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常见的消费心理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理性消费

  “以耕读为本,以勤俭为德”。古往今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我们也一直都在倡导追求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可是随着人们经济能力的提高,如今的青少年开始有了独立消费的行为,只是他们中的部分经常盲目从众,互相攀比,挥钱如土,这种风气正渐渐毒害着中学生的心灵。

  有人说“人们最基本的物质需求:空气、阳光、水,其实就与钱没有太大的关系。至于人际和睦、心灵充实、情趣活泼、人格高贵等生命价值的重要内容,更不是钱能买来的。”没错,作为一名中学生,学好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结合自己的家庭实际学会花钱,学会消费,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追求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做到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理性消费。

  我们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消费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种消费只是满足我们正常的衣、食、住、行等基本方面,而不是沉溺于物质享受,“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有些同学家庭经济本来就困难,仍盲目跟风,其结果只会让自己和家人负债累累;有的人家庭经济状况好,有条件消费,却热衷于到处炫耀,讲排场,比时尚,玩潮流……长期下去,只会让他们误入歧途。我们应该知道,我们所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不是让你来挥霍的,更不是理所当然的给你消费的,务必量力而行。

  “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主人的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是的,如果我们都能在消费中注重节约,讲究文明,合理支出,那么在此同时,就可以适当的增加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消费,这样才是积极有意义的生活。

  因此,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光要树立远大的人生抱负,还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理性消费,做健康、快乐、积极的好少年!

五种常见的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学心得体会

  什么是消费心理学呢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做什么都有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包括了很多,而消费心理学就是其中之一。我觉得学习了消费心理,无论是自己在从事以后的营销路,还是自己在作为消费者时都是有用的,起码不会那么容易上当或者说是花必要的钱买不必要的东西,而作为市场营销者对自己了解顾客的需要而做相应的措施,在市场中处于不败的地位也是有必要的。而现在我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的,那么懂得消费心理是必须的,对于自己推销自己的产品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比如说:青年人消费者心理

  在我国,青年消费者人口众多,也是所有企业竞相争夺的主要消费目标。因此,了解青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对于店铺的经营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青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具有以下几点:1)追求时尚和新颖:青年人的特点是热情奔放、思想活跃、富于幻想、喜欢冒险,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上,就是追求时尚和新颖,喜欢购买一些新的产品,尝试新的生活。在他们的带领下,消费时尚也就会逐渐形成。

  2)表观自我和体现个性:这一时期,青年人的自我意识日益加强,强烈地追求独立自主,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力图表现出自我个性。这一心理特征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喜欢购买一些具有特色的商品,而且这些商品最好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对那些一般化、不能表现自我个性的商品,他们一般都不屑一顾。

  3)容易冲动,注重情感:由于人生阅历并不丰富,青年人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还不完全稳定,因此在处理事情时,往往容易感情用事,甚至产生冲动行为。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在消费行为上,那就是容易产生冲动性购买,在选择商品时,感情因素占了主导地位,往往以能否满足自己的情感愿望来决定对商品的好恶,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会想方设法,迅速做出购买决策。

  老年人消费心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如果企业必须注重分析中老年消费者的心理特征。中老年消费者所具有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

  1)富于理智,很少感情冲动:中老年消费者由于生活经验丰富,因而情绪反应一般比较平稳,很少感情用事,大多会以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因此,他们在消费时比较仔细,不会像年轻人那样产生冲动的购买行为。

  2)精打细算:中老年消费者一般都有家小,他们会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购买商品,量人为出,注意节俭,对商品的质量、价格、用途、品种等等都会作详细了解,很少盲目购买。

  3)坚持主见,不受外界影响:中老年消费者在消费时,大多会有自己的主见,而且十分相信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即使听到商家的广告宣传和别人介绍,也要先进行一番分析,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购买这种商品。因此,对这种消费者,商家在进行促销宣传时,不应一味地向他们兜售商品,而应该尊重和听取他们的意见,向他们“晓之以理”,而不能希望对他们“动之以情”。

  4)方便易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或者工作繁忙,时间不够用,或者体力不好,行动不便,所以在购物的时候,常常希望比较方便,不用花费很大的精力。因此,店铺应该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以增加他们的满意度。

  5)品牌忠诚度较高:中老年消费者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而且一般不会作较大的改变,因为他们在购物时具有怀旧和保守心理。他们对于曾经使用过的商品及其品牌,印象比较深刻,而且非常信任,是企业的忠诚消费者。

  女性消费心理

  在现代社会,谁抓住了女性,谁就抓住了赚钱的机会。要想快速赚钱,就应该将目光瞄准女性的口袋。店铺在市场销售中,应当充分重视女性消费者的重要性,挖掘女性消费市常女性消费者一般具有以下消费心理:

