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吸引人的招生方案
另类招生法
颇具传奇色彩的已故教授杰罗姆·雷特文,生前是麻省理工学院电子与生物工程名誉教授、神经生理学家。
想要成为他的学生,是一件“很容易却又很困难”的事儿。生性浪漫的他,讨厌用考试筛选人才的刻板形式,并因此自创了“杰罗姆Style”纳贤方法:
他会跑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图书馆,借一大堆和他的研究相关的书籍,然后故意过期不还,等图书馆通知他“有学生要借”的时候,他就会乐颠颠地跑去图书馆亲自见这个学生。这当然不是单纯的“见面”而已,他会借机考考这名同学,看看其资质如何,而最重要的是要和他有精神上的契合。在他看来,聪明的学生很多,但能跟他产生共鸣的“同类”很少。怀着这种求才若渴的心情,一旦发现一个被他“面试”通过的学生,他一定会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滔滔不绝地游说对方,直到那个学生招架不住,乖乖投到他的门下。
高校招生宣传方案
高等学校的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民办教育日益壮大,高等职业教育和网络教育也在迅速崛起。同时,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选择到国外接受高等教育,并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教育机构进入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国内、国外的大学都加入到对优秀生源的竞争当中。生源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如何争取到丰富的、高素质的考生,促进学校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提高办学水平,对招生宣传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招生宣传工作的开展,需要提升到战略高度系统地进行组织和安排。招生宣传的内容、形式、渠道等要有科学的策划。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社会所具有的各种快速有效的媒体手段,正确理解招生宣传广告的媒介选用、组合原则,以达到增强招生宣传工作实效性的目的,正在引起各高校的重视。
目前招生宣传工作最大的弊端,就是几乎所有高校全都集中在高考前后很短一段时间内向考生传递大量的招生信息,效果非常不好。各高校在招生宣传工作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招生简章越来越精美,内容越来越多,密密麻麻一大张、甚至几大张;各种各样的招生宣传材料也是五花八门;收音机里今天“空中咨询”,电视里明天“访谈”;报纸、杂志上的招生广告在高考前后也是铺天盖地,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但效果并不好。常常听到考生说:“那么多的招生信息,还有那么多高校的招生简章几乎同时张贴,我都不知道选什么好了。”事实上,人们已逐渐将招生简章视如商场所做的“商品简介”,报纸、杂志上的招生广告也不能引起人们的太多兴趣了[1]。面临决定一生重大转折的高考,考生本来就压力很大,密集的招生宣传材料不仅增加考生的心理压力,而且很容易使考生、家长陷入“数据过剩、信息危机”的矛盾当中。
考生对学校与专业的选择,取决于学校的声望、专业的强弱、考生对将来就业状况的预测、收费高低、学校的人文地理环境、考生的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考生的选择往往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形成。高校的招生宣传应该坚持持续性,在提高办学水平、扩大自身社会影响的同时,把招生宣传融入到考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一哄而上”和“信息轰炸”往往收效甚微。
传统常用的招生宣传手段有:广播、电视广告;印刷媒体广告;人际传播方式宣传等。这些方式都在某一方面存在较大的弊端。广播电视广告的覆盖面广,但时间短暂,只能造成瞬间印象,不能深人展示;印刷媒体广告覆盖面很大,也可以持续较长时间,但难以具体深人地展现学校风貌,难以给考生留下持久深刻的印象;人际传播宣传方式比较直接,有说服力,但无法将学校的实际情况现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而且往往个人色彩较浓,宣传人员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存在差异[2]。
信息社会为信息传播和人际沟通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手段。招生宣传应该放弃以传统的方法、手段为主的观念和做法,而要适应社会发展现状,采取人们最容易接受的方法和手段,使宣传效果最好。比如网络和电话宣传,使用的人最多,宣传效果也最好,但是很多高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仍然将主要精力放在高考前后的传统宣传方式上面。
