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遂想起原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春天里遂想起作文

  那个春天,南方的木棉颤微着低落了很久,最终绽放如约。光景流溢催年,而那抹如春光般温暖的容颜,却渐行渐远,依稀地,隔着冗长的时光,凋谢。

  美好的回忆总适合放在心底,当作怀念的愁绪。而在不经意的一缕阳光里,那些被照得泛黄的碎片被拼凑起,成为终我一生也无法演绎的歌曲了。

  祖父是在我七岁那年离世的。听父亲讲是患了癌症。其实听这话的时候我并不理解那两个字的力量,直到思念变得白发苍苍,才倏然转醒。人可以伟大地涉足历史长河,而在病魔狰狞的模样面前,却终究卑微。或许祖父正是看穿了这一点,才会在当年与死亡咫尺之遥时,依然洒脱地笑。年幼的时候,父母便将我送到乡下祖父母家,由祖父一点一点陪伴着长大,那时候,总觉得祖父敦厚的性格像极了南方的木棉,穿越过岁月的悲喜,沉默到无所畏惧。

  是的,沉默到无所畏惧。记不清了哪一年,是一个春天,在木棉时隐时亮的投影下,风里飘扬的那只风筝,面向大地。于是那老人的眼里,只剩下一个孩子飞奔的影子。

  那时春暖花开,云有些空寂。风却善解人意地舞起,于是想着和祖父外出放风筝。风筝大概也不是买的,祖父要来一张漂亮的油纸,混着点浆糊,微笑着巧手翩飞,一只轻盈的风筝便出现在了我的手里。路边是新生的桃花,在春光里越发显得娇弱。而祖父路过却绝不停留,直到将自己重又侵入木棉的柔和里,祖父才心满意足地摆开小凳子,修修他的琴弦,啜饮两口小酒。一瞬间,阳光就仿佛深入心灵,他眉梢眼角疏疏地挂起了笑,亲情无限,桃花失色。那年春里的南方木棉,挡住了隐晦,挡住了不久的离别。

  十年前的那个春天,天堂从木棉树枝丫穿梭而过,就像祖父在我的生命里跋涉而过。难以驻足,像那木棉,不会永远拥有春的繁盛,而我,不能永远留住那份情感了。】

  又是一个春天了。一样的万里无云,一样的怀想联翩。站在南方的木棉下,我悄然回首,在时光的剪影中往事如语言消散。只有那一抹尘封的木棉,在相同的时节,盛开如约。

  恍若两生。

春天遂想起原文

春天,遂想起

  一)关不住的春色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那是何等的旺盛,素琴之韵律,不及你;青灯之幽暗,不如你。春风阵阵,黛蓝色的天幕与那小溪畔的一抹淡红,成为那一张又一张的绝唱画面,何时在那一抹红下,有一个调着素琴的女子

  (二)啄春泥的新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回大地,“啾啾”两声鸟鸣,是新生的象征,大雁归去,新燕归来,那种欢喜在跳动,在飞跃。美不是花开之美,而是那莺莺燕燕在你争我闹,那是动态之美,活泼之美。

  (三)烧不尽的小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时的我们情绪那么低落,但是那浓绿的小草,点燃了心中的希望之火。那是一种拼搏,一种坦然。

  一花一草,花开,花谢。遂想只在一瞬间,这瞬间或长或短,但若干年后,春是否还在呢.

  教师评语:这是一个六年级学生的20分钟考场作文,也是一篇标杆优秀作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立意鲜明。文章开篇点明中心,照应题目,紧紧扣住话题。结尾总结全文,引起联想,结构安排一气呵成,严密而完整。

  2、形式新颖。主题部分,作者以小标题形式分了三个版块:“关不住的春色”、“啄春泥的新燕”、“烧不尽的小草”,对“春天,遂想起”做了充分的分析。

  3、语言优美。整片文章语言生动优美,结构清晰,堪称考场的佳作。

春天,遂想起作文

  早晨,窗外冰凉刺骨,静静地,静静地……嗬,多像梦的使者。蓦然,几行诗句涌上心头:

  阵阵微风,轻柔冰凉,

  每一阵微风都是一个甜美的梦。

  让春笋看见了尖芽儿,

  让小路看见了绿荫。

  哦,在这吹起微风的早晨,

  我忽地闻到了迎春的芳香,

  听见了蝴蝶的歌唱……

  太阳依旧像生了病一样,连绵起伏的山,一片片林子,全都是灰蒙蒙的,像一幅铅笔画似的,哪里有春天的一丝踪迹

  在我爬山的时候,走进那翠生生的竹林。春雨潇潇,雨雾纷扬,洒在竹叶上,落到小河里,滴—滴—渗进泥土当中。地里的笋芽儿一个劲地往上冒,冒冒冒,冒出了小小的笋芽儿。

  这以后,稍一留心,就在草地上找到了春天的踪迹。草地上,用手轻轻地扒开,就可以看见一朵朵紫色小花儿,一点点嫩绿色的小草冒了出来。还有一两截刚刚泛青或萌发出芽苞的小树枝。这些鲜艳的粉末,应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彩尘。草地上,被映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意。

  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细心一点,就能发现它们!

