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教育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

  那天放学,正值下雨,许多同学都由于没有带伞的习惯而望天发愁,部分带了伞的同学或邀或被邀与发愁同学一道走,剩下两名同学实在挤不下而不得不继续望天发愁。恰巧,我那天出门时带了件雨衣,因为我是踩自行车上学的,自然要多关注天气,未雨筹缪。我对与我一道走的那位同学说:“今天就委屈你了,把伞借给他们两个吧!反正我们家也不远。”他也很豪爽。于是我们迎风雨踏上了征程!雨衣之小,之不便,使雨将我二人淋成落汤鸡。

  翌日,那位同学便对我说:“哎呀!昨天差点被淋感冒了。不过被我妈骂了一顿。骂我笨啊!”我无言以对他,却是思绪万千。对我来说,这是一件足以令人兴奋几天的事,既帮助了别人,又帮助了自己。难道不是吗?你帮助了同学,增加了同学间的感情;也帮了你自己,让你接受一次雨的洗礼,让你感受一次诗人的灵魂,毛泽东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不就正好阐明了这一点吗?但在父母看来,孩子被淋了,自然心疼,免不了说孩子一顿,顾了别人却淋了自己。这是父母的爱的第一个反应。这便是父母的爱。

  那位同学的父母实在不应责骂他,因为他细心,且乐于助人,是应该受到表扬的。而他自己也应该把这种美好的品质发扬下去。

  不要被爱冲昏了头脑,在爱面前,稍作简索。人生将因爱而变的更加美好,更加精彩。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教育

陪伴就是最好的给予

  奥巴马在第一次竞选总统长达21个月的选战中,没有一次错过他自己孩子的家长会,每晚和孩子一起共餐,耐心与交流遇到的问题,并为之出谋划策。

  ---题记

  我成长在一个普通家庭,但这十几年来,不曾和妈妈有过长时间的分离。妈妈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在学习上没有少操我的心,她会的第一时间的教会我,不会的她请教别人自己先搞懂再教我,亦或是自己省吃俭用给我报补习班;在生活中前几年我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随着我慢慢的长大,我渐渐的明白:原来我很幸福的沉浸在这默默的陪伴中……从小时候睡前故事,到放学后的嘘寒问暖,还是每天的接送。这种陪伴就如细雨般悄悄的滋润着一片即将种植的土地上,沁人心脾,耐人寻味……

  在家里妈妈对弟弟的关注更多一些,因为弟弟调皮,经常会使小性子。所以有时候也会偷偷的生闷气,觉得她偏心,不可理喻。妈妈解释道:“因为你弟弟心智没你成熟,没你懂事。”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在妈妈的心目中已然是个懂事的孩子了。我不禁想到自己的妈妈,小时候,对我而言,她就是天,她会讲一些我从来不知道的事,教我唱动听的歌曲,那时候总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博学的人。然而,我慢慢的长大,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在学习生活中对妈妈的依赖就少了。

  然而对于我,妈妈的陪伴是品尝生活的甘甜,回忆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绝不会有荧幕里的那般跌宕起伏的情节,留下来的只是细水长流的温暖。她陪着我们从咿呀学语到雏鹰于飞,放弃太多的选择,在对自己更好与对子女更好的这场博弈里,选择的天平总是偏向子女的一边。为了陪伴,为爱归宁,每天接送子我上下学风雨无阻,为我的成长争取最好的条件,也为了让我不输在起跑线。

  现在有好多身边的亲人会经常问我,以后想考什么样的大学,我每次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我想考南京的大学,因为我想离妈妈近一点,妈妈也可以经常看见我。因为我不想说励志的话来激励我以后的路,我只想说我真实的想法。

  妈妈说:“我让你努力再努力,不是我去攀比,也不是你去比成绩,而是以后多一份选择。”我并没有完全理解意思,因为我还没有正真长大,但是我想对你说:“有你陪伴,就好”我想,也许妈妈对我的期望应该不止成绩上的,更多的,是她看的我们健康快乐,耐心的倾听我身边的趣事。当我取得某些成绩时,她也许表现的很淡然;而当我失意时,她会在你身边告诉我:丫头,有我在,什么都不要怕。也许,她不会经常说我爱你,但她的爱却从未减少。也许,我只能在某个瞬间强烈的感受到妈妈的爱,让我觉得这爱不过是沙上印、风中音、光中影,殊不知,这份感情,早已深入骨髓,这种陪伴已成习惯……

