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写作技巧入门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关于诗歌的阅读入门

  诗歌是一种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文学形式。它具有感情强烈、语言精练、形象鲜明、音乐性强的特点,一般分行排列。

  诗歌的语言精练含蓄,它高度集中地反映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阅读时要理解诗句中包含的意思。有些诗句含义丰富,描述细腻,诗人说出了许多人都有过却说不出的感受;有的深刻地揭示了人生哲理,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刚开始接触诗歌,有些含义深刻的诗句一时难以全部理解,没有关系,可以先把它们熟读成诵,以后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会逐渐领悟它的意思,真正欣赏到它的妙处。

  诗歌的一大特点就是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因此,阅读诗歌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使诗歌中描绘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像我们熟悉的《小小的船》读时要想象自己好像看见了月儿弯弯、星星闪烁的天空。弯弯的月儿多像一条小船,自己坐在小船上,小船摇啊摇,飘荡在晴朗的夜空。多么宁静美丽的世界啊!这样边读边想,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

  诗歌由于它的押韵和分行,读起来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阅读诗歌时,首先要通过反复朗读,读到琅琅上口,熟读吟诵,才能体会出诗歌的音乐美,体会诗人的感情,从而进入到诗的意境。

现代诗歌写作技巧入门

优秀现代诗歌品读

  茉莉初开/

  把阳光放进杯子,我会看见你的笑容

  像停留在荷上的晨光,落在窗台上的菊香

  一瓣一会意,月光轻拂动

  把落叶积聚在掌心,我会嗅出你的芬芳

  像渐渐滑行远去的薄冰,轻启的短裙

  荡漾着碧波涟漪,斜织一箩青梦

  把清音放逐在古色桌几,我会感触你袅袅婷婷

  五音,七色,滟潋秋风,像四月芳菲的身姿

  窈窕了世外,秀发扬起茉莉初开的心情

  隐约/

  地板上,尚留有昨日的温度

  今夜,你却把你的目光贴上墙

  爱,初带温凉,垂念挂在嘴角的忧伤

  失恋,却是飞鸟与鱼的故乡

  等你,隐约里失一场薄雾

  我在花下,静静地与你邂逅

  不论霜露落尽,风又起

  你只婉言叹息,对着憧憧记忆

  把那一枝红艳流放在心底

  等你,只为一句,隐约只是一句

  要珍惜

  一只飞鸟/

  至始至终,夜一片一片落去

  你躲在春天的心事里,蜕变成蛹

  一只飞鸟,掀开透明的时光

  对着你,蓦然问路,哦,我要去哪里

  云隔断山路,阻隔原来的你和

  现在的一个你,爱,没有退路

  一身素衣,轻轻浅浅的一句,不离不弃

  纵使无法落去,也要盼望花开,恨你

  和恨自己,都储藏在一个季节里

  是冬天,提前告诉了我,关于春天的消息

现代中国诗歌

  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以后中国新诗的发展脉络及相关知识;了解五首现代诗歌表现出的不同形式、情感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揣摩诗歌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领悟诗歌的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情感美,感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吟诵诗歌,品味语言;

  2、把握意象,体验情感。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诗歌的一般特征

  同学们从小学甚至更早,就开始学习诗歌,那么诗歌有哪些特点呢

  二、学习诗歌的基本规律

  你以前是怎么学习诗歌的呢

  三、简述诗歌发展的历程

  主要是“五四”以后中国新诗的发展脉络及相关知识。

  四、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区别

  主要是外形式的不同。

  五、布置作业:

  1、朗诵五首诗歌,注意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的处理。

  2、分别找一找五首诗里所用到的意象。

  3、查阅资料,读一读五位诗人其它的作品,比如闻一多的《红烛》、徐志摩的《偶然》、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食指的《相信未来》、舒婷的《致橡树》等。

  注意:

  重点是让学生明确朗诵的要求和意象的概念。

  1、掌握诗歌的基本特征;

  2、体会诗歌的朗诵技巧;掌握意象的概念。

  3、了解诗歌发展的基本情况;

  4、了解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区别;

  5、课外拓展阅读。

  第二、三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这节课我们将以《再别康桥》为例,具体分析如何鉴赏一首诗。

  二、检查朗诵

  1、学生朗诵;

  2、点评

  3、听名家朗诵

  三、把握意象

  1、诗人在这首诗中用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有哪些特点

  3、用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和好处

  四、体验情感

  《再别康桥》表达出诗人欢喜还是哀伤?飘逸洒脱还是依依不舍

  五、总结方法

  吟诵诗歌,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验情感。

  (注意:实际上在鉴赏的过程中这几个方面是互相交融在一起的。)

