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万能模板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文献的写作方法有哪些

  1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简称综述,与动物实验等科研论文不同。科研论文是作者亲自对某一具体课题进行研究后所做的总结。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内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或技术的研究成果、发展水平以及科技动态等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选择、提炼,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实用文体。

  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一篇综述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大得多。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不涉及文献内容,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入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于读者具有较好的引导功能,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

  2文献综述的特点及作用

  2.1 文献综述的特点

  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向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更有逻辑性,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②评述性:是指专门、全面、深入、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③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有些学者认为科技文献综述应述而少评、述而不评,重点在“综”。只是浓缩性地介绍己经获得科技成果的信息,在文章中不加上编写者的见解和评论,但这不等于作者不能有自己的观点,作者的立场、观点、学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对原始材料的选择和组织上,即用别人的资料和观点来表明白己的想法。也就是说,要将自己的见解寓意其中,贯穿于内。如果文章中加上编写者的观点就变成了述评。述评的特点是“评”,即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为读者献计献策。述评也可以看作综述的一种。

  2.2 文献综述的作用

  ①在科研伊始阶段,综述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课题的历史现状、当前争论的焦点及发展趋势的情报资料,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全面了解本领域的情况,从而选定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课题。②综述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进行知识更新。综述能让我们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对某种专题的内容、意义、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个较完整、系统、明确的认识。③在检索中的作用:综述,尤其是重磅级的综述(该领域的大师级人物所写)文后所附的参考书目、文赋,是一种独特的“情报检索系统”。利用参考书目采用回溯检索和循环检索的方法,可获得成千上万篇文献资料,并可满足在检索工具缺乏情况下的族性检索。④写作综述不仅是积累科研资料的重要方法,也是了解有关专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锻炼组织材料,正确表达思想的有效途径。

  “

  3文献综述的结构

  文献综述主要由前言(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四大部分组成。

  前言(引言):简要介绍所综述的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说明有关概念,规定综述范围,介绍本课题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景和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正文:是综述的主体部分,对某专业、学科在某阶段的发展历史和当前实际工作水平、成就,以及有关情况都应作较详细叙述,还要把同行的不同看法、观点也写进去,进行分析比较研究。

  结论:结论是综述的结束语。一般包括研究的结论、意义,存在的分歧,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

  参考文献:注明作者所引用的资料,为人们核对或作进一步研究用,这些按引用顺序列出。参考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综述的深度和广度。

  “

  4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

  4.1 选题

  选题是文献综述写作的关键环节,选题要突出一个“新”选题新、资料新。综述只有选题新、资料新才具有参考价值,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一般综述的选题都是近年来发展较快,进展较大而切合实际需要的课题。资料新是指引用的文献以近3-5年学术性期刊的论文为主,陈旧性的资料随时间的进展可能被新发表的资料所包含或超越、失去了被归纳综合的意义。研究生应该和导师好好讨论,选的题目要与将要做的课题相关。很多时候在开题之前写综述,就是为了较全面的了解你所要研究领域的知识背景和动态,因此即使不是为了发表也有必要写。如果要发表的话,就要注意一下有没有人做过,是否属于前沿性课题,以及要投稿的杂志的性质和风格。其次及时复习基础知识,使一些已模糊的概念、知识体系清晰起来,在后来的文献阅读中,这将大大提高效率。

  一般综述的定题有三种情况:①为科研做准备,所选题目是与自己科研有关的内容,即与自己的科研方向一致。因此,这种情况常先有一个初步的题目,然后广泛查阅文献再确定。②反映学科的新动态,结合自己较熟悉的专业,选择某一专题,收集最新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为人们提供新的知识。③在日积月累的文献阅读中,感到有些问题需要整理提高,这样在已掌握较多文献的前提下,从中选定题目。

