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位家人写一篇小传600字初二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家人小传

  我的爷爷常说:“知足常乐。”

  他是一个乐观坚强,热爱生活,珍惜当下的人。他的一生波澜起伏,却丝毫撼动不了他坚毅的心。

  爷爷小时候生活十分艰苦。他从懂事起就帮着家人务农,夏天去河里淘沙金,冬天去雪地里捉野味,这一切唯一的目的就是能够活下去。

  那是我们不能想象的艰苦岁月。在那个年代,战火纷飞,民不聊生;无钱无权的民众只能一天天地祈祷无边的战火赶紧结束。在这样度日如年的环境中,爷爷仍顽强的长大了。

  爷爷在军中多次参与评优评先。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身边同胞都对他称赞有佳。

  三年自然灾害悄然而至,荒芜的土地再也种不出庄稼,让百姓们的生活更加难上加难。野菜、树皮都成了救命稻草,但仍填不饱饥肠辘辘的肚子。

  当时的米,真能用“粒米如金”来形容。爷爷不顾自己饿,每天都将自己的食物分一半给难民,互相扶持着生存。

  挨过这三年真不容易,经过大自然优胜劣汰的人们开始了新的生活。爷爷已经成了铁道兵,跟随部队辗转多地为祖国大好河山打下坚实基础。从成都到昆明的铁路最令人难忘,因为沟壑众多,地势险峻,极难施工曾被国民政府弃置;爷爷和战友们重拾前业,顶着烈日,面朝黄土,一连工作了六年,终于迎来了竣工通车,让人听着就肃然起敬!

  爷爷手上一层厚厚的茧,就是对当年岁月磨砺的最好见证。

  现在的爷爷虽已至耄耋,身体仍旧十分硬朗,红光满面,两道剑眉经岁月风雨的洗礼,已然变得稀疏,双目仍炯炯有神,说起话来声如洪钟,整个人焕发的是一种精神百倍的气息。

  每天粗茶淡饭,坚持锻炼,保持愉悦的身心成了他健康长寿的秘诀。时而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剩下的只有对当年行军的怀念。

  爷爷成就了最好的自己。

为一位家人写一篇小传600字初二

小传(家人)

  一走进家门,屋内又传来了袅袅余音。邻居们经常以为是我在弹奏乐器,见怪不怪的,而其实是那我的“老母亲”在弹奏古筝。

  我的“老母亲”有着一头金棕色的短卷发,明明都快不惑之年了,却还穿的像二十多岁的人。以至于我和她一起出门,别人经常夸赞道:“你们真像姐妹啊,你妈妈真年轻!”

  妈妈十分勤奋好学,即使现在也坚持经常看书做摘抄,尤其喜欢古诗,她经常读到的诗句我听着听着也会背了。“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用在它身上正合适。文能栽花弹古筝,武能打拳击。我们家的小院就是她的“用武之地”,一走进小院,一阵花香芬芳扑鼻,春有月季,杜鹃,夏有蓝雪,绣球,秋有桂花,冬有腊梅,各式各样的花四时俱备。每一盆都是妈妈亲手“带大”的,从小苗开始,每天给它们浇水。修剪。施肥到它们长大并开花结果,妈妈付出了很多汗水。妈妈还给这个美丽的小院取名“风光霁月”。再说武,她每周都会坚持去健身房,瑜珈,博击,练起器械她也丝毫巾帼不让须眉。

  妈妈是个十分细心的人,爱收集各处小玩意儿,家里面有很多欧式的雕塑,摆设,却整洁而不乱,排列有序。有时候我会把东西乱放,把家里弄乱,但是到了第二天,一切又恢复原样。生活中妈妈对我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十三年如一日。我小时候常常生病,每一次我生病,妈妈都会瘦几斤,带我上医院打针,回家还要熬汤,喂药各种事情不停奔波,晚上更是守着我彻夜未眠,经常是我病好了,她却病倒了。虽然平时看上去像个孩子不正经,但是关键时刻却也认真负责。

  这就是我的母亲,她就像“变脸”的旦角,脾气性格忽明忽暗,还不怎么善于表达,明明自己身体不好,还要把购买东西亲自送到我们班,从不懈怠。认真负责,却有时又像个孩子一样顽皮,没准儿,这样才是你最真实的人格。