  1)追求时髦: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女性消费者来说,就更是如此。不论是青年女子,还是中老年女性,她们都愿意将自己打扮得美丽一些,充分展现自己的女性魅力。尽管不同年龄层次的女性具有不同的消费心理,但是她们在购买某种商品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种商品能否展现自己的美,能否增加自己的形象美,使自己显得更加年轻和富有魅力。例如,她们往往喜欢造型别致新颖、包装华丽、气味芬芳的商品。

  2)追求美观:女性消费者还非常注重商品的外观,将外观与商品的质量、价格当成同样重要的因素来看待,因此在挑选商品时,她们会非常注重商品的色彩、式样。

  3)感情强烈,喜欢从众:女性一般具有比较强烈的情感特征,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在商品消费中,主要是用情感支配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同时她们经常受到同伴的影响,喜欢购买和他人一样的东西。

  4)喜欢炫耀,自尊心强:对于许多女性消费者来说,之所以购买商品,除了满足基本需要之外,还有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向别人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她们会追求高档产品,而不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只要能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她们就会乐意购买。

  以上三种人群是较大的消费市场,所以要特别的注意了解。

  消费心理学与很多方面都有联系,比如说广告与消费心理。有句话说:成功的广告必然是遵循消费心理规律的广告。有一则广告在我脑海中.....女儿为年迈的老母洗脚,孩童见此,转身端来一盆水,稚嫩地说:“妈妈,您洗脚”,画面与语言的配合,烘托出一个感人的主题:献给母亲的爱。虽然整个广告只字未提产品的优点,但却给人以强烈的情感体验。这个广告巧妙地把对母亲的爱与产品相连,诱发了消费者爱的需要,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在心中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因此,在广告有限的时空中以理服人地呈递信息,固然显得公正客观。但以情动人的方式,更容易感染消费者,打动他们的心。

  人的心理真的是如海底捞针,难以捉摸。所以学习心理学是有必要的,无论是什么心理学,而且我觉得心理学是有趣的,去猜别人在想什么,当你知道了他想什么时,他会把你当神一样的或者把你当神经病,不过这跟我国情有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有了新的变化,如绿色消费的兴起......这又是一个新的营销路哦。

消费者心理活动分析心得体会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关系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生活费的来源主要依靠家庭提供,在一定程度上应当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由于大学生的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本文着重从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以考察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点。

  1.材料

  1.1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界定

  (1)消费心理的界定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高林琴);在本次调查中,根据高林琴对消费心理的理解,认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是大学生在购买活动中,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2)消费行为的界定我国学者马义爽等将消费者购买行为界定为,消费者为满足某种需要而在购买动机的驱使下,以货币换取商品的行为。本研究中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界定为:大学生为满足购买需要,以货币换取商品的一种购买行为。

  1.2问题的提出

  (1)以往研究的不足以往的研究者主要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进行了一般特征的分析,概括了大学生消费的水平、来源、基本状况、特点、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提出了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消费问题并对问题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但是,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有着怎样的关系的专门研究并不多。

  (2)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取菏泽学院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关系。

  2.方法

  2.1被试

  选取菏泽学院大学生120名进行调查;回收问卷106份,其中男大学生39名,女大学生67名。

  2.2研究工具

  2.2.1《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问卷》的五个维度如下:

  ⑴节约型消费心理:大学生在量入为出的基础上,节俭、有计划、理智的消费心理。

  ⑵冲动型消费:大学生受到外部购买因素诱惑下,产生的情绪化、无意识的消费心理。

  ⑶享乐型消费心理:大学生为追求享受和舒适产生的消费心理。

  ⑷随心所欲消费心理:大学生所具有的没有特定目的和随意的消费心理。

  ⑸爱慕虚荣型消费心理:大学生为了满足虚荣心或为了体现自身的优越感形成的攀比消费心理。原问卷采用α系数(同质性信度)和分半信度作为信度指标。总问卷的同质性信度为0.8611,各因素的同质性信度在0.6804-0.8273之间;总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7324,各因素的分半信度在0.6515-0.8172之间,说明此次调查问卷是比较稳定和可靠的。问卷采用5点计分,“1”代表“完全不符”,“5”代表“完全符合”。此次调查问卷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3,各因素冲动型、享乐型、节约型、随心所欲型和爱慕虚荣型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42,0.763,0.821,0.702,0.826。

  2.2.2《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问卷》问卷的五个维度如下:

  ⑴理性消费行为:指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消费行为。

  ⑵务实性消费行为:指大学生追求商品实用性、服务的可靠性和价格的合理性的消费行为。

  ⑶享乐性消费行为:指大学生为追求舒适或与周围同学攀比而产生的消费行为。

  ⑷超前性消费行为:指大学生超出现实经济能力的消费行为。

  ⑸情感性消费行为:指大学生为获得朋友、同学或他人的认同、接纳和喜爱而进行的消费行为。原问卷采用α系数(同质性信度)和分半信度作为信度指标。总问卷的同质性信度为0.8895,各因素的同质性信度在0.7626-0.8432之间;总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7031,各因素的分半信度在0.6907-0.7518之间,说明此次调查问卷是比较稳定和可靠的。问卷采用5点计分,“1”代表“完全不符”,“5”代表“完全符合”。此次调查问卷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8,各因素理性、务实性、超前性、情感性和享乐性消费行为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96,0.719,0.813,0.780,0.876。

  3.讨论

  3.1结论与分析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具体到各个维度来看,本地大学生节约型消费心理与理性消费行为和务实性消费行为有显著性正相关。冲动型消费心理与享乐性消费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享乐型消费心理与享乐性和情感性消费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务实性消费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随心所欲型和爱慕虚荣型消费心理与享乐性、超前性和情感性消费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务实性消费行为呈负相关。

  3.2此次研究的不足之处

  此次调查采用120名菏泽学院大学生作为样本,样本数量少,代表性较差;实施问卷调查时可能给被试造成了暗示,另外,被试在做问卷过程中不合作的倾向也可能造成最终统计结果的不真实;在消费行为各维度上并没有得出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的结论,一方面,可能是由实施问卷调查过程中存在的误差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样本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106名被试中农村大学生就有78名,不管男生还是女生,从小就能体谅父母赚钱的艰辛,所以在消费行为上比较注重实际,“大手大脚花钱”的现象并没有那么明显,此外,在实施调查时只关注了被试性别上的人数的均衡却忽视了在各专业、生源地等方面做到均衡,这也是造成数据结果不显著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5消费心理学期中测试卷

  2015年下学期《消费心理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152=30分)

  1,消费者通过感官获得的对商品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指消费者对商品的

  A感觉B知觉C思维D情感

  2,消费者的个性随生活经历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表明个性具有

  A倾向性B独特性C可塑性D稳定性

  3,消费者在一定条件下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

  A动机B需要C知觉D态度

  4,当前我国较为普及的消费文化心理是

  A节俭消费B奢侈消费C享受消费D畸形消费

  5,消费者对古董字画的鉴赏,对皮毛、中药药材的检验,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称为

  A特殊能力B一般能力C观察能力D鉴别能力

  6,消费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是

  A消费知觉B消费流行C消费需要D消费态度

  7,消费心理学研究中最一般、最方便使用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访谈法C问卷法D实验法

  8,消费者认识商品的起点是

  A感觉B知觉C想象D思维

  9,属于比较谨慎,细致认真,善于控制自己,不易受广告、包装干扰的消费者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0,反映消费者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是

  A性格B能力C气质D兴趣

  11,消费者决策过程的初始阶段是

  A方案评估B信息反馈C确认问题D寻求信息

  12,“秉性难移”描述的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

  13,消费者网上购物的方式体现的购买动机是

  A,求实购买动机B求美购买动机C求便购买动机D求异购买动机

  14,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属于最高层次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会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15,根据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程度分类,消费者的能力类型不包括

  A知识型B无知型C盲目型D略知型

  二,判断题(101=10分)

  1,消费是指人类通过购买消费品来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

  2,消费心理学的研究角度趋向单一化,主要研究消费者的行为特点。

  3,访谈法和问卷法是消费心理学研究方法中最合理最科学的方法。

  4,知觉具有整体性、理解性、选择性和恒常性等特点。

  5,情绪和情感是一个相同的概念,不同的叫法。

  6,消费者的意志行动有明确的目的,而目的的确定和实现往往会遇到种种困难。()

  7,在生活中人们经常评价某人气质优雅或气质粗俗,即个性心理特征中所指的气质。

  8,性格无好坏之分,而气质有好坏之分,人们都愿意和多血质的人交朋友。

  9,消费者需要是指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些什么,从而想获得它们的状态。

  10,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先生把决策过程划分为确认需要、搜集信息、评估方案、购买决策和购后行为五个阶段。

  三,填空题(102=20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规律的科学,其研究的内容概括起来分为和行为两个方面。

  2,消费者的认识过程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形式对商品或服务等外部信息加以接收、整理、加工、存储。

  3,按心理活动的机能对性格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三种。

  4,从对商品的认识程度看,人们可以把消费者分为知识型、和无知型三种。

  5,依据兴趣反应到消费者购买商品种类的倾向性的不同,可分为、广泛型、和四种兴趣类型。

  6,证明性诱导具体包括、证据诱导、论证诱导。

  7,人们把表现在某些专业活动中的能力称之为,如绘画、品酒、唱歌。

  四,问答题(5+5+7+8=25分)

