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中国历史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中国历史故事

  漫谈古今中外史,一览上下五千年;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这五千年的历史,会有多少故事在诉说过往。

  宋朝后宫里的传奇皇后

  那是个不寻常的夜晚。

  1048年正月十八,宋仁宗正在皇后寝宫里休息,一声凄厉的惨叫撕碎了夜空。侍卫叛乱、闯进后宫杀人了!这让习惯了文治的仁宗皇帝多少有些紧张,倒是曹皇后先镇定下来,吩咐严守宫门,保护仁宗,又派心腹去调救兵、预备救火——这一点非常聪明,正是她的预见,叛贼们纵火烧宫的计划流产了。

  这一夜之后,曹皇后在史书上留下了生动的形象。

  第一次变法的旁观者

  宋仁宗有三个皇后:第一个郭皇后是“包办婚姻”,垂帘听政的太后一死,他就找个理由把皇后废了,第三个是深受宠爱的张贵妃,不幸早亡,仁宗思念之下追封为后;而真正陪伴了他大半个帝王生涯的,是第二任皇后曹氏。

  在北宋,许多皇后和妃子系出平民。曹皇后的出身,可以说是非常高贵了——她是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的孙女。大多数时候,她温柔简朴,最喜欢的活动是带着宫女妃嫔,在宫里种点庄稼,采桑养蚕。唯有“夜半平宫乱”,才显示出她将门之女的非凡胆识,令宋仁宗大为佩服。

  有个显赫的娘家,对皇后来说,未必就是好事。外戚干政,是所有帝王都小心提防的。曹皇后饱读史书,不愿重演历代皇后家族的悲剧。终其一生,不单独和娘家人见面,连对亲弟弟曹佾也不例外。册封皇后的当天,她的叔叔曹琮上奏,辞谢皇帝的封赏:“我既然成了皇后的亲属,就不应该再受恩典了。”另一个亲戚曹仪也自请辞去军职。

  在朝廷,曹家没有一个高官,在后宫,皇后没有争过一次宠。张贵妃仗着得宠,越礼提出要借皇后的仪仗出游,而曹皇后并不介意。得意忘形的张贵妃回宫后向仁宗炫耀,仁宗十分生气,狠狠地训斥她扰乱礼仪。

  可一旦涉及到国家问题,曹皇后就十分主动。“夜半平宫乱”过后不久,闰正月十五,仁宗兴致勃勃,想在宫中再张一次灯,重温“灯火阑珊处”的元宵气氛。而曹皇后觉得这样做一来铺张浪费,二来百姓会有闲话,于是便据理力争,再三劝阻,让仁宗取消了计划。多年以后,她对孙子宋神宗回忆这段皇室夫妻的生活时,说道:“我以前听到了民间的疾苦,一定会告诉皇帝,仁宗皇帝听了我的话,也常常会颁发赦令。”

  轰轰烈烈的范仲淹“庆历新政”,在宋仁宗的支持下开始了。此时,曹皇后提出过一些反对意见。但总体上,她保持了一个旁观者的清醒。大变法带来的人心动荡,新党和旧党的激烈论争,丈夫作为皇帝如何驾驭朝局,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成为日后她极力纠正宋神宗变法的经验之源。

  脆弱皇权的保护者

  1063年,仁宗去世,英宗继位。

  康熙题匾

  康熙皇帝下江南,来到了杭州。他在西湖四周游山玩水,吟诗题字,以风流天子自命。

  一天,他传下旨意,要到灵隐寺随喜。

  灵隐寺里的老和尚得知消息,又惊又喜,连忙撞钟击鼓,把全寺三百多个和尚都召集过来。和尚们披起崭新的袈裟,头戴毗卢帽,手敲法器,嘴里念着阿弥陀佛,大家跟着老和尚赶到三里路外的石莲亭,把康熙皇帝迎进了灵隐寺。

  老和尚陪着康熙皇帝,在寺前寺后、山上山下游玩了一遍。康熙皇帝看见高高的山峰,清清的泉水,山上长满绿茵茵的树,地下开遍红艳艳的花,真是一个好地方!他心里一高兴,就吩咐在寺里摆下素宴。

  皇帝摆筵席,可热闹啦!吹的吹,弹的弹,唱的唱,一时间把这个佛门净地,竟变成了帝王之家!