家人小传

  我的阿奶,粗糙的手上烙印着斑斑痕迹,胳膊瘦的和火柴没两样。但小而又深邃的眼睛,却有着属于她自己的光芒……

  年幼时,奶奶排行老大,是家里的长女。在那个贫穷的年代,长女要承担起极大的家庭责任。有一次下田,正是收割的好时节。阿太命她和弟妹收割。稻田金黄的麦浪,让她干的更加起劲了,于是传来咔哧咔哧的声音。“啊”她平淡地喊了出来“我的指头”,血花飞溅在麦田中,她不得不把手指捡起,按在那只被割断的手指上,她害怕被母亲责骂,于是时间慢慢流逝,凝固住了。现在看,她的小拇指还是歪斜的……

  年纪渐渐大了,生儿育女,一长一幼皆为男儿,其中一位便是我的父亲。奶奶为了减轻家里的生活负担,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散工贴补家用。奶奶将自己无法上学的遗憾,全部转变成对两孩子的期望。她盯得极严,把所有的碎片时间都用在教育孩子身上。无论老爸有多顽皮,看见奶奶奶那深邃的眼眸照样也会害怕,从小老虎变成一只体贴的小猫。后来两个儿子都学业有成,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北京大学,都被两人包揽。每当她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神色就特别骄傲。

  可这一时期一过,她就变得特别节俭。原本的她因为养育栽培儿子二人的高支出,要干好几份工作,所以退休金就特别的多。但现在却被她和松鼠过冬一样屯起来。可我却一次又一次见她拿着大款,塞入信封,交给邮递员送走。她后来告诉我“有一群远方的孩子,他们更需要帮助”。年老的她带着一副老花眼镜,也经常织弄毛衣,曾几一时我觉得她是无聊,自己给自己找事情做,但实则不然,实情与我想的截然不同,她是为了给远方的孩子寄出温暖。可冬日,她却不给自己开暖气,把最好的一切都用来招待我和弟弟。

  流年如沙漏般飞逝而过。她不也曾是一个盼着下课铃响的学生吗?在秋风中和兄妹打闹的大姐吗?她不也是一个会害怕母亲的孩童吗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早已物是人非……

  我的阿奶,你是我心中的齐天大圣。

  记得《人间失格》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来的时候携风带雨,我无处可避;你走时乱了四季,我久病难医”。

  你是一片枫叶,染黄了回忆,惊艳了岁月。

为一位家人写一篇小传600字初二

小传(家人)

  父亲方才四十,却已满头白发,凹凸不平的脸庞上尽是岁月的痕迹。双目之间是起伏的波澜,最显眼的是那个大大的“川”。与平时不同,父亲的嗓子哑了,他用那沙哑的声音艰难的把字一个个的吐出来。即使这样,他还要找我谈话,我不禁对父亲增添了几分敬畏之情。

  父亲说,他小时家里很穷,根本买不起练习本。上小学时,每全对一张试卷,老师就奖励他一张白纸。父亲就尽自己全力去全对。时间长了,就积攒了很多张白纸,把白纸订在一起,就是一本练习本。那个年代拥有这样的笔记本真的值得骄傲。

  父亲的成绩很好,他聪明,头脑灵活,甚至考前还在田里嬉戏。初中一直都是年级第一。唯一考过一回第二,回来还挨了板子。

  父亲在初中时受人蛊惑,染上了烟瘾。他瞒着爷爷偷偷抽烟。爷爷知道了,拿皮带疯狂地抽打着父亲——这是父亲这一生被打的最惨的一次。他默默地走到街道的一个角落,强忍住泪水,用自己残余的一点气力举起被抽打的几乎血肉模糊的手,颤抖地拿起打火机,在自己的左臂上烧出一个“孝”字。说着,父亲让我看他的左臂——一个丑陋不堪的伤疤。但我还能辨认出这个“孝”字。抬头望着父亲的眼睛,我无法想象火在肉上灼烧的情形,但是父亲真的很有毅力。

