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个经典执行力小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执行力的主题故事

  故事1、猫和老鼠

  从前,有一只真抓实干的黑猫,它每天都能捉10多只老鼠,让老鼠们吃尽了苦头。

  于是,老鼠们召开研讨会共商对付黑猫的办法。有的建议加紧研制毒药,有的说干脆一齐扑上去把黑猫咬死。最后,还是老奸巨猾的鼠王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老鼠杀猫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能杀死它,就应设法躲避它。咱们推选出一名勇士,偷偷地在猫的脖子上挂个铃铛。这样一来,只要猫一动就会有响声,大家就可以事先躲起来。”老鼠们公认这是个很好的想法。但怎样执行呢?高额奖金、颁发荣誉证书等办法一个又一个地提出来,但讨论来讨论去,老鼠们也没有找到一个敢于执行这一决策的勇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法再好不能执行,那也只能是空想。同样,对于企业来说,管理者有了决策,但如果脱离了实际,无法执行,最终也无济于事。因此,在使员工执行决策之前,管理者首先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作出科学决策,保证计划切实可行。

  故事2、差别

  诺德和布鲁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舖,拿著同样的薪水。可是一段时间以后,阿诺德青云直上,而布鲁诺却仍在原地踏步。

  布鲁诺到老板那儿发牢骚。老板一边耐心地听著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著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差别。

  “布鲁诺,”老板说话了,“您去集市一趟,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东西。”

  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问。

  布鲁诺赶快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说一共有40袋土豆。

  “价格是多少?”布鲁诺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来了价格。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你坐在椅子上别说话,看看别人怎么说。”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向老板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子,价格是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会运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舖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此时,老板转向布鲁诺,说:“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你高了吧?”

  故事3、复印纸

  一老板叫一员工去买下复印纸。员工就去了,买了三张复印纸回来。老板大叫,三张复印纸,怎么够,我至少要三摞。员工第二天就去买了三摞复印纸回来。老板一看,又叫,你怎么买了B5的,我要的是A4的。

  员工过了几天,买了三摞A4的复印纸回来,老板骂道:怎么买了一个星期,才买好?员工回:你又没有说什么时候要。

  就是买复印纸,员工跑了三趟,老板气了三次。老板会摇头叹气:员工执行力太差了!员工心里会说,老板能力欠缺,连个任务都交待不清楚,只会支使下属白忙活!

  问题出在哪呢

  双方面都有责任。

  作为员工为什么不能站在上司的角度想问题呢?去买复印纸之前,应该去相关部门了解一下平时都用什么类型的纸,一般一次采购要多少,然后再行动。无所不包的计划是僵化!理性的执行才是真正的执行!

  作为老板也应该了解你的员工,根据不同的对象发布不同的指令。新员工,老员工,A部门的员工,B部门的员工。。。。。。领悟力不同,接触范围也就不同。古人云“知人善任”,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不仅要“知人善任”更要懂得“知人善用”。

  故事4 联想和康佳的制度刚性

  联想从10年前的默默无闻到今天的中关村龙头企业,这样的成就并非偶然,主要取决于两大基本因素:一是它的领路人柳传志的战略意识;二是联想自身强大的组织能力。

  联想强大的组织能力主要通过其制度的刚性来体现,这种刚性的制度可以克服知识分子创业队伍的先天性弊端,使组织的制度落到实处。联想文化的第一个阶段被称作制度文化,即斯巴达方阵文化。    所谓斯巴达方阵文化有两个主要特点:强调集体力量和强调制度的刚性。这种文化建立伊始,从联想最高的领导人柳传志到联想的每一个基层员工,都在矢志不渝的遵守这种文化,贯彻这种文化。

  以开会迟到为例,联想规定:开会不准迟到,如果迟到的时间大于等于5分钟,与会者就不用参加会议了;如果小于5分钟,那么迟几分钟就在门外站几分钟然后再进来开会。正好有一天柳传志迟到了,他迟到的时间大概是3、4分钟,于是,柳传志按照规定站在门口,直到站够了规定的时间才走进会议室。试想,连公司的老总都能以身作则,其他的员工又怎么能不遵守制度呢

