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
解读数学小日记之高斯的调查
我调查了一些资料:高斯是目前为止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数学对某些人来说,实在是很难。而对高斯来说,却像1+1那么的简单,而且他竟然能够在学说话之前就会计算了,而之后,他在11岁时就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注意,慢慢的,他开始找一些计算方式解决难题,而他推出了八章的数论。
老实说,我真想了解高斯的头脑里到底装了什么东西啊?每个人的脑袋不都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他会如此聪明,而他是不是一整天都在想数学的问题,说不定数学里有一半都是他想出来的呢。
我常在想,是不是以前的人都比较聪明,都会发现发明东西,或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熟读完网络的资料后,我发现高斯能有这样的成就,不是只靠先天的聪明,而是后天也很努力的,所以我们要像高斯一样努力的学习和思考,将来才会有成就。
数学上册四美丽的校园24《认识面积》教材解读
本课学习面积的意义,学会根据单位面积计算图形面积。
看与问
创设了校园花坛的情境图,把花坛放在正方形的瓷砖上,是为了方便描述花坛的大小,可以把一块正方形瓷砖当作一个面积单位。学生可以凭直觉判断哪个花坛大,哪个花坛小。教师也可以自然地引入问题:到底大多少?怎样表示
做与说
一是比较两个花坛的大小。教材提供了两种比较思路。第一种方法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这种比较方法学生是有生活经验的。比较时,先去掉重叠部分,再比较剩余部分,剩余部分大的花坛大。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来比较。第二种方法是比较铺砖的块数。可以让学生分别数出(或算出)铺两个花坛需要的瓷砖块数,①号花坛是15块,③号花坛是16块,③号花坛比①号多铺1块砖,所以③号花坛稍大一些。
像这样,把每个花坛的大小用瓷砖的块数来表示,是使用了量化的方法,比较大小就容易多了。经历这个思考过程,不仅渗透了用单位面积来刻画大小的基本思想,而且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量化是数学的重要价值之一。
二是比较哪个图形盖住桌面的地方大,就是比较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可以用指定的块数摆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在操作、交流的活动中,让学生感悟到面积大小与所摆图形的形状无关。要得出哪个图形盖住桌面的地方大,可以引导学生用正方形纸片的块数来刻画,为后面学习面积单位打好基础。第一个图形的面积是5个正方形,第二个图形的面积是5个正方形,第三个图形的面积是6个正方形。这些图形形状各不相同,可以通过平移变成相同或局部相同,但这些方法都不方便。用数量来刻画后,直接比较数量的大小就可以了,这就是数学方法的作用。
三是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封面的大小,也可以用单位面积(如小正方形)去度量,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度量过程就是用单位面积(如小正方形)度量的过程,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作准备。
四是比较球面的大小。这是特殊的例子,主要引导学生理解曲面也有面积。右边的球面是凹陷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面积不变。若学生理解有困难,可以反问:如果凹陷之后面积变小了,是不是就意味着制作的材料减少了
通过以上几个层次的活动,学生积累了活动的经验,丰富了对物体大小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描述面积的概念,即物体的表面或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叫面积。
练与用
第1题,由于这7个图形都是由8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因此,面积是一样的。通过这一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大小与形状无关,与单位面积的数量有关。
第2题,把大正方形分成形状相同、面积相等的4份。如下图(1)和(2)。还可以请学生试着将大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形状不完全相同的4份。如下图(3)。
听名师数学新版教材解读培训学习感言
参加国培置换培训已经有三周的时间,今天有幸听到了xx省教科所研究员、教育部立项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冀教版教材副主编崔海江老师关于《小学数学新版教材解读》的讲座,我的收获很大。
这些收获不仅仅来自于知识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收获是来源于对教材的编排特点、编者的编写意图的深层理解,发现了自己在以前的教学中有很多理解的不准确的地方,比如:在第一学段中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其中对图中人物位置的描述要站在观察者的角度来观察、思考;六年级下册“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一课,我当时教学时把书中的情境图进行了改造,用了教室里自己班学生的位置来讲的,当时教学比较顺利,今天才明白,这样做实际上违背了教材的编排意图,教材用座位表的图来出示,实际上是在确定位置时渗透了坐标含义,这些理念在今天之前是从来没有想到的;还有关于《统计》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原来我和我校的老师们侧重于对统计图画的教学,今天崔老师就这一部分知识举例来讲,才知道这部分内容中画图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引导学生会读图中的数据,发现数据会说话,让学生感受统计的重要性……
短短一天的讲座结束了,新的知识、理念装满了大脑,但将这些理念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认真研读《课标》、仔细阅读教材、思考编者的意图,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实效。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今天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测试试题
城北小学
教师姓名:等第: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二)、多项选择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B、科学性C普及性D、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B、自主探索C、合作交流D、适度练习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D、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B、空间与图形C、统计与概率D、实践与综合应用
二、是非题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0、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三、填空题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理————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模拟和转变为、与实践创新;
7、改变课程内容难、、的现状,建设浅、、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熟悉简单的和,感受,建立初步的。
四、简答题
1、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什么样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2、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分
城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③2.②3.②4.③5.①6.②7.①8.③9.②10.②
(二)、多项选择
二、是非题
1.×2.√3.√4.×5.√6.√7.×8.×9.√10.
三、填空题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基础性)(态度)、(价值观)3.(具体化)。4.(内容学习)
5“(定义)——定理——(例题)——习题”“(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6.(记忆)、(练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7.(窄)、(旧)(浅)、(宽)、(新)8.(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9.(数据)(随机现象)10.(几何体)(平面图形)(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空间观念)
四、简答题
1.答:“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2.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城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③2.②3.②4.③5.①6.②7.①8.③9.②10.②
(二)、多项选择
二、是非题
1.×2.√3.√4.×5.√6.√7.×8.×9.√10.
三、填空题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基础性)(态度)、(价值观)3.(具体化)。4.(内容学习)
5“(定义)——定理——(例题)——习题”“(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6.(记忆)、(练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7.(窄)、(旧)(浅)、(宽)、(新)8.(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9.(数据)(随机现象)10.(几何体)(平面图形)(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空间观念)
四、简答题
1.答:“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2.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