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规划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2016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力举措,是现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台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台市委办[2012)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市委四大战略部署,以“美丽乡村、和谐台州”为主题,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四美三宜”总体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以展现农村生态魅力为特色,以深化“百千工程”和“清洁家园、和谐乡村”活动为载体,着力推进村庄优化整合行动、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农民创业增收行动、文明乡风培育行动等四项行动,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新农村建设规划

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党委、地委(扩大)会议和自治区、地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新农村。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从今年开始,全面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全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通过增加新农村建设财政支出,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以农业持续增效、农民大幅增收为核心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建设葡萄、瓜菜、畜牧业三大基地建设,强化农民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力度,着力改变农村面貌,加强农村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农村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党的建设“五位”一体,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2、目标任务。按照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服务机制、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机制、建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机制的要求,努力做到“三个观念转变”(即:由以土地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注重农民素质的提高;由以农业增收为主转变为非农增收为主,注重农民收入多元化;由农村发展单纯推进农业发展转变为“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加快“三个传统改造”(即: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致富农民的高效生态农业;把传统农村改造成为现代文明的新农村;把传统的农民改造成为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四有”农民)、建设“五个体系”(即:建设城乡统筹产业发展体系;建设城乡统筹的社会就业体系;建设城乡统筹利益分配体系;建设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乡城统筹的政府管理体系)、实现“六新”(即: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培育新产业;以农民增收为根本,提高新生活;以素质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先导,倡导新风尚;以乡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塑造新风貌;以创建平安、和谐乡村为目标,健全乡村管理新机制)目标。力争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开局,“十一五”时期取得较大进展,为2010年后十年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十一五”末,农业总产值达10.32亿元,年均递增6.6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50元,年均增加270元,年均递增6.3%。转移农业劳动力人数105000人(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县、乡、村级文化网络不断完善,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城乡水利、交通、电力等网络体系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农村公路通达率100%(其中柏油路达到85%)。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0%。

  3、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努力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大幅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和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搞强迫命令,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携手共进,建设美好家园。

  二、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4、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技管理机制,放活人员。农业系统党委、农业局要牵头组织相关农口单位加强与新疆瓜果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为农业服务的贡献率。突出实用实效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大良种良苗普及力度,突出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模式化栽培、立体栽培、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治、先进饲养管理、果品保鲜贮藏加工、节水灌溉、设施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等技术的推广。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对新农村建设的贡献率。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

  5、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坚持“退粮还经”,加大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要以葡萄、哈密瓜为主导,大力发展生态型农业、品牌型农业,加大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推广葡萄、哈密瓜反季节栽培,把传统农业、特色农业做成精品农业、优质农业,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发展鲜食葡萄,加快推进葡萄产业规范化栽培、标准化管理、无害化生产、冷链式供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葡萄产业化发展,力争“十一五”期间鄯善县葡萄产业化形成完整体系,全面提升吐鲁番葡萄产业化整体水平。规划到2010年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18.6万亩,其中无核白葡萄面积16.2万亩,酿酒葡萄0.6万亩,其他鲜食葡萄1.8万亩。葡萄总产量逐年提高,达到40万吨。加快发展畜牧业,要以牛羊育肥、特色养殖和良种繁育为重点,加快牲畜品种改良和新品种推广步伐,提高良种率,优化畜禽结构,由数量扩张向提高质量效益转变。2006年完成牛羊育肥93万头只,实现畜牧业产值1.68亿元,畜牧业在农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14%。

  6、加快三大基地建设。要以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为重点,加快葡萄产业化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早晚熟和设施葡萄。要抓住无核白葡萄入选奥运会专供果品这一重要机遇,认真理清葡萄产业的发展思路,高标准、高水平地规划葡萄产业,集中力量、倾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品牌,培植和壮大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十一五”末,力争将鄯善建成新疆优质的葡萄酒(甜酒)酿造业、葡萄制干业基地和果品保鲜、贮运流通基地。瓜菜产业基地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发展反季节瓜果菜。要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规模,三年出成效”的要求,着力抓好5个县级设施农业基地建设。2006年县财政将投入200余万元,对设施农业进行补助,全力支持设施农业的发展,到2010年,瓜的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万亩。畜牧业基地建设,要通过加强养殖基地、养殖小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广人工种草和家庭式养殖,积极扶持大户和康信畜牧、绿洲兔业等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到2010年,牲畜年末存栏46.3万头(只),年内净增率保持在2.5%的水平。畜牧业产值达到3.9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畜牧业人均收入974.5元。

