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简短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抗日英雄王二小精品

  在年前,那段抗日的时期中,许多华夏儿女都为保卫中国而英勇献身!他们中有誓死保卫祖国的将领;有奋勇杀敌的战士;有不顾自己生命打探情报的情报员……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岁就把自己奉献给抗日事业的儿童团团员-王二小。

  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的根据地,所以他小小年纪就当上了情报员。

  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年月日那天,日军又来扫荡。

  不料,这里山势陡峭,地势复杂,在山口时迷了路。

  这可怎么办呢?日军不知所措,就在这时,他正巧遇到了正在放牛的王二小,就请王二小给他们带路。

  王二小想:这里靠近乡亲们躲藏的区域,我可不能轻取妄动,又不能给他们领路,这可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一条妙计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他假装听话的走在前面为他们带路,实际上,他把他们带入了八路军的埋伏区。

  他偷偷地向八路军打了个暗号,顿时枪声四起。

  鬼子的首领发现后,残忍地用刀割去了二小的手指,再用锋利的刺刀戳进他的胸膛,再把他瘦弱的身躯摔在一块大石头上!二小的鲜血随着石头顺流而下,这条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

  八路军一举全歼灭这股惨无人道的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扑向流着鲜血的二小,大家赶忙把他和另外两名受伤的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

  王二小逝世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

  我深深被王二小的那种无畏、勇敢、机智的精神所感动。

  我们不能忘记王二小,也不能忘记这段抗日的历史,更不能忘记那批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献身的抗日英雄们。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简短

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

  欢的风味食品,给老师的一封信,我的理想,幸福是什么小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太阳泛起火红的笑脸,使朦胧的校园豁然揭去纱帐。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小姐上门亮晶晶的春雨,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娃娃,在高空中云集,嬉戏而下,咿咿呀呀,欢蹦乱跳地扑进大地母亲的怀抱。

  缫丝姑娘迥然不同:蓝布棉袄,黑粗呢短大衣,草绿色长裤,脖子上的纱巾是白的,扎小辫的头绳是根黑毛线。领巾心向党,未来的机器人,给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s光伤了自己的翅膀。妈妈中等身材,梳着短发,穿着一身套装。一双浓黑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平时,她的嘴角上总是带着甜蜜的微笑。满天密密麻麻的小星星,落在镜子似的河面上,像珍珠玛瑙,闪闪发光。

人小志大的抗日小英雄

  星期六,我们全班同学通过校园电视网,在教室里观看了故事片《小兵张嘎》。主人公张嘎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革命小英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鬼子出来扫荡时,正好遇到了张嘎,发现他是小八路,就一路追杀。嘎子拼命往前跑,来到了好朋友二胖家里。鬼子也一路追到这里,硬要他们把八路交出来。二胖的爸爸一直摇头说他家里没有八路军。鬼子发怒了,上去就给二胖的爸爸一拳。藏在里屋的嘎子实在看不下去了,挺身而出,随后就被鬼子抓到了塔楼上。

  老罗叔见嘎子半天不回来,就率领八路军来到了塔楼,自已去找那位曾经被他俘虏过的胖翻译。胖翻译见老罗叔是来救嘎子的,就命令士兵开城门。结果八路军一拥而上,冲进了城门,和鬼子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嘎子听到枪声,知道八路军来救他了。于是他拿起火柴一擦,把衣服脱下来,让火苗在衣服上燃烧,再往塔楼上扔,火就烧着了塔楼,鬼子吓得魂都没了……嘎子趁机往外面逃。当八路军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昏了过去,倒在地上。

  当老罗叔抱起嘎子,摇了摇对他说:“嘎子快醒醒!”嘎子听出是老罗叔的声音,就睁开了眼睛,甜甜地笑了…….

  我觉得嘎子人小志大,不怕牺牲,敢于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从小就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努力学习,不怕困难,长大后才能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自已的一份贡献,争取为祖国再添蓝图!

