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拖延症为话题的议论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有多少人是被拖延症害死的,你在其中吗

  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人性的弱点。比如拖延症(procrastination)。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每天会给自己做一个非常完美的计划,做计划的时候特别的有斗志,觉得自己一定能够完成这些事情,可是在执行的时候就偏离了目标。

  第一个计划做完,心里想着,今天可真有收获,这个时候对你还是有斗志的,你也能够体会到那种把自己一个小计划做完的满足感,你接着做第二个计划。

  第二个计划做到一半你可能就按耐不住了,你想要上厕所,喝水,刷微博,刷朋友圈,看看电视剧有没有更新…反正就是能看的软件基本都要看一遍,这些都没有在你的计划之内。

  就这样第二个小计划的时间被耽误了,这可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时间还有这么多,第二个计划就不做了,开始做第三个计划的时候突然微信跳出来了某个人发给你的一条消息,看了微信就又开始看手机,这个时候淘宝提示音来了。嗯,看几件衣服吧,没有衣服穿了,就这样,做起了和自己计划无关的事情了。

  你一个人陶醉在计划之外的事情中,等自己惊醒时才匆忙发现,原来时间已经浪费掉了,这个时候就开始出现了焦虑、后悔,觉得自己浪费时间可真罪恶,然而这些都只是自己想想而已。因为接下来,该刷微博刷微博,该看抖音看抖音,丝毫没有一点改变!内心感到煎熬,但是依旧做着和自己计划毫无联系的事情。

  这,就是拖延症!(procrastination)各位看官有没有中枪

  每天看似忙碌,实则没有做出多大改变,更不用说有什么突破。

  很多人都不想平庸的过完这一生,可是依然不去努力,不去奋斗,而是让拖延症逐渐的把自己推向万丈深渊。始终要记得: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没有谁的成功是偶然的。

  这样碌碌无为,每天醉生梦死的生活,你愿意继续吗?你的梦想去哪儿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不是为你一个人在战斗。

  每个人的一生遇到的,看到的事物都不一样,也许和别人的起点不同,但是当你自己在拖延的时候,别人都已经做出了比你更加辛苦的付出。网上有句话说的好:比你聪明,比你优秀,比你家庭背景好的人都在奋斗,你又有什么理由去懒散,去懈怠呢

以拖延症为话题的议论文

拖延症

  这算不算另一种形式的拖延症呢?包括我们一直都觉的一个想法在自己的内心酝酿已久,可是却总是不能付出行动。

  我们想在一段时间过后,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旅游。就好像当时的金庸那样,不管是什么地方,就顺着走下去吧。

  没事,走到哪里都算是一种缘分呐,居然巧合。

  要是到了哪里都会有一场新的际遇。

  也许你在内心做这一场无关风月的大梦,这边诗人也在各种平台上看到了各种鸡汤和言语,称告。但是请不要相信。

  你要经历那么多,变得沧桑之后依旧相信,你会遇到,一个真正能懂你爱你的人。

  终有一天你势均力敌,肩并肩地站在生活的风口浪尖上。

  我想这大概是生活当中对于我们来说,最美好的一种愿景了吧。

  也许我们一直都在想象着这些对于我们来讲是不是一场新的经历,还是说在和别人合作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那样的共同目标本来就是一种激励。

  这是在此之前你没有意识到而已。

  我们能够想象你看到的这些平台,似乎都是能够有助于你发展的。

  你终究会遇到一个真正愿意去理解你,看懂你心中那份风景的人。

战胜拖延症

  每个人都会多多少少有一些无法抗拒的事情甚至难以摆脱,比如说,人有多大胆,复习有多晚;这件事等明天再做吧;今天太累太困了,以后还有的是时间……就这样,一件件一天天推下去。直到最后,才幡然醒悟。心中然后充满了悔意,后悔没有努力的当初,后悔没努力的付出,可是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不是吗

  现在在我们的心中,每个人都有一个拖延小魔兽。它同时也像一根弹簧一样。如果你的自制能力强的话它就弱,相反,如果你的自制能力差的话它就强。今天就来讲一讲拖延症。

  无论任何人都多多少少会有一点拖延。至于拖延的程度深浅,也在于每个人不同。

  曾经有一个同学他上高二高二的一年,他整天都在打游戏,看网络小说。因为他一直认为高三还很遥远,每天日复一日的玩,直到高二结束他的成绩一落千丈,原本在前排的他,现在已经被安排的倒数几排,年底了他拿着自己的试卷,看着窗外的天,他回想这一年的颓废,他觉得自己变得堕落了,每天只是一头扎进游戏小说的虚拟世界里仔细想来是自己的拖延症毁了自己!以为高考很远还像个孩子一样那样的任性,可是看着黑板上的倒计时,真真切切的给他一个响铃。从那之后整整一个暑假,他把所有他的小说游戏全部都锁到柜子里,每天告诫自己不要再浪费时间了,而且他还请他的家人老师还有同学帮忙,一定要努力改掉这个坏的拖延症。最后经过一段的努力,他的名次又回到了,以前,现在他不在有满满的自责和懊悔,相反全部都是充实和自信。