  7、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把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重点,纳入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优先支持。要按照市场需求和加工转化的要求,坚持“合理布局、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思路,以产、加、销相互衔接的高效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为支撑,扩大特色农作物种植,加快建设县城区以连木沁镇、山南以鲁克沁镇为区域中心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按照“招商引资新建一批,改革改造巩固一批,创造条件培育一批”的思路,重点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支农支牧龙头企业培育,全力支持兰泰果业、葡萄干交易市场建设,积极扶持绿洲兔业快速发展,全力支持康信公司建设畜牧产业园,全力支持新昱棉纺厂改扩建,促进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尽快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提高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连片开发、高产高效”的原则,依托资源优势和加工企业,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连全村、多村成基地的畜牧业产业化建设格局。农业局、科技局牵头组织各乡(镇)及各单位,加强农副产品的商标注册和特色农产品原产地域保护认证工作,打造特色品牌,提高知名度,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8、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各乡镇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把发展集体经济同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农业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开发利用集体土地资源,主要依靠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业和畜牧业增加收益。各级党组织要扎实开展村集体“双清工作”,摸清底数,清理、盘活村集体资产,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大力发展乡村二三产业,努力培植集体经济收入的新来源。各乡镇要加强和规范集体资产和村级财务的管理,完善“村财乡管”制度和集体资产登记、管理、责任追究等制度,实行定期审计制度,加强对村集体资产的管理。要创新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通过增收还债、清欠还债和按法定程序核销减债等多种方式,切实减轻负担,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领导,结合实际,制定规划,拿出具体的措施方案,加快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2006年使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的行政村达到22个,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的行政村达到20个,彻底消灭“空壳村”,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10万元的村占到35%,10万元以上的村占到6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假期里,学校组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是主人”的活动。让城里的同学到农村同学家住几天,再让农村的同学到城里同学家住几天。我想学校可能是想让城里同学和农村同学体验一下不同的生活吧。另外还要增进一下同学之间的友谊。

  我很赞成这种做法,因为这种做法能让我们学会自主,离开父母,独自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我也很喜欢这种做法,因为是和同学一起,我认为和同学在一起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面对父母,我们就不能敞开心扉了。毕竟我们和父母不是一个年龄阶段的人啊。这样还能以此为借口自己出去玩,因为平时如果我们这么说父母都不会同意的,父母担心我们不会照顾自己,其实父母不知道我们的心思,我们早就想独立了。就是找不到机会,这次学校给了我们这么一个大好时机,我可不能错过。

  说到我们这次活动的过程,别提过得有多开心,玩的有多痛快了,我们去了曲江:又是去溪边玩,又是上山采蘑菇----这些我可都是第一次,还是和同学们一起的,很有新鲜感和刺激性哦。有时我还挺纳闷,为什么我们去的同学家除了早点外一天还要吃三顿饭?为什么在同学家里很少看到家禽?但我是不会管这么多的,只要大家都玩得开心,我也就高兴了。

  我认为农村很好,因为有时间就可以去爬爬山,捉捉虾,采采磨菇,在城里哪有这种生活体验啊!再说农村里空气这样清新,不像城里有那么多的气车和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气使空气变得污浊,所以城里人怪病多。虽然农村没有城市的高科技,生活没有城里方便,但我认为,对于人的健康来说,在农村生活会比在城市好得多!其实,农村真的变了很多,瓦房变成了水泥房,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对了,这次活动我可没只顾玩,我还想到了我的家人呢,我带回了在山上采的磨菇,还买了曲江特产-----烤鸭。到了家,爸妈一个劲地夸我懂事了,出去玩也能想到家里的亲人了,我当然高兴。说实话,我从曲江回来以后,还真是想念那地方啊!我想念农村那自然的美,想念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蘑菇,还特别想念同学家中热情接待我们的亲人----有那么多值得我们想念的地方,难道不是个好地方吗

  最后,我希望人们能把城市里的高科技和生活中的方便引到农村去,让农村变得更美好!

