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古诗100首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古体诗

  《寒光》

  寒光寒光,独挂洪荒。长夜漫漫,孤寂华光。

  寒光寒光,独挂泪光。辰光淡淡,黯然神伤。

  寒光寒光,独挂月霜。寒霜凄凄,独自泪潸。

  春夏寒光,独挂悲凉。霜夜暗暗,终日惆怅。

  《伊人》

  伊人伊人,芳香迷人。士人皆认,才子佳人。

  伊人伊人,迷醉世人。世人皆想,倾世伊人。

  伊人伊人,遐想诗人。世人皆幻,梦幻才人。

  伊人伊人,灵幻仙人。仙人皆盼,坐拥美人。

积累古诗100首

经典诗歌汇总欣赏

  忆山传音

  冰水落满屋间泪,

  烟山寒情雾包容。

  浪起一曲传天地,

  举杯醉酒愁中愁。

  楼高小看

  暗幕零灯星辰乱,夜寒未雪吠扰巷。

  临窗游瞰市淮里,不风不雾不名淡。

  乡路见碑

  野径稀迹荒草涌,门堂落雀村人孤。

  去时也抒男儿志,归来初梦如天空。

  联旧阶石拦庭道,当年白发倚杖行。

  试问青山几时老,不再故土累新坟。

  江南,雨转雪

  风狂

  一缕青烟弯

  夜幕

  拉下江南

  平凡无数人家

  无名村庄

  湮没雨后深山

  谁家喜字贴窗

  腊酒

  十里飘香

  雨转雪

  冷了烟花

  你可添衣裳

  枯树

  疏了枝丫

  桥外

  雪花压梅多几道痕伤

  江南村庄

  湮没雪后深山

  谁家屋檐白了斑

  门联

  待换新装

  雨转雪

  冷了烟花

  记得添衣裳

  芳华引

  夫何飘逸之芳影,独清秋以静妍。

  慕倾城之丽色,期执手于梦间。

  拟白莲以比洁,叹芝兰莫争芬。

  隐柔情于俗世,流馨香于红尘。

  持筝瑟之漫奏,润淡墨以传神;

  偕一世于百年,何相遇之欢欣!

  念相知而相惜,感相忆而无依!

  醉春花之静好,憾落英之缤纷。

  梦美目之流盼,含浅笑而销魂。

  诗词阙半,意止岚轩。

  丹枫嫰寒,斜阳满山。

  目穷天涯,情追蓝田。

  丰神妩媚,岸芷汀兰。

  抚清韵以相思,挽秋月以入眠。

  窃暗许以鸳盟,恐冒礼之拒婉;

  盼青鸟以致辞,怕他人之我先。

  忧惶惑而不安,愁天远而无边;

  愿在衣而为袖,牵玉手之柔香;

  悲罗裳之夜离,恨秋夜之漫漫!

  愿在裙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

  忧浮尘之垢染,或去故而不怜!

  愿在发而为簪,挽柔鬓于耳畔;

  悲疾风之凌乱,落道旁而离散!

  醉冷香之月影,感秋韵之流年。

  借平仄之曲调,祝此生之康安!

  醉心不变

  玉箫碧落弦凝咽,

  声停舞静艳红尘,

  为伊醉,为伊念。

  牵肠悔悔无尽道,

  晨昏相替复一日,

  唯有心,亘不变。

古律诗歌欣赏

  一

  身世浮沉碗不全,百花洲畔立吟坛。新知旧雨同会聚,二月春风赋雅言。

  二

  群贤共聚百花洲,笔落词飞赣水头。竞艺深忧眼底世,诗心落寞几时休。

  三

  伯臧才雄名早著,组社交贤百花洲。简庵国学四区善,倚声寄志诗气遒。彦和大器实晚成,渊厚家学肖父风。仙贻晓月追骚雅,汉魏风骨有远承。梦梅苦吟得郊岛,纪实白描似杜风。天声弃军从文吏,诗笔步追散原翁。艾畦清奇宗无定,朗润深婉行至诚。羽岩才俊结前辈,吟歌持论由心生。