  1,消费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2,怎样增强消费者的有意记忆

  3,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4,消费者典型的气质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5,能力的含义及分类

  6,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有哪些具体的购买动机

  7,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包含哪些基本步骤

  五,案例分析(7分)

  目前在国内外的零售商店中有很多名称各异的廉价商店。比如,美国纽约的“99商店”专营日用杂品、家用小五金等,所有商品均定价99美分。我国昆明有家商店经营各种小工艺品,全部定价0.19元,广告用语是:“1角9,任君求”。其他还有2元店,8元店,10元店等。这些商店的经营状况一般都不错,靠薄利多销,利润也算不低。

  请回答:这些廉价店的目标顾客是谁?它利用了目标顾客的什么消费心理

  六,思维拓展(8分)

  假如你是一位售楼处的销售员,请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你将如何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C3、B4、A5、A6、C7、A8、A9、C10、B11、C12、B13、C14、D15、C

  二、判断

  1、√2、?3、√4、√5、?6、√7、?8、?9、√10、√

  三、填空

  1、心理过程2、注意想象3、意志型4、略知型5、偏好型固定型随意型6、实证引导7、特殊能力

  四、简答题

  1、观察法、访谈法、问券法综合调查法、实验法、投射测验法

  2、第一,创造条件鼓励消费者参与各种营销活动,充分发挥运动记忆对消费者记忆效果的影响。

  第二,理解有助于记忆,营销活动要使消费者易于记忆

  第三,充分发挥情绪在营销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使消费者形成良好的情绪记忆

  第四,营销信息适度重复,提高消费者的记忆效率。

  第五,寻求最佳商品信息传播的时间和空间,产生最佳记忆效果。

  3、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1)胆汁质。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兴奋度高,精力旺盛,反应迅速,直爽热情,表里如一,情绪体验强烈,有顽强拼劲和果敢性;但缺乏耐心,灵活性不够,抑制能力差,易冲动,脾气暴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2)多血质。多血质气质类型的人情绪兴奋度高,感情易表露,活泼好动,思维灵活,反应迅速,动作敏捷,外部表现明显,易适应环境,喜欢交往,乐观开朗,兴趣广泛,可塑性强;但往往不求甚解,注意力易转移,情绪不稳定且体验不深,做事粗枝大叶。

  (3)黏液质。黏液质气质类型的人情绪兴奋度低,安静沉稳,喜欢沉思,注意稳定,善于克制忍耐,做事富有理性,慎重细致,具有韧性;但反应缓慢,灵活性不足,比较刻板且执拗,不易习惯新环境、新工作,情绪不易外露。

  (4)抑郁质。抑郁质气质类型的人情绪兴奋度低,敏锐稳重,情感体验深刻、持久,行动缓慢,有较强敏感性;但胆小、孤僻、谨小慎微,不善交往,遇困难或挫折不够灵活,易畏缩,过于敏感,容易体察到一般人不易觉察的事件且很少外露。

  5、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分类:(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实践能力

  6、求实动机、求新动机、求美动机、求便动机、求廉动机、求名动机、好胜动机、嗜好动机、安全动机

  7、确认需要搜集信息评估方案购买决策购后行为

  五、案例分析

  1、目标顾客主要是家庭主妇、收入水平不高的中老年消费者以及对各种小商品情有独钟的各年龄、多阶层的消费者。2.针对的消费心理是:(1)求廉心理、(2)求实心理、(3)求奇(异)心理、(4)情绪化消费心理。

  六、思维拓展

  先答出马斯洛需求层次,言之有理即可。

消费心理学习心得体会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在学习了消费心理学这门课程,了解了关于消费心理的专业知识以后,我的消费行为有了专业的指导,获益匪浅。

  消费心理是指人作为消费者时的所思所想。消费行为是指从市场流通角度观察的,人作为消费者时对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需要,以及使商品或服务从市场上转移到消费者手里的活动。任何一种消费活动,都是既包含了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又包含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是准确理解消费行为的前提。

  公众的主要消费心理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从众心理

  二、求美心理

  三、同步心理

  四、求名心理

  五、求异心理

  六、好奇心理

  七、偏好心理

  八、便利心理

  九、选价心理

  研究消费心理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使自己的消费行为更加合理,更加理智。青年人的消费心理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一、追求时尚和新颖

  二、表观自我和体现个性

  三、容易冲动,注重情感

  商家往往会利用青年人的这些消费心理特征,诱导消费者消费。拿我自己举例,在没有学习这门课程以前,每次在淘宝上或者在商场里看到有一些时尚新颖,独特个性,

  非常吸引眼球的东西总会忍不住得驻足关注,即使我暂时并不需要这种产品,但我仍会产生消费的冲动。还有,有的时候我明知不合理还要进行消费。比如,情人节的时候,明知道这一天的玫瑰花是平时的几倍的价格,但我仍然会买;跟女朋友逛街的时候,如果她看上了什么喜欢的东西,即使没有必要,我也会尽量买下来。我的房间里现在还放着很多以前一时冲动买来而至今都没有用到的东西。