美好乡村建设五年规划纲要

  2012-2016年)

  建设“美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和农村社区化步伐,构筑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措施。为推动我县城乡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制定xx“美好乡村”建设工程规划纲要如下:

  一、认真把握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在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保持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态势,为建设美好乡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85.5亿元(现价,下同),是2006年的2.2倍;实现财政收入10.5亿元,是2006年的4.9倍。

  2、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2011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5.3亿元,是2006年的1.6倍,优质粮油、特色蔬菜、规模养殖、苗木花卉和乡村旅游观光“五大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产值达4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

  3、农民生活水平扎实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8200元,是2006年的2.6倍。农民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

  4、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和农村路网、饮水、供电、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县130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农村卫生饮用水受益人口达85%;农村电力实现了城乡照明用电的同网同价;全县所有的行政村实现了路、电、电话、广播电视“四通”目标。

  5、农村改革和机制创新稳步推进。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农村税费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民生工程、深化农村改革的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的配套政策及措施。村级集体林木林地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村级集体企业和资产等产权制度改革进展明显;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乡镇“三农”服务中心试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6、农村社会事业持续进步。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大,农民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得到不断加强。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巩固提高。“平安乡镇”、“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农村社会和谐安定。

  (二)机遇和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美好乡村建设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1、面临的机遇。一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形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积累,我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总体上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和能力。农业农村已具备相当的基础和实力,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正逐步向现代经济、现代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政治建设正逐步迈向规范化、法制化。二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决策部署为美好乡村建设注入了活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工作的重点、重心放在农业农村工作上,实行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致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对“三农”倾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支持农业的渠道和途径不断拓展,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城乡一体化进程正逐步加快,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正逐步形成。三是做大做强大滁城的战略决策为美好乡村建设拓展了新的空间。市委、市政府提出进一步发展壮大一体两翼的区域经济,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周边的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我县聚集,必将有力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小城镇、城郊型农业发展,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依托。

  纵观形势和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我县农村发展正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具备加快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

  2、面临的挑战。一是粗放型的农业增长方式还未得到根本转变。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因经济发展而产生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水源污染等问题还较突出;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牵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不多,精深加工和系列加工的农产品还比较少。二是农业农村的支持与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资金外流严重,投入不足,设施建设不配套,个别地方农业的基础设施和防灾抗灾能力还相当脆弱;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农业科技、保险、信息等服务体系不健全,人才匮乏。三是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工业化进程较慢,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四是农村发展还相当不平衡,发展面临的压力大。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加速发展。五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乡村两级的债务还较为沉重,村级集体增收缺乏新门路。六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文化事业发展还难以满足村民的需要;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社会保障体系还相对薄弱。七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美好乡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现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为目标,以深化和提升村庄整治工程和现代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凝聚合力,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打造来安人的新家园和突显南京“后花园”优势的美好乡村,加快城乡一体化推进步伐。

  (二)建设原则

  1、统筹谋划,分步实施。在空间布局上,根据村庄区位、人口、产业、生态等不同条件,因村制宜地确定创建重点,力争各个村庄形成独特魅力,打造美好乡村建设的“一村一品”;在工作步骤上,设立达标村(农民新家园)、示范村、样板村的推进体系,分层次、分阶段推进美好乡村建设,3年打基础,5年见成效。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繁荣特色,努力建设开放型、商贸型、农业型、创业型、旅游型、文化型美好乡村,各乡镇要将各自所有的村分类进行建设,发挥好优势,突出每个村的特色。

  3、点线结合,梯次推进。按照“34511”空间布局确定的点和线,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努力打造一批独具魅力的示范村点和示范线。通过突破“点”,串成“线”,带动“面”,逐步形成点上有特色、面上成规模、整体水平大提升的美好乡村建设格局。

  4、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典型示范,激发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激发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化村企共建活动内涵,实现共建共赢;整合全县各部门、各乡镇资源,集中财力、物力推动美好乡村建设。

  (三)建设目标

  按照县域村庄布点规划及各乡镇的总体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各乡镇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句话要求,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美好乡村”建设“875”工作目标,即村居建设管理达到“八化”:环境净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貌美化、村舍绿化、装饰彩化、风俗文明化、管理社区化;公共服务实施“七配套”:自来水、污水处理、文体中心、医疗卫生室、计生服务室、金融惠农网点、供销直销网点;建设成效实现“五美”:村庄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管理民主和谐美。