  4.2 收集和阅读文献

  主题确定后,要有针对性地收集、阅读文献资料。先从中文的查起,中文资料同样的内容重复的很多,而且比较散和相对滞后,但通过查阅中文资料一是可以对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历史背景有个了解,二是了解国内从事这个科研方向的“大腕”们的观点和对某些生辟词的中文译名(因为毕竟大多数人是写中文综述并要在国内期刊发表)。如果时间不是太紧,建议系统地翻阅一下近3-5年的与你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专业期刊和专著,还可以作为一种基础积累和专业素养培养,这对于文献资料的阅读、理解非常有帮助。三是可以加深综述的行文与结构的感性认识。重点是查英文资料。首先,在查找策略上,可以先大面积撒网,粗读后获得一个大体概念,形成思路后再划分为一些小目标,逐个查找。可以根据搜索结果的条数看出关键词设置的质量,粗查的时候我觉得一二百条左右比较合适,细查时最好就是十几篇,最多几十篇。根据需要和内容,决定材料的取舍。在平时在学习和工作中,最好养成收集、积累和整理资料的习惯,这样在写作时就会节省大量查阅资料的时间。收集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医学专业最常用的是Pub,其实google可查到的内容更多,但有点儿散,要自己去选择。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主要选用最近3-5年内的文献,这样才能体现出该研究方向课题的新观点、新水平。二是从综述性文章、专著、教课书等的参考文献中,摘录出有关的文献目录。

  对查到资料的处理,建议先是阅读题目,觉得合适再阅读摘要,阅读摘要时建议重点阅读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第一句往往揭示研究的目的,最后一句往往就是结论。对觉得有用的资料就要保存,能提供全文的最好保存为PDF格式(便于打印),不提供全文的摘要可存为Word格式(利于阅读时标注),可以把研究主题相近的文献摘要存为一个文件,并以文献主题为文件名,以便于查找。

  4.3 拟写提纲

  文献综述涉及的内容多而广,所以在写作前应拟写一个写作提纲,以便将主题与材料加以安排和组织,这是写作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样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前后照应。拟提纲时要把各个研究结果放在一起,使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更清楚,不要只提供一段综合性的概要;围绕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关键点来组织文献综述,不要勉强地以年代顺序来组织,这样有可能会打乱综述核心内容的内在关联与统一。

  4.4 成文和修改

  拟好提纲后,在构思明确、材料齐全的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组织材料、撰写文章。同其它文章一样,对写好的文章草稿要进行多次修改,以期达到完美。准备工作完成后,一般应在短期内写出初稿,以免时间拖得太长可能造成的思路前后脱节、条理紊乱或文笔不畅等。一旦动笔,最好一气呵成,不必在写作过程中过分推敲用词,全文写毕后再逐段认真斟酌、推敲(主要是内容取舍是否合理、事实根据是否充分、),每次修改后最好放置2-3天后(冷冻!)再修改一遍,直至满意为止,必要时也可请指导教师或同行好友阅读提意见,力求完善。这里值得注意的三点是:一是各稿最好都保存下来,比如你对“修改稿”做了较大的手术后,可以存为“修改稿2”,这样就不会乱。二是对于引文,可以跟着原文走,不要事先就给它们编好号,等定稿时再编号,这样会省很多不必要麻烦;三是碰到疑难和矛盾的地方,要通过多方途径来解决,搜索、查书、询问等,有时可能是由于自己查的东西太少,有时的确是有不同观点,这时要仔细诊查他们主要的不同点,尽可能逐一做出解释。如果有意忽略这些不同点,或者对他们只是简单地折衷,将会遗漏信息,给读者和自己造成思维混乱,不利于认清问题。对于无关要害的内容,可以点到为止、灵活处理。接下来就是对细节的修饰了,包括逻辑、关联、表达方式、用词等等,这就是些相对简单的活儿了。

  “

  5写文献综述应注意的问题

  忌作重复综述。综述应从一、二次文献中归纳综合而成,不宜在别人的综述基础上再作相同范围内相同课题的综述。

  忌选题范围过于宽泛。综述虽然是综合论述某课题的文稿,但论述范围不能过于宽泛,否则篇幅过长,容易使论述主题不集中。选题要切合实际,简洁明了,能够概括全篇主题,且能引人注意。单纯追求选题的大而全,范围过于宽广,反而会出现选题过宽而内容过窄,文题不符的问题。

  忌生搬硬套,对知识进行再创造能力和概括性差。综述虽然是综合叙述.但它绝对不是一次性文献的叠加和堆积,必须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综述是综合与叙述相结合的产物,“综”是基础,是对前人发表的文献收集整理、综合的过程;“述”则是通过对材料的引用与观点的取舍,客观分析一次文献、数据和观点的过程。“综”和“述”两者缺一不可,只“综”不“述”,是一种单纯的资料堆砌;只“述”不“综”,写出来的综述形同“无源之水”,缺乏科学性。