  偶然一次机会,看到了龙应台的《目送》里面的一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也许那时候妈妈也会变老,我会长大成人,妈妈也会目送我离开她的怀抱,但是我依旧珍惜和感恩这份陪伴。

  也许,她不会经常说我爱你,但她的爱却从未减少。也许,我只能在某个瞬间强烈的感受到妈妈的爱,让我觉得这爱不过是沙上印、风中音、光中影,殊不知,这份感情,早已深入骨髓,这种陪伴,已成习惯……

父母的关爱

  成长需要父母的呵护和关爱。

  我们鲜活的生命犹如一片新生的嫩叶,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成长,当然也需要经过狂风骤雨,才能茁壮成长,乃至开花结果。

  有许多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而正是因为缺少呵护,关爱,使孩子走上一条不归之路,最终走进监狱,错过美好的青春。也有许多有钱人,把孩子抛给佣人,自己则在国外工作,有没有想到孩子心中的感受,虽然物质上拥有很多,但精神上总是不富裕的。

  我们的成长,需要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照顾,使得我们心中有“爱”,有“善良”。当我们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健康活泼的少年,我们已经懂得了父母的给予,他们的给予不是千千万万的钱财,也不是一幢又一幢高级别墅,而是对我们的关爱和呵护,因为有了这些,我们已经足够了。

  我们的成长需要呵护,关爱,物质上的财富我们并不需要,因为精神上的财富我们已经足够,这些会使我们走向成功,登上获胜的顶峰。

  我站在宇宙上,爬到顶峰上,坐在飞机上,向着浩瀚的宇宙,洁白的云彩,一望无际的天空大喊:“成长不需要财富,需要父母的关爱和呵护”!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一个仅有三岁的孩子,父母望子成龙便要他开始学跳高,夸张的是父母把那根杆使得比他们还高,让孩子为之惧怕,脸上的表情让人看了都心酸。这样的一副漫画,即可笑有可悲,可笑的是父母那样的举动,可悲的是那个仅有几岁的小宝宝,相比,在普通的家庭里,孩子都还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小公主、小皇帝,由于父母的贪心,想要让自己成为跳高高手,却忘记于顾略到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童年变成充满骂声、嫌弃的生活。

  现在教育正处于最重要的时候,城市里的大人们对自己的孩子更加严格,上完一星期的五天紧张的课程,到了双休日,也同样遭到了相同悲惨命运,只见桌上正叠着一大堆练习本、ab卷……让孩子们看的眼花缭乱,眼镜一天天的加厚,失去了儿童原有的天真无邪,欢快的笑声。考卷考差了,回到家更是没一句鼓励安慰的话语,只有从房里传来孩子的哭泣声,尖叫声和父母的责怪声和刺痛人心的话语。我们应当正确地对待教育,不能在孩子儿童时留下不可承受的压力,应当让他适当地学习,适当地玩,因为大自然也有许多的奥妙等着我们去发现、追寻。

语文作文范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老师,顾名思义,就是传授给自己知识或教育自己的人,有些人认为,老师就是在课堂上讲课的人,难道单单只有这个吗?不,我们的父母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爸爸在外工作时,我放学回家,妈妈工作又很忙,在没有办法来接我时,妈妈宁可被老板批评,也要来接我,难道这不是在教我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靠别人是没有用的吗

  当爸爸妈妈在工作上遇到困难时,他们不要别人的帮忙,就要自己克服困难,难道这不是在教我遇到困难要自己克服吗?当爸爸在吃牛肉粉丝汤时,发现了一只苍蝇,但他没有在那里大喊大叫,而是找了服务员叫他们下次注意点,难道这不时在教我遇到什么自己吃亏的事,不要跟别人斤斤计较,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吗?……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教我们。

