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家国情怀摘抄素材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有一种情怀叫做家国情怀

  前几天我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为什么山东人总是把家国情怀放在第一位?》我的确被这个题目吸引住了。我不禁在想:山东人的家国情怀大概是被这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教化而来的吧。但我始终觉得这篇文章题目的主体有些狭隘,应该改为《为什么中国人总把家国情怀放在第一位?》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2020年是全新的起点,是浪漫的一年。但新冠的爆发,科比的去世,注定2020年是艰巨的一年。

  虽然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全面控制,我们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取得初步胜利。但回想几个月前,当全国人民喜迎春节之时,新冠却席卷荆楚大地。一时间,武汉告急,湖北告急,中央一声令下,全国各省市对口支援湖北。

  来自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们勇敢逆行,不怕牺牲,义无反顾的奔赴抗疫前线,谱写一首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我始终铭记那一张张带着口罩勒痕的脸庞,那是最可爱的脸庞。我始终敬佩十天的时间,火速建成“雷神山”“火神山”两所医院。由人等床,变成床等人。在疫情火烧眉毛的时候,他们主动请战,奔赴前线,置生死度外。

  钟南山,一位84岁的耄耋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4岁的年龄,原本该享受天伦之乐。可在疫情爆发时刻,他毅然决然地奔赴前线,贡献毕生所学。我无法与钟南山院士感同身受,但他的心情绝对更急切。当举国上下抗击疫情时,我们所有人都自觉遵守秩序,并非觉得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新冠爆发是全球性的,但每个国家的应对措施,控制情况各不相同。美国号称自己是全世界自由的灯塔,但这灯塔似乎不怎么亮了。中国仅76天的时间控制了疫情,但美国的疫情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感染人数超过了200万。在美国人的身上,我没有感受到家国情怀,而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为什么我会觉得中国人总是把家国情怀放在第一位

  因为有国才有家!

  爱国是深入每一位中国人基因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的中国却遭遇不公平的待遇。日本强占了山东。知名外交家顾维钧先生说到: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圣人孔子和孟子就此诞生于此,中国人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中国人都有着一颗拳拳爱国之心。这是2000多年来的文化积淀。这是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

  所以,中国人总是把家国情怀放在第一位!

高中家国情怀摘抄素材

关于家国情怀

  一曲《苏武牧羊》,让人想起两千年前的边地寒雪,想起那不屈的苏武。雪野茫茫,朔风凛冽,却无法吹冷他的爱国热肠;武力强迫,重利诱惑,却无法打消他的望“汉”雄心;饥寒交迫,漫长折磨,却无法销蚀他的赤胆忠心。整整十九年,为什么他能在荒寒之地的漫漫长夜里饮雪吞毡、心坚如铁?因为他心中有汉,因为他有一腔为国守望的热血。

  大浪淘沙,那些因贪图个人享受而汲汲于名利者早已被人们唾弃,而那些为国守望者却被人们举得很高很高。个中原因,有两点特别重要。

  一是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苏武隐忍雪域,不屈服于权力压迫,不贪慕荣华富贵,是因为他心中始终秉持着责任和担当。同样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忘我旷达,源于他的责任和担当;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刚烈决绝,源于他的责任和担当;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舍家报国,源于他的责任和担当……

  梁启超先生曾说:“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无数志士仁人以国家之任为任,以百姓之心为心,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忠诚守望、勇敢担当的精神滋养着中华儿女,以致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复兴路上,涌现出了几十年背井离乡、远离父母,把一生交给祖国,始终守望着“国之重器”的黄旭华式的科技工作者;涌现出了带领村民在恶劣环境中战天斗地、劈山凿渠,守望一方的黄大发式的村干部;涌现出了守望母亲、眷顾故土、担忧家国命运而一生泣血的余光中式的“乡愁”诗人……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共同担负着复兴家国的重任。