  六、鉴赏实践

  1、分组鉴赏其他的四首诗《死水》《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热爱生命》《双桅船》;

  2、点评

  七、拓展迁移

  1、这些诗歌中有哪些句子引起了的你共鸣

  2、有没有你喜欢的其它的诗歌

  1、展示朗诵成果;

  2、学习如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3、从朗诵和意象分析中感悟诗歌的情感;

  4、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5、运用这些方法;

  6、调动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产生共鸣

诗歌的创作

  一、睁开诗眼: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把你想到的任何想法写下来。

  二、捕捉诗意:筛选有价值的内容,顺着这些词继续补充。

  三、为意赋形:流动在你心里的情感,需要通过具体的形象来“现身”,可能是一个“场景”,也可能是一个“物象”展开联想与想象,为你的情感寻找形象并将它写下来。

  静态

  动态

  联想

  由物及己

  融合

  愿望

  四修文饰词

  5.运用任务一“关注诗歌形式”中有关“换行”和“跨行”的知识,尝试修改你的诗歌。

  6.诗歌的语言。

  (1)锤炼语言。从你的诗句里选择一个词语,试着用更凝练的词语替代它。(至少一处)

  语意不重复、尽可能用书面语

  (2)运用修辞手法。从你的诗句里至少选择一处运用修辞手法。

  参考的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夸张、比拟、衬托、对比、反问、设问、借

  代、摹声、双关、谐音、用典、倒装、反复、层递.

  补充资料:对仗[duìzhàng]:指(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1]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对仗多用于骈文。

  对仗:又称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呼告又称“顿呼”、“突呼”,就是在说话或写文章的过程中,叙述某人或某物时,由于感情过于激动,突然撇开听众或者读者,而直接和所涉及的人或物说话的一种修辞格。

  通感:“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例:1、“星光是冷的”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3、婉转动人的乐曲散发着芳香”。

  回环:把相同的词汇或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叫做回文,也叫回环。回环运用得当,可以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依靠或排斥的关系。即,单词(文字)在句子中的相对位置不变,只是改变顺序,让两句在结构上类似,语义上相反的效果。

  例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道德经八十一》

  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易经·系辞》

  (3)创新语言。陌生化是语言创新的重罗手段,所谓"陌生化”,就是采用具有独创性的方式将人们熟悉的事物从僵化的关系中解放出来,使其变得非同一般.从而给读者带来全新的发现与感受。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枯藤、老树、昏鸦晨钟云外湿。捆紧一包思念,半天才发硬来信。

  削平果读诗

  对语言进行陌生化处理的万法有很多,下贝间单地列举了一些(如果你知道更多的方法,还可以添加),请你从课内外的诗歌中各摘录一个例子,再用这此方法尝试让你的诗句产生陌生化的效果。

  附加成分与语中心语反常搭配:

  A、窗外被秋风吹得很瘦很瘦的虫鸣,坦荡荡,戚戚地咬着我的心。

  B、黄昏绕过风景中的池畔,荷塘里浮动的是朵朵鲜绿的诗词。

  C、根须扎进《诗经》,伸出一枝枝唐诗,一叶叶宋词。如风的唇,轻吟,押声声柳韵依依

  例文

  “陌生化”手法,是在文学创作中,通过对常规与常识的偏离,实现语言理解与感受上的陌生感,“陌生化”那些司空见惯的语法规则,具有新的形态,新的审美价值。比如艾青《北方》中,“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一句“言语与姿态”与“生活”运用主谓反常搭配的方法达到“陌生化”的效果。

  艾青《向太阳》中,“我在世界上用可怜的期望喂养我的日子”

  分析:喂养与日子,运用动宾反常搭配的方法,达到了陌生化的效果。

  7、诗歌有韵律美,可以通过押韵、回环、彼此重复,应用结构相同的句式的手法形成。

  8、誊抄诗歌,然后朗读他,唤醒它。

诗歌写作基础知识

  二、巧妙地进行诗的构思

  (一)诗的灵感

  构思是诗歌创作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阶段。构思是什么引起的?简单的回答是:创作的冲动——灵感的爆发。

  艾青说:“所谓‘灵感’,无非是诗人对事物发生新的激动,突然感到的兴奋,瞬即消逝的心灵的闪耀。所谓‘灵感’是诗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的邂逅。”(《诗论》)