  老和尚早听说过康熙皇帝喜欢吟诗题字。这时见他那摇头晃脑的样子,便去找跟随康熙皇帝的地方官商量:“大人呀,我想求皇上给山寺题一块匾额,你们看行不行?”

  杭州知府说:“好哩,好哩,如果皇上给你灵隐寺题了匾额,就连我整个杭州府都沾光啦!”

  钱塘县官也接上话茬:“皇上酒兴正浓,你这辰光去求他题匾,我看他一定会答应的。”

  老和尚心里有了数,便壮壮胆子,走到康熙皇帝面前跪下磕头:“万岁,看在灵隐寺大菩萨的佛面上,请您替山寺题块匾额,也让我们风光风光吧!”

  老和尚这一求,正好搔着康熙皇帝的痒处。他点了点头,抓起笔刷刷几下,就写起一个歪歪斜斜的“雨”字。这辰光,他已经喝醉了,手腕有点发颤,落笔又忒快了些,这个“雨”字竟占了大半张纸!灵隐寺的“灵”字,按老写法,在“雨”下面还有三个“口”和一个“巫”呢!现在只剩下这小半张纸的地方,随你怎样也摆不下了。重新写一张吧,那多么丢脸呀!康熙皇帝一只手抓着笔,一只手不住地拈他那撮山羊须,可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围在旁边的官儿们,明知道康熙皇帝下不了台,但是谁也不敢明说,只有站在旁边干着急。还好,有个名叫高江村的大学士,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先在自己手掌心写了“云林”两个字,再装作磨墨,挨近康熙皇帝身边,偷偷地摊开手掌。康熙皇帝一看,哎呀,这两个字真是救命王菩萨呢!不觉酒醒了一半,便稀里糊涂地写下“云林禅寺”四个大字。写完,把手一扬,将毛笔抛出老远。

  老和尚过来一看,不对呀!“灵隐寺”怎么写成了“云林禅寺”?他也不看看风色,就结结巴巴地问:“我们这里叫做‘灵隐寺’,不叫‘云林寺’呀!是不是……皇上写错啦?”

  康熙皇帝听了,把眼睛一瞪,喝声:“多嘴!”老和尚哪里还敢再开口,只好恭恭敬敬地立在旁边了。康熙皇帝回过头来,问官儿们:“这地方天上有云,地下有林,你们说说,叫它‘云林寺’有什么不对啊?”

  “对呀,对呀,皇上圣明!”……

  听官儿们七嘴八舌地奉承他,康熙皇帝乐得哈哈大笑,便吩咐把匾额雕起来挂上。

  皇帝一句话,官儿们就忙了。他们一面叫人将灵隐寺原来的匾额换下来,一面找来工匠,把康熙皇帝写的“云林禅寺”四个大字镌刻在红木上,贴金底,黑漆字,二龙戏珠镶边,当场挂到山门上。

  从此以后,灵隐寺就挂着名不副实的“云林禅寺”的匾额。但是,杭州的老百姓并不买账,尽管“云林禅寺”这块匾额挂了三百年,大家还仍旧叫它“灵隐寺”。

  然而,这一次皇权交接,并不像表面看到的那么顺利。仁宗无子,继承人空悬多年,皇族和大臣暗潮涌动,各有人选。自幼被曹皇后领养在宫中的赵曙,一直徘徊在太子位置的边缘。即使仁宗晚年,决意立他为储,可其位子也并不稳固。英宗赵曙在惴惴不安中登基,随时可能动荡起来的政局,却因为两个人得以平稳过渡。

  纪晓岚趣事

  乾隆皇帝五十大寿时,和珅送了两只玉桶作为寿礼。每只玉桶都是用整块蓝田玉制成,晶莹剔透,毫无瑕疵。乾隆看了龙颜大悦。内务府总管趁机进言道:“万岁爷每天喝的水都是用普通的木桶从城外玉泉山运来的。有了这两只玉桶,何不调两名太监专门为万岁用玉桶担水,以保我皇龙体康健,福寿延年?”乾隆听了更加高兴,令内务府总管立时安排,同时重赏了和珅。和珅禁不住颇为得意,一旁的纪晓岚把烟袋伸过来,一口烟呛得和珅透不过气来:“和大人,真是煞费苦心啊!”

