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党员故事50字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2016精选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演讲稿

  周湘华,男,今年68岁,1986年入党,南苑社区第二支部书记,是汤齿的一名退休工人。退休后,周书记又“二次上岗”,每天奔走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为居民维护合法权益,化解大量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成为社区居民贴心的老娘舅。

  每周三,周书记都会到社区合和社会工作服务站“坐诊”,倾听邻里心声与诉求,哪家有需要帮助,他总是积极上门解决;邻里之间有什么隔阂,他总在第一时间前去化解前嫌,成为居民生活中名副其实的好帮手、调解员。然而,面对复杂难缠的纠纷,周湘华也坦言,“老实说,我不是没有想过放弃的时候。”话虽如此,但他始终坚持初衷不放弃,“每当看到前来调解的家庭能重归于好,看到人们解决矛盾后的破涕为笑,这种心头涌起的喜悦和感动是旁人不能体会的。”他淡然地说。

  与此同时,周书记还担任社区楼道长,任劳任怨,模范带头。一次春节期间,小区水管爆裂,他半夜接到电话后立即起床,在零下两度的冰水里忙了三个多小时,最终将总水表修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彼时的他全身都已湿透,手脚已冻僵,回家后半天才把鞋子脱掉。但他从来没有怨言,遇到困难,也从来不会退缩,在他不懈的努力和辛勤付出下,西小区邻里和睦,欢乐和谐,大家也都十分信任他、尊敬他。

  2015年6月,在西小区“老旧小区改造”期间,他就成了最勤奋的监工。每天都能看到他在小区奔走的身影,帮助现场施工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改造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他便及时向社区、街道如实反映,妥善解决问题,助力改造尽善尽美,得到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在平时生活中,周书记还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是志愿者队伍中的“领头羊”,关注社区各项工作进展,关心社区孤寡老人生活,热情服务,亲切慰问。

  一直乐于奉献的周湘华同志,为社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索取任何回报,正是他满腔的大爱和正能量有力助推着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正是通过周书记的引领,二支部的党员也纷纷加入志愿者服务团队,西小区的氛围更和谐了!

优秀党员故事50字

2016最新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演讲稿

  都说平凡中蕴含着伟大,伟大渊源于平凡,今天,我们在平凡的阳光中被照亮被温暖,在平凡的雨露中沐浴成长,也在每一个平凡的党员干部身边默默感受敬业、奉献的力量。

  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轰轰烈烈,可就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扎根于泥土之中,却拥有蓝天的梦想;他们,居住在东隅,却心怀整个星城;他们,栖息在百姓之间,却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岁月献给了平凡的基层工作,为人民的幸福和党的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我身边有这样一位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朴实的不能再朴实的共产党员,黝黑的脸庞、朴素的衣着、不高的个子也并不算宽阔的肩膀,看起来就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大爷,却用无怨无悔、任劳任怨的行动扛起他对党的誓言。他是一位平凡的农村支部委员——62岁的北赵家村文书赵立信。

  他总是亲切随和却也总是步履匆匆;他总是尽职尽责却也总是忙忙碌碌;他总是感叹时间流逝却在成为党员的四十年光阴里勤勤恳恳、无私耕耘。1992年进入村委工作,二十四年如一日,也许并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有太多牢记人心的事迹,但他却把心安放在人民心中,为村庄建设为村民利益付出了二十四年的辛劳。

  去年如火如荼的环境整治工作中,他和村干部们起早贪黑、走街串巷发放宣传材料,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年过六旬依然像个年轻人一般健步如飞;两鬓斑白却在为村里每一个低保户、贫困户认真准备材料,每张表格都用他一丝不苟的字迹填满;六十二岁的年纪还在努力学习使用微信回信息、发图片,周末向回家的孩子学习使用电脑填写表格,与时俱进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这是赵立信的人生格言,没有惊天动地的宏伟壮举,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在平凡的岗位上折射耀眼的光芒。

