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小故事短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有关民间故事

  最短的民间故事一:还魂草

  廖精艺刚给因采药落崖而死的父亲办完丧事,两个捕快就找上了门。廖精艺问捕快有什么事,捕快亮出一张大红的请柬说:县令有请!

  县令邀请不得不去,廖糕艺只好告别妻子,心情忐忑地跟随捕快上了路。

  此去只有十几里路,骑着快马也就半个时辰。到了县衙,远远就看到唐县令站在县衙门口等候,廖精艺赶忙上前施礼,唐县令一把搀住他,满脸堆笑地挽着廖精艺的手进了内厅落座。

  唐县令开门见山地说:此次请你来,不为别的,只是圣命难违,圣上有疾急需还魂草医治!本县早已打听过了,这方圆几十里就你们廖家有本事找到还魂草,怎么样,辛苦一趟吧!

  廖精艺面露难色:这还魂草都生长在悬崖峭壁上,极难找到!找到也是靠运气,况且小的还有重孝在身,不能远行。

  唐县令脸一撂:是圣上的身体重要还是行孝重要?难道你敢背上不忠的罪名?好了,本县给你十天的时间,你看着办吧!说完,把手一挥,将廖精艺打发了。

  回到家里,廖精艺久久呆坐着愁眉不展,妻子看他一脸愁苦就问有什么事,廖精艺就将唐县令让他寻找还魂草的事情说了。

  妻子一听顿时惊坐在地上。

  不归山位于武夷山山巅,这里人迹罕至,蔓藤缠绕,更是虫蛇虎豹频繁出没的地方,就算最大胆、最有经验的药农也极少到这里采药,因为大多数来这里采药的人最终都一去不归,所以这里被当地人称之为不归山。

  廖精艺带足了干粮,跋山涉水来到了不归山脚下,前面已没有了路,只能靠柴刀斩荆而行。走了没多远,前面尽是悬崖峭壁,所幸有无数的蔓藤从悬崖上低垂下来,廖精艺手脚并用,如猿猴般从这一根蔓藤荡到另一根蔓藤,经过两个时辰的攀爬,终于到了山顶。

  爬上山顶,地势开阔了许多,没走多远,就看见一个大山洞横亘在眼前。廖精艺曾听父亲说过,还魂草极喜欢阴冷潮湿的地方,山洞一般都具备这种生长条件,廖精艺决定进去探个究竟。

  顺着山洞崎岖不平的道路小心前行,大约行进了几十丈的距离,忽然一股难闻的腥臭气味扑面而来。再往前,廖精艺看到一堆堆白骨,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别是误踏了老虎的巢穴?想到此,他不敢再前行,小心翼翼地退出来。

  坐在洞口的岩石上,擦着额头的冷汗,心神稍定后,他思忖,这肯定是一只大动物的巢穴,要不也不会有如此多的白骨。就这样回去又心有不甘,于是他决定再去探个究竟。

  为防万一,廖精艺左手持火把,右手持柴刀小心前行。踏着累累白骨,越往里走越潮湿,越阴冷,白骨也越多,正走着,廖精艺突然看见前面有一团红光闪烁。廖精艺心说不好,这里有野兽,刚要转身朝外逃,突然心中一动,他突然明白过来了。根据以往的经验,野兽的眼睛通常在黑暗中是发绿光,而不可能是红光。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廖精艺大着胆子继续前行,又走了十几丈的距离,他终于看清了,那束红光是从一个小土堆上发出的。廖精艺心中一阵暗喜,莫非碰上了红宝石?想到此,他大着胆子又朝前走了几步,借着火把的亮光,他终于看清了,乖乖,这哪是什么小山堆,而是一条盘伏着的巨蛇!这条蛇足有水桶般粗细,盘在那里就像一座小山似的,而那束红光正是来自蛇头。

  廖精艺吓得双腿打战,一时愣在那里不知如何应对!侥幸的是,巨蛇正在睡觉,并没有发现处在下风口的廖精艺。心神稍定,廖精艺借着火把的光亮,打量山洞的周围,他蓦然发现,在离巨蛇盘伏的不远处,有十几株还魂草正茂盛地生长着。廖精艺内心一阵狂喜,正打算悄然上前,或许是火把的温度惊醒了巨蛇,只见它一张口,一股腥臭的液体顿时把火把扑灭。廖精艺一看巨蛇醒了,扔下火把和柴刀,没命狂奔,也不知跌了多少跟头,擦伤了几处,这才连滚带爬地一口气逃到了山下。

  回到家后,廖精艺仍是惊魂未定,妻子看他如此狼狈就问发生了什么事。喘了好一会儿,廖精艺才把不归山的遭遇对妻子说出。

  两口子正在说着巨蛇的事情,突然一阵马蹄声声由远而近。廖精艺刚起身,只见唐县令率领着一班衙役闯了进来。

  唐县令劈头就问还魂草的事情,廖精艺说还没找到,唐县令阴沉着脸在屋里转了一圈说:还有五天,如果你再交不出还魂草的话,你知道后果是什么!以本县看,是有必要催促一下了!说完,唐县令将手一挥,一班衙役锁上廖精艺的妻子就走。廖精艺上前阻拦,被一个衙役一脚踹倒在地,临走,唐县令又说:五天后用还魂草换你妻子。

  廖精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衙役们带着他妻子离去,廖精艺好一阵难过,没想到自己的祖传手艺竟成了祸根!但此时已无暇难过,他很清楚,狗急跳墙的唐县令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拼死一搏但奶何制服巨蛇却令他分外头疼。徘徊良久,最后他将目光落在挂在墙上的排刀板上,心里顿时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他带上排刀板和一应工具出发了。南于是轻车熟路,他只用了三个时辰就来到了洞口。他持着火把先向洞内走了十几丈,确定巨蛇没有在附近,这才折回洞口,将排刀板埋在洞口。排刀板共有二十四把尺余长的尖刀,把把锋利无比,且每把尖刀的刀刃都冲洞里,一旦巨蛇从此经过,必然会被排刀板的尖刀划得肠穿肚烂。

  一切准备停当后,廖精艺坐在洞外的岩石上静等,一晃一个时辰过去了,洞中毫无动静,天也渐渐黑了,廖精艺想今天恐怕没有戏了。于是,他就在一个背风的岩石后面用枯枝生了一把火就此休息。

  第二天天刚麻麻亮,廖精艺就急匆匆去洞口察看,排刀板仍静静躺在那里,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又坐了一个时辰,看看已日上三竿,洞内仍毫无动静。廖精艺沉不住气了,他心想,再如此等下去恐怕要等到猴年马月了,必须将巨蛇引诱出来。如何引诱,廖精艺觉得巨蛇肯定喜欢吃山羊,于是他就在洞口学起了山羊叫。

  他一直叫到中午,可巨蛇似乎没听见,洞内依然毫无动静。别是巨蛇已出去了?于是,廖精艺大着胆子,持着火把朝洞内走去。也就走了几十丈,廖精艺就远远地看到那束红光在闪烁。

  原来巨蛇仍在洞中!廖精艺顿时放了心,正打算转身往回走,突然心中一动,弯腰捡起了一块碗口大的石头,悄悄朝巨蛇走去,待走到离巨蛇大约还有五丈的距离,廖精艺举起了石头,拼足了全力朝那束红光扔去。