  从此只苦了两名小太监,每天天不亮就得出城,从玉泉山下担水回皇宫。两只玉桶装满了水原本也不太重,可是远路无轻载,两名小太监也没干过什么重活,自觉得苦不堪言。两人商量,想个什么办法,脱离这份苦差。这一天,和珅进宫,两名小太监见和珅满面春风,心情不错,两人使了个眼色,上前求他给两人换个差使。和珅摸了摸油亮的脑门,道:“你二人的差使乃内务府所派,万岁爷亲准,怎能轻易撤换?你们要是想使这差事变轻,只有去求纪晓岚纪烟袋。”两名小太监作难道:“只恐纪大人不为小的做主。”和珅微微一笑,招呼小太监上前,附在耳边如此这般嘱咐了几句,两名小太监先是惊疑不定,继而欢天喜地地去了。 这一天,纪晓岚又喝得酩酊大醉,坐在宫门外,烟杆拿在手里,却怎么也送不到嘴里。两名小太监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把两只玉桶放在地上,一边帮纪晓岚递烟,一边帮着捶腿捏肩。纪大人此时醉眼蒙眬:“你们两个今儿这么孝顺,是不是有求于我?”两名小太监赔着小心道:“满朝上下都说纪大人胆量最大,最看不惯和大人巴结献媚皇上,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果纪大人今天敢把和大人献给皇上的玉桶给摔碎一只,我们就信了。”纪晓岚听了这话,想也没想,拾起一只玉桶,“啪”的一声就给摔碎了。两名小太监倒吓了一跳,赶紧去禀告和珅。

  和珅即刻去见皇上:“纪晓岚胆大包天,借酒装疯,把奴才献给主子的玉桶给摔碎了一只,此罪不可轻饶!”乾隆一听,也气坏了,立刻命人去召纪晓岚。纪晓岚酒尚未醒:“参见皇上,不知召微臣何事?”乾隆一见纪晓岚的样子,气更大了:“好个胆大妄为的纪晓岚!朕来问你,为何要摔碎朕的玉桶?”纪晓岚一听,酒吓醒了一半,却也并不惊慌。“启奏万岁,臣摔碎了一只玉桶,是为了万岁着想。”乾隆被气得有点哭笑不得:“你摔碎玉桶居然是为了朕着想,你倒说说看,你是怎么为朕着想的?”一旁的和珅趁机火上浇油:“万岁,纪晓岚不知悔改,还在胡搅蛮缠,罪在不赦。”乾隆点头:“你今天如说不出理由,朕必定从重治罪。”纪晓岚道:“臣启万岁,微臣摔碎此桶,并非酒后失德,实是为我主万岁的江山社稷着想。万岁明鉴,从古至今,江山只能一统(桶),哪里能有二统(桶)?如有二桶(统),岂不是说我主万岁的江山要落入他人之手?”乾隆听了这话,也觉得颇为有理。和珅正待说话,纪晓岚抢先接着说道,“我想和大人献玉桶的时候,也绝无此意。”乾隆尚未发话,和珅已吓得双腿一软,跪倒在地:“万岁明鉴,奴才献玉桶时绝不曾有此想法。奴才对主子忠心耿耿,苍天可鉴。求万岁明察!”纪晓岚看着匍匐在地的和珅:“我想和大人这也是无心之失。正因为此,我才假借醉酒之际摔碎一只桶,以保我大清江山千秋一统(桶),也想帮和大人弥补一下这个无心之失。不知和大人意下如何?”和珅连连答道:“摔得好,摔得对!奴才也愿我主千秋万代江山一统(桶)。奴才若早先想到这一点,一定会在纪大人之前摔了此桶。”纪晓岚对乾隆道:“万岁,不知者不罪,您就饶了和大人这次吧。”

