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题库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山东省潍坊市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第九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潍坊真题演练

  考点辛亥革命

  命题角度孙中山、辛亥革命的影响

  1.(2018·潍坊中考节选)近代以,铁路成为现代化的代名词,许多历史人物以此寄寓理想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主革命俱已完成,遂积极倡导铁路建设。他曾说:“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今日修筑铁路,实为目前惟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他提出了修筑10万英里(约16万千米)铁路的宏图伟略,但整个民国时期不过勉强修筑了区区1万余千米。

  ——摘编自岳麓书社《经济成长历程》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铁路作用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宏图伟略”在民国时期难以实现的原因。

  2.(2017·潍坊中考节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摘编自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2)材料二中的“变乱”是指哪一政治事件?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潍坊真题演练】

  1.(2)认识:铁路关系国计民生和民国存亡。原因:政局不稳,战乱频繁,经济凋敝,技术落后。

  【解析】第(2)问,第一小问考查孙中山对铁路的认识,从材料中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考查中国铁路“宏图伟略”难以实现的原因,可以从中国的社会性质方面回答。

  2.(2)事件:辛亥革命。

  影响: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进社会风俗的文明化。

  【解析】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信息“自变乱以……改阴历为阳历”可判断回答;第二小问可以从中国近代化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回答。

中国近代史题库

中国近代史的书读书笔记和心得

  《中国近代史》是蒋廷黻先生的经典著作,他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的中国历史,对中国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学术的形式表达了关切,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翻开这本书的封面,内文插图赫然是一张著名的《时局图》,令我过目不忘。图中虎代表英国、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它们正在瓜分中国,这就是悲惨的中国近代情形。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南京条约》

  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达到了几百个。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这也是一段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人低头服软、卖国求荣,但是广大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除了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下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哪里,就在哪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许多的反洋教斗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势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1900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为捍卫民族独立而展开的反帝爱国运动。虽然它失败了,但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这是中国人民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一部探索史。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清政府中的"洋务派"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制度

  甲午战争后又兴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可最终还是失败了。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不能救中国。此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已久的正确方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并不断开创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读完这部经典著作,我深刻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一个人如果不思进取,夜郎自大,总有一天会被其他人超越,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而一个国家如果不图强,整日闭门造车,轻则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出让利益,重则被分裂甚至亡国。清政府长时期沉浸在自以为是强国的美梦中,却不知西方列强早已在多方面遥遥领先,这种强弱差距造成了这样一段坎坷的历史。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自强不息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使中国越来越强大,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于国考高难混搭常识题:近代历史搭配科技发明

  11月29日,2016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开考。有数据显示,今年国考,全国2.7万个招录名额共吸引了近140万人报名,招考人数创历史新高。

  在河南,今年共计招录969人,审核通过4万余人。这些考生,昨日在郑州、周口、开封、济源等四个市地设置的考点内进行笔试。由于行政能力测试题量太大,加上“混搭”题目出现,不少考生觉得“很蒙圈”,遗憾地表示“没做完”。

  4万余人争969个职位竞争比约为47比1赶考:

  昨天一大早,银川某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大四学生小王,就赶到郑州广播电视学校考点,进行考前准备。

  小王的老家在新乡,此次报考的是新乡国税局,她所报考的岗位仅招两个人,而且只招聘应届毕业生。为了这次考试,小王准备了近两个月,还专门报了培训班进行“突击”培训。

  公布考点当天,小王就让男友在网上订离考场最近的宾馆,“没想到不到两个小时宾馆就被预订完了”,小王说,都说2016年国考竞争比下降了,但人数还是不少。

  统计显示,2016年国考招录2.7万个名额,共吸引了近140万人报名,招考人数创历史新高。但是,平均竞争比却是5年来最低,约为50∶1。而这一比例,在2015年则约为64∶1。

  河南省的情况如何?据华图教育的统计,河南的招录岗位近千人,但是河南区域审核人数为4.6万余人,竞争比例却是历年最低的47∶1。在2015年,这一比例为52∶1。

  由于竞争比降低,本次国考被称为“最好考”。但《刑法修正案(九)》实施后,出现作弊行为将最高获刑7年,因此本次“最好考”国考也被部分网友称为“史上最严”。

  看看:这些“混搭”的常识题你会不会

  题目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下列观点与之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题目2:将一个8厘米×8厘米×1厘米的白色长方体木块的外表面涂上黑色颜料,然后将其切成6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再用这些小正方体堆成棱长4厘米的大正方体,且使黑色的面向外露的面积要尽量大,问大正方体的表面上有多少平方厘米是黑色的

  A.84 B.88 C.92 D.96

  题目3:图灵测试是测试者在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问过一些问题后,如果被测试者有超过30%的答复不能使测试者确认出哪个是人、哪个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中的测试一定通过了图灵测试

  A。对机器甲40%的答复所有人都确认其为机器

  B。对机器乙60%的答复测试者能确认其为机器或人

  C。对机器丙30%的答复有90%的某小区居民确认其为机器

  D。对机器丁30%的答复只有10%的某校大学生不能确认其为机器

  题目4:下列哪种情形可能发生

  A。辛亥革命发生时,希腊人在体育场观看世界杯足球赛

  B。五四运动发生时,中国大学生利用半导体收音机收听广播

  C。冷战时期,苏联某地电影院放映彩色电影

  D。越战期间,美国人在家里用计算机访问互联网

  答案&点评

  考生吐槽“混搭”考题表示“题量大没做完”笔试:

  “没做完,后面基本就是蒙的。”昨天,考完行政能力测试(以下简称行测),河南科技大学大四学生小杨就对陪考的爸爸说,由于题量太大,她只认真做到108题。

  河南理工大学毕业生小刘也觉得自己考得不理想,她告诉大河报记者:“虽然题目难度和我平时练的没太大差异,但行测题量太大,没做完。”

  也有部分考生吐槽行测题目“混搭”,看起来让人“蒙圈”。比如,下列俗语描述的现象与经济学名词对应错误的是:A。覆水难收——机会成本;B。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垄断;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边际效用递减;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负外部效应。“这道题我晕了好久啊,文学和经济混搭,这画风我也是醉了。”考生小冯郁闷地说。

  部分考点“强势回归”考生缺考率下降专家:

  2016年国考题目到底难不难?听听专家怎么说。

  “从真题可以看出,命题者创新出一些不一样的新特点,不仅个别题目难度有所提升,考查内容也更加全面”,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王娜举例说,比如片段阅读的选项首次出现诗句和名言,更加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语言文字功底。她表示,本次国考,部分考点强势回归,题量增大。比如,2013年语句表达总题量为5题,其后题量减少,2016年再次回归为5题等。

  华图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的魏发琪老师则分析说,2016年国考的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考生开始更加重视本次考试,以往参加国考的考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都将国考当成一次省考前的“练兵”,而今年,就业形势迫使大家开始改变,“往年30%左右的缺考率在今年出现下降,平均缺考率预计在20%~25%”。

  “而且,经过了10多年的国考,毕业生在今年的选择也更加理性与客观”,魏发琪说,从今年考生报考的情况来看,考生不再蜂拥报考那些看着高大上的岗位,而是更加注重自己的专业匹配、意向地域、考取难易度等。理性选择,这也是竞争趋于合理化的一种体现。

  变化:在职公务员禁报我省超六成岗位招应届生

  2016年国考,还有一个显著变化。根据国考公告,其明确指出,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专家分析,这一变化可以称为公务员考录工作的一个分水岭,标志着“遴选”和“公考”两大公务员录用渠道从此泾渭分明,体制内的在职公务员和体制外的应届、社会考生在考试中不会再狭路相逢。

  本次国考招录也对应届毕业生有明显的倾斜。从2016年国考中河南省招考人数比例来看,总计969个职位中,有600个职位明确要求仅限2016年应届毕业生,比例近62%。

  明年1月10日左右可查询笔试成绩提醒: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将于2016年1月10日左右公布。届时,考生可通过国家公务员局考录专题网站查询。

  同时需要提醒的是,在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结束后,将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进入体检和考察的人选。考生可到国家公务员局考录专题网站查询本人面试成绩。拟录用人员由招录机关按规定的程序和标准,从考试成绩、考察情况和体检结果合格的人员中综合考虑,择优确定,并在国家公务员局考录专题网站上公示。

历史大二轮复习模块二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

  模块二专题融会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广东肇庆一模]鸦片战争前,烟叶已经成为商品性的农作物,1844年,烟叶的出口数量为2.4443万担,1894年为11.3886万担。导致烟叶大量出口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使国内战乱不断

  B.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需求

  解析:烟叶出口与国内战乱无关,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使农产品日益商品化,但不能反映烟叶大量出口的原因,故B项错误;烟叶大量出口能够体现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但不是对其出口原因的表述,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大量采购中国农产品,导致烟叶等产品出口,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9·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一模]“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纲领。因为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中体”和“西用”不会互不侵犯,“用”在“体”中会发酵。这说明“中体西用”的思想

  A.束缚了知识阶层的思想进步

  B.无法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C.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促进了社会的新陈代谢

  解析:通过题干可知,“中学”与“西学”并不矛盾,“不会互相侵犯”,可以同时兼具,这推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促进了社会的新陈代谢,故选D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排除A项;洋务运动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排除B项;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不能从根本上抵制列强的侵略,排除C项。

  答案:D

  3.[2019·内蒙古鄂尔多斯一模]1896年初,清廷批准了各省设立商务局的建议。之后,准许民间招商集股开矿、开放内河航运等,并制定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这说明当时

  A.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民族工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C.政府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解析:甲午战后,为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业的发展,这说明清政府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故选C项;材料的主旨是清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没涉及放弃“重农抑商”政策问题,排除A项;材料无法看出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只能体现清政府的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排除B项;从材料我们看不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如何,并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获得初步发展而不是制约,排除D项。

  答案:C

  4.[2019·安徽“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厘金制度是19世纪中叶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饷而设的一种额外征商的税收制度,对象为华商,最初试行于扬州,后推行全国。厘金的推行

  A.增强了土货的竞争力B.便利了洋货的倾销

  C.收回了关税的自主权D.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解析:根据材料和常识不难得知,厘金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民族企业和民族工业的经营成本,其市场竞争力只会被削弱而非增强,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得知,厘佥制度的推行会削弱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在外国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和弱势的窘迫境地,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故C项错误;根据常识我们不难得知,厘金制度加重对民族工业的盘剥力度,更加便利了西方资本主义对近代中国的经济侵略,故D项错误。

  答案:B

  5.[2019·广西桂林、贺州、崇左三市一模]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分析道,小农经济在中国广泛存在和发展,而且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中国的矛盾斗争和连绵不断的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使得红色政权的存在获得了缝隙,革命的发展大有回旋余地。毛泽东意在强调

  A.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B.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D.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行性

  解析:由材料“小农经济在中国广泛存在和发展,而且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中国的矛盾斗争和连绵不断的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使得红色政权的存在获得了缝隙,革命的发展大有回旋余地”可知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故选D项;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具体内容,排除A项;材料强调“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产生的背景而非意义,排除B项;依靠农民革命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具体内容,排除C项。

  答案:D

  6.[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下图是某一时期我国国家银行发行的一元面值纸币。这一发行货币的举措

  A.巩固了苏维埃的政权B.维护了江浙金融稳定

  C.保障抗日战争的胜利D.抵制了美国经济侵略

  解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发行纸币,有利于巩固政权,故选A项;该纸币是在根据地内流通,排除B项;该纸币的发行不是全国范围的,排除C项;发行范围主要在根据地内,排除D项。

  答案:A

  7.[2019·湖南株洲一模]1917年至1918年,恽代英在武汉组织“互助社”,毛泽东等在长沙发起“新民学会”,李大钊成立“少年中国学会”,邓中夏、傅斯年等分别成立“国民社”、“新潮社”。这说明

  A.民主革命的成果显著B.西方社会思潮迅速传播

  C.十月革命的影响巨大D.共产主义获得普遍认同

  解析:题干述及1917年到1918年期间,众多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立民主政治社团、传播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事实,故选B项;题干中众多的政治社团主要介绍和传播一些西方的社会思潮,排除A项;“十月革命的影响巨大”的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排除C项;1917年到1918年期间,共产主义还没有传播到中国,排除D项。

  答案:B

  8.[2019·湖北武汉四月调研测试]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区别,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等新的概念以区别“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这些概念的提出

  A.体现了中共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

  C.反映出中共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

  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解析:根据材料“《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结合所学,根据我国国情,我国走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要把我国建立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故选A项;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排除B项;根据材料“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结合所学,我国实行“两步走”的战略,由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排除C项;这些概念的提出是对早些时候新民主主义的践行,排除D项。