春天遂想起原文

春天,遂想起

  “一年之计在于春”,又到一年春天时,柳絮翻飞,桃花朵朵,一不小心,又坠入回忆流年。

  友谊

  你我相识在那小雨淅淅,万物复苏的季节,相知,相熟。转眼间两年半即将逝去,不舍。

  初一下半年,分班后的我们误打误撞,许下“一声姐妹,一生姐妹”的誓言。还记得,傻傻的我们晚上不睡觉,数窗外见证我们友谊的星星,彼此打断对方的思路,嬉笑打闹着,即使被同舍谩骂也乐此不疲,就快要毕业了,多少不舍与牵挂涌上心头,以后的生活里还会有对方的身影和关心吗……无暇顾及那么多,珍惜当下,即使有一天我们将分道扬镳,但至少我们闺蜜过。

  誓师

  提及“春天”这个字眼,自然放不下心中于3月12日的执念。

  春意阑珊,在学校操场上,在一队队整齐的笔直站立的身影中,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庄严的宣誓声中夹杂了多少血泪心酸,多少个不悔的日夜里无悔的执念,“九年奋斗史,成败在此一笔,雄关漫道,谁与争锋……”距人生第一个转折点只余百日,一百天后我们将奔赴人生第一个战场,抹下第一笔辉煌。要记得在这个春天,我曾庄严宣誓,周围的花草都为我见证,见证六月刑场上的我行云流水,字字珠玑,百步穿杨,忘不了这个庄严的春日及郑重的誓言,只求一战成名。

  母校

  母校的春天格外美丽,花坛里的花儿争奇斗艳,墙边的泡桐焕发生机,房檐喜鹊不时住息。偶尔会有萌翻了的鸟儿傻傻的装向教室的玻璃,一声巨响打断我们的思绪,遂引起一阵喧哗,又投入紧张的学习中。

  最爱母校春日行不足,我们将会离开这里,离开母校,再不见这风景,失落之后是惋惜不舍。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不要忘记,至少还有回忆。

  作为初三的莘莘学子之一,春天,遂想起我们曾经的一起,想起曾许下的壮志,想起即将告别的“家”。

春天遂想起原文

春天,遂想起

  又是一年花开灿漫的时节,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我的奶奶。

  走在这条经常和奶奶一起照的小路上,每年春天,我都会来这里。这里,充满了我和奶奶的回忆,伴着浓浓的花香,我坐在这里的摇椅上,轻轻荡着,回忆奶奶和我的回忆。

  回忆中,奶奶曾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是呀,奶奶的这句话,不知说了多少遍,至今仍然记得。奶奶和我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有选着了对的路,才能走上人生的巅峰。”奶奶的话,总是那么的发人深省。

  摇椅轻轻荡着,我倚在椅背上,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在梦中,我看到了奶奶的脸庞,那一道道的褶皱,是被无情的岁月刮伤的,这张饱经风霜的脸,曾在我儿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我醒来,已是黄昏,想着奶奶的脸庞,望着那夕阳;那黄昏的夕阳,像极了奶奶的脸!

  记忆中,我是在奶奶的背上长大的。小时候,我经常让奶奶背着我,一开始奶奶轻轻松松的就能将我背起,慢慢的奶奶再也背不动了......我开始和奶奶一起走,再后来,我才渐渐发现,奶奶的背驼了,两鬓的头发也愈来愈白。我越来越高,而奶奶却越来越矮小了。

  现在奶奶永远的离开了我,可是每当春天的时候,我总会在这条小路上走一走,回依着我和奶奶的一点一滴。

  ——后记

  ——题记

春天,遂想起 余光中

  江南,

  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

  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蜒于其中

  (可以从基隆港回去的)

  江南

  小杜的江南

  苏小小的江南

  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

  (那场战争是够美的)

  逃了西施

  失踪了范蠡

  失踪在酒旗招展的

  (从松山飞三个小时就到的)

