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替父从军故事简短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花木兰替父从军读后感

  这学期我们有一篇课文叫《木兰从军》。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那时北方年年战争,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的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还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木兰自己理应为国家分忧。于是,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木兰告别了亲人披上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战场上的花木兰一点也不比男人差,她历经百战,挥汗流血,凭着他的机智勇敢和超群的武艺,一次次立下了赫赫战功。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战袍,穿上心爱的女装。将士们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是中国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花木兰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巾帼英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总被外在的条件束缚,只要你意志坚定,对自己充满信心,就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只要努力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花木兰替父从军故事简短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读后感

  沙场之上,尘土飞扬,刀光剑影,万千战马驰骋沈沙场,数樽大炮横飞战地。满地的尸首,满天的呐喊,耳畔是轰轰作响的武器发射,眼前是漫天飞扬的枪林弹雨,天际仿佛也被鲜血染成了大红色。一位英姿飒爽的女将身披盔甲,手握大刀,蹬上骏马飞奔而去,行走于血雨腥风之间,她已经习惯了,就这样习惯了十年……我翻开《花木兰替父从军》这篇文章,逐字逐句地反复咀嚼、品味,痛苦的分离,重逢的喜悦,十年的承诺,统统化成涕泪,千言万语,一切尽在不言中。我微微闭上了又眼,同花木兰一起,奏响她那风华绝代的传奇一生……

  这篇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谱写了一位忠孝两全的女子不平凡的一生,字里行间又再次浮现出那一段凄美的回忆,那与亲人分离数十载的煎熬与痛楚:挽一抹泪藏于心间,吟一句词封锁记忆,笼罩爱与正义的光环、沐浴纯洁白雪的亮丽少女花木兰,越过崇山峻岭,跨过五湖四海,担负着光荣的卫国使命,承载着家人浓浓的思念,走向了不归之路,走向了生死存亡的战场,走向了数十年的艰难险阻。她迫于无奈,替父从军,被卷入硝烟弥漫的漩涡,她牺牲了本应该属于自己的幸福,去边关完成突如其来的使命。骑上骏马,飞奔而去,泪洒家乡,把一切的一切都埋在内心深处,独自承受……

  花木兰,像一朵盛开在冰山上的雪莲,纯洁而朴实;像一株生命力旺盛的向日葵,勇敢而坚强,她就是一位孝与智,真善美的化身。她本可以挣脱命运的不公,去完成自己所幻想的宿命,但是,她没有,她没有半途而废,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毅然决然地替父从军。战场上,她不是一女子,她是一位战士,她必须和男人一样,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奋勇杀敌;她必须忍住思念之情,不能流半滴眼泪;她必须装成男子样,不可以露出马角……这,对于一个年轻少女来说,实在是太难,太难……花木兰的初衷是什么?一个字-----孝。北魏时期,边界不断有部族来搔扰,为了把这些人彻底出国家,每个百姓家里都必须有一个男丁上前线打仗,花林兰看了看成迈体虚的父亲和那纪尚小的弟弟,作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花木兰就这样,告别家人,不远万里来到战场。庆幸的是,她活了下来,十年后,花木兰凯旋而归,她不要官位和名利,只求快点见到双亲,一别就是十年,花木兰看着眼前这对鬓发全白的老人,热泪盈眶,紧紧抱着爹娘……花木兰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孝的真谛,演译了巾国英雄的传奇一生,她勇敢孝顺的品质值得每个人学习。岁月流逝,花木兰在沙场上度过了刻骨铭心的十年,我由衷地佩服她这个善良、勇敢、孝顺的女性。孝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如今的社会,孝心之人越来越少。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动不动就恶言相告,事知道一味地要求父母完成自己的心愿,根本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我们实再不应该这样,而是要向花木兰学习,一心为父母着想,尊敬长辈,做个有孝心之人。

  宁静的小山村,花木兰又摇起了那个熟悉的纺车,唧唧复唧唧,一样的声音,一样的动作,一样的纺车,哦!唯一不一样的是那相隔十年后的重逢……

花木兰从军

  花木兰为了替父从军,她找到爸爸、妈妈与弟弟。

  花木兰对妈妈说:“我知道,您正为父亲从军的事担忧,我认为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而我自幼就习武练功,熟读兵书,所以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妈妈说:“我也想全家团团圆圆,共享天伦之乐,但国家有难,不去也不行呀!我支持你的想法。”爸爸说:“我真的老了,我相信你的能力,会实现你的愿望的!”花木兰又对弟弟说:“你在家帮姐姐照顾好爸妈,好好学习,习武练功。将来和姐一起为国分忧,为家争光。但这件事你要保密。”