  男性的消费心理特征:

  一、动机形成迅速、果断,具有较强的自信性

  二、购买动机具有被动性

  三、购买动机感情色彩比较淡薄

  作为一名男性,我的消费有时具有很明显的性别色彩。比如,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往往对于商品的细节关注不够,也不愿与商家对于价格有过多的纠缠,往往看中以后很快就会决定买下来。还有,有的时候,即使我的经济比较紧张,但是有哥们找我出去喝酒,我仍然会去,因为我觉得兄弟情谊很重要,不好拂了兄弟面子。这些都是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的消费行为中不合理的地方。

  商家为了让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往往会采用一些策略吸引消费者,比如各种定价策略:

  一、零头定价策略

  二、撇脂定价策略

  三、分级定价策略

  商家的这些定价策略,往往能够对我们的消费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形成正确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二、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三、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四、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学习了这门课以后,我的消费观有了很大的纠正,我的消费变得更加合理,更加理性。比如,之前上映的泰坦尼克号3D,不管是互联网上还是校园里,都是大家热谈的话题,感觉如果不去看的话就是跟不上潮流,于是产生了想要去电影院观看的想法,这便是从众消费心理。然而,当时我正好在学习这门课,我知道我们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于是我在反复考虑,并且听说了大量的反馈信息以后,决定放弃观影的计划。后来听他们去看过泰坦尼克号3D的人说,这部3D版本的与15年前上映的版本没有多大却别,只是进行了一些3D效果的处理,而且做的还不是很好。我很庆幸我当时没有一时冲动,盲从跟风消费。之前的互联网舆论只是商家为了宣传影片吸引票房所进行的宣传策略,目的就是造成一种看该片的社会流行风气,诱导消费者去观看影片。

  再有,我在网站上看到了我们学校旁边一家咖啡馆的团购券,非常便宜,优惠额度非常大,让我产生了想要消费的冲动。然而我想到了我们要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观,并且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当时我的经济并不宽裕,而且我也没找到合适的陪我去的人选,所以我就克制住了自己的消费冲动,没有进行团购。

  消费心理学这门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用到我在这门课上学到的知识,可以说,只要产生消费,就有消费心理学应用的地方。学习了这门课程以后,我的消费观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了解了商家利用消费者心理进行吸引消费的一些手段,就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合理消费,理性消费。简而言之,这门课程让我获益匪浅。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人,世界经济一体化使他们的视野比父辈们更为开阔,独生子女的优越地位使他们的消费更为超前,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社会对教育投资的重视,使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出现了某些偏差。针对就中学生消费情况随机调查了100名中学生,平均年龄为16岁。本文就调查的情况对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初步对策。

  一、中学生的不健康消费心理

  中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在某些商品的消费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他们虽然没有工资收入,但已经是有一定经济支付能力的消费者。大多数中学生在消费上倾向于追求知识、追求科学、追求文明、追求自然、追求美感,体现出健康积极的消费心态,但是不可否认,中学生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亟待疏导。

  1.追星心理。和成年消费者不一样,中学生特别崇拜偶像和明星,具有从名的消费心理特征,这时期他们对影视歌星、运动员、探险家、社会上层极为关注,尤其是对前卫名人更是趋之若鹜,因而便有了大批的“哈韩”、“哈日”族。

  2.求新心理。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具好奇心的成长岁月,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中学生,心智、生理尚不成熟,心理上要求独立,求新求异猎奇的消费心理非常普遍。

  3.攀比心理。中学生本是纯消费者,但令人困惑的是许多中学生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而是盲目地攀比。在这种心态引导下,表现出人家有的我也要有、人家好的我还要更好的攀比消费心理倾向。这种不断增长的物质要求与尚未独立的经济地位之间的矛盾,经常表现在个人的欲望和受到限制的心理矛盾冲突。

  4.虚荣心理。部分中学生怀有自我价值显示消费心理,希望别人对自己的支付、审美等能力称赞,以得到高档、名贵商品为荣耀,显示其生活的优越感,表现为名望型消费。有些中学生非常崇拜影视明星的消费方式,以获得“明星风采”之满足感,其实都是虚荣心作怪的结果。

  5.宣泄心理。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由于心理尚未成熟,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或心理障碍,诸如成绩不理想或是遭同学误解,无法消除人际冲突等,都会引起焦虑、空虚等情绪。此时,有的学生进网吧上网聊天,在网上寻找安慰;有的学生吸烟解闷,借酒浇愁,进歌舞厅求解脱。他们通过这些不正常消费来宣泄心中的失意、愤懑、烦躁。