  1、“34511”空间布局。打造“3条线”,即来安至汊河线、来安至舜山线、来安至半塔线;建设“4个精品镇”,即汊河镇、水口镇、半塔镇、舜山镇;建成“5个样板村”,即林桥村、黄牌村、相官村、和平村、水东村;创建“12个示范村”,即张山乡桃花村、新安镇十里村、半塔镇罗庄村、汊河镇江青圩村、水口镇上蔡村、大英镇大英村、舜山镇大安村、雷官镇埝塘村、施官镇贾龙村、三城乡固镇村、独山乡裴集村、杨郢乡余庄村;培育“110个农民新家园”。努力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利用、公共服务健全、生态文化繁荣的和谐美好家园,加快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主导产业。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四大”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抓手,着力提高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努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推动我县美好乡村产业朝着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具体目标为:优质粮产业:逐年增加优质粮播种面积,主攻单产,提高总产。优质粮现有面积48万亩,总产22.1万吨,年均递增2.7%,到2015年优质粮面积53.5万亩,总产27.5万吨。蔬菜产业:现有面积5.5万亩,年均递增10%,至2015年面积达到8万亩。苗木产业:现有面积3万亩,年均递增15%,至2015年面积达到5.3万亩。葡萄产业:现有面积2万亩,年均递增25%,至2015年面积达到5万亩。畜牧业:现饲养生猪51.5万头、家禽1388万只、羊11.4万只、牛2.98万头,年均分别递增9.5%、15%、9.2%、7.3%,至2015年,全县饲养生猪达67.7万头、家禽达2112万只、羊达14.9万只、牛达3.69万头;现肉蛋奶产量5.1万吨,至2015年达6.9万吨,年均递增10%;现规模养殖比重70%,至2015年达到80%。水产业:现养殖面积12万亩,至2015年养殖面积达到13万亩;现水产品产量2.4万吨,至2015年水产品产量达到2.8万吨,年均递增5.1%。

  3、农民收入。到201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860元,比2010年的6925元翻一番。4个精品镇、5个样板村、12个示范村、110个农民新家园所在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的10%、20%、15%、5%。

  4、绿化工程。实现精品镇绿化率达40%以上,村庄绿化率达到40%,“三条线”两侧通过苗木、花卉和林果长廊建设,绿化率达到100%。在“三条线”两侧各100米范围内,对适宜建设苗木花卉及林果长廊的地段,栽植苗木花卉、经果林、速生丰产林,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向汊河、半塔、舜山三个方向辐射的绿色长廊,总长度75公里,绿化面积5500亩,其中:苗木花卉3600亩,经果林600亩,速生丰产林1300亩。

  5、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围绕农村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水源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节能减排等内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大力推广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逐步实现农村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卫生改厕率达90%以上。着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节本轻型栽培技术,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

  三、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方法步骤

  实施步骤:根据抓点连线成片的推进方法,以五年(2012年-2016年)作为规划年限,按照规划先行、层层动员、教育培训、精心组织实施的方法步骤进行推动,分样板村、示范村、达标村三个层次,依次铺开。确保实现“前两年抓点成线有基础、中间两年延伸扩面有成效、最后一年完善提升全覆盖”的要求,实现年度工作目标。

  1、2012年:重点打造来汊线:新安镇七里村,水口镇甲埂村、河西村、水东村、水口居委会、上蔡村、拥巷村、十二里半居委会、西王村、新河村,汊河镇相官村、黄牌村;重点建设水口镇为精品镇;建成相官村为样板村;重点建设桃花、罗庄等示范村;培育水口镇孙大郢基层村、武集集中居住区、拥巷集中居住区、夹埂集中居住区、大段郢村、水东集中居住区、枣林王岗基层村、甲梗陆郢基层村、上蔡集中居住区、余庄基层点,汊河镇江青圩村、相官村、黄牌集中居住区、华圩集中居住区、联庄集中居住区,大英镇沈庄集中居住区、丰山集中居住区、采东集中居住区、联合集中居住区、联郢集中居住区等20个农民新家园,扎实开展“美好乡村”创建,夯实“美好乡村”建设的基础。