  几日后,在家人的帮助下,花木兰终于从军了。

民间故事:花木兰从军

  据说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欢练武。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队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12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只要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好好地去孝敬父母。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1998年,迪斯尼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木兰从军讲的是当时一位巾帼英雄的故事。木兰据说姓花,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人,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写字,平日料理家务。她还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有一天,衙门里的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征木兰的父亲去当兵。但父亲年纪老迈,又怎能参军打仗呢?木兰没有哥哥,弟弟又太小,她不忍心让年老的父亲去受苦,于是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木兰父母虽不舍得女儿出征,但又无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

  木兰随着队伍,到了北方边境。她担心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被人发现,故此处处加倍小心。白天行军,木兰紧紧地跟上队伍,从不敢掉队。夜晚宿营,她从来不敢脱衣服。作战的时候,她凭着一身好武艺,总是冲杀在前。从军十二年,木兰屡建奇功,同伴们对她十分敬佩,赞扬她是个勇敢的好男儿。

  战争结束了,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但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财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皇帝欣然答应,并派使者护送木兰回去。

  木兰的父母听说木兰回来,非常欢喜,立刻赶到城外去迎接。弟弟在家里也杀猪宰羊,以慰劳为国立功的姐姐。木兰回家后,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梳好头发,出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同伴们道谢。同伴们见木兰原是女儿身,都万分惊奇,没想到共同战斗十二年的战友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一、射雁的姑娘

  一阵秋风吹过,树叶哗啦啦地落下了许多。爬在树上玩耍的牧童,看见天色不早,赶忙从树上滑下来,牵着牛回家去了。蔚蓝的天空,渐渐暗了下来。这时,远远的天边,有一群雁,一字儿并排着飞过,它们飞得很快,大概正赶着飞去暖和的南方过冬吧。忽然,嗖的一声,一枝箭直向雁群射去,有只负伤的雁,从高空掉了下来。"姐姐,我去捡!"大树下,有个八九岁的小男孩,一边喊,一边跑进不远的草堆,他在草堆里找了一会儿,便提着一只雁往回跑。"姐姐,你真行,射中的都是大肥雁!"大树下,站了个十八岁的姑娘。鹅蛋脸,长长的眉毛,直挺的鼻子,红红的小嘴,是个清秀的姑娘。但她个子高高的,手里拿着弓,背上背着箭袋,威风凛凛,却文像个英俊的男子汉。这时,她对跑过来的小男孩说:"聪儿,天晚了,我们回去吧。"说着拉了小男孩,朝山脚的一幢小平房走去。

  这姑娘姓花叫木兰,小男孩是她的弟弟,叫聪儿,他们和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姐姐,住在山脚下。爸爸叫花弧,曾经做过大将军,自从隋朝统一天下以后,他便解甲还乡,带看妻子儿女,过着简朴的农家生活。"聪儿,瞧!爸爸回来了。"木兰的手指指向不远的田垅,那儿有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农夫,正慢慢走来。"爸爸,"聪儿飞奔到爸爸面前,举起手上几只雁。"爸爸,你看,这都是姐姐射的。""爸爸,你回来啦,"这时,木兰也已经走到爸爸跟前。"唔,"爸爸看了看聪儿乎上的雁,又看了看木兰的装束。"木兰,你穿上猎装,就更像男孩子了。""嗯,爸爸,"聪儿对姐姐做个鬼脸。"二姐老是爱跑马射箭,像个野孩子。我以后不叫她姐姐了,我要叫他哥哥。""聪儿!"木兰笑着瞪弟弟一眼。"你只会顽皮,男孩子家,马也跑不快,箭也射不好,羞不羞?""等我长大了,一定比你强!"弟弟很不服气。"好了,都不要吵。"爸爸拉着姐弟俩的手。 "等你们长大了,都跟爸爸一起上阵打仗。""好啊!"姐弟俩都笑了,牵着爸爸,一蹦一跳地回家去。