  答案:A

  9.[2019·四川绵阳二模]有学者认为,由于共产国际和苏共在国际共产主义中的地位,苏联与中共结盟是一种“逻辑的延伸”,是“预先注定”的。更有人断言,毛泽东是斯大林的“忠实信徒”,并且“一成不变依赖莫斯科”。按照这样的推定,中苏结盟

  A.源于毛泽东对斯大林崇拜

  B.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地位

  C.主要源于意识形态的考量

  D.维护了社会主义阵营团结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有学者认为苏联与中共的结盟是一种“逻辑的延伸”,是“预先注定”的,可知中苏的结盟是由于都信奉马克思主义,主要源于意识形态的考量,故选C项;依据材料,有学者认为苏联与中共的结盟是一种“逻辑的延伸”,是“预先注定”的,毛泽东是斯大林的“忠实信徒”,可以体现出中苏之间有相同的意识形态,而非毛泽东对斯大林的崇拜,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苏结盟的原因而非中苏结盟的影响,所以推断不出中苏结盟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地位,排除B项;中苏之间相同的意识形态推动中苏之间的结盟,但不一定会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排除D项。

  答案:C

  10.[2019·湖北元月高考模拟调研考试,32]1952年我国出口贸易额中,工矿产品占18%,到1957年已经上升到28%。这部分工矿产品包括棉布、针织品、自行车、缝纫机、暖水壶、啤酒其他各种名酒、罐头、纸烟金笔、纸张、钢材、玻璃、水泥等。这表明了当时我国

  A.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

  B.满足国内工业化发展需要

  C.根本扭转了经济发展困难

  D.掌握了世界经济运行规律

  解析:据所学1952~1957年我国推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据材料中出口产品“棉布、针织品、自行车……”都是轻工业产品,结合所学可知是为工业发展筹措资金,故选B项;据材料“我国出口贸易额”可知涉及出口产品不是国家关系,排除A项;工矿产品主要是轻工业产品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发展困难,排除C项;工矿产品不是世界经济运行规律,排除D项。

  答案:B

  11.[2019·甘肃一模]“民工潮”在城市就业体制改革难有突破之时,促成了“体制外”的劳动力市场。它使资源配置转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中国沿海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这反映了“民工潮”的出现

  A.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B.引发了制度变革和社会变迁

  C.为体制创新提供了动力

  D.推动了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

  解析:由材料“在城市就业体制改革难有突破之时”、“它使资源配置转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中国沿海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可知民工潮为中国制度创新提供了持续推动力,故选C项;材料强调民工潮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而非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制度变革”范围广泛,包含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经济制度等,排除B项;材料强调经济体制改革而非政治体制改革,排除D项。

  答案:C

  12.[2019·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一模,10]下图是1988年香港中国旅行社签发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有了这张“台胞证”,台湾同胞终于实现了“少小离家老大回”。“台胞证”问世的直接因素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台湾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C.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D.两岸“三通”的最终实现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是台湾同胞可以回大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接促成这一因素的是由于台湾当局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故选B项;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两岸由敌视对峙走向和平,而上图台胞证签发日期是1988年,排除A项;“九二共识”是1992年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排除C项;两岸“三通”最终实现是指2008年12月15日两岸之间双向的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排除D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商口岸一般都是开放给外国人居住和贸易的城市。在一些大的通商口岸,西方列强还租地建屋,演变发展成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商战”舆论思潮与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清王朝从1898年起,主动对外开放了三十几处通商口岸。……总理衙门1899年4月提出的“自开商埠办法”咨文作了明确解释:“自开商埠,与约开通商口岸不同,其自主之权仍存未分。该处商民将来所立之工程,征收房捐,管理街道一切事宜,只应统设一局,不应分国立局。内应有该省委派管理商埠之官员,并该口之税务司,督同局中董事,办理一切。”

  ——摘编自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

  ——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材料二到清末为止,中国自开商埠应为36个。这36个商埠依地域分布,可分为沿海型、沿江(湖)型、内陆型和“关外”(东北三省)型等四种类型;若依照所在城市的行政级别划分,又可分为省会级、府厅州县级和乡镇级三类;再根据自开商埠自身的特征,还可分为普通自开商埠,免税自开商埠和临时起下货物的“招呼口岸”(又称“过口埠”“访问口埠”)三类。

  ——摘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政府“自开商埠”的原因。与“约开商埠”相比,“自开商埠”具有怎样的特点?(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的影响。(10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应结合材料一从“内外形势的变化”;民族工业的发展,分析近代中国政府“自开商埠的原因”,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说明清政府主动开埠的特点,第(2)问,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有利于维护主权,推动城市化建设等方面指出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的影响”。

  答案:(1)原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抵制“约开商埠”的需要;受晚清“商战”思潮的影响;民族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8分)特点:政府主动开放;政府掌握商埠内的主权;设置机构,统一管辖;适应中国自身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呈现出多样性特点。(7分)

  (2)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扩张,有利于维护主权;有利于增加关税收入;有利于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以开埠东北为代表,是重要的实边要政,有利于边疆开发;有利于推动近代城市化进程;客观上会加速口岸城市的社会风俗变革,加速中国近代化。(10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代,现代化的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和动力机制等都是大不相同的。如果说过去时代的相关变数相对来说要少一些,那么今后世界相互依存性的增长将要使相关变数更多更复杂,发展的方式将是多线的,现代化是多模式的。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现代化的模式与发展”自行拟订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本题探讨的是不同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学生首先要将现代化的模式进行分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找出与之对应的国家,并联系相关史实进行说明即可。

  答案:示例:现代中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模式。(2分)政治上,现代中国开创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民主政治逐渐完善;在经济上,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有制有机结合,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发展;思想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创新。(10分。任选一例进行分析即可)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我们中国不承认别国的和平,西洋人到中国来,我们总把他们当作琉球人,高丽人看待。中国那时不感觉有联络外邦的必须,那时通商制度的特别,因为事实的不方便,清廷法令的禁止,随随便便就成立了所谓一口通商制度,中国对于法权并不看重,也就是说自动放弃,欧洲人那时把乾隆皇帝作为一个模范开明君主看,在他八十岁大寿那天,英国趁机派使来祝寿,那就能得到一个交涉和促进中,英友谊的机会,并且利用乾隆的虚荣心,竭力怂恿英国派使。

  鸦片全国上下都认为是国计民生的大患,黄爵滋这就想办法上了一封奏折,他的办法是:严禁吸食,没有人吸,就没有人卖,所以吸者致以死罪,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我国军民的执迷不悟与英国人因为鸦片而开火了,一军败了,再调一军,我们不能再抵抗!只能被迫接受签订《南京条约》。

  我们之前的狂妄自大,麻木不仁,使我们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我们只会让国家日渐衰弱,而不牺牲自己的名誉与时人奋斗,但事实确实名誉比国事重要,不图振作,不图改革,我们不责备他们,因为他们不足责的,一寸光阴一寸金,个人如此,名族更如此!

