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看世界 窗内看人生
睁开眼看人生
在迷蒙中,睁开眼,清醒的我们将会发现人生中最美的风景。雨果感叹道:“从梦幻中清醒过来是多大的幸福啊!”是的,清醒之后,在人生路上,我们就不会迷失,特别是在人生的岔路口。
虽然人人都明白保持头脑清醒的重要性,然而又往往深陷糊涂而不自知。我们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如今的生活早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吃饱穿暖的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这个世界织起了一张大网,用这张网,我们能捕获更多的物质的东西。可是,当这张网不断缠绕、密集、扩大,我们就会迷茫、怅惘、不自知,这就要求我们在迷蒙中睁开眼,让头脑清醒过来。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保持清醒的头脑,就是要明辨是非,坚守自我,要能分辨清楚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只有始终保持清醒,我们才能拥有无悔人生。
拥有清醒的头脑固然值得羡慕,但永远保持彻底的清醒,恐怕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唐太宗早年能够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堪称一代明君,可是到了晚年,也不免糊涂起来,不惜人力、物力和财力,大修宫殿,招致民怨,为大唐帝国衰退埋下了伏笔。一代明君如此,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所以,我们不必强求永远的清醒,但面对重大考验,要保持足够的清醒。
然而,要坚守清醒,何其难也。宋代诗人薛?沸词?曰:“独怀忠愤赴湘中,举国昏昏志不同。渔父笑君君亦笑,烟波相望各西东。”坚守清醒,有时还要忍受孤独,甚至还要付出代价,比如清醒的屈原,在面对日益衰弱的楚国时,不惧权贵,内举贤能,外修法度,然而最终却自唱“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自沉汨罗江。从表面上看,是清醒诱发了个人的悲剧,然而那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对国家的绝对忠诚,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所在,必将被后人铭记,永垂不朽。
所以,保持清醒最重要的是养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帮助我们明辨是非。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富兰克林说:“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努力读一本好书,并与他人多交流,多探讨,在潜移默化之中,我们终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正确的而又与众不同的价值观。
在迷蒙中,睁开眼,清醒的我们将会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
窗外的世界
在人生的道路中,无不充满痛苦与艰辛。有时我们会被困难所击倒,然而打开一扇窗,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换一种心态,改变一种心情,这些挫折与艰辛会是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两个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一间狭窄的囚室里,而他们唯一能够了解这个世界的地方,就是囚室的那一扇窗户。也许是因为他们太想要获得自由了,他们每天早上轮流到窗口去眺望外面的世界。其中一个总是愁苦地看着窗外的高墙和铁丝网唉声叹气,而另一个人却总爱看窗外那蔚蓝的天空,看蓝色天空中的小鸟自由飞翔。半年后,他们两个的结果显而易见。前者则因为忧郁而死在狱中,后者却坚强的活了下来,直至获救。这个故事不正是说明了一个道理吗?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多想想这个世界的美好,我们其实才会收获更多。
英国作家狄更斯小时候家境贫穷,父亲被送到了监狱,10岁的他只能在监狱中度过。从小的年纪便饱受着羞辱和辛酸。12岁就去做学徒,挑起了负担家庭的重任。但痛苦的生活经历未能打倒他,反而激发了他对被压迫的穷人和不幸儿童的同情心,对不公平的社会现象的憎恨。他以乐观而又积极向上的态度写下了《雾都孤儿》。而《雾都孤儿》托着他走向了文学的殿堂。正是由于他这种乐观的态度,没有放弃自己,才能将自己的生活越过越美好。倘若换个角度想,狄更斯若是过早的放弃了自己,他也就创造不出那么经典的佳作,也许他早已被生活逼迫离开了这个世界。