  回到家里,妈妈和大姐,已经把饭菜做好了。一家五口,围着吃饭。在平时,晚饭桌上,大家总是有说有笑的,可是,爸爸今天却皱着眉,很少说话。妈妈好象看出爸爸的心事,便问他:"今天可又有什么消息啦?"爸爸叹了口气,慢慢说:"前些天,不是听说北边的国境,有辽人入侵吗?今天我到城里,看到满街贴了许多告示,朝廷已经准备发动大兵,攻打辽人了。凡是在本朝任过军职的武官,这次都要被征召,我昨天也接到征召的军书。唉,可惜我老了,怎能再去打仗呢……"大家听了,都低下头来,默默吃饭,心里都为爸爸的事发愁。饭后,木兰照往日那样,回房去织布,但脑子里,却老在想:爸爸实在年老了,不能上战场了,该怎么办呢?木兰正在发愁,远处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渐渐来到花家门前,停住了。

  "花将军!花将军!"门外有人喊。木兰听到爸爸去开门,和来人说了一阵,那人便又骑马走了。爸爸把大门闩好,回到房间去,只听到他和妈妈低声说话,像在商量什么。这时,木兰坐在织布机前,再也没有心思织布,忍不住走出房间,轻轻来到爸爸房前。"官府也把人迫得太紧了,"是妈妈的声音:"一连传来十二卷军书,还规定十天内就要去报到。你年纪大了,弓马武术也生疏了,怎么办?""明天起,我要加紧多练练。"爸爸温和地对妈妈说:"明天你把我的旧军服拿出来,修补一下。""那么,你就早点睡吧!明天要早起呢。

  "爸爸房里的油灯熄了,木兰踮起脚跟轻轻走回自己房里,倒在床上,老在想爸妈刚才的话。"假如我是个男孩子,就能替爸爸上阵了!"木兰想到这里,忽然坐起身来,"嗯,我虽是一个女孩子,但是我的武艺不错呀,为什么我不能和男人一样,上阵杀敌呢?"这念头,不断在木兰脑子里打转,她翻来覆去,好久才能入睡。

  二、威风的将军

  第二天天没亮,爸爸就出去了。妈妈从衣箱底拿出旧战袍,和大姐一同修补。木兰早想好一大堆话,要对爸爸说,可是等爸爸回来,却又说不出来了。

  晚饭时,聪儿问长问短地,要爸爸讲打仗的故事,木兰却静静地吃了几口饭,就回房织布去了。其实她根本没心思织布,满脑子只想着怎么对爸爸说。夜深了,织布机的声音还在响,窗外射进初冬冷清清的月色,木兰抬头望着窗外,慢慢停了机杼。"唉一一"木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木兰,你还不睡?"忽然,有一只手,搭在木兰肩上。 "呃!"木兰回头一看。"爸爸,是您--""孩子,很晚了,去睡吧!"爸爸很慈祥地望着木兰。

  "你刚才在想什么?""我没想什么,爸爸--一-"木兰停了一停,鼓起勇气说:"我知道,昨晚朝廷又派人送军帖来,十二卷军书都有您的名字。爸爸,您又没大儿子,不如叫我替您出征吧……""别瞎说了,你是女孩子,怎么能上战场?"爸爸笑着摇摇头:"快去睡吧!不要再胡思乱想了。""爸爸,我可以化装成男子呀?"木兰继续要求,"您不是说,我长得快有您高了吗?我化装起来,一定很像男子。-一爸爸,您让我去吧!"木兰诚恳地望着爸爸,意志很坚决,爸爸不忍再拒绝她,只好推搪地说:"你先去睡,让我想想再说。"木兰听见爸爸的语气,好像有点改变了,便顺着爸爸的意思,上床睡觉,但在床上,脑子里还在想:"不管怎样,我一定要替爸爸出征!看看有什么法子,让爸爸答应我。

  "木兰睁着眼思索,她的视线慢慢落到放在桌上的战袍上,那是大姐刚替爸爸修改过的。忽然,木兰高兴得叫起来。

  "啊!有了!"木兰一骨碌从床上跳下,把战袍拿了起来。第二天中午,爸爸回来吃中饭的时候,饭桌上却不见木兰。"咦?木兰到哪儿去了?"爸爸问妈妈。"她没有出去呀,大概在房里,今天她老是躲在房里,不知忙什么,我去叫她出来。