  在前年的一个夏天,我一直梦寐以求的溜冰鞋,爸爸终于给我买了,我十分高兴,买了以后,不会溜,又有什么用呢?因此,我便开始练起来了,练了十天左右,我终于稍稍会了些,于是,我很威风的在我家那块场地是溜,溜了一会儿,我不耐烦了,就想去别的地方玩玩。到了一个好玩的地方,我就想上去,可那里有个小坡,我不敢上去,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爸爸出现在我面前,我的心里顿时有了依靠,于是,我撒娇的对爸爸说:“好爸爸,扶扶我。”爸爸没有一点同情感地说:“你自己上去。”我听了十分生气,当时非常的恨我爸爸:自己的女儿都不愿意扶一下,真是一个不负责的爸爸。我勇敢的一步一步走上去,试了好多次,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我把脚斜过来,然后横着走上去,终于,我成功了,我欢呼着、雀跃着。这时候,我隐隐约约地看到了一旁的爸爸在欣慰地笑,当时,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回到家中,我斟酌着,终于明白了,原来爸爸是想让我自己克服困难,我那时真是辜负了爸爸的良苦用心啊!还埋怨爸爸,真是不应该啊!难道这不是爸爸在教我遇到困难时,要自己克服困难吗

  在人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老师,但是,最好的老师还是我们的父母亲啊!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陪伴

  家长为了如何教育好孩子,我一直在不断的翻阅着各类书籍,在此和各位家长一起探讨有关孩子教育的话题,期望与更多的家长一起为了孩子努力进步!

  (1)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培养孩子养成阅读、写作的习惯在孩子写作业时,我会经常坐在房间的另一张书桌前看书,等孩子做完作业,自己检查完之后,我会再帮他做一遍检查,看看做的是否正确,字迹是不是清楚,读、默、背是否过关,有问题及时纠正,而后我会签上名字。有些字的拼音不能确认,我会和儿子一起查字典。鼓励孩子看课外书和新闻节目等。每次儿子的生日,书籍是我和他小姨必送的礼物。我和儿子有一本共同的日记本,上面是儿子每周写的二篇日记(不会写的字他会用拼音代替),我每次都会看,看了之后,我会写上我的体会和想法,有些字孩子不会读,我会在字的上方写上拼音,从而,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为以后写作文打好基础。现在,儿子有了一个好习惯,有时我回来的晚,他已经睡了,我会看到在我的床头贴上了便签纸,是他写上的一些学习上当天要求家长配合做到的事,还有一些温馨的话。

  (2)家长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让孩子学会自立一般来说,礼拜天晚上开始到周四晚上8:30左右睡觉,若次日是休息日就可以晚些,保证孩子有充分的睡眠。休息日我会陪儿子一起看一小时的少儿、新闻节目,家中的电脑在休息日我也会陪儿子玩上半小时,并会告诉他网上和现实同样有很多陷阱。我一直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让孩子感到家务劳动人人都有责任。比如让他抹一下书桌、门窗的玻璃、收拾碗筷,说话的时候我会注意自己的口气,说:“儿子,请你……”“璟澄,你帮我……”干完以后,我会说一声:“谢谢!”虽然他做的不好,但是只要他做了我就积极鼓励他,让他养成自己做一些事情的习惯,现在每个周六的上午基本上是我和儿子的家庭劳动日。

  (3)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积极、乐观的情绪自信是最佳的心理素质。儿子有点胆小,为了培养孩子胆小的心理,我就让他多多参加各种活动。我曾带上儿子参加了南京电台非常周末的无敌小宝贝;吴江生活网举办的宝宝秀比赛我也带上儿子参加了;年终公司吃年夜饭,有安排员工节目表演,我报名并邀上儿子一起参加了;我们一直鼓励他学校有什么活动要积极参加;并告诉孩子结果虽然很重要,但我们更在注重所经历的过程。在璟澄房间的门上,我贴上了他的像片和名人的成功格言,他可以天天看到,这样在孩子的潜意识中不断播种了成功,如今我发现儿子的自信心、积极、乐观的情绪远远大于以前。