网络具有随时访问、双向交互、超级链接、多媒体展示等优点,是招生宣传的理想工具。学校建立一个招生网站,把相关的招生信息放在网站上,就给考生提供了24小时随时查询的方便。而且考生可以就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进一步关心的问题向学校提问,学校根据考生提问进行统一回复或者个别回复。适当的时候学校还可以与考生进行在线交流,或召开网络发布会。在网页上面介绍招生专业、收费标准等信息的同时可以利用超级链接功能对学校的概况、优势、特色专业、学习和生活条件等内容进行介绍,给学生提供全面了解学校的窗口。如果有必要还可以通过声音、视频、动画等等多媒体方式展示相关内容,做到形象、直观,让考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同时还能让考生对自己向往的大学生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对考生的吸引力。
网络宣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宣传信息要真实。一般来说,考生对于高校自己建立的招生网站充分相信,招生宣传网站的内容不能有不实之词,否则学生进校以后如果发现宣传内容和自己感受到的不一致,不仅将导致学生对学校的不信任,破坏学生对高校的美好向往,而且将对学生的诚信意识产生副作用。
2.内容要丰富。宣传网站上面除了对学校基本情况、专业课程、学制、招生人数、招生范围、收费标准、对新生实行的一些专门的政策、注意事项等基本信息介绍外,还要充分展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整体实力。比如:学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各个方面对学校的评价;学校的重大成就和获得的重大奖励;名师介绍和教师取得的成就展示;学生取得的成就展示;各个专业有突出成绩的已毕业学生介绍;招生的各个专业的特色、优势、发展现状、专业特点;图书资料、电子期刊数据库、教学设施等教学资源、环境介绍;学生社团等业余活动成就介绍;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介绍;学校以往新闻内容的回放与检索;学校风光、地理位置、所处城市人文环境介绍,等等。
3.要对各专业就业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大学是一个过程,进入大学深造是为了让自己将来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随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加大,考生、家长对学校、专业的选择往往从今后就业的角度来考虑,他们关心的是毕业后的社会地位,能否找到相对满意的工作。招生宣传应该针对考生和家长关心的焦点问题做出回答。通过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选择自己的报考志愿。招生网站要对本校各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社会需求的前景等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并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已毕业学生的成就进行统计分析,让考生有所参考。
引导学生结合国家需要和自己的专长、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点选择学校和专业,避免在纯粹的就业观念指导下的志愿选择。应该对各个专业适应哪些特点的学生报考作出尽量详细的说明。如性格开朗,形象较好,外语成绩好的考生就比较适合市场营销、国际经贸、新闻学等专业;而思维严谨,动手能力强的考生有利于学习电子类、工程类专业等[3]。这些说明将帮助考生扬长避短,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对今后的发展作出合理定位。
4.加强与考生的互动和交流。学校和考生之间的互动是增进考生了解学校、学校对考生的需求进一步了解的一种很好的渠道。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互动和交流:首先,招生网站上面要公布电子信箱,并认真对待每一封来信;其次,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在FAQ(常见问题,FrequentAskedQuestions)中给以解答;其三,开通BBS,让招生人员、本校教师和在校学生参与和考生的交流;其四,定期面向中学生开设讲座、报告、咨询专题等,通过招生网站向中学生直播,并允许过后学生点播,等等。除了这些方式以外,还可以在做好招生宣传培训工作并征得本人同意的前提下,在网站上面公布一批教师和在校大学生的简单介绍和电子信箱,让中学生通过电子信箱和这些老师、大学生直接联系。这样做,不仅可以加深中学生对本校的深入了解,而且可以增加他们对学校的亲近感,更能吸引他们加入到这个大集体中来。对于这些参与交流的教师和大学生,因为他们付出了时间和心血,学校可以适当给以经济补偿。这样做,要比在其他方面增加招生宣传经费效益更高。
5.注重宣传的连续性,避免应景之作。招生宣传工作是长期性的连续不断的工作,它应该是对学校整体实力和形象的全方位、综合性、经常性宣传。招生宣传的效果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要坚持招生宣传的连续性,对招生宣传做出长效宣传计划。这样,不仅可以使学校的影响深入人心,而且从宣传的投入上来说,可以呈递减趋势。急功近利、一窝蜂地上、忽冷忽热等短视行为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