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方剂大全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草药

  几次考试失利后,我逐渐浮躁起来,总是随便发脾气,过后又后悔,闷起头来不理人。

  孰知我脾性的爷爷知道了,叫我去他居住的远城区,把心情调理好——做中医的爷爷总能把一切调理得妥帖。

  爷爷家还是近十年前的模样,没有电脑、电视,一排排古老的书架间,一个电话都显得格格不入。书架上的《本草纲目》,让我想起小时候爷爷在耳边淡淡念着“绿豆,性寒……”竟比现代的小说还要亲切。

  在爷爷家住的几天,我翻翻医书和爷爷收藏的《全唐诗》之类文化典籍,偶尔也去中药铺转转,听老人家们闲适的对话,嗅着空气里淡淡的中药味,感受闲适而冲淡的心情。爷爷也不曾提起成绩等等烦心事,只在闲下来的时候,和我讲讲中药,讲讲诗词和古文,听到我不错的看法时赞许地夸奖几句,发现我的错误就认真的找出书来翻给我看。在家里如果做这种事情,大概会被妈妈骂成“偷闲”吧,我便更加珍惜这次机会。

  有一天跟爷爷谈到《何满子》,我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给我的印象很深。爷爷问我有没有学过元稹的“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我点头。爷爷便讲起元稹与写《何满子》的张祜之间的矛盾。本来,两位才子同写宫怨,是有很大的交流空间的。然而元稹却要求与自己交好的白居易做考官时不录取张祜。爷爷说起这件事时语气平淡,我却愤慨。这种事情历朝历代都有发生,人与人之间的嫉妒,正是阻碍发展的原因。然而我又想起了自己,我畏惧别人超越自己,是否也正是人性的黑暗面的体现呢?爷爷见我已经能够自己思考,便微笑着颔首走开了。

  我读王维的红豆诗时问过爷爷,爷爷说这是南方的相思豆,与我们常见的赤小豆是不一样的。赤小豆有小毒,相思豆毒性更甚,但用在中医这里,都是对人体有益的。正如欲望也是一种毒,只要我们勤于修剪,使之为己用,就能够惠己惠人。还有我一向嫌苦的黄岑,爷爷常常煮成粥的薏仁,各有各的好处,爷爷都一一讲给我听。

  在爷爷家没有住很久,但是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抱着一颗纯真的心听爷爷讲中药时的遥远记忆。那时没有听懂的,现在都有了或深或浅的理解。我想我的心情,是真的被爷爷给调理好了。

  爷爷和他热爱的草药是一样的。草本药物里渗透的精神,爷爷都有。我感到幸运的,是有爷爷灌输给我这草本精华。

中医中药方剂大全

有趣的中药名

  昨天爸爸咳嗽了,他吃了黄芩片,我好奇地拿起药盒,看到黄芩片的成份上写“十大功劳”!我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是不是写错了?这个药名怎么那么奇怪

  我上网查了一下,“十大功劳”果真是一种中药名。我还发现有更多有趣的中药名称:九眼独活、五马巡城、七叶一枝花、打破碗花花、王不留行、五指毛桃、六月雪、丢了棒、杜仲、徐长卿……这些名称稀奇古怪的,怎么也不会让人想到它是一种中药。更有意思的是,古代人写文章,常用中药名来表达另一种意思,比如用“杜仲”来表示“表弟”,“当归”表示“应该回来了”,“茴香”表示“回乡”,“附子”表示“父子”。还有抗日战争的时候,地下党用中药方来传递绝密情报,日本人怎么看也看不懂,气得哇哇大叫。

  这些中药名在文章中巧妙地应用,即有趣,又让人回味无穷!

药草

  家住深山无远亲,自生自灭埋藏深。

  本草纲目标青史,千古不忘李时珍。

  花有颜色人有貌,万紫千红多情调。一不中意百中意,百不见俏一见俏。...

  糕点做成花一般,未尝切勿夸在先。营养不在样式好,味美难以用目观。...

  钻云破雾上九宵,敢在山头挺直腰。自知超群是凭借,不与平地比身高。...

  世间万物均有用,功能皆由人验证。反正顺逆互通晓,剧毒亦可治大病。...