  二是那一份牺牲和奉献精神。古往今来,为国守望者无不勇于牺牲和奉献。国难当头时,以自身鲜血警醒同胞的陈天华,奉献牺牲的是自己的宝贵生命;和平年代在异国争取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的爱国人士黄素梅历尽周折,艰难奔走,奉献牺牲的是个人享乐;入伍七年,却没有回家过过一次春节的国旗哨兵张自轩,牺牲奉献的是小家幸福。正是因为他们自觉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命运有机结合,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怀为一体,从流连小家的私情走向复兴中华的大义,中华民族才能国运昌隆。

  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才会有希望。同样,一个国家多一些为民族利益而忠诚守望的人,国家才有希望。如果只耽于一己私心,守望着鲜花美酒,守望着权位美色,那国家就危险了。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为国家担起责任,为民族奉献牺牲吧!

家国情怀时代担当

  2017北京卷,在形式要求上延续了二题选一、文体特征鲜明的传统,在内容导向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责任担当意识。无论是议论文"说纽带",还是记叙文"共和国,我为你拍照",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当属题目的选材。正值高考恢复40周年,高考选拔什么人才,为国家贡献怎样的接班人,这两道作文题给出了鲜明的答案。

  "说纽带"一题,表面看只是对词语的解说;早在2005,北京卷就出过"说安"的题目。但它毕竟与以往大不相同,原因在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从题干材料看,"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纽带,让人想到"一带一路"这个重要的国家战略;"文化的发展"需要纽带,让人想到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文化课题;"历史的传承"需要纽带,叫人联想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社会的安宁"需要纽带,叫人联想社会治理的创新与完善;"校园的和谐"需要纽带,又令人想起校园霸凌、校园风气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纽带"的多义性让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但前提是学生的视野和情怀要跟得上这份选择。要谈出时代感,就不能只呆在教室里死读书,更要关注时代,关注国家,拥有广阔的视野。作为议论文,要展现逻辑性和思想性,又不能局限于搜集信息、了解现状,更要探求原因与价值,阐释利弊和方略,拥有当前时代和当下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担当。

  "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一题,可谓是"中国梦"的具象化。设想国家在32年后的样貌,本质上是将学生放在"蓝图设计师"的位置,因此有没有自觉的担当精神,有没有厚重的家国情怀,从基础上影响着整篇文章的质量。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32年后50岁,恰好是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这篇作文从某种意义上是对他们的警醒,提醒他们每张照片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此外,作为记叙文的专用题目,它的题干保持了一贯的指导性,"有叙述,有描写",提示表达方式上要综合使用;"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提示切入的角度可以大到国家、社会的整体面貌,也可以小到一顿饭、一辆车、一个人。这也提醒未来的考生,首先要走出教室,开放视野,关注时代与国家,拥有自觉担当的意识;其次,既要留意大的形势、动向,又要关注身边的小事,让对国家、自我的期许与责任具化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中国精神之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中国精神是一个很宏大的一个命题,我们有无数部鸿篇巨着来从各个方面来阐述它,却好像总也阐述不完,因为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信仰经过五千年历史的积淀酝酿实在已经得无比浩大了。我们可以讲中国人的礼仪、中国人的义、中国的纲常、中国人的宇宙观、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等等,中国精神的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不胜枚举,要想一一赘述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我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即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来表达我的一点理解。当然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一篇小论文实在是很难讲清楚,因此由于我的知识浅薄可能会阐述不清,这一点还请老师见谅。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孟子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也可以看作是儒家传统知识分子遵从的信条。它出自《·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在格物。而后,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1可见早在孟子之前我们中国人就已树立起这一家国情怀。所谓修身,就是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君子之道,行为光明磊落,无愧于良心。而齐家是指要就是管理好一个家族、成为宗族的楷模,效仿学习的样板。(中国古代宗族意识强,每族有一族长,有很大的权威性)治国是指治理好一个小小的诸侯国,而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国家。(古代的诸侯国是要对周王室负责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邦"。)平天下就是安抚黎民,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这是很古老而又朴素的一种中国人的家国观念,影响了后世无数中国人。

