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作品鉴赏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艺术之美

  一提起艺术,我们也许会想起高雅的钢琴曲、散发墨香的书法,还有让人产生无限联想的雕塑……而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幅让人沉浸在青山绿水间的写意国画。

  这幅国画出自于一位名家之手,让人一看便仿佛置身其中。远处的白云任性的像一个孩子,一会儿把巍峨峻拔的高山挡住,一会儿又跑到树林中间的小径之中……薄雾慢慢散去,巍峨峻拔的高山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山中有郁郁葱葱的松树林,里面好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松树林边上有一座房子,里面是否住着一位诗人呢?正在这让人痴迷的高山、白云、流水之中寻找创作的灵感。房子的周围有松树、枫树、杏叶树……美不胜收。

  近处的悬崖峭壁间有一条瀑布,它像一条玉带缠绕在山水之间,我仿佛能听见巨大的瀑布声。那声音磅礴大气,让人心生悲壮之情。我想,瀑布的水一定是凉凉的,让人心旷神怡。瀑布下面是一个深不可测但清澈见底的水潭。伯牙和子期两位知音在岸上一唱一和,让潭中的鱼儿都“探”出头来欣赏这天籁之音。伯牙的琴声伴着哗哗流淌的瀑布还有山间鸟儿的叫声,谱成了一章大自然的乐曲。这就是国画的魅力,让人沉迷其中…………

  这幅国画让我感受到了国画的意境美,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会带着对国画的欣赏,开启我的国画学习之路……

中国美术作品鉴赏

画作赏评的诗歌

  雄浑、磅礴、苍凉,

  凝重、明丽、粗犷。

  一幅幅大写意的宏图,

  一幅幅用深爱涂抹的画廊。

  横抹狂泼,

  是诗意渲染的《信天游》。

  纵情挥洒,

  是燃情似火的《圪梁梁》。

  这里可听见,

  《走西口》那声声悠扬的驼铃。

  这里可听见,

  《赶牲灵》脚户生命的回响。

  泼墨一样的莽莽山原,

  是高原瑰丽恢弘的景象。

  随心精妙的工笔点染,

  是黄土地旖旎多彩的风光。

  那山:是狮、是虎、是豹。

  那云:是熊、是鹿、是象。

  那草,是连天绵延的鲜碧,

  那崖,是钢铁铸成的脊梁。

  那霞光泼染的大地,

  是生命与鲜血熔铸的辉煌。

  那波浪起伏的山原,

  是沟壑间流淌的曼妙乐章。

  有的缠绵,有的悠扬,

  有的激越,有的狂放。

  这是诗与火的交响,

  这是情与爱的绝唱。

  唱出了

  红格丹丹的新天地。

  唱出了

  山顶顶上的红太阳。

  唱出了高原的魂魄,

  民族的苦难与辉煌

赏画

  在今天,我欣赏了一幅名画——吴冠中画的长城。它不似其他名画家画的长城那样巍峨壮丽,那样富有层次感,那看似随意的几笔,雅致却不失大气,豪放却不失秀美。

  如果细看,会发现在线条与线条之间有用墨水点缀的一丛树木,而线条细的一端,也有用淡墨绘成的烽火台。从这些方面,足以看出画家别有用心。

  其次,吴冠中的画面看起来十分乱,显得没有章法,让人眼花缭乱。可是细细观赏后,会发现他画的行云流水,在画面上没有留下一丝滞留过的痕迹。看似随心而作,却又透露出一种别出心裁的美感,大方简约的构图之中却藏着些许惊喜——树与烽火台。

  这惊喜是我们细细赏析,耐心品味得来的,而不是随意一眼带过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呢?有的人一生精彩纷呈,有的人却过得碌碌无为,浑浑噩噩。

  人们经常说,生活是美好的。我认为这句话很对,只要自己愿意为身边美景驻足,乐观面对生活,那么哪里在自己眼中都是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的。

