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全诗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复习

  一、整体感知

  1、这首诗从体裁上说属于。作者,字,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一度在长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当时人称。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风怒号2.三重茅

  3.挂罥4.塘坳

  5.布衾6.广厦

  7.大庇8.突兀

  三、解释词语。

  1.秋高2.三重茅3.挂罥

  4.塘坳5、忍能6、俄倾

  7、漠漠:8、向9、布衾

  10、恶卧11、雨脚12、丧乱

  13、彻14、安得15、庇

  16、突兀17、见

  四、默写填空。

  (1)茅飞渡江洒江郊,

  (2),娇儿恶卧踏里裂。

  (3)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

  (4)安得广厦千万间,!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5)表现作者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句子:

  (6)表现作者忧国忧民、博大博大胸襟的句子:

  (7)描写雨夜屋漏情景的句子

  五、一字多义

  1高:八月秋高风怒号2、向: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高者挂罥长林梢秋天漠漠向昏黑

  3、安:安得广厦千万间4、自:自经丧乱少睡眠

  风雨不动安如山窥镜而自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全诗

走进杜甫—解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师:吴郎是杜甫的一位亲戚,来借住,杜甫不但能把自己的房子让给别人居住,回头还告诉吴郎请他善待西邻,这样的人,我们能称之为小家子气吗?相反,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善)

  师:这群孩子到底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以至于让杜甫这么愤恨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近杜甫,走进他的茅屋,去一探究竟。

  三、再看杜甫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学习诗歌,老师希望大家首先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请同学们对照屏幕,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

  2.再读课文——读通大意

  遭遇一:

  师:下面,老师为大家朗读这首诗歌,请大家在听的过程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1.什么事情让杜甫那么气愤地把一群孩子成为“盗贼”

  师:哪里来的茅草?堂堂一个大诗人,怎么就住在茅草屋里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杜甫的经历:

  24岁应进士举,不第。

  35岁到长安,不受重用,屡遭排斥,困居十年。

  45岁安史之乱中被俘,后只身逃往凤翔,谒见唐肃宗。

  46岁被贬官。

  48岁弃官去秦州,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

  盖了一所茅屋,总算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2.师:由此可见,杜甫的遭遇一直都是比较坎坷的。好景不长,就在两年后的秋天,它的茅屋就遭到了不测,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第一小节。

  3.师:诗中哪些词能看出风很大很猛?(怒吼,卷,三重茅)

  怒吼:拟人,狂风如同来势汹汹的敌人一般

  卷:不是轻轻的吹,而是疯狂的卷

  三重茅:多层茅草都被吹走,可见风之猛烈

  师:所以这些词在读的时候都要重读。

  学生读

  4.师:高者,低者何解?诗人的视线一直紧紧地盯着茅草

  看着四处乱飞的茅草,什么心情?读的时候怎么读

  痛心,绝望!低沉缓慢

  生读

  5.这零落纷飞的茅草,让人产生一种地老天荒般的孤独,能让你联想到什么吗

  杜甫四处漂泊的人生

  齐读第一节

  遭遇二:

  1.师:高的不可攀,低洼处沾湿的茅草捡来又有何用?唯有落在平地上的还可以收回的,可是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气愤)

  师:怪不得要脱口而出骂这群孩子为盗贼了,没有了茅草,什么结果?(板书:家破)

  2.师:那怎么办?那你追啊?(老无力)49岁的杜甫,怎么就老无力了呢

  (政治失意、仕途不顺、穷困潦倒、生活困顿、流浪漂泊,历经沧桑后的心的衰老)

  3.师:那你喊他们停下来啊?(唇焦口燥)唇焦口燥又是为何

  一般什么情况会唇焦口燥?天气炎热?费尽口舌

  生活落魄、身体羸弱、身心俱疲

  3.师:于是只能徒留一声叹息,叹息什么

  叹身世之苦,叹未来之艰

  4.师:所以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归来倚杖自——叹——息——

  请一位同学朗读

  4.如果要你为这些镜头配上音乐的话,你会选择什么基调的乐曲

  悲凉的、忧伤的、凄凉的、低沉的、缓慢的。齐读第二节

  6.师:根据第二小节内容,用“我仿佛看到……”开头,描述你眼前所见画面。可展开想象,适当加入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描写等。

  师:从同学们的描写中,我们依稀能看到一个老病孤独的杜甫,一个为生计所累的杜甫。

  遭遇三:

  1.师: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

  2.师:请同学来朗读一下第3小节,其他同学体会这一小节诗人的哪些遭遇触动了你,边听边划。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怎么不补?(穷)

  布衾冷似铁?用了什么修辞?又冷又硬!怎么不换?(穷)

  娇儿恶卧踏里裂见过因为睡相差而把被子踏裂的吗?(穷)

  3.我们感到就像有一块千斤巨石压倒了杜甫的心上,如果你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想什么