  赵立信只是众多优秀党员中最平凡的一位,从身边这或平凡或不平凡的党员事迹中,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方向、一种动力。作为一名同样平凡的年轻工作者,我不必好高,平凡的工作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事业;我不必鹜远,细心体会,永远珍惜,榜样就在我们身边。我因身边有这些优秀的党员感到骄傲,我因身边的每一股奉献的力量感到自豪。愿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都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坚定信念。

名人故事:刘少奇-共产党员不能随便行使职权

  刘少奇同志在担任党和国家重要职务期间,不少亲属和老同志想靠他的关系给他们办,办点私事。其中有的不想当农民,要求去当工人;有的不安心农村,想到城市,还有的想买些紧俏物品等等。但凡是求过刘少奇同志的,都被他拒绝了。

  这天,为了作好这些人的思想工作,刘少奇同志忙里抽闲,专门召集了一次家庭会议。王光美和孩子们,还有几个亲戚及部分工作人员也参加了。会上,刘少奇同志说:

  "今天,请你们来开个会。这个会议室是我主持政治局同志开会的地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嘛!什么矛盾呢·你们以为我当了国家主席,给你们点方便,给你们点东西很容易。但我和你们的看法不一致,这就是个矛盾。有了这个矛盾就要正确处理。你们在农村的想进城,希望我帮忙。不错,我是国家主席,硬着头皮给你们办这些事,也不是办不成,但不行啊!我是国家主席不假,但我是共产党员,不能随便行使自己的职权。你们现在吃饱了,穿暖了,就该好好工作,不能因为你们是国家主席的亲戚,就可以搞特殊,就可以不好好工作,随随便便。要为国家争气。"

  听了刘少奇同志和颜悦色的一席话,在座的人深受教育。原来有些想不通的人,也想通了,认识到那样做是不对的。天长日久,刘少奇同志廉洁奉公、不走后门的事迹就传开了。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贝执法为民的故事

  警花从不开在温室里

  6月24日,记者初见37岁的李贝,圆圆脸庞嵌着酒窝,一身警服中藏着娇小玲珑身姿,但不输热血男儿,她,让金盾绽放耀眼光芒。

  1998年,初入公安队伍

  的李贝一点不让须眉,她练就查缉、擒拿、射击等一身“硬功夫”。

  2000年,李贝作为唯一女民警乔装成“女老板”,和同事深入中缅边境,混迹在毒贩中间,抓获贩毒嫌疑人13名。

  2010年8月10日,炎炎酷日下,地面温度达到40摄氏度,李贝临危受命,周旋了近一个小时,将一名患精神病意欲自杀女子,从近50米的高台边沿成功营救下来。

  2013年娄底火车站春运异常忙碌,作为湘中地区的铁路交通中转站,许多外来务工人员都在娄底返乡。有些不法分子盯住了外来务工返乡人员的腰包。一连许多天,娄底火车站辖区派出所屡屡接案,案发均在凌晨,不法分子利用拼车的方式,在中途谎称有人丢包,而将坐车人的钱财全部搜刮抢劫一空。娄底公安局把这个棘手的案子交给了李贝。

  李贝毫不犹豫领着10余名干警,分兵三路,换上便装,乔装成返乡的农民工,严寒中蹲点守候。

  一连20天从深夜到凌晨的蹲守,李贝和干警们一口气端掉了3个丢包诈骗团伙,11个犯罪嫌疑人归案,一时间,娄底火车站前恢复了往日的太平。

  在巡逻处警大队100多号男干警中,多数为部队转业的干部,在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中,从不畏惧、雷厉风行、果敢英勇的李贝成为他们心中暗暗佩服的女汉子。