  我们就应该向吴冠中的画中含义学习——在生活中,我们要活得行云流水,不留下一丝遗憾,细心对待小事,让自己身边的“风景”一直“美如画”。

古代九大书法名家作品

  1.兰亭序(王羲之)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

  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

  一绝。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

  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

  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

  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2.中秋帖(王献之)

  ★大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一,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

  而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

  3.颜真卿书法

  ★《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

  气势雄厚。

  4.张旭书法

  ★在书坛“颠张醉素”并称于世,其狂草代表了草书最高境界,汪洋恣肆,个

  性张扬,独成一格。

  5.郑板桥

  兰竹圣手书画怪杰。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扬州八怪”之一。为人恃才

  傲物。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他的

  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自称“六分半书”;字形

  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

  表演秀”。

  6.刘墉

  心口锦绣的“罗锅宰相”。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书法与王、梁、

  翁并称“清初四大家”;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中年

  学颜、苏,晚年又潜心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蜕变成独具个

  性的一人大家。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

  为“墨”。这说明认识刘墉书法是需要很高眼力的。清代习颜者众,大多

  得其形意,而真正夺其神髓者仅刘墉一人。用颜字距度而略作柔婉,正得

  魏晋小楷精华蕴蓄的风致;墨浓势厚而结体宽舒,更显从容不迫包罗万有

  之佳妙.

  7.唐伯虎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唐氏绘画初师周臣,

  尤精山水人物,与沈、文、仇合称“明四家”。书法源于赵孟兆页,写得圆转

  遒丽丰润优雅,形成劲骨于内美形于外,缜密流便的独特风格。此处摘选他的

  《落花诗帖》,诗书并美,珠联璧合,让我们欣赏到往昔“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的儒雅韵致。

  8.苏东坡

  千秋翰墨一代文宗。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散文列入唐宋八大家,词章开创了

  “豪放派”先河。其书法一变唐“尚法”传统,追求个性解放的“尚意”,充

  当了不断改革书法艺术的“锋线人物”,与黄、米、蔡并称“宋四家”。坡

  之书法喜用卧笔偏锋,字势往往偃仰倾仄,故能给人圆劲宽博意忘工拙的酣

  畅感觉,也使我们领略到纵逸豪放、平淡天真的人生。

  9.赵佶

  史笔遗恨丹青永纪。北宋著名的误国之君。但他自幼酷爱书画,并为之终生

  探索实践,却成了中国书法史上无可代替的杰出人物。佶擅=绘工笔花鸟,

  风格写实缜密,并由于他的倡导,使宋代工笔花鸟画登上了艺术最高峰。他

  出入黄庭坚书法,自创了一种瘦劲硬挺锋芒毕露的“瘦金体”,历代传摹不

  衰,还打入了当今的电脑字库。他兴办国家级画院,开了公办画院的先河;

  他主持编撰了“宣和书谱”。使许多重要的艺术资料得以保留。

体会艺术—国画的精粹

  一直以来,无论是水粉画、素描还是国画,我都很喜欢。其中,国画是我的最爱。

  老师曾经说过:“绘画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欣赏美: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欣赏你眼前的景物,把整颗心都融入到其中,去感受它的美,才能画好”

  一次,老师让我们画菊花。我拿出一张宣纸铺在桌子上。先用墨把菊花的边勾出来,然后给花上色,接着再用墨画叶子,最后画枝干。一簇菊花画完了!我欣喜若狂,看着自己的作品,我有点陶醉。同桌也情不自禁地赞叹到:“哇!画得真漂亮呀!”这是,老师走过来,拿过我的画,表情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说:“你这是瞎画!花没有变化,叶子没有层次,你应该照着书上画呀!”我低下头,刚才的欢喜一下子飞到了九霄云外。老师有一本正经地说:“画画的第一步就是临摹,学习画家是怎样构图,怎样用墨,怎样上色的,绝对不能瓶着自己的想象乱画!”我惭愧极了。于是从书包里拿出书,把它竖在桌子上。书上怎么画,我就怎么画。这样画了好长时间,果然,我比刚才画得好多了。我明白了,学画从临摹开始。

