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名人名言名句十条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诚信无言自长存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五千年的传承,源于对“诚信”的守望。

  “人无信,则不立。”千年以来,中华民族一直秉持着“诚信”二字延存至今,繁衍生息,华夏儿女靠着“诚信”二字立于世上。

  忆往昔之文人侠客,一身凛然正气,凭信义驰骋于人间,不诺则已,既诺必行。同样的话语承载着不同的分量。一诺千金,折射着江湖之道的闪光。曾经的侠义江湖,因“诚信”而闪光。

  遥想当年,荆轲欲刺秦王,仅凭一句话,樊於期便毫不犹豫自刎。试想,是什么才能使一个人如此这般对待自己的生命呢?是埋藏在内心深处仇恨的种子还是对人生无奈的妥协?其实都不是。是源于内心的相信,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绝对的信任。

  人,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缘何不能相互信任?又为何不能敞开心扉,坦坦荡荡?诚信,是每个华夏儿女体内流着的一股血流,可五千年的岁月,风吹雨侵,这份“诚信”的血脉却演变成了如今的模样:老人倒地无人扶,小月月倒在血泊中路过18人却无人驻脚,爱情成为演绎的阴谋,友情成为分享的利益,亲情成为索取的借口,人与人之间,你争我夺,明争暗斗,而在内心深处的那份诚信竟然变成了欺骗的手段……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足以使人心痛吗?有时候我就在想,是什么导致人心如此冷漠?是诚信的缺失导致了这些不良现象吗?我们失去了诚意,失去了信任,想扶人又担心被“碰瓷”,扶人之前要找证人,扶人之时要录像,诚信的缺席把救助变复杂繁琐的同时让我们变的心痛。

  我们实现了经济迅速增长,有的人却把五千年传承的“诚信”落在了身后。

  曾经的江湖子弟,一片赤诚丹心,铺天地为义,纵江湖以诚,行走人间畅通无阻,诚信一举,应者云集。而今的部分人,互相猜忌,互不信任,在虚假迷人的笑容中,你感觉不到一丝诚意的体温。

  而我所祈愿的是,友情不要功利,爱情不要蒙尘,亲情不要索取,人与人之间不要互相猜忌。

  人人捧着一颗诚挚心,信任不言自可存。希望诚信永不褪色,因为它栖息在每一颗善良淳朴的心灵里,因为它播种繁衍在每一个踏实真诚的足迹里。诚信的光芒必将再次照亮华夏的现代天空。

诚信的名人名言名句十条

做人从诚信开始

  诚信是金,每个人都必须有自己的金子,每个人不一定必须拥有权力、金钱,但是一定要拥有自己的金子----诚信。

  诚信是金,每个人都必须有自己的金子,每个人不一定必须拥有权力、金钱,但是一定要拥有自己的金子----诚信。

  关于诚信的良言,我们的祖先就有许多,孟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之间要有诚信,才能信任彼此,让我们友谊地久天长;师生之间更应该有诚信,这样才能彼此沟通,邻里之间也应该要有诚信,这样才能互帮互助。

  古代,曾子为实现妻子的诺言,他把猪杀了,这样教导了孩子要诚实。为了实现自己对楚王的诺言,晋文公退避三舍,最终成了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为了诚信,从古到今的事例很多,这说明以诚信为本,才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但是现在还是违背了诚信二字,因为一些劣质奶粉而长眠地下的婴孩们,他们还没有仔细看看这美好的世界,就要长久的闭上双眼一声不息的就走了。造成这些的罪恶者,他们失去了做人的根本和唯一的价值。

  说以,我们做一个诚信的人吧!让诚信永远从满你我之间,将世界造成一个美好而充满诚信的人类居住地。

诚信不可失去

  有人说,人的一生中,会有七个追求目标,它们分别是:美丽、金钱、诚信、荣誉、权力、健康和地位。

  对于此,我的理解是:我们可以失去美丽而粗陋,可以失去金钱而清贫,可以失去荣誉、权力和地位而平凡,却千万不能失去诚信而欺诈!