  忌添枝加叶、各取所需。综述的基本原则是忠于原文、用事实说话。因而综述的内容一定要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科学性是综述写作的生命。综述中所引用的数据、结果、结论一定要符合科学性,不能主观判断,更不能凭空想象或推测、加工。如果仅通过阅读或摘录,在别人综述的基础上作第二手综述,则可能出现片面性、甚至以讹传讹。

  详略把握得当,重点突出。综述由于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所以在撰写时,涉及的一次性文献范围广、材料多,而且结构庞大,所以如果不注意详略得当,那么,重点就难以突出,就难以起到浓缩资料的作用。

  引文资料跨度不能太长。有的作者认为综述资料时间越长越好,因而,收集文献资料追求篇数多、时间长,其实,文献资料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时间跨度越长越好,具体的限度虽然难以规定,但原则上是参考文献的引用数目,期刊一般限定在20条以内,最多不能超过30条,时间上资料以近3-5年为宜。

  间接和转引文献资料不能过多。综述的文献资料必须是一次性文献资料,而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有的作者为了省事,甚至投机取巧,写作时直接把一次性文献资料中的参考文献一一列举出来,这不仅违反了综述参考文献引用的基本原则,而且对读者也是不负责的。

文献综述万能模板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具体地说,文献就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文献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文献的知识性、记录性和物质性。它具有存贮知识、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

  综述是作者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综合地介绍和评述某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对今后的发展进行预测,对有关问题提出中肯意见或建议的论文。

  所谓的文献综述即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即在对某一方面的专题、资料全面搜集、阅读大量与你所研究的课题有关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你所研究的问题(比如说学科或者是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它是一种学术论文,也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总之,文献综述就是对文献的综合与评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一、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那就是: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来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二、注意事项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

  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读性和科学性。

  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读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读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

  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样本

  一、概述

  手机被称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与广播、电视等不同的是,手机短信能更好的彰显出文字的作用,这种文字不同于报刊杂志的行文特点与规则,呈现出其特有的语言运用特征体系和行文规范。为了完成毕业论文《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分析和探讨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本人查找、下载并仔细研读了大量参考文献,其中主要有:2006年11月的《中国科技翻译》中蔡苏勤的《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上面陈媛媛的《手机短信语言特色分析》,2007年1月中国青年研究中宁薇的《短信文化实质与特征探析》,2007年第11期Sino-USEnglish中吕文澎,张军历的《英文手机短信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修辞学习》中孟建安的《手机短信话语文本的语体学分析》,2007年11月发表于上的王本利的《手机短信中的修辞学及其文化析》,2006年4月上袁晓明的《时髦“国学短信”能拯救传统文化吗》和《中国信息产业网》上无名氏的一篇题名为《展望短信发展趋势》的文章等。

  二、主体

  1.手机短信的定义

  陈媛媛在《手机短信语言特色分析》一文中提到:手机短信(ShortMessageService)是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短信息传送服务方式。主要技术原理是通过一个额外信道来传送包含有文本以及二元非文本的短小讯息,实现信息简单交换的目的。同时她还提到:手机短信从其形态上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在形式上推陈出新,创造一种独特、新鲜、能准确反映年轻人心态的话语表达方式,展现其独特的个性色彩。对于手机短信的语言,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顾晓鸣提出“机话文”的概念,认为手机短信在发展过程中会新的词汇和用法,形成一种新的话语文体模式。

  2.手机短信的发展现状

  2.1.来自《中国信息产业网》的一篇题为《展望短信发展趋势》的文章中指出:2001年中国电信业持续稳定发展,是全球电信业中为数不多的亮点,而短信业务则当仁不让地成为亮点中的亮点。中国移动2000年年初将短信发展的目标定为100亿条时,对这个“宏伟”的目标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而实际上,2000年中国移动的短信业务量达到了159亿条,收入近16亿元,中国联通也有30亿条的收成。2001年,短信从“时尚消费”走向了“大众消费”。

  据世界GSM协会统计,2001年世界范围内手机短信总量为2500亿条,2002年前3个月的手机短信总发送量为750亿条,预计全年可达3600亿条。到目前为止,手机短信的需求仍然呈爆炸式增长。

  另悉,中国移动2002年的短信发展目标为300亿条,是2001年全年业务量的两倍;中国联通为100亿条,是2001年业务量的3倍多。可见,短信将继续是无线通信的亮点业务,谁抓住了短信谁就抓住了金矿!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短信从时髦走向大众似乎只是一夜之间的事。关于它迅速“走红”的原因,一直是业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开通方便、收费低廉、内容丰富、可以随时随地发送,无疑都是它独具魅力的地方。