如果没有在人生道路上积极向上的心态,孔子怎么在仕途失意时创作经典名作《春秋》?屈原又怎能在放逐之际创作出流传至今的《离骚》?没有岩石的阻挡,怎能在大海中激起汹涌澎湃的浪花
其实窗外的世界丰富又多彩,若是不拥有一颗乐观的心,怎样尝遍人间的百味呢?就拿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来说。一位患了癌症的病人,他的家人为了不让他受到打击决定和医生一起编造善意的谎言瞒着他。而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的日子越过越精彩,经常以笑来面对他人,最后竟痊愈了。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拥有好的心态也许会改变你的一生。
这个世界是美丽的,就算充满了悲伤和泪水,去做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爱你想爱的人,找你想要的朋友。
窗外的世界还是很美丽的,即使那蔚蓝的天空暂时被云雾所覆盖。也请不必焦躁,不必迷惘,请慢慢的长大,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请不要后悔与这个世界相遇。
从窗里看生活
“生活”这个词,看似生疏却又每天经历。
但是,如何生活?这也许是世界上最难的一个问题吧。
小的时候,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生词。可随着一天天的成长,由懵懂走向成熟的我们也开始渐渐思考生活的真谛。
一个烦躁的下午,好奇地一瞥,一片美丽的天。它告诉了我真正的答案。
那天,我最好的朋友离开了我,考试成绩差得无法交代,老师布置的作业压得我快喘不过气来,学校又不容反驳地扔下好几篇征文……
“好——烦——啊!!!”我在无人的小区街道上用尽全力地“嘶吼”。尽管把内心的无奈与憋屈发泄了出来,可该完成的还是没完成,还是照样那么委屈,眼泪又不争气地滴落了下来。
坐在房间的转椅上,我抹着眼泪写作业。“砰!”外面一阵奇怪的响声刺激了我的耳膜。我趴上窗台一探究竟,可凭借六楼的“好视野”也没发现楼下发生了什么怪事。但不久后,我却想要感谢那声奇怪的“砰!”了。
我看到了一片美丽的天。不,不只是美丽,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淡淡的蓝色中夹杂着丝丝微黄,夕阳在西边留恋地凝望着这个小小的城市,向它告别。头顶似乎是一层红红的面纱,晚霞似母亲般慈爱地笼罩着我们。我的眼泪不知何时收了回去,嘴角竟傻傻地扬了起来。
我猛然感悟:在这片美丽的黄昏下,一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心烦意乱,甚至比我更糟糕,可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受一点小伤又算什么呢
自从那次与黄昏美丽的邂逅后,每当我感到无助,每当我失去信心,我都会扭过头,透过窗户望望那片永远不会抛弃我们的天,告诉自己,在同一片蓝天下,有很多和我一样迷茫的人,不要低头,抬起头来继续走下去。
这不就是“如何生活”最好的答案吗
生活也许不尽人意,但是我们都要以乐观坚强的态度来面对它。我相信每个人都被生活所困惑过,都对自己的生活产生过怀疑,可风雨之后呢,我们不都是平安地穿过了那个饥渴难耐的沙漠,走向了充满希望的绿洲吗
生活何曾不给予你美好,生活何曾不给予你幸福?它的斑斓如春天里的一片云彩,它的朝气总在四季的晨曦中辉映。感恩生活吧,它教会你做人的准则,它让你拥有自由的心灵,它给予一切它所能给予你的东西。
生活,令人寻味似品咖啡般的深沉。它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入口的苦涩,经味蕾的摩挲,也会慢慢成为无法忘怀的韵味。
打开窗户看世界
透过窗,看见了世间百态。有人看到了浮华,有人看到了庸俗,有人看到了善良,有人看到了邪恶……
窗户能看见世间所有,从不同角度去看,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有很多不一样,看到浮华是因为他被钱财蒙蔽了双眼,看到庸俗是因为他的目光很短浅,看到善良是因为他的心灵很美,看到邪恶是因为他的贪婪,世间百态,形形色色,不一样的画面,不一样的思想,让我们去看到更多善良,不要看到邪恶,让我们心里充满爱和欢声笑语,让这扇窗户更美。
从窗里看窗外
现在怎么了,变了。
窗外繁弦急管背后的荒凉,只有窗里清楚。
窗外被艳羡之后的孤寂,只有窗里明白。
窗外风吹过后的空旷,窗里都在看着。
如果有一天窗外走进了窗里,那么它会明白。
换个方位看问题,会有不同的感受。
窗外的世界
乐观者在磨难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磨难。相同的视角,不同的角度,便会体会到天壤之别的差异。 ——题记 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扇窗,而心灵之外的所有事物便构成了生活中花花绿绿、分外妖娆的世界。在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上,我们经历着人生的无常,多少次我们的心灵在黑暗、抑郁中徘徊,或因为失败而受挫折,或因为烦闷而感失落。
