一门艺术,动与静,执著与应变使它丰富多彩,是勇敢前进,还是停下来慢慢思考。

  每个人都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每个人也同样会面对着选择。坚定目标,执著追求是成就事业,粉饰人生的必要条件。世界吉尼斯纪录现已家喻户晓,世界各国的人都为之振奋,惊叹于这项超凡的创举。在这其中还有鲜为人知的故事-----吉尼斯的创立者最初并未想会有今天的成就,最初他只是惊讶于一件小事-----当小朋友问到他世界最大的花是什么的时候,他试图找到一本关于这方面的书籍来回答小朋友的问题,但他发现,并没有一本书记录有关的事情,他觉得是一种遗憾,于是他萌发了一种念头:编写一本世界之“最”的书。

  起初的一个简单想法,他开始只是在自己的周围收集,后来扩展到全国,后来是全世界,他的坚持,执著,改变了他的人生,也改变了世界,从此人们因为《世界吉尼斯大全》而记住了他的名字,同时他的书在各国被翻译成了不同的语言,也为他带来了一笔巨大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他填补了人类的一项空白,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这执著追求的精神,因为它的力量是无可限量的。

  然而,一味的执著,就可能使你偏离航道,盲目的执著会抑制你的前进,因此在坚持不懈的同时要适时的调整自己,从容应变。古时,有一位和尚聪明过人,远近闻名,因此就有许多人向他发出挑战,甚至是故意刁难,而聪明的和尚每次都能应对自如,使挑战者输的心服口服。闻听和尚的聪明,有位“智叟”突发奇想,要和尚与一位雕刻大师比雕刻的技艺,和尚无奈只好答应了,他们比刻老鼠,同时和尚提出既然是老鼠就要用猫去测验,看是否逼真,和尚根本不会雕刻,但他的作品却使猫不顾一切的扑了上去,结果获得了胜利,那个和尚是用鱼干做的雕刻材料。面对多变的环境,我们不可能事事皆通,既要执著追求,又要学会变通。评点:执著固然是可敬的精神,面对机遇与挑战使人不畏艰险最终成就完美人生。我们呼唤更多的人拥有向上的意识。

  环境是多变的,一味执著可能会碰“南墙”,其结果或许比走弯路更惨,生活是门艺术,需要执著的精神,也需要变通。

在不变与变中生存高中生作文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世界在变,人在变,思想也在变。可以说世间万物无时不刻在变。所以,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要学会变。变是时代所趋,变是世间真理,变是生存法则,变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至今能繁荣不息,勇往直前的原因。

  白居易曾说过:“人生变改故无穷,昔是朝官今野翁。”诗人以前还是“朝官”,可如今却成了“野翁”。由此观之,人生是多变的,而且变化是迅速的。没人知道明天我们会变成为什模样。

  为了生存,必须变化。而不断的变化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烦恼。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断地改变自我,结果会丧失自我。一成不变却又未免有些顽固,在外人看来有些“神经质”。这就像在二十一世纪,上小学五年级你还用铅笔写字。这未免显得有些荒唐可笑。

  所以我们应当有所保留,又应当有所摒弃。也就是说,我们应当“不变”中有“变”。

  我们要保留那些不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质”的东西——一个人的信念与品质。李白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高兴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人都知道这个道理,那么如果我们这些自以为聪明的现代人还不懂得有所坚守,那不就显得太可笑了吗

  要不是李白保留了他的信念,作了一个潇洒、豪放的诗人,游荡江湖,放纵自己的感情。我们又怎能读到这么多优秀的诗篇

  要不是有了像董存瑞这样坚守了他的革命信念,舍身炸碉堡的革命英雄。我们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又是从何而来

  要不是霍金坚守了他的科学信念,并为之付出比常人多的多的努力。又何来今天的科学巨匠

  是“不变”铸就他们今日的辉煌!

  但是是,如果李白不知变通。非要报定做官的念头,追求仕途。“诗仙太白”的称号从何而来

  如果像董存瑞这样的先辈,思想不发生改变。一心想在家种田,以安享晚年。日本鬼子何时能被赶走

  如果霍金不放弃治好病的念头,四处求医。我们怎能听到他在轮椅上给我们作的精彩演讲

  所以让我们“不变”中有“变”,迎接明天的到来吧!