  鸦片战役虽然失败了,他们不承认是失败了,但是受了第二次战败的教训,然后有人认识时代的不同而思考改革。内政究竟是决定国家强弱的根本要素,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大乱之后的大治,于是人口增加,那时的人不知道利用科学节制生育;另一方面又不知道利用科学增加生产,真是可悲。后来慢慢地统治阶级欲望提高,奢侈标准随之提高,因此官吏的贪污大大地长进,中华民族在近代所遇的难关是双层的。

  洪秀全信仰上帝,创立上神会,他的上神会吸收了许多三合会的分子,他们的运动以推到清政府为第一目的,在定都南京以前,定都南京以后,他才开始他的建国工作。同治三年,湘军在曾国领导之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他想打到清政府,恢复汉族自由,这当然是我们应该佩服的。

  曾国藩的教育是从艰苦中奋斗出来的,在他的事业起初的时候,他的声望并不高,他也没有政治优势力做他的后盾。曾国藩不但利用中国的旧礼教作为军队的精神基础,而且利用宗教观念和乡土观念来加强军队的团结力,所以在中国,头等领袖必须兼双层资格,曾国藩虽注重为人,并不疏忽做事,以后他成了大事。

  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读过《中国近代史》这本书后,我明白了:近代史虽然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却给我们带来了经验和教训,唯有增强国家实力,保证人民安居乐业,才能保证本国的稳定,维护好与外国的关系,在国际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近代史》作文

  历史,作为我们的过去,提醒着我们来自何方,身处何地,走向何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历史却往往受到政治很大的影响,甚至有意无意地成为政治的帮凶。历史的清白永远只能成为追求,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被迷惑,不被欺骗。

  对待历史,最好的态度是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尽可能的保持“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眼光去在书中寻找过去,并且时刻警惕自己的大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

  出于上述目的,在经历十几年的为了意识形态的灌输的历史学习后,现在来阅读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未尝不是上佳之选,作者尽可能的试图跳出自己的思想局限来审视中国的近代史,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他的确做到了,很多历史的片段确实给我提供新的角度去思考,这些益处也无需多言,书的阅读价值也不需要我再来抬高,但我还想从自己阅读的角度上探讨该书的一些不足之处。

  在描述历史中的一些人物故事时,有些小说的味道,比如蒋、毛之间党派头头的斗争,毛、邓在党内个人的纷争色彩有浓厚的渲染,对政治人物的私心不免有颠倒形象、夸张描写的嫌疑。作为历史书,我觉得尽可能的记录历史事实、真相内幕才是王道,郑重其事的分析人物心理大可不必。

  此外,由于国内历史资料很大程度上未能得到公开,作者很大程度上大量的引用的西方学者的文献资料存在迫不得已的可能,但这样一来难免在对事情的判断上也有失偏颇,虽说现有的国内资料亦真亦假,但也并非一无是处,所以当我看到参考文献后面大量的英文文献和极少数的中文资料时不免感觉颇为遗憾,作者的观点不可能做到理想中的完全客观中立。

  这也可能导致某些细节处就值得商榷,比如在陈述邓小平在五十年代反右倾时表明其担任中共总书记在毛的指导下负责迫害党内异见人士,这很容易让人理解成邓在那一时期的刽子手形象。而我查百科发现邓当时并非是中共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只是中央书记处的总书记,负责迫害一说未免太过简单粗暴。

  阅读的过程中我感觉作者作为美籍华人,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在陈述美国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影响时,或多或少的偏向于传播民主与自由的美国“救世主”形象,而忽略了国与国间的战略、利益斗争,尤其是在国共内战以及89年之后中美间的交流方面,美国试图拯救中国人民的高大形象无意中烘托尤为突出。

  暂时能想到的也只有这些--!以上简单的分析也皆属个人揣测,分析也无非是想提醒一点,完全客观的历史书是不存在的,即使作者再努力追求,或多或少总会被自己惯有的思维意识影响,读者也是一样,双方都需要做的,就是摘掉自己的有色眼镜,尽可能的去认清每一个事实并进行深刻的反思,以史为鉴。

中国近代史作文

  我爱历史,暑假读了几本历史书,给我许多感触。清朝那样居高望红尘地锁国200多年,拒外界之不理,让我气愤至极。

  鸦片战争

  1840--1860年,中英双方终于爆发了鸦片战争。本来就不太平安康的日子在战争的硝烟中彻底溃堤了。结果当然是可以预料的,尘封的甲鱼比不过刚成熟的苹果。在人们凄厉的惨叫声中,传来野兽狰狞的狂笑,圆明园在熊熊怒火中,化成了一缕凄美无力的灰烬。面对战败的大清王朝,英国人提出了强盗的要求——在中国和英国的钱库之间挖一道渠,然后把中国钱库的闸门打开。

  甲午战争

  时近慈禧太后50大寿,宫里的人都忙里忙外,钱库却已是冷冷清清。当大臣告知慈禧太后国家钱库已供不起她如此奢侈华丽的寿宴时,慈禧太后果断决定:挪用海军军款。

  于是,慈禧太后便眼睁睁地看着一发发海军炮弹灌满了黄沙。

  甲午海战来的突然,突然到让人来不及把一颗颗炮弹里的黄沙换成火药。当海军将领在汪洋无际的大海上终于领悟到这点时,已回天无力了。我听到了,那个被敌人炮弹击碎前的炮手,看着从一颗颗臭弹里倒出的黄沙,发出撕心的怒吼。

  调转船头已是无济于事,任何人都明白,只能前进。没有人打算再见到自己的家人,迎接他们的是敌人炸弹的怀抱。

  于是,旗舰定远,带领还能开动的所有军舰都把船头指向敌舰,冒着凛冽的寒风,毅然决然地撞向敌舰。

  天苍苍,海茫茫,海之上,国有殇!耗费3000万两白银建立起来的北洋水师, 成了一支开炮前即被葬送的舰队。

2019年历史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母题来源一】2019年江苏卷

  【母题题文】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

  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

  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

  【答案】C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四乡八镇销场远”可知,当时宁波脚带销售良好,由此证明女子缠足在当时仍然普遍存在,故选C项;“无人问津”的说法明显与“四乡八镇销场远”的材料内容相悖,故排除A项;《卖宁波脚带》是劝诫歌谣,而不是政府诏令,故排除B项;“成为共识”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故排除D项。

