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阅读感想30字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朝花夕拾小引阅读感想

  《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是鲁迅遭受反动派通缉时隐居所做的,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了解到鲁迅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写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

  比较好读的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描写的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

  如《阿长与《山海经》,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淳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卸货了。

  再如《五猖会》记叙儿时要去看五猖会,想到难逢如此盛大的庙会,"我“笑着跳着,兴奋得不得了。

  ”我“正要出发时,父亲却命令”我“背书:"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一盆冷水把“我”的兴致全浇灭了。

  待"我"读熟了,在父亲面前"梦似得"背完了,对去"看会",已经索然无味了。

  文章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忌自己的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这些文章虽然并非专为少年儿童而写,但写了不少孩童之事,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读来令人兴味盈然

朝花夕拾阅读感想30字

朝花夕拾狗猫鼠的阅读感想

  《狗猫鼠》这篇文章表达了鲁迅对狗、猫、鼠三种动物的看法。他仇猫,也要打“落水狗”,喜欢的是家中吃墨的隐鼠。

  鲁迅也不喜欢猫,觉得它以大欺小,还慢慢折磨弱者,觉得他因能力而故作媚态,还发出让人厌恶的嚎叫。鲁迅这样一说,也确实让人厌恶。

  但在我的生活,中我对狗、猫、鼠却有不同的看法。我一向认为狗调皮、机灵、忠诚、可靠。虽然有时看着有点儿傻气,却是人类的好伙伴。猫呢,她灵活、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虽然有时有点儿调皮、爱斗、却不至于暴力。老鼠呢,我对它充满着心理阴影。有一次我上阁楼时,它正好爬过我的脚,我给吓了个半死。老鼠对我来说特别神秘。

  一开始读到狗猫鼠这篇文章,有许多段落都让我感觉晦涩难懂。我只好就我明白的段落来讲讲我的读后感了。

  鲁迅不喜欢狗,觉得他愚蠢、没见识。在《自然史底国民童话》中动物们说象弓着背,狗就傻里傻气的说弓着背的猫就是象,着实傻到没底。

  鲁迅倒是喜欢那弱小的小隐鼠。觉得他可怜、灵活、娇小、可爱。在鲁迅的笔下,确实是只有趣的小宠物呢!

  我想鲁迅的想法也不会与我相差太多,他为何对猫、狗如此厌恶,又对鼠如此喜爱呢?仔细看看才发现:这文章多处提到了人。细细琢磨,才明白了鲁迅先生的比喻。那猫不就是爱持枪凌弱的人吗?狗不就是自以为学识渊博的“富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吗?那弱小的鼠正是社会上那些受人欺凌的人民。这篇文章正是鲁迅对欺压、误导者的不满,对苦难人民的怜悯与关怀的表现哪!

朝花夕拾小引阅读感想

  《朝花夕拾》小引其中一句话: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童年,是一段充斥色调和欢喜的追念,是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是一段酸酸甜甜的人生过程,同时也是最纯真美好的!和鲁迅老师一样,咱们都有着很多回忆!

  回想那一件件不起眼的事儿来,事虽然小,但那些回忆是那样觉得感动,因为有了这些回忆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追断求,这样才能成长起来,童年总叫人回想。回想那五彩缤纷的梦,回想起那丫丫学语的时候,回想起刚学走路的时候,第一次踏上舞台的时候,第一次叫出父母时,第一次.那一刻刻,那一个个镜头,霎时间浮现在你的眼前。

  蓝天下的成长,夜空中的梦想又如在沙滩上堆积起一座座小小的城堡,堆积起在蓝色海边的梦;小时候我总是喜欢在榕树下玩耍,又喜欢在那静静地坐着,听着老人讲那古老的故事,那时的梦是绿色的;小时候我总是喜欢在老家门前坐着,在落叶的秋天里欣赏那一片片穿着金色的叶子在漫天飞舞,那时的梦是金黄色的。小时候我总是喜欢做梦,在梦里走着找不到出口迷宫,一次一次地被锁在迷宫里,心里那么迷茫,在现实生活中,激起我斗志时,那时那梦是火一般的颜色…

  回忆让世界一切万物变得安静,让人变得放松,让人感到温暖,让你回想起遥远而不遥远的梦,让你回想起在雨中,那雨儿是跳动的旋律。当你摔倒时,一种力量在看着你,让你回想起在蓝天下放飞纸飞机,放飞你一个个让你期待的梦!