  "正说着,忽然,有个英伟的武士,大踏步走进饭厅来,各人看见,都怔住了。"呃?是谁?"爸爸惊奇地站起来问。"嘻…"那个武士,却忽然笑起来了:"爸爸,我是木兰呀!""木兰?"几个人都忙走到武士身边,仔细看清楚。"哎呀!真是你这小丫头!"大姐笑着轻打木兰。"怎么?"聪儿搔了搔头:"二姐变成大将军啦!真威风!"木兰只是笑眯眯的,一句话也不说,让大家看她。爸爸向木兰打量了好一会,点了点头。"木兰,你真是个男孩子就好了。""爸爸,我现在不就像个男子吗?爸爸就让我替您从军吧!"木兰乘机求爸爸。"那怎么行。"妈妈慈和地拉着木兰:"你到底是个姑娘哪,军人的生活,你不习惯的。"

  "爸爸。妈妈,很多事情,不光是男子才能做的,女子也一样能做。像耕田,人人都认为是男子的事,;但我耕起田来,爸爸也说我耕得挺好。当兵也是一样呀!只要我在军中小心点,谁知道我是女孩子呢?爸爸,请您让我去吧!我一定不会搞出乱子来的。"木兰诚恳地向爸爸请求。"孩子,军旅的生活很苦,而且,又不知道这场战争,要打上几年,你能挨吗?"爸爸好像被木兰的恳求打动了。"能!"木兰很坚决地点头。"我一定尽最大的努力!""孩子,在外面没有一个人照顾你……"妈妈还是不放心。 "妈,我都长得那么大了,应该去照顾别人啦,还要人来照顾我吗?""孩子,你真强!"爸爸望着木兰,眼中充满泪光,他沉默了半晌,终于点了点头:"好!我答应你。""啊!爸爸……"木兰高兴得一时说不出话来了。

  三、代父从军

  深秋的早上,山脚下那间平房里,闹哄哄地每个人都忙个不停。聪儿从马棚里拉出一匹高壮的战马,配上新马鞍,又跳蹦蹦地回到屋里,看他的"木兰哥哥"穿军装,他心里老在想:聪儿。你快点长大呀!长大了,就像二姐那样,上战场打仗去!屋子里,妈妈,姐姐忙着替木兰准备路上的干粮用品,木兰忙着穿战袍,戴头盔,背箭袋。

  一切停当了,一家子拥着木兰,走出大门,都觉得依依不舍。"再见,爸爸、妈妈。再见,姐姐,聪儿。"木兰忍住快掉下来的眼泪,一跃上马。"再见,木兰,好好保重!"爸爸很严肃,妈妈、姐姐都哭了,聪儿却用羡慕的眼光,望着姐姐。木兰看着他们,真觉得难过,心里想:这一别,不知要分别多久,眼泪又忍不住流下来了。

  "走吧!木兰,今天,你要像个男子汉!"木兰对自己这么说,她勒转马,飞驰去了。走了一天,来到城里的大校场上。这时,有许多参加征战的勇士,陆续都来了。他们都是商邱地方(在河南省)的农家子弟,都是心地善良、忠厚的人,热爱家乡,当外人来侵迫的时候,他们会很勇敢地起来迎敌。勇士们都到齐了,大校场上人头挤挤,有三四百人。点将台上,司令宣告,大家先举行一个骑射比赛,选出三名武术高强的勇士当百夫长,率领这三百多人。比赛骑术的时候,花木兰和一个叫李谷的勇士,跑得最快。比赛射箭的时候,花木兰和一个叫苏大雄的高大个子,射得最好。于是,花木兰、李谷、苏大雄三个人,都被选做百夫长。一声令下,三百多勇士,浩浩荡荡出发了,他们要北上黄河,然后和河南各地大军聚齐,渡河到涿县去河北省。

  三个百夫长走在队伍的前面,木兰第一次走在这么多人当中,心里不免有些胆怯,好在李谷,苏大雄对她很好,他们的年龄比木兰大很多,所以他俩把木兰当做弟弟似的爱护。木兰觉得最高兴的,是军中竟然没有一个人能看出她是女扮男装,她自己也十分小心,就是一举一动,都学成男子汉的动作。他们的军队经过一个村落,停下来休息。这三百多新兵,本来都是彼此不认识的,但一起走了半天的路,又想到以后都是同生共死的伙伴,所以在途中休息时,大家都有说有笑的,非常要好了。"木兰,"李谷像大哥似的,跟木兰谈话。"你的名字真秀气,像女孩子的名儿,是怎么起的?"木兰觉得好笑,她心里暗暗说:"我本来就是女孩子嘛!"