  四

  散原诗法有儿承,乱世飘零作秋声。意切情真自公论,厚积薄发乃争衡。

  五

  晓月卢沟梦白头,扬眉翰墨话霜秋。魂断汗青两辛丑,唐风汉魏肌骨留。

  六

  士林称颂妙郎才,词曲书成四区开。秀逸雄风宗江右,沧桑遍历归去来。

  七

  梦梅常幽咽,诗成劲力挟。山河雄远势,风雨气隽洁。朴语多忧世,世道飘摇叠。多师方转益,悲歌当长嗟。

  八

  屈骚雅怨兼唐宋,强识博闻早垂名。瀑水匡庐声跌宕,飞歌曲曲对山灵。

  九

  同光后劲结宛社,诗道宗风气纷腾。各异同为骚墨客,山河破碎血泪横。

思路·诗歌」古体诗歌欣赏

  七绝·落花吟·两首

  一(平水韵·上平一东·仄起首)

  几度春晖几度红

  风流自始梦成空

  失颜香散当零落

  何必惆怅怨季风

  二(平水韵·上平十四寒·仄起首)

  寂静幽园水榭寒

  孤枝落鸟啭声酸

  芳菲爱恋东君去

  落地红泥四月残

  七古·咏达圣元

  钟秀齐鲁达圣元

  快清胜过老君丹

  四世同堂天伦美

  六心服务乐百年

  始皇枉做长生梦

  耆耄巧遇列仙班

  遨游紫禁聚北大

  天飨吾曹硕士冕

  去崂山养生馆体验养生

  翁妪同辇踏歌行

  寻觅仙山论养生

  欲学南山松柏树

  达圣元里有快清

  注:

  1、“达圣元”,全称:山东达圣元生物医药科技开发公司;是国家承办全国健康教育进社区工程的主办单位。

  2、“快清”:达圣元公司针对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由加拿大引进的海狗油萃取提炼了“四世同堂快清胶囊”。“快清”胶囊的问世,给心脑血管病患者带了恢复健康的福音,尤其达圣元人实行的“六心”服务理念,受到全国心脑血管患者的热烈赞誉。

  3、“六心”既:诚心、孝心、真心、热心、耐心、爱心。

古韵诗歌欣赏

  忆东三学堂

  黑砖楼上铃声响,天大童生夜雨忙。

  抚案灯前成昨梦,遗风余烈百年长。

  无穷事业春秋短,有数人才今古狂。

  今返东三寻旧貌,几经摇落意彷徨。

  矿山——中秋情

  秋情一缕绕金山,况味须从井底还。

  乍见珠胎圆样月,惊心佳节到秋间。

  满江红——贺国庆

  佳节来临,又盼到礼花绽放。望大地,漫山红遍,万民歌唱。

  六十四年光景好,五湖四海齐心向。待谁人,写入画卷中,情难忘。

  烽烟息,三军壮,家趋盛,神州强。惜峥嵘岁月,彩旗飘荡。

  欲赋应持开放笔,乘船需向苍天漾。金秋月,欢乐万方同,征途旺。

  满江红 ——中秋月明千里共

  落叶重来,正弹指黄花妙节。珠耀玉,露花开色,荷莲香舌。

  画笔描来波似镜,远山望去云如雪。待伊人千里记游踪,芳菲绝。

  青岩瘦,黄叶别;思旧梦,同心结。怅飞霞孤骛,万年情切。

  行去秋光无限好,迎来共丽凭谁说?今夜明,把酒几时瞻,清凉阅。

  七律 肥天公园独步

  清阴宛转问春风,尘世何妨暂隐中。

  慧月三生留佛性,香云一片醉仙翁。

  池塘荷叶参差绿,波面莲花印颊红。

  我欲披襟迎宋玉,嫦娥临水烂漫同。

古韵诗歌

  习作一《春日》

  燕语莺啼春意浓,

  临窗旭日射溶融。

  新词欲赋陈香纸,

  携得文友觅旧踪

  习作二《独酌》

  案冷杯空醉意浓,

  临窗小月照酒盅。

  新词一阙留些许,

  诗菜酒词映灯红。

  习作三《送别》

  野草连天碧,

  孤身对晚辉。

  虽言今已别,

  知去再难归!