  康佳是我国著名的彩电生产企业,其内部有一条规定:不准在工作场合吸烟。这条规定看似简单,执行起来却有很大难度。但是经过一件事后,康佳的这条规定在员工中得到了认真的贯彻。

  员工甲20多岁,既有学历又有技术,在某一次企业合并中进入康佳。康佳当时的领导班子对这名员工非常器重,很快就让他担任了一个车间的副主任。员工甲在走向领导岗位之后,更加积极肯干,表现优秀。但是,他有一个无法克服的习惯,那就是喜欢吸烟。为了执行工作场合不准吸烟的规定,小伙子只能在午饭时或者下班后猛吸几口,以解烟瘾之苦。

  一个偶然的机会,员工甲发现车间的楼梯拐口处可以作为吸烟的好去处,他个人认为这个地方不能算作工作场合。有一次,他又像往常一样在这个地方点着了香烟,却刚好被公司的副总经理迎面撞上。副总经理当时虽然没说什么,但是很快从人力资源部发出了三条通告:第一,免除员工甲车间副主任的职务;第二,罚款;第三,全厂公示。公告张贴之后,在整个车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部分员工认为公司的管理方式太过强硬,采取的惩罚动作过大。但是,在这件事之后,康佳没有人再在工作场合吸烟了。

  以上案例告诉我们:企业制度的建设和执行都是在一点一滴的具体过程中坚持下来的,大的制度要坚持执行,小的制度也不能放松。如果只建立制度而不谈如何执行,那么这个制度本身的威信就会荡然无存。所以,一个组织要想拥有强大的竞争力,首先要在行动上尊重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尊重执行。

  故事5、强势郭凡生:“非典”发军令

  郭凡生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在管理企业与处事原则中常常显露出军人的直率和严格   在2003年“非典”时期,郭凡生实行了严格的军营制度。慧聪公司在北京昌平地区的研发基地集中了600名员工的慧聪园自行隔离封园。如果有员工一定要出园,“可以,你先交辞职报告,然后出去了就不许再回来。”不久,住在慧聪园的一名女员工因为不顾劝阻执意出园而被立即开除。     “非典”时期,郭凡生给员工下发的注意事项文件中全部冠以“CEO第×号令”。军人的严格与铁腕演绎得淋漓尽致。“我还是那句话:令行禁止,令要行得通,止要止得住,乱世必用重典。哪怕有人去投诉,哪怕最后我要赔钱,我也要在公司树立起规矩的威信。”郭凡生说。

  郭凡生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温文尔雅,一派学者风范,没曾想他还有如此强势的一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不执行,也成不了方圆。有“圆”无“方”,成不了优秀的企业家;有“方”有“圆”成就了郭凡生。

  故事6、令行禁止陈峰: 春节开除违规飞行员

  海航集团公司董事长陈峰有过一段难忘的军旅生活,军队中的严格管理、绝对的执行力等优良军风被他移植到现代企业管理中来。    遇到违纪违规的人和事,陈峰处理起来不留丝毫情面。

  一个给员工和外界印象颇深的故事是:海航创建之初,两名到美国接受培训的飞行员,回来时已是腊月二十九,便直接回家过春节,没按规定先回公司报到,结果立即被开除了。看似不近人情,但陈峰说,公司的规矩建立不起来,会影响一大批人。惩少而教多,这是严厉,也是善良。

  海航还有这样的规定:如果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出现了事故,公司总裁立刻降为副总裁,飞行部总经理就地免职,飞行员改行当搬运工。“我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而是教育,教育本人、教育大家。对所有人严格,出发点是为将来好,为事业好。”

  执行是没有大小事之分的:所有事情,无论大小;所有人,无论职位高低,只要是既定的规则,都要执行。

  故事7 、铁腕任正非,说到做到:“拿不下山头就撤职”

