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寻常冯宜之赵亭河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余音未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刘禹锡的句子,是偶尔在一篇小说中才真正体悟到他的深切含义——包含着历史兴衰感与人物命运沧桑感的《游园惊梦》。

  小说jian落魄的钱夫人与新贵窦夫人的命运相比,那一句意味深长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道出了今昔沧桑无奈之感,花间的旧影,鬓间的发钗,曾经风光的前台系,咿咿呀呀,唱腔缠绵,而今徒剩对风光日子的怀念,桃李春风之画,蒹葭秋水之死,那昆曲的余音仿佛未是尽头——却又已是尽头。

  无论现在还是过去,人们总放不下对往事的回忆,看纳兰性德那一阕又一阕追忆亡妻的诗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往事的余音始终徘徊在耳边,一生不绝。然而已经过了那么久了——久得连当初一生一世的诺言已成了前世的奢望。

  中国人好品茶。得一知己共存于天地间,清茶奉君,丝竹入竹,茶香从喉间丝丝逸出,自由绕梁,余音徘徊心间——实为人生一大快事哉!

  然而也有不得志的士人,如卢?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就说:“一碗喉物润,二碗破孤愁,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仙骨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接连七碗,不仅品的是茶,更是人间的悲喜沉凉。平生不平事,烦扰耳边的人情世故,尽向毛孔散去。我自春日观花,夏日听蝉,萧吹秋月,酒饮冬霜,令我清净自如的闲适之事,留它作甚

  悠悠,岁月之河缓缓而过,古往今来,多少往事难断?多少旧事难平?失意的,沧桑的,落魄的,多少余音盘旋梁间,未曾离去。不是不想放手,而是人在其中,心难由己,解得开的就不叫心结,放得下的又怎么会今生今世意难平?这其中的情感因素,实在很难说得清。

  但,无论有所少不甘,最终都须放下手去,了解这为了的余音,放下对往事的纠缠——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过儿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未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当时只道是寻常冯宜之赵亭河

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情感美文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初只道是寻常。

  这是一首回忆的词。

  纳兰容若悼念亡妻的作品。

  词中感怀前尘往事。

  上片写孤独的人在秋风中夕阳下沉思往昔,“西风、黄叶、残阳”渲染了凄凉的氛围。

  下片追忆当年醉酒、赌书的情景。然而伊人不在,这些在过去看来很平淡的旧事今天却无法重温了。

  她是曾经降临于他生活的女子,与他共度三年。由此他还记得许多与她有关的事。那年春日,他在轩下醉得醺然,恍惚中看见眉目婉约的脸,看见她走过来帮他把被子掖合。

  他于醺然中静静看她,默默感动,不觉自身腿角眉梢情意在细长蔓延。

  那时他也许是不够爱她的吧,因为这爱中间还牵扯着另一个“她”。那个“她”的身影,落在他心里,如同那朵娇艳的红玫瑰,始终挥之不去。那段少年不得遂意的情事,压得他心意沉沉。

  然而,一回首,蓦地发现,伊人已逝。他却要用余生的时间去回忆与她的记忆。

  她浅笑的脸,新阳熠熠,一如她的人温暖和煦。她爱他爱得那样静好,似是甘心陪衬,为他隐没在不见天光的地方。

  他站在昔日的那里,立在残阳疏窗之下,看见落叶萧萧,西风又来过,掀起他心底片片往事。才会骤然间,想起那么多与她生活的枝蔓,被回忆和后悔之心扩大,深且痛。

  你看得见我沁入血骨的深悔吗?彼此明明可以生死契阔,执子之手的人,却轻轻放手。是的,我爱你一定不及你爱我深,才敢这样地潦草而轻率。这世上还有多少人曾同我一样,我不知道。

  时间如水,仿佛隔了一条河。你过不去,我走不进。人来人往,车流穿梭,她,转瞬间湮灭在人潮中。

  这般记忆犹新,当时也只道是寻常。呵,只有失去以后才懂得销魂蚀骨的寻常。

当初只道是寻常

  安意如说:容若的词,豪放是外现的风骨,忧伤是内敛的精魂。

  为读他的词,我收尽灯花又一宵,他是一个殊世难得的才子。为他感动,不因为她是相国公子,天生非富即贵;不因为他具山水丰神,是浊世翩翩佳公子,只是因了他的词,句句锥心。

  读容若的饮水词,绵绵深情,荡气回肠,与众不同,不是娇媚的缠绵旖旎,将伤心贯穿始终,一咏三叹,悲切忧伤亦延绵不绝,王国维说他是“天生伤心骨”