  习作四《题蝉》

  不酿花间蜜,

  未通蚕吐丝。

  朝暮闲翠紫;

  何故道知非

  习作五《闺思》

  竹影罩幽窗,

  泪痕分靥庞。

  空逢明月夜,

  鸳枕奈无双。

  习作六《登山》

  蝉叫绿树丛,

  山谷霭云生。

  携友探幽径,

  流连忘归程。

古体诗《记录生活》

  登山

  山高坡陡满荆棘,未咫半腰汗淋漓。

  欲攀云顶高望远,干渴缠绕思点滴。

  门口桃花香

  门前桃花三两枝,凝望难免几分痴。

  果实门前逢人夸,秋去冬来好作息。

  春困

  风采花枝俏,柳絮趁机摇。

  春困赖午觉,沉眠自忘晓。

  巧话珠丝

  巧工由来自身带,长夜艰辛方阵排。

  遍布罗网擒飞强,风敲雨袭丝不开。

  庭院深情

  花香满小院,蜂蝶总相围。

  闲情若有趣,砌茶边作陪。

  凝望

  门前车似龙,来往风不停。

  景枝长声叹,过客去匆匆。

  乘车观景

  乘座心潮荡悠悠,隔窗叶茂无贫瘦。

  欲将烦忧托风枝,车行千里无尽头。

  出行

  侯车久等心生焦,日排时紧好返校。

  未卜路修行途艰,数个小时颠簸摇。

哲理古代诗歌

  1、《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春日行》

  唐·李白

  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因出天池泛蓬瀛,楼船蹙沓波浪惊。

  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

  万姓聚舞歌太平。

  我无为,人自宁。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軿。

  帝不去,留镐京。

  安能为轩辕,独往如窅冥。

  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12、《游太平公主山庄》

  唐·韩愈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压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13、《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4、《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5、《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那些值得收藏的唐诗

  唐诗汇评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徙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幼聪慧。建中末,两河用兵,寄家符离,播迁吴越。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又登书判拔萃、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元和元年,授盩厔尉。三年,除左拾遗,为翰林学士,居谏职内廷,直言无讳避;又为《秦中吟》、《新乐府》,指斥时事,故为权近所恶。丁母忧,服除,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上疏请捕刺武元衡之凶手,贬江州司马。量移忠州刺史。穆宗即位,召为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出为杭、苏二州刺史。大和初,任秘书监、刑部侍郎。三年春病免,遂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历河南尹、太子少傅分司。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吟咏自适,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卒。居易于元和中提倡新乐府,指斥时弊,反映民瘼,创通俗一派,影响深远。与元稹交厚,世称“元白”,诗称“元白体”。晚年居洛,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世称“刘白”。自编《白氏文集》七十五卷,宋初佚五卷。今有《白氏长庆集》(一名《白香山集》)七十一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三十九卷。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徙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有

  《白氏长庆集》,存词30余首。

  元稹《白氏长庆集序》

  乐天之长,可以为多矣。夫讽谕之诗长于激;闲适之诗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五言律诗百言而上长于赡;五字七字百言而下长于情。

  《诗人主客图》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

  司空图《与王驾评诗》

  元白力勍而气孱,乃都市豪估耳。

  《唐摭言》

  白乐天去世,大中皇帝以诗吊之曰:“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旧唐书》本传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

  《六一诗话》

  仁宗朝,有数达官以诗知名,常慕“白乐天体”,故其语多得于容易。

  《诗病五事》

  如白乐天诗词甚工,然拙于纪事,寸步不移,犹恐失之,此所以望老杜之藩垣而不及也。

  《临汉隐居诗话》

  白居易亦善作长韵叙事,但格制不高,局于浅切,又不能更风操,虽百篇之意,只如一篇,故使人读而易厌也。

  《冷斋夜话》

  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

  《西清诗话》

  白乐天诗自擅天然,贵在近俗;恨为苏小,虽美终带风尘耳。

  《诗话总龟后集》

  作诗贵雕琢,又畏有斧凿痕;贵破的,又畏粘皮骨:此所以为难。刘梦得称白乐天诗云:“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世人方内欲相从,行尽四维无处觅。”

  《岁寒堂诗话》

  梅圣俞云:“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元微之云:“道得人心中事。”此固白乐天长处,然情意失于太详,景物失于太露,遂成浅近,略无馀蕴,此其所短处。

  《猗觉寮杂记》

  “亲家翁”、“开素”、“鹊楼河”,皆俗语。白乐天用俗语为多,《赠皇甫郎中亲家翁》诗:“晚核嘉姻不失亲。”又云:“月终斋满谁开素,须记奇章置一筵。”又云:“凶似鹊楼河:

  《观林诗话》

  乐天云:“近世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文,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乐天既知韦应物之诗,而乃自甘心于浅俗,何耶?岂才有所限乎

  《苕溪渔隐丛话》

  《法藏晬金》云:余尝爱乐天词旨旷达,沃人胸中。有句云:“我无奈命何,委顺以待终。命无奈我何,方寸如虚空。”夫如是则造化均偏,不足为休戚,而况时情物态,安能刺鲠其心乎

  《朱子全书论诗》

  乐天人多说其清高,其实爱官职,诗中及富贵处,皆说得口津律底涎出。

  《臞翁诗评》

  白乐天如山东父老课农桑,事事言言皆着实。

  《诗人玉屑》

  张文潜云:世以乐夭诗为得于容易,而耒尝于洛中一士人家见白公诗草数纸,点窜涂抹,及其成篇,殆与初作不侔。

  《诗人玉屑》

  苕溪渔隐臼:乐天诗虽涉浅近,不至尽如冷斋所云。余旧尝于一小说中曾见此说,心不然之,惠洪乃取而载之诗话,是岂不思诗至于老妪解,乌得成诗也哉!余故以文潜所言,正其谬耳。

  《诗人玉屑》

  白氏集中,颇有遣怀之作,故达道之人,率多爱之。

  《诗林广记》

  陈后山云:陶渊明之诗,写其胸中之妙。无陶之妙而学其诗,终为乐天耳。《青箱杂记》云:白乐天诗,达者之词也。

  《滹南诗话》

  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允满,殆与元气相侔。至长韵大篇,动数百千言,而顺适惬当,句句如一,无争张牵强之态。此岂撚断吟须、悲鸣口吻者所能至哉!而世或以浅易轻之,盖不足与言矣。

  《四友斋丛说》

  余最喜白太傅诗,正以其不事雕饰,直写性情。夫《三百篇》何尝以雕绘为工耶?世又以元微之与白并称,然元已自雕绘,唯讽谕诸篇差可比肩耳。

  《艺苑卮言》

  张为称白乐天“广大教化主”。用语流便,使事平妥,固其所长,极有冗易可厌者。少年与元稹角靡逞博,意在警策痛快,晚更作知足语,千篇一律。诗道未成,慎勿轻看,最能易人心手。

  《艺苑卮言》

  白极推重刘“雪里高山头早白,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为有神助,此不过学究之小有致者。白又时时颂李颀“渭水自清泾至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欲模拟之而不可得。徐凝“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极是恶境界,白亦喜之,何也?风雅不复论矣,张打油、胡钉铰,此老便是作俑。

  李维桢《读苏侍御诗》

  香山以禅为诗,以诗为禅。前乎此者,有王右丞;后乎此者,有苏端明,与香山材相等。三人诗格多因时代,不必求异,不必求同,此其入禅深处。夫无名,名之至也。

  《诗薮内编》

  乐天诗世谓浅近,以意与语合也。若语浅意深,语近意远,则最上一乘,何得以此为嫌?《明妃曲》云:“汉使却回频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土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三百篇》、《十九首》不远过也。

  胡应麟《题白乐天集》

  唐诗文至乐天,自别是一番境界、一种风流,而世规规以格律掎之,胡耳目之隘也

  《唐音癸签》

  引刘全白语:白性倜傥,苦赋诗,尤工古歌。才调逸迈,往往兴会属辞,古人之善诗者亦不逮。

  《逸老堂诗话》

  白乐天诗,善用俚语,近乎人情物理。元微之虽同称,差不及也。

  《诗源辨体》

  白乐天五言古,其源出于渊明,但以其才大而限于时,故终成大变。其叙事详明,议论痛快,此皆以文为诗,实开宋人之门户耳。

  《诗源辨体》

  五言古,退之语奇险,乐天语流便,虽其相反,而快心露骨处则同;就其所造,各极其至,非馀子所及也。司空图谓“元白力勍而气孱”,盖以其语太率易,不苍劲故耳。

  《诗源辨体》

  乐天五言古最多,而诸家选录者少,盖以其语太率易而时近于俗,故修词者病之耳。然元和诸公之诗,贵快心尽意时纵恣自如,故予谓乐天诗在退之之下,东野之上。或有取于东野而无取于乐天,非所以论元和也。