  巨蛇受到了惊吓,发出了低沉的闷吼,巨大的身躯迅速地舒展开来,朝廖精艺猛扑了过来。

  廖精艺撒腿狂奔出洞外,迅速躲到一个岩石后面,几乎是紧随其后,巨蛇那金色的身躯也出现在洞口。

  廖精艺看到,巨蛇的脑袋至少有马首那么大,金黑相间的斑纹错综交叉布满全身,那黑色的信子足有婴儿的手臂粗。

  最短的民间故事二:关公出世

  早年,在山西蒲州城南山脚下有眼深不见底的山潭,山潭旁有座庙。庙中的老方丈普修除了每天给徒弟们讲诵佛经外,闲来还喜欢抚琴下棋。

  每逢老方丈抚琴,总会有个十八九岁的俊美少年来到庙中静静聆听,有时还会过来下几楹棋。一来二去熟了,老方丈就问少年是哪里人。少年告诉方丈,他家就住在山下的庄里,因喜爱琴棋,所以每次都不由自主地来了。

  一夜,普修方丈正在打坐念经,忽觉烛光一暗,那常来听琴下棋的少年站在了老方丈的面前。少年说:老禅师,我此趟特来拜别,从今往后,咱们恐怕再难见面了……老方丈惊问怎么回事,少年说:事到如今,我就和您实说了吧。俺本是庙后山潭里的露水龙,因不忍见蒲州百姓遭灾,就违抗玉帝那道‘三年不给蒲州降一滴雨雪’的旨意,夜夜在蒲州上空播雾吐露。虽蒲州这三年来雨雪皆无,却是地润苗青,井河有水,天旱地不干,蒲州连着三年都是丰收之年。玉帝知道此事后降罪下来,要在明天午时三刻将我绑在斩龙台雷电劈死。

  哎呀!这可如何是好?老青寸沿笠少年说完,急得从蒲团上站起,一把拉住少年问:就没有解救你的法子了吗?少年想了想说:有一法可救我,就怕您烦难……看你说的,你为救全蒲州百姓死都不怕,俺救你一人还怕烦难吗?快说是什么法儿!少年说:明日你准备好一口瓦缸和三斤棉花,到庙后山潭边等着,天到午时,三声炸雷响过,山潭中就会有血沫子冒上来,你就用棉花沾血沫子装在瓦缸里,把血沫子沾完,就把缸口封好盖紧,搬回放在大殿里。然后,每天带领众徒弟坐在瓦缸四周念经,等七七四十九天一过,咱们就能又相见了。话没落音,少年杳然不见。

  第二天,老方丈按少年所说,准备好瓦缸和棉花,到庙后山潭边等候。天刚到午时,忽然天空乌云翻滚,霹雷闪电交加。轰轰轰三声炸雷过后,山潭里果然冒出满潭红血沫子。老方丈赶紧拿棉花沾血沫子往瓦缸里装,三斤棉花沾完,血沫子也没有了。老方丈就把瓦缸搬回大殿,每天带领众徒弟坐在瓦缸四周念经。

  到了第四十八天,忽然天空炸雷声响,雷电围着大殿上空不住轰响。只听轰隆一声,大殿被震塌了一角,瓦缸也震裂了一道口子。老方丈赶忙脱下袈裟去包缸,忽听缸中传出婴儿哭声,掀缸盖去看,一道闪电也跟着劈了下来。说时迟那时快,不知从哪飞来一只金光闪闪的彩凤,双翅一展挡住闪电,护住了瓦缸中的婴儿。彩凤被击得掉下几片金羽,歪歪倒倒出了大殿飞走了。老方丈见是金羽神凤救了婴儿的命,就给婴儿起名叫羽,又因他是露水龙转生,心想腾云驾雾的龙在云端里又大又长,便叫他云长。

  话说羽在庙中长到八九岁,这天趁老方丈外出化缘不在庙中,就偷偷溜到蒲州城中玩耍。刚进城,就看到一恶少当街调戏民女,小羽儿气不打一处来,上前拦阻恶少。那恶少欺他是小孩,一把揪住就想打。羽虽然年幼,却不是凡胎,那恶少哪里打得过龙种,三两下就被羽揍得趴在地上不能动弹,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

  这下可闯祸了,原来这恶少是蒲州县衙的儿子。羽才回到庙里,就有一大帮如狼似虎的衙役追到了,刀枪棍棒齐举,围住庙门,威逼老方丈交出小孩。老方丈心想:只要一交出羽儿,他小命就没了。于是赶紧来到庙中拉住要出去拼命的羽说:双拳难敌四手,况你一小孩,哪能敌过那群拿着兵器的恶奴?快!快从大殿后角门下山,逃命要紧!

  话说羽出了寺庙,顺山路急急往前奔。忽听身后呼喊阵阵,那伙恶奴追上来了。慌忙问,忽见山路旁现出两间茅屋,一老妇正坐在屋前纺线。羽一头扎进老妇人怀里说:奶奶救命!后面有人追杀我!老妇人面露微笑,拍拍怀中的羽说:不怕,不怕,俺替你拦住他们。说完就把羽领到屋内,端过一碗水让羽喝了,又叫他躺在床上,拉过被子连头带脸盖严,对羽说:不管外面有多大动静,你都只管睡,别睁眼,也别出声。

  众恶奴追过来,团团围住了茅屋。一恶奴问老妇人:有个小孩躲你屋里去了吧?老妇人说:俺就在门口纺线,没见有小孩进俺屋。胡说,俺们明明看见进你屋了,走,进去搜!说着,众恶奴就要往茅屋里闯。慢!老妇人伸手一拦说:搜着怎么说?搜不着怎么办?哼!要是搜着了,小孩俺们带走,茅屋也给你烧了;搜不着,俺们任你处置。好,要是搜不着,你们每人给老身磕三个响头!

  众恶奴进了茅屋,茅屋就一明一暗两间,一眼看到边。外屋没有,又来到里屋,一看床上睡个人,蒙头盖脸的,一恶奴冷笑两声问:这床上睡的是谁?老妇人略显慌张地说:那是俺儿,有病,正发汗呢。你们可不能乱掀被子,耽误俺儿发汗。你儿子?你儿子多大了?姓啥?叫啥?老妇人用手指指被说:俺儿今年二十 三了,俺姓关(观),俺儿叫关(观)公。

  是不是你儿,看过再说。众恶奴上前,一把掀起被子,一看,一个身高八尺,面如红枣的大汉,正双眼紧闭躺在床上,哪有什么小孩?众恶奴面而相觑,呆愣半天,然后转身想走。慢!老妇人面罩寒霜似的说:俺儿有病正在发汗,你们非要掀被,误了俺儿病情,说走就走吗?众恶奴想强往外闯,谁知老妇人用手一点,众恶奴身不由己跪了下来,每人磕了三个响头,灰头土脸地跑了。

  恶奴走后,老妇人来到床前,拍拍羽说:恶人走了,还不快起来?羽睁开眼,觉得这一觉睡得真甜,一伸胳膊和腿:哎哟!怎么胳膊、腿变长了?手脚也大了?赶忙端盆水一照,盆里映出的是个红脸大汉,颌下还有黑须,那个白白胖胖的娃娃哪去了?云长又惊又怕,急问老妇人自己怎么变样了。妇人笑笑说:羽儿,你该长大了,不长大谁去扶保刘备打江山?快下山去吧,需牢记‘忠义’二字,为国为民尽心尽力,将来定封侯拜将,名震天下。来,我再送你一件兵器。老妇人双手往上一托,一柄大刀横在手中,她把刀交给云长说:此刀名为‘青龙偃月刀’,万军之中,可斩上将人头。记住,刀在人在,刀毁人亡!你看那边谁来了——老妇人往门外一指,云长一回头,身后一朵祥云冉冉升起,茅屋也不见了。云端里,观音把拂尘一挥,升天而去。云长赶忙跪拜菩萨救命赐刀之恩。