  木兰看李谷笑嘻嘻的样子,就索性和他开个玩笑:"那是因为妈妈生我的时候,希望是个女孩,所以就给我取了这么个名字。那么,你的名字,又是怎么取的呢?""我的名字,也是有来历的。"李谷笑着说:"我出生那年,刚好我们家那条村里,谷粮的收成又多又好,爸爸说是我带来了好运,所以就叫我阿谷。"李谷还想说下去,坐在一旁的大个子苏大雄,忽然大笑起来。"才不是这样呢,我看哪,一定是你好吃,把家里的谷粮都吃光了,所以才叫阿谷。""哈哈……"木兰听了,也笑起来。李谷被苏大雄这么一说,气得向他瞪眼。

  "那么,你的名字又有什么来历吗?" "当然也有来历,你们看!"苏大雄伸一伸他的粗臂膊。"我像不像一只大熊?""嗯,真像!"木兰打量一下苏大雄粗壮的身体,点了点头。"唔,我刚生下就有七斤重,又胖又黑,像只小熊哪!所以我妈妈就叫我阿熊,等我到了要上学啦,才改成现在这个雄字哩。""哦!原来你一直是只笨熊。"李谷存心要气苏大雄。"哼!"苏大雄握紧拳头,在李谷面前晃一晃。"我是笨熊,你是什么?"苏大雄李谷,像一对顽皮的孩子,闹了一阵,但,一会儿,又和和气气地,在一块聊天。在村前草地上吃过饭,他们又起程了。

  通去黄河渡口的路,崎岖曲折,黄沙滚滚,很难走,但木兰坐在马上,始终精神奕奕,一点不觉得疲乏,有时还鼓励走累了的士兵,提起他们的精神,士兵们见这位长官和蔼可亲,都很爱戴他。这样一连走了好多天,一天傍晚,他们终于来到黄河岸边了。这时,黄河边已经有几千兵士,汇合在那儿,他们都是从河南各地调来的。木兰这三百多人,分做十营,在河边扎下营地,军士们分工合作,烧火做饭。

  木兰第一次离家,宿在外面,所以每一件事,都觉得很新鲜,尤其看见军士们,个个精神饱满,士气激昂,她心里想到,自己能像个男子汉似的,参加打仗,扞卫国家,很替自己高兴。

  四、燕山打猎

  在黄河边住宿一宵,大军又拔营起行。渡过黄河,再往北走,愈走愈接近荒凉的边境,最后到达接近辽人的疆界--燕山。他们就在燕山脚下,扎下营盘,等候朝廷发出进攻的命令。战士们驻在燕山下,闲着无事,都争看上山打猎。李谷,苏大雄都是出色的猎手,一天,木兰就邀他们,深入燕山去打猎。

  "好是好,不过--"李谷有点犹疑,"山里怕有很多辽人,他们到处设有陷阱,很危险的。""怕什么?我们不是来打辽人的吗?捉到辽兵正好!"木兰兴致勃勃,李谷、苏大雄拗不过她,只好陪她一块去。燕山的路很难走,野兽又多,打猎的人,都不敢深入山里去,木兰他们三人,轻骑快马,却直向深山里闯。"咦?怎么走了半天,还见不到一只大野兽?"苏大雄好像有点不耐烦,和李谷一起走进一个草丛去。忽然,木兰看见离苏大雄、李谷不远的草堆里,有四五只东西在动。

  "糟!是花豹!"木兰说着,忙抽出弓箭瞄准。这时,那儿只花豹,已经快走近苏大雄,苏大雄还没有发觉哩。"嗖!嗖!"木兰连发两箭,那边两只花豹,大叫一声,负伤地跑掉了。剩下的三只花豹,竟一个个挥刀站了起来,原来他们不是真的花豹,而是辽兵呢!这时,苏大雄,李谷也发觉了,忙抽刀和那三个辽兵格斗。"嗖!"木兰对准一个辽兵,又是一箭。 "呀!"被射中的辽兵,掩着伤口,掉头窜走,其他两个,知道情势不妙,也慌忙逃跑。苏大雄想追他们,却被李谷喝住了。"不要追,他们可能布了陷阱。""好危险!"苏大雄笑着走到木兰身边来。"还是你机警!救了两个老哥的性命。""小鬼头!真厉害!"李谷也过来称赞木兰。三人在山上,小心地再侦察了一会,看看没有辽兵了,才下山来。