碎片化之变与不变作文

  碎片化,碎整者至于零碎者也。今人多以为习,其利者甚,弊者亦甚。

  碎片化者盖“时间碎片化”、“信息碎片化”二属,今人之于此二者,多为同步,暨碎信息诸零散时间。其碎片化多微博、微信朋友圈耳!有士人类和菜头者观之,思及今人知识结构退甚,不免惴惴而忧忧,大呼碎片化之毁今人矣。然此碎片化之过耶?某虽愚劣,以为非然。

  碎片化非今人独有,古仁人亦尚之。子不闻欧阳文忠公之“枕上,马上,厕上”乎?其所论者,亦分读物于零碎时光。其零碎若将寝、上厕者皆可以学。足见碎片化于贤者之益甚,而况于吾辈凡夫俗子乎!而碎片化之于今人,弊者甚,利者盖寡。所以然者何?今人之所涉猎,非经史典籍,而为明星八卦者也!其人美其名曰:“吾素不读,今读之,善!”实则潜心于糟糠而颓其思,斯亦积破瓦以砌高塔,垒腐木以筑楼阁,危矣!今人之浅陋,可泣可叹。是当今节奏之快,信息之杂,附庸之甚矣!自媒体时代以来,今人多没于繁务之中,潮流之变更无以寻,故今人多附庸于“廉价”之热点,终泯然浑浑者也!

  碎片化者,所宜深慎。而今危亡之际,吾辈虽庸碌,亦当渐效钱思公之碎片化,读经史、说辞,而舍吐槽等俗物。阅经史者,如沐百代之风,如聆古仁人之训,如友千古之智者。观大家之著论,可以知天下;读前人之见闻,可以曾阅历;鉴智者之训诫,可以医愚顿;尚仁人之风华,可以滋性情。而后其见闻弥广,阅历弥深,学识弥精,气质弥优,道德弥善。盖碎片化之读经典者,化整为碎,以碎取整:其时间碎,而所获知识品性为整也。

  士人之学识修养积于小,而得之大,劣者以为,欧阳文忠公之“三上”大类如此,今人之碎片化亦宜如此。百代繁华,千秋明月,其变者实繁,不变者亦甚。于吾士人,求学问道之心不可变哉!于经典者,当眷眷,恋恋,孜孜,切切,片刻而不释卷。此所谓碎片化之正道也!盖碎片化者,当严守欧阳文忠公之“三上”及古今士人变与不变之道。固守学者本心,则为善;泯然于混沌庸碌,则亡矣。呜呼,其利其弊,全在于人心。

变与不变,各有千秋

  时间是流逝的,人类是进步的,社会是发展的。在这个不断改变的氛围中,有人追求速度,想抓住机会,集力想改自己;而有人则力求保持放慢速度,保持初心,不愿改变。

  这两种人引起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是追求改变,还是不改变。

  追求改变有追求改变得好处。大到国家小到一个人,在当今的形式中一定是要力图发展的。国家的的富强必须依靠科技的发展,技术的改变来提升综合国力,必须追求速度和能力才能在国际中有一席之地。个人若想在社会中立足,就要发展,就要改变自我,只有追求速度,追求质量超越别人自己才有可能有工作,有饭吃,追求改变可以使你素质升华,能力提高,逐渐走向“完美。”

  万物都是双面的,有利必有弊。追求改变也在其中,同样具有它的弊端。在现在市场中很多商家为了追求改变想要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就不择手段,医药场用臭皮鞋制作药物来节约成本,手工场用那些粗制滥造的工艺来充当,文艺……他们在追求改变,追求速度与质量的漩涡中消沉,迷失了方向,以

  至盲目追求而入缺少了那种在静中欣赏美的品质,这就不是真正地正向完美。

  不变必然有不变得美,保持不变的那些人,他们喜欢他们的慢速度,喜欢古人那种隐居山林,寄情山水的惬意生活,因为那是一种古风,那是一中美。他们可能是心胸宽大了,将世俗看开了,认为那些追求都是浮云,人生恍然如梦,须臾几何,便结束了。他们有了在静中观察美的品质,不盲追求,在慢中求细,细中求精,精益求精。