  从此,云长以菩萨所赐关(观)字为姓,以普修老方丈所选之字为名,姓关名羽、字云长。由于当时瓦缸破裂是在第四十八天,离七七四十九天还差一天,见光见早了,所以后来关公老是眯着眼,睁不圆,一睁开就成了丹凤眼。他一生牢记忠义二字,为保刘备立下不世奇功。死后,人们尊他为关公、关帝,并为他修庙、塑像,永享香火。

中国民间小故事短篇

短小的民间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苍颉是皇帝的史官,他长着跟龙一样的面貌,四只炯炯有神的眼睛。

  他异常喜欢观察身边和周围的事物,他也十分爱动脑筋或者是想问题。他每一天抬头观察天上星星的变化,看乌龟背上的花纹、雀鸟羽毛的色彩和山川起伏的样貌和形象,经常在自我的手上描画事物的形体和特征。久而久之就创造丁文字。苍颉在创造文字的时候,上天下起鱼点一样的粟米,怕人们光顾写字。将来人们饿肚子。鬼在黑夜里偷偷的哭泣,龙也藏躲起来,是因为怕文字把他们的丑恶行为记录起来,昭告天下,使他们遗臭万年。

  这就是文字的由来。

短篇民间故事:猴子戴草帽

  在一个夏天,阳光爱上了绘画。它以大地为画纸,以光芒为色彩,大笔一挥,大地立刻金光闪烁。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背着一篓(lǒu)草帽,准备去城里卖掉,换来金币养家糊口。

  这时,他走到一棵高大挺拔,绿叶满枝的大树旁,心想:不如休息一下吧,也许过了这儿就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地方了。于是,他放下背篓,一屁股坐下,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在一阵哄笑声中,他睁开惺忪的睡眼,只见篓子里的草帽全都不翼而飞了!他急得来回转圈圈儿,无意中一抬头,发现树上的小猴子们头上戴着草帽,正坐在树枝上,那样子活像一群正在休息的农民。老爷爷可怜巴巴地伸出双手,对小猴子们说:“小猴们哪,把草帽还给我吧!我们全家都靠卖草帽生活啊!”可是,小猴子们不但没给他草帽,还向他伸出毛茸茸的双手,继续要草帽,嘴里还叽里咕噜地说着什么。老爷爷急得头上直冒汗滴,一把摘下草帽,抓着头皮想办法:怎样才能要回草帽呢?不料,小猴子们也摘下草帽,嬉笑着学老爷爷的样子抓着头皮想办法。

  老爷爷一看小猴子们在学他的样子,灵机一动,立刻把草帽丢到篓子里,啊哈,小猴子们果然中计啦!它们也纷纷将草帽扔到篓子里,老爷爷心满意足地收拾好草帽。

  真是一群调皮的小猴子啊,以后经过这我得小心点,老爷爷边走边想。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下面为大家分享了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一起来阅读吧!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中国民间小故事

  宋朝皇帝赵匡胤的御膳房里,有一个专门做面条的师傅,名叫王保久。

  这年腊月,王保久经皇上恩准回乡省亲。回乡途中,他坐着八抬大轿路过一个小镇,从轿帘里看到当街有一家面馆,门脸儿不算大,只是门口的那块招牌却十分醒目,上书两个烫金大字:面王。王保久心想:我身为御面师都没有称王,你小小一个荒村野店,居然敢挂这样的招牌?于是他喝令停轿,带着一帮随从大摇大摆地走进面馆,想给他们点儿厉害瞧瞧。

  王保久唤过伙计,说:“给我来一碗龙须汤面,再来一碗羊肉烩面,每根面条粗细、厚薄都要均匀,否则,看我不摘了你们面王的牌子!”

  不一会儿,伙计就将面条端了上来。王保久拿起筷子在面碗里搅了一下,将筷子朝桌上一扔,对伙计喝道:“把你们大厨给我叫来!”伙计不敢怠慢,忙去后堂把大厨请了出来。

  大厨是一位眉清目秀的年轻人,王保久撇着嘴冷笑一声:“就做这样的面,也配称面王?”他大手一挥,朝他的那帮随从一招手:“去把那牌子给我摘下来砸了!”

  王保久这话一出口,早有随从应声奔出门去。年轻人一看,急忙劝阻说:“客官请息怒,这块招牌是镇上的乡民送给家父的,已经挂了几十年了,‘面王’二字本是玩笑话,客官还是不要当真的好。”

  王保久一听满面怒容:“既然牌子是送给你父亲的,那好,你去把他叫来,我要跟他比试比试。他要赢了,我不但不砸你们牌子,还要敲锣打鼓给你们换一块纯金招牌,可若要比输了,哼,那就别怪我不客气!”年轻人见王保久不像是开玩笑,怕父亲不来,这块招牌真要被砸了,于是急忙点头说:“客官请稍等,我这就去请家父来。”

  不一会儿,年轻人就搀着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丈从门外走进来。

  “唉,”老丈叹了口气,“我还能比什么呢?早年终日拉面,两条胳膊早已积劳成疾,自从把面馆交给小儿后,我就再没动过面板啦!”

  老丈说到这里,想了想,说:“我这双手虽然不中用了,但是幸好还有一双脚,若是开门做生意,用脚拉面那是对客人的不敬,不过只是比试的话,倒也无妨吧?”

  王保久走到后堂灶房,和老丈比试起来。比什么?做“裤带面”。

  裤带面的特点是面薄而韧,入口筋道,嚼起来有劲儿。做这种面,讲究的手法是揉、擀、抻、拉,反复加工,直到将一块面团抻拉得薄如锦缎,状如裤带,弹性十足,然后将它切成细条下入沸水,暴煮三滚,浇上调好的汤汁,才算大功告成。

  王保久自然不用多说,本来就是行家里手。单说那老丈,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坐上板凳,脱去鞋子,让伙计挽起裤管,洗净双脚,然后就在脚上撒了一层薄薄的面粉,从面盆里夹起一块面团,双脚在面板上一沾,飞快地揉搓起来,时而双足并踩,时而虎步拉抻,一块面团转眼之间就被他的双脚拉成了裤带形状的面条。

  这些随从盯着王保久喝彩鼓掌,还骂老丈说:“这个老东西的,居然敢跟我们御面师争高下,也太不要脸了!”

  那老丈本来气定神闲专心擀面,可一听“御面师”三个字,脸色不由微微一变,一紧张,一张面皮被抻成了两段。老丈停下脚,让自己稳稳神,想了想,弯下腰将抻坏的面皮往旁边一放,从盆里又揪下一块面团来,重新开始做。

  不一会儿工夫,他们两个人的面都做好了,煮出锅一比较,老丈做的虽厚薄均匀,但与王保久的相比,却失之筋道,入口虽滑溜,却少了几分嚼头。老丈满面戚容,摇头叹息:“小老儿今天算是遇到高人了,这块招牌小老儿自己摘了它。”

  王保久得意地穿起外衣,系上腰带,亲眼看着老丈的儿子摘下招牌,这才钻进轿子,启程上路。可是走出不远,他忽然惊出一身冷汗:“天哪,真是活见鬼了。”原来此刻,他发现自己原先系在外衣上的腰带,此刻竟挂在轿帘一侧,随着轿子起落在他眼前一晃一晃,而系在他外衣上的,却是老丈先前做坏了的那半条裤带面。

  王保久明白了,刚才比试时,一定是老丈听到那帮人喊自己御面师,为了给自己留面子而故意输给自己的。

  王保久忙命随从掉头回去,可是当他们冲进面馆时,已是人去楼空,只有空荡荡的墙壁上还留着四句似诗非诗的顺口溜:半碗面条半碗汤,半条裤带惹祸殃;做面本是为糊口,何必非要争面王

中国短篇民间故事

  中国短篇民间故事:定州陵北庙的传说

  记得在我还很小很小的时候,听老人们传说:“那时东汉光武刘秀称帝前,王莽为了篡位,就想将自己的亲外甥刘秀杀死”,(据老人们说,刘秀是真龙天子是杀不死的)所以便留下了很多关于王莽追杀刘秀的传说故事。

  现在的陵北庙,过去叫吴黑坟,现在也叫吴黑坟。只是位置在河北省定州市明月店镇陵北村,当地的百姓称陵北庙,是刘秀坐了皇帝后为纪念吴黑才修此坟的。

  传说,有一天吴黑正在田中耕地,突然从南向北跑来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男孩儿。这个男孩儿上前便说:“老人家请救救我后面有人要杀我,快把我藏起来。”

  老者说:“我就一头牲口,一把犁怎么救你呢?”