  2.2.宁薇的《短信文化的实质与特征探析》指出: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从此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2000年,我国的手机短信服务逐渐兴起。悄悄然,短短几年间,短信业务在我国的年发送量已超过3000亿条,短信形式由纯文本逐步向融声音、图片、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形式转换。

  3.手机短信的分类

  吕文澎,张军历的《英文手机短信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中提到:手机短信的产生是与其功能及情境语境相适应的。根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情境语境有三个主要成分:话语范围(field)、话语基调(tenor)和话语方式(刘世生等,2006:211)。据此,可将英文手机短信分为若干种语体:根据话语范围(即短信内容)分为公务短信(如广告、新闻等短信)和个人短信;根据话语基调(即发信人与收信人关系的亲密程度)分为庄严体、正式体、非正式体、随意体、亲昵体等;根据话语方式(即发送与接收方式的不同)分为文本短信、语音短信和彩信。每一种语体因其功能不同,所体现出的语言特征也有差异。

  对来自因特尔网及笔者亲友的一千多条短信进行综合分析、考察,发现英文手机短信的文体主要有非文学体和文学体两大类。(申丹:1998(2))

  3.1.非文学体短信

  吕文澎,张军历的《英文手机短信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中提到:非文学体短信的话语范围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实际工作、学习、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实用”特点,多用来实现询问、回复、通知、感谢、道歉等功能。这类短信简洁明了。如:

  例orry,Ihaveso,eetso,ok?(对不起,我要做的事太多了,今天没空见你。我们改日见面,好吗?)

  例(好的)

  例baby,(告诉我,宝贝儿,你何时回家?)

  例ouforthehospitality.(谢谢款待)

  3.2.文学体短信

  3.2.1.微型小说体:吕文澎,张军历的《英文手机短信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中例verdecidednottoreportitbecausethethief(一男子信用卡被盗。他决定不去报案,因为这位小偷花掉的钱比他妻子花的少多了。)

  3.2.2.极短散文体:吕文澎,张军历的《英文手机短信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中例ersonyou(对于整个世界而言,你只是一个人;而对于某一个人来说,你却是整个世界。)

  3.2.3.迷你诗歌体:吕文澎,张军历的《英文手机短信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中例erthereisatree,erthereisyou,irthday!(有树的地方,就有我的念。有你的地方,就有我的祝愿。生日快乐!)

  4.手机短信的功能

  4.1.宁薇的《短信文化的实质与特征探析》提到手机短信功能有:

  4.1.1.娱乐功能:娱乐精神是短信文化的实质,幽默短信正是这种娱乐精神的集中体现。诸如“听说你最近很牛气,普京扶你下飞机,布什给你当司机,麦当娜陪你上楼梯,金喜善给你烤烧鸡,刘德华帮你倒垃圾,连我都要给你发短信息!”(王本利)

  4.1.2.情感功能:短信文化是维系友情,也是维系爱情的纽带之一。

  4.1.3.交流功能:短信文化丰富了语言表达方式,使人际交流的渠道更为通畅有效。

  4.1.4.教育功能: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短信对受众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2006年4月北大哲学系推出‘手机国学’,国学爱好者可以通过‘国学短信’的方式学习。‘国学短信’不仅包括‘经史子集’中的精髓语句,还有国学大师的剖析解释。”(袁晓明)这条信息的发布标志着教育界已经开始自觉地利用手机短信这个谁都不能忽视的新兴信息传播载体,短信文化的教育功能正在被一些有识之士开发运用。

  4.2.蔡苏勤在《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一文中也谈到了手机短信的功能。

  4.2.1.信息传递是所有媒体的一个最主要的功能。

  4.2.2.娱乐功能。娱乐类的信息包括幽默、故事、笑话、谜语、新闻等等。

  4.2.3.手机的第三大功能是用于英语教学。

  5.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

  5.1.缩写词的大量运用。

  5.1.1.蔡苏勤在《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一文中谈到手机短信常利用英语的语音规则,选用一些缩写词,如将较长的英文单词的若干音节去掉,但这些单词必须是常用的单词,否则会给信息接收者的理解带来困难,甚至造成误解。常见的如:Necessary-nece;i-i;co-co不难看出,对常用长单词的缩写通常是保留前两个音节。

