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人员的感动事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抗击疫情感人小故事

  不平凡的“警嫂”

  张溪是延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普通职工,平日里负责药品和一次性医用耗材采购,并负责保障院内医疗用品供应。在这次抗疫“战争”中,她依然肩负着医疗物资供应的重任。

  除此之外,张溪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警嫂。在这个特殊时期,她的爱人同样在岗位值守。因婆婆身患重疾,两个年幼的孩子只能托付给自己的母亲。

  大年三十那天孩子突然发烧,张溪暂时离岗去照顾孩子。孩子出院后她第一时间请示领导要求返岗。她深知自己不仅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她要和自己的同事在疫情面前共进退、同坚守。

抗疫人员的感动事迹

疫情英雄人物事迹作文

  在家中,他是妻儿的主心骨。

  在村里,他是人人夸赞的好村长。

  在疫情面前,他是最美的逆行者。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突然来袭,截至2020年2月7日,全国已确诊31225例,死亡637例,zz县也已经确诊z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zz乡党委、政府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先后成立zz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与zz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全面摸排武汉归来人口,并根据上级要求,决定对相关人员采取居家隔离措施,并安装电子探头实施24小时监控。zz冒着被感染了的风险,接下了安装探头的艰巨任务。zz乡居家隔离人员分散在zz县各个乡镇,有的住在zz,有的住在zz,为确保安装进度,他需要每天早上8点出发,带着监控设备到居家隔离人员家中拼装、连接、调试,累了就在自己车上休息一会,两天时间便安装完成了zz户的电子监控。

  不走亲,不访友,不在外边到处走;勤洗手,多通风,一日三餐在家中;少外出,多睡觉,增强体质很重要;不信谣,不传谣,政府防控措施好;出门必须要戴口罩,人多别去凑热闹;咳嗽发热不要慌,医院发热门诊帮,防控疫情不要怕,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zz村的大喇叭中和流动宣传车里传来的声音,让村民听了就忘不了,连日来,zz自编自录的疫情防控顺口溜响彻zz村的角角落落,他深知,要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单单靠村组工作者是不够的,必须要广泛参与,要坚持群防群控、依靠群众,打通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她带领村组工作者加强宣传引导,先后入户向群众发放《致群众的一封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肺炎防控知识手册》等800余份,在大喇叭、微信群宣传防控知识,引导群众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切实有效的增强了群众对疫情防控的信心。

  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他毅然不顾家中年幼的儿子、放弃了和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从大年三十开始,一直坚持在战斗在第一线。在大家足不出户自我隔离的时候,每天带领村组干部进村入户,带领村医向隔离人员宣传隔离知识,确认着每一个群众的信息,向群众宣传做好消杀和测温,全力以赴把好村组健康关、隐患排查关,筑牢疫情第一防线。面对一些不配合的群众,他总是耐心细致地做着解释工作,告知群众疫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安抚着群众们的情绪,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此次疫情。他说,我们敲开的不仅是群众的家门,更是敲开了群众的心门,我们把党和政府的的关怀传递到群众心里,群众才会更安心。

  在全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攻坚战打响以来,在这所有人都在与家人团聚的日子里,zz逆行而上,主动冲向第一线。这其中,有家人的不理解,有隔离人员的不配合,他却咬紧牙关,始终默默坚持,做到不计报酬、不惧危险,充分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有效筑牢了人民群众的生命防线。守护好人民群众安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防疫的第一线。

  大家都说他和去武汉的医务人员一样,是最美的逆行者,他却笑着说:我哪有那么伟大,就是平凡人加上一份责任,坚持做好本分工作,打赢当下这场特殊战役,守护我们必须守护的人。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把初心和使命牢牢地写在战疫一线

疫情期间的英雄事迹和人物故事

  张继先奶奶,1966年出生,今年54岁了,医学硕士,参加工作三十余年。张继先医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此刻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内科党支部书记。

