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读后感1000字大学生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矛盾论》读后感心得体会

  《矛盾论》是《实践论》的姊妹篇,是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初期撰写的文章,是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党内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该文发表于一九三七年八月,全书两万五千多字,共分七部分。一、两种宇宙观;二、矛盾的普遍性;三、矛盾的特殊性;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五、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六、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七、结论。

  文章开明宗义,首先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法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矛盾有着普遍性和特殊性,任何事物都有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有着统一性和斗争性,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着的,矛盾也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运动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着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如:宇宙运动、火山地震、风雨雷电、四季交替等等不一而足,运动产生了宇宙,运动使宇宙得到平衡。因为空气运动才产生了风雨雷电,风雨雷电又促进了万物生长。在微观世界中,由于微生物的广泛存在,分解消化产生化学反应,使得大地山清水秀、万物勃发。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是变化着的,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就是侵略和反对侵略的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在这个阶段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存在,斗争仍然会持续存在下去,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唯物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因为矛盾的普遍存在,同时矛盾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认识矛盾、解决矛盾,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对我们现阶段的工作仍然有着强大的指导意义。

  读着毛泽东同志81年前的文章,回想当时内战未除、抗战初起、战火纷飞、民族涂炭的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统一全党意志,引导解放区的党、政、军、民认识当时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认识对立、统一关系,认识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掌握抗日战争的主动性,《矛盾论》和《实践论》一样,是用哲学观点阐述战略问题的又一篇宏文。想到这里,不禁浮想联翩,特赋诗一首:

  世间万物总牵连,矛盾如织在其间,对立统一有规律,运动恒古是向前。因地制宜毋教条,对症下药别主观,唯物辩证法大道,哲学光辉万万年。

矛盾论读后感1000字大学生

矛盾论读书笔记

  很久以来,认为毛泽东的很多著作是写得非常好的,尤其善于用朴素易懂的语言把道理讲透彻,视角也甚为高远。看一看可以理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大方面清楚了,事情的全局和方向就容易把握,免得陷入困惑和焦虑之中。

  晚上看了一遍《矛盾论》,感觉启发还是很大的,虽然都是小时候政治课背过的东西,再读仍有收获。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皆决于内因。”

  我们要考虑公司发展问题,这个也要有清楚认识。巴基斯坦市场竞争充分,同类运营商过多,相对而言我们目前过于弱小,这些都是外部环境,是外因。我们需要想清楚,我们公司内部的矛盾性和我们公司与整个市场环境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关系是影响公司发展的原因,而且前者是第一位的。

  “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德波林学派……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

  必须正视和珍惜我们内部的矛盾,因为它是发展的动力。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需要罗列面临的诸多矛盾,找出其主要矛盾。比如……,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决定取舍,展开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主要矛盾也会变化,需要时时保持清醒判断。需要站在高处向下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革命斗争中的某些时候,困难条件超过顺利条件,在这种时候,困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顺利是其次要方面。”

  我们目前就处于这个阶段,但是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可以转化的,这个转化的速度、时机、外部条件配合、节奏需要在实际中掌握。

  人最不愿意生活在困惑中,有些书籍就可以帮助我们,尤其是那些经典。而且真正好的还都通俗易懂,不那么神秘兮兮,他写的时候就为着说服别人写的。网上见到好些写到自己的不开心和迷惑,其实睡一觉,睡醒想想到底要什么--主要矛盾--好些都可以想开了。世上万物道理相通,革命战争如此,公司经营如此,教育孩子,买萝卜也如此。

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是毛主席继《实践论》后又一篇哲学著作,为了克服党存在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唯物辩证法运用于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它通过一些具体而生动的例子,深刻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系统的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思想。《矛盾论》通过对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来逐步阐述了矛盾的重要意义。

  在世界上,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换句话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在我们平时的学习及生活过程中,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这有助于我们接近客观、远离主观。不管是我们着手一项全新的学科学习还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阶段时,我们不应该盲目的用主观思想去学习,或者轻易的用以往经验来“读死书”。而是应当将自己所学所知与实践结合,用辩证唯物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除此以外,我们在学习、生活方面应当学会从繁多的矛盾中找到最主要的矛盾,并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去解决主要矛盾。我们也需要用辩证的观点去看问题,任何事物的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只有通过分析具体问题的矛盾,分析在具体问题中体现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结,才能实事求是地对特殊矛盾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加以解决。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并结合自身所学知识,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因此,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并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总之,《矛盾论》这篇文章,是我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016读矛盾论有感

  学习《矛盾论》,目的是要在实际工作中要学会用《矛盾论》中的基本观点来面对和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辩证地思考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干部,在平时就必须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对待个人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以保持清醒的头脑。