  古语云: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曾子杀猪为一“信”字,孔明接受“托孤”为一“诚”字;因有了“诚信”二字,百年的老店得以顾客盈门,刘邦的约法三章得以千年传为美谈。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我们树立起诚信的榜样。西汉时的季布,做人守信,答应他人的事总是尽自己的全力去做。故有人说:“得黄金千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是一轮金赤朗耀的圆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的倾向一端;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可是如今,诚信这多奇葩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凋零,枯萎,被人们遗忘,丢弃。不守诚信之风逐渐蔓延:曾惊动一时的安徽假奶粉事件,那些厂商为了谋取暴利,而不顾及一个个幼小的生命因此将人生定格在摇篮中,难道他们没有一点同情心和道德观吗?还有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那些所谓的中国驰名品牌:三鹿、伊利、蒙牛等,他们怎么忍心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黑暗、贪婪的魔爪伸向一直相信他们的父母和孩子?他们怎么忍心看着那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失去生命的光彩?他们的道义去哪儿了?他们的诚信去哪儿了?我们能够挺起胸膛,拍着胸脯说:我从没做过有违诚信的事吗?可是,有些同学让我们大失所望:为了玩电脑,他们可以欺骗父母;为了考试成绩好,他们可以作弊,抄袭,不择手段,这样既欺骗了老师,欺骗了家长,欺骗了同学,同时也欺骗了自己。失去了诚信,失去了做人的准则,分数再高,又有什么用呢?我真想对他们说请你们做一次深刻的反省!

  诚信,是一个人,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诚信,才能让世界更加美好,到时我们将发现:青草绿树,白云蓝天,花香鸟语,无垠大海,广阔的沙漠,坦荡的草原,美丽无处不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月圆月缺,美丽尽存其中。但是失去了诚信,我们的社会将一片混乱,如果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信任,那人与人之间要怎样合作?国家怎么能发展?社会怎么能变成和谐社会?失去了诚信,一切将如纸上谈兵

  诚信是春风,吹散那块渐渐漫延的阴霾;

  诚信是春雨,洗尽那片片叶子上的颗颗尘埃;

  诚信是暖流,终将吹进人们的心田。

  为了国家,为了社会,更为了你自己,请自觉诚信!

  让我们携手共进,自觉、自律做一个诚信的人,让诚信伴随着我们走过一整段人生路程,让诚信的光芒重新照耀民族精神的家园!

诚信是金

  诚信似山,沉稳肃寂;诚信似河,执着向前;诚信似光,照亮人心。因为诚信,时间创造了太多太多的美;因为诚信,一个个英雄展露风采;因为诚信,生命之舟得以远航,尽显风采。

  诚信的危害可想而知,古往进来多少古人以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失信不仅丢失掉自己的诚信丢掉的更是别人对你的信任

  诚信似山,沉稳肃寂;诚信似河,执着向前;诚信似光,照亮人心。因为诚信,时间创造了太多太多的美;因为诚信,一个个英雄展露风采;因为诚信,生命之舟得以远航,尽显风采。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数千年的传承后仍然光彩依旧。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一个个英雄的骊歌在此吹响。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现青史,提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这赞的是关羽,诚心的典范忠义的象征。只因桃园结义时的一句"生死相随",他付出了一生。即使战乱时投了曹操,在得知兄长下落时依然奋不顾身千里相投,过五关斩六将尽显英雄本色。"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里仰义名"。时光荏苒,三国已成为历史的足迹,但岁月带不走,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英雄的故事必将永远留传……

  不得不说,诚信造就了英雄。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玄宗与杨贵妃的承诺,他们也做到了。即使马嵬坡下杨贵妃缢死,玄宗依旧不忘旧日的誓言,于是七月七日长生殿,玄宗思念逆流成河。"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有一种爱是生死相随,"君当为磐石,妾当为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兰芝与仲卿的承诺,他们也做到了,自此,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于是余有叹焉,诚信创造了刻骨铭心的爱情神话。

  "他既下世为人,我也是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流尽,才偿还得过他了。"这是绛珠仙草的誓言。她无悔,任凭眼泪从秋流到冬经春流到夏,任凭"眼空蓄泪泪空垂","彩线难收面上珠","已教泪洒窗纱湿",黛玉无怨,因为那是她前生的诺言。如今,我们只能叹:潇湘妃,枉凝眉,三生石畔还你一生泪,花谢花飞,泪已尽,红楼梦中千古爱一回。

  有时,诚信更创造了神话创造了传奇。

诚信处世

  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强 诚乃立身之本,信为道德之基。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是一个民族生存的灵魂,是一个公民立足的基石。诚信,是一种品行,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道义,是一种准则。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诚信能创造财富。

  诚信交友

  刘基在他的名著《郁离子》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商在过河时因触礁翻船,他在水中大声呼喊:“谁能救我,我就给他100两金子!”一个善良的渔夫把他就上了岸,可是富商只给了80两,渔夫指责富商不讲信用,商人则训斥渔夫太贪婪。第二天,渔夫坐船过岸,不巧又翻进了水里,富商仍旧在水中喊:“谁能救我上岸,我给他100两金子。”曾经救过它的渔夫告诉周围的人这个富商言而无信,结果他就淹死了。

  一个不诚信、不守诺言的人,在关键时刻不但会出卖朋友,而且还会背叛自己的信仰和事见。交一个知心的朋友是很难的,靠你的忠诚去播撒,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毕竟“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啊!古人有一诺千金的说法,这说法是很正确的。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身体力行才是最好的诺言。