  抗击“非典”的故事。2003年“非典”时,37岁的张继先就是江汉区专家组的成员,每一天的任务就是下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者。从那时起她就养成了看病要问病人的住址、职业的习惯,也正是“非典”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模式,使她养成了对病毒敏锐的洞察力,对疫情高度的警觉性。荣获抗击非典战役“三等功”。

  “疫情上报第一人”的故事。去年12月26日上午,张继先奶奶接诊了家住医院附近小区的老两口儿,他们因发烧、咳嗽就医,拍出来的胸部CT片,虽然症状看起来像是流感或普通肺炎,但CT片的结果与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他们儿子的CT片,肺上也有特殊表现。同一天,还有一位华南海鲜市场商户,存在同样的发烧、咳嗽和肺部表现。28日、29日,门诊又陆续收治3位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前后7个病人症状和肺部表现一致。张继先敏锐地意识到情景不对,向医院进行了报告。医院高度重视,立即决定上报。张继先的坚持上报,为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卫健部门拉响了警报。12月底,国家卫健委派出高级别专家组,赴武汉调查病情,迅速应对处置。张继先成为“疫情上报第一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张继先奶奶“像救火队员一样”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在离新冠肺炎疫情最近的地方战斗。她从网上又团购了30件帆布衣服用作防护。至于为什么团购而不是让单位配发,她说:“如果医院配发的话需要订做,而网上买能够很快到货。”她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张继先的情绪不止一次崩溃。有的病人病情发展太快,手段用尽,还是走了,她大哭;有时防护服快没有了,口罩快用完了,她大哭……“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这一个月来,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严重透支,她说自我已竭尽了全力。

  2月6日,湖北省给予张继先同志记大功奖励。把最高的荣誉给医护人员!把最美的称赞给白衣天使!把最便利的条件给一线的战士!把最优厚的待遇给为这次抗疫做出贡献的人!

  张继先奶奶在疫情面前,身经百战的,临危不惧,敢于担当,如今又一次冲在了战斗最前线。她是最美的白衣天使,也是一名抗击疫情的老兵,更是一名勇敢的战士。值得我们每个小朋友学习,让我们向张继先奶奶致敬!

抗疫感人故事

  战疫情、我们在一起!

  转眼间,今年都2020年了。在春节的日子里,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回家吃团圆饭,晚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看春晚。但今年的春节却不一样,今年的新型冠状肺炎却从湖北武汉市迅速蔓延开来。毫不夸张的说,这应该是中国继03年非典以来第二次疫情爆发了!

  今年春晚,主持人也说全国各地有许多医生护士奋战在一线!口罩的制造厂家也加班加点的制造起了口罩!也向武汉运输了大量口罩,大量的一次性防护服!

  在全国人知道后,有些人勇敢的奔向一线。这些人是我们可爱的白衣天使。他们每天穿上防护服走向重症监护室,在那里一呆就是10个小时。10个小时内不能喝一点水,不能上厕所。这个一般人都很难做到。他们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有的人竟然穿上了纸尿裤,这个精神多么可敬啊!

  还有一些人知道后,不奔向前线,却在后方提供物资,比如著名歌手韩红,当疫情蔓延开时,她想都不想就把自己的1150万捐了出去阿里巴巴眼睛都不眨一样捐了20亿。还有例如张大仙呀,辛巴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还有钟南山爷爷是当年抗击非典时的人。如今疫情爆发,84岁高龄他又奔向前线。抗击疫情。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现在虽然是个学生。我知道我现在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等我长大以后,也要像那些人一样做一个志愿者,做一个对社会乃至全中国有用的人。

  我相信,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习主席和全中国所有人的指导和帮助下,团结一心,众志成成下,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加油,中国!

  加油,武汉!

  加油,白衣天使!

  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2020抗疫英雄事迹作文

  我和你们未曾谋面,但是我知道你们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的勇士,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英雄!