  时钟只有前进,不可能倒退。童年只有回味和回忆…

  童年只有回忆,梦只有创造,将来只有拼搏…

  童年以是过去的事了,只有回忆起那点点滴滴的事,只有积累更多的经验,这路才能走得更远更宽。每个人都拥有自己五彩缤纷的童年,童年是人生最珍贵的东西,它是你一生的开始,拥有着它那你就拥有一生,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它。

  梦常常都会变化着,梦是人一生中追求的目标,只有奋斗和拼搏,那才会梦想成真,那才会成为现实。

朝花夕拾的感想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书籍,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那边借到了朝花夕拾。在翻开这本书后,我就被朝花夕拾里的一篇篇故事吸引了。

  在看到朝花夕拾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这是对童年生活描写最详细的一篇,这篇文章幽默充盈,妙趣横生。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鲁迅生活的十分有趣,可以说鲁迅的童年是快乐的。

  而当我看看到的时候,《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是鲁迅思想的转折点。这篇文章揭露了,国人思想的愚昧。日本人瞧不起中国人,经过看电影事件,我决定弃医从文。

  看完朝花夕拾后,我被里面的深刻寓意震撼到了,这是我看过最好看的书,里面关于童年的描写,以及对社会的批判,都是这本朝花夕拾的精髓。

朝花夕拾阅读感想30字

朝花夕拾狗猫鼠的阅读感想

  最近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名著《朝花夕拾》,它的作者是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的文章都是艰深的,多读风遍,就会有了一些感悟。正如《朝花夕拾》的第一篇——《狗·猫·鼠》。就是这部散文集里的一篇佳作。

  《狗·猫·鼠》这篇文章通过对猫和鼠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常引用寓言说明狗猫结仇的来源,其实是在嘲讽社会上那些无中生有的结论。文中: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放走,又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这段话作者用隐喻的手法写出了反动文人的残忍和媚态,不禁人拍案叫绝,使我感受到作者对猫以及和猫有着同样品质的人的烦感。鲁迅先生富有讽刺性的文章也反映了爱憎分明的胸怀。至于凡所遇见的诸猫,最先不过是追赶,袭击,后来却愈加巧妙了,能飞石集中它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头丧气,文章层层深入,把"推广"手法活化,语言十分巧妙。"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当时是怎样一个感想,但和猫的感情却终于没有融合,到了北京,还因为她们伤害了兔的儿女们,便旧隙夹新嫌,使出更辣的辣手,"仇猫"的话柄,也从此传扬开来。这几句话用词准确,让读者也一目了然。

  这篇文章,以议论为中心,中间穿插描述童年时代的生活,脉络也十清晰,鲁迅巧妙的运用了往事挟击了那些侵略我们国家的人们,他也用不同的方法,做了自己力所能及,为国家的士气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朝花夕拾小引阅读感想

  我读了朝花夕拾的“小引”后,了解了鲁迅创作时的心情和书名的含义,鲁迅总是以带着仇恨,激动,痛苦和一种复杂的心情下写下了这篇小说。

  我带沉重的心情进入了下一篇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包括【狗·猫·鼠】中都描述了鲁迅小时候令他难忘的事。

  【狗·猫·鼠】中作者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讽刺了那些欺负弱小,一旦抓住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折磨别人的人。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他却成功了”鲁迅用这样的话来表达自己对阿长的尊敬和感激,因为阿长把他渴求的【山海经】买来,并送给了他。

  在【父亲的病】中鲁迅流露出对父亲强烈的一爱一,虽然有时父亲对他很严厉但他从来没有责怪过父亲。

  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细致描写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藤野先生:外表不修边幅,生活简朴,却治学严谨,待人真诚,且能正直热情地抛弃民族偏见去关心一个来自落后国家的穷学生。

  均时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长妈妈,在异国他乡给予自己真诚关怀的藤野先生;人生坎坷结局令人扼腕的范爱农,还有曾经带给自己无限乐趣的“百草园”……

  文章深刻表达了自己对儿时的怀念,文章曲折的表达了他对现实不满的情绪。

  在我的后院。

  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

  一株是枣树。

  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

读《朝花夕拾》感想

  在最近的这几天,我阅读了鲁迅的回忆式散文集《朝花夕拾》,我非常喜欢这本散文集,因为其中的写作手法很优美,所以我喜欢。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在《朝花夕拾》中,作者描述了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的求学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故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叙述中,对反动、守旧市里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怨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阴制的《五猖会》;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无常》;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好友《范爱农》。《朝花夕拾》降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紧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变革的巨大热情。