诚实守信乃做人之本

  诚实守信是提出的“八荣八耻”中重要的一条。诚实其实就是真心诚意,实事求是,不虚假,不欺诈;守信就是要做到遵守承诺,讲实信用。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体现。离开了诚实,人就会言而无信;而言而无信的人,往往会践踏道德,漠视文明。诚实守信说到底是一个怎么做人的问题。古人云“诚以修身,信以立世”。为人处世,做事立业,最讲一个“诚”字,最重一个“信”字,因此诚信乃做人之本。

  诚实是一个人的修身之本,一个真诚实在不弄虚作假的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一次宴殊随着大人进京赶考。考试的题目是诗、词、歌赋、各以为官之道来写。宴殊看了题目后,知道这是自己平时练习过的题目,心想:如果这样做了,自己一定是状元了,但不能显示出自己的真才实学。所以他对考官说:“考官大人,这是我平时练习过的题目,我已经写得非常好了,当地的县官也说他写不到这么好。要是我这样写了,就不能把我的知识和本领显示出来,所以我要求换题目。”考官听了,非常吃惊的说:“既然这是你练习过的题目。你应该好好珍惜才对,我只好启奏皇上,再行定夺。”皇上知道了,也很吃惊,就对宴殊说:“你如果另外考试,要是写不好,那你不伤心吗?”宴殊说:“假如我考不好,那只能怪我知识太浅薄,本领太低微了,我无话可说,不会伤心的。”皇上听了宴殊的一番话,被他诚实的精神感动了,就另外出了考题给宴殊做。宴殊把这套题做得非常好,皇上把他封为刑部侍郎,最后做了丞相。皇上让文武百官向宴殊学习。宴殊就成了当时天下人的榜样。

  守信是一个人立世之根。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墨子》里有句名言:“言必行,行必果”。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最讲诚信的。我国春秋时期吴国贵族季札子,奉命出使徐、鲁、齐、晋等国,过徐国时,徐国国君很羡慕季札子身上佩带的那把宝剑,却不好意思说出口。季札子明白徐君的心事,打算出使了其他几个国家回来以后,把宝剑送给徐君。不料,待他走完各国再回到徐国时,徐国国君已去世了,季札子内心很遗憾,但想到当初自己心里已经许诺过把宝剑送给徐君的,便解下身上的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刘邦终究未抓到他,还下令赦免了他,并且让他当官委以重任。民间传说“得黄金百金,不如得季布一诺。”可见诚信是一个人无形的力量无形的财富。

  宋朝哲学家教育家程颐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意思是没有忠诚信义的人是不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世的,也难以成事。曾有一名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学习成绩优异,但毕业求职时,却处处碰壁,被很多大公司拒绝。无奈之下,他选择了一家小公司,没想到人家仍然不欢迎。他感到纳闷,甚至怀疑这是种子歧视。于是就问德国人。人家给他看了一份社会档案:上面有他乘坐地铁是因逃票三次被抓的纪录。在德国,公共地铁是没有售票员的,逃票被查出来的纪律大约是万分之三。而这位高材生居然被抓过三次。在严肃的德国人看来,这是不可饶恕的。

  诚实守信是中华明祖的传统美德,是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是每个公民应该达到的基本道德水准。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在金钱和物质利益的驱使下失去了应有的诚信,经济领域中的投机取巧、坑蒙拐骗、虚假广告、伪劣商品、随意违约等;官场上弄虚作假、哗众取宠、巧立名目、吹牛浮夸、虚报成绩、瞒报过失、搭花架子、图形式;教育领域的假文凭、考试作弊、学术腐败等等,不一而足。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见利忘义,为了获取眼前的利益,违背自己的良心,不顾道义,丢失了诚信。“见利忘义”既是违反道德伦理和道德规范的行为,也是违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规范的行为。我们青少年必须从小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荣辱观,不断培养崇尚爱国、崇尚道德、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勤劳诚信的良好品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一代新人,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沿着正确地方向发展。

让诚信永驻人间

  孔子有句名言说得好:民无信不立。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也一直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

  古今中外总有一些诚信的论述和故事,这些宝贵的论述和故事,在今天能给我们深刻启示。华盛顿小时候不慎砍倒了一棵父亲很喜爱的樱桃树,华盛顿勇敢地承认了这件事并得到了父亲的谅解。还记得我们历史上有名的北宋的词人晏殊吗?在他十四岁那年,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上,皇上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内容是自己前几天刚复习过的,便如实告诉了皇上,不料遭到宋真宗的极力赞赏,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曾经也有一位企业老板去试探一个小店店长,向他提出很多好处,可遭到店长的严词拒绝,得到老板的赏识。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悟到一种山高水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在当今社会,诚信的影子早已消失不见。你与朋友约定,却不去履行,你有过诚信吗?背着老师,自己偷着与同学交换答案时,你有过诚信吗?做了错事,还撒谎欺骗父母时,你有过诚信吗?敲诈勒索,行业中的不正之气,热闹街区中的小偷小摸,为什么?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这么多的不诚信的行为

  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失信于人,也就失信于成功。古语曰: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也就是说,最好借助于光亮在黑暗中取物;而只有诚信,才能取信于天下。“得道多助”,古人尚能如此明白,而作为当代中学生,更应该诚信做人!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同学们,让我们以诚信作为生活处事的原则,从道德操守着眼,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诚信永驻人间!