  说到企业的强势文化,不能不提任正非和他掌舵的华为。华为的文化是强硬和激进的,这是军人出身的任正非雷厉风行的性格和军事化作风的深刻体现。

  资源的稀缺、惯有的危机意识让任正非选择了“狼”式生存法,“我们是一群饿狼,只有让狼性爆发才能生存”。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     在《我在华为打工的日子》的文章中有这样的描述:“华为要求我们服装严格统一,白色无暗纹的衬衣,黑色西裤,黑色皮鞋,深色袜子。记得有一次,我们班二十几个男生去加班,我走在最前面,无意中往后看,清一色的黑西服西裤,齐整整地往前走,场面颇为壮观,比黑帮气势强多了。有一次我们几个人去省移动,刚进大院,对面走来网络部主任,他见到我们,惊呼:“华为进村了!”

  华为创业期,价值标准是“只以成败论英雄”。“一个团打山头,你打不下来,当场就把团长撤了,让连长当团长,最后山头真的打下来了,这个团长就给连长当了……小公司必须靠高层行政管理的决心来推进公司前进。”任正非以军队的冲山头比喻培养干部,用教父般的执著与坚韧调教出一群凶猛的土狼,不断蚕食狮子周围的领地。     就像弹簧一样,人的弹性和张力是有限的。任正非靠“铁腕”推行的“狼性文化”让每一个员工无论在精神上还是体力上,都已经延展到了最大限度。如果得不到缓冲,就会有断裂的危险。

  故事8、孙武练兵

  孙子是春秋时期非常有名的军事指挥家,他来到吴国之后,吴王把他当作上宾款待。

  有一天,吴王对孙子说:“孙子呀,都说你的军事理论很强,我想知道你能不能带兵打仗?”孙子回答道:“你给我兵,我就能带。你给我一支军队,我一定能把它训练成非常优秀的军队。”“无论什么人,你都能把他们训练成一支军队吗?”吴王又问,孙子说:“没问题。”

  于是,吴王指着自己的宫女说:“你能把我这群宫女训练成军队吗?”孙子说:“你只要给我权力,我就能把这些宫女全部训练成军人。”“好,我给你权力,限时三个时辰”吴王说。

  于是,孙子和吴王的宫女们都站在了训练场上。这些宫女从来没受过军事训练,只是觉得这件事很有趣,大家你推我搡闹作一团。吴王看着这情景,也觉得新鲜好玩,就把他最宠爱的两个妃子也叫了过来,并让她们担任两队宫女的队长。

  孙子开始练兵,他大声说道:“大家停止喧哗,马上列队站好,左边一队右边一队。”但是没人听他的话,宫女和妃子还是在原地嬉笑打闹。孙子也不着急,他大声说:“这是我第一次说,大家没听明白,这是我的问题。现在我第二次要求你们列队。”这些“女兵”依然没什么反应,玩笑依旧。这时孙子又说话了:“我第一次讲话大家没听明白,那是我的错;第二次没听明白,可能还是我的错。下面我开始说第三遍——大家列队,左队站左边,右队站右边。” 第三次说话结束了,还是没人按照口令行事。孙子沉下脸来严肃地说:“第一次大家没听明白,是我的错误;第二次大家也没听明白,还是我的错;但是,第三次没听明白就是你们的问题。来人,把那两个队长带到一边去,立刻斩首。”马上有士兵上来把那两个妃子抓了起来。这时,吴王赶紧对孙子说:“不能这样!我只是说着玩的,千万别动真的。”孙子说:“你是不是给我权力了?现在军权在我手中,立刻斩首。”士兵咔咔两刀把两个妃子砍了。见到这种阵势,众宫女马上肃然而立,所以,没用三个时辰,两个队列就成形了。

