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性别歧视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汉语中的性别歧视及其成因分析

  来源: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ISSN:1673-3118

  年:2005

  卷:019

  期:002

  页码:75-77

  页数:3

  中图分类:H313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性别歧视;造字;构词;语义;成因

  摘要: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语言,本文首先从造字、构词、语义等方面论述了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然后从社会学角度进行了成因分析.这种探讨有助于我们了解并最终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日常生活中的性别歧视

生活中的歧视

  读了《草房子》第一章,我想起了生活中的种种歧视:长相不好别人瞧不起你,甚至不愿正眼看你一眼;学习不好老师同学都不太喜欢;乞丐、清洁工、残疾人士都会遭到歧视。连家里养的宠物都会动不动被无辜的踹上几脚。

  像本章里的秃鹤的秃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秃鹤原本叫陆鹤,因为头上“寸草不生”,被叫成了秃鹤。每个人都想摸一下他的头,他为了不让大家摸,戴上了一顶白的像雪的帽子。可是,这顶帽子却被摘下来,挂在了旗杆上。也许这些同学是为了好玩而这样做的,可他们想过,陆鹤有多难过吗

  如果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好玩,也就是歧视,我们的世界人人平等,就没有悲伤,只有欢乐了。乞丐不会因为被羞辱而自寻死路,清洁工也会更加努力的为我们服务。

  同学们,让我们怀着一颗人人平等的心去对待他人,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让这个世界不要歧视

  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可谓是等级分化悬殊。有的富人,生活极其奢侈,整天总想着吃喝玩乐,花钱买房买车。而穷人,能吃上三顿饭已经不错了,更有的只能靠乞讨为生。现在这个社会富人歧视穷人,尊卑之分明,报纸上总在谈论人人平等,让富人捐钱,但捐钱者不多。原因在于这个社会上的人等级分化,导致歧视,导致人人不平等。而这种歧视,不平等,在二战中也有充分体现。

  二战爆发后,纳粹对犹太人实施了惨绝人寰的种族灭绝政策。犹太人不顾一切逃到美国、南美洲等地,可是还有些没有逃掉的,这些人大都惨遭毒手,死在集中营中。纳粹政策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当时被纳粹歧视的犹太人,这样残酷、血腥的悲剧,我们能在安妮日记中体会一二。

  安妮‧弗兰克生于德国,后来举家搬到荷兰居住,由于安妮是犹太人,被纳粹关入集中不幸病死,命运十分悲惨。安妮的父亲弗兰克在欧洲有一个很大的商店,安妮家的生活曾经很富裕,安妮度过了衣食无忧的童年。但在1933年希特勒掌权后,开始在全德国范围内肆意残害犹太人,犹太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纷纷收拾行囊离开德国,来到美国或别国。弗兰克一家在1940年,安妮11岁时搬到了中立国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弗兰克杰出的运营手段轻易的在荷兰赚到了很多钱,但是随着二战的爆发,纳粹占领了中立国荷兰,并命令搜捕全荷兰的犹太人。弗兰克这才如梦初醒,欧洲已经被希特勒掌控,逃到美国已成泡影。于是弗兰克一家就在一所隐秘的房子里过上了夜猫子的生活。这对于花季少女安妮来说,这种生活太残酷了,生活了无生趣,偶尔安妮会把窗帘打开,看一看那曾经快乐繁忙的世界,愉快的学校生活,互助互爱的同学们,生机盎然的街道近在咫尺,但她却要郁闷的度过每一天,快乐的往事,追求自由,人人平等的心声,安妮把这些内容忠实的写在日记本了。这位悲惨少女的日记令读者动容,讲诉了一个女孩子的生活及她的梦想如何被歧视、不平等的扯碎。

  安妮是多么向外自由、平等、博爱的生活啊!她这种遭遇充分体现出了纳粹对她的迫害,以及对新时代的不要歧视,人人平等的美好憧憬。在此,我也要再次用我的日记来呼吁,让这个世界不要歧视,人人平等。