  人参鹿茸补身体,仙丹妙药救人死。世上若是无疾病,天下不会有神医。...

  飞机夸耀铁翅膀,胜过神鹰超凤凰。麻雀摇头揭短说:没飞先听震耳响。...

  能看火候会烹煎,各将技艺勺中添。同是一菜出百味,奥妙俱在知其鲜。...

  人心不大能包天,五湖四海涌其间。宽窄由来无法量,深浅伊始难望穿。...

我国的中药

  说道药,我就想吐。有的太甜;有的太腻;有的太苦,难喝。说实话,我觉得药不是什么好东西。不喝不行,要喝又咽不下去。中药真是“不堪设想”。因为中药苦得要命。熬药时,难闻的气味在空气中弥漫。我还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放学回家。外面的空气非常新鲜,可一进家门,一股苦到了极点的气味扑鼻而来。唉——熬药不仅难闻,而且很容易溢出来。

  中药的样子更是让人死了又活,活了又死。黑乎乎的药像从臭水沟挖出来的一样。药渣在水里真是起到了“点缀”的作用,就像树枝扎根在药底。喝药的痛苦就更不用说了,一含到嘴里,苦啊!当时我就想:真想把你这个东西给倒了。不过我还是忍了又忍。我不想活了,我心里闪了一个念头。

  有一次,我对着姥姥说:“药好苦啊。”姥姥回答到:“命才苦呢。”以后我喝药时就想着这句话,就不觉得苦了。 西药嘛,我有一段经历:我吃一种药丸时咽不下去了,卡在喉咙里憋的脸通红,“呀——”我使劲一咳。药丸喷了出来,啊——从此以后我对药丸有恐惧感了。上帝啊!是谁发明的药啊!

品味中药

  妈妈还让我按这个偏方吃药:玄参6--12克、决明子3--9克,捣碎煎服、地骨一般为3--9克、皮芦根一般干者9---30克;鲜者15--40克、连翘一般6--9克、牡丹皮5---9克、知母一般6---9克、板蓝根5—9克、金银花一般为6-12克、夏枯草一般为9克左右、栀子3—9克、蒲公英9——15克,捣烂外敷。这可让我一筹莫展,她还让我用了中医常用的一种退热法:这种是中医最常用的退热法之一,即用药性寒凉(甘寒或苦寒)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主要适用于热而不恶寒的病人。如见热不退,汗出较多,口渴喜喝冷饮,脉象洪大而数时,为热盛津伤证,此时宜用甘寒退热法,如石膏、生地、麦冬等;如见高热烦躁,口燥咽干,便秘尿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热毒炽盛证,当用苦寒清热法,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

  我无奈的去拿了药,后来我发现了中药并没那么苦,“良药苦口利于病”我发现我小时侯的可笑,在小时侯我吃了中药就要吃糖,现在我以经没那么弱不禁风了

  人生有时像一碗中药,在饱经风霜后就不会认为人生是多么苦。

中草药治病的谚语

  三分吃药,七分调理。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知母好刨,就怕拔毛。

  常山与草果,摆子无处躲。

  家有刘寄奴,不怕刀砍头。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若要睡得好,常服灵芝草。

  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

  识得半边莲,不怕和蛇眠。

  铁脚威灵仙,骨见软如棉。

  跌倒地上爬,快用八厘麻。

  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

方剂

  1,清胃散与玉女煎在组成、功效、主治证方面有何异同

  答:清胃散与玉女煎同治胃热牙痛。但清胃散重在清胃火,以黄连为君,属苦寒之剂;配伍升麻,意在升散解毒,兼用生地、丹皮等凉血散瘀之品;功能清胃凉血,主治胃火炽盛之牙痛、牙宣等症。玉女煎清胃热而滋肾阴,用石膏为君;配伍熟地、知母、麦冬等滋阴之品,属清润之剂;功能清胃滋肾,主治胃火旺而肾水不足之牙痛及牙宣诸症。

  2.四物汤的组成、功用与主治、配伍特点是什么

  答: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

  功用:补血和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配伍特点:本方熟地、白芍阴柔补血之品(血中血药)与辛甘之当归、川芎(血中气药)相配,动静相宜,重在滋补营血,且补中寓行,使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

