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杜甫丨忧国忧民的诗圣,裘马轻狂的少年

  引言 今年四月份,英国BBC推出了一部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短片播出之后,杜甫这个“过气网红”一跃成为了“国际网红”。

  片中对杜甫的评价极高,称其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把他与但丁、莎士比亚并列。

  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未必所有人都认同,但片中还有一句评价大家都无异议:

  杜甫“不仅仅是一个诗人,还是这个国家良知的守护者。”

  杜诗中饱含着对家国的忧思和对百姓的悲悯,他确实称得上是一个“国家良知的守护者”。

  就连他本人留给我们的印象,也是一副清瘦沉郁、忧国忧民的样子。

  但这并不是杜甫的全部。

  在经历仕途失意、战乱贫困之前,他也曾踌躇满志地设想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也曾有过“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的青年时代。

  真实的人总是立体的、多面的。

  说回作文素材,一个优秀的人物总是有多种闪光点可以写入作文,这就是所谓的万能人物素材。

  拿杜甫来说,结合其不同时期的不同诗句,他可以适用于太多的作文话题。

  1 公元712年,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的一个书香世家。

  他自小天赋异禀,七岁就能成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到齐赵平原游历,过了一段裘马轻狂的日子。

  那首著名的《望岳》就写于这一时期。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时诗人刚刚二十四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

  总以为地球就踩在脚下,年纪轻轻要浪迹天涯。谁还没有个年少轻狂的时候

  泰山之高、之大让杜甫深感震撼。从齐地到鲁地,这片青山绵延不绝,它甚至能切割时间,产生晨昏的变化。

  面对如此巨大而永恒的存在,杜甫心存敬意但是毫不畏惧。

  因为年轻的诗人对大唐、对自己、对未来都充满信心。

  在他的心中,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不能抵达的顶峰。

  所以他才会满怀豪情地立下Flag: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对杜甫来说,山从来不是阻碍,山只会激发出他向上攀登的动力。

  他坚信,凭着信念、勇气和不懈的努力,一定能登上人生之巅,俯瞰世界。

  适用话题:自信、信心、信念

  2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杜甫和李白相遇于东都洛阳。

  这次相遇,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件大事。

  闻一多先生说“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了。”

  二人相遇的时候,杜甫32岁,李白43岁。

  杜甫此时才华崭露,还处于人生的上升期,而李白已被玄宗赐金放还,已是一个官场失意的中年油腻男。

  但是聊到诗歌,二人可谓倾盖如故,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中写道: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从此诗坦荡直率的赞语中,可以看出杜甫对李白的才华是何等景仰。

  杜甫曾评价自己“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自认为才华可以和西汉的扬雄和三国的曹植相媲美。

  但是面对谪仙人李白,他还是心悦诚服地让出头筹,甘心承认“白也诗无敌”。

  真正的友谊离不开对朋友的认可和赏识。

  在某方面欣赏一个人,才会有和他进一步相处的动机。

  真心地认可朋友,虚心地对待朋友,友谊之树才能常青。

  但是,认可和欣赏并不等同于偏袒和纵容。

  当你犯错时,真正的朋友往往会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提醒,督促你及时改正,因为他真心想让你过得更好。

  在那首《赠李白》中,杜甫写道: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劝告李白:不要那么飞扬跋扈、睥睨一切,整日痛饮狂歌,只会糟蹋身体、浪费青春。

  他非常欣赏李白的才华,也极为珍视二人的友谊,因此才会直言不讳地对友人进行劝诫,希望他能自我约束、珍惜光阴,早日建功立业。

  杜甫对李白的高情厚谊,让我们看到了这世间友谊最好的样子。

  适用话题:友谊、虚心、批评与赞扬

  3 杜甫的最高理想是什么

  在那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得很清楚,就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辅助皇帝成为尧舜那样的贤明君主,使政通人和、风俗淳厚。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因为奸相李林甫从中作梗,他的出头之路一再被阻断。

  再加上玄宗沉溺声色,一心享乐,导致“安史之乱”暴发,大唐王朝的国运急转直下。

  杜甫的报国之心屡遭打击,他对唐王朝的政治日渐失望。

  他一再辞去官职,最终把自己放逐到了血泪斑斑的百姓当中。

  他成了老百姓的代言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他用如椽巨笔对唐王朝的黑暗统治发起了控诉。

  在著名的“三吏三别”中,他对朝廷的穷兵黩武进行了鞭挞,对老百姓的苦难遭遇抱以了深深的同情。

  如此不留情面的批评,意味着杜甫不爱国吗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片赤诚,才让他在丑恶和不公面前无法保持沉默。

  英国作家切斯特顿说:“你若真正爱一样东西,美丽是你爱它的原因,糟糕是你更爱它的原因。”

  杜甫的许多诗句表面上都是负能量,但背后其实是对大唐、对百姓深深的爱。

  他曾在先祖杜预和杜审言的墓前发出誓言——“不敢忘本,不敢违仁。”