  父亲真正奋斗,是从高一的下学期开始的。那时父亲付不起学费,爷爷就带着父亲去卖大豆。父亲有个和他很好的初中同学,他的父亲是当时的一个小官。这次父亲卖大豆时,又遇见了那个同学。他穿着西装,骑着自行车,带着一种很高傲很高傲的眼神扫视着父亲。父亲当时没有理他,但心里很不好受。

  父亲对我说,他很感谢他,是他让父亲愤怒,咆哮:凭什么,你的父亲不就是一个芝麻小官吗?你们家不是有几个臭钱吗?我为何要受到这种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父亲觉得,他不仅仅恨这一个人,还恨这个社会,为什么有阶层的差异?他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他觉得自己在了社会的最底层。从那天开始,父亲开始拼命奋斗,那时读书是唯一的途径,也是最省力的办法。

  父亲记得很清楚,那天以后的一次考试,他以583的成绩名列前茅,而第二名的成绩是505。父亲虽然在二中,但是他的成绩即使放在一中也不会掉出前三。父亲最后以保送的方式,进入了全省最好的大学。

  父亲努力拼搏,白手起家杀到深圳。从租农民房到现在一家四口每人有独立的房间,父亲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他现在的目标,是最后奋斗15年,还清房贷。说到这里,父亲的眼里发出快乐的光芒,他觉得他这一生值了。

  我默默想着,等他做完这些,还有几天时光供他享福?我成功时,他年纪多大?我的成功,对于他来说,仅仅意味着他不用再担心我,可作为一位父亲,我知道他肯定会一直挂念着我。我只能一寸草之心,报答几分春晖。

家人小传写爷爷

  爷爷的童年时期正赶上新中国成立,一穷二白的祖国白废待兴,翻身做主的人们响应党的号召,热情投入到祖国建设中。但遭受百年欺凌的祖国千疮百孔,贫困异常,填饱肚子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不用说其他的享受了。因为贫穷,爷爷只读到小学毕业就不得不辍学回家干活,可怜的爷爷就在低矮的茅屋中做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梦度过了他酸涩的童年时光。

  爷爷在艰辛与贫困中长大成人了,和其他农村青年一样,爷爷在破旧的茅屋中迎娶了我的奶奶。那时候,计划经济的枷锁紧紧地套在人们的脖子上,贫困的日子一天天划过,生活看不到一点光亮,尽管爷爷奶奶辛勤劳作,家里依然入不敷出,日子就像人们的衣服,灰溜溜的而且打满补丁。

  正当人们感到生活极度沉闷时,改革开放的春风扫过中华大地,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爷爷勤快,头脑灵活,很快我们家就摆脱了贫穷的枷锁,爷爷做的第一件大事是盖起了一座大瓦房,为庆贺乔迁一喜,爷爷还特意雇人放了一场电影,大瓦房前人山人海,爸爸说那是他看过最好看的一部电影。日子虽然越来越好,但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仍还是“水中月、镜中花”,供养两个孩子成长上学依然很紧巴,但是没有多少文化的爷爷还是咬牙供孩子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这是爷爷觉得这辈子做得最值得骄傲的事。

  日子总是过得很快,爷爷的两个孩子长大了,各自成家立业,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大家庭,爷爷也实现了他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现在爷爷和他的同龄人一起享受着社区便利的优质服务,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经常参加一些如象棋、乐器、书法等有益的社区活动,生活过的有滋有味,难怪爷爷整天都乐的合不拢嘴,挂在嘴边最多的话就是“社会主义好、家和万事兴”。

为一位家人写一篇小传600字初二

小传(家人)

  我的父亲出生于1976年,生在青龙一个贫苦的家庭,满族。在很小的时候就要帮着父母分担家务,并照顾幼小的弟弟。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要上山砍树,劈柴。身上那一层薄的不能再薄的棉衣,无法抵挡凛冽的寒风,冻的他不停地哆嗦着。但他依然坚定地举起手中的斧头,迎着寒风劈柴去。很难想象这就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的日常生活!