  (4)家长要教会孩子诚信、有公德俗话说:“诚实贵于珠宝,守信乃人之珍”,所以我们会经常教导孩子要做诚实、善良、有公德心的人,如今有否环保意识,也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而孩子这种意识的培养,是在家长行为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为了使孩子具有环保意识,在我们家我们一直这样努力的做着,在家或公共场合,现在垃圾我们从不会乱扔,喝完的饮料罐我们总会储藏,而不随手扔掉,养成了回收有用废品的习惯。

  (5)家长要与孩子做朋友、多交流在我们家,孩子放学后,我们总会问:“今天老师讲的都听懂了吗?课间休息和谁一起玩的,学校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等等,”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慢慢地我发现孩子的观察力强了,口头表达流畅了。这样家长重视了,孩子也就把学习当成了生活的重要部分。有时自己烦恼的时候也会和他聊聊,说说自己工作上的事情,他还挺感兴趣的,有时候还提一些建议。

  (6)家长要教育孩子拥有健康身体的重要性体育锻炼既能锻炼孩子的体质,更能锻炼他们的毅力,所以,我们和儿子会经常在小区里打羽毛球、转呼拉圈。膳食平衡也是孩子健康身体的重要基础,在吃的方面我们也很注重,核桃、牛奶、水果、蔬菜、粗粮是我们家里经常吃的。

  (7)家长要做到家庭的和睦偶尔我们夫妻之间闹矛盾,我们基本不吵架,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因为我们知道夫妻之间没有互相猜疑、吵架,学会宽容,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关心孩子,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健康成长。

  (8)家长要带孩子认识社会、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我经常喜欢带儿子出门,朋友聚会我会带着孩子一起去,休息日外出办事我会带着孩子一起去,我认为这是教育的好机会,能让孩子了解父母在做什么,大人们在说些什么,让孩子了解社会,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节假日我们经常一家人外出旅游,目的是让孩子开阔眼界,从自然界中认识事物,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自己伟大的祖国。

  教育好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相信也是每位家长共同的信念和目标。为了孩子,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加油,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陪伴!

家长的陪伴

  今天,一年级新生家长学校开班了,班里除了两个孩子的父母远在东胜没有到之外,其他家长都来了,还算满意。除了领导讲话,就是我的一些想法通报给家长。

  其一、真正实现亲子共读。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来讲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回想起我小时候,总是看到父亲一手捧书一手夹烟的样子,所以才养成了今天手不释卷的习惯。不断读书,不断成长。我从书里学会调节心情,学会淡泊名利,学会珍惜拥有,学会享受人生,甚至学会看淡生死。薛瑞萍老师在书里说,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现在我亦有同感。所以,我也愿意做一个儿童阅读推广人,从现在开始,带领这个班的孩子走进书的世界,感受书的魅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

  今天我希望我的家长们能够真正行动起来,因为家家就这一个孩子,父母做榜样,教师做引领,才能把孩子真正扶上路。完全依靠老师,除非孩子非常自觉,否则,几乎是不大可能的。我不敢奢望所有的家长都能跟上,但是只要有三分之一的家长和孩子能跟着来,班里就一定会形成浓浓的书卷气,慢慢来吧,我这样对家长说,也在心里告诉自己。

  其二、培养好习惯要从一点一滴开始。写作业的习惯、整理书包的习惯、自己管理自己的习惯,零花钱的管理习惯,等等等等,都需要从现在开始,由家长配合老师慢慢来培养。我们常说一句话:五加二等于零。什么意思,就是孩子在校五天好不容易形成了一些好的习惯,休息两天在家不能这样严格要求,结果导致抵消了前五天的教育效果,久而久之,孩子皮,老师累,最终家长也受害。

  所以,我告诉家长,一定要在家中树立威信,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好榜样,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长久功夫。

  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走了这么久,还第一次有了这么强烈的感觉,想要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去塑造一个班的学生,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但是这个过程已经让我享受到了做教师的快乐与满足。

教育随笔:父母是宝宝的第一玩伴

  知道吗,对于小宝宝来说,世界上最宝贵、最神奇的玩具不是市面上精心设计的那些产品,而是父母!