诚实守信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实守信。古往今来,关于诚信的事例举不胜数。古有孙膑一诺千金,宋濂连夜抄书,曾参诚信教子,今有邓颖超冒雨赴约,列宁依时归还图书等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那就是:只有诚信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有所作为。

  由此,我不禁想起三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从朋友家回来,看见路旁有一位老奶奶在卖烧饼。看样子,她的生意并不怎么好。当我就要与她擦肩而过时,老奶奶问我:“小朋友,吃烧饼吗?”可我出门没带钱,我低声地说:“我没带钱。”“没事儿,想吃就送你一个。”说着,老奶奶递给我一个烧饼。“这怎么行,奶奶您等着,我回去拿钱。”说完,我带着烧饼飞快地往家赶。可我刚进家,发现我最爱看的电视开始了,就把老奶奶忘得一干二净了。就这样,我失信了。电视节目结束了,我才想起老奶奶还在等我呢,我马上从抽屉里拿了10元,出了家门,途中我想:老奶奶应该已经走了吧,不会等我这么长时间的。”想着想着我到了,可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老奶奶还在,她看到我喊道:“嘿小朋友,你要的烧饼。”走上前,我对老奶奶说:“老奶奶这么晚了,你为什么还不回家?”“等你啊,我可不能失信啊。”听了老奶奶的话,我顿时脸红了,付完钱,拿着烧饼回家了。路上我想:这位老奶奶多么守信啊,为了等我,这么晚回家,我应该学习老奶奶这种诚实守信的品德。

  诚信像土,一亩心灵之土,为无数幼苗提供营养,使它们开出美丽的鲜花。诚信像水,万物生长的生命之水,滋润着小树舒枝展叶,天天向上。诚信是人之本,民之基,国之根。

诚信永垂不朽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做人仰不愧天,中不愧己,俯不愧地,诚诚实实,坦坦荡荡,清清明明,生命之树才会茂密,人生之歌才会豪壮。

  信如镜,诚如影。“信”可谓一人一言。“人言即信”。诚信,不一定要精通深奥的理论,也不一定要丰蕴的文什,更无需多么崇高的身份,只要拥有对理念虔诚的执著。有一种追求所持有恒久的

  信用,我们就可以成为诚信的守护者。

  索物于暗世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

  “诚信老爹”吴乃宜,诚信不倒,坚韧动人。“桑美”无情人有情,他年迈补网,拾荒替儿子还债,他虽然身脊伛偻,但精神的脊梁却永垂不朽。

  诚信对人,诚信对己。“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躁动,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无人菜市场”,买菜只需自觉选菜,自觉付款,这无不折射出人与人之间的守信,以及良知,道德,人我们的社会需要正能量,需要诚信的辐射。现今的中国,老人倒了,无人敢扶;苏丹红了,无人敢报;奶粉中毒,无人敢担。是什么造成现今中国这种道德滑落现象?如果老人不讹人,友善之人会

  不伸出援助之手吗?如果昧良知者不造假,人们的健康会因此被损害吗?如果奶粉不加非法物品,我们的儿童会中毒吗?归根究底,是人们的‘诚信缺失’蔓延造成这些令人悲痛的现象。

  当社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有责任感和道德感的公民是,我们的国家会因个人的凝聚而诚信,国名知识提高了,中国人还会被外国人歧视吗?社会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扬起诚信的旗帜,以行动升华着清白的良心,将中华民族的诚信火炬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饱蘸良知的墨,执起诚信的笔,以刚正的姿势,写出“诚信”的人。一撇一捺,蕴含着无穷的能量,诚信不倒,中华永坚,让诚信的力量化为星星之火,燎烧我们广阔的中华大地,“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让诚信的心灵照亮中华大地,让诚信的梁柱撑起我们中华民族道德的大厦,永垂不朽。

诚信,为人之本

  诚信是雨,洗涤着人们心灵的尘埃;诚信是雷,震撼着人们的灵魂。

  孔子说过:民无信不立。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那他就不能立足于社会。“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中国是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言必信,行必果!让我们一起讲诚信,让诚信之花开遍世界!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少年儿童科幻画

关于长征的故事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