  孟子还有一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语出《·尽心上·忘势》2它的含义是不得志时追求善,得志时推广善。这里的善是指儒家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从孔子、曽子、孟子到董仲舒、朱熹等无数儒家门人他们毕生所追求的就是把儒家的思想体系传播出去,使每个中国人都按照儒家的价值观来为人处世,当然董仲舒成功地说服了汉武帝以儒道治国,后世的皇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也需要董仲舒“天人感应”、“天地君亲师”那一套,因此可以说儒家思想塑造了中国人多半个人格,所以说中国人的家国观念很大程度上就是儒家的家国观念再糅合其他一些学说的内容,但儒家的内容毫无疑问是占主要地位的。

  道家对于中国人家国观念也有一些影响,道家的思想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家的基本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即治理国家,一切顺乎自然,对百姓采取不干涉或少干涉的政策,以无为为手段达到无不为的目的。道家的思想精髓:天人合一,无为而治。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为神化皇帝提出的“天子”,实际上就是融合了部分道家思想的儒道。思想史上流行的观点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而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

  从春秋战国时代起中国人保家卫国的观念就深深地烙在中国人灵魂深处。《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3强大的齐国前来攻打弱小的鲁国,身为鲁国一个平头小老百姓的曹刿认为自己也应为保卫自己的国家出一点力,主动为鲁庄公出谋划策,巧妙的通过鼓声判断敌人虚实最后成功击退了齐国的侵略。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叫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而不是士大夫或大儒学者的家国情怀是因为这是全体中国人所共有的所集体认同的一种国家集团理念,而不管他是肉食者还是小老百姓,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是大家的共同信念,所以我们讨论的是包括达官贵族、走卒贩夫、农夫乞者等全体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传统社会是典型的家族社会结构,所以,这个社会结构必然产生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这样举世无双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并非是孔子一个人的贡献,它是中华民族至少五千年来的大家族社会结构在解决利益分配、权力地位、弥合纷争等方面时应对种种问题而产生的种种对策后凝聚而成的必然结晶。“在对于不同价值项的强调上,中国家族社会把“仁”放在首位,并且以之统帅其余的价值项。而仁的本义是:1.人;2.爱。仁就是人,就是爱。所谓“博爱之谓仁”、“仁者爱人”、“仁者人也”。因此,“以仁为本”其实就是“以人为本”或“以爱为本”的意思,这是真正的人本主义思想。把仁爱作为治理一个国家的最高原则,这不用说是最人道的原则。不管统治者能否完全做到,但这无疑是最合理的最自然的原则。这个原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家国政体中得到强调,恰恰是因为这个家国是一个家族构成的。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扩大。因此,家庭中父母兄弟姐妹之间亲情之爱就演变或者说升华为整个大家族社会成员中的爱。所以孔子呼吁大家族成员“泛爱众,而亲仁”,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4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为中华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但是商鞅是魏国人,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中肯定会灭掉魏国,这不是与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相矛盾吗?首先春秋之前中国的周王朝已经是统一的王朝了,商鞅想要帮助秦一统天下是符合中国人大一统的观点的,而且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现在的中国才是国,那时分裂的诸侯国更像是一个个邦。中国人是指现在意义上的中国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商鞅帮助促进了现代中国的统一。

  古代中国人区分华夏与夷狄,认为只有汉人才是中华正统,因此才有岳飞抗金保家卫国人人传颂,大唐破吐蕃的赫赫功绩,但经历了几千年的融合交流相处,原来被视为异族的一些少数民族已经和不少汉人杂居同化为统一的中华民族了因此到了近现代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了新的变化,来自外国的威胁成为大家的共同矛盾。十九世纪以来中国不断遭受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为了团结起来反击侵略建立民国以免亡国灭种,孙中山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走向了“五族共和”,形成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从此中国人有了新的定义即属于中华民族的一员,进而加强了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近代中国史可以说是一部用血泪写成的屈辱史,一代一代前人努力的探寻救亡图存的方法,李鸿章掀起洋务运动,梁启超主张维新变法,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毛泽东传播星星之火。无论他们成功与否这些都是他们为了使国家兴存所做出的艰苦努力,这是他们的家国情怀,这就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中国人讲究宗族姻亲以此来区分归属,那么从我们整个地球村的高度来看,世界上有无数个民族,有美利坚民族、德意志民族、大和民族,而我们中华民族整体应该属于一个宗族,我们是一家人,中国是我们的国,而中华是我们的家,我们的家国情怀用朴素的语言来讲应该是期望我们的民族与国家再次强大起来,用生命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参考:

  1《·大学》

  2《·尽心上·忘势》

  3《左传·庄公十年》

  4《中国人的国家观和家国情怀》辜正坤

家国与情怀

  原创文题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曰归曰归,岁亦阳止。……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小雅 采薇》

  一曲《采薇》百转愁肠,唱响了戍边将士浓烈的思乡深情、爱国豪情和归途悲情。读罢《采薇》,你有何感受和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立意角度

  家与国的对立与统一。

  家国与情怀之间的关系。

  家国关系是人生的重要命题。

  写法指导

  远离故土,生活艰辛,战事频繁;思乡盼归之情由幼芽疯长成藤蔓。外敌进犯,民不聊生,只能操戈披甲;战士保家卫国之举似棠棣盛开飘香。将士渐渐年迈,国土所幸安然;幸存者带着遍身满心的伤痛,回归故里……这首诗真实真切地道出了深沉的家国之情。热爱、自豪、沉痛……各种矛盾纠结在一处。想一想,历史上还有哪些人物,还有哪些事件,能更加让你感受到如此深沉的家国情怀

  我们可能想到了屈原。他以国为家,国昌他生,国灭他亡。与报私仇、泄私愤而引狼入室的伍子胥相比,他是不是更让人敬佩。

  我们可能想到了王昭君。一个小女子,用柔弱的双肩担起安国的重任,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给家国创造了几十年的太平安宁。

  你还想到了什么?时时记着题目中的两个关键词——感受、联想。符合这两点的任何内容都可以入题。

  佳作示范

  生命的回归

  杨志颖

  李白有诗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逆旅即旅舍,古人以生为寄,以死为归,故有此说。人生伊始,青年刚健之时,要将自己化为一纸信笺寄于远方,游历他乡;残烛飘摇的暮年,又要风雨兼程,回到故乡,回归生他养他的土地。这就是采薇的故事,是生命出发与回归的故事。

  《采薇》虽篇幅不长,却包含着极其复杂的感情,几乎囊括了主人公一生的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年少离家,有忠孝不能两全的愧疚和无奈,有着重重的牵挂与不舍。投身行伍,有艰辛生活中的乐观坚强,“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赤胆忠心,胜利时的豪情万丈,对英雄主义的崇拜,当然也有愁肠百转无休无止的思乡之情。“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当战争结束,疲惫的士兵终于得以还乡。然而四季轮回,光阴流逝,他近乡情更怯,他想着门前的柳树、庭中的古井,想见心心念念了数十年的人,他怕物是人非,怕自己“到乡翻似烂柯人”。

  所有的离开也许都是为了回归。人如一芥舟子,被命运的洪荒之流推向远方,我们或主动或无奈地经历了最壮烈的大义,最无奈的求而不得,最痛苦的生离死别。然而,最终能召唤我们的,不是那些滂沱的激情,而是绵延不绝、温情脉脉的离愁哀思。这是生命最柔软的部分,也是最坚韧不可摧毁的部分。所以《采薇》写家国之思,不仅仅是于矛盾中见其悲壮,更是对生命个体的温暖关怀。这也是古今中外所有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