  不变当然也有缺点。保持不变寄情山水那可能是古人在那个时代的一种生活方式吧。但现在时代毕竟进步了,改变了,那保持不变还是可行吗,如若可行那定是少之又少。保持不变,有些人变可歪曲它,在不变的氛围中,思想呆滞不前只停留于现状,安分守己,以至个人落后社会落后,国家落后。

  变与不变均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麦家说过:“美好的品质再追求速度丢失,而慢更比块需要技术,我要保持我的高度。”在现在万物不定的环境中,我们应保持自我,保持自己的初心,保持一定高度。

变与不变作文

  世界日新月异,新技术席卷着社会发展的风暴疾速而来,很多东西都悄然改变。不过,也有一些在逝去的时光中定格,成为不变的风景。

  变的是科技的日益更新,不变的是人们之间的真情。傅雷家书至今仍被奉为经典,那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言语无不饱含对孩子的爱意,循循善诱的教导自然地从家书的字句中流淌出来。“读书足以明智,足以怡情,足以成才”这些名句也给我们启迪。科技发展了,家信也渐渐被取而代之,但我们的情意不变。一条用心编写的短信,一句亲切的问候,一张节日快乐的贺卡,都是情真意切的体现。这些切实存在的情意是不能被新科技取代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不再是遥想,一个电话就能把相隔很远的情谊连接起来。人们之间的真情在急速发展的社会中永存。

  变的是环境的日益喧嚣,不变的是人们心里的纯真。社会发展带来了灯红酒绿的城市,静谧的氛围被喧闹取代,可史铁生始终保持内心的纯真。他摇着轮椅来到安静的地坛,把外面的吵闹隔离开来,用心感知生活。在许多人对名利趋之若鹜之时,他以孩子般真挚的心灵看待世界,忘了身体上的疼痛,用心写作,为读者留下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文章,给我们感动和支持。国家变富了,可我们的心不能变,勤俭节约不能变成铺张浪费,脚踏实地不能变成好高骛远,坚守自我不能变成左右逢源。环境可以变,心内的纯真不能变。

  变的是名气的日益增长,不变的是不忘本的朴实。温暖的阳光散落在朱之文黝黑的脸庞上,浓浓的笑意染亮了天空。“大衣哥”朱之文凭着在舞台上出色的表演逐渐为大家所知,名气增加了,可他却完全没有“星样”,一心把“草根”文化贯彻到底。有记者去采访他,他却早已跑到老家干起农活,辛勤的汗珠在他幸福的笑脸上流淌,不少人为之感动。是啊,我们为什么要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改变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是最美的人生姿态么?我们不管在怎样变化的环境中,都不能忘本,改变自己本身的意愿。

  日子越来越好,科技越来越发达,变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可有些不能变的东西,无论经过多少时光的洗涤,都应该不改本色,永葆常青。

变与不变

  时代总在不停更新变化,不为任何人作停留。如今,我们一逐渐步入共享时代,在这个大时代的环境下,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共享”这个词。

  共享,顾名思义,就是我与你共同分享。本身是十分美好温馨的一个词,它的本意的确如此。直到现在,我仍然觉得这样没有的一面仍旧存在。我特想喜欢遐想,对于“共享”这个话题也是如此。譬如,我在路边发现了辆共享单车,我立马扫描并骑上了它。本来是如此平凡的一件事,但放在共享的意境,我便容易去遐想,遐想它的上一位主人,是为男性吗?或是一位婉雅的女子。他(她)高吗?瘦吗?身材亦或健硕亦或高挑?或许他只是一名人海中平平无奇的人,并不值得我去遐想。又或许……

  或许这些想法都很是古怪,但我觉得人不该伤失遐想的能力,这种心灵与心之间的交换、这种感受,认知他人的能力。即使我们来时是孤零零的一人,白年后决不是如此,我们活着,就一定要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人,并走进了他人的生活,我们决不是孤独的个体。