  对于一首诗来说,灵感是因;对于客观世界而言,灵感是果。由客观世界获得灵感,由灵感开始创作。这是诗人写诗的过程。在“灵感”爆发之后,创作就进入具体的构思。

  (二)诗的构思诗歌构思十分重要。诗人郭小川在《谈诗》中说:“诗是要有巧妙的构思的。”“你提到了构思,我觉得这是抓住了关键的”。关于诗的构思的内容,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首先关于适合于诗的构思的内容,我们可以马上把纯然外在的自然界事物排除在外,至少是在相对的程度上排除。诗所特有的对象或题材不是太阳、森林、山川风景或是人的外表形状如血液、脉络、筋肉之类,而是精神方面的旨趣。诗纵然也诉诸感性观照,也进行生动鲜明的描绘,但是就连在这方面,诗也还是一种精神活动,它只为提供内心观照而工作。”什么是诗的构思方式呢?诗的构思方式是内心体验。黑格尔说:“诗既然能最深刻地表现全部丰满的精神内在意蕴,我们就应该要求诗人对他所表现的题材也有最深刻最丰富的内心体验。”“诗人必须从内心和外表两方面去认识人类生活,把广袤的世界及其纷纭万象吸收到他的自我里去,对他们起同情共鸣,深入体验,使它们深刻化和明朗化。”(《美学》第三卷下册,第54页)所以,诗人写诗虽然“并不是每首诗都在写自己。但是,每首诗都由自己去写——就是通过自己的心去写”。(艾青)遵循这个构思方法,在写作抒情诗时,由于抒情的真正源泉就是创作主体(诗人自己)的内心生活,诗人应该只表现“单纯的心情和感想之类,而无须就外表形状去描述具体外在情境”。(黑格尔《美学》)

  诗歌构思的过程包括以下的内容:

  (1)提炼诗情。就是从一般感受中寻觅显示一般感受的独特感受,从共同感受中寻觅表现共同感受的具体感受。如艾青的《自由》。

  (2)选取角度。抒发诗情应选择合适的角度。一般地讲,有两个大角度,一是直抒胸臆,诗人直接站出来抒情,如闻一多的《口供》。用这个角度写诗,应忌空泛,要创造出鲜明的个性化的诗人形象,否则容易直露。另一个角度是象征寄托,借物寄情,借人表意,借景写感。如前边提到的臧克家的《老马》。

  (3)布局谋篇。诗的开头、结尾怎么写,各部分之间如何组成有机的整体,需要认真考虑。这就要思索:在这首诗中,我用什么把诗情串连起来?一般抒情诗,“总是以情绪(感情)的变化的层次来贯穿的。”(郭小川《谈诗》)

  (4)锤炼语言。语言是诗的表现的最重要因素。在构思过程中极为重要。我们将在本章第三节作专门的研究。

  写诗应该重视诗歌构思的技巧。郭小川主张:“没有新的构思,没有新的创造,就不要动笔”。因此,构思必须做到:新、奇、巧。总结前人的经验,有一些技法是可以借鉴的。

  如:象征构思,辐射构思,“道具”构思,借代构思,命题构思,矛盾构思,虚拟构思,反意构思,侧面构思,对比构思,对话构思,等等。

  第三节 诗歌的语言

  “诗实际是一种语言”、“作为诗的观念的传达手段,文字这个因素也和用在散文里的表现有所不同,它在诗里本身就是目的,应该显得是精炼的。”“诗也不能停留在内心的诗的观念上,而是要用语言把意造的形象表达出来。在这方面,诗又有两种事要做:第一,诗必须使内在的(心里的)形象适应语言的表达能力,使二者完全契合;第二,诗用语言,不能象日常意识那样运用语言,必须对语言进行诗的处理,无论在词的选择和安排上,还是在语言的音调上,都要有区别于散文的表达方式。”(黑格尔《美学》)

  诗的根本语言是意象语言。意象是具象化了的感觉与情思。意象语言具有直觉性、表现性、超越性等特点,它更应该符合诗人主观的感觉活动与感情活动的规律,而不是客观的语法规律。这是诗性语言与实用语言的本质差别。所以,诗歌这种艺术无法以日常实用语言为媒介。

  诗人只有对实用语言加以“破坏”、“改造”,如艾略特所说那样“扭断语法的脖子”,才能使之成为诗的语言。为此,作诗必须研究诗的语言修辞,也就是要掌握诗的语言的表现手法。诗的语言表现方法主要有:比喻,起兴,借代,反衬,象征,通感,矛盾修饰,虚实组合等。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修饰方法,它们都有助于诗情诗意的表现。习作者唯有通过阅读、研究和多写才能掌握诗的语言修辞技巧。写诗,不仅要重视修辞,还要重视词句锤炼。古今的著名诗人都注意诗句的推敲和锤炼。诗句的推敲,决不是单纯的形式技巧问题,它与诗意、诗味,和表现诗的主题密切相关。像“黑夜过去了就是光明”这样一个意思,如果平白地直说出来,会令人觉得淡然无味,臧克家反复寻思,最后才把它写成:“黑夜的长翼底下,/伏着一个光亮的晨曦。”