关爱生命,消除歧视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艾滋病人,他们虽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却有时受到不同的待遇。与我们相比,他们不是命运的宠儿,甚至可以说是不幸的。但这,也不能阻止他们生活的权利。而有些人却歧视他们。做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能力有限,不能帮助所有人,但是!请你不要去伤害他(她),他们其实和我们一样,一样有希望,有梦想,他(她)不需要我们的特别关注,也不求我们能雪中送炭,只求我们可以不要再去践踏他们的尊严,让他们安安静静的去过属于自己的生活;而我们,却经常以所谓的什么“帮助”去向他们施以那种同情的目光。我想,那时,我们让他们感受到的,不是温暖,不是关心,而是一种钻心的疼痛,那种痛,是从心底里发出的……

  朋友,试问一下,假如当你得知你的亲朋好友不幸患上艾滋病时,你会是什么感觉呢?你会去疏远他(她)?还是去帮助他(她)?全世界有许多的艾滋病患者,他们生活在孤独和歧视中,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我的朋友都离开了我,为什么我的世界不再有色彩?难道得了艾滋病就真的低人一等吗?为什么我得到了如此不公正的待遇?”

  艾滋病不是他(她)的错,但为什么所有的痛苦都要他(她)一个人承担呢!?生活本来对他们就已经非常不公,那我们,又为什么要再添加他们的痛苦呢?其实,他们并不需要我们特别的关注;他们需要的,仅仅是我们用平常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对待他们,像普通朋友一样去拥抱他们,向他们致以我们最真诚的微笑,这样,他们就满足了。他们,就是这样简单,一个拥抱,一次微笑……都能在他们的心中泛起涟漪,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温暖……

  其实,他们的要求并不高,这在一些正常人与正常人之间的交流中时常会发生,可对他们来说,这仿佛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因为人们见了他们总是像躲瘟疫一样的躲开他们,每当这时侯,他们的心,就像跌落到了万丈深渊一般的绝望。

  他们孤独,他们无助,他们,如孩子一般迷茫着自己的未来。是啊,“关爱生命,消除歧视”——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既是当今人们要共同喊出的口号,又是现在人们要共同做到的事情!只要每个人都能做到我们所呼吁的关爱生命,消除歧视,那么我相信,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家园!那时,没有什么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人人平等的生活将是多么美好啊!那时,我们所向往的和谐生活、和谐社会就真正的做到了!这不就是我们当初的诺言吗!

  这里有一个病例:孟林是1995年底被确诊为感染艾滋病的。早在那之前数年,他身边已有许多朋友因艾滋病离世。他说:“我这一辈子,与艾滋病斗争了13年,却与艾滋病的恐惧斗争了20年。”这个例子让我想了许多许多:孟林之所以能与艾滋病魔抗争,是因为他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他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心、不放弃,总会等到战胜病魔的那一天的!所以,加油,姊妹们!加油,朋友们!只要有信念,孟林的故事也不是昙花一现的!他的奇迹,照样可以在你的身上发生!是啊!关爱生命,消除歧视!

  我们虽知道世界上患艾滋病的人多得数不清,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人千千万,但我们却只能在电视上、报纸上号召人们给艾滋病人捐款,为他们献爱心,却从没能细致地去聆听一个患艾滋病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当看到他们现在的情形时,我哭了,发自内心的哭了!

  来吧,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和艾滋病人去感受灿烂的阳光,带他们一起去亲吻娇艳的花朵,与他们共同感受芬芳的草原,让我们做他们永远的朋友,相信有了朋友的陪伴,他们的路会走得更长久!