  每个人都有拖延症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克服,关键看自制力的强弱,不要让拖延症战胜我们,做自己人生的主宰生活的强者,不要被拖延症牵制!

拖延症告诉你,成功一样使人恐惧

  你是一个拖延症患者吗

  面对以上问题,有些人立马会激动地说:“是,当然是!”然后列举出一串自己拖延的“光荣事迹”,最后长叹一声“我也不想这样”;也有一些人避之唯恐不及,坚定地声称:“明显不是!”然后扭头就走。

  尽管人们对拖延症有不同的态度,但拖延症给人们带来的结果却大同小异:错过完成某件事的最后期限;或者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花绝大部分的时间焦虑,再花一小部分时间仓促完成既定的任务,在完成任务之后陷入深深的自责中,然后发誓下次再也不拖延,而事实却循环反复。

  一位在网络公司做策划的朋友小至向我倾诉了她的拖延症困境。

  “一般来说,如果是半个月内执行的项目,会有3天时间给策划。从接到任务到交第一个策划稿,其间要搜集资料、论证可行性然后成稿。”小至透露,这三天时间本来已经紧巴巴,但身为“拖延症重症患者”,她一般在最后一天才开始着手做事,结果可想而知。

  “但前面两天也没闲着。整个大脑一分为二,一大部分的脑细胞装策划任务,一部分想着玩,总有个声音在脑子里斥责自己。”小至表示,没开始做策划的那两天,她虽然“游手好闲”地逛论坛、看新闻、刷微博,但脑子里却始终压力山大。

  等到了截止日期,小至必须加班加点赶策划,然后在截止时间之前交出一份自己不怎么满意的策划稿,再用满腔悔意扼杀完成任务后的轻松心情。

  和其他患有拖延症的人一样,小至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拖延的问题,也不知道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一本已经出版29年的关于拖延症的书中写道:“拖延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书中的观点认为,拖延的问题是一个人跟自身如何相处的问题,导致拖延的原因在于个人对成功信心不足、讨厌被人委派任务、注意力分散和易冲动、目标和酬劳太过遥远等。

  相较于一些显而易见也容易被接受的分析,书中的一个论断倒是颇具新意——拖延的原因之一是,恐惧成功。

  传统观点认为,人会因为害怕失败而踟蹰不前,但似乎很少听说过一个人会恐惧成功。成功难道不是每个人的追求吗

  事实是,确实有一部分人因为害怕成功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而利用拖延来逃避成功。

  “成功需要付出太多,这令我望而却步;成功是危险的,总有人会受到伤害;成功会让我觉得自己不对劲……”以上是书本列举的一些害怕成功的理由,所以这些害怕成功的人会在一个进展顺利的工作中放慢脚步、在得到很多人认可和赞誉的时候感到焦虑、在一个家族中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而担心失去跟亲戚的良好关系……

  对成功的恐惧已经拖住了个人靠近成功的步伐,小至也是成功恐惧者之一。

  “如果我做得太顺利,每个项目都按时完成,是不是会被安排更多任务?会不会变成像我的总监那样日理万机的人,陪客户、带员工、忙得没有自己的休闲时间,不能看电影、看书、周末去爬山,和朋友聚会……”小至的语气充满担忧。

  因恐惧成功而拖延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或许情有可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人总会看重不同的东西,也许在现在的小至看来,看电影、看书、和朋友聚会都比工作获得肯定重要得多。但几年后,也许小至会更看重工作上的成就,那时候她也就不再害怕成功,有了追求成功的动力,拖延的问题或许能迎刃而解。

拖延症改变历史

  达·芬奇本人亦为自己的拖延感到苦恼,在一则笔记中他写道:“告诉我,告诉我,有哪样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这种挫败感,与我们当今饱受拖延困扰的后世人类所体验到的别无二致。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被作为拖延症患者提及最多的伟人。达·芬奇是西方第一个人形机器人的设计者,第一个绘制子宫中胎儿和阑尾构造的人,绘画创作方案更是不计其数。这个事实侧面反映了达·芬奇的一生中注意力是相当分散的。