  《诗源辨体》

  乐天七言古,《长恨》、《琵琶》叙事鲜明,新乐府议论痛快,亦变体也。

  《诗源辨体》

  乐天五七言律绝悉开宋人门户,但欠苍老耳。五言排律华赡整栗,而对尚工切,语皆琢磨,乃正变也。

  《诗源辨体》

  乐天诗,非不自知其变,但以其才大不能束缚,故不得不然。观其《和答微之诗序》云:“顷者在科试间,常与足下同笔砚,每下笔时辄相顾,共患其意太切而理太周。故理太周则辞繁,意太切则言激。然与足下为文,所长在于此,所病亦在于此。”故知其不得不然耳。

  《诗辩坻》

  何元朗最喜白太傅,称其“不事雕饰,直写性情”,不知此政诗格所由卑也。

  《才调集补注》

  白公讽刺诗,周详明直,娓娓动人,自创一体,古人无是也。凡讽谕之义,欲得深隐,使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公尽而露,其妙处正在周详,读之动人,此亦出于《小雅》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白傅实一清奇之才,歌行、曲引、乐府、杂律诗,故多可观者。其病有二:一在务多,一在强学少陵。率尔下笔,秦武王与乌获争雄,一举鼎而绝脰矣。

  《载酒园诗话又编》

  选白诗从无精识,喜恬澹者兼收鄙俚,尚气格者并削风藻,此子瞻所云“不与饭俱咽,即与饭俱吐”者也。

  《唐音审体》

  白傅诗平易坦直,如家人妇子谈布帛菽粟事.自我作古,前人从无此格,岂非千古绝调,然必不可效也。效他家不得,各随其力之所至;而效白体不得,将流为浅率俚俗。刻鹄画虎之辨,学者不可不慎所择。

  《古欢堂集杂著》

  乐天(五律)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到语,皆他人所未发。(七绝)山峙云行,水流花开,似以作绝句为乐事者。

  《唐七律选》

  乐天为中唐一大作手,其七古五排,空前掩后,独七律下乘耳,然犹领袖元和、长庆间。宝、太以后窃脂乞泽者,越若干年亦文豪也,若同时倡和,争相摩仿,终不得似。此如东家效西家,才分悬远。

  《中晚唐叩弹集例言》

  唐人至白香山,独辟杼机,摆脱羁绁于诸家中,最为浩瀚。比之少陵,则泰山乔岳,一则长江大河。忧乐不同,而天真烂漫未尝不同也;难易不一,而沉着痛快未尝不一也。学者熟之,可以破拘挛,洗涂泽。

  《原诗》

  白居易诗,传为老妪可晓,余谓此言亦未尽然。今观其集,矢口而出者固多,苏轼谓其局于浅切,又不能变风操,故读之易厌。夫白之易厌,更胜于李(白)。然有作意处,寄托深远,如《重赋》、《致仕》、《伤友》、《伤宅》等篇,言浅而深,意微而昆,此风人之能事也。至五言排律,属对精紧,使事严切,章法变化中,条理井然,读之使人唯恐其竞,杜甫后不多得者;人每易视白,则失之矣。

  《唐诗成法》

  白傅才大如海,书破万卷,使生盛唐,当与李、杜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末季各有时尚,遂出真切平易,故往往失之浅俗,文章果关乎气运耶!然虽无江河急流之势,泰华崭绝之峰,而中正和平,意如扪丝,兼以转折灵变,动循法度,所以超乎群伦之上,出乎众妙之中,至今脍炙人口,沁人心脾,良有以也。后人或无其才,或不肯读书,喜其明白易解,妄步邯郸,止得浅俗,故日趋卑下耳。呜呼,白诗岂易学者哉!

  高澍然《种竹山房诗稿序》

  乐天取源之地何?杜子美是已。夫白之疏达,视杜之沉郁不类也,要其性厚而气舒,体博而完固,何一非出于杜?其视之甚易,得之甚逸,所谓不必似之,取其自然者耳。兹所以为唐一大宗欤?宋之欧阳永叔、陆务观皆祖杜而宗白,复为宋大宗,则白之武往尾来,其源流远矣,学之者乌可不审其自哉!