  还有一次,老师带我们去写生。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事+。那时正是夏天,透蓝的天空中悬挂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像被太阳烤化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听完老师的讲解,我便开始画了。可是没画多久,豆大似的汗珠就从我的额头上滚了下来。我实在热得受不了了,就放下笔,不想再画了。老师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走过来对我说:“这就是考验你的毅力的时候了。只有你静下心来慢慢地画,才能画好。不错,天气是很热,但是心静自然凉,我相信你一定能画好的。”听了老师的这翻话,我静下心来画。虽然还是很热,但是我的心是凉爽的。不知不觉,太阳下山了,我的画画完了。我交给老师看,老师说我很有进步。我喜不自胜。

  绘画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它陶冶了我的情操,它让我感受到了线条的柔软,色彩的明艳,轮廓的丰富多彩。它将伴我成长!

且品美术

  于我而言,美术是一种视觉,映射出五彩的世界。我见过凡高浓重颜色下的星空,黄与蓝撞击出光明,在路灯下虚构一个摇摆的世界;而米氏父子的羊毫之下,任凭那墨迹冷却,变成了迷蒙薄雾似得赵家天下。不管是星空或是天空,忽明忽暗间,都闪烁着浩大的光芒。

  于我而言,美术是一种触觉,弥漫着灵动的质感。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卫傲视群雄,硬朗坚实的肌肉呼号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开放带来艺术进步,宁心静气换来艺术莞尔一笑。宋徽宗屡屡退让的政治态度我们无从谈起,但他笔下轻描淡写出的天地、山川、花草、鸟兽、虫鱼却让我们感同身受。不管是雄伟或是驯服,当指尖抚上的一霎那,都会有一阵真实的感动。

  于我而言,美术是一种听觉,浅唱着悠远的晚歌。伦勃朗《夜巡》中渐行渐远的脚步声犹在耳畔,向世人不厌其烦地诉说着某个时代的辉煌;与此同时,八大山人或许亦在泼墨挥毫,寄情于他的一笔一画,无须提起,千山万水中自闲适幽然之声传来,引人走入那个古色古香的角落——忘却晨钟暮鼓,聆听汉唐风韵。

  于我而言,美术是一种嗅觉,追随那远古的艺术香风。莫奈的睡莲静静绽放于水塘一隅,时至今日仍飘出清远味道;而在争鸣的美术课堂,我们感受老师全身心的演绎艺术作品或浓或淡,或悲或喜,每一幅画作每一尊雕塑都洋溢着时光亲手撒上的气息。我陶醉着,我们陶醉着。

  于我而言,美术是一种错觉,在眼前让人感慨。一见一抚一听一闻,美得含蓄,美得热烈,美得轻松,美得凝重,她经得起时间的锻造,受得住岁月的打磨,上天赐予了她太多变幻,让她震撼得澎湃昂扬,安宁得温暖缠绵,如此绮丽,令人神往。愿美术永伴我的一生,让我能在不经意间,与她优雅的灵魂相遇。

中国画,中国情

  作画,画出

  杭州西湖的妖娆多姿

  平静,妩媚

  抒情,抒发

  诗意止境的江南之韵。

  中国画,中国情

  作画,画出

  黄土高原的气壮山河。

  沧桑,磅礴

  抒情,抒发

  安塞腰鼓的磅礴豪气

  中国画,中国情

  作画,画出

  青藏高原的一望无际。

  自由,宽广

  抒情,抒发

  布达拉宫的璀璨辉煌

  中国画,华初中国韵

  中国情,抒发中国神。

中国画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数不胜数:剪纸、皮影、年画……而古色古香的中国画更是韵味十足,既可苍劲有力,又得淡雅脱俗,别有一番姿态。

  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艺术瑰宝,始于汉代。其色彩微妙,给人以清素之感。它是用毛笔与水、墨等作画于宣纸上。它的作画对象主要是山水、花鸟、人物等。淡淡的色彩,深远的意境,隐约之间,仿佛置身仙境,一股清新之气流入心田。一幅中国画,有画面、落款、印章三个部分组成,精心装裱一番,更是巧夺天工。