  他心羡闲云野鹤,却生于权相之家,受礼教束缚。

  他有建功立业之心,安邦定国之志,却因先和家世阻他的仕途

  康熙帝最爱的不是他的武功,而是他的倾世文采。

  他是落寞的、郁郁寡欢的,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的权相之家,却效力于金戈铁马的军营,出现在风起云涌诡异莫测的官场——却,不沾染半分半毫的世俗气。

  后来的他,不爱倾国倾城的牡丹,却爱雪花,他说雪花是“别有根芽,不似人间富贵花”讲《采桑子》的下阙会为了一遍又一遍,我仿佛看见:他立于秋风萧瑟的塞上,迎面遥遥万里是黄沙,雪又覆满他的双肩,但他那迎着风雪的双眼,冰雪般明亮。

  独到此处我方懂得,为何他爱钿梨花、金钿,因为他痛失爱侣,一如失了杨玉环的李隆基,一样的悲伤无助,一样的抑郁无眠,所以他的悼亡词,才直逼凄切伤心处,如刀剜,如匕割,实不忍细读。

当时只道是寻常

  该怎样开头才不显得那么做作?我思考了很久这个问题,关于他年轻的一生,似乎是很难用语言来完整表达的——纳兰容若,让所有爱他的人,都爱得好幸苦。

  初读纳兰词的时候,不知该如何来表达内心的感受,重复体味三两遍,感受就大不相同了——不是遒劲有力的文字。富贵华丽的词藻,而是伤心千年,情意绵绵的黯然神伤。“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是那种郁郁寡欢,落寞而淡然的心情,一如清丽脱俗的芙蕖,一如缠绵悱恻的藤蔓。“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是那种一咏三叹而悲切绵延的荡气回肠,一如自清冷漫的雪花,一如寻觅凄切的薄霜。妙笔生花,寥寥几笔,便把一切风轻云淡,一切刻骨铭心的情感抒发。可知?他的词,便是我喜爱他的滥觞了。

  容若确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男人了,女人们爱你,男人也爱你,康熙爱你的倾国文才,王国维爱你的千古伤心。然而,溺水三千,你只取一瓢——卢氏雨蝉,你一生最爱的女人,爱她吹花嚼蕊弄冰弦,爱她赌书消得泼茶香,于是“秀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可惜,她走得匆匆,你即“一片伤心画不成”,如此至情至性,你却自悔薄情,怎么?你是要将“死生契阔”演绎得淋漓尽致,才肯罢休么

  雨夜,梨花开得一片雪白,你听到马头琴哀歌鸣唱,“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蓦地回神,想起她,想她此刻一切可好,黄泉路上,无人相伴,可奈得住寂寞?你又一次泪湿青衫,散化苦楚,“哀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她的忌日,你把冥币烧尽,把泪流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沧桑岁月,几翻轮回,你锁眉,哭红颜再唤不回,纵然青史成灰,可你的爱,不灭。

  又是一季花盛时,我站在梨花树下,倾听你渐行渐远的跫音。人生苦短,造化弄人,你蓝颜薄命,抱病而终。“沉思往事立斜阳”,好美;“当时只道是寻常”,好美。

  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终,你依然兑现承诺,与她共赴前世之约。

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道: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里,赌书消得废茱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为悼念亡妇,纳兰的万千思绪化成了这首“当时只道是寻常。”懂得用情,他是个重情重义的男子,我只是惋惜,他最终还是孤零零地死去了,沉宛回归了江南,他终究念无可念,三十有一而卒。

  我不知道可不可以用香俏玉陨这样柔情的词语来形容纳兰的离世,但我的确是这样想的,他就该是一株傲世独立的幽兰,无忧无扰,清心寡欲,有着独特的香味,然后消饵了一切凡尘怵事,带给了我们宁静和满足。

  初读纳兰的词,是他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躺榆关那畔行,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那时尚且年幼,根本不懂这写得这玩意是什么,但是却没理由地喜欢上了,记得那时捧着邻家姐姐的中学课本一眼就选上了纳兰性德,也记不清是三年级还是四年级了,连这首词的字都认不全,央求着姐姐教我念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的心里就埋下纳兰性德的名字。

  再以后读“人生若只如初见”也许很多人都不识纳兰,却能把这句词念得细腻温柔,我常听人谈及,说这是纳兰写得最成功的一句话开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纳兰的词,每每遇到不如意的人或事,我就会轻轻地念“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人易变,骊山语罢请会半,夜雨霖铃终不然,何如薄幸锦衣心,比巽连枝当日原”虽然与纳兰的寄托不一样,可我还是从中读出了纳兰对世人的忠告,面对人生中的不开心,就要深爱人生万物唯有初见时候最美好,来不及面目全非来不及容颜尽毁,来不及厌倦,总是好好的。