  还有一种缩写法是将单词中的元音字母省去,如:received-rcvd;please-pls这种缩写常见于商务短信中,如:Plsinfr

  有些单词甚至简缩成了字母,即使用相同读音的字母来代替单词,最常见的如:-V;you-u请看下面一个带有多个简缩词的完整信息:Ayear-rond,600

  5.1.2.吕文澎,张军历的《英文手机短信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中提到手机短信中常用的缩略语可分为以下几类(鲁修红,2004):(1)音似型,如U代表you;(2)首字母型,如用ATB表示allthebest;(3)数字型,主要与2、4、8的发音相似,如例和4分别表示和for;(4)主要字母型,如hrs由hours中的主要字母构成;(5)综合型,由“主要字母+读音”构成,如用thx代表thanks。这类词简洁明了、省时省空间,备受“拇指族”喜爱。

  5.2.数字的巧妙运用

  蔡苏勤在《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一文中谈到手机短信常以阿拉伯数字来代替英文单词,如four-4。或者将字母与阿拉伯数字和一些符号结合起来,如:before-B4,noone-NO1.请看下面一个例子:Ne(Ne)

  5.3.借用网络用语

  5.3.1.蔡苏勤在《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一文中谈到:同网络上的交流一样,由于不是面对面的交流,交际双方无法看到对方的表情,也很难感受到对方的语气,因此常借助别的手段来表达情感意义。例如:^_^表示s等。

  5.3.2.陈媛媛在《手机短信语言特色分析》中也提到:例如:“^_@_@”代表挤眉弄眼,“:-(”表示生气了,“=^_^=”表示脸红了等。

  5.4.修辞格的大量使用

  5.4.1.蔡苏勤在《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一文中谈到手机短信虽是书面语,但有时往往不遵从书面语的规则和行文规范,大量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谐音、排比、双关、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借代等等,以轻松诙谐、幽默夸张的语气和口吻极尽调侃之能事,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请看下面一则信息:Peoplelaughpeoplecry。该条信息将排比、压韵融为一体,最后一句还使用了倒装来加以强调。

  5.4.2.吕文澎,张军历的《英文手机短信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中提到手机短信运用到大量的修辞手法,例如:Astarhas5ends,asquarehas4ends,atrianglehas3ends,alinehas2ends,peourlovehasnoend.(一颗星星五顶点,一个方形四顶点,一个三角三顶点,一条线段两端点,一条生命一终点,但愿我们的爱情无终点。)该条信息使用了排偶和层递(cli)修辞格,作者将一系列平淡无奇的客观事实按顺序排列,六个排偶句结构匀称,表达的思想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末行达到高潮,突出并升华了“爱”这一永恒的主题。ersonyou(对于整个世界而言,你只是一个人;而对于某一个人来说,你却是整个世界。)

  该条信息使用了回文(chias)修辞格,下句与上句首尾相反,结构匀称整齐,其中语义相对的词语对照鲜明,而意义相同的词语又互相衬托。回文的运用使得英文短信言辞绝妙,寓意深刻。

  5.5.诗歌体的巧妙使用

  5.5.1.蔡苏勤在《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一文中谈到手机短信的短小篇幅决定了它在很多情况下可以采用诗歌体。例如:

  Flo,violetsneedde

  Allangelsinheavenkno

  Years,tears,

  Myfriendship

  该信息运用了简单的诗歌体,将信息分为上下两部分,句尾压韵,读来别有一番韵味境,将friendship这一极为普通但又永恒的主题通过诗歌的形式加以美化和升华。

  5.5.2.吕文澎,张军历的《英文手机短信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中也提到手机短信采用迷你诗歌题,例如:Whereverthereisatree,erthereisyou,irthday!(有树的地方,就有我的思念。有你的地方,就有我的祝愿。生日快乐!)

  5.6.中英文相结合使用

  蔡苏勤在《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一文中列举出中英文相结合的例子,如:祝你在新的一年里,有棒棒的body,满满的,多多的happy,每天心情都sunny,无忧无虑像个baby。

  她还指出:中英文的结合使用,使得信息既有中文的凝重严肃、传统规则,又有英文的诙谐俏皮,珠联璧合,既增添了手机信息的新奇性和时代性,同时也不失幽默风趣,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5.7.符号、图片与书面语言巧妙地结合起来

  陈媛媛的《手机短信语言特色分析》一文中提到短信作为新兴的文化品种,总会带有某些时代的特征,凸现时代的语言风格和文化风范。早期的短信服务,主要以控制文本信息为主,现在短信语言符号更为丰富,包括铃声下载、图片传情等。

  5.8.表意符号的运用

  宁薇的《短信文化的实质与特征探析》一文中列举出的有“→”代表一箭穿心、“↑↓”代表出入平安。

  三.总结

  本人所查阅的这些文献都从手机短信的定义手机短信的发展现状,手机短信的分类,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等不同方面对手机短信及英文手机短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对正确把握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和规律,促进手机英语教学和国际间交流有所裨益。

  四.参考文献

  蔡苏勤.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J].中国科技翻译.2006,(11).