  那男孩儿说:“我倒下你用土把我埋上好了。”老者应声,少年男孩便躺在地沟里。老者顺耕三趟、倒耕三趟男孩便被埋上了。

  等王莽追上来问:“老头儿,刚才的男孩儿哪儿去了?”

  吴黑摇了摇头说:“没看见。”刚才还在你这儿,一会儿工夫哪儿去了?王莽一气之下,便把吴黑给杀了。男孩儿被埋在土里,时间长了会把他憋死的,蝼蛄便上前在他的鼻子前面钻了两个洞。男孩儿很生气地说:“用土埋我还埋不上呢,你还给我钻洞。”一气之下便把蝼蛄从脖子处揪断了。

  蝼蛄说:“我是好心,怕把你憋死了才给你钻洞的,你却把我揪断。”

  男孩儿一听有道理,便问:“那我怎么救活你呢?”

  蝼蛄说:“你去树上掰一个毒格针来(一种树上长的刺针)将我插上便活了。”(不信你捉住一只蝼蛄揪断,看一看就知道了)男孩儿照做。

  蝼蛄活了说:“你让我活过来吃什么?”

  男孩儿说:“那儿饥了那儿吃吧!”因为男孩是皇帝,

  金口玉言,蝼蛄便受了皇封却又听错了。听成了那儿稀了那吃。(不信你留心看一看,越是没有苗的地方,蝼蛄就越是去吃。)

  刘秀见吴黑被杀死了,悲痛万分,哭罢多时,用土将吴黑的尸体埋好继续向前走。(等刘秀做了皇帝后才为吴黑修的坟)刘秀逃到了定州市叮咛店镇一个塔耳洼村时,又被王莽发现,他赶忙躲到塔耳洼村的村边一片苇田里,苇田里有一个小水濠(存死水的坑)。王莽派了大量的兵也没有找到刘秀,就将这片苇田点着了火走了。却有一只狗发现了刘秀,便用尾巴尖沾着水围着刘秀转一圈,又沾点儿水围着刘秀转一圈;直到苇田全部烧光,只有刘秀呆的地方没有点燃,等大火自灭,狗的一条腿便也累断了,再也不能动了。

  刘秀说:“狗啊狗,你为救我把一条腿都累断了,我又怎么救你呢?”

  狗说:“你用泥给我捏一条腿吧。”

  刘秀便用泥给狗捏了一条泥腿,并叮嘱说:“你撒尿时要将这条泥腿抬起来以免冲断了。”从此,狗撒尿时便将那条泥腿高高地抬起来。刘秀继续向北行,走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山脚下,又被王莽发现了,刘秀赶忙躲到山洞里,进洞的时候却把蜘蛛网撞破了,蜘蛛怕王莽发现了刘秀,就赶忙将网织好躲在一旁。

  王莽派士兵进洞搜察。士兵说:“不用进洞了,蜘蛛网都没有撞破怎能走进去一个大活人呢。”王莽只好带兵走了,刘秀又一次得救了。刘秀从洞中出来,看见一只苍蝇在上面沾着,便误以为是它救了自己。

  便说:“你救了我有功,以后谁家做了好菜好饭你先吃。”苍蝇感激不尽。以后你看谁家做了好菜好饭的你先到。可把蜘蛛气坏了,从此肚子越来越大了……

  刘秀骑马逃到定州市一个叫咛店镇的村时,口干舌燥,马跪地刨坑,便有清水溢出,此后人们叫它马刨泉……

  关于刘秀的传说故事还有很多,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后来刘秀当了皇帝。在北京登基,他想起曾经救过自己的人吴黑,便下令给吴黑修坟,当地的百姓十里八乡车来车往,也不知道修了多少天,修了多少年……

  有一天有一个小脚老太太上前问:“你们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车辆在干嘛?”

  百姓们说:“给吴黑修墓。”

  小脚老太太又问:“修多高?”

  百姓们说:“修的刘秀在金銮宝殿上看到坟尖为止。”

  这可修到什么时候呀!小脚老太太说:“我来帮你们修吧。”

  百姓说:“我们这么多人大车小辆的修了好多天好多年了都还没修完,你个小脚老太太能修多高。”小脚老太太不语,围着这个庙绕了一圈,一个方向抓了一把土,用衣襟抱好,用力向上一扬,瞬间一座几百米高的一座坟茔就修成了。

  百姓们便说:“这是个神仙快追”。百姓在后面追,小脚老太太在前面跑,眼看快要追上了,老太太坐下来倒了倒鞋里的土,又起了一个小土包,叫脱鞋郎,(在侯家洼村口)小脚老太太从此就不见了。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年冬季的十月十二(农历)便成了庙会。这时候正好是冬闲季节,十里八乡的百姓,也有百里千里的游客,乘火车坐轮船来这里观庙会,上香、赶庙、唱大戏好不热闹。当地的百姓每年到这个时候,就象过节一样。

  已记不清是哪一年哪一月下了三天三夜的雨,附近的百姓晚上就听轰隆一声响,坟的中间塌下一个很深很宽的大土井,井有多深谁也不知道,有多大也没人知道。当地百姓说,当时是深不见底,后来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现在已不象过去那么深了,不过每年上庙的人向里投的供品香烟、白酒、花生一类的供品看上去却很小,里面有四个模糊的石门,据说是埋藏了很多的珍贵文物。

  当地的百姓还传说:“有一天,有一个大旋风把两个过路的一男一女卷了进去,说里面有先生教他们读书,再后来人们又说,几年后又把两个学生送出来了”。里面便长出了两棵春树,同是一根生,却是两棵不同的树种,一棵开花结果,(说是象征女的)一棵不开花结果,(说是象征男的)现在的树很粗,很壮,听说就是当年的那两个学生。没有人知道它们究竟有多粗,树深有多高,总之是枝繁叶茂已经超过了土井上方几十米高了。

  过去还听老人们讲,解放初上面有很多的庙,庙内有神泥像,后来解放了破四旧立四新都拆了。

  周边的百姓传说:“过去谁家结婚、生子、老人过世只要是大摆宴席,头一天晚上,烧上三柱香,磕上三个头,用多少的桌椅板凳,第二天清晨早已摆放整齐,你拉走去用就行了。不过用后及时送还,后来随着人们的思想不断变化,用后不及时送还或不照还,以后也就不灵了。”

  中国短篇民间故事:定州八角井的传说

  定州北门街有个八角井,它是定州八景之一。关于井的来历,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古时候,定州城方圆几十里都是汪洋一片的大湖,湖水混浊发黑,连鱼都没有。一天,东海龙王来到这里,龙颜大怒说:“这里上有清风,下有明月,藏风聚气,可是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怎么会变成大水一片呢?”龙王立即吩咐道:“查个清楚,是哪个水怪盘踞此地?”查的结果是黑龙小妖在横行霸道,强行督战,还淹死了上千个黎民百姓。龙王听后,把脚一跺,下令道:“捉拿黑妖,就地问罪,将此地变成人杰地灵,物化天宝的好地方。”