  诗歌的语言是最本色的文学语言,有其特殊功能:

  A、抒情,接近于描绘功能小的音乐。

  B、有机信息系统,一个字,能产生神奇效用。如“朱门酒肉臭”中的“朱门”,成了统治阶级的代名词,有很多含义,还有作者和读者的感受。

  C、独立审美价值,可以把玩。小说可以抛开语言,复述故事,而诗歌不能离开语言。

  D、总的要求是表现个性的心理感受,具体要求有四:

  一是多义性,既有表层义,又有深层义。主要用象征手法。如松梅雪竹、长城、百合花等。传统象征过于理性,形成僵化的套路。还有暗示、双关、婉转等。

  二是跳跃性,超过任何文体语言。因为表现心理快速活动。不要任何介词、连词等中介质--关联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还可以逻辑混乱,任意交错。如时间和空间交错。如《背时的爱情》中诗人与古代的美人谈恋爱。

现代诗歌的认识及格式

  一、什么是诗

  假如现在有人问起我什么是诗?也许我只有这样回答:“我知道什么样的文字可以算得

  上是诗,也知道什么样的文字不是诗,但我却不知道什么是诗。”诗歌是没有定义的。但起码得有个大概吧!是的,其实诗歌也并不神秘,凡有情而美的东西便是诗。简单地说,心象(情)+物象(美)=诗。如:

  细细的枝条,

  像一根根电线;

  小小的黄花,

  像一盏盏发亮的电灯;

  大地,像一个

  春天的发电厂。(张诗筠《迎春花》)

  这首诗中,“枝条”、“黄花”、“大地”是心象,而“电线”、“电灯”、“发电厂”是物象,这样美妙的诗句,是因为看到了春天里绿色的枝条与黄色的花儿后心里产生对大地之春的喜爱之情,然后通过想象,把心象比喻为物象,使情与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的。

  当然这不是诗固定的模式,诗是自由的,诗也是多样的。而要真正地认识与了解诗,仍需我们在长期的阅读与创作中去领会。

  二、现代诗的基本特点

  对于现代诗的创作,首先必须了解一下现代诗的特点,这对于我们学习创作现代诗显得

  异常重要,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而成的语句群体。

  所以,现代诗是写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感受,并且是用现代的语言(即是现代汉语,而不是文言)来写的——这是现代诗最基本的特点。

  此外,相对于初中生来说,现代诗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

  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与体会;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通过对现代诗的基本特点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尝试创作了,那么在创作中我们又必须注意些什么

  三、怎样写诗

  诗歌是美的,要让平凡的事物放发出美的光彩,就要通过想象。想象是美的源泉,也是诗意的仓库。

  一个好的想象,它本身就是一首诗。如:

  张开你的大嘴巴,

  为人民服务。(何舟《剪刀》)。

  只有发挥想象才能创造出鲜明的形象,诗歌的生命力是想象赋予的,没有想象,写出来的诗歌是干涩的。想象能使一件细小的事物显示出惊人的魅力。如: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冰心《繁星》)

  花儿长在墙角本来就平凡,且容易被人们忽视,倘若只欣赏自己的美貌,它便变得更加渺小了。诗人在这里通过想像,以花喻人,从一件平凡的事物得出了不平凡的道理。没有想象,是写不出这样富有启发性的诗句的。

  其次,诗的情必真,只有真的东西它才可能是美。要能从生活中找到能打动自己的内容,然后再以诗的语言,诗的形式去抒写它。这样才能让人产心灵的共鸣,也使诗变得有意义。如:

  你是那么渺小

  在黑夜里奔跑

  ……

  可尽管是一只小小的昆虫

  也要让黑夜多一点亮光(卜聪《萤火虫》)

  小诗人在诗的最后感情饱满的一句“可尽管是一只小小的昆虫/也要让黑夜多一点亮光”——对奉献者发出了深情的讴歌。但这样的诗句是需要从心去体验才能得出来的。如果小诗人对萤火虫没有进行仔细的观察,没有用心灵与萤火虫进行对话,没有把自己换位成萤火虫来体验萤火虫的生命与生活,他是不能写出这样精警的诗句来的。