  疫情就像冲锋号,你们抛下家中幼小的孩子、瞒着父母、依依不舍地和恋人分开,义无反顾地冲向疫情第一线。你们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是啊,我们可以不去武汉,你们不行!我们可以不去医院,但是你们不行!

  “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与死神抢人罢了。”

  在这几天的新闻上看到你们医护人员辛苦而憔悴的身影,听见你们嘶哑的声音,还有那被防护口罩勒肿的脸颊,泪水悄悄的在我眼眶里打转。

  你们是英雄,是白衣战士,我相信病毒一定会很快被你们打败,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在这场战斗中,还有无数默默无闻的英雄用他们的感人事迹深深震撼着我们。战斗需要武器,而这场战斗的武器就是各种药物、各种口罩、防护服等用品,我们要向负责这块后勤保障工作的叔叔阿姨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正是你们没日没夜的生产医疗物质,废寝忘食地调配、运输物资,才能让这些“武器”能送到一线战场,让它们能保护好我们的白衣战士,帮助病人战胜病毒。

  看到各地医疗物资纷纷告急的消息,国内外同胞心急火燎地想尽各种办法,把物资送到一线“将士”手中。因为你们知道,没有防护口罩、没有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犹如战场上赤手空拳的战士,在敌人面前只有送死的结果。我们想对你们说一句,谢谢您!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们!

  我还要感谢那些埋头待在实验室研发抗病毒药物的叔叔阿姨们,有了你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研发出超敏2019-nCov病毒的检测试剂盒,让更多的病人能及时发现并隔离。而抗病毒喷雾的研制成功,更将保护好白衣战士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打败病毒的药物一定会尽快生产出来,届时我们就能在这阳光下畅快的呼吸了!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向在抗击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战斗中的勇士们、幕后的后勤保障、科研研发的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祝你们安康!

汪勇抗疫英雄事迹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武汉一位普通的快递小哥,连名字都很普通,他叫“汪勇”。

  2月13日凌晨5点,他在武汉二环外快递仓库的一个高低床上醒来,测了下体温准备出门。他下意识看了看手机日历,才意识到,自己已经22天没回家了。

  作为一名普通的80后快递小哥,从早到晚,送快递、打包、发快递、搬货,日复一日的拼搏,够得上一家三口开销。这22天他做了些什么呢

  大年三十傍晚,快递公司放假了。他关好仓库返回家中与亲人吃团圆饭。晚上10点,打算哄女儿休息时,突然刷到一名来自武汉金银潭医院护士的朋友圈,对方写道:“求助,我们这里限行了,没有公交车和地铁,回不了家,走回去要四个小时。”需求是6点钟发布的,一直没人接单。去还是不去?他经过思想斗争,决定去帮助这位除夕之夜不能回家的护士。当他接到护士时,小护士愣了,说:“我没想到有人会接这个单。”她感动得哭了,坐在车上,她一直默默流泪。

  汪勇从这位护士的口中,才知道坚守一线的医护人员们的艰难远远超出他的想象。那段时间,金银潭医护人员都是连夜奋战,能睡到床的人最多有10%,其他人只能在靠椅上勉强打个盹儿;但即使打个盹儿,也会随时被病人的呻吟和对讲机24小时呼叫声吵醒,如此氛围,别提好好休息了,就连精神上稍微放松一会儿都不可能。所以,她们宁肯艰难地在路上走4个小时,也希望能够得到短暂的休息。可是严重的疫情,让各种交通都几乎瘫痪了,每天那么多不能回家的医护人员,只能在医院强撑着疲倦的身躯望家兴叹。

  本来只是送快递的汪勇,一下感到自己新的责任。第二天,他接送了接近三十个医护人员往返金银潭医院,要知道他这样做,是冒着被感染风险啊!而且一天下来,累得双腿哆嗦个不停。后来他在网上招募了一个团队,有20多个人跟他一起接送医护人员,中间跑坏了三台车。然后他又联系上了摩拜单车,医院、酒店所有的点位都投放单车,车辆人员一天到位,解决了2公里左右的出行需求;随着支援武汉的医疗队越来越多,他紧接着又对接滴滴……