  乾隆皇帝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

  的江南,想起

  太湖滨一渔港,想起

  那么多的表妹,走在柳堤

  (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

  走过柳堤,那许多的表妹

  就那么任伊老了

  任伊老了,在江南

  (喷射云三小时的江南)

  即使见面,她们也不会陪我

  陪我去采莲,陪我去采菱

  即使见面,见面在江南

  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在江南的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

  何处有我的母亲

  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

  一个江南小女孩变成的母亲

  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

  喊我,在海峡这边

  喊我,在海峡那边

  喊,在江南,在江南

  多寺的江南,多亭的

  江南,多风筝的

  江南啊,钟声里

  的江南

  (站在基隆港,想——想

  想回也回不去的)

  多燕子的江南

  知识扩展:春天,遂想起作文

  记忆中的春,犹如《春之怀古》中所道:“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哧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每每春至,雪花吟唱着一首“嘶嘶然”的歌,将万物唤醒,充满生机。于是,在那杨柳吐绿,溪水零丁的时节,遂想起那飘然的雪。

  雪,是春的使者,为万物的觉醒而探路,给予人世间一个美不胜收的季节,它是一种来自大自然的灵动的艺术,在一片喧嚣的尘世中熠熠生辉。

  春天,遂想起那冬末残雪,阻隔了秋的朗润,夏的温暖,一冬一春,每当那冰冷触碰指间,然后褪下冬衣,又到了小园寻春的时节,残雪皑皑,随风飘洒,你一时无法分辨那是落雪还是飘絮,你会忆起昔日的咏絮才,你又仿佛穿越千载,神游红楼,体味“一团团逐队成逑”背后所蕴含的淡淡伤愁。这残雪,是冬末,是春初。别样的旋律,别样的愁绪,幻化在这雪的世界中的一份子。在这样一个美妙的春季,感受来自千里之外,冬那悠悠的告别,在那一片蓝天下,“鸟又开始丈量天空了,他们叽叽喳喳的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这便是春在呐喊。尔后,你望着那残留在清新泥土中间的雪,又再想什么呢?多么可爱的季节,多么可爱的残雪。慢慢的,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将冬季遗忘,仿佛从未有过那银装素裹的世界,你会想到或许是春将它孕育,他们从来都是一体的。

  春天,遂想起那傲雪翩翩。微风吹过小园,春恍若覆着一层白霜,静寂中,一切都是刚睡醒的样子,一场雪欣欣然地迎风而至,在空中曼舞,笼着一层轻纱。有人说,雪是冬的舞者,它是灵动多姿的,但我想,它更是春的艺术家。傲雪当枝挂,与红梅相衬,一派生机盎然,超脱世俗之感。“飘若游云,矫若惊龙”,一片静寂之中,你仿佛体会到羲之书法中浑然天成的韵律。雪花停驻在枝头,在春的世界中,是静的,亦是动的,它饱含着自身的傲然,饱含着对冬的痴情,又在张罗着为春而舞。它不是冬的附属品,而是冬的馈赠,给予春天一抹别样的活力。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就是雪的精神,也就是中国艺术的精髓;雪所给予春的神韵,是“芙蓉出水”的自然美,那是诗歌、书画远不能及的一种艺术。这对于春天而言,是多么宝贵的一笔财富啊!

  最后一场春雪已去,飘飘洒洒融入春天的怀抱。不久,雪化了水,仲春已到。每每驻立窗前,凝望着柳絮漫天;每每跨出家门,呼吸着春天空气中那独有的清新;每每望见小园中梅花落、候鸟来的场景,遂想起雪。冰清玉洁的雪,生机勃勃的雪,蕴含着伤愁的雪,孕育着中国艺术精髓的雪。

  春天,遂想起雪。

春天遂想起原文

春天,遂想起

  春天,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时节。作物在田里生长,一派生机。更惶提无需人打理,年复一年在田间自生的野菜。而早春三月,也成了品尝野菜的当令。 记得周作人有篇散文曰《故乡的野菜》,说的正是他儿时在浙东见过的种种野菜,鼠曲果、紫云英、豌豆苗和荠菜,穿插着他半生关于野菜的印象。知堂先生是不论后人对他的评价,但是他的这篇小品,我是极喜欢的。冲淡平和,又兼得家常滋味。浙东虽不是苏州,然而风俗与野菜大概的品种,大抵不会有大区别。而喜欢这篇小品,应是童年生活与其产生的共鸣。 上初三前,爷爷奶奶住在乡下。