  2、2013年:重点建设来安至舜山线:新安镇十里村,舜山镇和平村、大安村、林桥村、复兴村;重点建设汊河镇为精品镇;建成林桥村、黄牌村为样板村;重点建设十里村、大安村等示范村;培育舜山镇金郢村、练山村集中居住区、木港村、三湾集中居住区、林桥村集中居住区、舜山村集中居住区、大安集中居住区、复兴集中居住区,新安镇姜湖村、刘郢基层村、孙桥村、各庄村、泗阳集中居住区、卞郢基层村、黄坝小康村、周郢基层村、林场基层村、平洋基层村、中郢基层村,大英镇广佛王郢集中居住区、广洋集中居住区、广洋王郢集中居住区、芮郢集中居住区、邓郢集中居住区等24个农民新家园;初步显现“美好乡村”的建设成效。

  3、2014年:重点完成来安至半塔线:新安镇黄坝村,张山乡桃花村、庞河村、仰山村、倒桥村、郭郢村,半塔镇罗庄村、大余郢村、丁城村;重点建设半塔镇为精品镇;建成舜山镇和平村、水口镇水东村为样板村;建成汊河镇江青圩村、水口镇上蔡村、大英镇大英村、、雷官镇埝塘村等示范村;培育半塔镇半塔集中居住区、龙湖基层村、杨港基层村、红旗集中居住区、东竺基层村、螃蟹地基层村、新庄集中居住区、五里基层村、罗庄基层村、大余郢集中居住区、东槽坊基层村、苏郢基层村,雷官镇黄桥村、南庄基层村、姜渡基层村、殷大塘集中居住区、烟陈集中居住区、徐河基层村、雷后基层村、三里集中居住区、吴大云集中居住区、大井基层村。施官镇张储村、中所村、彭岗村(省村庄整治点)、桃庄村、西武村(省村庄整治点)、大塘村、贾龙村、施官村、张郢基层村、龙山集中居住区等32个农民新家园;正式显现“美好乡村”建设成效。

  4、2015年:重点建设舜山镇为精品镇;建成施官镇贾龙村、三城乡固镇村、独山乡裴集村、杨郢乡余庄村等示范村;培育张山乡庞河中心村、倒桥中心村、仰山中心村、桃花中心村、郭郢中心村、长山中心村集中居住区、长山林场集中居住区、张山中心村集中居住区、苟滩集中居住区,杨郢乡余庄村、红星基层村、赵庄基层村、志凡集中居住区、陡山集中居住区、宝山集中居住区、静波集中居住区、高塘基层村,独山乡周巷中心村、史云村中心村、光明中心村、黄圩基层村、田娄集中居住区、付山村集中居住区、马庄集中居住区、平郢集中居住区、金庄集中居住区、马厂集中居住区、独山村集中居住区、万冲集中居住区,三城乡5个:涧里村、河口村、固镇村、广大集中居住区、三城集中居住区等34个农民新家园。基本实现全县“美好乡村”建设第一个五年规划目标。

  5、2016年:完成“34511”空间布局的“3条线”、“4个精品镇”、“5个样板村”、“12个示范村”和“110个农民新家园”建设任务,全面实现全县“美好乡村”建设第一个五年规划目标。

  四、当前和今后五年美好乡村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编制完善规划和设计。已经完成规划编制和设计的,要进一步完善,没有完成的,要高标准高水平地完成。在规划设计中,一要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挖掘传承优秀文化,注重展现地域文化特色和地方风格;二要把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绿色长廊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特色文化村落保护等纳入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三要注重沿路、沿河、沿景区的规划设计;四要因地制宜、高水准地设计出各具特色的精品镇、样板村、示范村和农民新家园,避免“百村一面”、“千房一面”,力争示范镇、村,“一镇一景”、“一村一特”,到2012年底完成美好乡村建设空间布局规划体系,4个精品镇、5个样板村和12个示范村建设的专项规划通过市级评审,到2013年底完成110个农民新家园专项规划的市级评审。