  妈妈还在坐月子,觉得留着长发不方便,便忍痛剪了。没想到这天抱起才两周大的宝宝喂奶时,宝宝有点不安稳呢!晚上跟在幼儿园当老师的小姑子聊起来才明白,原来小宝宝会认妈妈的声音和味道,最喜欢看妈妈的脸。今天一定是觉得很奇怪:抱着我的人有妈妈的声音和味道,但是看起来为什么不像啊?好在妈妈每天亲自照料宝宝,朝夕相处,跟他讲话、抱他、逗他,宝宝很快又安定下来了。

  新生儿对人的脸和声音情有独钟,几天内就认得了父母脸部的轮廓、熟悉了父母的声音。每当看到爸爸妈妈时,宝宝的脸就会显得兴奋起来,而父母从宝宝的反应中感受在宝宝心中有特别的地位,更激起对孩子的爱意,亲子关系也就一点一滴累积起来。

  有关早期视力发展的研究指出,新生儿会纵览四周,主动积极地寻找最能够刺激他发展视觉系统以及大脑的东西,喜欢对称、圆形的设计,比较不喜欢四方的轮廓,这些条件,正好都是人脸的特质。脸不但能提供婴儿所积极寻求的视觉刺激,也会说话、会有眼神接触。而在婴儿出生几周内,父母的脸是最能够提供他丰富刺激的“东西”。

  从出生到1岁左右的宝宝,大致是先靠着听、看、触摸等感官知觉来认识他所生活的环境。1岁以后才开始利用肢体活动,扩大探索的范围。所以,在一岁前这段时间,父母的脸对孩子的学习意义重大。想想看!人的脸非常特殊,有着一对明亮、闪烁而又快速开合的眼睛。整个脸的中央高耸着一个鼻子,及一个弧形的嘴巴,在嘴巴开合之间,会露出白色的牙齿和粉红色的舌头,还会发出有高高低低的说话声和唱歌声。

  不仅如此,贴近父母怀里可以感受到心跳及呼吸,父母的头会转动,手很温暖,会轻轻抚摸、拥抱,还可以变成小鸟、蝴蝶玩游戏。从父母这个“大玩具”身上,宝宝不仅是生理上得到刺激发展、心理上获得安全感,他还能学习到沟通、认识自己的身体、知道做什么行为会引起什么回应。

  这样的互动关系并不会因着长大而戛然停止,早期建立的良好关系,会让孩子跟父母的玩伴关系继续维持,只是玩法不同。

父母要多陪伴孩子的教育随笔

  润润是我们班一个特别活泼,爱说、爱笑的小女孩,动手能力很强,想象力很丰富,就是有一个毛病,特别爱发脾气。玩积木时,小朋友将它的积木碰了一下,就要生气,发一阵脾气,严重时把手里的积木都要扔到地上;涂颜色时,涂得不如意,也会生气,发脾气,将彩笔都扔了,还要大声哇哇的哭。

  针对晓晓这种情况,我们向家长进行了沟通,原来他的爸爸妈妈平时很忙,爸爸妈妈只在周末的时候才偶尔带她和妹妹玩。这种情况造成了父母的溺爱,爸爸妈妈觉得自己都没和孩子在一起亏欠孩子,过分的迁就孩子,放纵孩子,使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

  了解了这些,在班里针对润润的情况,我们一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教育幼儿要和小朋友友好相处,才能交到朋友;另一方面,对润润乱发的脾气,区分情况,分类对待。对和小朋友之间的争抢现象,严肃批评,不迁就;对因完不成任务而发的脾气,适当降低难度,并及时鼓励,另外教育父母要尽量多抽时间陪孩子,告诉父母其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润润在班里的有了很大的进步。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而在孩子的童年、少年时代,学习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样。陪孩子学习,是不少家长正在或者曾经都做过的一件事。我是一位五年级学生家长,也是一位小学老师,从孩子上一年级开始,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我就一路陪着孩子。我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我的孩子在若干年后能够真正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真正轻松的、快乐的、幸福的去生活。