  故事9、《致加西亚的信》带给我们的启示

  在《致加西亚的信》一书中,主人公罗文那种对上级的命令不问理由、不辞劳苦,全心全意去完成的执行力理念影响了无数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罗文在把信交给加西亚的过程中,大多是服从,自主的决定却不多,这是不是最理想的执行力值得商榷。我个人认为,对于上级的决策,好的执行者不会教条式地盲从,而是按照任务的要求随机应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妇孺皆知。和尚多了反而没水喝了,这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几个和尚懒惰,而是涉及到和尚在运水时的分工与合作问题。在企业管理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合理的分工、有效的合作、严格的监督与奖惩,就容易造成相互推诿的现象,致使执行效率低下。执行力并不只是简单的行动力,而是一个系统的问题。要使执行力得到有效落实,不但要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形成创新求变的执行理念,还要做好团队的分工、协作工作。

68个经典执行力小故事

执行力早会分享小故事

  案例一:谁去给猫挂铃铛

  有一群老鼠开会,研究怎样应对猫的袭击。一只被认为聪明的老鼠提出,给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这样,猫行走的时候,铃铛就会响,听到铃声的老鼠不就可以及时跑掉了吗?大家都公认这是一个好主意。可是,由谁去给猫挂铃铛呢?怎样才能挂得上呢?这些问题一提出,老鼠都哑口无言了。

  点评

  科学合理的战略部署是执行的前提!战略如果脱离实际,就根本谈不上执行。

  案例二:忙碌的农夫

  有一个农夫一早起来,告诉妻子说要去耕田,当他走到40号田地时,却发现耕耘机没有油了;原本打算立刻要去加油的,突然想到家里的三四只猪还没有喂,于是转回家去;经过仓库时,望见旁边有几条马铃薯,他想起马铃薯可能正在发芽,于是又走到马铃薯田去;路途中经过木材堆,又记起家中需要一些柴火;正当要去取柴的时候,看见了一只生病的鸡躺在地上……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几趟,这个农夫从早上一直到太阳落山,油也没加,猪也没喂,田也没耕……很显然,最后他什么事也没有做好。

  点评

  做好目标设定、计划和预算是执行的基础。做好时间管理是提升执行效率的保障。

  案例三:买复印纸的困惑

  老板叫一员工去买复印纸。员工就去了,买了三张复印纸回来。老板大叫,三张复印纸,怎么够,我至少要三摞。员工第二天就去买了三摞复印纸回来。老板一看,又叫,你怎么买了B5的,我要的是A4的。员工过了几天,买了三摞A4的复印纸回来,老板骂道:怎么买了一个星期,才买好?员工回:你又没有说什么时候要。一个买复印纸的小事,员工跑了三趟,老板气了三次。老板会摇头叹道,员工执行力太差了!员工心里会说,老板能力欠缺,连个任务都交待不清楚,只会支使下属白忙活!

  点评

  执行事前一定要做讲清结果,讲清后果,沟通到位。

  案例四:阿诺德和布鲁诺的差距

  阿诺德和布鲁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著同样的薪水。可是一段时间以后,阿诺德青云直上,而布鲁诺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到老板那儿发牢骚。老板一边耐心地听著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著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差别。“布鲁诺,”老板说话了,“您去集市一趟,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东西。”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老板问。布鲁诺赶快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说一共有40袋土豆。“价格是多少?”布鲁诺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来了价格。“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你坐在椅子上别说话,看看别人怎么说。”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向老板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会运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此时,老板转向布鲁诺说:“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你高了吧?”

  点评

  员工执行开始时都想把工作做好,也不是不聪明,但往往因为缺少结果思维,导致有苦劳无功劳,而执行要的是功劳!