  和珅也连声道:“求万岁开恩。”乾隆挥了挥手:“行了行了,这件事就这样,都下去吧。”和珅站起身,擦了擦头上的冷汗,同纪晓岚一起往外走,低声说道:“老纪,行,真有你的。”纪晓岚微微一笑:“和大人,您也不赖。”

  此后,两名小太监就用余下的那一只玉桶从玉泉山抬水,比起原先的挑水轻省多了。可时间一长,两人还是觉得苦:若是没有了这只玉桶,那不就更省事了吗?一天,两人把这话对和大人说了,求和珅出主意。和珅转了转眼珠:“你们俩怎么这么傻?这事求我不行,还得去求纪大人。还记得上次怎么教你们的吗?”两名小太监心领神会地走了。

  这天,纪晓岚又喝多了,两名小太监借机上前,一边小心服侍,一边旧话重提:“纪大人的胆量我们上次可算是见识了。可如果纪大人敢把剩下的这只玉桶给摔了,那才是真正的有胆气,让人佩服。”纪晓岚暗想:“这两个小子真没安好心。上次撺掇自己摔了一只桶,差点获罪,这次又来了。得给点苦头让他们尝尝。”心里这样想,嘴里却说:“这有何难?”提起那只桶,“啪”的一声,又给摔碎了。两名小太监赶紧又去禀告和大人。

  和珅高兴了,这下看你还有什么说的。立刻去见皇上告纪晓岚的状:“上次纪晓岚借酒装疯,摔碎了您的玉桶,还在万岁面前强词夺理,恐吓奴才,这次纪晓岚恶习重犯,又在酒后摔碎了剩下的那只玉桶。他明知道我主江山只能一统(桶),还借故摔碎,实在是居心不善,其罪可诛。”乾隆听了也生气,令人马上把纪晓岚找来问话,纪晓岚就在宫外等着呢。乾隆见了纪晓岚大发雷霆:“上次你摔碎一只桶,朕饶过了你,你不思悔改,又把剩下的桶给摔了,是何道理?”纪晓岚不慌不忙,答道:“臣正要来启奏万岁,臣为了万岁江山社稷着想,摔碎了这只玉桶。”乾隆听了气得都快说不出话了,一旁的和珅厉声喝道:“纪晓岚,上次你摔碎玉桶,狡辩说是为我主万岁江山一统(桶),这次你又摔了一只,难道我主的江山一统(桶)也不统了吗?你到底是何居心,速速招来,我主定会饶你不死。”纪晓岚转脸问他:“请问和大人,为何我一摔,这玉桶就碎了?”和珅心想:纪晓岚该不是吓糊涂了吧。“废话!玉乃娇贵脆弱之物,如何禁得起你摔?”“是啊。这江山如若同这玉桶一般,不堪一击,怎能牢固长久?从来都说江山铁统,才能千秋万代相传。微臣正是为万岁的江山着想,摔了这不堪一击的玉桶,请万岁另铸一只坚固厚实的铁桶,由那两名小太监合抬,以示我大清铁统(桶)江山,千秋永固,我想和大人也一定和我一样,希望我主江山犹如铁统(桶),而不似玉桶那般弱不禁风吧?”和珅冲着纪晓岚直翻白眼,嘴里却不能不应:“奴才当然愿我主万岁江山铁统。纪大人所言,正是奴才心中所想。”乾隆看着他,又好气又好笑:“既然如此,就按纪爱卿所奏,马上另铸一只铁桶。此事交由你去办。”“喳!”和珅答应着,和纪晓岚一起告退。纪元晓岚笑对和珅道:“和大人,那只铁桶一定要铸结实了,要是再让人摔碎了,其罪非小啊。”