  【命题意图】本题以《卖宁波脚带》的劝诫歌谣为切入点,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查素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考查学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

  【得分技巧】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解读。由材料中的“啥好看”“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可以看出,材料是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女子缠足现象的一种否定和劝诫,说明这一现象在当时具有普遍性,由此可得出正确答案。

  1.(2019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考模拟)在辛亥革命潮流冲击下,人们纷纷剪掉辫子。1919年,末代皇帝溥仪也剪掉了大清国的象征——辫子。但是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地处中国偏远地区的农村,还有不少人留着辫子。这说明近代中国

  A.辛亥革命影响非常有限

  B.交通不便导致信息不畅

  C.封建保守势力十分雄厚

  D.社会习俗变迁很不平衡

  【答案】D

  【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当大多数人已经剪掉辫子的同时,偏远的农村还有不少人保留辫子,说明中国社会习俗变迁很不平衡,故D正确;辛亥革命影响十分有限的说法错误,排除A;交通不变导致信息不畅,不是材料叙述的主旨,排除B;封建保守势力雄厚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

  2.(2019届安徽省蚌埠市三模)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说:“民国初建立,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该现象说明当时

  A.崇洋媚外现象愈演愈烈

  B.伦理纲常思想开始被抛弃

  C.政治变革影响社会生活

  D.中西方服饰风格差异较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民国时期女子服装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瓦解了中国的衣冠体制,故选择C选项;材料中女子服饰变化也并不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不存在崇洋媚外,故排除A选项;伦理纲常思想被抛弃的时间应为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故排除B选项;材料并没有将中西方服饰风格进行比较,故排除D选项。

  3.(2019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1924年,四川成都的电线杆、街旁树木及墙壁上陆续贴出许多标语,如“禁止妇女缠足”“夏天在茶馆、酒肆、大街等公共场所打赤膊是不文明行为”等。这一举措

  A.是国民革命运动在四川省的积极响应

  B.终于开启了四川近代化步伐

  C.对革新社会上的陋习有积极作用

  D.加剧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禁止妇女缠足”、“夏天在茶馆、酒肆、大街等公共场所打赤膊是不文明行为”可知这一举措对革新社会上的陋习有积极作用,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国民革命运动在四川省的积极响应,A选项排除。仅从标语来看,不能得出终于开启了四川近代化步伐的结论,B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对破除陋习的作用,与加剧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说法无关,D选项排除。

  4.(2019届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诊断性大联考)尽管传统婚礼并不符合清末民初政治变革的诉求和男女平等的理念,但是当时江南地区仍有不少知识分子出于孝道观念,按照传统仪式举行婚礼,只是繁复的仪式发生了简化。这说明

  A.婚俗具有传承与变迁的特征

  B.理学通过婚俗强化了社会地位

  C.婚姻自由使社会价值观转变

  D.中西合璧成为婚俗变迁的主流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尽管传统婚礼并不符合清末民初政治变革的诉求和男女平等的理念……按照传统仪式举行婚礼,只是繁复的仪式发生了简化”等信息可知,婚俗具有传承与变迁的特征,A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理学,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价值观转变,C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中西合璧成为婚俗变迁的主流,D错误。

  5.(2019届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等七校联合体冲刺模拟)晚清政府自主修建的近代中国最早的几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到张家口)卢汉铁路(卢沟桥到汉口)京奉铁路(北京到东北奉天)京绥铁路(北京到绥远)都是以北京为中心的。这主要反映了晚清的铁路建设

  A.适应列强侵略中国的需要

  B.体现了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倾向

  C.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适应了洋务运动的需要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自主修筑的几条铁路都是以北京为中心的,这体现了清政府通过铁路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意图,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晚清时期以北京为中心修建铁路,不能说明这是为列强侵略服务的;C选项错误,晚清时期的铁路建设以北京为中心,与推动民族工业发展无关;D选项错误,这些铁路建设以北京为中心,与洋务运动的发展没有必然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6.(2019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得分训练)清末《违警律》规定,“乘自行车不设铃(铃铛)号(牌)者,处五日以下一日以上拘留,或五元以下一角以上之罚金。”民国时期规定,市公用局管理自行车的检验、登记、核发号牌事项,巡警可以随时处罚不遵守法规的骑车人。由此可知

  A.政府加强公共管理

  B.崇洋媚外风气盛行

  C.自行车已普遍使用

  D.民众抵制西方文明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市公用局管理自行车的检验、登记、核发号牌事项,巡警可以随时处罚不遵守法规的骑车人”可知政府通过规范自行车检验登记以加强对城市交通秩序的管理,故A项正确。使用自行车不等同于崇洋媚外,排除B项。自行车已普遍使用说法不符合当时社会的事实,排除C。题干没有反映出民众对西方文明进行抑制,排除D。

  7.(2019届江西师大附中三模)19世纪末,国内出现第一次民间办报高潮。王韬于1874年创刊于香港的《循环日报》,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个以政论为主的报纸。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一共创办了《中外纪闻》《时务报》等30多种报刊。在上海、重庆等地也出版了不少兼载新闻评论和译文的时事性政治刊物。这一现象

  A.有助于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B.直接受益于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C.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说明清政府社会控制力遭到削弱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19世纪末创办的报纸主要是政治性刊物,与维新变法这一历史事件关系密切,是宣传变法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主要载体,故选A。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报纸刊物的创办显然在维新变法运动开展之前,排除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已经进一步壮大,故才会利用报纸提出相应的政治诉求,排除C;近代报纸的创办是受到了西方的影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能说明清政府社会控制力遭到削弱,排除D。

  8.(2019届广西南宁、梧州等八市高三下学期联合调研考试)“1908年,虹口大戏院仅能容纳观众250人。十多年后,上海电影院平均座位数量约为700个左右。而20世纪30年代,电影院的平均观众容量扩大至990个座位左右……最大容量的大光明电影院将近2000个。”材料表明