抗日英雄“当代关公”司凤悟的故事

  杀敌英雄

  一次他被一群日军包围,他施展武功,加上近距离射击,一个人亲手杀死了14个日军。战斗结束,他被评为杀敌英雄。

  司凤梧曾率地方武配合正规部队,攻打金章东山上的日军炮楼,他找来几条棉被用水浸透,往头上一蒙,抱起炸药包冲了上去。子弹在头上脚下扑扑直响,却未能伤到他,他冲到炮楼跟前两个射击枪眼之间,点燃炸药包便往回跑。轰的一声,炮楼的半边被炸飞,敌人被就地埋葬。

  日本兵占领新乡不久,就修了一个飞机场,停放了许多战斗机和轰炸机,我抗日军民深受其害。1944年大年初一的晚上,司凤悟带人趁夜色摸到了新乡敌人飞机场边,把铁丝网剪了大窟窿,拎着汽油桶钻了进去,将敌人多架飞机炸毁。

  “当代关公”由来

  1944年的一次战斗中,日军的机枪击中他的腿部,没有药,肉都烂了,根本没办法治,只好回家。最后他自己动了手术,没有任何麻药,自己用剃刀划开肉,取出六块残留在肉里的碎骨。

  我们知道,1800年前,有一个人这样做过,他就是三国名将关羽。不同的是,关羽下着棋,任华佗刮骨,而司凤悟是自己把骨头拿出来,真不愧为“当代关公”。

  早就听说河南辉县大山深处有个罗姐寨村,风景秀丽,一直想去看看。

  初夏得闲,和几个朋友驱车上山。上山是水泥路面,依沟傍山,蜿蜒曲折只容一车通行,车时临深渊、时悬绝壁。路边依稀可见已废弃的羊肠小道,可以想象,没有“村村通”以前,住在大山里的人们是如何在这些小道上艰难跋涉的。

  相传,隋唐年间,一个姓罗的武将不满隋炀帝杨广的*政,来这里安营扎寨,将军死后,女儿罗桂香执掌帅印,她在通往山西的要道两侧扎了南观营和北观营,就是现在的南窑、北窑。这就是罗姐寨的来历。

  车行约二十公里,终于到了北窑村。原来,罗姐寨是由北窑、南窑、葫芦霸、上封丘等几个自然村组成的一个行政村。北窑村口有一个石头小庙,供奉的山神,据说始建于清中期,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了。内有香烟缭绕,外有鞭炮碎屑,看来香火仍然很旺。

  没有想到,山神庙前竟有一块平地,大约能停八九部车的样子。下车四周看了看,山上,山下。已到山上,还要上山。

  山神庙后是后窑村的一条小街,土路,很窄,空气中有一股山里特有的清新和猪粪混杂的气味。同伴调侃地说,这才是地地道道的农家风味。

  第一家的墙上挂着一块招牌,上面写着兆清居客栈,我们顺便走了进去。

  主人是一对已近花甲的夫妇,慈眉善目,待人热情,小小院落整理的干干净净,树木葱郁,有鸡有鸭有菜地。一看就是城里人向往的那种清净无谓,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

  看了看住宿条件,挺干净,吃住一天25元。没说的,就他了,当天我们就住到了司兆清家。

  饭后,村里闲逛,忽见一户人家门前有挽联,可能有人刚去世不久。上联是“以正气,还天地,将心身献人民”;下联是“化悲痛,为力量,继遗志,写春秋”;横联“风范永存”。我感到奇怪,一般有人去世,挽联大都是成仙得道,或家人悲痛之类,深山里的人去世怎么会写这样的挽联?回去一问,这才知道了房东司兆清的父亲——司凤悟老英雄的事迹。

  司凤悟,本地人,少年习武,年轻的时候人高马大,虎背熊腰,抗战时期加入八路军武工队,攻碉堡、炸飞机、杀鬼子、除汉奸,杀敌无数,威震太行。小R本对他恨得咬牙切齿,甚至在太行山地区叫嚷出了:‘活捉司凤悟钉城头’的口号。他们的战斗故事曾经被拍成电影《平原游击队》,司凤悟的战友郭兴就是影片中游击队长李向阳的原形。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抗日小英雄-嘎子

