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1v3阅读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醉花阴1v3阅读

醉花阴

  我座上时光机来到了崇宁二年(1103年),这天,天空布满了薄雾浓云,天色不佳,“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一人独守空房,她与丈夫赵明诚完婚不久,便与丈夫分隔两地。

  她出神地看着香炉里龙脑香的袅袅炊烟腾空升起不免又思念起了远在他乡的丈夫。正值重阳佳节,天气转凉,半夜,丝丝凉意透过蚊帐轻拂李清照纤细的身体,想起新婚夜晚的温馨与四溢的甜蜜李清照不禁潸然泪下。

  重阳佳节,本应与亲友团聚,一起登高,一起佩戴茱萸、畅饮菊酒,可是,却只有李清照一人。菊花开得异常的骄艳、异常的香气蓬勃,李清照一边饮酒,一边赏菊,顿时身上菊香遍布成了个“菊美人”。菊花花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李清照因思念丈父而日渐消瘦了。

  可是酒再酣甜,花再甜美也无法与远在异地的亲人团聚。她情不自禁地又思念起了丈夫,她再也心饮酒赏菊了,匆匆回到屋内,又睡下了。

  瑟瑟西风将帘子轻轻掀起,像个调皮的孩子向李清照吹了一口气,李清照打了个喷嚏,再也睡不着了,她披上外套走进书房写了一首诗《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以此来表达对丈夫深深地思念之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1v3阅读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诗《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里用其意。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西风;秋风

  黄花:菊花

  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香料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又到重阳佳节,洁白的玉枕,轻薄的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别说不忧愁,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赏析

  此词的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本应该是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的,而如今只有自己,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身体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上片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

  下片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化用了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了;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这是构成“人比黄花瘦”的原因。“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消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于是,末句“人比黄花瘦”,便成为千古绝唱。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消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比喻巧妙,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醉花阴1v3阅读

醉花阴

  刚刚还星辰点点,转眼间一声鸟鸣边叫破了夜空,唤醒了含着一行清泪的少妇的眼眸。又是一夜未眠!

  天刚破晓,屋外寒风刺骨,那层薄纱被一点点地褪去,然而天还是有些惹人愁烦。屋内憔悴的女子望着窗外,本想着若能再沉沉睡去,却有思念起丈夫,更是难以入睡。

  也罢,披衣起床,先借点薄酒暖暖身子,只觉得更加凄凉,愁上加愁。

  冷风正劲时,端着杯淡酒,刚要作饮,却听到孤雁一声悲鸣。那哀怨的声音传入屋里,传入女子心中。“唉,雁儿啊雁儿,难道你也如我一样,只能独自哀愁吗?”女子喃喃自语。

  “来呀,来追我呀!哈哈!”“爸爸、妈妈,哥哥又欺负我。”“儿子别闹,今天是重阳节,我们要去登高远眺,赏菊花。”……邻家传来的欢声笑语使女子不禁更加悲愁。她环顾四周,瑞脑香在香炉里一点点化为灰烬。今日是重阳节,而丈夫却在他乡为官。一想到夜里又要独自抱着玉枕,睡在纱橱里,感受着那昼长夜凉的凄冷与孤独,泪水滴入到酒中。

  缓缓走出家门,虽说菊花开得正旺,然而地上的残枝败叶,又勾起了她深深的思念。丈夫还在家时,日子多么美好,每日与诗词为伴,整理古籍,闲暇时两人手牵着手走在阳光下,使得邻人羡慕至极。

  如今,虽身处暗香盈绕的菊园,但少了丈夫的陪伴,这香气却变得更垴人,花更烦人。

  西风阵阵,相思的人儿倚门翘盼,娇柔、妩媚。一束纤瘦的菊华在风中抖动着,一滴水珠从花瓣上滴落下来,映照出女子憔悴的芳容。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昆虫记好书推荐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 简单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