  A.电影业竞争较为激烈

  B.电影成为民众娱乐主流

  C.电影大众化有所发展

  D.中国电影事业走向成熟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仅能容纳观众250人”“平均座位数量约为700个左右”“扩大至990个座位左右”“将近2000个”中可以看出,上海电影院的规模不断扩大,这说明观影人数逐步增长,观看电影日益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方式,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上海电影院规模的扩大,不能反映电影业的竞争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对民众消费情况进行对比,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反映的是上海影院的发展情况,不能说明中国电影制作和发行的情况,故D项错误。

中国近现代教育史试题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清朝的教育内容是以为中心的封建道德训练。

  A.《四书》B.《五经》C.三纲五常D.《朱子全书》

  2.清科举考试采用的十分教条的形式的文体是。

  A.策文B.八股文C.诗赋D.义理

  3.太平天国实施的教育方针主要是的教育方针。

  A.反侵略B.反儒反封建C.反西学D.反洋教

  4.1842年,外国传教士在香港创办的学校是。

  A.宁波女塾B.马礼逊学校C.英华书院D.格致书院

  5.1853太平天国年定都天京后,颁布了。

  A.《新遗诏圣书》B.《旧遗诏圣书》C.《天朝田亩制度》D.《真命诏旨书》

  6.1890年,第二次在华基督教传教士代表大会议决,将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改为。

  A.中华教育会B.中国教育会C.马礼逊教育会D.基督教中国分会

  7.洋务派在1862年创设的外语学堂有。

  A.上海广方言馆B.京师同文馆C.广州同文馆D.新疆同文馆

  8.下列书不属于康有为著的是。

  A.《孔子改制考》B.《新学伪经考》C.《大同书》D.《新民说》

  9.由梁启超等人倡议,1898年于上海设立了。

  A.北洋西学堂与B.南洋公学C.经正女学D.时务学堂

  10.有明显的未来乌托邦色彩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B.《孔子改制考》C.《变法通议》D.《大同书》

  11.“壬子癸丑学制”将清朝的学堂改称为。

  A.洋学B.新学C.学校D.学院

  12.民国初年确定的教育方针包含有德、智、体、美四育,其核心是。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

  13.民国成立初年制定的学制被称为。

  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戊辰学制

  14.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著名的陆军军官学校是。

  A.湖南自修大学B.上海大学C.黄埔军校D.劳动学院

  15.1922年3月蔡元培在《新教育杂志》上发表。

  A.《教会教育问题》B.《教育实行与宗教分离》

  C.《取缔外人在国内办理教育事业》D.《教育独立议》

  16.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释社会与教育现象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

  17.指出三纲学说是一切封建道德和政治的大原,是一种“奴隶道德”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

  18.在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中,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A.徐特立B.陶行知C.陈鹤琴D.雷沛鸿

  19.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提出了的教育方针是。

  A.抗战建国B.教育服务抗战C.教育第一D.“战时须作平时看”

  20.1928年5月中华民国大学院以1922年新学制为基础并略加修改,提出。

  A.《教育方针及实施原则案》B.《三民主义教育实施方针》

  C.《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D.《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

  21.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政策优先考虑的是。

  A.干部教育B.成人教育C.军事教育D.普通教育

  22.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真正确立的时间是。

  A.1937年B.1939年C.1940年D.1945年

  23.《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揭露的是对中国的侵略罪状。

  A.日本B.英国C.国民党政府D.美国

  24.苏区的普通教育主要是。

  A.小学B.中小学C.扫盲D.职业学校

  25.陕北公学、马列学院、鲁迅艺术学院属于。

  A.高级干部教育B.中级干部教育C.初级干部教育D.群众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为推祟程朱理学,康熙亲自撰序的书有。

  A.《朱子全书》B.《性理精义》C.《续通志》D.《续通典》E.《续文献通考》

  2.“实学思潮”鄙弃理学末流的空谈心性。其代表人物有。

  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唐甄E.颜元

  3.清朝国子监的学生通称为监生,因其资格不同又分为贡生和监生,贡生主要有。

  A.岁贡B.恩贡C.拔贡D.优贡E.副贡和例贡

  4.为了有效地向群众进行宗教和政治教育,太平天国出版了不少官书,作为教育的重要教材。其中规定作为人民读本的有。

  A.《旧遗诏圣书》B.《新遗诏圣书》C.《天命诏旨书》D.《三字经》E.《幼学诗》

  5.太平天国的教育内容主要可分为两大方面。

  A.宗教B.政治教育C.民主D.平等教育C.科学技术教育

  6.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物有。

  A.林则徐B.魏源C.严复D.龚自珍E.马建忠

  7.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教育已呈现病态发展的景象,具体表现如下。

  A.官学教育有名无实B.教育内容不切实用C.科举考试弊病丛生

  D.中西教育碰撞E.教育称为统治阶级的附庸。

  8.洋务教育的性质是。

  A.官僚性B.封建性C.腐朽性D.买办性E.保守性

  9.洋务派设立的技术实业学堂有

  A.福州电报学堂B.天津电报学堂上海电报学堂C.天津西医学堂

  D.湖北矿务局工程学堂E.山海关铁路学堂

  10.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主要是派遣。

  A.留日学生B.留美幼童C.留欧学生D.留俄学生E.流法学生

  11.严复认为要拯救垂危的中国,要做到。

  A.“鼓民力”B.“开民智”C.“新民德”D.废八股E.革命排满

  12.早期改良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王韬B.容闳C.薛福成D.郑观应E.马建忠

  13.维新变法期间教育改革是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内容有。

  A.设立京师大学堂B.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

  C.实力讲求西学,普遍建立新式学堂D.计划设立铁路、农务、茶务、蚕桑等实业学堂E.广派人员出国游学游历

  14.蔡元培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提出要“抱定宗旨、改变校风”,其措施有。

  A.发展研究所B.改变学生的观念C.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

  D.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E.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15.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开始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

  A.抱定宗旨、改变校风B.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C.教授治校,民主管理D.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E.教育独立思想

  16.新文化运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当时主要有。

  A.教育的乡村化B.教育的个性化C.教育的平民化D.教育的实用化E.教育的实用化

  17.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中小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有。