  从这一方面来讲,我觉得共享拉近了人与人、心灵与心灵的距离。而且这种感觉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真正虚无缥缈的假设,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但是相对的,人生的冰凉又在这一面种被暴露出来了。这相比上一条的空空而谈,多了些真凭实据。因为我曾亲眼看过,并亲眼反思过。

  我的家住在郊区某个小镇上,即使不大,但我住的很“得心应手”。

  某个平常的一天,我看见一排某黄色的“共享”单车倒在了雨泊中,没人去扶。又是某个平常的一天,我看见小区楼下停了一辆私家上锁的小黄车……

  无数个平凡的一天天在更迭交换着。

  我只想说,原来人是经不起考验的。那次之后,我开始厌恶这个偏僻又肮脏的小地方,我想赶紧去补课……没错,那儿是市区,那儿的“共享”单车井井有条,那儿的每个小区都不允许“共享”单车进入小区。

  哇!我可真是伟大呢,到今天,我才发现。我为我的爱慕虚荣找了个好借口。

  直到某一天,我骑上了一辆撬开锁的“共享”单车。

  一个词如果存在于某个时代中,便有了意义。

  目光放远,万事皆悲———钱钟书

初三议论文作文:变与不变

  斗转星移间,原来只有爱才是亘古不变的永恒。——题记

  新年的脚步已然清晰,空气中弥漫着的年味儿也愈发浓郁。大年三十儿,我们一家动身回老家,陪爷爷奶奶过大年!

  一想到老家,心里便是一阵充满期待的不安分的悸动。尤记得去年春节,天空下着“未若柳絮因风起”般的大雪,村里的房子、马路、花草树木都披上了洁白的衣裳,整个村子就像一块无暇的璞玉,又或是一张纯洁的纸,静静等待着烟花给它渲染上五彩的颜料。整个村子是那么热闹,喧闹声一直持续到新年钟声敲响后,才逐渐消散——

  思绪回归,车窗外的景物飞速地向后跑去,远远地,我望到了白色的田野,老家近了。

  一样的标志牌,一样的大树。车驶进村口,却不见曾经抱团在村头抽着烟斗、喷云吐雾的老汉,也听不见贩子们从村里传来的悠扬的吆喝声,整个村子都显得那么寂静。马路上,白雪中,夹杂着数不尽的垃圾杂物,给村子提前上了色。街道空无一人,家家户户家门紧闭,阴冷的寒风掠过,吹走了漫天飞扬的塑料袋,却空留下了一地凄凉。(原创投稿)

  轻轻敲了敲老家的大门,门缝中挤出来奶奶谨慎的声音“谁?”“我们。”门开了,探出奶奶笑眯眯的脸,“呦,今年回来得有点迟啊,快进来吧,屋外冷。”奶奶还是老样子,慈爱的眼神,笑眯眯的脸,一点儿都没有变,只是皱纹加深了些,步履更蹒跚了些罢了。

  屋里还是一如既往地烧着炉火,整个屋子都是暖暖的。奶奶为我盛了一碗她的招牌肚丝汤,我尝了尝,依旧是那么香醇可口,给人冬日里说不明、道不清的温暖。“奶奶,今年咱村子咋这么冷清呀?”我道出了心中的疑惑。奶奶叹了口气,说道:“年轻人都出去了,只剩下爹娘留在村里。你说这大年三十儿的,出点事怎么办?哪个老头老太太敢出来啊……”

  一想到在我小时候那些逗我玩的年轻的爷爷奶奶如今竟变成了空巢老人,心中便滚过一阵悸痛。肚丝汤喝完了,奶奶接过碗,又去给我盛。看着奶奶愈发蹒跚的步伐,像刚学习走路的孩童。时间是世间一切事物的杀手,世道变了,人心也变了,但时间不能摧毁的东西,便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了吧!