  于是,由于追求完美和不断有新的灵感到来,众所周知的《蒙娜丽莎》画了4年,《最后的晚餐》画了3年,并且都严重影响了客户关系。最终,达·芬奇传世画作不超过 20幅,并且其中有五六幅到他去世还压在手里没能交付。直到他去世200年后,有关绘画的手稿才被后人整理成书,而更多科学方面的实践至今仍隐藏在那些草稿图中,成为天才的遗憾。

  达·芬奇本人亦为自己的拖延感到苦恼,在一则笔记中他写道:“告诉我,告诉我,有哪样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这种挫败感,与我们当今饱受拖延困扰的后世人类所体验到的别无二致。

  有一个著名的美国将领名叫乔治·布林顿·麦克莱伦,他曾是西点军校优等生。科班出身的他善于充分准备,在南北战争时期,由于系统改造了北方军队的后勤使他名声大噪,最后被提拔为北方军总司令,还被誉为“小拿破仑”。

  可是,新任将军在其后屡次被“不打无准备之仗”的理念所拖累。

  1862年,在美国南北战争中一次决定性战役“安提坦战役”中,有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夺取里士满,但他犹豫再三,认定自己被南方军堵截而失去了机会。之后他再度犹豫不决,最终在兵力两倍于敌军的情况下错失全歼南方军队的机遇,战争因此又被拖延了3年才宣告结束。

  他永远都在请求林肯给他新的武器,永远觉得没有足够的士兵,士兵们永远都不够训练有素,装备永远不够精良。林肯曾抱怨说:“如果麦克莱伦将军不想好好用自己的军队,我宁愿把他们都借给别人。”联邦军总将军亨利·哈列克则认为他“有一种超越任何人想象的惰性,只有阿基米德的杠杆才能撬动这个巨大的静止”。这一切摧毁了军政界对麦克莱伦的信任,最终使他被众口交贬,解除军职。

  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维新斗士坂本龙马被日本人当做民族英雄,也是日本精神医学研究者最喜欢提及的注意力障碍(ADHD)疑似患者。

  坂本龙马给后人留下的印象是不拘小节,喜欢新鲜事物,敢开风气之先。在日本,他第一个提出“日本国”概念,第一个带新娘蜜月旅行,第一个使用万国公法与外国公司打官司并且胜诉。

  紧随潮流的个性固然不会有“思维狭窄”的毛病,但是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就是注意力有些涣散。当有人提醒龙马将有暗杀风险时,龙马并没有听取建议去避难,这种得过且过、全凭见机行事的态度最终使龙马死于十分简单的刺杀。

  遭遇同样命运的还有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林肯在遇刺前曾多次收到关于暗杀的消息,还梦到自己被刺杀。然而林肯没有放在心上,当晚警备也没有加强,他所在的包厢原本有锁,但已经毁坏多日。正因此,刺客才得以从容地进入总统包厢,平静地对他开了8枪。据说,林肯是忧郁症患者,拖延则是忧郁症的症状之一。

  既然拖延与注意力障碍能制造如此大的麻烦,天才们想出了别开生面的办法去克服。据说,维克多·雨果会赤身裸体地写作,让他的管家把他的衣物藏起来,这样,在该写作的时候他就无法外出了;毛泽东青年时代到嘈杂环境看书锻炼注意力;生活全无条理的贝多芬则通过记事本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和创作。

  最著名的“战拖者”,当属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本杰明家境贫寒,全靠自己刻苦上进,最终成为“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而被印在百元美钞上。

  本杰明在25岁的时候,就给自己列下13条包括“节制、缄默”等在内的必备美德,以星期为单位逐项训练,而它们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一套抗拖延行为的训练口诀。

拖延症作文

  当天的事情最好当天做。一个人把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做,意味着他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等到了明天,他就会把事情做完吗?未必,他很可能会等到下一个明天去做昨天就该做的事。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一个经常不能按约定满足客户需求的生意人不值得信任,一个养成了拖拉懒散习惯的人,在事情必须立即被完成时,他想的往往不是怎样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完成任务,而是任由其拖延到明天后天,最终什么也做不好,这样的坏习惯势必对他今后的生活和事业产生负面影响。

  要防止拖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应该学会科学利用零散时间。人生是短暂的,青春年华更是极其可贵的,哪怕是一点点零散时间都无比宝贵。就是说要把这些看似零碎、片段的时间利用起来,日积月累,而一味地做事拖延,则是在无限制地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其次,要制订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有的人做事情喜欢拖拖拉拉,是因为没有明确做这件事的目的,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时间规划。因此,在着手做一件事情之前,先要明确为什么做、期待什么结果,然后要对事情的整个过程做出计划,力争每一步都按时完成这样,你就有足够的动力在相应时间内把事情做好。