  《朝花夕拾》的原名叫做《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欢快的时候,会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馨香袭来;郁闷不乐的时候,会有一种无名的寂寞前来吞噬。这一切,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的。

  在《朝花夕拾》中有两篇文章是我记忆深刻,它们分别是《无常》和《琐记》。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同时,文章深刻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只能在冥冥中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裁决”。

  《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回忆了隔壁家的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让孩子做危险的事,教鲁迅偷妈妈的首饰,但对自己的孩子十分严格。表现出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总之,鲁迅的,《朝花夕拾》非常值得大家读一读。

  好了不多说了,就这样!!!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感想

  初中时就买了这本书,但看了几页之后便再也看不下去了,主要的原因是看不懂,根本不明白作者在讲些什么。事隔几年之后,在今年的寒假,在整理书架时,无意间发现自己还有这本书。拍拍附着在书上的灰尘,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几个鲜红的字眼映入眼帘,想想看并不厚的一部书早在几年前就买了也看了些许,但就因为看不明白,便搁置在一边,几年之后还是在整理书架是发现的,压根自己已忘了这本书的存在,对此不禁对这本书产生了愧疚之情。

  《朝花夕拾》主要记载的是作者童年时及青年时的一些往事,作者截取那些难以忘怀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动地描述,选择富有个性的情节和细节描画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以深刻印象。

  对《五猖会》中,作者为了观看迎神赛会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这一事件的描写颇感有趣。儿时的作者对迎神赛会充满了期待兴奋,而这一切愉悦的好奇的思绪,却在父亲突如其来安排地一个任务后,有晴转阴,由兴奋转向失落无奈。这一心理波动的描写,表现的不仅仅是作者本身的情感变化,还反映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那时的孩童是无可奈何的,是无助的,他们无辜的成为了封建时代的产物,是一群年龄最小的受害群体。与他们相比之下,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我们不用背《鉴略》,迎神赛会对我们也不会有多大诱惑力了。一到节日,父母便带着我们上各种各样的公园,展览馆,丰富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让我们的童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每当看见五六岁的孩童牵着父母的手,带着一支卡通的气球,闹着让父母带上自己玩这个或哪个游戏时,这便使我想到,在去观看迎神赛会之前被父亲逼着背《鉴略》的鲁迅。虽然,我也十分同情鲁迅的遭遇,但从另一面看,鲁迅小的时候何尝不是个孝顺,听话的孩子,对于父亲的那苛刻的要求,鲁迅服从命令,认真完成。

  说到孝顺我又不得不想到《朝花夕拾》里的另一篇文章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中,作者着重分析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斥责这类封建孝道的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有趣的孝道故事。虽然,我们不提倡以这种方式尽孝,但孝这一话题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以来一直受人们讴歌的。古有子路负米。黄香扇枕,哭竹生笋等经典孝道故事,但现如今,已很难在物质充裕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如小说中沉香,哪吒等那些孝感动天的故事了。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为了拥有更好的生活,为了拥有更成功的事业,人们无暇停下忙碌的脚步尽心地照顾年迈的父母。有能力给予父母优质的生活条件,却难以满足父母那份期待关怀的心愿。不仅如此,现今的家庭多以独生子女居多,父母宠着,爷爷奶奶惯着,简直一个皇上待遇。自然而然的,如此一皇小子脾气更是大了不少,别说是孝顺了,没做出对不起父母的事已是万幸中的万幸了。可想而知,当今的我们更应该灌输更多的孝道,让父母门的千叮万嘱,苦口婆心,能够使我们领悟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养大,让我们受好的教育,图的不就是希望我们能够有个好的未来,而我们却把他们的关怀当作了理所当然,与父母顶嘴,因怄气离家出走等事例都与孝道背道而驰。所以,正在茁壮成长的我们,应该懂得理解父母,孝敬父母。

  读鲁迅的这部作品,引发最深的感触便是以上两点。我们是幸福的,而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朝花夕拾小引阅读感想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几天我离开中山大学的时候,便想起四个月以前的离开厦门大学;听到飞机在头上鸣叫,竟记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绕的飞机。我那时还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觉》。现在是,连这“一觉”也没有了。