  每年的清明节,我们一家都会回乡扫墓。仪式很简单,比不得古人行的大礼,仅是供桌一张,祭品若干,与饭菜置于其上,外加一个镏金的铜香炉,插着红烛一对,细香三支。人人上前磕头跪拜一番,把那黄纸与冥布烧了,祭祀便完了。后辈们便算尽了对祖宗的责任,也带一些为自己祈福的意思。 然而这天孩子们的节目刚登场,跑回家中,提篮执铲,约上三五伙伴,便一同前去挖野菜。我家乡野外的野菜不算多,但绝对不少。多长的是一种叫马兰头的野菜。马兰头的样子近似于刚长出没几天的小油菜,但却更有韧劲,也更修长,颜色也颇带点深绿。

  马兰头多生长于河岸,或田间水沟的背阴湿润处。它们总是成群地生长,但要一次找到一片马兰头,也难。 挖野菜的趣味大多也在这里,不断充满着惊喜的发现之行。找到一处,便招来伙伴,一手轻提草叶,一手挥铲轻挑,微微用铲背拍打拍打泥土,抖一抖,放入提篮中。若是发现了一片密集之处,大可手一搂一抓,铲子翻地皮般挥过,一把马兰头就又得手了。 记忆中战果最辉煌的一次,是姑姑童心大发,带着我同表妹在田野里搜索,不经意间,竟在一层快烂了的稻草下,找到一大片的马兰头,而后又如法炮制,相继在一层层稻草下,找到许多令我觉得欣喜的马兰头。 挑完了野草,乐趣似乎也随之消逝了,当中午奶奶端上一盘精心拌过的马兰头时,我只是象征性地,小心地扒拉两块罢了。 也许挖野菜的孩子,更多的只是享受寻找与发现时的快乐吧!乡下的房子拆迁后,我便再也没回去过,更别说再去挖一回野菜。 转眼又是清明,春日的夜,我仿佛又望见自己奔跑在翠绿的田野上,手里的,是小小的铁铲,和一个小圆篮。 春天,遂又想起野菜……

春天遂想起原文

春天,遂想起

  故园东望

  白砖黑瓦,绿树红墙

  古道西风,细水流长

  在风雨中飘摇了一百年

  又何必流连这一个春天

  我望见村口的老妪望我

  迷离的眼眸中饱含困惑

  归来的是哪户人家的子女

  明日又将去往世界的何地

  哭婆拖着疲累的身躯

  轻叹昨日归去生命的年纪

  回头挑起空荡的菜篮

  不觉眼角还蓄着两点泪滴

  她原只需干嚎不必动情

  但每当曲终人散后仍止不住抽泣

  他们的确是太年轻了啊

  而自己却已活得太久太久

  男主人们总是半夜才回家

  伴着冲天的酒气

  以及麻将局上意犹未尽的话语

  却不见身后荒置已久的田地

  终于,村庄静默着在黑暗中细数

  今日赢了多少麻将钱

  却又输了多少白发人

  还将多少黑发人送上新的征程

  苦苦挣扎的村庄早已望穿了秋水

  渴望着黑发的我们让她早日春回

  她是颓废的旧俗的坟墓

  更是美好的新生的摇篮

  我们义不容辞

  竹径听雨

  我很享受连绵的春雨

  绵绵的,黏黏的

  吹拂着我的肩背

  行走在青石蜿蜒的石板路上

  青翠的竹林在两旁

  用目光温暖着我

  被岁月日渐荒芜的心

  伴着袅袅蔓延的青草芬芳

  甜甜泪水

  不知不觉

  掠过脸颊

  散落水痕中

  足迹于水痕浅浅点过

  随即被稀疏泪水淹没

  其实,分不清

  那是雨,抑或泪

  只是那些被抚平的伤痛

  在雨水的滋润下

  淡化为俏皮的酥麻

  不再刺痛

  有没有一把吉他

  在这恬淡的季节告诉她

  此地风景很美

  就像曾经的回忆

  曾经,多近

  永远,多远

  如今躲进这闲适雨季

  看不清,也不想看清

  生灵,多静

  献媚,多累

  不如一生行走青石小径

  默数雨的泪滴

  君如载酒

  君如载酒,不应有恨

  击缶而歌,不应有悔

  相逢一笑,红颜一曲

  狂妄一笑,知己一语

  生死相许

  莫问多少是别离

  君如归去,不应有叹

  鼓瑟而起,不应有泪

  相逢几世,红颜已逝

  狂妄几世,知己莫问

  君需尽醉

  醉来不复思天涯

春天里遂想起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季节;走在路上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花香。我无心赏花观景,却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小学时的一位老师。