  只苦了那两名小太监,从此之后,每日得用那只厚重无比的大铁桶来抬水了。

100个中国历史故事

国史故事

  中国,是一个响亮的名字,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名字。正如拿破仑所说“中国是一头巨大的狮子,不要惊动他,让他沉睡吧,他只要一惊醒,将会震动全世界”。没错,中国的出现,造就了五千年的历史与文明,中国的崛起,改写了全人类的历史。

  翻开那一张张记载着中国历史的书页,100多年前,中国开始了它那饱受屈辱、不堪回首的历史,1840年起英国像中国发起了鸦片战争,1842年8月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可耻的城下之盟---《南京条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854~1856年英国与法国又找出借口,开始了侵华战争。而事情并非这样结束了,1860年法、英国再次侵占中国,将圆明园洗劫一空,纵火焚烧,1901年,八国联军、比利时、西班牙、荷兰又与清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中国,一个原本让每个国家都朝拜的文明古国,却包含着许许多多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那一张张签订的合约,一个个屈辱,都让每个中国人铭记在心中,一个落后的国家只得挨打,看那一位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却为祖国得不到统一,而在哭泣!

  我仿佛看见了陆游临终前在哭泣,泪中包含着祖国因得不到统一的无奈;我好似看见了杜甫在哭泣,泪中又包含着因看不到国强的失落;我又好似隐约看见了李白在哭,泪中好似包含着才华横溢,却得不到重用,而郁郁寡欢的感慨。

  是呀!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千古文人的泪,对后人却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奋发图强,现在的中国人早已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在一步步想着更好的目标发展。

  中国就是一部史书,任凭风雨的击打,任凭心中的怨恨,任凭刀枪的碰撞,它也依然在我们心中伫立,它也依然抵住“寒冷‘与“诱惑”一直抵达它想要到的地方。捧一股清泉,浸透明日的梦想,仿佛生的火焰,燃尽昔日的光芒。洒一线生机,承托古今的辉煌,恰似沉默千年后蓦然地回首。唱一曲永恒,萦绕梦想的翅膀,宛如未来的饿光芒刺穿黑夜的黄昏。中国的国学是一曲永远也谱写不完的诗歌。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中国历史典故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中国历史经典典故

  出处:《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唐·李白《长干行》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长守尾生抱柱之信,拼减沈郎腰带之围,真情至语。惠淇源《婉约词》六

有趣的中国历史小故事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从前有一群人住在一所房子里,这群人,他们勇敢、勤劳、聪明,在当家人的带领下,遵循着当家人所制定的家规,辛勤的工作着。于是他们逐渐的把房子的规模扩大了,房子里的装修越来越豪华,大家都觉得生活美满,邻居们也羡慕着这所房子里的人,纷纷与房子的当家人交朋友,又让自己的人到这所房子住,去学习这所房子里的人的美德。

  住在这所上千年历史的老房子里,当家人换了一代又一代。突然有一位,他命令把所有的门窗都关上,于是空气就不流通了,房子里的人渐渐变得昏昏欲睡,做着“老子是天下第一”的美梦。这时有人从外面强冲进来并且抢掠着屋子里的东西,屋里的人却还傻呆呆的问人家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一方面,这群入侵者肆意的抢夺屋子里值钱的东西,破坏着不能带走的东西,劳役着、伤害着屋里居住的人;另一方面,被强迫打开了的门窗使屋外的新鲜空气得以进入房子,于是屋子里的一部分敏感的人渐渐苏醒了。

  看着被糟蹋的家园,这部分人决心要拯救房子。第一人提出只需要对房子进行内部装修,这个人就是康有为。结果当然摇晃着的房子并没能得以加固;第二人认为房子要推倒重建,这个人是孙中山。但结果也是失败的,因为重建的房子并没有根基;第三人认为房子不但要推倒重建,而且需要把老房子的地基彻底铲除,并且新建的房子要把地基打得牢牢固固。结果这个人带领着屋子里一大部分希望保卫家园的人成功的把房子盖好了——这个就是中国共产党!