  当晚,木兰射中辽兵的消息,就传遍军中,统帅宇文述立刻召见她,大大嘉奖她一番,还升她做二百人长。这夜,木兰翻来覆去都睡不着。夜已深了,从燕山那边,不时有辽兵马匹嘶叫声,夹在呼呼的风声中传过来,显得格外凄凉。士兵们都熟睡了,木兰独个儿走出营前,望着黑沉沉的燕山,又想起爸爸妈妈来。"爸爸,我今天做得对吗?我要做个好军人!"木兰轻轻地说,好像爸爸就在她身边。

  寒风阵阵,木兰只听见"嘶!嘶!"的马叫,却听不到爸妈呼唤她的声音了。

  五、露出破绽

  十几天之后,朝廷催征的诏书号颁到了,他们立刻拔营,向辽水进发。初冬的天气,在中国北方已经非常寒冷,大军在荒漠的草原上,晓行夜宿,不久到了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县),他们才驻扎停妥。这时,大风雪来了,风呼呼,雪纷纷,一夜之间,在每个营帐前,就堆起像小山那么高的雪。士兵们因为抵受不住这寒冷,好多都昏迷了。木兰从昏迷中醒来,觉得身体僵硬冰冷,睡在对面的苏大雄、李谷,也冷得迷迷糊糊的。"李兄,苏兄,我们起来活动一下,不然要冷死了。

  "木兰探头到帐外望了望:"嗯!雪堆得有帐篷高!士兵们不知冷成什么样子了!""我们出去看看!"李谷、苏大雄都-骨碌爬起来。三个人到各个帐篷里巡着,士兵们都快冻僵了,还在迷迷糊糊地睡哩!"我们快生个火,让他们出来暖和一下。"木兰说着,就去找木头生火。李谷、苏大雄,也跟着忙起来。熊熊的火生起来了,士兵们也都被叫醒了,团团围着火堆谈天。他们感激木兰这样关怀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更加敬爱木兰。"花将军对我们太好了。""嗯,他为了生火,到处找木块,把耳朵都冻紫了。火堆那边,有几个士兵,在轻轻地谈着。

  火堆这边,木兰一面揉着耳朵,一面和士兵们谈笑。"咦?"忽然,苏大雄出奇地看着木兰的耳朵:"你怎么学女孩子穿耳洞?"苏大雄的声音很大,周围的人都听见了,大家都盯着木兰的耳朵看,弄得木兰很窘,一时间不知怎么好

  。"这个……"木兰忽然灵机一动,编了一套话:"说起来,有一段来历的,我小的时候,常常害病,爸爸妈妈找了很多医生,都医不好。一天,有一个老婆婆,到我家来,对我妈妈说:'这孩子命里本来注定是女孩,不料他天性顽皮,硬要变成男孩子生出来,天帝因此生气了,就惩罚他,要他多害病,以后,你要把他改装成女孩,才能平息天帝的气恼,保住他的性命。……"木兰还想说下去,苏大雄就抢着说:"嗯,所以你妈妈就替你穿耳洞,戴耳环,穿裙子,打扮成个漂亮的小姑娘,是吗?"苏大雄一面说,一面作表情,弄得大家都哈哈大笑。

  木兰也跟着笑起来,但她心里对自己说:"小心点,以后不要再露出破绽啦!"

花木兰从军

  花木兰一家接到上前线征战的文书。

  花木兰觉得父亲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弟弟年龄又小,一时不知道怎么办?弟弟说:如果自己有一个哥哥就好了。

  花木兰考虑再三,想出了替父从军,女拌男妆的办法。于是,花木兰买了一匹马,听了父亲的教诲后就去了军营。

  花木兰到了军营后,和战友一起训练一起休息,努力地适应着军营的生活。花木兰在战场上作战英勇,机智过人,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很快就成了将军。

  战争结束后,她回到家中,她的部下都惊呆了:原来花将军是女的呀,真是帼国不让须眉!