  (二)加快主导产业发展。以水口镇水东村、新安镇十里村、施官镇贾龙村等示范点为主发展优质粮油主导产业,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优质粮生产水平;加大项目支持力度,深入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水稻高产创建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努力提高优质粮总量和品质;积极引进优质粮深加工企业。以张山乡桃花村、汊河镇相官村、三城乡固镇村等示范点为主发展蔬菜生产主导产业,抓好桃花村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建设、相官村省级蔬菜标准园建设;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加大“三品认证”力度,提高产品档次和效益;积极引进蔬菜深加工企业;积极争取项目支持。以舜山镇林桥村、雷官镇埝塘村等示范点为主发展苗木主导产业,优化品种、提高苗木花卉产品规格档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苗木生产企业、带动苗木产业快速发展;实现苗木生产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产量稳定、优质高效”的苗木产业新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苗木生产企业、带动苗木产业快速发展。以半塔镇罗庄村、雷官镇陈官村等示范点为主发展葡萄主导产业。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葡萄生产水平;加大“三品认证”力度,提高产品档次和效益;积极引进葡萄深加工企业;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发挥区位优势,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建设产品展示交易市场,打造“农超对接”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积极争取项目支持;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管理服务体系。以半塔镇、杨郢乡等乡镇所辖的示范点为主发展畜禽养殖作为主导产业,以大英镇广洋村、汊河镇江青圩村等示范点为主发展水产养殖作为主导产业,以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产业化建设;加大养殖产业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养殖水平;积极争取项目支持;积极帮办好嘉吉深加工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西瓜、芦蒿、毛豆、油桃等为主导产业的村,要分类制定规划,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开拓市场,加大项目投入。

  (三)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自身特色产业,以实施五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行动方案为抓手,分类推进主导产业的发展,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到2015年土地集中流转率超过60%,每个精品镇、样板村和示范村均有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发展农村特色旅游,制定乡村旅游村镇建设标准,推进农家乐精品化发展。到2015年,每个精品镇要至少打造1片,每片20-30家有特色、上水平的“农家乐”集群,形成品牌效应。到201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精品镇、样板村和示范村以及农民新家园所在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的10%、20%、15%、5%。

  (四)推进环境整治。推进环境整治。突出抓好农村保洁、污水处理和脏乱差综合整治工作,重点抓好“3条线”两侧净化、绿化、美化以及彩化工作。在治乱方面:做到无乱搭乱建,对临时搭建和违章建设的,以及村庄危房、废弃的牲畜圈等应予拆除。做到无乱摆乱放,对占道摊点应予取缔,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做到无乱贴乱挂,对有碍景观的小广告、广告牌进行拆除,对商铺招牌、空调外机、热水器外机以及杆线等设施进行统一设计、规范管理。在2012年底前基本完成治乱任务。在净化方面:建立起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到2013年对精品镇、样板村、示范村实现全覆盖。要抓好示范点内的道路环境的卫生保洁工作,到2013年底按标准配齐保洁员队伍。要做好污水处理工作,到2015年底,4个精品镇、5个样板村、12个示范村和40个以上的农民新家园要完善配套给排水、污水治理等公用设施。要做好农村池塘、河道的清淤泥、清垃圾、清杂草和建码头、建护栏、建护堤“三清三建”工作。在绿化方面:组织实施3条示范线苗木花卉绿化工程,做好村庄内绿化工作,到2015年,精品镇、样板村和示范村人均绿化面积达10平方米以上,林木覆盖率达40%以上。在美化彩化方面:对建筑物有饰面材料的外墙保持清洁,无饰面材料的外墙统一涂刷,要因地制宜对具备彩化条件的要建立内容丰富、色彩斑斓的文化大院或文化墙。

  (五)加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加大“农村道路联网工程”、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和农民安全饮用水安全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公路、公交、电力、供水、邮政、信息、电信、广电等设施的网络化建设,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要求示范点通村公路硬化率均100%,具备条件的可建设沥青路面。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消防能力以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厕等设施的建设。要统筹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功能齐全的村务活动、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健身、金融惠农网点和供销直销网点等服务场所,增强对农村人口集聚的吸引力。各乡镇、中心村要结合实际确定街道、小区亮化设计方案,灯饰的造型和外观既要美观实用,又要简洁大方,做到照明功能与景观功能兼备。

  (六)加大乡村建房管控力度。坚决落实“一户一宅”制度和农民建房面积标准,切实做到“八个禁止”:即禁止城镇居民私自购买土地建房;禁止非法倒买集体土地建房;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建房;禁止建新房不拆旧房;禁止擅自占用耕地“开天窗”建房;除乡镇规划区和村庄规划区特殊需要外,禁止沿国省道两旁100米以内建房;禁止未批先建、批小建大、批东建西;禁止违反城镇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建房。规划建设及国土部门要结合“一户一宅”制度,严格执行《xx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办法》,确保“八个禁止”落实到位。乡镇政府、乡镇规划、土管所和村干部要严格履行职责,严格把关,从严管理,从严查处违章违规建房行为。