  案例五:猴子取食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6只猴子分别关在3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置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的食物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的食物分别多次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上,第三间房子的食物悬挂在屋顶。数日后,他们发现第一间房子的猴子一死一伤,第三间房子的两只猴子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活得好好的。

  原来,第一间房子里的猴子一进房子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大动干戈,结果一死一伤。第三间房子的猴子虽做了努力,但因食物太高,够不着,活活饿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先按各自的本事取食,最后随着悬挂食物高度的增加,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起取食。这样,每天依旧取得足够的食物。

  点评

  用人机制保障执行,用好人才能做好事。如果岗位难度过低,体现不出人的能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就会导致内耗甚至残杀,如同第一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而岗位的难度太大,画饼太虚,虽努力却不能及,最后人才也被埋没抹杀,就像第三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只有岗位难易适当,并设立段位考核机制,犹如第二间房子里的食物,才能真正提升。

  案例六:驴子之死

  一场瘟疫在动物王国里肆虐,动物之王狮子为此召开了紧急会议:“我们的王国正在遭受不幸,这是神对我们的惩罚。我们必须找出那个触怒神的动物。”狮子指定狐狸担当法官。作为表率,狮子先说:“我犯过错误,前两天看到一只受伤的斑马,就把它抓来吃了。”狐狸马上说:“大王这么做,恰恰解脱了斑马的痛苦,所以根本不算触犯戒律。”狼群的代表接着发言:“我们也犯过错误,上个星期,一只麋鹿闯进我们的领地,我们就一起把它抓住吃掉了。”狐狸又说:“保护领地安全是每个动物的职责所在,这没有错。”就这样,肉食动物一个个都被狐狸裁定为无罪。

  轮到草食动物了,驴子想了许久也没有找到自己的错误:“我一直安分守己……”狐狸打断他:“你没有偷吃别人地里的青草吗?”驴子老实地说:“没有啊。不过,我前几天看到树上的新芽绿油油的,忍不住吃了几口。”狐狸马上说:“这就对了,你是吃青草的,吃树芽就是抢别人的食物,严重地违背了神的安排。”话音未落,狮子扑上去把驴子杀了,向神祭祀。仪式完毕,驴子成了狮子的美食。

  点评

  制度的制定对于执行力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在制度安排上一定要合理、合法,得到多数人的认可。

  案例七:木桶效应

  一个储满水的木桶,只要抽掉一块木条,木桶里就没水了;假如木桶的顶端参差不齐,那么水只能在顶端的最低部分。用这种效应来看企业也是如此。现在的企业不是靠一个人、一种资源、一个广告就能“长治久安”的,而是这个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要“精”。因为人是一种替代品,假如每个人的能力、素质都相当强,其整体的替代性就小,核心的人力资本在相对量上将取得优势!因此,一些竞争激烈或高科技的企业必须把人力资源作为头等大事,作整体性的规划,要塑“专家型”的群体或组织,把人的强势变为一种胜势。

  点评

  执行的结果取决于执行力最差的员工,因此必须要不断增强员工的素质。

  案例八:海尔的崛起

  “海尔”是一个由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称雄国内外市场的企业集团。今天的海尔为什么这么强大,知名度这么响呢?海尔为什么会做地这么好呢?其实,他们也是从每件小事做起,也是从一家小的不起眼的公司发展起来的。在海尔公司,你会看见这么一个标牌:“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海尔的所有人都会以这个作为目标。在张瑞敏把那七十六台冰箱砸掉后,每个人的心中都刻下一道深深地永远不能磨灭伤痕,“它”时刻都提醒他们,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做好每件小事,每个细节。海尔终于在中国的市场上拿下了第一块金牌。

  点评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执行力要从每日的工作做起。

  案例九:水煮青蛙

  如果把一只青蛙扔到开水中,青蛙会马上跳出来。但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入凉水中逐渐加热,青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跳跃的能力,直到死去。

  “青蛙原理”很能说明企业经营者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在创始阶段,创业者激情四溢,敏感性高,所以常处于兴奋状态。在创业成功,企业走入正轨后,企业的管理趋于平淡,企业内部的一些小问题开始被忽略,这些被忽略的细节问题,积渐之久,就会弊重难返,使企业逐步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青蛙那样,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死亡。

  点评

  增强执行力,就要使员工经常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小学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好看的书籍排行榜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