  对待工作——居安思危,聚精会神

  “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等这些成语,都是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做到超前一点、聚焦一点、主动一点,对在工作中可能遇着困难和问题早做思想准备,在工作任务面前也就是在矛盾面前尽量做到冷静、从容,站在比较高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懂得矛盾运动变化的绝对性,知道任何矛盾肯定会向前发展变化的这一规律,从而抓住有效的时机、作出有效的反应和行动,比较好地解决矛盾,完成任务。

  如果不能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工作,就可能出现一些错误。比如,在工作任务相对集中时,产生急躁情绪,认为问题太多,感到无从下手,抓不住主要矛盾;有时遇着重大问题或困难,就会感到茫然,这些都不利于我们顺利地完成任务。因此,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待工作上的矛盾是我们做好日常工作的重要前提。

  对待同事——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在一起工作的同事,相互之间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是必然的。

  出现矛盾时应该有包容的态度。比如,不同的观点、方法之间会碰撞出火花,不同的性格和习惯会产生矛盾,有时利益上的分配也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意见,我们要坚持用化解、调和的方法解决同事之间的矛盾,和其它矛盾一样,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只要坚持正确的观点,互相体谅,同事之间的矛盾会得到有效的化解,大家最终都统一到工作上来,友好共事。对工作上出现的分歧,还应该特别注意多考虑各方的观点,从中汲取营养与精髓。作为领导,有时,还要注意引导、利用好各种矛盾,因为矛盾本身就是工作前进的动力。

  对待生活——甘于平凡,拒绝平庸

  每个人都处在瞬息万变的物质世界当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就是生活在矛盾当中,生活本身也是一个矛盾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在懂得了人生矛盾运动发展规律后,当我们遇到顺心或不顺心的事,或者身处顺境或逆境,都应该正确对待。我们应该“甘于平凡,拒绝平庸”——在对待事业、工作和人生的价值上,我们应时刻注意保持昂扬的斗志,积极把握主动权,使自己成为命运的主人;在个人修养上,特别是在对待财富、名位上,要努力做到宠辱不惊,去留随意,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本人现在正在看《方与圆》有共同兴趣的朋友可以留下你们的看法与见解。

矛盾论读后感

  阅读完毛泽东的《矛盾论》后,虽然对哲学不太了解,这本书还是能带给我许多知识,带着我思考了很久。主要提出两点我读书的心得。

  第一,是有关事物发展的原因。书中谈到矛盾论时,常与形而上学论作比较。“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句话,触及了我曾经思考过的问题。过去,在涉及事物的原因时,我总是注重其受到的外部环境的影响。虽然没有系统的想过为什么,但这种思考方式在我脑中扎根已久,今天读到这部分和我的想法有些出入的内容,使我停下来仔细的思考。的确,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了最根本的原因。先有了内部的矛盾作为主导,外部的因素才能起到作用。通俗的表达,“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我们早已在生活中明白了这个道理。而我过去注重外部环境影响的思维方式也并不是错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随着条件的不同,同一个事物也可能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若两个能力相近的中学生,一个进入一流大学学习,一个在餐馆打工,相对而不绝对地说,他们的未来会是截然不同的,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那么重视学校的质量的原因。我们希望学校能给我们提供好的环境,作为我们成才的外因。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成功的关键是在自身。如果不珍惜学校的宝贵资源,放任自己把青春耗费在打游戏上,克服不了享乐和学习的矛盾,那么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朝着一片灰暗。

  第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在看各种国家和社会出现的问题时,我们应当科学、冷静的分析。当前,在网络上有许多人表达出对某些制度的不满,发表一些愤世嫉俗的帖子。在我看来,他们是把世界太过理想化了,不容忍国家的任何缺陷。中国当前还是发展中国家,连美国这个世界霸主都不是完美的,中国又如何能做到满足每一个人的意愿呢?中国当前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间的矛盾。作为国民,我们应当正视当前的不足,而不是批判和怀疑国家和政府。对于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公民,我们应当积极帮助解决,对政府抱有信心,而不是消极的批评和容忍腐败等现象。我们应当相信,中国是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着的。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犯过错,走过弯路,可是我们总体的方向是没有变的。国家发展中不可能把每个方面都顾及到,总会有先发展和后发展的部分。像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然后才到教育、医疗等。这就是抓住本阶段的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当中国有了稳固的经济根基后,我相信政府会更多的关注医疗等方面,使我国成为一个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因此,我们不能急躁,要有信心。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稻草人读后感50字三年级

传统文化观后感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