  有想象这张翅膀,情感的力量,诗的美也会应运而生。

  但我们要清楚,诗的格式也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除了要按内容分行来写或按句分行来写之外,特别是在语言的组织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辞的运用;一是打破常规组合。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能增强诗的生命力,大胆打破常规组合(即不按语法要求搭配)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可太过滥。

  修辞是诗歌的一种重要技巧。包括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顶针、对偶、夸张、象征等。可以说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比的运用可以更生动,形象地表现诗歌内容。兴的运用可以让读者自开篇就能体会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富于深情与韵味;而夸张,象征,通感等手法的运用可以给诗歌注入更新鲜的血液,使诗歌更富于想象力与亲与力,而不会让人感觉意思朦胧暧昧,晦涩难懂,使读者真正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而象征手法,则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这是诗歌中最常用的手法。比如冰心的《纸船》象征了对母亲的思念,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中“小河”象征了对爱情的追求。平常我们也爱用象征,如用“梅花”来象征坚贞不屈,用“蜡烛”来象征默默奉献。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中用“海”与“山”来象征“理想”与“追求理想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下面这几种物体的常用象征意义你知道吗?太阳、蜜蜂、苍蝇、蚊子、雪花?(光明、无私奉献、肮脏、剥削、纯洁)。

  其它手法的运用,就不一一举例详谈了,有待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去学会运用。

  我们上面还提到诗在语言的组织上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打破常规的组合,这种组合有时能使诗歌语言,使诗意达到跳跃性的效果。

  诗的语言超越一般的语法规律,它具有跳跃性、显著性与超常性的特点。它组合灵活,比如我们可以把不同官能的修饰语进行交错搭配,可以说“乌黑的叹息”“浮着油沫的梦”“粉红的回忆”“温暖的寂静”“乳白色的歌声”等等,用这种常规上不可思议的表现手法,来表现现代人复杂的情绪(当然这也是修辞中的一种叫做通感的手法)。

  词性的转用也是诗歌语言的一种常规手法。如洛夫的诗中“夏也荷过了,秋也蝉过了”(《今日小雪》)“我们风过霜过”(《湖南大雪》),这儿就是把名词用作了动词,不仅能激起读者相应的形象感觉,而且包含着丰富的经验体会。“荷”字给人以热烈与衰败的感觉,“蝉”字给人以浮躁与凄凉的形象,“风”“霜”二字,给人磨难与成熟的人生体验。

  掌握了一些创作之后,我们还得有“锤字炼句”的功夫,也是我们平时作文中的修改。这一点对我们初学者显得尤为重要。杜甫一生追求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李白则被人称为“才大语终奇”,诗人们大多都是锤字炼句的能手。如: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这些“看”、“风景”、“装饰”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调,令人深思。另外,如一首中学生的诗歌《教室的窗》(田欣)中有这么一节:

  教室的窗

  内外两个样

  它不允许(我那么)迷茫

  我要远航

  在滚滚长江(中)逆流而上

  括号中的字是未发表前存在的,发表时被编辑删去。小诗人为了追求形式美而损害了诗意,但删去括号中的字之后,变得精炼优美,读起来琅琅上上口。

  我们写诗,在驾驭语言、推敲字词上既要着重修辞学意义上的准确生动,也要努力站在精神体验的高度,寻找最能体现人们情绪的字句,营造与谐的、诗意的氛围。

  其实语言也是为诗的思想内容服务的,都是为了突出物象与事象,为了营造诗的意境,也就是为了表情达意。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诗歌要写诗必须具备三个元素:想象、情感、语言。可以这么说,想象是蓝图,情感是方向,语言是方法。

  四、功夫在诗外

  学写诗者,掌握诗歌写作的各种方法与技巧必不可少的,然而,要真正要把诗歌写好,仍需通过大量的阅读与在日常生活中留意新鲜事物,不断积累经验寻找灵感,方能写出至情至美的诗歌来。

  青春需要诗歌,写诗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一位诗人曾说过: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不去写诗,他便错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现在,你可以拿起笔,用诗歌托起青春的太阳。

写作写诗歌

  1.明确诗歌的特点。

  2.掌握写作诗歌的技巧与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1.借助诗歌精炼的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

  2.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的意境。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遨游于诗海,其乐无穷。诗歌是情感的抒发,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用文字分行写出来,就有诗的模样了。今天,我们一起试着来写诗歌。