  说话之间,捉到了黑龙小妖,用粗粗的铁链子锁着,使它动弹不了,并派西山灵芝仙子看押。就在这一夜,在龙王爷踩脚的地方,四周出现了城墙,环绕城墙还有清凉的河水,城墙上长满花草,红的绿的鲜艳夺目,周围百姓的高兴劲就甭说了。当时百姓唱出了这样的歌谣:“花城环四壁,清水弯弯转,鹤啼松头月,金银福寿天。”歌谣唱的起劲时,不知谁喊了一句:“看呐,这儿出了八角井了!”人们闻听一下子涌了过去,是真的,通往东海的地眼变成了八角井,砖砌得整齐平滑,井深无底,井口大如磨盘。水面横着一条铁链子,是龙王把黑龙小妖锁在了井底,永远不让它危害定州百姓,并派西山灵芝仙子在井内常年看管,东海龙王在地上还为仙子造了庙堂,塑了金身。

  从此,定州城从来没有遭到水涝灾害,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中国短篇民间故事:定州城的来历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定州城不是陆地,是很大的一片湖泊。那时,人们为了求个吉利,把湖叫“太公湖”。

  太公湖方园几十里,百姓靠打鱼为生。据老人们说,湖中央有个很深的地洞,直通东海。东海龙王的二太子、三太子特别喜爱击拳格斗。如果两人搏斗起来,常常从东海开始,一直打到太公湖,闹得湖水象开了锅,浪涛冲天,天昏地暗,淹了庄家,冲坏了房屋,周围的老百姓遭了殃。

  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个干巴老头,雪白的胡子垂到胸前,看年纪有七、八十死。人虽老,但不弓腰,不驼背,两眼炯炯有神。这老头儿每到一处,都口称要买木材,有多少要多少,价钱由卖方自定。但有一件,必须送到太公湖边才给钱。不几天工夫,那老头就把太公湖四周围的树木全部买了个净光,湖边的木头堆积成山。老头也怪,每天对这堆木头锛锛砍砍。这一带的老百姓都不知道他想做什么。

  等过了六六三十六天,老头儿把这堆木头全部砍光溜了。趁傍晚没人的时候,他把这堆木头全部放进了太公湖里。说也怪,这些木头一到湖里,就自动往一块凑,很快就凑成了一条大船。这条大船正好和湖一般大小,一条大桅杆高高矗立在船的中央。到了半夜子时,老头儿又暗暗使法术,把太公湖周围拦挡洪水的土坝搬到了船上。这样,船往下沉,水往下走,湖水也就全都顺着地洞流到东海那里去了。

  第二天清早,人们起来到外面一看,感到和以往不一样了,好像缺少了什么。又好像多了什么。这时有一个年轻的后生突然嚷道:“大伙儿看,湖边的木头没有了!湖水也没有了!”人们一看,真的没有了太公湖,只有一个桅杆似的大树杆直插往东海的地洞口上。人们猜测,准是观世音南海菩萨见这一方人生活太苦,前来搭救人们的。 从此,人们便在这里开荒造田,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太平日子。

  到了宋朝,由于雨淋日晒,年代过久,桅杆腐烂掉了,用桅杆堵住的海眼又冒出水来。人们为了不再受过去那种苦,就在海眼处建了一座塔,把海眼压在塔的下边,并给这块地方取名叫“定舟”,以永保太平。后来,由于每个朝代都在这里设州置衙,人们便把“定舟”二字改写为现在的“定州”。

短篇中国民间故事

  短篇中国民间故事一:黑将军的宝藏

  相传在西夏的时候,有个名叫黑水城的都城,居住着一位君主,英武绝伦,能征善战,号称黑将军。他是黑水城的最后一位君主,不甘心偏安一隅,出兵争霸。后战败,逃回黑水城。敌军包围黑水城,久攻不克,见城外额济纳河流经城中,便用沙袋堵塞上流水源,断绝城中用水。黑水城的守军于城中掘井,但挖至很深处仍滴水未见。黑将军决定率军出城作战。战前,黑将军将所存白金八十余车连同其他珍宝倾入井中,又亲手杀死妻小,以免落入敌手。随后,他率军出战,终因寡不敌众,战败身亡。敌军攻入城中,搜遍全城未见宝藏。

  此后,黑将军留下宝藏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前往寻宝,但宝藏的下落至今仍是一个谜。

  短篇中国民间故事二:张童入冥

  金末,平兴县(今属河南)南函头村有个张老汉,以捕鹌鹑为业,当地人戏称他为「鹌鹑」。他年纪已经很老了,只有一个独生子,因年少,人称张童。

  一天,张童突然死去。张老汉夫妇感到年老无依靠,哭得死去活来,恨不能随儿子一起死去。到埋葬这一天,张老汉挖地一二尺,上面用砖垒个墓,说:「我儿还活。」人笑其痴,而也有为老汉悲哀的。

  三天后,张老汉夫妇又到墓地痛哭,忽听墓中有呻吟声,吃惊地说:「我儿果还魂了!」赶快扒开棺材,把儿子抬回家。

  张童醒后,索要汤粥,说:「当初,被小鬼带到冥司,儿向冥官哀告:『我爹娘年老无依无靠,请让我服侍余年,等送葬毕,死无所恨。』冥官很怜悯,说:『今放你归,回去告诉你父亲,如能放弃打捕鹌鹑之业,你的命便可以延长。』」

  其父听他这样说,立即尽焚网罟等捕猎工具。

  短篇中国民间故事三:王生冤报

  金朝河东北路定襄县(今山西定襄南)邱村,有个名叫王胡的人,以烧制陶瓦为业。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带着其子王生到山东烧窑。

  一天,有强盗九人,被官兵追捕,逃到砖窑躲藏,对王氏父子说:「我们带有不少金银,要是不被捉住,保住性命,钱财愿与你们父子平分。」王氏父子于是匿盗窑中,使官兵未能找到。王氏父子顿起歹意,点火烧窑,把九人熏死,携强盗的财宝还乡。数年间,王家已成为当地首富。泰和中,王生到五台山朝圣,途中突然惊恐落马,被仆人救回家。王生口作鬼语,目怒骂道:「尉司追我辈已得脱,中分货财,足以致富,便发恶心,都将我烧死。寻之数年,乃今见汝,偿命即休。」遂持刀逢人乱砍。王家无奈,召何道士驱鬼。何道士作法,鬼诉讼前冤。何道士知鬼说的是真话,非法可制,教以作黄起度,或许可解脱。王胡面对斋坛吐露真情,人们才知道其致富的缘由。王胡又大建一祠,日夕祈祷,但王生没几天就死了。

中国经典短篇寓言故事

  有一条毒蛇因咬死了人,被陰曹地府的官吏抓到,送到判官那里。判官指着毒蛇喝道:“你伤害了一条人命,依照法律该判你重刑!”那条蛇向前爬了几步,申诉道:“判官,我知道我的确有罪,但是我也有过功劳,我的功劳足以赎我的罪过呀!”

  判官问道:“你一条毒蛇,有什么功劳?”

  蛇指指自己的身体说:“我身上有蛇黄,蛇黄可以治病,我的蛇黄已治活了好几个人,你看我不是功大于过么?你不应判我重刑。”

  判官四处查访核实,证明蛇所说的是真话,便对蛇从轻发落了。

  一年后,地府官吏又抓捕一头牛来审判。判官问过抓牛的原因后,斥责牛说:“你依仗个子大,用犄角触死了人,应该将你处死!”

  牛连忙请求说:“判官,我身上有牛黄,牛黄可是宝啊,它能治病,曾经治活了好几个人,我的功劳难道不能抵偿一些罪过吗?你不能判我死刑啊!”