  被称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水光天色,四季竞秀。春光降临的时候,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到盛夏,又“蒲绿荷红”,“岸柳如烟”;若逢金秋,芦花飞絮,稻谷飘香;隆冬季节,坚冰似玉,坦荡无垠。淀内沟壕纵横相连,芦荡、荷塘、渔村星罗棋布。

  大地在颤抖,天空在燃烧。原本是顽皮天真,直率可爱的嘎子,因为国恨家仇,成为了抗日的战士,八路军的小兵。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半殖民地的封建祖国,是这样的贫穷落后,由于历代统治者的荒淫、无能、腐败、软弱,泱泱大国成了世界列强们瓜分的鱼肉,人民在水深火热的痛苦中挣扎。一边是武装到牙齿,耀武扬威,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东洋强盗,一边是不抵抗主义,拱手把国土相让的政府。与侵略者精良武器对抗的是爱国军人和革命武装手里落后的装备与人民手里的长矛大刀。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半殖民地的封建祖国,是这样的贫穷落后,由于历代统治者的荒淫、无能、腐败、软弱,泱泱大国成了世界列强们瓜分的鱼肉,人民在水深火热的痛苦中挣扎。一边是武装到牙齿,耀武扬威,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东洋强盗,一边是不抵抗主义,拱手把国土相让的政府。与侵略者精良武器对抗的是爱国军人和革命武装手里落后的装备与人民手里的长矛大刀。

  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英勇顽强,无数象嘎子奶奶一样的革命群众,为了保护八路军,倒在了鬼子的屠刀和枪口之下,无数象刘燕一样的八路军战士,在鬼子的严刑逼供下,坚强不屈,不惜牺牲自己和孩子的宝贵生命,也不肯说出八路军的机密。最让我们扬眉吐气的是,嘎子他们与鬼子、汉奸之间的一次次斗争和战斗。他们勇敢机智,在鬼子占领的地区,与敌人周旋,破坏敌人的清剿,保护老百姓,打击和消灭敌人。让日本鬼子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感人故事

  “九•一八”事变后,曾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和抗联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联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他认真执行党的抗日武装统一战线政策,团结联合东北抗日义勇军共同对敌作战。注重部队全面建设,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培育英勇善战精神,适时整顿部队,严格组织纪律,使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为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勇猛杀敌的劲旅。最早创建磐石红石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尔后扩大到南满、东南满20余县,被日伪称为“第一癌肿地带”。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村落找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杨靖宇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他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杨靖宇,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杨靖宇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终年三十五岁。

  杨靖宇将军牺牲后,凶残的日军割下他的头颅,解剖了他的遗体,发现胃里竟一粒粮食也没有,满是树皮、草根和棉絮。残暴的日军割下他的头颅,送伪都长春请赏。杨靖宇率领第1路军在东南满的抗日战场上纵横驰骋英勇杀敌的光辉业绩,他“满腹棉絮枯草,战斗到最后一人,以身报国”的革命精神,将彪炳史册,永励后人。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简短

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

  ,读《光辉的旗帜》读后感,让我感动的一件事,诵读经小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峨远处巍峨的群山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峨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亮晶晶的春雨,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娃娃,在高空中云集,嬉戏而下,咿咿呀呀,欢蹦乱跳地扑进大地母亲的怀抱。缫丝姑娘迥然不同:蓝布棉袄,黑粗呢短大衣,草绿色长裤,脖子上的纱巾是白的,扎小辫的头绳是根黑毛线。中,《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稿,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爸爸今天显得很年轻,简直和平时判若两人。素日不修饰脸的人,今天胡子刮得光光的。经常穿的黑色中山装被崭新的银灰色西装所代替,裤子上有笔直的裤线。还有那“咯噔咯噔”发出轻松愉快的声音的尖头皮鞋,真叫“黑又亮”。严冬的夜晚,几颗赤裸的星星可怜巴巴地挨着冻,瑟瑟发抖几乎听得见它们的牙齿冷得捉对儿厮打的声音。