多少次我们的灵魂饱经生活的磨难,几欲跌进绝望的深渊。而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别人抱怨:生活为什么这么不公呢?为什么要给我如此之多的艰难困苦呢?我为什么不能像他人一样拥有永远的快乐和幸福呢?这样的人只是一味的抱怨,只是看到了生活给他的磨难,却从来没有换个角度去看待生活,也没有换一种心态去理解生活中的所有。 王尔德说过,人真正的完美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深切体会到了什么。是的,乐观者在磨难中看到机会,而悲观者则在机会中看到磨难,其中的秘密关键在于你是怀着何种心态去看待的。
如果换种角度去思考,我们人生路上所遇到的失败、挫折或是烦闷失落,都会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因为这些失败和挫折锻炼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体验到了别样的人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深邃、厚重和丰富,因为患难困苦是磨练我们人格的最高学校。如果我们能在抱怨的时候想到这些,那么我们的心灵便会豁然开朗,我们的生活也会远离黑暗充满阳光。 记得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早年丧偶,独自苦苦的把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她把他们视为自己的生命所在,她因他们的喜而乐,因他们的忧而怨。两个儿子每天赶集上市做着小买卖维持生活,大儿子在卖雨披,小儿子在卖遮阳伞。于是,晴天的时候老人望着天边那骄艳的太阳心中充满了千丝愁结:“我大儿子的雨披要什么时候才能卖出去呢?”阴天下雨的时候老人又是一声哀叹一脸忧愁:“我小儿子的遮阳伞又开不了张了!”
如此一来,老人每天都在唉声叹气中度过,本来历经沧桑的容颜更显苍老。直到有一天一个智者的点拨将老人的容颜绽放:你为什么不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呢?晴天的时候你应该为你小儿子感到高兴,阴天时你更要为大儿子深感幸运!于是老人的心豁然开朗,从此她再也没有了忧愁,一心幸福地安享晚年! 由此可见,换一种心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于我们的人生是多么的重要。马斯洛也说过,心态若改变,态度就会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也就跟着改变。 炎炎夏日,我们总在抱怨烈日当头、酷暑难耐带给我们的狂热和浮躁,甚至有时候我们会把这种心态作为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来安慰自己因为懒惰而没有完成的进程。但是我们却没有换种心态换个角度去思考,其实夏天在带来炎热的同时也把激情和美丽奉献了:那一片片繁茂浓绿的枝叶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那一件件闪亮的衣裙展现了我们肢体的美丽,而爽口的刨冰和各式各样的冷饮则让我们感受到了沁入心脾的惬意!难道这些不足以带给我们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思绪吗? 瑟瑟秋风中,当那一片片枯黄的落叶在寒风中蜷缩、颤抖时,难道我们只看到了它残缺的身躯、即将逝去的生命吗
换个角度换种心态我们也一样能感受到落叶的辉煌和绚烂:它们完成了一个生命的固有轮回,它们渲染了一个季节的凝重色彩,而今,落叶固然要永眠泥土,那是它们在深情的报答它们的树根母亲,那是它们在孕育明年春天的一个个新的生命,那是它们在为来年的盛夏之约接受时间和空间的洗礼与考验! 而塞翁失马,却不问祸福,福者祸所倚,祸者福所依,这是造物主神秘的规则,大自然微妙的工夫!若不深谙此点,马失而恸哭,马复而极喜,子伤又复悲,免役又复喜,这难道不是一种被愚弄的悲哀吗? 一朵飘雪,冷暖由心。
生活中换一种心态换一个角度不仅是对心灵的解脱、生命的丰富,更是一种理性的思考,一种人生的智慧,一种对于事物创新的判断!换种心态换个角度我们便会更多的去读懂人生的含义:人生不如意时不要悲观丧气,不要陷入低谷无法自拔;人生得意时不要沾沾自喜,不要美得忘乎所以。无论生活给予我们怎样的考验,我们理应都要坦然处之、欣然待之——胜不骄、败不馁,换个角度,我们便会领略到别样厚重的人生风景! 有一对夫妇吵架,妻子一怒跑回娘家,父亲拿来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个小黑点,问女儿看到了什么。女儿说看到一个小黑点,父亲叹口气说:这么大一张白纸你看不到,却看到那么小的一个黑点,为什么看不到生活中的美好呢?是的,心态掌握在我们自己的灵魂深处,我们拥有对自己的人生快乐与否的唯一决策权,生活已经赋予了我们诸多的无奈和烦恼,那么我们为何不让自己的心灵凡事都换个角度去思考呢?我们为何要立地画圆将自己的心重重的圈起来呢?更多的时候,不是生活给了我们绝望的悲怆,而是我们自己主动把自己的心沦为凄惨的境地!