  (七)建立完善社区平台。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场所、科技大院、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公共设施管护,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到2015年,精品镇、样板村和示范村建有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大厅,县、乡镇、村三级联网,村级事务网上公开。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到2015年,精品镇、样板村和示范村全部建立村(居)党委(总支)领导,村(居)委会自治,社会管理办公室、社情民意信息站和为民服务中心为承载的“一委一居一办一站一中心”新架构。

新农村建设

  我们乘着大巴大约用了2小时的时间来到了富阳洞桥镇小学,他们的校园整洁美观。

  接着,我们在洞桥镇小学夏老师的带领下去看油菜花。一朵朵油菜花竞相开放、绚丽多彩,它们开得金灿灿的,像一大片金子一样,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花丛里,几只顽皮的小蜜蜂正飞来飞去,忙给油菜花采蜜呢!我马上拿起手中的照相机拍了许多照片。漫山遍野的小野花也都露出了它那可爱的脸蛋,真惹人喜爱。我一边走一边欣赏美景,咦?怎么前面那么多人拥在一起,我忙跑上去一看,呀!原来是三头牛,它们正在为农民伯伯耕地呢!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一头黑色又强壮的牛正一动不动地朝我们看,嘿,这可真是拍照的好机会。再往前走,我们又看见一头牛正卖力地耕地,农民伯伯朝我们微笑了一下。更让我们兴奋不已的是小山坡上有几只可爱的小羊羔,有的窜上窜下,有的在吃青草,还有的看到陌生人正要逃走。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大“水库”,在城里很少能看见这样清澈的水,既清又绿,像翡翠,似明镜,使人流连忘返。吃完中餐,我们整理好自己的东西,一起检查地上有没有垃圾,然后下了山。我一边走一边回想刚刚那一顿美味大餐,没过多久,就到了小学。

  最后,我们学军小学和洞桥镇小学还搞了一个大联欢,里面的节目丰富多彩,虽然富阳的学习环境没有杭州那么好,但是他们表演的节目一点都不比我们差。我们学军小学四年级的同学拿着自己的书送给了富阳洞桥镇小学的同学们,洞桥镇小学的同学们也送我们了一张精美的贺卡,那张贺卡是多么宝贵啊!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我们就要返校了,我们恋恋不舍地向富阳的同学们说:“再见”。

新农村建设

  虽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的高速发展使每一位公民对如今的生活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倍感“生活原来如此简单”。但是这些方便民众的高耗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

  2010年7月12日我们由居委会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来访牌楼村的新农村。当微风吹拂过我脸庞的一刹那,凉丝丝的,惬意无比,此刻,我想到: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低碳生活吧。满载着好奇和向往,随之我便踏入大门,那显眼的太阳能路灯伫立在宽畅的马路两旁,虽然那里称为农场,可是已经是提前开始了低碳生活的美好生活。随后是白墙黛瓦的农宅,在绿树花草的帘幕中时隐时现,顿时眼前呈现一幅经典而令人回味的江南水乡。

  漫步着,却意外发现一边已是建成的高楼大厦,一边便是宁静的田园风光,如此的景象便充分描绘“城市与乡村互动”的主题。首先踏入的,是一所世博会展馆中,我们意外收获了许多知识文化,譬如许多出自航头的历史名人,使人不禁感叹生活的无比情趣。

  在饱赏完航头历史的陈旧流光之后,我们便来到了一个污水处理处。还未靠近,就有一股浓浓的臭味扑鼻而来,让人作呕。走进,原来如此的臭气是从一个类似井的洞中散发出来的,不用说,那应该就是特别的污水处理处了吧。

