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的名人名言事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知足常乐的名人名言事例

知足常乐

  千年古训常常萦绕在我们耳边,“知足者常乐”,但从古至今,知足者是否体验到了人生的乐趣?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有不知足的人才能不断进取,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一个不知足的人一定是个坚忍不拔的人,他不畏风霜,不畏冷雨,面对奇耻大辱,勾践卧薪尝胆,因为他不满足于做一个战俘,他要报仇,他要夺回原属于自己的一切;面对放射性元素,居里夫人毫不退缩,因为她不满足当时的科技水平,她要提取那沉重的镭;面对黑人低下的社会地位,曼德拉没有听天由命,因为他不满足于做一个低下的黑人,他要让世界上的种族之间没有歧视,他们是不知足的人,他们不畏风霜,他们是真正快乐的人,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一个不知足的人一定积极向上的人,他们不满足现状,他们改造生活。为什么明亮的电灯能在黑暗中跃动?因为爱迪生不满足于油灯的曳曳火光,因为爱迪生的发明使世界变得更美好;为什么世界物理学会有如此高度?因为牛顿不满足于生活在一个有太多秘密的世界,因为他引领着后人,一次次攀登物理学的顶峰;为什么蒙娜丽莎的微笑今天数世人心驰神往?因为达芬奇不满足于现状,因为他要追求美的一切。高尔基曾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会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是啊!正是因为他们的卓越追求,人类才能生活在如此美丽的世界,人类才会获得快乐。

  一个不知足的人一定是自信乐观的人,他们获得的是世间最珍贵的乐趣,试想,如果原始人对生活都那么满足,就只能停留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土处穴居的水平,何乐之有?正是因为不知足才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科技的进步。文明的发展,才使人们常感到真正的快乐。

  当今世界行进步代如此之快,人类不可能一劳永逸,这就需要我们不知足,莫等闲,以不知足作为向上的车轮,不断进取,获得人生的乐趣。

知足常乐的名人名言事例

知足常乐

  双腿瘫痪,终身只能与轮椅相伴,史铁生终究只是个普通的人。他不是神,有过迷惘,想过轻生,但他终究是战胜了自己。尽管自己不能像刘易斯那样在赛场上跨过鲜红的终点线,但自己还有头脑,还可以畅所欲言。他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化作一泓沁人心脾的清泉,浸润着世人那干渴的心灵。正因为知足,他乐观地面对苦难,从容地面对死亡。如果当初他屈服于苦难,不懂知足,又何来今天。

  “如果这一生不幸,我希望有来生,如果这一生是幸福的,我今生已是满足的了。”是啊,没有高官厚禄,但我有怡然自得、无拘无束,没有健全的身躯,但我有灵活的大脑。知足让自己活得更潇洒。然而,面对苦难要知足,却不代表凡事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锐意进取,不满足于一点小小成就,才可能绽放人生的光芒。

  同样的起步,却有不同的终点,原因在于取得成绩时的态度,沾沾自喜终究止步不前。明确目标,更加不懈地为之奋斗,才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面对成绩,不满足让自己更加充满斗志。“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的话告诉我们,不满足是成功的前提。爱迪生用智慧点亮世界,袁隆平用汗水使饥饿远离,贝多芬用血泪感动世界。是什么让他们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不满足。不满足让爱迪生实验几千次仍不言弃;不满足让袁隆平田间挥汗,几十年如一日;不满足让贝多芬失聪后仍不舍不弃。知足,让伤痛化为力量;不满足,让平庸蜕变为伟大。知足却不满足,让人生的麦田收获迷人的黄金。

知足常乐例子

  知足老爷的故事

  在早年间,有一大户人家。夫妻二人闲来无事,就打赌,夫说;世间人该有知足的。妻说;我看没有这样的人。于是夫就非要找一个看看,一转眼秋天到了,夫来到一桥上。就听有人唱;有稀又有干,吃得冒热汗,人要能知足,活过天上仙。夫听罢乐了,这回我可找到知足的人了。于是把此人领回家里,告诉家人,就叫他知足。从此知足衣食不愁,又有住地,可他闲不住美天家里脏累活都是他干。转眼一年过去了,知足是无要,无求。夫这才对妻说;如何?你看知足是不是知足的人啊?妻道;我看不必须吧。我们再看。冬去春来,妻让丫头给知足送去银两。知足没要,妻就想,世间有,酒,色,财,气。我就不信一样他不爱

  那里妻可就下了功夫了,在家里的丫头里亲选了一位叫腊梅的,这丫头可不一般。模样美身才好,又善解人意。妻对她是如此这般的教了一通,于是,才引出一段知足老爷与腊梅的故事。每一天里腊梅是时时,事事,处处不离知足身边。开始知足还真挺住了,不是有句老话,英雄难过美人关吗!况切知足就是一般人。春去夏走秋来到,知足到底还是上了套着了招。此时妻拉上夫去看看知足的作为。夫无言答对妻,第二天夫把知足叫来,告诉他让他去一趟江南,去找一位亲戚,给他拿了足够几个月的路费,还说找不到不许回来。

  知足到了江南找遍了各个地方就是没有那个亲戚。路费花没了没法子,知足只好重抄旧业,开始要饭。又到了深秋天,知足来到一座破庙里避风雨,这时他想起那封信来,想到我依然又是个要饭的,也回不去了看看信里写的啥?于是打开信来看,信中写着;知足老爷戏腊梅,忘记桥下那堆灰,江南无有亲娘舅,送君千里永不回。此刻知足才明白东家的用意!