  2、《凿壁偷光》

  “啊——痛死我啦!”匡衡大喊一声,只见他用右手捂住正在流血的左手,这是在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匡衡小时候的一天傍晚,他在家里看书,天色已晚,书上的字也越来越模糊,看不清了。可是匡衡家里一贫如洗,根本没有钱买蜡烛,他出去走走,看到邻居家里很明亮,便想凿开墙面让邻居家里的光亮透过来,借这些光看书。

  匡衡找好位置,左手拿着锥子,右手拿锤子,“咣、咣!”向墙壁砸了几下,把手震得发麻。墙面太硬了,一点洞也没砸出来。“这墙头这么硬,要不白天多看书,晚上别看了吧!”可这种想法立刻被否认了,他想起白天还要给地主家割草,放牛,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书。便又砸了起来。

  匡衡用更大力气,“咣!咣!”砸了几下。由于屋里光线太弱,他不小心砸到了自己的左手上,“啊——痛死我啦!”他大声叫起来,感到钻心的痛,他的左手被砸的鲜血直流,匡衡放声大哭起来。不知哭了多久,他不再哭了。他拿起一块破布缠住了自己的左手,又重新拿起锥子和锤子向墙面砸起来。

  不知又过了多长时间,一丝光亮突然从洞里透出。匡衡又小心地凿了起来,又过了一会儿,一大束光从洞里透了出来,匡衡高兴的一下子跳了起来,赶快迫不及待地拿起书在光亮下看书。

  因为匡衡每天晚上在洞前读书,学到了许多知识,因此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大学问家。

中国历史故事

  新朝末期全国一片混乱,反莽起义无处不在。公元17年,以铜马、绿林、赤眉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在全国爆发。起义过程中,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和豪强列霸,也乘机聚兵起事,攻城掠地,大闹天下,全国又处于一片互相残杀的混乱之中。

  国破家亡,各民族之间互相残杀。处在这种灾难之中的人民,他们日夜思念曾给他们带来幸福的高祖刘邦的西汉王朝。就在这时,南阳大地主刘演、刘秀兄弟打出“复高祖之业”的旗帜,组织了一支七八千人的春陵军举兵反莽。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刘秀自幼丧父,孤儿寡母在叔叔刘良的照顾下生活,直到他长大。年轻时的刘秀,身材高大,一表人才。他为人讲究诚信,处世谨慎,性情温和善良。他在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的基础上,依靠地主阶级的“功臣”、“良将”们,抗击群雄。

  各地的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十余万人。起义军将领们都主张拥立一个刘姓的皇帝,以此统一号令,顺应人心。他们认为刘玄懦弱,容易左右,因而于公元23年在宛城南面的洧水拥立刘玄为皇帝。刘玄是春陵侯刘仁的曾孙,在平林军中,号称更始将军。刘玄当皇帝后,改元为更始元年,并封了一大批官,封刘演为大司徒,封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南阳一带的起义军严重威胁着王莽,王莽很快集结了43万人马,号称百万,命司空王邑与司徒王寻讨伐起义军。公元17年6月,王莽军队首先与刘秀相遇,刘秀的将领见敌多势盛,不敢作战,都跑回昆阳(今河南叶县)城中。

中国千年历史故事

  一、鸿门宴

  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芈心的人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张良向刘邦分析,不宜和项羽硬拼,刘邦只得退出咸阳,回师霸上,更知道自己军力不及于项羽四十万大军,刘邦更把在咸阳所得一切,原封不动的送到项羽营中,更说愿让项羽称关中王。范增已觉出刘邦必成大器,便命项羽设下“鸿门夜宴”一心诛除刘邦,但此事为项伯知悉,项伯竟顾念和张良故人之情,向刘邦大军报讯,刘邦知道这鸿门宴是去不得的凶险之地,但张良却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条,赴会也许能有生机,刘邦无奈只得应约前往。

  鸿门宴当日,范增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定要把刘邦人头留下,谁知刘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项羽之怨恨,范增便再命“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一心要在席中把刘邦刺死,可是还是被项伯和樊哙给刘邦解了围,刘邦终于更借往如厕而逃遁而去。