  鲁迅曾经说过中国历史是为帝王将相做的家谱,诚然,浩瀚的史书中,有太多太多的英雄豪杰,谁会为这样一个小人物立传?好在《诗经》记下了他的故事,他的心情。《诗经》没有记录下他的名字,因为他可以是你,可以是我,可以是千百年后每一个远行的旅人。《采薇》是他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你的故事。这共同的哀思忧愁穿越千年,在美丽的诗歌中找到了寄托。所以我们传唱《采薇》,从“昔我往矣”到“今我来思”,是漂泊的长度,也是生命的长度。在漫长的等待中,心没有枯萎,我们始终期盼着回归。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当我们历经了漫长的旅程,在霏霏雨雪中回家,那个等待的人也终于有了答案。

  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没有无奈的告别

  【好文快评】

  很惊讶,一个女孩儿能写成上面的文字。用生命的悲欢来解读和感悟《采薇》,文章貌似是对这首古诗的鉴赏,其实是借这首诗来诠释家国情怀。《采薇》太典型了,作者写的太妙了。

  备用素材

  诗 文

  待漏院记(节选)

  [宋]王禹偁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人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①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注释]①眚:灾难。

  译文:或许有的在想,万民尚未安宁,考虑怎样使他们前来归附。战事未息,怎样使它平息;田野荒芜,怎样使人们去开垦。德才兼备之人尚未任用,我将推荐他们;奸人在朝,我将贬斥他们。气候反常,天时不正,灾害一次次发生,我愿意辞去相位来乞求上天消除灭害;各种刑罚未能废止不用,欺诈行为不断发生,我将请求施行文德教化来矫正这些人。怀着深深的忧虑,等待天明入宫。宫门开后,善听各方意见的天子离得很近。宰相向皇帝奏明了意见,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世风清明安定,百姓因此而富裕。如能这样,宰相位居百官之上,享受优厚的俸禄,那就不是侥幸而得,而是完全应该的。

  因此可以懂得,一国之政,万人之命,系于宰相一人,难道可以不谨慎以待吗?还有一种宰相,他们没有恶名声,也没有好名声,随波逐流时进时退,窃取高位贪图利禄,滥竽充数而保全身家性命,也是不足取的。

  作者王禹偁在写作此文时,只是京中一个小官,却在谈论如何为相,褒贬之意非常鲜明,反映了他对现实的忧虑、批判与幻想,表现出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

树立广袤视野,厚植家国情怀-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全国卷Ⅰ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各位对管鲍之交的这段佳话一定并不陌生,鲍叔牙大度让贤,齐桓公不计前嫌,管仲倾力付出,共同成就了齐国的霸王之业,而鲍公之举令我最为动容。他知贤、荐贤、让贤,把齐国百姓的利益置于个人荣辱恩怨之上,用斑白的两鬓点亮了友人的事业和齐国的壮阔辉煌。

  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恩怨之上,背后蕴藏的是鲍公的广袤视野与家国情怀。所谓“生者父母、知者鲍叔”,鲍叔牙对于管仲的能力有清晰的认识,管仲在前台一匡天下、尊王攘夷、南征北伐,而鲍叔牙则在背后鼎力相助。表面上看,鲍叔牙确实失去了名垂青史的机会,失去了万人之上的地位,但正如孔子所言,他的谦让让齐国称霸,停止了诸侯间的战火,安抚了担惊受怕的百姓。如果没有鲍公之让,便没有百家争鸣的学术盛景,而会是一地野蛮狼藉。由公而私的家国情怀,看似短暂的让鲍公失去了成名的机遇,却为他换来了世代的称赞。

  鲍公之礼绵延于中华文化的血脉,五千年悠悠岁月里,我们见证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诚执着,领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慷慨豪迈,品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沉痛悲愤,体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生死托付,敬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视死如归……在无数的他们的心中,个人之利已然轻如鸿毛,国家天下之系乃重如泰山,这是如此袒露着的一个个中华灵魂心系家国的拳拳之心。