  人间有知足的人吗?酒,色,财,气。你抵挡得住吗?古今中外概莫如此!人啊人!

知足者常乐

  知足是天赋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穷。

  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英雄,不是夸夸其谈,信口开河的言论者,而是沉潜到心底,厚积而薄发的实践者。

  近日,各个落马官员夺人眼球,各类炒作新闻比比皆是,各种猎奇心理层出不穷。究其本质,在于人类内心丑陋的不满足的欲望,对名的渴望,对利的在乎,成为了一个个公众人物的滑铁卢。

  富兰克林说:“对于不知足的人,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只有期盼少许,才能接近最高的幸福,欲望的血盆大口是永远不会被满足的。一如沈从文在苦难面前依旧保持一颗平常心,汪曾祺在沧桑中依旧保持水的感觉,这便是知足者,在繁华面前不会失其本心,能够坚守自我,在苦难面前也不会抑郁不堪,能够乐观面对。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疆锁,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怀着一颗知足心,才是理想生活的根基。享受看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释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充实与知足。

  如今,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多少人汲汲于富贵而出卖了他们的心灵?有多少人追逐于名利而典当了当初的追求?或许只有知足心常在,才可知“才道霓虹君已去,英雄长存海天间!”

  知足不是无为,不是懒惰,而是只坚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坚持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秉持“一事精致,便能动人”的信念,而非大而无当,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去做,这只会导致会而不精,一事无成,留得遗憾。

  马玉祥只愿当一介小兵,而我们心知肚明的是,他的内心里,一直是一位伟岸的英雄。大凡知足者,必有谦虚之心,真实之情,从容之境。这样的人,就算只当小兵,也是令人钦佩的小兵。

  愿你我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知足常乐的名人名言事例

知足常乐

  有一句名言叫“一天天满足着,一天天堕落着。”所谓知足,就是知道满足,满足已经得到,知足强调的是一种心态。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是公平的,上帝并没有偏袒任何人,没有贵贱之分,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知足,不要天天抱怨。

  唐代诗人刘禹锡,可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知足人”。他即便被贬,他依旧天天快乐,当地的地方官欺负他只是一名被贬官,只给他一间极简陋的草屋,他便写出名诗《陋室铭》来。正是因为他知足,满足自己的生活,才能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下写出一首又一首的古今传唱的名诗。

  三国时期的周瑜,本为吴国的一名十分有威望的谋士,也为吴国立下了不少功劳,智力也高出平凡人,但就是由于自己的不知足,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觉得诸葛亮比自己聪明,就处处与诸葛亮作对,以致最后的下场是多次聪明反被聪敏误,最后被气死前口中仍是“既生瑜何生亮!”。在死前都持有一个不知足的态度,以致到最后落得那个下场。如果他是一个知足的人,那么长期在全国称雄的也许就不是蜀国了,所以这告诉我们:人要懂得知足,不知足就会落到走向死亡的下场。

  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在名校哈佛大学读书,可是,一般进了这所世界名校的人都不愿在考上之后自动退学,但比尔盖茨这样做了。他希望另两个人和自己共同退学来研究一个当时极少有人研究的程序。可他们拒绝了,因为他们不想因为一个是否成功的项目而退学,但比尔盖茨成功了。所以这告诉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知足,在什么情况下不应该知足。

  在我们最近学的孟子名言“鱼非我所欲也”中,他说有一些人为了“万钟”的礼物便接受了,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要告诉我们要知足,在俸禄与金钱下,就应该做到知足,知足才是立身之本!

  所以要记住,学会知足,才能心底敞亮,少却烦恼。学会知足,才能更好的体会人生风雨兼程和艰辛和幸福。也只有人人懂得知足,我们的社会大家庭才能和谐、平静、而真诚。

感悟《老子》之知足者富哲理故事

  老子有句经典的名言:知足者富(《老子·第33章》)。这与人们常挂在嘴边的“知足常乐”是何等相似。老子的名言,往往就是这么朴素,但就在这朴素背后,却饱含着深刻的哲理。

  最叹一个“富”字,韵味无穷,生动之极。只有懂得知足的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我理解,这富有,不是高官厚禄,不是金玉满堂,而是精神的富有,心灵的充盈,生命的快乐。这富有,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大觉悟。