  在顽强地突破臭味之后,走进

建设新农村

  1、村村通

  这些混凝土或者柏油伸入乡村内部

  可能会触到父亲额头上的创痕

  很多年,他在暗处长满锈迹

  随时可能倾塌成一堆零碎的日子

  请给村庄一个光亮的出口

  让父亲笨拙地迫近城市

  一路散发浓郁的乡土气息

  一片稻田,两棵苦楝树,三丛野菊花

  2、免除农业税

  乡村很沉重,仿佛一松手

  就会跌落一地

  一万个少女,卸下光洁的翅膀

  经过炊烟熏烤,慢慢变成庄稼

  这是真的,农业税被免除

  少女可以选择喜欢的方式复活

  或者在村口,或者在集市

  开三五片花,飘一两缕香

  3、两免一补

  乡下孩子是泥土做的

  这样用力敲打,我会失去翅膀

  杂草容易在我身上发芽

  请轻轻擦拭我吧

  “两免一补”缩短一小段距离

  我多出一个飞翔的理由

  妈妈,城市还很遥远

  我想长出一身漂亮的羽毛

  4、医疗合作保险

  这么长久地靠近土地

  的确容易折断

  母亲一身内伤,仍然

  保持庄稼的姿势,不肯倒伏

  医疗合作保险让生命增加重量

  母亲小心把夕阳一遍遍描红

  矮房子,香椿树,篱笆墙

  飘出香喷喷的米饭味道

创建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看了关于农村的电视后,专家提了一个问题:如果我是农民,我该怎样

  我如果当了农民,首先要治理好水土,由于大量伐木和过度开垦土地,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我就要在房前屋后,荒坡上种上各种果树,让村里一年四季花香四溢,果实累累.这样既保住了水土,又让人们吃上鲜美的水果.我还要加阔加深水库,加固大坝,开凿出一条条渠道,庄稼人就再也不会因旱,涝而忧愁了.

  其实,农村就是跨越新世纪的起跑线,可这起跑线,也在跨入世纪!

新农村建设

  今天,我到外婆家去做客。一路上,我蹦啊,跳啊,笑得合不拢嘴,心想:外婆家会有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会遇到什么新鲜事呢

  到了外婆家,我这小辈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外婆家门前的那条小溪变得既干净,又清澈,不像以前那样肮脏,湍急。远处连绵的高山是那样的翠绿,大不了像以前那样,远远望过去灰蒙蒙的一片。走过去外婆家的大门,我更是大吃一惊:外婆家的坑坑洼洼的黄泥晒场,如今变成了平平整整的水泥晒场;原来到两楼的木梯子,如今变成了安全的水泥楼梯……

  走进屋里,外婆兴奋得对我说:“锦钖啊,现在科技先进了,农村经济发达了,现在,我们农村里环境好了,空气也更新鲜了,走上楼去看电视吧!”我上楼一看,原本那一只老旧的黑白电视机变成了崭新的彩色电视机,原来的木板床变成了软绵绵的席梦思……看完电视后,走下楼后,我听见了鹅叫声,鸡叫声和鸭叫声等各种声音。我心想,虽然现在农村经济发达了,可环境更好了,我们要爱护新农村,让新农村更整洁更美丽!

  啊,我爱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

  我的家乡建设村,听村里老人讲:自60年代以来,生活十分清苦。成年人几乎都出去打工了,只有一些老人、小孩、妇女在家乡,但这样清苦的日子没有一直持续下去,是王村长引领我们村从贫穷走上了致富之路。

  王村长是一位大学生,毕业于名牌大学,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进办公室,拿公司薪水,可他却偏偏跑到我们这穷颖僻壤,当起了“大学生村官”。

  王村长一来,就指出了一个问题:知识水平不高,成年人少,多妇女、老幼,对村庄发展影响很大。针对这一问题,王村长首先办了一个图书室,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书,他还亲自办了学堂,教不同年龄段的人读书,提高文化素质,他还大力加强农村建设,使外出打工的成年男子陆陆续续回到村子,帮助搞建设,他还带领一些农民搞企业,如养猪、养牛、种棉花,使我们村的经济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2003年“非典”袭击了这个村庄,他积极带人做消毒工作、卫生工作,使村民逃过了一劫。

  2005年,他在养猪中发现了利润,带人集体养猪,创造了不小的利润,因此,人人开起了小轿车,家家住进了楼房,而他却还骑自行车,住平房,家家为他抱不平,他却说:“党和国家把他派来建设新农村,这已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为什么一定要住楼房呢?”

  2008年奥运会,我们村去看了开幕式(当然只有几个),当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时,他流了泪,是党和国家把中国建设得如此美丽!是党和国家赋予了他责任,让他建设新农村!我们衷心地感谢党,是党使我们生活得更美好!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乡村振兴56项补贴政策

关于中华魂的素材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