  《唐诗别裁》

  乐天忠君爰国,遇事托讽,与少陵相同。特以平易近人,变少陵之沉雄浑厚,不袭其貌而得其神也。

  《唐诗别裁》

  元、白译律,滔滔百韵,使事亦复工稳,但流易有馀,变化不足。

  《贞一斋诗说》

  五言排律,至杜集观止。若多至百韵,杜老止存一首,末亦未免铺缀完局,缘险韵留剩后幅故也。白香山窥破此法,将险韵参错前后,略无痕迹,遂得绰有馀裕。故百韵叙事,当以香山为法。但此亦不必多作,恐涉夸多斗靡之习。

  《剑溪说诗又编》

  白乐天中怀坦荡,见之于诗,亦洞澈表里,曲尽事情,俾读者欣然如对乐易友也。然往往意太尽,语涉粗俗,似欠澄汰之功。

  《唐宋诗醇》

  唐人诗篇什最富者,无如内居易诗。其源亦出于杜甫,而视甫为多……盖根柢六义之旨,而不失乎温厚和平之意,变杜甫雄浑苍劲而为流丽安详,不袭其面貌而得其神味者也。

  《随园诗话》

  周元公云:“白香山诗似平易,间观所存遗稿,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余读公诗云:“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

  《瓯北诗话》

  中唐以后,诗人皆求工于七律,而古体不甚精诣,故阅者多喜律体,不喜古体。唯香山诗,则七律不甚动人,古体则令人心赏意惬,得一篇辄爱一篇,几于不忍释手。盖香山主于用意。用意,则属对排偶,转不能纵横如意;而出之以古诗,则唯意之所至,辨才无碍。且其笔快如并剪,锐如昆刀,无不达之隐,无稍晦之词;工夫又锻炼至洁,看是平易,其实精纯。刘梦得所谓“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者,此古体所以独绝也。然近体中五言排律,或百韵,或数十韵,诗研炼精切,语工而词赡,气劲而神完,虽千百岂亦沛然有馀,无一懈笔。当时元、白唱和,雄视万代者正在此,后世卒无有能继之,此又不徒以古体见长也。

  《瓯北诗话》

  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试平心论之,诗本性情,当以性情为主。奇警者,犹第在同句间争难斗险,使人荡心骇目,不敢逼视,而意味或少焉。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此元、白较胜于韩、

  《瓯北诗话》

  元、白二人,才力本相敌。然香山自归洛以后,益觉老干无枝,称心而出,随笔抒写,并无求工见好之意,而风趣横生,一喷一醒,视少年时与微之各以才情工力竞胜者,更进一筹矣。故白自成大家,而元稍次。

  《石洲诗话》

  白公五古上接陶,下开苏、陆;七古乐府,则独辟町畦,其钩心斗角,接榫合缝处,殆于无法不备。

  《石洲诗话》

  白公之为广大教化主,实其诗合赋、比、兴之全体,合《风》、《雅》、《颂》之诸体,他家所不能奄有也。若以渔洋论诗之例例之,则所谓广大教化主者,真是粗细雅俗之不择,泥沙瓦砾之不拣耳。

  《五七言今体诗钞序目》

  香山以流易之体,极富赡之思,非独俗士夺魄,亦使胜流倾心。然滑俗之病,遂至滥恶,后皆以太傅为藉口矣。非慎取之,何以维雅正哉!

  《艺概》

  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

  《艺概》

  白香山乐府与张文昌、王仲初同为自出新意,其不同者在此平旷而彼峭窄耳。

  《岘佣说诗》

  香山五言,直率浅露,殆无可法。《秦中吟》诸篇较有意思,而亦伤平直。

  《岘佣说诗》

  香山七古,所谓“长庆体”,然终是平弱漫漶。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程晓、应璩,亦参法陶公,研淡为华,琢虚成隽,虽与微之同訾轻俗,要自神清。《续古》十篇,夭条明丽,虽劲惭彭泽,高谢枚生,而挺秀缘情,正如子山拟阮,寓意微词,清思绝径。唯与微之赠答,少损其韵,亦缘精神相属,动与形模也。《秦中吟》、《讽喻诗》,则染采王建,青蓝异色,各尽其妍矣。

  《陈石遗先生谈艺录》

  白诗之妙,实能于杜、韩外扩充境界。宋诗十之七八从《长庆集》中来,然皆能以不平变化其平处。

经典古代诗歌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

  1、《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小学古诗100首必背

低年级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