关爱弱势群体,消除歧视

  人间百态,人也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命运和遭遇。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人不是命运的宠儿,他们可能是身有残疾,可能是外表缺陷,可能是患有疾病,可能是家境贫寒……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弱势群体,与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同一片片蓝天下,却常常受到不同的待遇,遭到他人的冷眼。

  与健康成长、衣食无忧的我们相比,也许他们是不幸的。但这不代表他们就没有正常生活的权利。试问,如果你的亲朋好友不幸患上难以治愈的顽疾,或者不幸遇到灾难,你会选择疏远和歧视,还是努力去帮助他们?想必没有人会对自己的朋友冷眼相对,那么素不相识的人,又有什么理由被歧视呢?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没有能力帮助所有人,但是至少可以做到不去伤害和歧视他人。无论存在什么样的缺陷,那些被歧视的人也和我们一样有梦想、希望和尊严。

  难道那些残疾、贫穷、患病的人就真的低人一等吗?生活对他们的不公,并不是他们的错,我们又为什么要去平添他们的痛苦,就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恶趣味和虚荣心,还有可笑的优越感

  其实,孤独无助的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份尊重,是外界以平常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是不再被歧视和憎恨。愿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就业性别歧视

  就业性别歧视,在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的规定中首先提出,“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就是基于性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后果是取消或损害就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但“基于特殊工作本身要求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不应视为歧视”。但现在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

  现象调查

  隐形性别歧视普遍存在

  女性就业在当今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呢?李秋芳指出,调查资料显示,在城镇居民工资收入中,女性整体收入只有男性的71%;而在乡村,这个比例更低,只有59%。在科技、教育、卫生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中,就同等职位而言,女性的工资只有男性的80%至90%。由此可以看出,当今社会对于女性就业多少存在着一些歧视。而这种歧视很多时候是隐形的,不易被人发现。

  从影响上看,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显然会给女大学生带来不小的压力和负面影响,还可能助长部分学生“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更严重的是,这种性别歧视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原则,使全社会的人才流动不畅通、劳动力资源配置失衡,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编辑本段原因分析

  男女承担社会角色不同

  女生就业比男生困难,这仅仅与生理区别有关吗?李秋芳表示,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高校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65%的女毕业生认为自己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在实际操作中,男生一般投2到3份简历即可得到一次面试的机会,而女生要得到一次面试机会,要投8到10份简历。目前社会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称在就业过程中,“女硕士=男本科、女本科=男专科……”

  李秋芳表示,女大学生在职场中处于弱势地位甚至受到歧视,跟男女性生理上的差异和承担的社会角色不同有很大关系。女性在职场中的工作状态的确不如男性稳定,因此客观上在职场中处于不利地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女员工在“三期”内不能被辞退,且必须保证基本的工资福利待遇,在此期间,用人单位必须另聘人员来承担其工作,而这样会导致用人成本增加和小范围“人事混乱”。就这一点而言,用人单位在招聘女员工时可能会产生顾虑。

  反就业性别歧视的难点□性别歧视构成要件难界定

  □用人单位施暗箭难以取证

  □未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责任

  □缺乏实施机制和执行机构

  隐性就业歧视“新花招”“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抑制了歧视现象的发生,在某些方面已经促使我们向着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走去,但我们更要注意一些隐性的歧视。”清华大学教授李楯说。

  专家给记者列举了隐性歧视的一些新现象:由于用人单位在招工简章中公开歧视女性的行为将受到劳动监察部门的查处,他们往往在招聘现场只收集简历,事后不再通知女性求职者面试;或在面试之后,再由内部掌握淘汰女性;或将已怀孕妇女调整到条件恶劣的岗位,迫使其主动辞职;或以制度规定“工资属个人隐私不得外泄”,掩盖“同岗不同酬”。

  此外,还有“区别对待”。雇主并不拒绝雇佣妇女,但认为女性能力低于男性,因此一般只雇佣妇女从事那些收入低廉、技术不强、条件较差的所谓“女性工作”,使得女性在就业中获得的收入明显低于男性。

  “提高门槛”也成为一个新手段。一些用人单位针对女性设置额外的附加条件,如身高、相貌、年龄、未婚育等,自然而然“拒”掉一批女性求职者。

  程育是辽宁省沈阳市一所高校2007届本科毕业生,学的是中文专业。谈起近期的求职经历,她用“一声叹息”来概括自己的心情,“从沈阳到北京,从北京到沈阳,辗转多次,光路费就花了上千元,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北京市一家出版公司给她打电话要她去面试,她立即乘坐晚上的火车赶到了北京。在面试过程中她发现,这家公司表面上没说不要女的,但却对男的“情有独钟”。最终,她没有被录用,对方的理由很“正当”:“我们需要更专业的人才。”说不出的委屈,让程育更加郁闷。