  执法为民好警察

  2002年,李贝从禁毒一线转到了看守所,一到看守所就傻眼了:都认识。女毒贩郭某就是李贝从云南亲自抓回的。

  刚开始,只要李贝上班,郭某就打架、自杀。李贝陪她聊天,做她的思想工作。2004年5月,郭某被决定执行死刑,临刑前,她将所有的后事和女儿的照管全部委托给李贝。

  2007年,李贝调任到巡特警支队,担任巡逻大队大队长,手下有了70多名干警。

  2014年除夕晚上,李贝守勤。城区一连接到5起火警,忙得全城消防官兵团团转,没想到全部是假火警,有人在故意制造事端。李贝带着队伍出动,一直到初一凌晨3点才将打假火警电话的男子付某找到,移交到派出所关押,派出所随即就放了人,原因是付某是精神病人。

  李贝才明白,自己遇到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移交难题,一直因多个部门管理制度而掣肘,没人管。

  李贝决心去“管管”。她利用3个月的时间跑民政、卫生等部门协调,终于在2014年5月,将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移交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卫生部门指定市康复医院为接收单位,治疗经费由民政部门统筹相关政策解决。

  一个多年悬而未决的难题终于化解了。目前,巡逻处警大队移交肇事肇祸精神病人200多人次,实现了娄底城区街面无精神病人无人照管的局面。

  守护一方百姓平安

  在李贝手机里一直存着2年前70多岁成奶奶照片,照片中的老人又黑又瘦,穿得破烂不堪,而且赖坐在街上,不肯起来。这是2年前的一幕场景。

  成奶奶是位空巢老人,家住在偏僻的棚户区,老人怕回家,有次老人上街跟门店老板吵了起来,报警后,被巡逻干警用警车送回了家。老人感到了一丝温暖,以后每次出来,老人总惹点事,让警车来将自己送回家。

  一来二去,干警们把奶奶当成了“故意蹭车”的,报告给李贝。李贝说:“等下一次,我来。”

  奶奶没让李贝等多久,2天后,看着李贝一人站在面前,不高兴地问:“怎么没开警车。”李贝说:“没有警车,我陪您走回去。”

  走着、走着,老人不愿意了,就出现了李贝照片中的那一幕,走走停停,回家短短的路途花了2小时,走到奶奶家中一看,李贝的心就凉了,她决定不能让老人再住在这。李贝立即为老人联系了一家老年公寓,让老人搬到那里。如今,成奶奶养得白白胖胖,跟两年前简直判若两人。

  李之北老人曾是娄底市华达机械厂高级工程师,一位研发榴弹炮的专家,随着岁月的流逝,70多岁的老人患上了老年痴呆,出去了就不知回家的路,好心市民打110,李贝和干警们每天不厌其烦送老人回家,守护老人的平安已成习惯。

  守着每个人的平安,李贝在心愿中憧憬:“社会更安宁,百姓更满意。”

优秀党员的故事

  优秀党员有很多,在我心目中我外公也是一名优秀党员。他高高的个子,挺挺的身子,大大的眼睛,嘴上留着一丝丝胡渣,虽然他已经两鬓灰白,眼角和嘴已经均匀的伸展出几条深深的皱纹,但却红光满面。他背不驼,眼不花,健步如飞,看上去仍有一副警察的样子。他已经不年轻,退休了,但他还在普陀区里,负责管理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做了不起的工作,他还十分热爱工作。以前,外公还没退休,他当时还在法院工作,就已经掌握了一套调解纠纷和解决民事矛盾的本领。退休后,怀着一颗对民族工作的忠诚和热心来到民族联,汗洒岗位,兢业工作。

  记得有一次,城管工作人员和拉面馆的老板发生了矛盾,争执不休,眼看事态越演越烈,谁都无法劝阻他们,这时,急需一个双方认可、有一定调解能力且熟悉各项政策的“老娘舅”进行斡旋,区里领导很快就想到了外公。可此时的外公正因发高烧卧床在家。临近午夜,随着矛盾的激化,双方大打出手,区里领导再也按捺不住,拨通了外公的电话。我的外公一接到电话,强忍着病痛、嗜睡,起床换衣,穿上鞋子,外婆见了,心疼地说:“哎呀,都这么晚了,外面很冷的,你还发着烧,能否明天再去!”可外公说:“不行的,晚去一会,没有老娘舅,可能会出大乱子,更何况是城管和宁夏人之间的矛盾,万一闹不好,就会演变成政府和百姓之间的矛盾,汉民和回民之间的民族矛盾,耽搁了时机那就难上加难!”说完,他急忙下楼,开启助动车,飞驰而去。