其实我们心灵窗外的世界每一天都精彩纷呈,其实我们看似坎坷的人生道路时时都充满机遇,其实我们身边的快乐可以无处不在,其实我们生活中的烦恼也可以被重重的甩开,——只要你换个角度去看待!
窗外的世界
窗外,有一个与窗内完全不同的世界。虽然,窗户是透明的,隔着玻璃,你可以在窗内看到窗外,但你看到的只是一个平面,而这个世界,是立体的。
所以,请不要迷恋窗内的世界,否则,你只是个窗内之人——所谓窗内之人,就相当于井底之蛙。你的天空只有窗口那么大,你的世界只有房间这么阔,你的视野,也就不过是房间里那个会播放的铁盒子那么大了,这样,你就感受不到真实的瑰丽。
所以,试着走进窗外的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窗内读了万卷书,不如到窗外走万里路。去看九曲连环的黄河,万里绵延的长城,瑰丽雄阔的敦煌莫高窟,甚至是巴黎圣母院、伦敦泰晤士河,一切尽在窗外的世界。
窗外与窗内
窗外的世界也是我们内心世界的表象。
只要我们内心的世界充满秩序、宁静和希望,我们就总能在混乱中看到秩序,在躁动中感受宁静,在丑恶中发现藏在它背后的美好,在绝望中找到久违的希望。而希望永远都是我们活下去的理由和力量。哪怕是在纳粹集中营的世界里,我的心同样可以化作小鸟在蓝色的天空中飞翔。心灵的小鸟飞过了家乡的田野,来到我小时候曾经嬉戏过的地方。那里花正艳,草正绿,清清的小溪正无忧无虑地欢唱,母亲呼唤乳名的声音还在炊烟中飘荡。心灵的小鸟顺着那蜿蜒的乡村小路来到了菁菁校园,来到我魂牵梦绕的地方。那高大的松柏树依旧苍翠,树下仿佛还闪烁着我们的眼泪,回荡着我们的欢笑,而那慈祥的老校长依稀还在校门口伫立。心灵的小鸟再次飞过城市的上空来到那绿树环绕的湖边街道。从那红晕做的站牌中,我似乎还能看出当年的羞涩和慌张。而站牌旁那一片一片火红的夹竹桃似乎还在酝酿着初恋时的甜蜜和忧伤。心灵的小鸟最后不可避免地再次回到了这阴森冷酷的地方。这里没有自由,没有尊严,更没有温情和欢笑,但这里让我看清了心灵最深处的渴望,让我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又该如何去面对人生的苦难。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只要你不抛弃你自己的,生命的旋律就绝不会停止!只要生命的旋律不停止,生命就一定能走出阴霾迎来曙光!
苦难可以禁锢我的身体,但苦难绝不能禁锢我的心灵!