  A.推行注音字母B.改中小学国文科为国语科C.实行白话文教材

  D.中等教育开始注意科学和实用E.改革教学方法

  18.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规定了战时教育教育方针要点主要有。

  A.三育并进;B.文武合一C.农村需要与工业需要并重

  D.教育目的与政治目的一贯E.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联系

  19.遵循战时教育方针,国民政府为保存教育实力采取了以下措施。

  A.高校迁移B.学校国立C.建立战地失学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

  D.设置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E.坚强对学校控制

  20.国民政府对学校教育管理进行控制的措施有。

  A.“整饬学风”,建立训育制度B.实行童子军训练和军训

  C.颁布课程标准,实行教科书审查制度D.实行毕业会考制度E.建立特务系统

  21.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民众教育馆,包括。

  A.书报部B.美工部C.学校部D.文艺部E.体育卫生部

  22.苏区教育的中心任务包括。

  A.儿童的义务教育B.群众的社会教育C.干部教育D.党化教育E.武装斗争教育

  23.革命根据地的教学方法重在。

  A.启发B.研究C.讨论D.实际考察E.实习训练

  24.延安大学设3个学院是。

  A.俄文学院B.民族学院C.行政学院D.艺术文学院E.自然科学院

  25.延大教学以自学为主、讲授为辅,提倡。

  A.边学边做B.实验C.互助D.讨论E.质疑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20分。)

  1.八股文要求作者必须按规定格式准确阐述自己的见解。

  2.明清中央官学除了国子监外,还设立了太学。

  3.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主要是通过派驻中国的各种官方机构来实施的。

  4.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最早名叫中华教育会。

  5.早期教会学校的学生主要是社会下层的子弟。

  6.洋务派办的新式学堂不再要求学习传统的经史之学。

  7.1972年起的幼童赴美国学习,是近代官方最早派遣出国学习的措施。

  8.福建船政学堂首创派学生赴欧洲留学之举。

  9.所有乡会试,科岁考一律停止,延续二千多年的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终告结束。

  10.教育近代化进入普通教育领域是从维新运动开始。

  11.中国教育会就是中华教育会。

  12.南京临时政府废除了小学读经课,标志着传统经学教育的终结。

  13.南京临时政府废除了学校毕业生奖励出身的作法,使学校最终与科举脱钩。

  14.新文化运动开展“打倒孔家店”的斗争,对孔子予以彻底否定。

  15.用白话文教学,为真正在民众中普及教育创造了一个基本条件。

  16.新文化运动时期推广国语的标准的注音方式是使用注音字母。

  17.大力提倡并实行“大职业教育”思想的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徐特立。

  18.“三民主义”教育实质上民主的、科学的。

  19.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文化教育方针尚未提出共产主义的教育任务。

  20.革命根据地除小学和师范外,各类教育多是短期培训。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新文化运动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2、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等教育有什么特点

  3、简析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的涵义。

  四、论述题(共15分)

  1、评述乡村教育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从事者及其活动特点。(9分)

  2、阐述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教育体制的构成特点及作用。(7分)

  Welco

  Do!!!

近代史考试题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1号题:根据如下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新时期中日关系对中国、日本、东亚及世界可能产生的影响。)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观点明确,论据准确;3、字数不少于1000字)

  材料1:2007年是"卢沟桥事变"70周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温家宝总理应邀于4月中旬对日本进行了正式访问,在两国发表的《中日联合新闻公报》中,确认双方将继续遵循《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的各项原则,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温总理在日本国会众议院发表的演讲中,引用日本的谚语"尽管风在呼啸,山却不会移动"形容中日关系,引起日本国会议员们的广泛共鸣。日本防卫大臣石破茂在为中国军舰"深圳"号访日举行的招待会上致词说,实现两国军舰互访,必将促进两国防务领域的深入交流,进一步提高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推进双方战略互惠关系向前发展。

  材料2: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就职后明确表示,他作为首相不会支参拜靖国神社,他在就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致温家宝的贺信中说:"日中两国在地理上是无法迁移的"一衣带水"的邻邦,不论今后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日中关系对两国而言乃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却是不会改变的,我愿意致力于构筑日中战略互惠关系。曾480余次访华的日中协会理事长白西绅一郎认为,发展日中战略互惠关系,除了要"政治、经济两个轮子一起转"之外,还应特别注重扩大日中民间关系,这样才能夯实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基石。

  据日本海关统计,2007年1月-9月,日中双边贸易额为1715.3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其中,日本向中国出口786.3亿美元,增长17.8%,日本自中国进口929.0亿美元,增长7.7%,日本贸易逆差142.7亿美元,减少26.7%,中国继续保持日本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的地位。

  材料3:2011年5月21日至22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出席在东京举行的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前往宫城县名取市和福岛县福岛市慰问受灾民众,察看灾情。

  温总理此行是在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及次生灾害的特殊背景下进行的。在短短两天内,温总理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走访两个灾区、同日韩领导人分别会见,同三国工商界人士、媒体和日各界民众坦诚交流。

  在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温总理就三国合作提出建议:积极支持日本灾后重建工作,在双边和三边层面开展合作;高度重视核电安全问题,建立中日韩核电安全交流与合作机制;切实推进防灾减灾合作,今年下半年举办东亚地震研讨会,中方出资启动东北亚地震、海啸和火山研究项目;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争取明年启动三国自贸区谈判,努力在今年内完成三国投资协定谈判;加强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合作,成立中日韩“可再生能源产学研创新联盟”;加快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社会人文交流,争取实现2015年三国人员往来达到2600万的目标,促进三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2号题:根据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如何理解宋庆龄所说的“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可以从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方面作答或者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继承和发展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角度作答)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观点明确,论据准确;3、字数不少于1000字)

  材料:

  1949年10月1日。

  下午15时整,北京,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广场沸腾了!震天的欢呼直冲云霄,帽子、围巾甚至报纸在空中飞舞……

  身着深色旗袍的宋庆龄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涌动的人潮,看着广场上矗立的孙中山画像,不禁热泪盈眶。8天后,她这样向世人讲述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

  “连年的伟大奋斗和艰苦的实践,又在我眼前出现。但是另一个念头抓住我的心,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摘自2009年9月6日《人民日报》

  3号题:根据如下材料,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失误与今天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观点明确,论据准确;3、字数不少于1000字)

  材料1: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时期,手工业的改造曾出现过一些失误。《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指出:"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这四"过"的缺点,在手工业改造高潮中的主要表现是:

  过分追求改造速度,生产上盲目集中,组织形式上一律合作,管理上统一核算。据当时统计,石家庄市将88个社合并为31个社,其中人数最多的社员达1400人。广东省有的综合社包括14个行业,有的跨地区的社纵横60华里。四川省眉山县五金社把13个乡的烘炉、制秤、自行车、钟表修理等行业组织在一起,发一次工资骑自行车要走7天。上海修理自行车行业原有1808个服务点,改造高潮一开始就撤掉450个。沈阳北市区原有103户个体服装店,改造高潮时组成一个缝纫合作社,只设10个门市部。有些特种手工艺,比如雕刻也组成合作社,每礼拜开一次会,进货、销路都是统一的。