  最后,做事拖延这种作风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长此以往会特别影响个人发展花费同样的时间,“拖延症患者”能做到的事总是比别人少得多,人生短暂,他的价值和贡献又怎么去体现呢

  所以,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制订好时间表,找出自己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并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一定要持之以恒,这样有助于战胜拖延懒散的毛病,避免“拖延症”的发生

以拖延症为话题的议论文

拖延症

  也许当我们真的能够安静下来,安心的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才会发现我们现在满腔的后悔都是对于过去的不真心。

  原来当我们真的静下心来去做的时候才会发现其实这些事情从来都没有这么难,只不过是因为我们不敢去做,还总是在脑海当中胡思乱想,才把这些难度给提升了,感觉自己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可以去解决,可是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样。

  因为在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呢中,我们还有可能急中生智,还有可能想到其他的解决方案,或者是在你的周围还有很多朋友在默默的支持你,鼓励你,安慰你。

  所以你在脑海当中想到的那些问题可能根本就不是什么真正大不了的问题。

  那几天的时候我一直都很喜欢玩一个小游戏,可是实际上那样的游戏对于我来说根本就不是多么持久的,过两天之后可能就没有心情,没有情绪去玩了。

  就好像很多时候,我们也像小孩子一样,经常会觉得三分钟热度等这三分钟的新鲜感过去之后,我们就再也不想再重新玩他了。

  我想做事情也是一样,趁热打铁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可是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是有着非常严重的拖延症。别的学校我不知道,反正我们学校很多人都是这样。

  就连在我收作业的时候,很多人都要拖到最后一天才交。

关于拖延症

  成功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难,但是,如果你不行动起来的话,一切都是空虚的幻想。拖延症这个毛病是人皆有之,如果刻服它,那你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有很多人说成功很难,但是仍有很多凤毛麟角的人获得成功。成功的秘诀在于:每天比别人多行动一点点。只是多数人不愿意做那一点点,所以,成功的人才寥寥无几,也只有他们才能成为人上人。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相信欲速则不达,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个脚印,专心致志,一心一意的去做。没有一个人是随随便便能够成功的,他们都是靠坚定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行动而获得成功的。

  如果你想拥有一些事物,想让自己有所发展和进步,那么请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然后,每天都向这个目标多行动一点点,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目的地。

  你想拥有一些什么东西吗?你想让自己的各方面都有所发展和进步吗?那么请从现在开始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然后,每天都向这个目标行动一点点,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目的地。

  每天行动一点点,每天才能进步一点点,每天才会向成功靠近一点点。再见吧,拖延症!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向拖延症说“再见,”向成功说“你好!”

战胜拖延症

  最近突然对拖延症有了很大的抵触。当然,这无疑是很好的一个进步。

  似乎也就是前不久的时候开始,原来的计划都有些懒散,因为都是自主支配,所以都处于可为可不为,可先为可后为的边缘。

  忽地,有了需要别人配合的计划掺杂进来,一下子,散沙式的自主支配明显地受到了动摇。

  原本就慌乱动摇的计划,因为这外力,忽地就像打了镇奋剂式的清醒清晰了起来。

  因为有外力的牵制,想着有些计划能尽早完成的就早些去处理好了。

  就是这样的小细节,让我发现,原来自己以为的短促的时间段,因为自己的拖延,竟然能完成那么多的事情。

  关键是,当完成了之后,即便是小小的事情,也能给人成就感和轻松感。

  外力的事情完成之后,才发现,原是还有挺大块的一个时间段供自己安排,原来提前完成目标,感觉竟是如此的快乐。

  想到之前有看到一个方法,就是凡事都提前十分钟。

  不管是出门坐车,还是开会,上学,约会,不要总是抢在时间点上,提前十分钟能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你在家磨蹭十分钟,车子变赶了,会议怕迟到了,堵个车就心头慌乱,心情一下会变得有些糟糕。

  而你选择提前十分钟,会议开始前十分钟,提前打卡十分钟,提前十分钟坐在课堂上,仅仅是十分钟,却让你收获不一样的心情,心境。

励志文章:告别拖延症 不错过生命最美的花期

  拖延是一种对生活的错觉,因为我们总误以为,即使拖延一会儿也不会影响生活。

  拖延总会让我们为自己找到各种借口不去行动,而让我们错过了生命中的每一次花季。

  时至今日,拖延已经不再只是一种个人习惯,它甚至成为了一种「病症」,也就是所谓的「拖延症」。

  虽然它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但严重或经常性的拖延行为,往往是一些深层心理因素的呈现。