  读过很多纳兰的词,也特意地查阅过纳兰的生平,知道他出生于贵管之余,父亲是康熙王朝的权相明珠。也知道他少年及第二十三岁援进士,官王康熙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不过这些不是纳兰所向往的,亦不是我看重的,我看重的纳兰是通晓诗文的才子,是生着淡泊的性子的纳兰公子。

  无凝,他是相国公子,御前待卫,人人颜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理着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螈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

  了解过纳兰,再读他的词,便充满了深深的敬意,自己写了纳兰的词的笔记本,从“昏鸦尽,小立恨因准”到“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从“一往情深深几年”到“而今才道当时错”哪一回不是令我回味无穷,哪一回不是令我心旷神怡,我感受到了纳兰的寂寞,感受到了纳兰的才情,也感受到了我的生活,如此安稳恬淡,真真是比纳兰幸运多了。

  纳兰说过;满眼春风百事非。世事变化无常,拥有了就该珍惜才对,那么,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如令的生活了,千万不要等晚了的时候再念“当时只道是寻常。”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当时只道是寻常

  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

  初读有一种谈谈的后悔。其实一开始,我是不知道“纳兰容若”的存在,后来看到安意如的《当时知道是寻常》,才知道原来世上还有这样一位诗人。

  纳兰容若这名字给人很微妙,给人一种非常文雅,文艺的感觉,而绝非那种大大咧咧如同李逵在战场上手持双斧的感觉。念久了,竟然有一种如同林黛玉那种哭哭啼啼女子一般的感觉。他的诗词我还是很喜欢的,有一种在念着纳兰本人的感觉,他的诗词同他的一生都透露着名叫“伤感”的情感。也是因为他一生忧郁的不像这个世界的人,我称呼他为“纳兰”

  我同作者安意如一样,非常恨纳兰。他有着良好的家世,美好的妻子。天知道,要是纳兰在这个时代,会不会被中考高考吓傻了,有了心理阴影,今生今世再也不写诗词。这么一想,那就太搞笑了。人说他是林重光后身,词中的千古一帝的后身,被中考高考吓傻了。哎呦喂。

  当时只道是寻常,现在在念一遍,又多了一些什么。夫妻玩着雅致游戏度过的日子的多么的快乐。如今却是孤身一人,忍受病魔的折磨。如果是我,我觉得我非常有可能,把家里闹个天翻地覆,在冲着天空,哭喊一句,老天!你太不公平了!你还我妻子!这样折磨我好玩吗?阿!说不定我还会在那咒骂,虽然不太现实。

  可纳兰他不同,他只是淡淡的,淡淡的,吟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与自己一对比,又有了一种自己像小孩子一样的微妙感觉。但是,从纳兰的角度想,无论怎么把家里闹翻,无论怎么向他人抱怨,自己爱的人都不会回来了,眨眼间,回忆一闪而过,竟有了绝望的感觉。

  唉,就算是纳兰他爹爹都不明白为啥自己儿子天生那么忧郁,也许从爹爹给纳兰一个“纳兰容若”的名字开始,纳兰就开始与众不同了。

当时只道是寻常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纳兰容若的饮水词,将他满心的愁苦倾泻。所呈现的,只是一个平凡、完整的纳兰容若,只是他赤裸裸的少年情怀。

  读容若的词是十分累的——是心累。似乎,他总是有感叹不完的春怨秋愁,悲欢离合。世人不明为何,在常人的眼中,该有的他都有了:高贵的身份,横溢的才华,皇帝的恩宠,佳人的陪伴……是啊,俗人眼中最美好的生活,莫过于此了吧。可惜,容若不是俗人,他是降下凡间的仙草,如黛玉那般不随尘俗的仙草;有时,他又像是一块顽石,宛若痴情的宝玉。世俗的眼光,又怎能看透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惆怅客。容若自道惆怅,暗自在凄苦断肠的笛声中,回忆着红尘往事。惆怅客。容若自道惆怅,在滴满蜡泪的烛台边,落泪三千行。

  相传,纳兰明珠罢相后,看了容若的《饮水词》,不禁泪流满面,直问:“这孩子,他什么都有了,为何还是如此不快乐?”

  或许,纳兰明珠永远不会明白,正是因为自己的位高权重,阻挡了儿子的仕途。而容若,则不得不成为他父亲与康熙皇帝之间的政治较量的牺牲品。纵使他有“经济之才,构堂之志”,他也不得不匍匐在皇权的脚下。

  我恨容若没有经历过多的大起大落,我恨容若没有真正理解“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恨容若一直暗自消沉,沉迷于自己虚构的假象。作茧自缚,他不是第一人,但是他是纳兰容若,满清第一才子,他应该有光辉的前程,他应该拥有稼轩的豪气,而不是这般的沉溺。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儒林外史章节内容概括

儒林外史1到56回概括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