  二、技法指导

  1.精心审题,锁定内容。

  本单元的作文题,相当自由,只要能写一首诗表达思想感情即可。回忆自己的生活,想一想那些让你触动的人和事,以及你当时的情感,将这些作为诗歌表现的内容。

  2.塑造意象,寄托情感。

  诗歌中最重要的是意象,因为有意象,诗歌更加深刻,有吸引力。在我们的文化传承中,许多事物,已经形成了独具内涵的意象。比如“明月”象征思乡,“莲花”象征高洁等。诗歌往往通过特殊的意象,构成独具特色的画面,给读者以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写作前要仔细构思,有哪些意象可以用来表达自己要突出的主题呢?可以选取一个,或几个意象,共同突出这个主题,表现内在的情感。

  3.精心构思,营造意境。

  诗歌通过对意象的描述,营造独特的意境。意境的营造离不开生动的形象和精巧缜密的构思,诗歌要给读者留下一片宽广的驰骋想象、进行再创造的空间,才能使作者、读者、文本之间在情感上、美感上产生强烈的审美愉悦效应。在诗歌创作中,不能只是停留在所选素材本身上,要以此为触发点,让脑力奔腾,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想像,升华主题。

  比如孟郊的《游子吟》一诗,借“游子身上衣”,忆起“临行密密缝”的生活场景,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位慈母在灯下为儿子缝补衣服的温馨意境。

  比如《雨说》,在诗人笔下,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我们在构思这首诗的时候,也要精选生活中的细节,突出主题,营造出让人难忘的意境来。

  4.情真意切,打动人心。

  诗以言志,诗歌就是通过精美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感的。因此在写作的时候,主题要鲜明,要能通过诗歌表达内在的情感。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的感动或启迪,以诗意的手段,表达出真情实感。通过巧妙的用词,或者选用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把内在的感情尽情抒发。

  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二句,以一个“绿”字,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如江河的《星星变奏曲》一诗,诗人在静谧的深夜遥望星空,闪烁的星星勾起了他“柔软”的温情与朦胧的憧憬。让读者感觉,心灵像鸟一样自由,体会到诗意人生与精神自由的弥足珍贵。

  5.写作技法,巧妙运用。

  在诗歌写作的过程中,要善于恰当地运用写作技法,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比喻、排比、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语音和谐,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使诗句更加形象生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和象征等写作手法,使诗歌的内涵更丰富。以简洁凝练、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深远的主旨。还要尝试着追求诗句的音韵和谐,现代诗歌如果能尝试着去押韵,会具有独特的音韵美。

  三、品读好诗

  回家

  陈飞腾

  偶尔一阵秋风

  那片贪玩的红叶一不小心

  离开母亲的怀抱

  无可奈何地在空中

  打旋翻转

  最后,她落到

  地上那片生她养她的土地

  她立刻被温暖包围

  即使脸上写满沧桑

  她依然很开心

  她知道

  终于回家啦

  品读:这首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得生动有趣。诗人着眼一片翻飞的红叶,把它比作“贪玩的孩子,红叶的飘落就像孩子偶然离开母亲的怀抱,形象自然。诗人关注自然现象,赋予红叶人的情怀。红叶最初“无可奈何”,但土地“温暖”地接纳了她,她变得“开心”起来,因为她回家啦。把红叶飘落枝头,回归大地的情感过程写得细腻生动。

  时光

  李谦玉

  从牙牙学语

  到出口成章

  需要多少时光

  从懵懂稚童

  到花季少年

  需要多少时光!

  或许只是一瞬

  当我们回首过往

  才赫然发现

  记忆还依然在原地驻足

  而我却不得不向前踏步

  原来

  时光还在

  是我们在飞逝

  品读:小诗人以看似平淡的语言,引领读者思考,在成长中,时光在悄悄流逝。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记忆积淀下来,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珍惜时间,时不我待!

  孤独的门

  汤求

  门想请花儿来玩

  花儿说她要吐出芳香

  门想请大树来做客

  大树说他要撑起绿荫

  门想请风儿来聊天

  风儿说她要吹散乌云

  门很孤独

  孤独的门把自己站成一个忠实的哨兵

  门发现

  孤独也是一种幸福

  品读:这首诗立意高远——责任重于一切!尽责者令人敬佩,尽责的人生无憾,在尽责中享受生命,真是一种幸福。小作者能有如此思想境界,实属难能可贵。这首诗在构思上的出彩之处在于,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门以生命气息,行文生动形象。全诗分两节,第一节写门和花儿、大树、风儿的对话,通过对话,初步点出主旨——要尽责,并为下文蓄势;第二节写门对话后的行动和感受,既呼应上文,又深化主旨。