  二、中学生的不健康消费行为调查表明

  中学生消费总的趋势是:消费观念多样化,消费手段成人化,消费水平超前化。

  1.时尚性消费。毋庸置疑,生理的渐趋成熟使得中学生开始追逐成年人的社会游戏,而时尚活动是最接近的生活方式,时尚本身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广泛关注,又正好契合中学生想引起他人特别是异性注意的心理特征。因而追逐时尚,不仅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成员的消费特征,也特别符合中学生的消费需求。构成中学生高消费的又一个层面是娱乐消费,不仅娱乐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消费数额相当可观。

  2.新奇性消费。中学生消费行为常常受猎奇心理影响,往往会被一些新产品、新食品,商店及摊头上五光十色的小玩意儿、图片、图书、服饰所吸引,总会不知不觉地“掏口袋”。追求个性化、新奇性,已经成为一些中学生消费的一大特点。调查发现,如今中学生消费的新三样分别是——手机、文曲星。

  3.超前性消费。如今的中学生已开始有独立的消费行为,有了经常性地独立购买活动,并且对家庭消费也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他们从父母那里得来大把大把的钞票,又毫不吝惜地掷向商店、酒楼、网吧。他们对品牌特别重视,表现出强烈的超前消费。被调查的121名中学生有82人对名牌持肯定态度。他们饮食消费跟着广告走;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人情消费跟着成人走。

  4.模仿性消费。中学生是注重自我形象和最具摹仿力的群体,他们往往依照自己崇拜的形象来塑造自己。当今社会传播媒介对中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尤其是一些影视片中有意无意的错误导向,使学生极易产生盲从的言行。一些影视明星的举止、服饰等,都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导致一些中学生花钱大手大脚,模仿大款讲排场摆阔气。

  三、矫正中学生不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对策

  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反映着人的文明教养程度。中学生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反映了一种不健康的消费欲望,而当这种不健康的欲望无法满足时,往往会诱使其误人歧途。我们要重视和引导中学生认识物质生活对人的发展具有利与弊的两重性,使他们对物质的追求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和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1.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风,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全社会都要把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引导到合乎社会文明风貌的方向上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仍要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观。消费分为生存性、享受性和发展性的三个层次。在衣食不愁的基础上,中学生的消费应多投向发展性层次。

  2.把对中学生开展勤俭节约、正常消费的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之中。消费教育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新课题、新任务,要形成制度并纳入学校考评体系。学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要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一要选编传统美德故事进课堂,教育中学生俭以养德。二要教育中学生树立适度消费观。学校德育的目标,应该考虑适度消费思想教育在学生品德结构中的深层效应。适度,就是适应家庭经济条件的度,适合中学生正常需求的度。三要对中学生开展审美教育,防止盲目消费。要大力提高中学生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在消费中要引导中学生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鉴别、自我评价、自我完善,从而促使他们对消费教育内容的自觉内化。要让中学生懂得流行的不一定是美的、好的,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误入消费歧途。

  3.对中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要拒绝、要批评、要引导。高消费、超前消费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它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滋长了校园里的奢侈风。拜金思潮的泛滥,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此外,高消费、超前消费也极易诱发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这类事件并不鲜见。因此,建议家长有计划地给孩子零花钱,少领孩子到高档消费场所,鼓励孩子把钱用到有意义的地方。为了防止中学生追求奢侈、怕吃苦,父母要正确引导中学生适当地利用假期到工厂、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吃苦”实践,让中学生了解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勤劳俭朴的品质,使中学生“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处于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经济况境中,同时在不断出现的外界新事物的影响下,现今中学生的观念,想法与以前的同龄人不大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尤为显著。现在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份,但是当今中学生这种自有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研究一番。人要生存,就要通过吃、穿、住、行等消费行为来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一旦人们满足生存上的需要,就会对精神上的要求更高。这样就会进行消费,所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至关重要。

有关消费心理学小故事

  心理小故事之一:买烟

  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

  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买一盒火柴。

  解读: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第一种:店主认为自己在一个商品上赚钱了,另外一个没赚钱。赚钱感觉指数为1。第二种:店主认为两个商品都赚钱了,赚钱 指数为2。当然心理倾向第二种了。同样,这种心理还表现在买一送一的花招上,顾客认为有一样东西不用付钱,就赚了,其实都是心理边际效应在作怪。

  解读:变换一种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很多事情换一种做法结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

  心理小故事之二:聪明的男孩

  有个小男孩,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动作。 几次的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亲好奇地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为我 的手比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解读: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别人比自己强。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学会适时地依靠他人,是一种谦卑,更是一种聪明。

  心理小故事之三:听的艺术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 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 伞跳出去。"