  所以,拖延现象已经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问问自己:我面对过这样的情况吗?堆积如山的工作、需要整理的房间、浸泡了许久的衣物,任何一样都需要我们尽快处理。

  而我们呢?不是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想这些事想得焦头烂额,就是沉浸在网络游戏中,并告诉自己说:「再等一会儿,就一会儿……」

  如果问一个人为何做事拖拉,相信他们一定会回答:

  「事情太多了,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太大了!」

  这确实是一个实际的答案,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

  如果不想被这个社会淘汰,我们必须给自己订定一个较高的标准,否则,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必然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但有很多人并不这么想,当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出现时,他们选择躲进自己建造的避风港里,而这个避风港的名字就叫做「拖延」。

  他们觉得这个避风港能让自己远离这些麻烦,但它不是一台时间机器,当人们累了、倦了就躲进去,设定好时间停止键,外面的一切便跟着静止不动;当自己精神十足,有决心面对各种问题时,再开启时间前进键。

  当人们从拖延的避风港中探出头来时,往往才会发现,地球还在转动,而那些困扰自己的问题依旧存在。

  有的女孩说:我每天早上怕上班会迟到,所以来不及迭被子、来不及把换下来的衣服整理好,很多时候,你觉得,若是我迭了被子、整理了衣服,就一定会来不及,其实这只是一种自我的心理暗示而已。

  事实上,若是你真的做了,你就会发现,这个简单的整理工作根本用不了几分钟的时间,当你拖着一身疲惫下班回家后,看着房间里迭好的被子和整理好的衣物,你的心情是不是也会跟着好一点呢

  当然,对付拖延症最好的方法不是盲目地忙碌。

  其实行动本身就是一个决定,只要我决定了,就立刻去做!

  有一部分人面对问题时会抱持着这种想法,并不是他们不去做,而是忙忙碌碌、不加思索地做,等忙了许久后才发现,结果依然一事无成。

  有个农夫一早起来,告诉他的妻子要去耕田。

  当他走到田里时,忽然发现耕耘机没油了,他便提起油桶,准备去加油,但猛然间,他又想到家里的猪还没喂,就放下油桶,转身回家;当他经过仓库时,看见旁边有几个马铃薯,忽然想到马铃薯可能正在发芽,就又走到马铃薯田去;在去马铃薯田的路上经过了木材堆,又想起家中需要一些柴火;当他去取柴火时,看见一只生病的鸡躺在地上……这个农夫忙忙碌碌了一整天,结果油也没加、猪也没喂、柴也没拿,到最后,什么也没做成。

  农夫的故事正好说明了另一种拖延心理:有些人不是逃避问题,而是在做某件事时总老盯着其他事瞧,常放下此时的工作,去忙其他的事。

  他们看起来总是很忙,但最后也只能像故事中的农夫一样,忙忙碌碌了一天,结果什么事也没做成。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列一张工作清单,看看哪些事今天一定要做完。

  对于那些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就在后面加注一个特殊符号,或是用其他颜色的笔加以强调,以免自己忘记。

  当任务繁多时,我们经常会办事拖拉,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工作重新规划,取消那些可有可无的任务,而不是在无法完成任务时既拖延又后悔。

  还有一些时候,人们常因为看不到一件事情的好处而拖拖拉拉,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认清眼前问题的优势,确定自己「速战速决」后所能得到的好处,这样才能战胜拖延心理。

  在执行某项工作之前,你可以先为自己制订一个计划,并制作一个表格,在表格中标明,这些工作何时开始、何时结束、预估的完成情况、中途是否会被其他事所干扰等等。

  等你把全部的工作完成时,再把结果记下来,与先前计划的对照一下,这样就能明白,在做事的时候,你是否产生了拖延心理。

  透过这样一次次的练习,你就能逐渐战胜自己的拖延心理,进而解决所有的问题。

  一位名人曾经这样说过:「人生最可悲的一件事就是,我们所有人都拖延着不去生活,老是梦想着天边有一座奇妙的玫瑰园,却偏偏不去欣赏今天就开放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的确,我们总是向往着虚无缥缈的花园,却从不欣赏眼前含苞待放的花朵。我们错误地以为,只有花园才是最美的,却忘了,如果不精心培育每一株小花,怎么能让花朵装点整座花园呢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垃圾分类图片手抄报

结婚仪式主持人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