  3、六味地黄丸与肾气丸在组成、功用、主治证方面有何异同

  组成:同: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不同:熟地黄(六味),生地黄、桂枝、附子(肾气)。(4分)

  功用:同:补肾;不同:滋补肾阴(六味),温补肾阳(肾气)。(3分)

  主治:同:肾虚(肾精不足);不同:肾阴虚证(六味),肾阳虚证(肾气)。(3分)

  4.逍遥散与一贯煎在组成、功效、主治证方面有何异同

  答:逍遥散与一贯煎均能疏肝理气,主治肝郁不舒之胁痛。但逍遥散疏肝养血健脾三者并重,主治肝郁兼血虚、脾虚之胁肋疼痛,常兼有头痛目眩、神疲食少等症;一贯煎则重在滋养肝肾之阴,主治阴虚气滞之胁肋疼痛,而见咽干口燥、吞酸吐苦者。

  5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功效、主治证、方义及配伍特点,方中用量最重的是哪一味药,为何?答:组成:黄芪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带瘀用桃红。)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证:气虚血瘀之中风。

  方义:方中重用生黄芪,甘温大补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为佐药;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并引诸药力直达络中,为佐使药。合而用之,则气旺、瘀消、络通,诸症可愈。

  配伍特点:本方重用补气药配伍小量活血之品,使气旺血行治其本、祛瘀通络治其标;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而不伤正。

  方中重用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

  6、越鞠丸主治何证,方中为何没用祛痰药?(主治六郁证,痰郁或因气滞湿聚而生。或因饮食积滞而致,或因火邪炼液而成,若五郁得解,则痰郁可消。)

  7简述川芎茶调散功用和主治。为何方中薄荷叶用量为全方最大?(川芎茶调散用薄荷叶、川芎、荆芥、细辛、防风、白芷、羌活和甘草,有疏风止痛之功,主治外感风邪头痛本方集众多辛温疏风药于一方,薄荷辛凉疏风止痛,清利头目,其辛凉之性并防疏风药之温燥过度)

  8、祛湿剂中常配伍理气药有何意义?试举一方为例说明。举例要求写出方名、主治证并指出方中所用的理气药。

  答:意义: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腻,最易阻碍气机,而气机阻碍,又使湿邪不得运化,故祛湿剂中常配以理气药,以求气化则湿化。

  例如:平胃散主治:湿滞脾胃证。

  理气药:厚朴、xx

  9、桂枝在桃核承气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的配伍意义。

  答:桃核承气汤: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

  xx:解表散寒,助阳化气

  苓桂术甘汤:温阳化气,平冲降逆,与茯苓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与白术同用可温阳健脾。

  10、小青龙汤、苏子降气汤、二陈汤汤主治证、功用有何不同

  小青龙汤: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证

  苏子降气汤: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主治——痰涎壅肺,肾阳虚衰之喘咳证二陈汤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主治湿痰证

  11、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主治证、功用有何不同

  苓桂术甘汤: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

  真武汤:具有温阳利水之功。主治阳虚水泛证

  实脾散:具有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之功。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

  12、止血剂为何常配伍化瘀药

  止血剂主治出血证1)离经而未离体之血即为瘀血2)止血过急易留下瘀血3)瘀血阻滞,新血难以归经又加重或引起出血)

  病例分析(写出中医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和解剂:

  1.刘某,女,28岁。第1胎足月分娩。产后第7天,体温突然上升到39.6℃,恶露无臭气。

  曾用抗生素治疗3天无效,症见恶露虽少,未净,腹不胀痛,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恶,胸胁胀痛,时太息,纳差,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伤寒少阳病----小柴胡汤)

  2.罗某,男,36岁,工人。感冒5天,呕而发热,间有恶寒,大便3日未解,以为热结,于是予调胃承气汤,药后发热未退,心下痞满难受,呕吐加剧,大便稀溏,l日3次,舌淡苔黄腻,脉滑数。(少阳与阳明合病----大柴胡汤)