  在这期间,他没有回家,想念妻子和女儿,就只能对着手机视频看一看,说几句话。他后来说:“我不能停下脚步,驰援武汉的医疗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政府给他们安排得有饭吃、有地儿住,但细枝末节不一定照顾得到,我们可以查漏补缺,尽我所能不亏待他们。”

  于是,他又募集到了2.2万元,为倒夜班的医护提供泡面和水。后来有一个护士说,好想吃大米饭,汪勇下决心第二天一定让她们吃上白米饭,于是赶紧去联系对接餐馆老板。后来他经过多方努力,解决了医院所有医务人员的午餐。

  他的本行是送快递,可医护人员需要一批防护鞋套,整个武汉市都断货,怎么办?后来在淘宝线上找到一个商家有货,但在距离武汉市区55公里的鄂州葛店,因为商家也是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发不了快递。汪勇连夜开车去取,带回来了2000双。

  他说:“我每天不停地做事,不停地解决问题,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停下,但只要医护人员呼唤我,我随时都在。”截至目前,汪勇和他的伙伴们一共对接了1000名医护人员,接下来还要为3000名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提供服务。

  汪勇有一段话朴实又感人:“人这一辈子碰不到这么大的事情,不管做什么,尽全力做,不后悔。其实想想,我开始做这件事的初衷很简单,一天接送一个医护人员可以节省4个小时,接送100个就是400小时,400个小时,医护人员能救多少人,怎么算我都是赚的。”

  汪勇只是一个快递小哥,但他同样在一线为抗击疫情英勇战斗,他以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只要力所能及地为别人、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奉献,一个普通劳动者也可以在平凡岗位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

  无论是赫赫有名,还是默默无闻,无论是国家栋梁,还是民间百姓,无论是岁月静好,还是人生坎坷,其生命都可以成为一轮照耀世界的太阳;只要有爱心,有担当,任何人都可以自己的方式成为民族的脊梁!

疫情期间感动的人和事

  白衣战士,当人们惊慌失措时,他们挺身而出;当人们痛苦万分时,他们奋勇拼搏!他们为国家战斗,为人民奉献。他们奋战在一线之上。他们不曾,也不能离开战场,因为他们知道,一但稍稍松懈,疫情便会蔓延!他们在生死之间工作,与死神斗争。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自己却拥抱了死的恐惧。单霞正是茫茫人群中的渺渺一位。

  1月26日,湖北武汉,90后护士,两个孩子的妈妈——护士单霞,投入抗击疫情时,毅然剪掉了齐头长发“光头明志”。

  剃光长发,单霞却笑着对同事说:“没有关系,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嘛,现在的首要问题是,保护自己的同时,尽力去救更多的人。”

  郭琳,只是一位护士,但她却将护士的职位演绎的丰满、尽职。在人海中逆行的她充满自信,她发出了坚定的声音:“请相信,我们一定凯旋而归!”这是她的选择。什么重要,也没有生命重要。但她的选择却是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挽救更多的人。

  医生,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家人是别人的孩子或父母。面对疫情,他们也怕,但是责任让他们选择了逆行,勇敢面对。

  同样,这几天火爆朋友圈的还有一位名叫钟南山的院士,或许在此之前我们对于这个名字是很陌生的。但是对于那些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医务人员,他的名字是值得每一个人敬畏。

  2003年“非典”肆虐,作为疫情重灾区,广东省召开会议对这一结果进行讨论。轮到钟南山发言时,他沉默良久,摇摇头——他不同意典型衣原体是引起这次疫情的元凶。最终,他用有理有据的论述说服了疫情防控政策制定者。后来的事实证明,钟南山的观点是正确的,他的意见在“非典”狙击战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今,84岁的钟老再次挂帅亲征。劝诫国人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进入武汉,而他自己却冲在抗战的前线,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奔赴武汉,火车上疲惫的身影使人泪目。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与死神抗争,与时间赛跑的狙击战中,这些可爱又可敬的医护人员和科学家们,为了守护人民健康,义无反顾,为我们留下最美的逆行身影。我们在此真诚地向此次防控疫情的逆行者致敬!