  有人将女性就业状况形象地描述为:招聘就遇“拦路虎”,晋升再遇“天花板”。对于女性来说,婚姻状况是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虽不明说,但却暗自考虑的因素;因“生”限“升”,也成为女性就业中的一大苦恼。

  “为了‘生’,我亲手‘扼杀’了自己的事业。”因怀孕不得不辞掉一家进出口公司部门经理职位的王女士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对绝大多数职场女性来说,生孩子和干事业就像鱼和熊掌,很难兼得。虽然单位不会直说,但如果你想要孩子,就意味着升职和加薪的机会没有了,每天还得在公司承受各种压力”。

  一份来自上海市妇联的抽样调查显示,有12.3%左右的女性认为,在晋升过程中会遇到瓶颈。上海市总工会女工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身影出现在企业中层管理岗位上,但在高层领导中,女性领导者仍然是凤毛麟角。

  编辑本段消除隐性歧视难上加难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消除隐性就业性别歧视,更是难上加难。

  某外资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我们如果因为性别因素不想要一个人时,并不会说出真正原因,而是会找出很多其他理由。”

  某知名广告公司的老总陈女士向记者坦露了她的难处:作为女性,她很理解女职工需要更多的保障,但作为企业主,她又很希望她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她的公司原来录用了一名女会计,可不到一年时间就怀孕了,好不容易培养的人才关键时候用不上,公司只能干着急,而为此付出的直接、间接损失只能由公司承担。此后,公司在招录女性时就暗暗附加了条件,她认为“这实属无奈”。

  “目前,要在就业的各个环节中公然地歧视妇女,已经不太可能。然而,就业中对女性的隐性歧视是客观存在的,有的甚至是以对特定性别的特别照顾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这种歧视的隐蔽性更强。”有专家分析。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部部长刘继臣说,如果招聘启事中公开出现歧视性文字,我们可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也可以通过舆论或工会解决。但实际情况是单位往往不明说,这使得问题解决起来很麻烦。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蔡定剑说,尽管有很多法律法规提出反对歧视,但并没有具体可行的实施机制,也就不能真正起到反就业歧视的作用。

  专家指出,对就业歧视,现行的法律法规既未明确规定承担何种行政和民事责任,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执行机关,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很难起到应有的震慑和遏制作用。同时,还存在着相关监管部门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法律执行机制不完善,少数地方职能部门对企业特别是私有企业和非正规就业领域疏于监管,使得对女性劳动者就业权的保护缺乏力度等问题。

  不仅实施机制缺失,我国还缺少专门处理就业歧视的机构,这使得遇到歧视的当事人往往没有办法解决,只能自认倒霉。蔡定剑说。

  编辑本段专家支招求职先从完善自身开始“女性在择业过程中也存在着误区。”李秋芳说,“女性大多喜欢比较稳定、风险小的工作。就女大学生自身而言,应该结合社会观念和背景,结合男女性别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来客观地分析,减少一些极端的或是带有偏见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女生要先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增强自己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想找到满意的工作,就要先从完善自身开始。如果的确在择业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有性别歧视的问题,也不要妥协,可向劳动、人事部门以及妇联系统投诉,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是“法宝”“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被与会专家们认为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法宝”。

  然而,对于这种呼声,一些企业管理层却不以为然。北京市某经营管理人才中心主任对记者说:“从我国的就业现状来看,立法意义不大。现在就是个买方市场,找到工作最重要,没有人顾及歧视。”

  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室研究员王文珍也认为,遏制显性就业歧视隐性化的最好方法是扩大就业,因为“从大的宏观环境来看,劳动力市场严峻是就业歧视存在的土壤,只有总体改变供求状态才能比较好地改善就业歧视问题”。

  “这些认识是非常表面的。”有专家认为,“就是因为蛋糕少,才要创造更加公平的、平等的环境,否则会对社会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