  3.李某,男,30岁,干部。因肝区隐痛,形体渐瘦,时愈时发1年有余而住院治疗。

  西医诊断为迁延型肝炎,经保肝治疗3个月,疗效不显,特请中医会诊。诉仍有右胁胀痛,纳呆,肠鸣,矢气,大便溏,精神疲倦,形瘦,苔薄白,脉弦细。(肝郁血虚脾弱证----逍遥散)

  补益剂

  1.患者,男,32岁。腹泻3年,大便3-5次/日,饮食不化,常觉胸脘痞闷,肠鸣即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脾虚夹湿证----参苓白术散)

  2.患者,男,9岁。自小饮食不节,近月来饮食减少,自觉体倦肢软,少气懒言,观之面色萎黄,自言大便稀溏多日,时觉肛门坠胀不适,舌淡脉虚。(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证----补中益气汤)

  3.患者,男,39岁。近日因炒股大赔,导致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虚弦。(肝阴不足,肝气郁滞证----一贯煎)

  4.患者,女,35岁。近半年来,带下量多、色白、清稀如涕,面色光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濡弱。(脾虚肝郁,湿浊下注证---完带汤)

  5.患者,男,48岁。政府机要部门工作,压力较重,近日心悸怔忡,记忆力减退,失眠,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心脾气血两虚证----归脾汤)

  ,男性,39岁。

  主诉:咽中燥痛,失音1月余。患者约一个月前因失音而在他院经检查确诊为喉癌。现在接受放射治疗,自觉咽中燥痛,口渴咽干,干咳无痰,声音嘶哑,不能进食硬物,但胃口尚可,大便干结,二天一行,舌红,苔薄微黄,脉细数.(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百合固金汤)

  理血剂

  1.患者,男,63岁。两年来常感左侧胸部疼痛,胸闷,反复发作。近月来,发作频繁,夜寐多梦,唇黯,两目黯黑,舌有瘀斑,脉涩。(胸中血瘀证-----血府逐瘀汤)

  2.患者,男,78岁。两天前自觉神疲乏力,继而渐觉左侧肢体不利,口眼蜗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无力。(气虚血瘀之中风-----补阳还五汤)

  3.患者,男,25岁。3天前因琐事郁闷喝高梁酒1斤,及辣椒炒肉等大量辛辣炒炸之品后见心烦易怒,胸胁作痛,咽干口苦,继而于今晨开始咳嗽痰中带血,舌红苔黄,脉数。(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十灰散)

  4.患者,男,55岁。素有胃疾,l周前在气温骤降后胃脘疼痛加剧,经服西药3天后症状缓解。但今晨大便下血,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黄土汤)

中药

  一碗中药,飘着许些淡淡的药香,喝时苦涩,品味时却清香。

  我的身体素质不好,春秋季总是会雷打不动地患一些感冒。今年9月,我不仅又感冒了,而且还患了过敏性鼻炎。父亲知道后很着急,一个星期六下午便带着我去了药店,医生看后对父亲说:”这最好还是抓些中药喝。”父亲当即抓了五副中药,我看着五大袋满满的药,仿佛已经在喝中药似的,嘴里满是苦涩。

  父亲回到家中,就开始熬中药。他从开火开始,就在灶台旁一动不动地盯着中药。这时,我看见他烟雾缭绕中略显弯腰的身影,眼眶很快红了。父亲每每给我熬中药,都会从开始-直等待到结束,因为,他怕万一熬浓或熬淡了,药效的作用不佳。他却不知,他就以这样的姿势站立了半个多小时,背也稍有些弓了。直到锅里的中药冒出气泡,飘出淡淡的药香,药汁不多不少正好一碗,他才关掉火,将熬好的药汁过滤,为我端到桌子上。我看着那碗中药,没有像以前一样无奈的皱眉,而是捧起,放在唇边,轻轻品尝,再一仰头喝尽。

  刚刚放下盆子,就发现父亲的手心里多了两块冰糖、中药的苦涩未尽,冰糖的香甜已来,口中留下的,是药的清香。

  五副中药我喝了5天,父亲每次都是那么认真,不懈怠半地为我熬药,而我的病,很快也好了。我还想再喝一碗中药,在苦涩之中品尝清香,在袅袅烟雾中依稀辨出父亲略显苍老的清瘦身影。