  四、创作诗歌

  自由写作,完成一首新诗。

写好现代诗歌的几个要素

  一、情生笔底走惊雷--诗的感情

  诗歌必须要有发自内心真挚的感情,没有感情的诗,读起来如同嚼蜡。它虽来源于生活,但又不拘泥于生活,甚至高于生活。我们平时要注重自身的修养,要锻炼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善于观察的能力 不断地发现并积累生活中的每一份感动;

  2、善于记忆的能力 及时记录,积累素材;

  3、善于学习的能力 多读书看报、杂志、网络等,不断充实自己;

  4、提炼的能力 将散乱粗犷的生活石砂转变成精粹;

  5、概括的能力 刻画出优美的形象,浓缩成诗的语言。

  二、栩栩物象传精神------诗歌的形象

  1、没有形象的诗是不完善的,甚至称不上诗。哲学理论只是直接指出理性的东西,而诗要用形象的空间想象来表达,它是语言艺术的一种形式。

  2、形象必须要有活力,形象应具备真实性和准确性的特点,既要符合生活逻辑,又要合乎自然常理。

  三、如许清泉活水来------诗歌的语言

  诗歌是以语言来表达思想的,语言的艺术也是流动的艺术,若要泉水不腐则必须流动。这样会永远给人新鲜的感觉。

  (一)、 诗歌语言的构成方法

  1、拟人--物、境人格化

  2、物化--将人格物体化

  3、夸张--扩大或缩小本来性能

  4、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A、明喻 ----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的关系,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常用:像、好像、比如、仿佛、宛如、仿佛、好比、比方说、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一样、……似的等喻词来联系。

  B、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

  C、借喻---借喻是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而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D、博喻---用多种喻体说明一体。

  E、兴---用前面的语言为后面制造气氛。

  (二)、诗歌语言的动作性

  即动词的运用,一字贴切会令全篇生色。人的传神靠眼睛,诗歌的传神靠动词的运用。

  (三)、 诗歌语言的色彩性

  即是色彩的运用。如:

  浓雾为你的彩裙镶上了

  银色的花边

  寒霜在你的眉间留下了

  殷红的痣点

  "银色"、" 殷红"皆是色彩的运用。

  (四)、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诗歌的旋律要有节奏的和谐流动,要有音乐的美感。可以去仔细品味一下歌词《天路》、《青藏高原》等,一首好的诗,谱上曲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五)、诗歌的音韵

  音韵是诗情抒发的动力,与诗的情绪、节奏紧紧相连。有韵的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就文化遗产的流传性来看,比没有音韵的诗更能保存下来。小孩子都喜欢背唐诗,而不喜欢背郭沫若的《女神》。可以去品味歌词《青花瓷》、《菊花台》等,从中找到感受。

  (六)、押韵的方式

  1、单句韵 是隔行韵的一种,每逢单数行用同一韵脚;

  2、双句韵 也是隔行韵的一种,每逢双数行用同一韵脚;

  3、连句韵 又叫排韵,句句押韵,节奏较明快;

  如:花费过多少时间

  问过多少次人间冷暖

  又有过多少次雪中送炭

  4、同字韵 是排韵的进一步发展,每一行用同一个字。

  四、推敲沉淀出精彩------诗的修改与完善

  一篇诗稿完成后,只是一块玉石的毛料,要想出神出韵出彩,还需精雕细琢,仔细推敲,炼字炼句。不能写好后就完事大吉,尤其是想出版刊发的作品,更应对得起读者。

诗歌写作的小技巧

  说起诗歌,不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你并不陌生。因为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诗的民族。在唐代,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多少伟大的作品,至今仍脍炙人口,成了我们的精神食粮。

  诗歌有古代诗,有现代诗。这既是从时间上分的,也是从形式上分的。古代诗大多是格律诗,讲柙韵,讲平仄。现代诗,形式自由得多,大致押韵就可以了。

  押韵就是上句的最后一个字与下句的最后一个字属同韵或近韵。有隔句押韵的,也有句句柙韵的。当然,也有不押韵的,像散文诗

  分行分节书写,是诗歌的另一个特点。多少行为一节,也没有什么统一规定,有四句?-节的,八句一节的,也有三句或六句一节的。根据作品的节奏,可由自己决定。

  根据内容,诗歌还有抒情诗与叙事诗之分。抒情诗是以感情为线索,从篇幅上讲较短;叙事诗是以事件为线索,篇幅较长。当然,抒情诗中也有事,叙事诗中也有情。情感是诗歌最重要的特点。现在的流行歌曲,同学们可能都是比较喜欢的,去掉曲谱以后,每首歌词实际上部是…首诗。《常回家看看》就应是叙事成分比较多的抒情诗。毛泽东的《长征》是抒情诗。我们的《国歌》当然是抒情诗。当你的感情处于一种高亢兴奋的激动状态时,就适合用诗歌这种形式来写作了。