  判官经过调查了解,证明牛所说情况属实,于是牛也得到了轻罚。

  又过了一年多。一天,地狱官带上一个人来,对判官说:“这个人活着的时候杀过人,可是在人世间他侥幸免死,现在也应该偿命了。”

  那人一听,吓得直发抖,他连声说道:“判官,我的身上也有‘黄’啊!”“什么?他的身上也有黄?”几个地狱官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这一下,激怒了陰曹地府大小官员,判官大怒,指着这个人责问道:“蛇黄、牛黄都可以入药,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你是个人,哪有什么黄呢?”

  于是判官命左右官员交 替着仔细查问,那个人狼狈极了,他无可奈何地说:“实不相瞒,我身上没别的黄,只是羞愧惶恐而已。”

  那个人企图混水摸鱼、蒙混过关,假称自己像蛇、牛一样也有“黄”,可是假的毕竟是假的,他的欺骗、狡辩还是掩饰不了事实,在认真仔细的盘查之下,他也终究难混过关。

中国民间小故事

  清乾隆年间,江南水乡有一位响当当的厨子,名叫张小采。二十年前,张小采机缘巧合下得到一位前辈的指点,烹饪之道略有小成。后来,他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银两,开了家酒楼,定名为“玉香楼”。

  开张之日,酒楼上下张灯结彩,锣鼓鞭炮震天作响。张小采让伙计在酒楼门上贴出一副对联。呵!让人无不称奇。只见那上联:四大菜系无一不精;下联:天南海北全都会做;横幅:天下美食。

  口气不小,只是不知道这夸下海口的厨子有没有几把刷子?让人没想到的是,张小采硬生生地借着自己的机灵劲儿和这几年的努力,把客人要求的菜肴全做了出来,做得也是鲜嫩丰美,色、香、味俱全。食客无不惊叹,拍手称快。

  这日,刚过晌午,一个老者经过玉香楼前,望见那副对联,他冷笑了一声,一走进酒楼,就招呼小二:“你家掌勺当真‘四大菜系无一不精、天南海北全都会做’?”

  “我家掌勺的说了,若是有一道菜他做不出来,门口的对联就摘下来。我家玉香楼开张这几年,倒是有好多客人想摘,可惜没人有这个能耐。” 老人笑了,扬声说:“哈哈,好!那就先给我来一道‘竹外桃花三两枝’。”小二答得利索:“客官,您就瞧好吧!”

  一会儿工夫,小二风风火火地从后厨走出来,手中多了一盘 “桃花点绛红”。周围的食客看见,忙围上前来。 呵!张小采这道菜真是讨巧,他用的是一个绘有翠竹的碟子,旁边正放着三块带着点点艳红的桃花饼。还别说,真有那么点味道!小二略带一丝得意,问:“客官,您看,合您的心意吗?下一道呢?”

  老人端详着这道菜,说:“倒也有股机灵劲儿。好,这次算他搪塞过去。第二道,我要点‘春江水暖鸭先知’。”

  “好!”没过多久,小二从后厨出来,只见他向一个伙计低语几句,就见伙计带着一个木桶,提着一个菜篮,急匆匆走出楼去。

  不一会儿,只见伙计提着一桶水、带着一篮蔬菜回来了。又一会儿,后厨里飘出一股鲜香,光是闻一闻,就让人垂涎三尺。片刻后,小二小心翼翼地端着一个大砂锅走上前来,说:“客官,您看。” 小二掀起砂锅盖,浓浓的一股香味带着腾腾的热气,散发出来。只见那砂锅中,几片金黄的带皮鸭肉悠悠然漂在水上,煞是好看,真有几丝小鸭凫水的意趣;砂锅的配菜新鲜翠绿,倒也有几分江边柳树随风飘扬的滋味;汤汁鲜黄,给人一种饱满厚实之感。

  这时,小二放下一个小火炉,将砂锅放在上面。老者端详着砂锅,眼底从开始的淡然,多了一点疑惑,进而竟变成一丝喜悦。只听老者低声道:“难道……真是……那倒也算有所长进。只是这刀工,怕是受心高气傲的影响,不进反退。唉,这样下去,到最后顶多也就算个寻常厨子,我怎放心得下?” 小二可没注意老者的话语,他以为老者也被张小采的厨艺所折服,随即说道:“客官,我看要不就这样打住?”

  “急什么?我方才叫了两道菜,你们上了一道点心,一道汤,主菜还没做,这让我如何下口?” 小二颇有些无所谓,同时也带着些期待,信口说道:“那您还想叫什么?”说着,他看了一眼砂锅,只听见“咕嘟咕嘟”,想必是鸭汤开锅了。

  老人想了想,说:“很简单,那就下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吧。”

  小二哈哈笑道:“我就知道是这两句。我家掌勺的已经吩咐好了。您看,正是时候。”小二掀起锅盖,略显沸腾的鸭汤泛着丝丝热气。突然,只见一块块白花花的河豚肉,从锅底翻腾了上来。这架势,真好似河豚在水中游动,上下翻飞,竟真是那“正是河豚欲上时”!

  小二一脸得意的表情,他看了一眼老者,又说:“‘蒌蒿满地芦芽短’我想就不必说了吧!老人家,您知道的。”

  老者点了点头,略带一丝微笑。他拿起竹筷,在砂锅中一捞,正是几样春季的时令蔬菜,不多不少,刚好五样。

  小二继续说:“我家掌勺的早就料到了。他特意让我派个伙计,去取活江水以及新鲜的蔬菜,正是想到会这样。”

  听到这里,老人竟摇了摇头,他说道:“可我要的是主菜,你家掌勺的只求表面功夫,会错意了。这样吧,我让他一回,有道是‘蚂蚁上树,猴子爬杆’。最后一道菜,就让他给我来一道‘猴子爬杆’吧。不过,我有一点要求,必须让你家掌勺的现场做出来。”

  小二略有一丝惊讶,心想这还镇不住你?不过,他对张小采的厨艺绝对有信心,答道:“好,客官!不过我得先问问掌勺的。”说完,小二悠然走向后厨。

  张小采年轻气盛,现场做就现场做。他招呼伙计搬来厨具,准备原料,开始做菜。老者站立一旁,静静地看着。只见张小采先将烙好的白面饼“噌噌噌”切成细条,然后把鸡蛋液与切好的饼条打匀,倒进油锅里,一起翻炒,最后,放入佐料,翻炒均匀。

  不一会,只见一盘猴子爬杆饼条出锅了,色泽金黄,松软鲜香。围观之食客,无不叫好称赞。张小采端着盘子走到老者面前,自信地说:“这份猴子爬杆,有虚有实,有动有静,也算是一道名菜。老人家您果然见识非凡。”

  但是老者看都没看这盘菜,就揶揄道:“你这就做好了?哼!果然还是欠火候。你这道菜,猴子有了,杆也有了,可我怎么没看到猴子爬杆呢?我要你现场做,个中奥秘,皆缘于此。而且,你这小猴,怎么连眼睛都没有啊,哈哈哈?”

  “这……”张小采哑口无言。 “这真正的猴子爬杆,其实是这样的。”老者命伙计取来鲜虾、竹笋,佐料若干。老者提刀切笋,较于张小采,老者刀工更慢,更柔和,但切出来的笋条却十分整齐。 老者将笋条倒入锅中,竹笋“噼噼啪啪”,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发散出来。这香味,相比之前的猴子爬杆,更具一股清凉芬芳之感。几分钟后,老人将炒好的竹笋收入盘中,然后他再起油锅,将佐料撒入锅中,霎时间,奇香四溢。

  接下来,老人又放入竹笋,炒拌均匀,再迅速将活虾倾盆倒入锅中,只见活虾受不住高温煎烤,虾脚自然弯曲,竟然正是抱住竹笋,向上蹿动。一双双小虾眼,真给人一种小猴在杆上玩耍的奇特感觉,却正像那“猴子爬杆”!