  回顾过去,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上,中国画画家人才辈出。徐悲鸿擅长画马,笔下的骏马豪气勃发;齐白石专长画虾,那虾灵动传神;张大千喜好画荷,画出的荷花婀娜多姿……这些历代画家的姓名我们耳熟能详,他们将万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为我国艺术创作事业添上了不可缺失的一笔。

  不同于西洋的油画,中国画落纸烟云,讲究画面的意境,追求的是一种超凡脱俗、耐人寻味的意境之美。这种艺术的境界,使人的思想感情受到了感染,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中国画作品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意志,深邃高远。

  中国画就如作诗,一草一木皆为文字。它饱含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尽感想与热爱,把这种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它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正是用几支毛笔和一盘颜料,便可画出黛绿的青山,清澈的泉水,郁郁苍苍的密林,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追求。

  中国画可以陶冶性情,徜徉在中国画的艺术世界里,感受着中国画那独特的魅力,用毛笔与颜料绘出不一样的世界。浓墨重彩的笔调让人看后觉得庄丽典雅,轻描淡写的笔触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丽。中国画是多样的,它让你感到目不暇接。这水墨丹青的中国画,让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我们用笔墨绘出中国的大好山河,写下中国的五彩赞歌。中华儿女们骄傲地挺起胸膛,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共同迈向美好的未来!

欣赏书画作品

  鉴赏一副好的书画作品,绝非单单你读过多少理论,目数过多少大家的创作。

  亦绝非你自觉的懂与不懂,书画通灵,你所要感觉的是它所带给你灵魂的共鸣以及带领你进入的某种神来之意境,它是一种灵性的东西,没有好与不好,只有通达不通达。我认为所谓大师艺术,不过是他把人类内心里所具有的种种感受与性情通过书画表现出来,至于它所给予这个社会与人类多少勇气与力量,那就是仁仁者见,未仁者同了。

  “夫画者,从于心者也。”不朽于墨,不朽于诗书画合一。

国画艺术之美

  提起艺术,高雅的歌剧、绚丽的油画和抽象的根雕都令我叹为观止。也许有人会说艺术离我们生活太远,其实你只要拥有一双发现美得眼睛,生活中处处都有艺术。

  比如说我今天在作文班发现的那幅水墨画――“高山流水”图。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幅画,便被它深深吸引了,仿佛已置身其中。青山绿水间,伯牙与子期正品味着这番无与伦比的美景。伯牙修长的手指拨动琴玄,声音清脆悦耳,与身旁清澈溪水的叮咚声相得益彰。伴着大自然的旋律,伯牙与子期一唱一和,伯牙弹琴,子期吟诵着美妙的诗篇。“高山流水,知音无限”描述得便是这番景象吧。

  近处,山林中隐居的鸟儿也都飞到了悬崖绝壁旁那片苍翠的松林,一边扑腾着翅膀,一边叽叽喳喳地谈论着,好像在赞美这一对默契无比的知音。我感受到此时的琴声变得浑厚有力,正如悬崖间那湍急的瀑布,远看如烟,近看似潮。瀑布下面的深潭中,鱼儿扑剌剌地蹦出水面,给整幅画增添了灵动感。

  琴声与大自然的和弦吸引了林中的猛虎,它在潭前的松林中对着火红的烈日仰天长啸,与壮观的构图匹配得恰到好处。我望着火红的烈日,伴着心中那动人心弦的琴声,陶醉于青山绿水间……

  我曾无数次感受受过这美妙的画卷,不仅如此,“高山流水”图让我对水墨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学习创作水墨画,在创作中体会水墨画那别具一格的美,让中国传统国画艺术走向世界艺术殿堂。

  只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艺术;只要用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美好。期盼有一天,我也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品,让后人感受国画艺术之美。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教师个人作风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