  二、立木树信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

  “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不久,秦国进攻魏国的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

  三、萧何月下追韩信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刘邦推荐韩信,称他是汉王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之材,应重用韩信。刘邦采纳萧何建议,七月,择选吉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从此,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东向,争夺天下。

中国历史故事:元宵节的美丽传说

  美丽乡村作文-初二作文

  3.三年级观《开学第一课》有感——中国巨大的变化

  :猜灯谜

  6.元宵节猜灯谜活动策划方案

  7.元宵节猜灯谜活动方案

  优秀作文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

  刘邦很得意地进入了咸阳城,并以“关中王”自居。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有些留恋起来,准备就此住下,享受享受。妹夫樊哙劝他注意天下还没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刘邦根本听不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他这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刘邦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

  刘邦到达灞上之后,便召集当地的名士,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项羽在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也领兵直奔关中而来,争夺做天下王的资格。等到了函谷关,见刘邦不但已经平定了关中,而且还派兵把守函谷关,不由得大怒,立即命令英布领兵攻下了函谷关,然后领兵四十万直奔咸阳,驻扎在了戏下(现在的陕西临潼东北的戏水西岸)。刘邦的属下曹无伤对刘邦很不满,为了得到更大的官职,他暗地里派人向项羽挑拨说、“沛公刘邦想在关中做王,然后让子婴做宰相,自己将秦的财物都纳入私囊。”项羽听了不禁火冒三丈,范曾也劝他趁机除掉刘邦这个对手。项羽就下令准备,要在第二天进攻。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强大的项羽相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不可能战胜项羽的四十万精兵。最后是项羽 的叔叔项伯“救”了刘邦、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见项羽要进攻了,便连夜潜入营中找到张良,让他赶紧走,以免被杀。张良却说不能丢下刘邦,就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惊慌之下,刘邦赶忙向张良要计策,张良让刘邦赶紧去见项伯,说明自己没有野心和项羽争夺王位。

  于是,刘邦设盛宴招待项伯,还和他约定为亲家。他对项伯说、“我自从入关之后,没有敢占有丝毫财物,将吏民进行登记造册,把府库封存起来,就是等着将军来的。我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关,并不是阻止将军你们入关,而是更好地守好关中地区,也防止强盗入侵。我和将士们日夜都盼望将军你们能早点来,怎么会有造反之心呢?请您回去务必向项羽将军说明此事,消除误会。”项伯满口答应,然后对刘邦说、“将军你明天一定要到我们的营帐亲自向项羽说明情况,当面赔礼才能得到项羽的原谅。”刘邦听了也答应了。

  项伯当天夜里就返回了军营,他对项羽说、“因为沛公先行进入关中,为我们扫除了入关的障碍,我们这才能顺利地通过函谷关,沛公是有功劳的人,我们不应该猜疑他,应该真诚相待。”项羽听了,便决定不再进攻刘邦。

  第二天,刘邦如约来到了项羽的军营,只带了樊哙、张良和一百名精锐亲兵。到了项羽的大帐鸿门,当面向迎接他的是项羽赔礼道歉。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在酒宴上,双方你来我往,项羽明里暗里杀机不断。项庄在席间借舞剑为名,想趁机刺杀刘邦,没有成功。这就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由来。后来刘邦借故离开,回到了大营。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在咸阳城大肆屠杀,秦王子婴也被杀死,秦的宫殿阿房宫被项羽放火焚烧。火烧阿房宫后,项羽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共封了十九个诸侯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现在的陕西南郑)。项羽自己为西楚霸王,掌握军队最高统帅权,楚王被尊为义帝。

  分封完后,项羽让大家到各自的诸侯国去就职,刘邦也只好到南郑去。项羽只分给了刘邦三万军队,后来又有一些人追随他到了南郑,但总兵力也不足十万,刘邦暂时还无法和项羽抗衡,只能坐待时机。为了消除项羽对他的猜疑,也为了断绝其他王侯从汉中袭击,张良建议刘邦将通向汉中的栈道烧毁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中国著名的历史故事

中国经典美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