  当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 这孩子的悲悯之心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这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解读:这就是"听的艺术"。一是听话不要听一半。二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要学会聆听,用心听,虚心听。

  心理小故事之四:两个和尚

  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溪,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 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然。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直 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

  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当他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罗汉拳时。他十分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喝 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如今,终于让我挖出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 练我喜欢的罗汉拳了。"

  解读:我们常常会忘记把握下班后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另一方面的实力。这样在未来当我们年纪大了,我们还依然会有水喝,而且还能喝得很悠闲。

  心理小故事之五:学会舍弃

  有两个人相约到山上去寻找精美的石头,甲背了满满的一筐,乙的筐里只有一个他认为是最精美的石头。甲就笑乙:"你为什么只挑一个啊?"乙说:"漂亮 的石头虽然多,但我只选一个最精美的就够了。"甲笑而不语,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负担越来越重,最后不得已不断地从一筐的石头中挑一个最差的扔下,到下山的 时候他的筐里结果只剩下一个石头!

  解读:人生中会有许多的东西,值得留恋,有的时候你应该学会去放弃。

  心理小故事之六:把心径扩大1毫米

  有一家牙膏厂,产品优良,包装精美,受到顾客的喜爱,营业额连续10年递增,每年的增长率在10%~20%。可到了第11年,业绩停滞下来,以后两 年也如此。公司经理召开高级会议,商讨对策。会议中,公司总裁许诺说:谁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公司的业绩增长,重奖10万元。

  有位年轻经理站起来,递给总裁一张纸条,总裁看完后,马上签了一张10万元的支票给了这位经理。那张纸条上写着:将现在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消费者 每天早晨挤出同样长度的牙膏,开口扩大了l毫米,每个消费者就多用1毫米宽的牙膏,每天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公司立即更改包装。第14年,公司的营业额 增加了32%。

  解读:面对生活中的变化,我们常常习惯过去的思维方法。其实只要你把心径扩大1毫米,你就会看到生活中的变化都有它积极的一面,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心理小故事之七: 人生如茶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他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

  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稍倾,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释圆抓了茶叶放进杯子,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茶几上,微笑着请年轻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叶静静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宝刹怎么用温茶?"

  释圆笑而不语。年轻人喝一口细品,不由摇摇头:"一点茶香都没有呢。"释圆说:"这可是闽地名茶铁观音啊。"年轻人又端起杯子品尝,然后肯定地说:"真的没有一丝茶香。"

  释圆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烧一壶沸水送过来。"稍倾,小和尚便提着一壶冒着浓浓白汽的沸水进来。释圆起身,又取过一个杯子,放茶叶,倒沸水,再放在茶几上。年轻人俯首看去,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丝丝清香不绝如缕,望而生津。

  年轻人欲去端杯,释圆作势挡开,又提起水壶注入一线沸水。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缕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腾,在禅房弥漫开来。释圆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扑鼻,入口沁人心脾。

  释圆笑着问:"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迥异吗?"

  年轻人思忖着说:"一杯用温水,一杯用沸水,冲沏的水不同。"

  释圆点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终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沉浮的茶叶呢

  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就像温水沏的茶叶,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栉风沐雨的人,如被沸水冲沏的酽茶,在沧桑岁月里几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啊。"

  解读:浮生若茶,我们何尝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炽热的沸水呢?茶叶因为沉浮才释放了本身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和坎坷,才激发出人生那一脉脉幽香。

客户的购买心理

  这是一种“少花钱多办事”的购买心理,其核心是“廉价”。有求利心理的客户在选购产品时,往往要对同类产品之间的价格差异进行仔细比较,还喜欢选购打折或处理产品,具有这种购买心理的客户以经济收入较低者为多。当然,也有经济收入较高而勤俭节约的客户,喜欢精打细算,尽量少花钱。有些客户希望从购买的产品中得到较多的利益,对产品的花色、质量很满意,爱不释手,但由于价格较贵,一时下不了购买的决心,便讨价还价。

  例如,客户总想尽可能让销售人员打折,获取心理的满足感,因此不少销售人员故意将价格提高,然后让客户砍价,让客户觉得占了便宜。

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调查分析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生活环境、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所受的教育、校园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等原因,使这个群体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我们通过对部分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消费状况调查以及对他们的消费状况和消费的特点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改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线索。

  一、调查与方法

  (一)方法

  调查工具: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调查问卷》,其问卷内容包括家庭收入、个人经济来源、勤工助学、个人消费、同学中高消费对自己的影响、因家庭贫困而产生的心理压力等若干问题。先在基础部学生会干部中进行指导性问卷填写,然后进行分析筛选,形成《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调查问卷》。