  我认为,孩子的成长不单单只有学习这一项,它还包括很多、很多,他的健康、心态、性格、适应环境和改变环境的能力、综合的素质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家长必须要考虑到的事情。一个孩子的成长可以说是一项极其浩大、复杂的、长期的工程。所以我们家长要先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首先家长要树立一个观念,就是一定要有一个家长做出牺牲来陪孩子学习。千万不要想我的孩子是不需要大人的陪伴自己就能学习好,起码在我看来这很难实现,现在的竞争太残酷了。注意我没有用“辅导”这个词,而是用“陪”。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孩子学什么,你也学什么,再做一次学生吧!!!我们家长在家里不要以“老师”的身份和孩子在一起学习,那样会使我们和孩子之间产生距离感,我觉得“陪”这个字更能体现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这种类似于同学、伙伴这样的关系。这样会使孩子感觉到平等、轻松,他不会很拘束、紧张、甚至是害怕。

  听我给大家算笔帐:现在有的孩子读走读,每天能和父母在一起吃吃饭;有的孩子住周托,只是周末才回家一次;等孩子考上大学了,每年就只有两个假期才能和父母在一起;将来工作了,就只剩下春节了!我们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没有多长啊,所以,我会很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以前我不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不但没有珍惜,相反的,我会觉得下班回家或者周末陪孩子很累,孩子不是我一个人的,所以,我觉得陪孩子不应该是我一个人的事情,然后我就会埋怨老公没有“尽责任”。但是,当我会算这笔时间账了以后,我觉得:陪孩子在一起,是非常享受的事情,而且,很感谢老公把陪伴孩子的时间让给了我。他没有陪孩子,那是他的损失。所以,我跟孩子在一起,会觉得非常的快乐!

  也许大家会说,你的孩子“很乖,听话”,当然愿意陪啦。其实,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家长的话不中听。我和孩子也有不愉快的时候。有时候,我心里有怨气,也会对他发脾气。但是,当我意识到我错了的时候,我会向孩子道歉。告诉他:是妈妈的错,妈妈并不是完人,妈妈也会犯错,妈妈也正在成长,希望得到你的原谅。以前,我根本不可能向孩子道歉,认为家长的话,错的也是对的,而且,还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事实上:为你好,可孩子根本受不了!有时候,他也会向我发脾气,大喊大叫。但是,我知道,这是他成长期必然出现的正常现象;他大喊大叫也代表他很受伤很难过;也是我的能力跟不上他的成长的表现,他是来帮助我成长的,他将教我学会宽恕、学会包容、学会大度。所以,当他发脾气,大喊大叫时,我什么也不说,就两个字:“闭嘴”,然后,倒一杯水给他,让他感觉到我是爱他的。第二天,写一纸条:希望你有个好心情。其实,仔细想一下:他朝你发火为什么?他为什么不对别人发火?因为他信任你呀!在你面前发火有安全感呀!你是他妈呀,他不向你发火向谁发呀!痛苦别浪费,好好长智慧。

  当然,最好是父母都能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因为:一个人的阳刚、勇气、创造力,凡事力量方面的品质,跟父亲有关;一个人的阴柔度,接受力、人际关系,凡是爱的课题,都跟母亲有关。如果孩子得到的爱是完整的,那么,他就是轻松快乐的。

  记住,我们家长就是孩子的榜样,我们怎么做,他都看在眼里,并会去效仿。教给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什么事情是好事,我们可以去做,什么事情是不好的事情,我们就不能去做,让我们的孩子做一个智商高、情商高的有素质的孩子,若干年后,他们一定会受益匪浅,在社会上,这样的人还是受欢迎和尊敬的。

  所以,亲爱的家长朋友们:钱,可以再挣,如果误了孩子的教育,是一生啊!表面上看:我们辛辛苦苦在外面挣钱是为了改善孩子的生存条件,是为孩子好,可实际上呢?真的是为孩子好吗?给孩子留钱还不如教孩子本事。实在要出去的话,一个外出挣钱就够了,留一个在家里陪孩子是很有必要的。

  我认为,最好的教育还是陪伴!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家长感谢老师的话

教师家访小结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