  望着外公的背影渐渐远去,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外公到了那里,仔细耐心地倾听拉面老板的哭诉,针对双方矛盾的焦点,进行政策宣传,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逐一化解他们心中的疑惑。等外公回到家里时,已经是凌晨了,外婆心疼的看着外公,让他早点休息,这时外公红通通的脸上带有丝丝笑意,精神分外抖擞,就像战场上打赢胜仗归来的战士,丝毫没有露出一丝疲倦。

  我的外公是一个三十五年党龄的老党员,是党对他长期的培养和教育,练就了一身调解工作的过硬本领,但他还在学习,不断学习各类政策和法规,我常问,“外公你什么都懂,就靠你自身这点老本处理任何事都绰绰有余,干什么还要学习啊?”外公却笑吟吟地说道“要记住,孔夫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要学会不断反省,为党是否尽力,为民是否尽心,为人是否尽仁”。

党员—王辉的故事

  党的历史道路上,是崎岖不平的。

  从1921年建立至今已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风雨雨,从几个人到几百人再到几千人,其过程是漫长曲折的。

  1997年7月1日不仅是香港回归的好日子,更是优秀党员王辉入党的日子。当时入党的过程是十分艰难,而王辉则靠着强烈的责任心,强大的人缘与优秀的教书质量光荣入党了。

  王辉 87年开始工作,并申请入党。

  期间于兰花中学工作,他工作认真负责。在即将被学校任命入党时,他为了更好的发展,毅然离开兰花中学,调回南京。成为了一名名为“旅游团”的差班班主任。于是这个班在王辉的细心带领下。使这个班从年级倒数第一变为了正数二。

  后来学校又专门把一个32名坏同学组成的班级交给王辉。然而在这个艰巨的任务下,毫无畏惧,并没有认为学校在欺负他,相反是信任他。于是他天天住在音乐教师里,冬冷夏热,毫无怨言。于是这个班顺利毕业,并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结果王辉又一次抛下了这一切,去了滨江中学认真教学。在那些顽皮同学的恶劣行为下,他以理服人。他平时尊重别人,包容别人。心地善良,乐于和其他老师一起分享自己的教材,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入党了。

  听了王辉的事迹,让我受益匪浅。我日后一定要像王辉学习。

教师党员微故事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使者。作为教师中的一名党员,我一直都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着。虽然已从事教学工作多年,但对于平时的每一堂课从来都是一丝不苟,毫不松懈。对待学生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注他们的发展,不断提高他们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对于后进生一向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不管多差的学生,总会有她的闪光点,抓住机会进行表扬。适当的表扬能使她们感到开心,信心倍增,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对于学习或品行较差的学生,积极配合班主任王老师进行说服教育并组织学生开展“一帮一”结对活动,对她们严格要求,体贴关心,热情帮助,使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工作中用我的实际行动实现着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他们用行动向周围群众展示了什么才是新时期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形象。正是相信我们学校的明天才会更美好,我们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灿烂辉煌。

名人故事:蒋先云.永远做共产党员

  1926年,继三月"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又提出所谓整理党务案",阴谋排斥共产党人,篡夺革命的领导权。

  在一次会议上,蒋介石宣布;共产党在本党高级党部之委员,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共产党员不得当中央各部部长;共产党须将加入本党的党员的名单交本党中央,军队中不能有跨党党员,国民党员不允许加入共产党,退出共产党便可留在军队里。最后,他指着黄埔军校学员,国民党二大代表,后来在湖北省担任全省总工会工人纠察队总队长的共产党员蒋先云,连声问: "有谁退出共产党?有谁退出共产党?"蒋先云霍地站了起来,坚定地说: "我是共产党员,永做共产党员。"蒋介石听了一愣,接着又洋洋得意讲了一通"三民主义",并给每人发一张"党籍声明表",妄图造成--种压力,迫使共产党员退出共产党,参加国民党。蒋先云接过"党籍声明表",撕个粉碎,忿忿地说: "谁脱离共产党,就是叛变革命。头可断,共产党籍不可牺牲!"