  陈媛媛.手机短信语言特色分析[J/OL].

  鲁修红.常用手机短信简略语[J].科技英语.2004(8).

  吕文澎,张军历.英文手机短信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J].Sino-USEnglishTeaching.2007,(11).

  孟建安.手机短信话语文本的语体学分析[J].修辞学习.2001,(4).

  宁薇.短信文化实质与特征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1).

  申丹.从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分看如何避免批评理论中的片面性[J].国外文学.1998,(2).

  王本利.手机短信中的修辞学及其文化析[J/OL].

  袁晓明.时髦“国学短信”能拯救传统文化吗[J/OL].

  佚名.展望短信发展趋势[J/OL].中国产业信息网

文献综述范文

  从历史考察、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等几个方面对20世纪以来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学者们虽然分析方法和角度各异,使用的数据也跨越不同的国家和省市,但是基本上都认为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成熟和完善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给我国金融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有益启示是:不能单纯通过扩张金融******机构来促进金融发展;法律环境的完善有利于金融发展;政府的政策监管不可或缺.

  关 键 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金融体系;文献综述;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4)05-0028-06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历史考察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如果不存在任何交易成本,则金融机构的存在与否无关紧要.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市场通常是不完全的,经济运行中的交易成本很高,高到一定程度时交易量会低至零.但是如果存在着金融机构等金融******, 就能够减少市场的摩擦,使得交易成为可能.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防范和分担风险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并通过有效的支付系统使双方的交易成为可能.

  最早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进行讨论的是Schu(1912),他指出企业是社会创新的主体,为了进行更好的创新,就必须进行借贷.在这个过程中, 功能健全的银行会向最有可能在创新产品和生产过程中取得成功的企业提供融资并进而促进技术创新. 即金融体系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进而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J.R.Hicks(1969)从经济史的角度指出,金融的发展(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通过促进大规模投资的资本流动对英国工业革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就是说,英格兰的金融体系通过巨大的资本集聚推动了经济增长进而促使工业革命的诞生.

  Rousseau & Sylla(1999)从1790~1840年间美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历史中发现, 尽管实体经济部门在美国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但金融方面的变化才是美国现代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因为棉花的种植、运河的开凿、工厂的建立、铁路的建设、 蒸汽动力机器的广泛使用都需要新的融资方式的支持, 而在这些激发美国现代经济增长的事件发生之前,美国的金融系统就已经发生了革新和扩展,形成了现代金融基本体系, 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对美国经济的早期增长和现代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述学者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他们根据对历史事实的考察,认为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条件,即金融发展导致了经济的增长.当然,对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确切关系, 我们依然需要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加以证实.

  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

  (一)金融抑制和深化理论

  Sha)和Mackinnon(1973)的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理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制进行研究,二者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出发,认为金融抑制大大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而提出了必须进行金融深化的政策主张.