  明天怎么活?没勇气走下去。

  4.怎么会悲惨到如此地步?在当时社会是个别现象吗

  安史之乱

  5.齐读安史之乱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一起来看屏幕,齐读

  安史之乱的影响

  1.社会混乱。经过战乱,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2.剥削加重。由于战争,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统治阶级不得不增加税收,使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

  6.师:所以说,破的仅仅是诗人一个人的家吗?(是整个国家,是所有百姓)

  7.其实在战乱之前,由于唐玄宗对杨国忠等人信任,唐王朝已经呈现出衰败的迹象了。杜甫在前前后后的诗中都有提及。

  《咏怀五百字》里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玄宗及其权臣、贵戚、宠妃在华清宫骄奢荒淫,而诗人回到家中幼子却已被活活饿死,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状况,贫富不均。

  《春望》里写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安史之乱后,国都沦陷,城池破败,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垂老别》里写到“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这是一个在战乱中子孙死尽的老汉,愤而参军与老妻告别的场面。

  《无家别》里写到“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这是连年战争被征召当兵的哭诉,是朝廷无能,百姓遭殃的见证。

  8.师:现在回头想想,也许南村群童公然抱茅也不一定是因为顽皮吧?还有什么可能

  师:用诗人《又呈吴郎》一诗里的话说,这正是“不为困穷宁有此”。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抱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

  9.师:如果说秋风无情,谁比秋风更无情

  统治阶级昏庸无能的朝廷

  10.如果说群童是盗贼,真正的盗贼其实是谁

  发动战争的人,利欲熏心的奸臣权相

  齐读

  4、三探杜甫

  1.如果仅仅沉浸在个人的苦难和国家的衰败中,那杜甫也就只能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但杜甫是“诗圣”啊,他的诗歌当中一定存在着某种圣人情怀,我们一起朗读最后一个小节,体会一下这种歌圣人情怀。

  (在家徒四壁、生活落魄的情况下他想到的是为天下寒士找到一个遮风挡雨的广厦,而他自己仿佛也能从一己愁苦中挣脱出来,受冻挨饿也值得。)

  2.师:如此境遇,竟然心系的是他人,由此你看出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舍己为人、关爱百姓)(板书:爱)

  3.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国家社稷,甘愿牺牲自己,这是何等恢弘的气度,何等博大的襟怀,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杜甫的善是一种大善,爱,是一种大爱.是忧国忧民的一种情怀!(板书:忧国忧民)

  4.师:让我们一起心怀杜甫的梦想,为天下寒士大声疾呼吧!

  5.师:正如当代诗人郭沫若题词: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师: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而他,则是当之无愧的“诗圣”!

  6.师:带着你对诗歌的理解,想象你就是风雨茅屋中的瘦弱老者,一起来朗读全诗。

  7.师: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杜甫仿佛在我眼前鲜活起来,他瘦弱的身躯承受了那么多的凄风苦雨,装下了那么多的人间悲苦,却用最深沉的声音唱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歌。

  5、总结

  师:一首诗歌送给大家。

  老迈不减忠诚,落魄不改忧国,潦倒不忘苍生,这就是千秋诗圣——杜甫!

古体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书笔记

  读了这首词,我感慨万千,仿佛穿越到了唐朝,来到了杜甫的故居前,只见天阴沉沉的,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成都浣花溪畔一座破旧的草屋摇摇欲坠,屋上的茅草四处飞舞……雨停了,南村的顽童又嬉笑着跑来,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把吹落的茅草抱入竹林玩耍。年老无力的杜甫躺在床上,虽然大声呼喊但也无法阻止,只能默默叹息。但他身在“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草堂里,心中却是忧国忧民,梦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一身不为谋求私利,却只求造福百姓,令后人对他敬佩不已。

  读着读着,我不禁被他的爱国精神感染了。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古今中外诸多的爱国人士。想古时,辛弃疾从小立志收复失地,长大后,亲率两千多名家乡父老兄弟揭竿抗金,二十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可他却被朝中奸臣所害,为光复神州而呕心沥血上奏的《美芹十论》和《九议》得不到采用,空有爱国之身,报国之志,忧民之虑,却无机会大展宏图,最终含恨而去。据说他临终前还高呼:“杀贼,杀贼!”啊,那是一声声因壮志未酬而悲愤的呼喊呐!

  看今朝,人民公仆焦裕禄的童年倍受折磨,父亲无奈被逼死,自己也坐过黑牢,挨过毒打,做过苦工。因此他怀着解放祖国,造福百姓之心加入了共产党,在经历艰苦作战而获得解放后,他又转向基层埋头苦干,时刻想着人民,深深爱着人民,为人民鞠躬尽瘁。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他被调到了兰考,在除涝、沙、碱“三害”的过程中,他既是组织者,又是行动者,经常亲自带领干部、郡众长途跋涉调查“三害”的具体情况,那时,他已是重病缠身,常常用手抵住肚子忍着剧烈的疼痛辛勤工作。而他自己却节约到药舍不得吃,缝了几十次的袜子也不忍扔掉……他以身作则的行动终于换来了巨大的成果—原来风沙漫天,盐碱遍地的旧兰考,现在漫地都是茁壮成长的新苗苗。但焦裕禄生命的火烛却燃尽了,他为党为国家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望海外,十九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人民陷入了无边的苦难之中,音乐家肖邦被迫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没过几天,波兰就爆发了华沙起义,但不幸失败了。肖邦悲痛不已,他将满腔热血化成了一个个炽热的音符,写下了爱国名曲《革命练习曲》。他日夜思念着祖国,经常夜以继日地创作、谱曲。疲劳和忧愤终使肖邦累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他只有一个心愿“把我的心脏带回我的祖国!”