  写诗歌,不像写散文。诗歌的语言跳跃性很强,概括性很强。一句话就可以十万八千里,一个词就可以上下五千年。正因为诗歌具有这样的特点,诗歌的语言就要特别精炼,不能像说话一样哼哼哈哈,也不能像写文章-样,洋洋洒洒。要特别用心锤炼语言,用尽可能短的句子,尽可能少的词语,包含尽可能丰富的意思。要不,一说谁的文章好,就说那真是诗一般的语言,说的就是语言要精炼。这叫言简意丰。

  诗歌除了语言精炼外,还有个特点就是美。能给人以享觉,给人以启发。要不,我们今天的警句怎么大都是从诗歌中来的呢?想写诗的人,就要力求使自己的语言美起来。

  写人物时,人的心灵美;写景物时,乌语花香,环境美。这些又都是形象美。诗歌比起散文来更重视形象美。干巴巴地说白话不行,那样的形象只能是“三根筋挑着一个头”的骨头架子。而诗歌塑造的形象要有血有肉,血肉丰满。白居易的《琵琶行》,你可能读过,你看诗人把琵琶的声音比喻得多么真切、形象,多么美丽动听。形象真美!你写诗时,也要注意到这一点。

  看了上边的介绍,你知道朝哪个方向努力就行了。一时能不能做到这些,并不要紧。关键的是你要喜欢诗,爱诗,悟诗,多实践。时间久了,就能写出诗了。眼下刚开始,只要有点“像”就可以了。

  可爱的小鱼

  江西省庐山 王妍雅

  小河中有一群小鱼,

  在快活地玩耍着;

  我逗着,跳起大喊了一声,

  它们便纷纷躲了迷藏。

  燕子

  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中心小学 虞婉君

  燕子带着剪刀咔嚓咔嚓

  在树上剪出了绿叶红花

  节曰的公园里

  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中心小学 赵宵債

  女孩提着扫把,

  男孩拿着畚箕。

  他们走过的地方,

  留下一片整洁和美丽。

  他们是最美丽的花呀,

  开放在节日的公园里。

  种子

  浙江省宁海县竹口小学小浪花诗社

  钻出地的牙芽儿,

  是种子。

  伸出的头,

  王晓械

  就像早晨,

  我从被窝.刚探出身子。

写作基础:怎样写现代诗歌

  一、什么是立意:

  1、首先是个名词,狭义上是诗的主题、中心思想。

  2、其次是个动词,指诗歌创作中的一个小活动,即确立和表现诗的主题、中心思想。

  二、立意在诗中出现的时机或位置

  1、写诗之前;

  2、写诗之中;

  3、写诗之后,改诗中。

  4、无立意的诗(本文不讲)

  三、根据立意来写诗的优缺点

  1、优点:诗的方向感、目的、目标明确,主题集中鲜明,便于读者立解诗意。

  2、缺点:易让诗成为艺术性的说明文字,比较机械地图解某种观念,解说某种思想。以前的中国诗就有主题先行的问题;限制了诗歌的功能和表现范围。

  四、立意诗的适用范围

  征文诗,广告诗,社交诗,政策宣传诗,哲理诗,报纸副刊诗等

  五、立意的数量

  一首短诗,立意不易太多,一般不超过二个,立易太多,让读者感到发昏、混乱。

  六、立意的深浅,隐显。

  各有好处,不是决定一首诗成败的关键。

  七、立意的新鲜感

  好的立意是新鲜的、创意的、个性的。

  如:劳动创造幸福;我爱故乡。这类立意就不好。

  八、如何让立意具有新鲜感

  1、改良传统的立意:我爱故乡——我同故乡互爱。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带来苦难

  2、细化一般性的立意:我爱你,将爱细化成深爱、浅爱、痛苦的爱等。

  3、引入诗歌中还没有出现过的哲学、宗教思想、人生道理、人文文化。这个最难也最重要,可以拓展诗歌的表现领域。

  4、改变立意的层级,A把个人的思想,升格成一批人的思想。也就是走出自我。B、把大家的思想,变成个人性的理解,也许这种个人性的理解是错,但在某种条件下能自圆其说就好。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优秀员工评选标准细则

现代诗词大全50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