  Sha)不同意传统的货币财富观念,他强调对于私人部门而言,货币是财富,但是对于整个社会发展而言,货币却是金融******.货币的运行体系通过发行供给者愿意持有的真实货币和其他非货币金融债券,同时购买投资者愿意发行的初级债券,有利于资本市场的整合,从而有助于动员储蓄,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提高投资回报率,因而金融体系对于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 在此基础上,Sha出了金融深化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想快速发展,首先应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减少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通过市场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以实现利率、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消除金融抑制.他指出,发展中国家金融结构的扭曲和金融市场的不发达是由政府的干预扭曲造成的,要想使金融得到深化,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就必须消除政府的干预,并使利率自由化和资源配置市场化.只有这样,有组织的金融市场才会得到发展,体制以外的资金才会回流到体制以内,金融就会得到深化.该理论更加强调价格变量是同经济增长更有关联的金融因素,相应地认为以实际利率和汇率表现的金融自由化将推动经济增长;而金融抑制,特别是以低于均衡水平的实际利率和高估国内币值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就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Mackinnon(1973)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割裂的,大量的经济单位由于其所处的技术条件大不一样,因而资产的回报率也不一样;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是不完善的,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扭曲,其稀缺资本流向了一些拥有特权而又没有良好投资机会的阶层,导致资本与投资机会失之交臂.一方面,急需资金进行投资的个人得不到足够的资金进行发展; 另一方面, 资金又在特权阶层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由于资本市场严重分割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内源融资型资本积累变得非常重要, 这意味着货币成为储蓄者进行资本积累的金融管道. 私人储蓄对于持有货币的实际收益及其稳定性相当敏感,因而高利率能够提高投资和资本存量的质量, 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中普遍存在着金融抑制,尤其是人为地压低名义利率,造成真实利率不能反映资本的稀缺程度,扭曲了资源配置,同时导致银行和货币体系的规模很小, 加剧了银行信贷配给的不足.因此,他主张要获得金融发展,就必须消除金融抑制, 实行各种以促进金融深化为目标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和政策调整,尤其是放松利率管制,推行利率市场化.同时要放松金融体系的进入限制,减少行政干预.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并没有确定金融结构的问题,它强调的是市场化的形成和完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金融深化其实也意味着金融结构的进步,所以是与金融发展并行不悖的该理论的主要政策含义是政府金融部门的规制(高额储备金的要求、利率上限等)阻碍了金融的发展,并最终使经济增长率下降. 金融深化理论对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20世纪70年代拉美很多国家实行的金融改革基本上是以放松政府对金融机构的直接管制为核心展开的,具体措施包括废除政府对贷款的直接管制、取消利率上限、 允许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的创新,鼓励对国有金融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革,借此改变国有银行的垄断局面.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拉美和亚洲掀起的更大范围的金融改革和金融自由化浪潮, 使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了金融深化的进程.

关于文献综述写作格式与方法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

  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文献综述怎么写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文献综述范文

  经济学开篇就告诉我们经济学是在资源稀缺条件下,研究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金融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其效率的研究必然成为金融领域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银行主导下的金融市场国家,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中间接融资的典型代表,其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信贷资金资源在社会中的配置效率,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产出.因此,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也必然成为经济学界大多数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银行效率的概念

  纵观国内外有关银行效率的理论和研究文献,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究其原因主要是效率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宽泛和复杂.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银行效率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投入和产出或成本和收益间的对比关系(刘琛等,2004).它反映了商业银行对其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商业银行产出、成本控制和竞争等能力水平的集中体现.

  根据不同的标准,银行效率可划分不同的类型:参考企业效率的划分标准,银行效率可划分为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等(法雷尔,1957);按照商业银行效率问题研究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规模效率、范围效率、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按照效率结构划分,商业银行的效率包括规模效率、范围效率和X-效率①,其中,X-效率是指除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之外的所有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总和,可以用来评价商业银行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整合能力、委托 成本的大小等(王聪等,2007).

  以上三种划分标准,本文比较支持按照效率结构标准来划分银行的效率.首先,虽然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各自的定义界限比较清楚,但在实证分析中两者对效率的贡献却很难划分出一个明确的界限;其次,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特别是技术效率,本身就很难定量描述,更不要说去度量其对效率的影响问题.在处理技术效率问题时,学者们大多采用在模型中加入时间变量,以此来考察技术进步对效率的影响,但是时间变量能否有效代表技术变量本身就是存在争议的问题.所以,本文比较赞同将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结合在一起分析的X-效率划分方法,这也是更加科学地进行实证分析的需要.

  二、研究银行效率的效率前沿函数——非参数法和参数法

  目前,研究者大多采用效率前沿函数来评价商业银行效率的高低.这一方法通过考察观察值和效率前沿面的距离来确定该生产点的效率,因此,它刻画的是一个相对效率(法雷尔,1957).在对银行效率研究的文献中,运用何种方法来估计效率前沿面颇有争议,研究者通过综合分析130多篇有关金融机构效率的论文(伯杰和汉弗莱,1997),根据是否需要估计效率前沿函数中的参数,将前沿效率分析分为非参数估计和参数估计两种方法.非参数估计方法包括数据包络分析(DEA) 、无界分析(FDH)和基于松弛变量的度量方法(SBM)(托恩,2001);参数估计方法包括随机前沿方法(**A)、自由分布方法(DFA) 和厚前沿方法(TFA)(伯杰等,1993).