  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国难时期这些人才是最可敬的,如果有机会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

抗击疫情所发生的感人事迹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千里送温暖令人感动,而邻里之间的真情流露,同样涌现出令人动容的故事。

  一辆出租车前车窗右下角贴着一张纸,写着医护工作者免费接送。大年初一,河北省唐山市出租车司机刘超得知全国的疫情形势后,粘贴了这个标识,还在小区的业主群、微信朋友圈承诺,医护工作者、老弱病残孕出行不便都可以找他,免费接送。

  无独有偶,在广东省中山市,也有这样一位别人家的好邻居每天免费给小区派发100斤新鲜蔬菜!免费派发蔬菜的好邻居是东区奕翠园的郭先生。看到邻居们外出买菜成了难题,他就将自家农场里的菜摘了送给大伙儿。

  这些蔬菜平均5块多一斤,相当于郭先生每天要自掏腰包贴补500多元,但他对此并不在意:乡里乡亲的,特殊时期,能帮一点是一点。

  遥远的祖国大西北,也正上演着相似的故事。1月30日中午,67岁的兰大爷按照约定的时间打开家门,一份午饭已经如约放在了门口,热气腾腾的抓饭让老人的心也热乎起来。

  独居的兰大爷是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水塔山片区管委会团结北社区的居民,正在居家隔离观察。他的一日三餐和身体情况便成为社区工作人员的操心事,大伙儿成立了送餐组,轮流将免费的一日三餐送到老人家门口,还安排负责社区消毒的工作人员,及时将消毒用品、生活必需品等送去。隔离不代表隔爱。团结北社区书记贾智晖说。

  你们为了大家每天都坚守在这里,好辛苦,我送上自己的一点心意,为我们国家加油。1月31日早上7点,在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宝湖天下小区,一位居民趁金凤区综合执法局执法中队值班人员交班时,送来了一箱牛奶、几个苹果和一包湿纸巾,留下了一张字条后便匆匆离去。其他居民也纷纷用温暖人心的举动来感谢执法队员们为防治疫情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

我的抗疫故事-身边的逆行者作文

  今年的春节本该和往常的春节一样是举国同庆、合家欢乐的日子,可正是在这欢聚时刻,一种名叫新型冠状病毒的全新细菌突然“来访”,打破了这一份份欢乐祥和。可是疫情就是命令,全国许许多多的医护工作者们顾不得与家人团聚,个个抛妻别母、弃子离家,冒着生命危险,擦着不舍的眼泪冲上了“战场”,签下了一份份“生死状”,我的爸爸妈妈也在其中。

  爸爸妈妈当天接到上前线的命令后,晚上在家默默的收拾东西,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被我爸爸妈妈“打包”送去爷爷奶奶家,和爷爷奶奶居住在一起。每当我在电视上看见那些医务工作者的孩子伸着手,哭着在喊:“爸爸妈妈,你们不要走,不要离开我。”时,我的心里也在呐喊:爸爸妈妈,你们一定要平安回来。我知道我阻止不了我的爸爸妈妈去前线的决心,所以我在心里默默的祝福他们,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也希望爸爸妈妈早日平安回来。

  爸爸是第一批上前线的医务人员,抗疫期间,每个白天爷爷奶奶时刻注意着各种新闻,不愿错过一丝一毫的最新消息,希望疫情早点儿过去,也希望他们的儿子、我的爸爸早日平安凯旋;每个夜晚他们都怕爸爸出现感染的意外而心惊胆战,而我因为思念爸妈每晚都久久不能入眠。每次的视频通话,爷爷奶奶都会激动得热泪盈眶,而我因为渴望爸爸妈妈踏实的拥抱在旁边忍不住擦着眼泪微笑着凝视。每次视频通话爷爷奶奶和我对爸爸都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语。我在和爸爸的视频里看到尽管他的鼻梁和额头上被口罩勒出了血印,可是爸爸并没有叫一声苦、喊一声累,反复叮嘱我尽量少出门,戴好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做好自我防护,在家听爷爷奶奶的话,好好照顾爷爷奶奶。