  无论是在漏雨的草堂里,大漠的沙场上,白花花的碱地中,还是在雪白的病床上,杜甫、辛弃疾、焦裕禄、肖邦都无不在想着祖国、爱着人民。我们长大后也要像他们一样报效祖国,不为一己私利,但求百姓之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翻译

  朝代:唐代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⑴秋高:秋深。怒号(háo):大声吼叫。

  ⑵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⑶挂罥(juàn):挂着,挂住。?,挂。长(cháng):高。

  ⑷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边低地。

  ⑸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忍能,忍心如此。对面,当面。为,做。

  ⑹入竹去:进入竹林。

  ⑺呼不得:喝止不住。

  ⑻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⑼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⑽布衾(qīn):布质的被子。衾,被子。

  ⑾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

  ⑿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根据《辞源》释义,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⒀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⒁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⒂沾湿:潮湿不干。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彻晓。

  ⒃安得:如何能得到。广厦(shà):宽敞的大屋。

  ⒄大庇(bì):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俱:都。欢颜:喜笑颜开。

  ⒄呜呼: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唉”。

  ⒅突兀: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见(xiàn):通“现”,出现。

  ⒆庐:茅屋。亦:一作“意”。足:值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和家

  秋季的天空以一种阴沉沉的气势笼罩大地也笼罩着我。我站在山坡上,看见凄凉的村庄、树木和人群,心中冰凉。我的土地上不种五谷庄稼,没有牛羊。

  一阵风。天边的乌云越积越厚。风更大了,我究竟是不能与它搏斗的啊,便拄了拐杖,挪回家去。

  远远地飘来几根茅草,泪眼婆娑间,我看见我的茅屋——完了。

  漫天的茅草,满地的孩子,我的土地没有鲜花,只有打着补丁的小棉褂,在风雨中凄惶地回家。

  风呀,你慢点吹,小点吹吧,雨呀,你轻点落,细点洒吧!

  坐在我简陋的床上,看着与我一同受苦的孩子,只有等待,等黎明来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坚信,太阳会把这噩梦,永远带走的。

  我有一个梦。某一天,我能居住在能遮风避雨的屋子里,不需要多么华丽,只要能安顿我激情洋溢的心灵和我汹涌澎湃的血液;不需要多么富贵,只要能允许我万马奔腾的想象和排山倒海的咏唱。这是一间多么普通的房子啊!

  多年来,却一直萦绕在我脑海,嘹亮地在我心底反复唱响。看着我现在这个破败的家,年老的我泪水涟涟。但,岂止是我?天下有多少志士仁人,此时此刻,也正遭受如我一样的煎熬?是啊,我多么希望一所更大的房子,能容纳所有流离失所的读书人,让他们在太阳下歌唱希望!

  狂风暴雨吹不倒它,安史之乱摧不垮它,谗言讥语动摇不了它!

  我的茅屋可以樯倾楫摧,这个大家不可以,它一定要勇往直前,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的茅屋可以粉身碎骨,这个大家不可以,它一定要坚如大山,就是有愚公的能耐,也绝不能转移它的意志;我的茅屋可以灰飞烟灭,这个大家不可以,它将如同金刚石一般锐不可当。火光冲天,它的容颜却更加明亮!

  岂止是天下寒士?无数的我的兄弟姐妹,此时在何处奔波流浪,在何处寻觅自由?我有一个梦。有一天,风雨不再可怕,孩子们都去学堂,丰收的季节,农民们喜笑颜开。这是我多么希望的啊!

  哪怕用了我自己的性命去交换。

  我可以死去,可以腐烂在土地里面,只要我的土地里面长出金黄的稻穗、饱满的高粱;我可以消逝,可以永远离开这个世界,只要我的离开,能给予昆虫和小鸟更广阔的空间,更安宁的休憩;我的灵魂可以永不为人所知,只要我的乡亲们,能安居乐业,百废俱兴;我的泪水将流尽,我的土地就将变得肥沃……

  远处一只小舟,轻解系缆。它所流经的水域,哪里没有洒过黎民的血汗?我向着茫茫的地平线大声呼喊着我的愿望。虽然我想象不出一所豪宅的摸样,陶潜已经给我最真实的描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让我尽快地为了梦想付出生命吧!

  我爱这永远播撒善良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我为我的家园奋斗过,流血过,牺牲过,我已足够。

杜甫诗欣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打羽毛球心情搞笑说说

我们是一家人优美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