  众多专家认为,歧视是一种社会偏见,要消除一种社会偏见,很难依靠社会自身的觉醒。保障公民的平等就业机会,必须通过切实有效的法律制度和具体的保障救济措施来实现。

  专家认为,社会上不断出现的有关就业歧视的案件就说明,公众已经有了权利意识,但相关的法律滞后。“现在是推动反就业歧视立法的最好时机,推动反就业歧视立法并不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副主任徐维华认为,涉及到歧视的形式与范围比较宽,但目前我国就业领域里的歧视问题,莫过于对女性的歧视最深刻,也最严重。北大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近年来就接到很多这方面的反映和投诉。

  此次论坛上,有专家建议,如果能制定一部反就业歧视法,应在这部法律中,明确界定性别歧视的构成要件及免责条件,为法官断案提供可供操作的判断标准。同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证明自己不选择女性的理由足够充分。还应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存在就业性别歧视行为,给劳动者造成损失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赔偿标准、间接损失中预期利益的计算方法等。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研究员蒋永萍提出,应建立政府反就业歧视干预机制。各级政府应成立反就业性别歧视专门机构,深入各类用人单位和人才招聘市场,进行现场监管、受理投诉、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服务,视情况直接介入案件,用公共权力扫除歧视,推进平等就业。

  蒋永萍还建议,要建立积极肯定的促进劳动力市场性别平等政策。鼓励用人单位针对问题制定、实施企业内部的性别平等计划、方案。而政府在有效督导的同时,还应采取减免税收、优先贷款、政府采购加分等手段,约束、引导用人单位积极承担性别平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深圳市龙岗区妇联的曹昊云认为:“生育成本应由政府而非具体用人单位来承担。”因此,应建立全国统一的生育保障体系,通过实现生育保险的全覆盖,保障用人单位在招用女性上的利益平衡。

  曹昊云建议,应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培育和发展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非政府组织。通过“社工”引领“义工”,开展反就业性别歧视的专项维权服务以及满足妇女平等就业需求的公益或互益活动。

消除歧视

  如今,每家每户的电器越来越多了,难免会有坏的时候,可你知道哪些来为我们修电器的工人们被称为什么吗!没错,他们被那些瞧不起别人的人们叫做:“低等人。”听妈妈说:“他们都是小时候学坏不学好,才变得如今这个样子。”可你们想过吗,如果没有他们,你们家里的电器坏了谁来修,你们家的电闸跳了谁来修,你们家的下水道堵了谁来修……

  有一次,我正写作业,突然妈妈大声叫了一声:“哎呀,怎么又堵了!又得去叫修下水道的。”

  “咚,咚,咚”修理工来了,妈妈开了门,轻蔑地对修理工说,“我家的下水道坏了,你看怎么修吧。”于是,修理工一声没吭就修了起来……过了一回,我完了作业,想来看看热闹。可没想到我一过来,妈妈就大声地说:“去,快去复习去,要不然以后没前途,也要来修下水道。”刚说完,那个修理工先是愣了一小会,又哽咽了一下,就又开始默默地修下水道了。一分钟后,下水道修好了。妈妈正要掏钱,那个修理工就气汹汹地对妈妈说:“下水道修好了,这钱我不要了。”我和妈妈还没缓过神来,就听“嘣”的一声,门被撞上了,那个修理工走了,神色显得是那么地无奈,眼神里似乎充满了仇恨,恨为什么别人都瞧我起他,都不拿正眼看他。此时我也知道了他为什么不要这钱,因为他不要这种瞧不起别人的人的钱,这钱是肮脏的,拿了钱不会有任何的满足,反而只会在他的心中再划上一刀,让他再多一个伤口。

  是啊,他们容易吗,辛辛苦苦为别人干活,到头来得到的只是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我们为什么要瞧不起他们呢,难道就因为他们是为我们服务吗吗。试想没有他们,又有谁会修理这些电器呢,又有谁会疏通下水道呢;试想没有他们,世界还可能是这么光明吗!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消除歧视,人人有责!