  花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为国尽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花木兰替父从军

  “唉…我昨夜在告示上看见可汗真在大规模地征兵,军书有很多卷,卷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已人到老年,身体哪能还打仗啊!唉!我没有成年的哥哥,看来只得自己出征了。”她一边想着一边无心地织着布。

  于是,她在各地买好了出征所需的物品,便告别父母,奔赴战场了。

  经过两天的路程,她终于到了战场上,心中甚是想念父母,但在战场上,她认识了许多朋友,也就没有那么孤单了。

  经过几次战争,她已疲惫不堪,但她极力忍受着,心中只想快快打完仗,赶快回家。

  回家了!她见到了亲人们熟悉的脸庞,他们见了她都忙得不亦乐乎,父母出门迎接她,姐姐忙着打扮自己,弟弟忙着磨刀,准备杀猪羊,这一切都令她太开心了。

  “换岗了!快起床!”“怎么又是战友的声音?我不是回家了吗?”她睁开眼一看,刚才的一切居然只是一场梦!对于这场梦,她感到无可奈何,只得去站岗了。

  一晃就是几十年,木兰终于凯旋而归,她见到了可汗,可汗问她想要什么,木兰说:“我不要官位,也不要钱财,只想要一匹跑得飞快的马,快快送我回家。”可汗很赏识木兰,想要留住她,但木兰很坚定,他只好赏赐了一匹千里马,送木兰回家了。

  木兰回家后,就如同她梦中一样,亲人们都流下了热泪,纷纷忙着为她接风洗尘,木兰热泪盈眶,她想:“曾经替父出征是对的。”走进自己的房间,她脱下了打仗时的战袍,穿上了自己好久都没碰过的衣裳,对着镜子梳理着头发,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她想:“十多年的风霜让我已不是一个懵懂的女子了,而是一个能自己保护自己的女人了。”梳理好后,她打开门一看,许多战友已站在门外,他们都吃了一惊,一起打了十多年仗,他们还没发现她是个女人。

  一位大将军见她竟然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便单膝跪地:“木兰,与你同行,从来没想过你是个女人,但你的优秀品质早已打动了我。嫁给我吧!”“可是……”木兰很害羞。“为什么?难道靠我们十多年的友谊,还不够吗?你如果不答应我,我就不起来!”大将军坚定地说。“嫁给他!嫁给他!嫁……”战友们和亲人们不约而同地喊了起来。“那……那好吧。”木兰虽然很害羞但还是同意了。父母都很开心,忙着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准备把木兰嫁给大将军。

  选定的日子到了,木兰和父母刚团聚却又要分开了,木兰流下了热泪。“别哭,要笑。今天是个好日子啊!”母亲擦去了木兰眼角的泪水。迎亲的轿子来了,木兰热热闹闹、风风光光地嫁人了,这都是因为她勇敢、孝顺、不贪图名利才获得了幸福。

  木兰有这么多优秀的品质,那么谁说女子不如男呢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感恩励志故事

  花木兰,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巾帼英雄。她为了让年迈的父亲安享晚年,不至于战死沙场,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出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感恩励志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传扬。她对父亲的孝心和慨然参军的英勇气概,让无数的热血为之沸腾。

  花木兰是南北朝时代的北魏宋州人,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不断侵犯北魏边境,致使边境的百姓流离失所,朝廷也不堪其扰。因此北魏政府决定出兵抗击侵略,于是规定北魏子民每家每户均出一名男丁入伍,赶往前线迎敌,花木兰的父亲也在征兵之列。但木兰感念父亲年迈,弟弟年幼,所以她决定代父出征。

  花木兰身着男装,果断前往边关,开始了长期的军旅生涯。花木兰因自幼在父亲的指导下练习骑射,加上她酷爱兵法,于是在与柔然的战争中屡立奇勋。虽然边关的生活很艰苦,虽然战场上危机重重,但她始终没有退缩。经过北魏将士多年的浴血奋战和奋勇杀敌,柔然终于被彻底击败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当花木兰凯旋而归时,朝廷欲对其大加封赏。她却谢绝赏赐,选择了卸甲归田,与自己朝思暮想的家人团聚。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感恩励志故事早已是名扬四海。我们当从她的感恩励志故事中有所感悟,精忠报国,孝敬父母,做一个忠于祖国、孝敬父母的励志青年。

替父从军的花木兰

  我还记得他替父从军前的坚决;还记得她踏上征途前的不舍;还记得她南征北战时的刚毅,还记得她回家时的喜悦;还记得……

  花木兰在战场奋勇杀敌,凭借高超的骑射技术,一直坚持到最后凯旋而归!她胜过了许多同期入伍的士兵,让我们知道了“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一道理。她不慕名利,只是想替父从军之后就和家人继续过着安稳的生活:她深明大义,明白父亲老了,无法从军,也明白没有国就没有家这一道理。于是想了个万全之计"替父从军“。其实,替父从军并不是万全之策。这个计划只牺牲了花木兰。她冒着随时可能战死沙场的危险,冒着可能会暴露身份,以欺君之罪被杀头的危险。可她还是去了,因为她早已有了战死的准备。战场上条件艰苦,可木兰身为女子,却没有吭声。因为她早已把自已当作一个男子,一位男子怎可连这点苦都吃不了呢?当她胜利归来时,一家人有着万分喜悦,因为木兰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比如,这一次的“赌注”,木兰这一次出征是以生命作为赌注。这虽说是她的孤注一掷,但也赌赢了,不是吗