可是,如果我那心灵的小鸟和我的身体一样困在了这牢笼之中,我就不再看见我的希望。我的眼睛里将只有铁网,只有高墙,只有杀戮的恐惧和哀伤。即使有一天我的身体能活着走出这牢笼,我的心也无法再走出牢笼,因为我人未死而心已亡。
站在“窗外”看世界
禅宗有句话:“眼内有车三界窄,心中无事一船宽”一个人眼界开阔与否决定了他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态度。而眼界开阔有是有你看事物的角度决定的。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许多是烦恼,这是因为你对生活还有太多执着,痴迷。“用力看,就是盲。”当你站到一定高度时,眼前那一切就如“蜗角名利”般渺小。“极富有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你还会开心吗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习也有三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当你太拘泥于课本时,反而不能真切体会;融会贯通抓住每个字理解时,又如何能看清脉络,走向,把握深意?经过这个苦苦跋涉的阶段,你的思路会走向开阔,此时你需要跳出思维的死胡同,用博大的眼界统领全书,宏观把握,你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大山深处的孩子一心读书,因为他们怀着对都市繁华的向往;城市的小孩却想回归心灵的湖畔,找寻生命本初的质朴,清贫。对于自己拥有的东西,物质的,亲情的,天天沉浸在其中,就像蜜罐里的糖,感受不到拥有的美好,珍贵的,却自认为生活太忙,无趣。只有走出来,站在“窗外”,才能明白生命中的美好。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莲可远看而不可亵玩焉”启示我们不但要跳出苦难,乐观地面对一切,更要超脱美好,感恩的面对你拥有的一切。春色迷人,走近它却害怕消失;海水蔚蓝,轻抚一泉,它却是纯净无色。
李叔同,一代才俊,本可锦衣玉食,却散尽家财,剃发归佛门。很多人都不理解他,只有他自己知道:人生百味,各有自己的味道。看破红尘,“五色而目迷”,他有了高出一般的眼界,最终成为一代宗师。
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有时很难看清自己是否走了弯路。不妨走出“居室”,站在“窗外”看世界。
窗外人生
窗子里的人喜欢把目光投向窗外,看外面景物的四季变迁。看春天花开,看冬日雪落。看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看雨飘落,路上的行人在夏雨中匆匆走过……
人确实需要有向外看的勇气。不能囿于一室之中,泯灭突破樊篱的渴望。人在屋里憋闷久了,倦了,懈怠了。这不是体力上的疲惫,是心智上的衰竭。窗子里的人走向窗前,放飞郁闷的心情;让思想到太阳底下,把发霉的东西晒走,让阳光进来。人只有置身于天地之间,才会多一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人的视野更不应该只局限于室内,像井底之蛙!什么时候能表现出那临窗极目的舒畅,这不仅是一种心情,更是人生的气度。
唐代文人的窗外就别有一番天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门窗俱开的气势也只有唐代文人做得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凭高远望,极目江河湖泊,才能看懂画外之境,天地间凝聚的浩然正气,被唐代文人尽收眼底,一览无余。这不仅仅是一个诗化的视角,更是睿智的眼光,是开放的胸襟,也是社会风气的缩影。这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价值观,成为史书的永恒,引领后人书写自己的人生。
宋代文人的天地似乎是小了些——“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局限在方塘中仰望天空,“墙里秋天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情感的交流也要隔着墙。已经没有了天地间穿梭的大气,只剩移花接木的才气。收回可极八表的目光,定格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悠闲。从“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与自信,演变成“倚门回首”的秀气与精致,目光不再远行,因此窗外庭院的视角就狭隘多了。
清朝人是背着负担看窗外的,这负担平添了许多无奈。他们把凭窗的慨叹写进小说,用虚拟的形象隐晦地传达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冷眼旁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算是打开了清代文人与普通人对话的窗子,让山野之人进来,让渔夫樵子进来,用他们身上的清新之气驱散狭小空间里的迂腐之气。可这种胸襟只出现在落榜举子身上,不免是清代文人的悲哀。曹雪芹就率性多了,径直走到外面,从广阔的天地来反观自己,悟通人世间百态。“世事洞明皆学问”——饿着肚子行走在大天大地之间,用饱经沧桑的笔锋写出惊世骇俗的文字。这是行走在天地间高傲的灵魂。
在这一扇扇历史的大窗中,我们仿佛看见鲜活的历史人物从史册中走来。时代发展到现在,我们不能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窗下囚徒,从窗内走出来,让目游万仞,让思想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