  阴冷的寒风吹过,卷起一地的悲凉与感慨。令我久久不能释怀……

改变还是不变作文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改变还是不变成为人们心中的一大难题。

  封建社会分为两天派:顽固守旧派和勇敢维新派。多少大地主、大富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死不松口,而新青年们则是引领着社会接受进步新思想,改变当时深入骨髓的封建思想,改变人们怯弱不胜的精神面貌,改变人们畏葸不前的脚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多少次新时代的浪花高高扬起,然后重重地拍打在封建的硬石上,最后新中国成立的号角则是证明改变最铿锵有力的回响。

  固步自封,一成不变是一个国家所需要的吗?显而易见,正是中国的改变让落后就被挨打的奇耻大辱被洗雪,正是改变让中国意识到闭关锁国是徒然的,只有打开国门,迎面世界才会昂首挺胸,于是“乒乓外交”的出现轰动了全球,正因这前所未有改变降临到中国头上,上天也开始眷顾这个幸运儿,最终让中国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傲视群雄。

  是改变让中国从东亚病夫走向世界强国,从胆小如鼠变得无所畏惧。

  但是,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浮躁的思想,不妨我们思考一下,改变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吗

  麦家老师曾说过:“慢比快更需要技术,我们要守住我们的心态。”是啊,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达进步,有多少像“美眉、帅锅、酱紫……”的网络名词一拥而上,有多少像“小苹果、忐忑、最炫民族风……”的网络红曲令人眼花缭乱,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制成月刊、周刊,难道追赶别人,改变自己就真的是对的吗

  日日变、天天新,麦家老师用20xx年时间精心打磨出《解密》这部精妙绝伦的著作,曹雪芹用毕生的时间创作出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西游记”一部老少皆晓、妇孺皆知的“老电视剧”红遍中外,十年的呕心沥血让文学的结晶完美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大学之所以著名于一世,潮流之所以兴起于一时,其嗟出于此乎

  中国因为改变自我而不断超越,麦家老师因为不改变自己的内心而将文化精华展露于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万物都在改变,而我们,改变还是不变

人生的变与不变

  列子曰:“有生不死,有化不化,不生者生生,不化者化化。”诚如是言,人生的一切多变,离不开不变,正如枝叶华实之美,不离根茎躯干之坚,唯有善于坚守本分,才能逢时而举。

  孔子席不正不坐,肉不正不食,困于陈蔡,不改礼乐,这是孔子不变的操守。孔子坚守这些品质,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其道一以贯之。而其一生坎坷,四处求学,周游列国,到了晚年则教化子弟,这是他的变化,然而如若使他丧失原则,为了致仕蝇营狗苟,他也不可能有日后的成就。历史上因时势而改节操者甚多,相传明朝奸相严嵩少时有志于开创太平,耻与人合污,然而入仕之后,数逢挫折,一旦苟且,而为权势迷心,终究不得尽忠良之份。汉奸汪精卫令人唾骂,但他少时曾写出一句诗话“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谁能想到他日后的卑鄙?因此,时过境迁而志不可易。若不坚守心志,终究会使人日益堕落,欲成大业,反作小人。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志向二字,说来容易做来难。基督教传说耶稣死前曾预示他死后将有弟子否认他是耶稣门徒,众弟子都信誓旦旦说自己是忠实的,然而耶稣死后,有执刑者拷问民众,欲将耶稣门徒带走,结果在刑杀之前马上有门徒失口否认其身份,甚至不惜否认其认识耶稣的事实。人总是有情欲在心中,然而因为这些畏难之心、免刑之欲,对自己的志向改变,对自己的操守放弃,对自己的诚信否定,真的能使人更加安心吗?我看不然。因此上,不独在“利”字之前人要守节,在“害”之前更要无畏,否则人也枉为人了。

  安守本分其实不难,难的是立志。志心不坚,如何作为?一切机械,都有轴有承。轴之转动,在于承之稳固,立志就好比在轴里安置这个“承”。孔子十五而志于学,终其一生,矢志不移,因此他才能有所作为。人要立志,得靠实践,在劳作中“空其心志,劳其筋骨”,最终“行拂乱其所为”,这就是立志的关键。

  因此上,人生之变与不变虽多,其实却并不繁难,有大志才作作为。所以说,君子外化而内不化。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以竞争为主题新颖题目

越努力越幸运励志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