  可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并未打倒他,反而让他更加努力地朝着梦想前进。他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不要灰心,不要放弃,总会有一天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生活也会变得更好!带着这样的信念,他不断努力着……

  在其他孩子下学出去玩的时候,唯独他,在油灯下默默地读着书。

  在他上着初中的时候,为了攒钱交学费,他每天天不亮就起了床,骑上二八的大自行车,车后装满着要卖的东西。你问我他都卖些什么?他卖的东西他也记不清楚有多少种了,好像有雪糕、冰糖葫芦等那些零零碎碎得吃的玩儿的小东西。

  在上中专的时候,他拥有一群好的朋友和他一起努力着。他还说过那时可以上到中专就已相当厉害了。

  我想,这一定是老天被他对梦想的执着打动了,送给了他一份小小礼物……

  在三十岁的时候,他拥有了一份相当好又稳定的工作,遇见了一个优秀的女人,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他,就是我四十岁的父亲,我那坚强自立,从不向困难低头的父亲。

家人小传写爷爷

  在1938年那个战乱的时代,我的爷爷出生在安徽寿县的一个小村庄,那时正值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全民族齐心抗战,因此爷爷的童年饱受战争,成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家中也十分贫苦。解放战争后,满腔热血的他便报名参加了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人,那时他只有十几岁。

  身长5尺,相貌堂堂,浓眉大眼,神情严肃而不容置疑,仪态端庄,这就是爷爷在军帽底下的形象了。军队的训练严苛而又艰苦,但丝毫没有泯灭爷爷对当兵的热情,在部队中洗衣、做饭、魔鬼式训练甚至打仗,便是爷爷成年后的全部生活了,他与战友们同甘共苦,一同守卫着中华人民的家园。

  后来在1960年后,他与小镇上的一名医生——我的奶奶喜结良缘,生下了4个子女,从此过上了同普通人一样平平淡淡的夫妻生活。

  到了1985年,爷爷因身体原因被迫离开了自己心向的部队,从而光荣退役,因此,家中的经济越来越萧条,生活变得拮据。为了改变家庭的贫苦面貌,爷爷回到了农田,开起了拖拉机,常常下地打理庄稼,以此挣钱供家里人开销,此时他的儿女们正值青年时期,备战着未来的中考或高考,因此爷爷对他们严格要求,专心学习,使得每个人都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院校。

  不知不觉,爷爷已步入中年,儿女们把他接到了城市生活,此时迎来了我的出生,我从小便在爷爷奶奶的怀抱中长大,他们对我倍加疼爱,使我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

  现在早已年迈的爷爷,拥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住在舒适的房子里,每日惬意地喝二两小酒,看看电视,偶尔出门打打麻将,时不时为我们一家人做饭,安享着自己的晚年。

家人小传

  “女士们、先生们,前方到站。是三门站,双门双车厢的旅客请从前门下后门上……”

  这一声广播将我换起来,看看坐在后面的爸爸已经准备起身。那是劳动节的最后一天,全家去合肥旅游,父亲也同行。由于工作忙碌,爸爸直接去公司,而我妈妈弟弟回温州。列车很快停了下来,“可乐再见,宸宸再见”。仍是那简单的八个字,但足矣!列车继续向前,父亲留下个高大的背影。

  父亲于1977年出生在龙湾,家境不错。爷爷,奶奶都有一份长久的稳定工作,各方面都有涉足。虽然条件富裕但父亲小时候很挑食,总是喜欢白糖拌饭。28岁与母亲结婚,同年有了我。一家五口甚是其乐融融。如今那些年的记忆,已甚是模糊。只能靠长辈来告诉我,零九年传来噩耗。爷爷突发心肌梗塞。医疗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在事业单位上班的父亲。只能辞去自己的工作去经营爷爷的公司。如今,十个年头已经过去了。父亲十年来扛起无数的重任,身体虽不能说高大,但起码精神。

  夕阳西下,那只只鸿雁划过天空,晚霞染红了山头。

  新载的树苗在风中摇曳,唯他一人在风中凌乱。心中多有感慨,父亲那乌黑的头发已有星星点点的白,脸上开始出现斑纹。回看往事,唯有感恩。

  父亲带着全家。迁至市区,又帮我转了幼儿园,从此我们在市区生活下来。父亲又在台州成立了新公司,以维持我们的生活。

  不久,弟弟出生,他十分高兴。

  往事历历在目。父亲是伟大的令人敬仰,我们也要继续努力,为创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女士们,先生们,前方到站温州南站……”下了列车,我更加坚定地朝明天走去。

传记写家人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我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平凡得幸福,我的家庭并不出色,但朴素的可贵,因为我有永远都支持我、鼓励家人传记的作文,且永远会为我留一盏灯,他们让我感觉到家的温馨,现在就让我来介绍他们吧!