拒绝歧视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自身经历,有的人会因为有鼓励走上的成功之路,有的人会因为被歧视走上歧途,有的人虽然会被表扬,但还是找不到自己的道路,有的人虽然被歧视,但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遭遇一些不平等,有的甚至还会面临着歧视,会对你进行人身攻击,会指责你、批评你,会让你觉得你的人生没有任何的价值。但是我只想说,上帝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拥有着平凡的命运但是我们不趋于平凡,我们不应该被歧视,所以我们应该拒绝歧视。没有一个人与众不同,大家都是平凡又普通的人,所以我们应该公平尊重每一个人,而不是对别人进行批判或歧视。

  说起平等就会想到以前班上一个同学,她因为自身的原因会遭受到同学的白眼和歧视,但是这是对她相当不公平的,我觉得大家不应该因为长相而随意的批判和歧视别人,这对别人是不尊重和不礼貌的行为。有的人甚至会很过分的辱骂她,我认为这都是不对的表现,大家都是一个世界的人,都是在努力的上学,大家都是平等的人,没有一个人有资格去欺负或者是歧视他。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歧视别人是一件很痛快的事,他就是看不惯别人,就是想用自己和别人的力量去歧视别人,让别人变得不舒服。可是如果换位思考你遭受到了这种不平等和歧视,你会感觉到开心吗?每个人都是无辜的,大家都是平等的生命体,大家没有什么不一样,大家都是芸芸生中的一个普通又平凡的人,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

  所以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都应该鼓起勇气帮助自己并帮助别人,拒绝身边的歧视。

性别歧视

  经我调查发现,在这个“道貌岸然”的社会里,性别歧视越来越严重。

  如“老弱妇孺”一词。很明显是在把妇女和老人、小孩及弱势群体相提并论。这不正是对女性的歧视吗?也许有人说这是语言文化,是古代的东西。可是,电视中天天宣传保护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还成立了一个妇女儿童保护基金会,怎么没有“男人保护基金会”,这分明是对妇女的歧视吗。

  还有些人,刚从歧视妇女这个极端走出来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歧视男性。比如在西方舞会上的规矩:男人邀请女人跳舞,女人可以拒绝;而女士请男人跳舞,男人必须接受。为什么?难道我们男人就只有被女人像选羔羊一样挑选吗?还有,男人不能和男人跳舞,否则会被认为同性恋,而女人可以。这一切都很不公平吗,分明是对我们男人的歧视。

  而且还有一些双向歧视。就拿大家熟悉的“女士优先”来说吧。我认为这“女士优先”有两层含义。

  一:歧视女士,因为世界历来就有礼让弱者之风,特别是绅士的英国人,因为女人比男人弱而让着她们。

  二:歧视男性,世界普遍有具有弱肉强食的思想。因为男人弱小吗?现在本来就是阴盛阳衰的年代,所以要臣服于女人,让着女人。‘哈哈,不知道是谁创的这句话,同时打击双方人马;厉害。不过,他的性别呢?不会是中性人吧?我只听说过中性笔哪!

  以上就是我的举例,其余还有许多例子,相信大家在生活有也深有体会,就不说了,再见!

性别歧视

  每年的三月八号是妇女节,这个节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意识到妇女的重要性,因为她们通过十月怀胎生下了孩子们,并且为她们的家庭付出了所有的一切。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得到了更多的尊重甚至是一些权利,但是不论男女,现在性别的歧视仍然还存在着。

  对于女性的歧视,人们很容易能够注意到这个问题。因为在上个世纪,女权主义这个词就诞生了,许多的妇女为了得到尊重而努力奋斗着。现在大多数的女性已经成长为了新一代,她们非常的自信并且独立着。但是在某些方面,女性仍然在努力的争取着和男性的平等地位,比如说对于工作的报酬和一些工作的机会。

  还有就是一些对于男性的歧视,有的一些男性喜欢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或者是喷上非常浓郁的香水,这时候一些男性就会对他们产生,因为这样只有女孩子是这样,男人不应该这样做。但是事实上,男人也有权利做他们想要做的事情,但是一些舆论却限制了他们的行为。我觉得对于男人还是女性的歧视都应该被解除,每一个人都有着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权利。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赓续红色血脉勤俭节约征文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手抄报简单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