  (二)调查对象

  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大一、大二、大三理工、艺术类本科生。调查方法:采取整体自填式问卷与随机自填式问卷抽样的方法。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调查问卷720份,收回率占调查问卷总人数的72%;其中填写完整的调查问卷为718份,占收回调查问卷总人数的99.72%;男生占73.361%,女生26.639%。数据整理见表1:

  其中CronbachsAlpha为可靠性系数其值为0.954,NofIte为调查表的项数即共39项内容。通过该统计分析结果说明:本次调查表的内容是合理的,结果是可信的。

  二、资料分析

  (一)学生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地处我国的西部,学生主要来源于西北、西南诸省,从学生的生源地观察西北、西南均属我国的老、少、边、穷地区,从抽样问卷调查中统计看我校来自城镇的生源仅占本次调查的37.903%,来自农村及偏远山区的生源占到了62.097%。具体情况见表2。

  (二)家庭收于入状况

  家庭收入状况可以反映出在校生的经济消费状况,通过随机问卷调查可以看出有9.14%的学生家庭收入低于我市的贫困家庭标准,(我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200元)另外,还有近33.4%的学生家庭收入接近贫困线。详细统计见表3。

  (三)经济来源

  通过对学生经济来源的调查(表4),可以观察出学生的经济自立意识、接触社会的能力及心理成熟状况。根据调查统计,艺术类学生高达80%、理工类学生达70.39%的同学全部经济来自于父母,调查说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现在不具备独立的经济来源。其主要原因,他们还处于求学阶段,受到自身时间及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其次,中国传统教育或观念也不像西方那样较早提倡并培养学生的经济独立能力,同时也反映出在校大学生经济自主的意识不强,心理、人格等尚不能完全独立。

  (四)消费调查统计

  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统计,每月消费在200-400元的占63.2%,200元以下的占18.7%,400-800元的占16.7%,800-1200元的占0.7%,1200元以上的占0.7%。通过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在经济消费水平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其中月消费最高者达到1200元以上,而月消费最低者不足200元。其消费差至少达六倍以上。(见表5)但从表五我们很直观地看出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家庭资助的生活费有近百分之50%的学生是用来维持基本生活的,有部分学生每月用于学习方面的支出不足20元。

  从消费调查中还可以发现除贫困生外,大学生的消费更趋于多元化:第一,生活消费,是指大学生为了满足基本生理需要而进行的消费,这种需要在大学生所有需要中占的比例最大;第二,学习消费。是指大学生为了履行学生这一基本社会角色而进行的消费,主要包括学杂费、书本文具等费用;第三,通讯消费,21世纪是信息时代,大学生需要与外界建立及时、畅通的联系,手机、小灵通的普及率已经达到70%以上,通过调查发现,话费月均45.8元左右;第四,网络消费,大学生热衷于通过网络世界来实现与外界的情感交往和信息交流,他们通过互联网结交新朋友、发表新观点、获取新知识、了解新动态,因而网络消费也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重要部份;最后,关系消费,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获取社会认同、群体归属和情感交往的需要而进行的消费。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社会的个体有关于交往、归属和爱的需要,这种需要促使当代大学生积极的通过物质、精神手段与外界产生紧密关系,从而形成了大学生的关系消费。

  三、消费心理分析

  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的消费处在800元以下,少数学生达到1200元及1200元以上,随着物价的上涨,大部分学生以满足饮食方面的生活消费为主来维持学生的正常生活,基本生活上的费用几乎是每月消费总额的一半,也体现了学生追求生活其他元素的愿望,相比之下,这些费用多集中在手机、上网、服饰等方面。

  对于消费在800元至1200元及1200元以上的这类学生,我们应该引起足够重视,这样的数据体现了这类学生缺乏合理的消费尺度,消费导向存在问题。以上参加调查的学生,所体现出来的问题原因归结为个人、家庭及社会环境的原因,从个人角度讲,就是学生对于金钱来之不易,没有产生实质理解,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生活,失去了自我正确理财的能力,远离家长独立的生活,在空间、物质上得到了一定自由的释放,使得消费观不合理,在家庭方面,尤其独生子女的问题,体现得比较严重,家长重点地照顾,尤其家庭条件优越的家庭,在消费结构上显得不合理,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也应该引起强烈重视,虽然贫困,但是部分学生在消费上体现出来的行为,让人非常值得担心与深思,追求名牌,追求享乐,在心理上还自闭,思想压力过大,也直接导致消费不平衡,也就不单是消费问题,而是心理问题,这样的后果是可怕的。最后就是社会原因,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物质生活空间,拓展了消费,手机、网络、、数码相机等一系列的产品出现,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消费,所以有的学生宁可一天只吃一顿饭,也会去上网或者买数码产品,这也造成了一些消费方式的误区,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我校学生的消费状况以及消费心理,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缓解消极的消费情绪,加强学生自身的理财能力,同时为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消费者行为分析案例

理性消费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