  时代在进步,但对于这份广袤视野与家国情怀的需要却从未减少。新冠病毒爆发之际,杜富佳一生奔赴前线”让我来“,不惧奉献,尽己所能救死扶伤;老三杜富民作为新入职ICU的一生,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岗位;老四杜富强,春节刚过,就跟随战友踏上了国家所需的巡逻路。在人人享受春节的日子里,杜家姐妹放下私利,用行动完美诠释着新时代青年人的家国情怀。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有的人驻守边疆,用男儿的铮铮热血守护这片大好山河;有的人建设一线,用坚强之躯扛起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还有的人默默关怀,相互牵挂、体谅,彼此守望,一寸丹心图报国。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着迥异的人生目标,有着多彩的人生道路,但鲍公之礼却应伴你我始终。透过这次读书会,我想我们都应该学到,将你我之小我融入祖国之大我、人民之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树立广袤视野,厚植家国情怀,方能更好地实现你我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谢谢大家!

家国情怀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而我想说,不管身处什么时代,青年人都需要:秉持使命担当,不负大国情怀。

  “青年人要有梦想,有担当,这样新中国才有足够的青春力量。”梦想不应仅仅是实现自我价值,更应与国家挂钩。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人拥有的梦想不同,或大或小,但它们都如一盏盏明灯,在黑暗的道路上给人以希望和方向。只有当这些大大小小的梦想汇聚在一起,便铸成了每一个时代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勇于承担时代的使命。有梦方能追梦。

  我所认识的中国,发展的道路上亦有挑战和曲折。自21世纪以来,中国的改革发展日新月异。无论科技还是民生方面,都位列世界前茅。人生的路充满未知,这让我们对未来的探索迸发无穷的乐趣。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言亦是这样,中国的潜力很大,路途遥远且充满未知。只有克服前进中的逆流漩涡,努力探索未来,中华民族方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李大钊曾说过,以青春之我,为世界创建文明,为人类创造幸福。中国是个泱泱大国,却仍是发展中国家之一。而我们青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全面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在迅速发展的时代中,辨认行进的方向,把握未来的先机,方能为自己定下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否则,纵有爱国之心,亦难酬报国之志。

  诚然,2035年的一切与现如今大不相同,中国将更加进步,也许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实现了我们的中国梦。但这并不意味着砥砺前行,圆中国梦这一追求会褪色。那时的世界不仅仅是未来的我们的,更属于年轻的你们。新时代的你们要有新的梦想和追求,以更加优秀的姿态拥抱更加辉煌的中国梦。

  著名学者罗素曾说:“我这一生被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所支配着,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而新时代的青年们,你们应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有强烈的使命感,以万丈豪情拥抱新时代。

  使命呼唤担当,梦想照亮未来。秉持使命与担当,方能不负大国情怀。

我的家国情怀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家人与祖国哪个更重要?家人是世界,祖国是太阳,我与世界共存亡,可我不能没了太阳。

  在我还牙牙学语时,父亲就抱着我教我背古诗。他每次都会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诗人生平,写作背景等有助于理解的东西,我也听不下去,就总是动动这个,摸摸那个,他也到不以为意。但有天下午,父亲那读古诗时严肃的神情把我吓到了,我一反常态,认真看着父亲,我吃惊地看到在他讲到诗人的写作背景时红了眼眶。那天下午父亲讲的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也学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字——爱国。

  长大后,看了许多书,其中不乏有爱国人士的故事,也慢慢的了解到了一些人,一些事。“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的樊锦诗;“青山忠诚的卫士,死亡的永恒对手,投身于一场大火,长眠在木里河两岸”的救火英雄;舍弃了家人,团圆,奋不顾身坚持站在抗疫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们与为防疫捐献物资的爱心公益者们……

  “在国家有难时挺身而出,这样才不会愧对于祖国的养育之恩”“只要国家需要我,保证随叫随到”“能为祖国做贡献,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这一件件事,一句句真挚的话语,牵动着多少人的心弦。不知为何,我竟会想到父亲。

  爱国也是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徐锡麟的“直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还是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更是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父亲教会了我很多道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他那次读诗时微红的眼眶下所蕴含的深刻的道理。我想,那可能会陪伴我终生,我也会牢牢地记住它。

人要有家国情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处在安史之乱中的杜甫,忧虑着处在山东、河南这两个沦陷区的几个弟弟,他们是生还是死呀!颠沛流离中的他,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望着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之情。山河破碎,没有国哪有家啊!