  邓老师——我小学的语文老师,也是我的启蒙老师。他的身材微微发胖,长了一点点胡子。他的家在一个小镇上,他每天早晨骑摩托车到学校里来,下午放学后又骑摩托车回去,是很辛苦的。

  邓老师蛮幽默的,上课时总会用笑话给我们调节气氛,赶走瞌睡。偶尔他还会给我们做鬼脸,惹得全班哄堂大笑,让别个班的同学很是羡慕我们。邓老师有两个比我们大许多的女儿,我一直相信,他花在我们身上的心思不比花在他女儿身上的少。

  邓老师唯一的缺点就是抽烟喝酒,偶尔会叫我们到校门外小卖部去帮他买烟。由于学校老师人员有限,邓老师还担任我们的体育老师。到了夏天,体育课活动结束后,十有七八邓老师会自掏腰包给我们买冰棒,犒劳我们。

  有一次我们几个女生跑到邓老师办公室去玩,他非但不反感,反而很高兴。我们发现他办公室的角落里有一些画,是以前毕业的学生做的,我们就随意翻看。那些画中有用各种豆子或是鸡蛋壳拼出来的,都很漂亮,让我们赞叹不已。我们在他办公室里玩的不亦乐乎,把好玩的玩了个遍,好看的看了个遍,就差一点把办公室给“毁”了。

  有一次上课,我开小差,被邓老师发现了,他用教棒提醒了我一下,我却非常非常地不高兴;其实他也没有打痛我。长大后我才明白,老师那样“打”我是为了我好,不然的话,可能连说都不会说一下我,更何谈打呢

  快毕业了,我们几个女生又跑到邓老师办公室去玩,无意中邓老师说了一句:“如果现在让我去初中继续教你们的话,我非常乐意。”这句话我印象最深。

  在这个百花斗艳的季节,我不禁想起邓老师带我们春游的情景。我最怀念的人是邓老师,我最想感谢的人也是邓老师!

春天遂想起

  老家,春天来了,你还好吗

  昨夜梦回,又是时间将我定格在了你最美的那一刻,也是我一直追寻留恋想你的那一刻,充斥着初春最浓郁的绿色交织在我内心深处你缤纷的相册上,春天,遂想起了我,老家.

  蜿蜒的石子路铺筑着你沧桑的年华,一圈又一圈的石纹刻出愈发深邃的眼眸,在春天里,恐是蓝天浣洗得太蓝,竟也染蓝了你的厚重,遂携一旁丢石子玩的孩童开始蹦跳,旋转,舞出一地的青葱幼芽,偶有遗落,也会有金灿灿的不知名的花朵补齐,却是衬得更加娇艳夺目.

  春天了,极易想起那一片开在河边的桃林,恐已是惊艳得不行了,无数点粉嫩聚焦,是对画中牡丹最致命的打击,哪怕是零落在地的一大片花瓣,也是或娇媚地卷着,或无邪地抱着,是让人很想保护收集的半点春色.

  河上,也是孩童聚集的,小小的船桨果真能划开岁月的河水,记得上次在这河畔就着青梅偷尝了一点船家的米酒,淳香弥漫,飘荡在整片河中,那宛如碧玉的河水也醉了,醉得不知该走还是该留,竟像停驻在那儿的,凝视着那风,那柳,那云,那碎瓷一般的点点水光.

  哦,还有,我最最亲爱的老家,那疼我爱我宠我的祖母正坐在赭红色的大门前,阳光将她的轮廓裁剪得如此精神矍铄.我那祖母爱剪剪窗花,剪出千种万种的情丝一端挂在我身上,一端绑在她心里,鲜红地融进我的血脉.

  这时候,春天,她应该已开始帮我收集各种香草,各种残了的花瓣,帮我留意新长的青杏,新发的嫩芽,我能想像她马不停蹄地在春天里忙碌,每天转来转去,却转不出以我为圆心的那一个个春去春回,她也应该有自己的春天,即使她并没有我一直陪伴.

  春天,承载了我太多草长莺飞的梦想于老家,每一个老家的角落我都细细抚摸,轻轻吟唱,唱给老家听我自己的人生,我自己的窗口所折射的风景.但关上门,老家一直都会在那里,是我应该在返航时回到的地方,哪怕现在是春季,哪怕我应该动身去远方.

  昨夜梦回,老家带着春天潜入我的时间,让我又回到了老家最美的那一刻,老家,是每个人最能动情呼唤的那一方土地,那一方摇篮,那一方血肉相连的灵魂深处.

  春天了,老家,你一定特美吧,现在.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青春主题议论文

这一次我学会了担当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