  “好!”不经意间,周围聚拢的人越来越多,潮水般的叫好声四面而来。老者将这盘真正的猴子爬杆放在张小采面前。这位年轻人看得呆若木鸡,而后面红耳赤,恨不得挖个洞钻进去。

  “年轻人啊,满招损,谦受益。我们厨子,可以有傲骨,但不能有唯我独尊的狭隘。我之前教过你的,可惜你……唉!你看你这几年,受自负侵蚀,你做菜的心意,竟是不进而退。心意没有,再好的色与香,又能如何?终是抵不过‘味’这位冷面判官。”

  张小采这才反应过来,这似曾相识的老者,不正是多年前点化自己的高人吗?这番教导,更是字字入耳。张小采如醍醐灌顶,他赶紧行礼。但是待他抬起头来时,老者早已融入人群之中,不见踪影。只留下一盘“猴子爬杆”,在桌上冒着热气,那虾脚,似乎还动着哩!

中国民间故事

  一、朱元璋微服私访

  话说那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和刘伯温二人到民间微服私访。

  君臣二人东游西逛不觉来到徽州府歙县地带,忽听后面锣鼓喧天,人声噪杂。

  二人忍不住回头看,但见大道上一群穿红着绿的人拥着一顶漂亮华丽的轿子敲锣打鼓而来,二人知道这是民间迎亲的队伍。

  刘伯温不是等闲之辈,他晓阴阳,知天文地理。他的足智多谋比得上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先生。

  他掐指一算,不由暗惊道:不好,今日乃七煞忌日,这户人家娶亲为何用此忌日

  君臣二人停住脚步候在路旁。

  不一会迎亲队伍来到眼前停下。

  朱元璋见了花花绿绿的民间小轿感到新奇,伸出双手在轿顶上来回摸了摸道:“这位姑娘好福气,居然坐上如此小巧玲珑的轿子出嫁。”

  刘伯温悄悄扯住迎亲队伍中的一老者问道:“敢问老丈,今天这婚嫁喜日是何人所择?”老者回道:“是大田庄钱老先生所择。” 刘伯温暗道:这钱老先生竟用忌日迎亲看来非等闲之辈。 君臣二人随着迎亲队伍望大道而去。

  他们来到王庄时,只见男男女女都喜笑颜开跑向庄中祠堂。

  刘军师忙扯住一汉子问道:“敢问老哥,贵庄今日因何一派喜气洋洋气象?”

  汉子回道:“客官有所不知,我庄新建‘王氏之家’祠堂,定于今日吉时上梁,二位客官若有兴趣同去参加庆典如何?”

  刘伯温一听又是吓了一跳:这宗祠上梁关系到整个庄的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的事,是庄里的头等大事,谁个大胆敢用七煞日上梁

  于是又问道:“请问老哥,贵庄宗祠今日上梁之吉是何人所择?”

  “定此吉日的是大田庄钱老先生。二位客官若无其他事,小民告辞了。”

  那汉子边答边向祠堂奔去。

  刘伯温一听暗道:又是钱老先生!

  君臣二人一则闲逛无事,二来有心看看村民上梁景象,便也尾随着汉子进了新祠堂。

  但只见“王氏之家”不仅宽敞明亮,而且雕梁画栋,做工甚是考究。不由得朱元璋快步登上后堂用双手抱了抱四根又圆又大的柏木堂柱。

  喜得那刘伯温在天井边檐的长条青石上背着双手踱过来踱过去丈量着这祠堂的长和宽,计算着它的总面积呢。君臣二人着实新奇了一会,这才又向旁人打听道:“敢问老哥,那上梁吉时定在何时?”那人回道:“听我们族长吩咐说,上梁吉时要等到‘天空下雨,鲤鱼上树,头戴铁帽,木马骑人’时。”

  刘军师听了暗笑道:这钱老头也真是的,书上只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时辰,何曾有如此怪时辰,再说世上只有鸟儿上树?人骑马儿,那鱼儿没有翅膀怎能飞上树?那木马是木头的,怎么会骑在人身上?分明是故弄玄虚,蒙骗人家。

  他抬头看看天空,但只见晴空万里,不曾有半点即将下雨的兆头。

  如此看来这钱老先生纵有千算万算,这一回可要失算现丑啦。

  正当他洋洋得意时,哪料天空突然变脸,未及半个时辰,天空乌云密布,不一会就下起了豆大的雨点,紧接着倾盆大雨“哗哗哗”地下。

  正在这时,只听祠堂门口参天的榧树上传来一个快乐的声音:“族长,时辰已到!”族长马上庄严地下令:“上梁!”顿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披红挂绿的正梁徐徐上升。

  原来刚才下大雨前,有两个庄民正在村外庄稼地里拆收临时用来守候野猪保庄稼的茅棚,见天空下大雨,慌乱中一人双手抓住铁锅盖上头顶跑回村来,一人抓起木风车扛着往家跑,这就是所谓的“头戴铁帽、木马骑人”啦。

  而更巧的是那“鲤鱼上树”呢。庄民王二卖了一条鲤鱼拎着回家来,快到村时遇上了下大雨,便忙不迭地将鲤鱼挂在路旁的银杏树的树枝上,自己站在树干旁躲雨。

  这一切都被族长安排的在榧树上专侯怪时辰的小伙子看在眼里,他急忙大声禀报族长,族长便命令上梁。

  君臣二人心中称奇,有心会会大田庄的钱老先生这位异人。

  当晚君臣二人在族长家借宿,次日一早告别族长赶往大田庄去。

  却说君臣二人紧走慢赶了半日来到村脚,见有户人家门口晒谷场上晒满了谷子,一男孩手持竹竿在一旁赶鸡。

  刘伯温抬头见天空乌云密布,眼看大雨即将来临,不由着急招呼道:“小娃子,还不赶快收谷子!”

  男孩听了朝内喊道:“爷爷,客人说天空就要下雨了,快出来收谷子吧。”

  只听屋内喊道:“乖孩子,不妨事!今日有青龙精经过此地,天空不会下雨!”

  君臣二人闻声大惊失色,断定这位老者就是闻名的能掐会算神通广大的钱老先生,逐向内喊道:“钱老先生,我们来拜访您了。”

  这时从屋内走出一位虽头发花白但却红光满面,步伐矫健的老人。

  他笑呵呵地道:“我早料到今日有贵客临门。”

  刘伯温一听又是一惊问道:“晚辈有一事不明特来请教,敢问老先生因何用七煞忌日迎亲上梁,难道故意加害他人不成?”

  钱老先生笑道:“有道是一物降一物,万物相生相克,况这凶杀吉利之日乃人所定。老朽本不敢定此吉日,但掐指一算,此日虽凶,但有青龙精缠轿、抱柱,还有文曲星踏基,大忌变大吉,故而敢定此日。”

  刘伯温一听更觉惊奇,心中暗忖道:可不是吗

  朱元璋乃天上星宿下凡,当今皇帝象征龙,民间有真龙天子之说。他昨日无意间摸了摸迎亲花轿,这就是青龙精缠轿。

  他又在祠堂拥抱过堂柱,这就是青龙精抱柱。

  而我这军师,人称文曲星下凡,昨日在祠堂内来回踏步,这不正应了文曲星踏基吗

  到此时,刘伯温更加确信这钱老先生是个不可多得的奇才,若能请得此人和自己一同协助朱元璋治理天下,何愁天下不太平盛世。

  想到此便将他二人的真实身份和盘托出,并恳请他出山。

  谁料钱老先生听后把头摇得像个货郎鼓:“治理天下?老朽一生只喜山野不喜高堂,实难从命。”

  说着唤了孙子进屋“哐当”一声关上大门闭门谢客了。

  君臣见状只得相视一会摇头叹息着往别处私访去了!