  她像一颗明珠,用自已高尚的品格来照耀后人的人生道路,她用自已的方式铺垫出一个属于她的人生,让所有人都记住的人生。

  今夜星光璀璨,我望着天空似乎听见了那一声“谁说女子不如男”,仿佛穿越时空在我耳边回响,语气霸气、豪迈,正如木兰的性格。刚毅、孝顺、豪迈等这些都是花木兰的品格,正有了这些品格,才成为了一个我们熟知的花木兰,一个具有英雄气概的花木兰!

替父从军花木兰

  近了,近了。只见远处的夕阳边一个骑着骏马的高大俊俏的身影向城门飞驰而去。

  近了,近了。远远的看见年迈的父母亲,木兰觉得自己似乎失去了什么,只见鼻头一酸,泪水就如断了线的珠子似的顺着凹凸有致的脸蛋往下流。

  近了,近了。木兰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一种缠绕在她心中整整十二年的情感。不是要做回娇弱女子而打铺垫,而是内心深处有一种想要马上哭出来的感情。

  近了,近了。木兰简短有力的说了一声:“吁!”未等马停下来,就从马背上扑下来,跪在爹娘面前,用一种听起来又伤心又悲凉的声音哭诉着:“爹,娘孩儿回来请罪了!”虽然爹娘已泪流满面,但急忙扶木兰起来,但又什么都没说,不知是激动地说不出话了,还是不想说话。此刻,小弟与阿姊扑上来抱住木兰却什么也没说,只是一个劲儿的哭。

  只见远处的一路尘土飞扬,听见战马嘶鸣一个高大英俊的身影向这边奔来。在离木兰有百十米的地方说了声:“吁!”就从马背上翻下来,打了个跟斗就窜到木兰跟前,看起来武艺非凡,说道:“木兰,你这么快干嘛?我都快跟不上你了。”木兰向伙伴使了了个眼色,伙伴会意:“伯父伯母好,我是木兰的结拜兄弟。”爹娘笑得合不拢嘴,木兰急忙道:“我一路风尘仆仆,肚子前皮都贴着后皮儿了。”于是一家人回家,木兰却并不着急吃饭,而是先回到她那久违了十二年的房间,关上房门,脱掉那沉重的铠甲,开始梳妆打扮。

  木兰终于恢复了女儿身,无比高兴。

  出门招呼伙伴吃饭,伙伴说道:“我以前从未听说木兰还有一个妹妹啊!”木兰笑道:“伙伴,你难道不认识我了?”伙伴:“我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女子,又怎会认识你?"木兰一字一顿道:“我———是———花———木———兰!”伙伴无比的惊讶:“木兰,为何我与你行军打仗十二年,却未发现你是女子呢?”

  全家人笑了。伙伴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木兰更似一朵花了。

花木兰替父从军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传说纷坛,莫衷一是。

  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徐渭在《四声猿传奇》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至于出生年代,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宋翔凤的《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人,比较起来北魏时人的说法比较可靠。

  说到籍贯里居,姚莹以为她是凉州人,河北省《完县志》说她是完县人,《大清一统志》说她是颖州谯郡东魏村人,还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或黄州人,河南省《商丘县志》则说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县志》的说法比较合理。

  然而不管怎么说,正如《中国文学发展史》所言:“考证这些无稽之谈,实在没有一顾的价值,我们只要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够了。”

  确实,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诗是这样写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都在北方。黄河姑且不说,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花木兰参加的战事,当发生在北魏与柔然之间。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晋未年曾被封为代王,后为苻坚所灭。符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拓跋氏复国,改国号为“魏”,经过五、六十年的征战,结束“五胡乱华”的十国时代,统一黄河流域。传到北魏孝文帝时已八十六年,经过了五位皇帝,孝文帝崇尚中原汉族文化,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为北魏皇室后代。当时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会经济发展,花木兰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中。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表扬见义勇为简短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