  此后,蒋先云根据党的指示,率部北伐,1927年在河南与奉系军阀作战中英勇捐躯,实践了他"头可断,共产党籍不可牺牲"的誓言。

优秀的共产党员习仲勋的故事

  祖辈逃荒到富平县垦田

  据富平县县志办公室的范志强介绍,习家庄是光绪26年(公元1900年)一家习姓人迁居到此才有的新庄,故以习姓冠名。这个人就是习仲勋的爷爷习永盛。《习氏家谱·后代世系》中记载,习姓起源于春秋时期的习国,后相继迁徙到湖北襄樊、江西临江、河南南阳。光绪年间,河南南阳一带连年旱涝灾害,再加上苛捐杂税,导致民不聊生。习永盛不得不举家逃荒,沿路乞讨。恰在此时,富平县招引外地灾民垦田复耕,习永盛便在富平县安顿下来。

  习永盛有三个儿子:习老虎(小名老虎,是否有其他名字无人知晓)、习宗德和习宗仁。1913年10月15日,习宗德的长子习仲勋出生于习家庄。

  习仲勋出生时,大伯习老虎早已离家当兵,一大家子人仅靠父亲习宗德在水烟行做学徒和叔叔习宗仁的纺织手艺度日,挣扎在饥饿线上。直到有一天,已经做了下级军官的大伯突然回了一趟家,留下60两银子,习家的生活环境才有所改善,盖起了9间房屋,买了几十亩薄田。

  习仲勋叔叔习宗仁的孙子——已60多岁的习保平介绍,习家庄原有8户,最近几年又盖出了两个院落,现在共有10户,40多口人,户主全都姓习。习保平虽是习仲勋的亲戚,但多年来一直过着俭朴的务农生活,年纯收入不足5000元。

  习保平回忆,习家没有书面家训,但家教一直很严。“长辈们要求我们老老实实做人,习仲勋就是最好的表率。他特别敬重他的大伯习老虎……从来都不为家人谋私利。”

  从小就是“习司令”

  据《习仲勋传》记载,习仲勋的童年时代,虽然家中是粗茶淡饭,但那时他的祖母健在,叔叔住的地方也不远,十几口的大家庭过得其乐融融。

  1922年春节过后,9岁的习仲勋到都村小学上学。学校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国语课老师,叫郭培生。郭培生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班上的优秀作文张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习仲勋的作文是被贴得最多的。全国解放初期,习仲勋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时,还把郭培生请到西北局小住,与老人家一起吃饭叙旧。

  生性活泼的习仲勋喜欢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放学后,他还爱组织小伙伴们在附近的村庄里摆下“战场”,进行作战游戏。每当此时,习仲勋总是显得特别机智勇敢,指挥有方。他先找一个竹笼往头上一套,作为头盔,身先士卒,攻入“敌阵”。时间一长,小朋友都愿意接受他指挥,称他为“习司令”。

  1926年春天,成绩优异的习仲勋进入渭北地区最有名的立诚公学高小部上学。这是一所具有浓厚民主进步色彩的学校。在这里,习仲勋13岁就加入了共青团,经常接受党团组织的指派,以鸡毛信的形式进行串连,号召农民行动起来,抗粮抗捐。此后,由于国民党盯上了立诚公学,习仲勋等人转学到富平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上学。

  15岁狱中加入共产党

  1927年底,习仲勋以优异的成绩被陕西省立第三师范(简称三师)录取。在这里,他继续参加学生活动。地方反动当局派了一名反动骨干魏海,到学校担任训育主任,加强对学生的监视。