中药小知识

  很多人以为,中药药性温和,因此可以大胆放心服用,剂量稍大也没有问题。但是,是药总有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如果乱用滥用,也会有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药物中毒。有的中药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如含有朱砂、雄黄、乌头的中药,更应引起注意。

  朱砂

  又名丹砂、辰砂、赤丹、汞砂,为天然的辰砂矿石,汞含量高,有安神镇惊、清心解毒之功效,是历代中医治疗心悸心慌、失眠癫狂的要药之一。同时,许多著名的中成药中也含有朱砂,如治疗心悸、怔忡、不眠的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治疗癫狂、耳鸣的磁朱丸治疗中风的安宫牛黄丸、活络丹等。但是,此类药物若长期或者超量服用,会对消化、生精、心血管、泌尿等系统造成危害。

  汞对胃肠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急性朱砂中毒可引起急性腐蚀性胃炎,慢性朱砂中毒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对肝脏损害可引起肝肿大、肝功能异常。对神经系统影响,表现为头皮麻木、视物模糊、睡眠不安、躁动多言、言语不清、易怒、胆小、幻觉、行动怪僻后期可出现意识淡漠、朦胧以至意识丧失、肌肉震颤等症。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可引起中毒性心肌炎、心律紊乱、血压下降。心电图出现ST段下降、T波高尖等中毒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对泌尿系统影响,可以引起肾小管上皮肿大、坏死,出现尿少、浮肿、尿蛋白、红细胞及管型,甚至少尿或无尿,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而死亡。

  雄黄

  雄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二硫化砷遇热分解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砒霜进入人体后,会破坏某些细胞呼吸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目前我国药典中含雄黄成方26个,内服制剂24个,常用复方制剂有牛黄解毒片、安宫牛黄丸、梅花点舌丹、六神丸、牛黄清心丸、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小儿化毒散等。这些制剂均含有雄黄,长期大量服用,可造成雄黄中含砷成分的积蓄,这种积蓄会造成使用者慢性中毒,其表现首先是皮肤损害,另外可引起肝、肾、造血系统等多脏器损害。

  乌头

  乌头别名五毒根,主产于西南地区。乌头的有毒成分是二萜类生物碱,其中毒性最大的是乌头碱,只要几毫克就可以让人丧命。

  乌头类药物属于温经通阳之品,常用来治疗痹证,也常配伍地龙、全蝎、蜈蚣、穿山甲、白花蛇、蜂房等通络止痛的虫类药物。乌头类中毒一般在服药后10分钟至3小时内出现症状,亦有在服药后立即发生或3天后发生的。中毒后可能出现阵发性抽搐、肌肉强直、身体发硬、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呼吸因痉挛而窒息,继而衰竭至死。一旦发生中毒现象,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中药方

  这几天我总是咳嗽,妈妈便带我去叶同仁堂看医生。

  我们坐在位置上等候,但我耳边时不时地传来婴儿的哭闹声,有的十分刺耳,让人受不了。有的哭得很悲惨,烦死了,我出去玩了一会儿。我在那儿想:有什么好闹的呢?不过只是一张药方而已。也许他们还小,不懂吧?这个问题老是在我脑子里闪过,我心情挺烦躁的。

  不知不觉,轮到我看病了。我高兴极了!真想马上离开这个“鬼”地方。医生按按我的手腕,看看我的喉咙,便开了一张药方给我。我拿着它去药店抓药。在路上,我拿着药方在研究,这医生写的到底是“甲骨文”还是“火星文”啊?字好潦草,我一个字都看不懂。我也拿给妈妈看,我妈妈也只能认出一个字。我便骂她:“你这个白痴,读书读了好几年了,你还只认得一个字!”妈妈无语。

  到了抓药的地方,心想:哼,抓药的,现在看你的啦!我看你研究它起码也要十分钟!我暗暗发笑。我把药方给了抓药的,然而他们并没有为这些潦草的字而惊讶,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打字到电脑里。我被抓药的一举一动给惊呆了。我问妈妈:“天下怎么有这样的写字与识字高手?”妈妈笑而不答。我看见抓药的却在偷笑我呢!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最新政治时事热点及考点

初三补课有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