  二、夺取紫金铃

  昔日,这大别山中有一群金丝猴,这些猴子矫健异常,穿山逾岭、爬崖越壁如走平地,攀援上树蹦跳如飞。它们在一只强壮的公猴王带领下,春夏秋三季钻入万山丛中不见踪迹。冬季下山到有人住的地方觅食,成为当地一大景观。

  每到冬天,很多人来这里观看猴群嬉戏,热闹非常。官府因势利导在山中修建了观猴亭,供达官贵人观赏娱乐。

  这年深秋,一场小雪飘飘扬扬洒落下来,猴子们都下山了,本郡的鄂王爷听说后带着家眷来到了观猴亭。贵人们聚集在亭中,看前方万丈悬崖上群猴嬉闹,他们边看边扔饼果,引猴子跳到亭边捡吃。

  此时,鄂王的爱女百花郡主,手拿一只紫金铃,跟一只瘦小的猴子闹着玩。她对小猴摇着金铃,清脆的响声诱得小猴子乐不可支,过来手忙脚乱地抢铃儿,其野趣憨态惹得贵人们哈哈大笑。

  大家兴至盎然逗耍着小猴子,没防备山上的那只老猴王,眨眼间,老猴王箭一般跳下来从郡主手中夺走紫金铃,飞身跃上悬崖。众家丁急去抢夺,哪里夺得回来!

  老猴王连蹿带跳地玩摇着铃儿,郡主丢了紫金铃,急得哇哇大哭,众人兴趣顿时全无。

  此铃是皇家之宝,非同小可:去年春上王爷带郡主进京面圣,到太后宫中请安。太后见小郡主长得如花似玉十分喜爱,便将随身所带紫金铃赐给了郡主。

  御赐之物,如丢失是要掉脑袋的,鄂王爷心知肚明,此铃一旦丢失,不但鄂王府上担待不起,而且连累地方官乌纱帽戴不稳当。本来是观猴取乐的,如今倒取来了忧愁,急得鄂王爷吃不下、睡不稳。

  黄州知府柳宗吕,向鄂王爷献上一计:挂榜悬赏,谁能从猴王爪中夺回紫金铃,赏白银千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时间各路能人,来到大别山捕捉猴王,夺宝请赏。

  那猴王岂是等闲之物,白天黑夜在丛林中穿梭蹦跳,山多岭多,它时隐时出、时伏时现,众人闹腾了一个多月,连个紫金铃的影子也没见到。鄂王爷在府上如坐针毡,柳知府说,此猴王已有百多岁了,估计是个成妖作怪的猴精,须高人才能成事!

  王爷加赏,到了第三日,有一个叫赛悟空的高人来揭榜,此人上屋奔梁如履平地。谁知赛悟空引着一伙捕猴徒弟入山,在林中追逐了半个月,落得伤痕累累,一无所获。

  接着,有位叫候三的高人,来揭榜文。此人以捕猴驯猴为业,熟悉猴子的习性。他领着鄂王府的兵丁,带着刀枪弓弩、锄耙钩绳、筐套竿索,在冰天雪地里待了一个多月,历尽千辛万苦,只将猴王手下群猴悉数捉获,但还是近不了老猴王的身,只得蔫头耷脑,无功而返。

  鄂王爷忧心似煎,眼看冬季将过,春天一到,猴群度过缺粮期,就会钻进万山丛中,远离人们视线,再想寻找难上加难。紫金铃万一让猴王玩腻了,扔到哪个山沟、荆棘洞里,再去寻找岂不是大海捞针。

  王爷无奈,只得将赏金加到五千两。谁知,榜文挂出好几天,竟无人敢揭。鄂王爷急得整日长吁短叹。这天,突然下人来报,说有人揭榜了。王爷像溺水者抓到一根稻草,忙叫揭榜者进来。

  那人进来之后,王爷顿时大失所望。

  原来,揭榜的人竟是个瞎子,自己走路拄根拐杖还一歪三晃,怎么能进山去跟猴王周旋

  王爷勃然大怒,骂瞎子不知好歹,敢在这个时候戏弄王爷,喝令家丁将瞎子拉下去打五十大板。

  瞎子不慌不忙地说:“王爷不要小瞧人,自古没有金刚钻,谁敢揽瓷器活儿?”说话的声音恰似铜钟,一下子把王爷给镇住了。

  王爷态度软下来,他问瞎子有何办法夺回紫金铃,并要瞎子立下生死状。

  瞎子说只要王爷答应他的要求,就签下生死状,保证夺回紫金铃。王爷为了夺回紫金铃,这时候什么条件都答应。

  瞎子签下生死状,若半月之内没夺回紫金铃,他的性命听凭王爷处置。瞎子叫王爷放出捕获的群猴,让它们上山找猴王。又让王爷下令,山上山下的村民,把所有能吃的东西全部拿回家里严密收藏,把山地收割时漏下的少量庄稼收拾干净。

  山里人养狗多,瞎子又令每个村子都放狗守村,不让猴子溜进村偷东西吃。

  做完这些后,瞎子把一篮鲜水果放在眼前,这篮鲜水果是他专门从外地弄来的,雪地里放着一面大鼓,他让王府家丁远远埋伏,听到鼓声再冲过来,自己盘腿而坐等待猴王出现。

  雪夜,凛凛冷气穿肌扎骨,四面寂憩无声,瞎子双腿盘坐雪地像一尊木雕,他在那里纹丝不动地坐着,已经三天三夜了。此时,残冬未尽、大雪封山,漫山遍野并无半点食物。猴子们已有好几天没吃东西了。饥饿逼着它们下山来。因没有游客丢果饼,村子又被严密封锁、狗群守护,它们根本无隙可钻。众猴子饿得嗷嗷直叫,猴王急得干摇紫金铃,一点办法都没有!

  一天晚上,猴群在山边转悠。猴王鼻子异常灵敏,立即嗅到一股鲜果的味儿。它悄悄下山,见雪地里端坐一人,一只手托着一只果子,一只手放在膝盖上。

  猴王看见人,吓得跑上山去。此时,皓月当空照得雪地明如白昼,那人坐在雪地上一动不动,如泥雕木刻一般。猴王又悄悄靠近,那人似没有感觉。

  其实,瞎子早闻出一阵骚气,知道猴王下山来了。他眼虽瞎耳朵却异常灵敏,猴王那极微小的气息,他都感觉到了,但此时他却像老僧入定。

  猴王围着瞎子转了好几圈,见没有一点动静,就放心大胆过来观察。这猴王狡猾异常,在瞎子身边转了好长时间,悄悄看瞎子的动静。最后,猴王终于忍不住了,它闪电般的扑向瞎子,抓住他手中的果子。瞎子凭着神奇的感觉,瞬间从猴王爪中抢下紫金铃,捏住紫金铃后迅速击鼓。远处埋伏的家丁立即冲过来,猴王正要抢铃,见众人扑来,吓得心惊胆战,慌忙逃入山中。

  事后,王爷饶有兴趣地问瞎子:“这么多高手都奈何不了那只猴王,先生怎么轻而易举夺回了宝贝?”

  瞎子说:“这很简单,人再敏捷,绝对对付不了这只机灵敏捷的猴王,唯一的办法是以静制动。心不受外界影响,身才能纹丝不动。惊魂未定的老猴王,错把人当成没有生命的木石雕塑,才敢过去抢人手上的果子,就在它伸手拿果子的瞬间,人才有机会抢过它爪上的紫金铃。”这需要极静的守候,除了瞎子,一般人很难达到这种完全入静的境界。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于西游记的资料

西游记的四个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