  ——摘自鲁迅先生《朝花夕拾》小引

  开卷《朝花夕拾》,即为小引所倾,一读再读,不忍释手。

  世事是如此芜杂,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委实是不容易的。伟人也罢,百姓也罢,人到中年,大都如此吧。在世事中螺旋得身心俱累之时,人的感觉是会渐渐地趋于麻木的,回忆只是偶尔,甚至没有,感觉只是偶尔,也甚至没有,闪念之间,亦如白驹过隙。时间,也便在这芜杂中飞逝。四个月以前,乃至十个月以前,都是那么的恍惚。

  鲁迅先生生于1881年,小引写于1927年,时年46岁,正是阅尽沧桑,百事纷扰之时,诸多感触,皆由内而发,读来竟是如此的深触人心。当一个人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确是无聊,而这种无聊又恰是人生中不能回避的现实。

  不知为何,我想起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里写的那首诗:“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那是写《朝花夕拾》小引之后的事了。

  尽管一个人的思想会不断的发展变化,然而一个人的思想也是会延续的。在很多时候,人是真的需要拿起抗争的笔,于惨淡的生涯中振臂高呼。也恰如李泽厚先生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中所述:前路如何?是玫瑰花还是坟,并无关紧要,也无何意义。重要的是不能休息。不为玫瑰花的乌托邦或坟的阴影所诱惑,所沮丧,不为裹伤的布、温柔的爱而停下来。

  世有苍茫,最痛苦的便是那些清醒的人与深夜不眠的眼睛。希翼有无,人必需活着,而最强烈的抗议,莫过于活着并且开口。只有奋斗前行才是真实的,也许生命的意义也只在此处。自古以来,便有这样一群读书人,他们有的已经学富五车,甚至功成名就,但他们却并不麻木,仍然孜孜不倦,远非旷废隳惰玩岁愒时之流可比。

  关于《朝花夕拾》的写作,鲁迅先生在小引的末段中说:“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由此可见《朝花夕拾》写作的不易,以及鲁迅先生那种孤独而又奋进的前行精神。尽管前景渺茫,路途荆棘,但鲁迅先生始终没有停下来。而恰是这种奋起前行的精神,才使得鲁迅先生远远的超越了启蒙时期个性主义的狂暴叫喊,以及多愁善感的圈囿,从而成为下一代人的前驱和榜样,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后来人敬仰和学习的。

朝花夕拾阅读感想30字

朝花夕拾狗猫鼠的阅读感想

  不曾发现,狗和猫原来是有着过节的冤家;也不曾知道,鲁迅先生原来是仇猫的。

  现在读了《狗猫鼠》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鲁迅先生仇猫是有着正当理由的:一是猫欺负和折磨弱者,二是猫有一副令人仇恨的媚态,三是它们的嗥叫令人心烦。然而这些都不是鲁迅先生起初仇猫的原因;那是后来才添加进去的。

  令幼年鲁迅仇猫的原因很简单:它吃了鲁迅心爱的隐鼠。真是单纯!后来知道隐鼠是被长妈妈踩死的,鲁迅这才恍然大悟,但仇猫的感情非但没有减淡,而是更深刻了。

  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猫不是单指猫,更是指那些"媚态的猫"那些"现代评论派"的人。鲁迅先生借自己的仇猫而用辛辣的笔调无情讽刺了现代评论派文人的"媚态的猫"式的嘴脸。

  看到这,我不免为猫抱不平。仇猫的人的确很多啊!我们身边就有不少人经常打猫、赶猫甚至吃它们。但是,猫本无罪,为何要仇猫呢

  诚然,猫有着一些令人讨厌的恶习,如玩弄猎物、有时很娇媚。但是这毕竟只是它们先天的秉性,是无法改变的。人为什么要给它戴上"媚态的猫"的臭名?常说人在进步,但借本无伤人之力的文字语言,借那些"只能嗥叫的动物"去攻击人,这绝不是进步的表现。又如狗,和猫根本没什么深仇大恨。有时我们甚至可以看到猫狗逗着玩的情形,而不至于恨之入骨,见了猫就穷追不舍。然而人却偏要说"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这是所谓的"君子"应有的言行吗?这是人的堕落啊!

  人类的进步,往往伴随着血腥无情的战斗,我想这应该是正常的吧。但是把战斗扩展到其他生物上,指桑骂槐般战斗,未免有点放肆。

  猫也罢,狗也罢,不过是一些无辜的生灵。自人类会走路、会打猎那一天起,它们就已经追随人类了。然而作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如今却被用作人与人斗争的工具,那是它们的不幸,也是人的不义。同一摇篮下,人与动物之间应该多一份尊重。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职场沟通技巧论文

保密工作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