  夜深人静之时,我常常直面自己的内心:你知足吗

  这质问,让我无可逃避。我想说,我已学会感恩,学会平和,学会快乐,我在努力做到知足。可是,我知道自己是不能骗自己的。百般躲避、千般狡辩、万般伪装之后,我只能承认,我远没有达到知足者富的境界。

  平心而论,进入知天命之年,心情趋于宁静,欲望日渐淡泊。我懂得珍惜生活,明白适可而止。我学会在真诚的感恩中,让自己的心态平和、心情愉悦。在名与利面前,我也绝不会再有年轻时的狂躁与愤懑。但是,在内心的拷问面前,我还是感到了羞愧与不安。欲求、遗憾、失落、悸动……还有轻轻的叹息。这正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我还能说什么。

  真正达到知足者富的境界谈何容易。从古至今,这样的人几乎可以掰着指头来数。我想起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同志退休之时,深有感慨地总结了三句话,叫做:

  官大官小,没完没了;

  钱多钱少,都是烦恼;

  这好那好,健康最好。

  可是,一些年轻人听了后很不以为然。于是反其意而用之,也总结了三句话:

  官大官小,越大越好,

  钱多钱少,安全就好,

  这好那好,漂亮女人最好。

  这故事告诉我们,不知足,恰恰是人的本性。而年轻人的大胆与直白,正是人的本性的揭示。说的好听点是追求无止境,说得不好听了,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了。

  我又想起《红楼梦》里面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好了歌》是一首极好的劝世歌,功名也好,富贵也罢,到头来,只不过都是一场空,只落得两行泪,长悲叹。可惜的是,这世人,又有几人能听得进去

  人性的不知足,造就了人生的悲剧。且不说,永无止境的追名逐利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怪圈。而且在这追逐的过程中,处处充满着风险与危机。

  智慧的老子早就看到这种危机,他认为,生命比名声与财富更重要。过于贪求名利,必将极大的耗费生命,过于敛积财富,必定会遭至更为惨重的损失。他告诫人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第44章》)。他还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道满足的人,才是永远的满足。一对拾破烂的夫妻,可以是很快乐的夫妻,因为他们懂得知足。一个百万富翁,也可能活得很累很累,因为财富的积累永无止境。

  俗话说,比上不足千千万,比下有余万万千。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我们活着,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我们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我们有一个和平的天空与和谐的大地……

  知足,我们不一定能达到老子的大境界。但至少,它可以让我们平静地活着,快乐地活着。

知足常乐例子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

  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古人的“布衣桑饭,可乐终身”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典范

  诸葛亮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知足常乐。

  沈复所言“老天待我至为厚矣”表达着知足常乐的真情实感。

知足常乐的哲理故事

  惟俨和尚是唐代著名禅师,晚年住在澧州(今湖南澧县)的药山,人称“药山惟俨”。他与许多高僧一样,善于从眼前小事物入手,启发弟子们的悟性。

  有一次,惟俨指着林中一棵枯木,问弟子道悟和云岩:“你们说,是枯萎好呢,还是向荣好?”道悟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向荣的好。”不料惟俨断然否定道:“灿烂终将归于消灭。”这一来,答案似乎已经明确,所以云岩随即转口说:“我看是枯萎的好!”谁知惟俨同样认为是错的:“枯萎也终将成为过去。”

  这时,正好另一位高沙弥从对面走来,惟俨便以同样的问题“面试”他,机灵的高沙弥不偏不倚地答道:“枯萎的让它枯萎,向荣的让它向荣。”惟俨这才颔首赞许道:“高沙弥说得对,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应该听其自然,不要执著,这才是禅的态度。”

  其实,惟俨提问的本意,不是要你作“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要你懂得,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灿烂也罢,枯萎也罢,都会如过眼云烟,不复存在。记得沈从文先生在《烛虚》一文中也说过:“自然极其博大,也极其残酷,战胜一切,孕育众生。蝼蚁蚍蜉,传人巨匠,一样在它的怀抱中,和光同尘。”

  进而言之,灿烂与枯萎本来就只是事物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灿烂过后是枯萎,零落成泥后又孕育出新的灿烂,无所谓哪个好哪个坏,其各自独特的魅力,就看你怎样去欣赏了。比如月亮吧,总有阴晴圆缺,不能说圆月就一定比缺月好。一勾新月或一弯残月,同样充满诗情画意。“杨柳岸,晓风残月”,不也是令人赞赏的千古绝唱吗?因为有变化,有圆缺,才使我们见到了生命的完整形态,从而更加珍爱人生。

  所以,惟俨和尚说得好,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不偏执,不强求,顺其自然,才是明智的态度。如果你一味钟情于“灿烂”,那么,一旦灿烂变成了枯萎,就难免会产生“黛玉葬花”的悲哀,那将徒生多少烦恼啊!

  不管外界形态、环境、条件起了什么变化,不管是灿烂还是枯萎,不管是年少还是年老……安然知足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种形态……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学无止境的名人事例

学无止境的励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