  我问过爸爸,你怕吗?爸爸微笑着对我说:“这就是我的职责所在,使命必达。作为医生,我们应该扛起保卫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每次和爸爸在窗前遥遥相望,是我最期待的时刻。那时,我见到我日思夜想的爸爸后,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当时我真想跑上去拥抱爸爸,可是我知道我不能这样做;奶奶见到爸爸后,好似要跑上去拥抱着爸爸狠狠地亲两口,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爷爷见到爸爸后表示得十分镇定,嘴上叮嘱着注意防护等,可内心却无比激动。

  有一次爸爸跟我视频时,他说他要回来看我,我听了后心里波涛汹涌,激动极了,我全副武装,戴好口罩、帽子和护目镜后立即跑到小区大门口等爸爸,那天天气很冷,我一边来回跺着步,搓着手哈气,一边时不时的望向马路远处,想捕捉到爸爸的身影。可我却不知道小区外到处正在封路,我不知道在小区门口等了多久,当爷爷走过来告诉我爸爸因封路而不能来看我时,我失落极了,那颗火热的心就像被泼了一盆冰水一样,瞬间冷却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哗啦啦的往下流。

  我发现有段时间没有见到妈妈了,打电话也是寥寥几句匆忙挂了。直到后来问了爸爸才知道,原来妈妈在她的工作岗位上病倒了,而且还做了手术,可是妈妈并没有告诉我们任何一位家人,独自一人承受着病痛。当妈妈的病刚刚好了之后,就马上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当我再次见到妈妈时,已是40多天以后,我发现妈妈清瘦了许多,这让我心痛不已。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关乎生命的战斗,是白衣天使,是他们用血肉之躯为全国人民铸成了一道生命的防线。我真心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也希望美好的春天会帮助我们带走这个寒冷、痛苦与恐惧的冬天,让我们依旧能正常的上学,让来打工赚钱的工人能继续养家糊口,让爸爸妈妈及其他所有的医护人员们能正常的上班,让······。让我们一起为每一个跟国家的疫情奋斗过的医护工作者们致敬。

  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

  1.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灾害面前,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这是战胜疫情的强大保障。疫情是命令,病房如战场。面对疫情,多少医护人员“最美逆行”,多少白衣战士“请战出征”。举全国之力予以支援,组织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优先保障武汉和湖北需要的医用物资,中央统筹安排19个省份与湖北除武汉以外的16个地市,确定了对口支援关系。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纷纷捐款捐物,展现了同舟共济的深厚情怀。这样的援助方式,只有中国才能做到!

  2.“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由于病痛的折磨,他走起路来高低不平。同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妻子不幸被感染,而他拖着病体坚守在,抗疫一线30多天,甚至忙的顾不上去看一眼妻子。

  3.“时光改变容颜,却带不走人间大爱”山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出征驰援湖北,66岁的王卫国把医生女儿王婷送上前往武汉的飞机,17年前,奶奶把同样是医生的王卫国送上抗击非典的战场。

  4.“17年前,全世界守护90后,17年后,换90后守护这个世界”,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也为了节约穿脱防护衣帽的时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的90后护士单霞,毅然剪掉了自己的长发,她说:“头发没有了还可以再长,现在的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去救更多人”。

  5.湖北仙桃,赵波和妻子、弟弟一家四口,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厂赶工生产口罩,就在春节前,他的工厂刚刚赶制了100000个口罩,捐给了公交公司。“先捐再卖,现在不图挣钱,只图安全大家安全了,我和我的家人才安全”。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小学三年级必听故事

运动会优秀广播稿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