  杜甫心中有家,更有国。他漂泊四川成都,尽管自己处境艰难,茅屋为秋风所破,他仍向苍天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懂得推己及人,希望温暖能普照天下。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能将温暖与幸福惠及芸芸众生,这是一种大胸怀,这是一种大境界。

  小家温暖幸福只能是小家,全民温暖幸福才是大家。有首歌唱得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生活在家与国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国之情。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就在于他心中有汉,心中有国。卫律的威逼利诱,没能让他叛汉;李陵的软话攻心,没能让他仇汉;单于的漫长折磨,没有让他忘汉。朔风凛冽,无法冻硬他的爱国热肠;胡茄幽怨,无法软化他的爱国衷心。饮雪吞毡,就等归汉之日。就要回汉了,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是他的心中没有妻儿吗?不是,只不过,在他心中,国远比家重要。

  家国情怀又表现为爱民之情。邓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赤子情怀溢于言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乡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虽素昧平生,却满含热泪地呼之为娘,视百姓为父母。

  家国情怀还表现为恪尽兴国之责。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任,范仲淹也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为社会中的每一员,都应该为国家的发展献计出力,将个人之梦融入到中国的复兴之梦。

  家国情怀不是要我们抛却小家,忘却亲人,而是要我们推己及人,由家到国,都捧出一颗爱心来。

家国情怀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诗书万卷,字里行间无不见“家国”。无论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誓言,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无论是“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奉献之情,还是“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大胸怀,大境界……一切的源头都是深埋藏在华夏儿女的心中生根发芽的家国情怀,其早已渗入每个人的血液,流淌着,代代相传。

  家国情怀,是个人对国家,及其文化带着深深的认同感,自豪感,使命感以及责任感。其中带着对家,国,的深情大爱。常言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好,家亦好。

  而家国情,永存国人之心的原因,正是“自信”。直至2019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超10万亿美元,是日本的两倍多;完成史无前例的南水北调工程;建成世界第一三峡大坝;杂交水稻的成功培养,获得巨大增产,养活更多的人;嫦娥四号着陆月背,祖国航天奇迹惊讶世界;中国天眼,北斗卫星,神舟飞船,两弹一星,北京奥运,中国女排……等等的国家荣誉,赋予了每位国人强大的自信,我们自信于世界,于祖国,于家。祖国的强大,是我们坚实的后盾,是我们引以为豪的。

  家国情,存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厚流光”,其灿烂悠久的历史,对每一个华夏儿女影响甚大,《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的故事印在人们心中,使我们懂得,孝敬,就是最大的道德。屈子的《离骚》感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教会后人要为坚持高尚品节,不惧生死的忠贞之情。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着我们,指导着我们,我们又怎会不从心底自然而然地生出家国情

  家国情,还藏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于百姓幸福康健的生活中。人常说“没有和平的时代,只有和平的国家。”我们的国家,中国,正是一个支持和平的负责任大国。在中国境内,没有战乱纷争,没有民族危难,没有社会动荡。若是问有什么,那自然是安定祥和的社会,安居乐业的人们过着舒适祥和的生活。2018年九月,日本台风“飞燕”破坏了大阪关西国际机场连接外界的唯一桥梁,瞬间机场成为海上孤岛。中国的救援人员以及大使馆人员迅速到达该地,护送我国子民安全撤离。中国的担当,不仅表现在国际大事上,还体现在心系群众,关爱子民上。历经接近七十年,每个国人心中,对祖国的爱,不言而喻。

  人们的家国情,是骨子里抹不去的,对祖国家园的热爱深情。爱大家,并不是要求我们抛弃小家,而是要我们自“小”到“大”,由心而发,流出名为爱的涓涓细流。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直播时怎样提高自己的口才

关于医学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