  1928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3周年纪念日,魏海宣布学校要开展纪念活动,进步师生决定不参加反动派组织的活动,以示抗议。魏海听到消息后,便质问其中一名进步学生杨树荣:“为什么不参加纪念活动?”杨树荣回答:“是大多数学生的意见。”魏海又问:“都是谁?”毫无政治经验的杨树荣说出了包括习仲勋在内的9位共青团员的名字,魏海立刻把他们写在纸上。

  党团组织作出投毒除掉魏海的决定,并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同意。然而,由于操作失误,毒药没有毒死魏海,反被部分教师误食,餐后呕吐腹泻。刺杀计划被识破了,第二天,地方反动当局包围了三师,逮捕了魏海名单上的共青团员。但坐牢吓不倒习仲勋,正是在监狱里,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反动当局把他们押到西安。经过长达4个月的审讯,当局也没能从习仲勋等人嘴里挖出任何消息,最后只能要求他们写下保证书,然后放人回家。这就是震惊陕西的“三师毒案”。

  16岁挥泪别故乡

  习仲勋虽然获释了,但父亲习宗德在他入狱的日子里思儿心切,积郁成疾,于1928年11月去世。不久,习仲勋的母亲、叔母相继过世,叔叔也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家庭的重担,骤然压到了习仲勋的肩上。他要照顾病重的叔叔和6个年幼的弟妹。而且,他还有一桩更急切的心事——他出狱后,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他陷入了迷惘之中。

  1930年,叔叔的身体逐渐康复,开始操持家务。同时,与富平县相邻的三原县武字区传来中共组织开展“筹赈”的消息,习仲勋精神为之一振,他和中共武字区委取得了联系,开始在乡间的青年伙伴中进行串连和宣传工作。此时,他萌生了离开家庭投身革命的想法。

  他把自己要走的事告诉了年龄较大的两个妹妹:“我们没了父母,你们要互相照顾,还要管好弟妹,不能让叔父作难。”

  1930年2月6日,习仲勋早早出了家门,又忍不住转身回望自家的草屋。他心里充满了不安和内疚:他没有告诉叔叔自己要走的事,他真怕叔叔禁不住这个消息旧病复发。但新的革命任务在等着他,16岁的习仲勋毅然挥泪别故乡。

  此后的几十年间,习仲勋只在1958年和“文革”期间回过两次习家庄。直到2005年5月24日,在去世3周年之际,习仲勋的骨灰才永远回到家乡。

老共产党员的故事

  1921年7月1日,嘉兴南湖的雾霭深处摇来一只小小的游船,那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中国共产党降生的摇篮。转眼85年…光阴荏苒,沧桑巨变,我们伟大的党正引导着社会主义新中国这艘时代的巨轮驶向如歌的明天。给党唱支歌,歌唱党的歌,歌唱我市的建设之歌,歌唱发自我市人民心中的肺腑之歌;党在深情的歌声中,党在我们无私奉献的故事中,党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我校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八十五周年,举行了“歌颂祖国热爱党”的作文竞赛。

  聆听党的教诲,心中装着党的形象;遵守铁的纪律,展露出钢铁长城一样的威武雄姿。

  罗宵山麓,太行山上,青纱帐里,淮海战场,到处闪现我们青春的身影,到处留下我们奋斗的足迹;到处洒下我们青春的热血,到处回响我们战斗的歌声。我们的脚步跟着党指引的方向,我们的牺牲为着人民的解放;我们把青春和生命交给了党,我们把心中的歌儿献给党。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漫天霞光中,我们分明看到党的无数英雄儿女踏雪而来…江竹筠、董成瑞、焦裕禄、孔繁森,还有……他们,正以殷切的目光关注着这个多少人曾经为之奋斗、无限神往的新时代。繁荣昌盛、国富民强,一个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新时代!“岁寒不惧严霜苦,傲雪只为迎春来”…前人的昭示,先烈的足迹,激励着风华正茂的我们,要用自己火热的青春去为社会主义的伟大乐章谱写最激动人心的华彩!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用积累写三个分论点议论文

高二议论文万能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