  我最敬佩的人,小学生上网利与弊(辩论会),未来衣服小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表脸太阳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胀得通红的脸庞,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张望着大地。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表脸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春雨不停地下着,细细的雨丝织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的网,从云层里一直垂到地面上,远处黛色的群山,近处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杨树,柔软的柳枝,都被笼罩在这张无边的大网里,这张网是春姑娘巧手织成的纱巾,盖在天地间,技在群山上。表姐刚来的时候,身穿一件方格衬衣,补了几块补丁,脚穿一双沾着泥土的白凉鞋,走路说话都不敢大声,我们都说她土里土气。可是现在,我们不敢说表姐了。你看她穿一件漂亮的上衣,一条紧身牛仓裤,一双锃亮的高跟鞋,脖子上戴着闪光的金项链,肩上披着长长的黑发,显得神气大方。回到家里又说又笑,像生活在蜜糖中一样。想,幸福是什么,给校长的一封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s光伤了自己的翅膀。屈指一算,母亲今年已四十岁了,多快啊!打开相簿,看见母亲年轻时,身材苗条,脸庞细嫩漂亮。无情的岁月,在母亲脸上刻下一条条的皱纹,如今母亲已略有中年妇人的身材。这时,我发现,是我们使母亲劳累成今日的样子。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抗日英雄事迹故事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这是朱德总司令为悼念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殉国而写的一首诗。

  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他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第15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红1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开辟中央苏区和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他参与指挥所部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役战斗。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和东征等战役。1936年5月,任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参加了西征和山城堡战役。

  全国抗战爆发后,左权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残酷“扫荡”,威震敌后。1942年5月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返乡。全国抗战爆发后,在家乡组织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1938年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次年教导总队改称冀中军区回民支队,任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有很高威望。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部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马本斋在革命斗争中深深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长期的艰苦作战,马本斋身患重病。1944年1月,在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前,他抱病作了最后一次动员报告,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病逝。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当我们吟诵方志敏的不朽诗篇,无不为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和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而肃然起敬。

  方志敏,1899年 生,江西省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诚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

  1929年,王二小出生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里。他11岁沦为孤儿,不得不外出要饭。后来听说插箭岭南边靠近解放区,他便逃荒来到了南马庄地区的狼牙口村。在与抗日军民的接触中,他逐渐懂得了抗日道理,参加了抗日儿童团。狼牙口是长城的重要关城,也是涞源通向阜平的交通要道,是日军扫荡的必经之路。王二小经常放着牛在山坡上为八路军站岗放哨,抽空还给八路军割草、送军鞋、送信,为抗日做了许多工作。

  1942年10月25日早晨,13岁的王二小正在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见一队鬼子进山来扫荡,正从狼牙口向范庄旺村走来。

  那边的山沟里隐蔽着八路军的后方机关,还有不少乡亲们,万一鬼子摸进那条山沟,不仅八路军的后方机关受损失,乡亲们也将在劫难逃。可是这时候跑回去报告已经来不及了。

  二小冷静地想了想,他要把鬼子引进埋伏圈,让八路军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打定主意之后,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标,正在山谷里瞎撞的鬼子兵一见到二小,连忙把他从山坡上抓来问路。

  二小机智地和鬼子周旋,骗取了他们的信任在前边带路。王二小把鬼子引向八路军埋伏的石湖旮旯。其实这是一条死路,翻过巨石就到了路的尽头。

  鬼子一下傻了眼,直到此时才知道上了当。二小想趁敌人惊魂未定的时候向灌木林跑去,这时,鬼子军官朝他举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块巨石上。与此同时,山头上的八路军部队枪炮声四起,前后没有一袋烟的工夫,就全歼了这股敌人。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包包子的正确手法

杨家将的故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