  首先要介绍的是网络猪,为什么我的哥哥叫网络猪呢?因为哥哥很喜欢玩电脑,有好几次爸爸都用各种方法把封锁,可是哥哥总有办法连接网络线,继续使用电脑,爸爸常说如果哥哥把玩电脑的心态用在读书上,哥哥绝对有办法拿到第一名;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哥哥动不动就想睡觉,总要妈妈邀三请四的才肯起来,因此哥哥就得到网络猪的绰号了。

  接着要介绍的是网络猪的妈妈——闹钟鸡,闹钟鸡也是我的妈妈,更是我无价的闹钟,有一次我的闹钟坏掉了,幸好妈妈即时叫我起来,否则那天我就迟到了,妈妈叫我起来的声音有如鸡啼般宏亮,也因为这样我差点迟到的事情就被我牢牢印在心里。

  家里还有一只啃书虫,那就是我了,由于我很喜欢看小说,尤其是那温馨动人的剧情,更让我沉迷于小说,也因为小说常让我睡眠不足,最后爸爸只好限制我看小说的时间了。

  说到爸爸,爸爸可是只维修狗呢!总能修好各种物品,连心都修的好,爸爸的嗅觉非常灵敏,彷彿小狗追寻猎物,每次我跟哥哥偷买饼干都会被他发现,幸好每次都有跟蔼的猫奶奶帮我们说话。

  网络猪、闹钟鸡、维修狗跟猫奶奶,都是我重要的家人,他们为我的人生添加了许多色彩,让我的人生变得多彩多姿,也希望他们能永远陪在我身边。

家人小传

  他生就一张平淡无奇的脸,淡如远山的眉毛让人顿生萧索之感,高耸巨大的鼻子安放在那张脸上,多少有些突兀。真心的说,他并不算好看,青春的斑点告别后,中年的秃顶又早早地来拜访。

  他上学时学习成绩不算好,家庭也不富裕,初中毕业后,他只能到大丰县城里谋生。

  初到县城,他拜了修电视的李师傅为师。李师傅同时开着百货店。他有时在店中打杂工,有时又跑回百货店旁逼仄的修理店里学习技术。李师傅没有太多的文化,所教就十分有限。一些修理知识他只能通过阅读书籍或另学别人的技术来获取。

  那年夏天,一台老式彩电被确认为显像管损坏,好几位在大丰城里名气很大的修理专家都摇着头表示“无力回春”。他接下了这台电视,在昏暗的灯光下,废寝忘食地研究了数个晚上,有时忙得汗流满面,终于诊断出了这台彩电的真正问题,帮客户节约了80%的费用。

  后来,他又迷上了修理电脑。他把目光对准一家网吧,他为网吧无偿修理了空调。这也使他日后可以免费进入网吧。他一有空,便去找这家网吧的网管陈,向他了解电脑的工作原理,他也成了大丰最早会修理电脑的寥寥数人中的一个。

  现在,电视、电脑修理已经成为他的主要工作。家中的修理工具如奢侈品一样,有几千元的万用表,有几万元的压屏机、镭射机,紧跟潮流成了他新的追求。

  由于他手艺精湛,盐城乃至外省都有人向他请教修理上的问题。他早从之前那个籍籍无名的小徒弟变成了名噪一方的老师傅,帮助同行和顾客解决问题成了他工作的快乐。大伙都称他为“修理大师”。

  有人问,是什么铸就了这样一位修理大师?毫无疑问,勤奋、进取、不懈的钻研是他成功的根本原因。

  这便是我的父亲——“修理大师”冯雪峰!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写一篇传记500字初二

数学错题本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