  正是这样的责任和担当,让一个清瘦黝黑、疾病缠身的老人,化身成为了“国家良知的守护者”。

  适用话题:家国情怀、责任与担当

  4 “安史之乱”中,杜甫逃难到成都,他在浣花溪畔建了一所简陋的草堂。

  于杜甫而言,成都的草堂生活是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

  诗人享受着难得的闲适和温情,用心体会着生活中打动他的一切事物。

  也许是因为见惯了生活的残酷和生命的消亡,对于春天和花朵,诗人无比热爱。

  看到桃花开了,他高兴得不知道该先看哪一朵,先爱哪一片。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他几近“花痴”地对着花朵不停唠叨,要它们慢点开放,以便自己能够看得久一点。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这样一个热爱生活又絮絮叨叨的老人,是否颠覆了你心目中“诗圣”的形象

  草堂生活期间,杜甫还写下一首《江村》,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跃然纸上。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诗人对物质的要求低到尘埃里,只要能保证家人的安宁和温饱,生活就已足够美好。

  堂上燕、水中鸥、老妻摆弄棋局、稚子制作钓钩,这样平凡而温馨的生活画面,已经让诗人感到夫复何求

  有句话说得好:艺术家,其实就是最好的生活家。

  从杜甫的诗句中,我们能读到生活的真义:

  一个人是否幸福,并不由物质的多寡决定。只要国家安定、家人安康、内心安宁,生活何处不美好

  适用话题:热爱生活、物质与精神

  5 杜甫一生辗转如飘蓬。成年之后,他先是困顿长安,而后又漂泊西南,最后终老湖湘。

  他在成都草堂的那段生活相对安定、美好,但当时的生活条件其实还是很差。

  一天,草堂的茅草屋顶被大风吹走,晚上偏偏又下起了大雨,床被淋得湿透。“自经丧乱少睡眠”的诗人更加无法入睡。

  这个凄风苦雨的不眠之夜,催生了一首传诵千古的诗歌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在饥寒交迫的困境中,诗人不只为自己的遭际哀叹,他还推己及人,想到了普天下之下比自己更加困苦的人们,他们又将如何应对

  诗人祈愿,如果全天下人都能温饱安乐,即使牺牲掉自己也毫不足惜。

  杜甫之所以称得上伟大,杜诗之所以千百年来备受推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身上这份悲天悯人的情怀。

  后来杜甫又漂泊到四川夔州,同样住在一所草堂里。

  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

  有位亲戚想给草堂插上篱笆,以阻止外人打枣,杜甫便写诗进行劝告: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这个打枣的女人是一个无食无儿的可怜人啊!如果不是万般无奈,她怎会走到这一步呢?为了不让她害怕,更应该对她友好和亲近啊。

  杜甫同情的岂止是这个打枣的妇人,让他心生悲悯的是整个遍布着离乱和困苦的时代。

  因为心存爱与善良,所以,在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杜甫有关。

  为什么在千年之后,当我们读到杜甫的诗歌时,依然会感动流泪

  那是因为我们被一颗仁心打动,被诗人至真至纯的善良感动。

  万物可朽,唯有爱与善良不朽。

  适用话题:爱、善良

  结语 大历五年(770)冬,在漂泊湘江的旅途中,杜甫病逝于一条小船上,时年五十九岁。

  诗人的一生可谓命运多舛,结局也几近凄凉,但真实的人是立体的,不是扁平的,杜甫绝不止是课本插图中那个苦哈哈的老头。

  他还是那个裘马轻狂的翩翩少年、那个“隔篱呼取尽余杯”的豪迈男子、那个“堂前扑枣任西邻”的善良邻居、那个“嫩蕊商量细细开”的童心老翁……

  杜甫很伟大,同时也很渺小;他很神圣,同时也很平凡;他愁眉不展、忧国忧民,同时也天真烂漫、热爱生活。

  如果你觉得在作文中引用杜甫太老土,那说明你还没有真正了解他。

  有空多读读杜甫的诗句吧,不只是为了写作文,在充满着危机与转机的人生之路上,杜诗能给我们慰藉和力量。

  当哪天你感到“野径云俱黑”时,杜甫能成为那一盏“江船火独明”。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唐代诗人杜甫介绍及主要作品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谴怀》《昔游》《卜居》《堂成》《蜀相》《为农》《有客》《狂夫》《舍》《江村》《野老》《遣兴》《南邻》《恨别》《客至》《江亭》《可惜》《独酌》《寒食》《石镜》《琴台》《病柏》《枯棕》《不见》《大雨》《四松》《归雁》《去蜀》《除草》《丈人山》《成都府》《石笋行》《赠花卿》《少年行》《大麦行》《题桃树》《漫城二诗》《春夜喜雨》《草堂即事》《绝句二首》《绝句四首》《戏作花卿歌》《望岳》《酬高使君相赠》《春日江村五首》《春水生二绝》《绝句六首》《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兖州城楼》《登楼》《月夜》《潼关吏》《新安吏》《垂老别》《旅夜书怀》《水槛遣心二首》

  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5、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6、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11、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1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1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1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15、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16、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17、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1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2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2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2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29、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3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杜工部诗话选》