  (一)非参数法下的银行效率

  非参数法是在法雷尔的前沿函数思想基础上提出的它利用线性规划及对偶原理(乔根森,1986),通过分析样本商业银行的投入产出组合和前沿效率组合的距离来评价效率水平(库珀和 罗兹,1978).和参数方法相比,非参数法的优点就是他们不需要事先就效率前沿函数形式和无效率分布进行假定,而且样本空间需求也比较少,容易进行检验分析.但他们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首先,模型中没有包括随机扰动项对效率的影响.如果存在随机误差,估计的前沿效率可能偏离实际的前沿效率(伯杰和汉弗莱,1997).其次,模型中忽略了价格因素对效率的影响,即只说明了技术效率,而没有说明配置效率的情况(伯杰和梅斯特尔,1997).

  DEA方法是非参数分析方法的典型代表,其特点基本和非参数法一致.同时为了更加有效地使用DEA方法研究商业银行利润效率,还可以使用标准利润效率和替代利润效率.毛德斯和帕斯特(Maudos和Pastor,2003)运用DEA方法对1985—1996年间西班牙的银行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班牙银行利润效率低于成本效率,替代利润效率低于标准利润效率,这表明在西班牙金融市场定价方面市场力量的存在.杨大强和张爱武(2007)从标准利润效率和替代利润效率角度,运用DEA法对中国商业银行1996—2005年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业存在较为显著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而且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增长明显快于国有商业银行.和DEA方法相比,FDH方法只是缺少了一个生产凸性假定的约束条件,他实质上是DEA的一种特例.邱兆祥和张爱武(2009)采用FDH法测算了我国商业银行1999—2003年间的X-效率水平,研究结果发现,和DEA法、**A法相比较,FDH法所估计的有效率的商业银行数量更多,银行业效率水平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国有商业银行的X-效率指标在样本期内都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文章指出产生和DEA法、**A法估计不一样结果是因生产凸性假定放宽所致.

  非参数分析方法中还有一种基于松弛变量的度量方法,即SBM法,该方法是DEA分析方法的改进.在采用传统的DEA方法分析银行效率时,因可能存在松弛投入和松弛产出,整体比较银行的效率将变得更加困难.SBM模型就是建立了一个将松弛投入和松弛产出纳入模型中的效率单一值评估方法(托恩,2001).如果一个银行根据托恩的评价标准是有效的,那么在DEA模型中X-效率值θ等于1,即在BCC也是有效的(班克等,1984).德雷克等,(Drake等,2006)采用SBM法分析了香港银行业效率的变化情况.他们应用弗里德等(Fried等,1999)的4步控制法,测算环境外生变量对松弛投入变量的影响,并对投入变量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使得不同环境下的银行效率具有可比性.甘小丰(2007)也应用弗里德(1999)的SBM方法分析了我国国内16家商业银行的效率,结果表明,若不考虑经济周期和产权等外生变量的影响因素,2005年银行效率估计值显著性低于1995年;若考虑了以上的诸多外生变量影响后,结果相反.

文献综述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文献综述范文1中,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与评论。对于正在从事某一项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

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文献综述

  一)选题

  选题是写好文献综述的首要条件。选题要从实际出发,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理论或实践上有一定意义。选题来源包括: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有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2)某护理问题的研究今年来发展较快,需要综合评价;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 文献综述的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二)搜集资料

  文献资料是撰写文献综述的物质基础,选定综述的题材后要大量的搜集和阅读有关的中文和外文文献,文献越多,就越好些,综述的质量就越高。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在广泛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在深入复习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必须找到原文阅读,特别是有权威性的文章应细读。在阅读文献过程中应做好读书卡片或笔记,为撰写综述准备资料。

  (三)整理资料

  综述不是众多文献资料的堆积,而是作者在阅读了一定量的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资料的重要程度进行细读,抓住其主要观点和结论,对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先列出提纲,写出各级的大小标题,然后将观点相同的资料分别归入有关问题,并排好顺序。综述要如实反映原作者的观点,不能任意改动,但对引用的资料也要加以选择,不可能把搜集和阅读过的所有资料都写进去,应有所取舍。

  (四)写作

  根据写作提纲,逐项将内容展开,并注意观点与内容的一致。在写作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调整结构和补充内容。论述观点时,作者可有倾向性,但不同观点也应列出。初稿写出后,要反复修改和补充,包括内容

  增减、结构统一、数据核对和文字润色,综述发表前,最好请有关专家和同行审阅,力求做到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字精练、表达准确。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最美家庭800字事迹材料

谈话记录表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