  盲目集中,一律合作,统一核算,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群众生活和生产不方便;原来分散经营的供销关系割断了,而合作社的统一经营一时又建立不起来,致使生产停顿;吃"大锅饭",出"大路货",产品品种减少,质量降低,某些传统名牌产品失去了原有的传统风格,合作化后,师徒都成了社员,原有的师徒关系淡薄了甚至割断了,这对技术传授是不利的;由于盲目集中,缺乏厂房和生活服务设施,一时造成混乱,使手工业者本来就不多的财产受到损失。

  手工业合作社向全民所有制过渡,是在一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以为生产关系越高级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不正确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社会变革。它把本来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手工业者或手工业合作组织中的绝大部分纳入吃"大锅饭"、端"铁饭碗"的体系,抑制了手工业生产经营的活力,增加了国家的负担,在经济困难时期,更成为国家的一个包袱。在农村里,手工业合作社的升级过渡后来实际上变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一部分。这一步骤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总的说,没有也不可能起到促进作用。

  材料2:我国城市化水平到2005年达到35%左右,到2010年达到40-42%。换句话说,我国已提前6至7年实现原定城市化的目标。权威部门提出,我国在本世纪中期城市化水平要达到65%,再进而达到75%。

  笔者的疑问之一是,我们城市化的步子是不是太快了,太急了。英国城市化水平从26%提高到70%用了90年时间,法国从25.5%提高到71.7%,美国从25.7%提高到75.2%,都用了120年。而我们从1993年的28%提高到2003年的40.5%仅用10年,不说加快,即使用这样的速度,2020年左右就能达到60%,2035年以前就能达到75%左右。换句话说,我们只用英国的一半时间,法国和美国的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间,走过同样的城市化进程。

  疑问之二是,我国是否有必要,将城市化的水平定得同发达国家一样高,要达到75%以上。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缩小城乡差别,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没有一定的城市化水平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容易懂得的道理;我国在80年代以前城市化水平低,现在仍然不够高,需要提高,这也毫无疑问。但各国的城市化水平是否应该一样?中国国情与迄今已实现现代化的所有发达国家差别巨大,中国城市化标准是否一定要像它们看齐?21世纪的城市化与19世纪、20世纪的城市化标准是否应该有些区别

  中国的特殊性是非常鲜明的。一是人口太多。13亿人口,比目前北美、欧洲和日本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二是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贫乏。中国的陆地面积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但现在科学条件下不可利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高原、大山、沙漠、戈壁和干旱地区占去三分之二以上,可利用的国土承受目前的人口数量已属负担过重,这方面的条件比任何发达国家都差;三是基本资源严重短缺,如人均淡水不到世界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三分之一。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得更远。鉴于城市人口对资源的消费量远远大于同样数量的农村人口,我们在实施城市化的时候,是否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资源与合理的城乡人口分布比例相适应的问题。既然我国基本资源状况远不如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水平为什么定得同他们一样高呢?如果2020年我们有15亿人口,60%城市人口就是9亿;本世纪中人口17亿,那么75%的城市人口就是12.75亿。这样巨大的城市人口,要多少淡水、多少土地、多少能源、多少食物、多少住房、多少交通设施才能支持

  城市化,意味着生产和消费的更集中、更大规模、更社会化和更高的生产效率,意味着现代化。城市化程度越高,意味着现代化程度越高。这是迄今为止对城市化意义的认识。但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普及,人们对城市化的标准的认识正在发生某些新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远离中心城市的地方甚至家里办公,同样可以获得信息、同样可以开会,同样可以交易,同样可以完成许许多多事情,而且大大节省时间、减少大量物流方面的消耗。再加上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愿意都往污染严重的大城市里挤。于是,一些发达国家人群开始出现由大城市向小城市、由市中心区向市郊分散化的趋向。而且这种趋向一点也不会降低现代化的程度。我们在21世纪推进城市化的时候,是否应该考虑这些新因素,避免人口过度向中心城市集中而走弯路。

  4号题:根据如下材料,对比两种侵略,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观点明确,论据准确;3、字数不少于1000字)

  材料一: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给人以“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图中一个是熊,有横霸无忌的样子,占东三省地方,是譬喻沙皇俄国;一个是虎,有守住不放的样子,占长江一带地方,是譬喻英国;一个是肠,有贪得无厌的样子,占山东地方,是譬喻德国;一个是蛤蟆,有任意收揽的样子,占广东、广西、云南地方,是譬喻法国;一个是太阳,他的光线到福建地方,是譬喻日本;一个是鹰,飞来分食,是譬喻美国。其旁题词曰:“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时局图》,除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用虎、熊、蛙、太阳、鹰分别代表英、俄、法、日、美帝国主义国家外,还有揭露清政府腐败的内容:图上代表清政府的三个人物,一个手举铜钱,他是搜刮民财的贪官;一个不顾民族安危,正寻欢作乐;还有一个昏昏似睡者,手中拉着网绳,网中一人正念着“之乎者也”,另一人在马旁练武,揭示清政府用科举考试等升官之途愚弄人民。

  备注:题后附图

  材料二:

  2010年,我国利用外资所占GDP的比重已超过40%,外资企业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5.48%,已远远超过许多经济外向型国家的外资比重。截至2005年底,我国实际使用外国资金额为6224.05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所获得的年平均利润率高达16%~18%,由此估算,2005年外商就从中国赚走了1000多亿美元的利润。世界银行根据发展中国家的一般利润率计算出的这个数字,显然和实际数字相差甚远,因为外资在中国享有的免税、廉价土地、超低价劳动力,以及各种收益,是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所没有的。中国的外资利润率有多高,这是中国官方和外资公司都列为高度机密的数字,我们只能从各种渠道进行比较测算。中国垄断行业的利润率是100%至2000%,外资经济的利润率一般不会低于国内垄断行业,许多外资公司也印证了这个推断。美国摩根斯坦利公司由于内讧,爆出的内幕是在中国的利润率达900%。我们权且按照垄断行业最低100%的利润率计算,外资经济每年在中国获取的利润应该在4万亿人民币以上,这相当于全国2年以上的工资总额。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部队个人事迹材料

党课培训小结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