  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殆不可以迹捕。如“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藤王亭子“粉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若不用“犹”与“自”两字,则余八言,凡亭子皆可用,不必藤王也。此皆工妙至到,人力不可及,而此老独雍容闲肆,出于自然,略不见其用力处。今人多取其已用字,模仿用之,偃蹇狭隘,尽成死法,不知意与境会,言中其节,凡字皆可用也。

  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七言难于气象雄伟,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悲声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尝恨无复继者。

诗人杜甫

  自古有云:“天府千里有沃野,物阜民丰无饥寒。”可天府之国却也不免战火骚扰,更不缺忧愁之人。诗人杜甫一如那孤独的沙鸥,踯躅于西南天地间。

  早年的英气已随那八月的秋风远去,当年的雄心也仅在“一览众山小”的词句中可寻得端倪。现在的他,壮心犹在却如迟暮老人,孤独的目光中再也寻不见昔日的神采。

  他看到了开元盛世的光明,更多的,却是安史之乱的九州乌云;他看到了致君尧舜上的希望,更多的,却是报国无门的失望;他看到了昔日的仓廪丰实,更多的,却是今日的民不聊生。

  百年的励精图治,才换得来民丰国富,四海归一,可而今,仅仅几年的战火却烧的百姓流离,四海分崩。

  这样残酷的现实几乎要击垮杜甫。他心力交瘁,万般郁愤之下,再次提起了愤世之笔:自经丧乱少睡眠的他却愤然喊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之词,而留给自己的,却仅仅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闷游武侯祠,他百感交集,愤愤又无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借怀古来伤今。

  早年的锐意进仕之心他或许淡忘,而今心中惟念的,只是希望天下早日太平,百姓能够和乐安康。或许这只是奢望。

  但他并没有放弃这种奢望,当战乱初停的消息刚刚传来,他就抑制不住兴奋与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然而盛世一去,哪能复返?“即从巴峡穿巫峡,却下襄阳向洛阳”的杜甫看到的,听到的却依然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惨呻吟!

  他失望,无奈,却只得继续将这民间疾苦在笔底波澜之下显现,显现——

  最后他终将自己托付给那一叶孤舟,完成了自古“国家不幸诗家幸”的又一段演绎!

杜甫的赠别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杜甫《赠卫八处士》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杜甫《石壕吏》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杜甫《野人送朱樱》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杜甫《别房太尉墓》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杜甫《别房太尉墓》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杜甫《野人送朱樱》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杜甫《别房太尉墓》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杜甫《别房太尉墓》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杜甫《野人送朱樱》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杜甫《野人送朱樱》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解】: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犹言一生。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韵译】:

  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 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 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评析】: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年(767)在夔州写的。“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杜甫诗

  杜甫在 25 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 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 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 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 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 也有以五言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 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从句式方面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式, 五字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七字为二二二一式。 《春望》写作背景: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 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 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 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 职微,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 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 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杜甫诗

  一个生在显赫的名门贵族,一个走到中国现实主义诗歌顶峰的人,谁曾想过他的一生却是流离失所,四处漂泊,贫困多病,客伴终生的。他优国优民而不优己,他悲悯百姓而无人悲己。一个影响着中国三千年文化的人,最终却贫死客船。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或许在自号时,他便已经明白自己一生老在四野。他青年时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后,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尔后,弃官西行,定居成都,晚年因生活所迫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出峡,漂泊于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悲悯属于时代的产物,鲁迅说,杜甫不是古人,他生活在我们堆里。悲悯属于人类的激素,我们每个人在没有被生活麻木时,都会萌生对人的悲悯,对“路有冻死骨”的悲悯,因为那冻死骨在活着时也曾悲悯过人类。

  他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时还悲悯着“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他在安史叛军俘获时还悲悯着“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他在自家“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时还悲悯着“东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杜甫的同情与悲悯,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的主线,因而他有了“诗圣”与“诗史”的并称。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真实地描写了的县吏、老妇等人的思想、感情,生动地反映了安史之乱时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

  《浣花旅地志》记曰:“杜甫寓蜀,每蚕熟,即与儿躬行而乞”,杜甫真的如记载中所说行过乞吗

  我们从杜甫的人生经历就可以看到,同时也可以从杜甫的诗中发现,杜甫行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杜甫被迫离开长安,流落到成都,一家人先是借住在浣花溪畔的一座古寺里,家里就揭不开锅了。杜甫这样记载过:“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杜甫碍于面子就给高适发出求援信:“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高适从百里之外背米来接济他,邻里又送他些小菜,使他免却了无米之炊的困苦。实际上自离开长安,杜甫就有意无意地过起了到处乞讨的日子。

  大爱无疆,就如同求得这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的寒士,胸襟是用爱承载的,爱能像野马一样在奔驰般拓展着自己的心胸。一个人可以像杜甫一样没有家财万贯,可以没有日日的欢欣,但却不能没有了爱,只要心中久存着爱,就有信念,就是一种巨大的财富。爱可以修行一种心境,可以修行一颗善心,可以让自己、让别人都俱欢颜。

杜甫著名经典诗

  1、《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7、《野望》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8、《即事》

  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

  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杜甫诗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戏为六绝句杜甫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底。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杜甫最好背的诗

杜甫最经典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