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生命的意义电子书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一、作者没有用大量笔墨放在奥斯维辛的酷刑、苛责及死亡,而是通过几个事例说明了狱中生活的残酷与磨难。

  狱中经常进行的“换营”,病弱及无力工作的俘虏被淘汰送往煤气间或火葬场,淘汰的方法是全体俘虏群殴或分队格斗,想想都觉得血腥;俘虏没有名字,只有编号,这编号就刺在皮肤上,或绣在衣裤上,在换营队伍即将离去时,如果有可能,每个人都会尽可能想办法弄到另一个“号码”来代替他加入换营行列。按照作者的描述,这些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之前基本都是社会精英,道德感很高的人。在这屠宰场一样的集中营里,人被剥夺了尊严,道德就成为最没用的东西,每个人想的是自己或朋友尽可能活下去,为此不惜采取各种卑鄙的手段。

  文明的行为只会发生在文明的社会,文明的社会会催生文明的行为,惟愿世界越来越美好。

  二、什么样的人能活着走出集中营呢

  作者说他们中的精英都没能挺过奥斯维辛的磨难。活下来的是三类人。

  第一类就是“酷霸”们。一般来说,这些人是俘虏中最残暴的人,由纳粹警卫挑选出来或者他们毛遂自荐,他们的个性恰恰适台担当这酷虐的角色。如果工作不力,他们还会被刷下来,因此他们格外卖力,打起人来,比纳粹警卫还狠。因效忠纳粹,他们在狱中的待遇格外好,成为俘虏们美慕的对象,只是不知道出狱后这些人境况如何。记得几年前看过朗读者》,女主角因做过纳粹看守而受审,估计“酷霸”们后来的日子并不好过。人真的不能为了一时一事的好处,做丧尽天良的事情。

  第二类存活下来的人是那些为了生存毫无顾忌,或偷或枪,甚至不惜出卖朋友以自保的俘虏,因为唯如此才能活下来。这或许解释3为什么那些劫后余生的人都不愿意谈论狱中的经历,因为不堪回首,因为再也不能接受过去的自己,没有那段经历的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就连这本书的作者最初也想匿名出版的,但考虑到真实性才是其最大的价值,作者才鼓起勇气,公开陈述他的信念。

  第三类人是像作者一样,尽快认清现实,适应环境而侥幸生存下来的人,如作者所言带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为了让纳粹和酷霸相信自己能做苦工而不会被送往煤气间,他每天用玻璃刮脸,腰杆挺直,以使自己看起来气色良好,完全能胜任工作;作者还利用自己心理医生的特长帮助酷霸,分析他在爱情和婚姻上的难题,提出治疗建议,以此博得酷霸的关照,躲过3几次被送往煤气间的厄运;就餐时还能得到豌豆汤,得以度过了黑暗无光、忍饥挨饿的日子。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即使在夹缝中仍能攻破缝隙,露头喘息,找到自己的天空。

  三、人的适应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

  被投入奥斯维辛的犹太人,入狱前大多生活水平较高,从他们入狱后被收缴的饰物就可以看出来。入狱后,最初的反应是震惊,等他们一步步被剥夺3人的所有权利,才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活着走出集中营成为他们的唯一的目标。为此他们忍受各种各样的身心折磨:无。法刷牙、一件衬衫穿半年,直到毫无衬衫的样子、一连几天不能洗澡、用臭鞋当枕头。而就是这样恶劣的生活条件竟然治愈了作者的浅睡易醒症。等俘虏们适应了这样的生活之后,他们就进入了狱中生活的第二阶段:冷漠,就是情绪死亡的状态。因为冷漠是自卫的妙招。当有人死去,众俘虏一哄而上,挨着那余温未散的尸体,有的抢到一盘吃剩的马铃薯、有的抢了死者的外衣,有的换下死者的木鞋,还有一个因抓到一根绳子高兴万分的,全然忘记3身边的死者。

  人一旦冷漠,现实就变得模糊起来;俘虏们一切的心力和情感都关注在一件事上:活命。每天傍晚,当俘虏们由工地返回营区时,常常会松一口气地叹道:“又活。

  此时有些俘虏们开始在饥饿中画饼充饥,谈论自己喜欢的美食以消解自己的饥饿感,但这种方法事与愿违,被想象中的美食挑动起来的味蕾绝不满足于每天只发一次的面包,这些人往往是最先挂掉的。反倒作者的做法比较英明:即使一片面包也分次吃完,在遇到任何难处的时候,他都会拿出一点面包来,放到嘴里大声咀嚼,靠食物所给的安慰支撑下去。

  慢慢地俘虏们将狱中生活常态化了,他们开始了苦中作乐,以在绝望、孤独的集中营生活中,遁入过往的生活,找到一个避难的港口。于是狱中出现了“宗教热”、“招魂术”,大家聚在一起看夕阳,甚至还有艺术节,节目有歌曲、诗朗诵、讲笑话。

  第一次听说奥斯维辛还有艺术节,真的印证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句话:人无论任何境遇,都适应得了。

  四、意义疗法的由来。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生,作者通过自己在集中营的亲身经历和自已的观察,明3意义疗法。他发现,即使在奥斯维辛这样极端的环境中,人仍然有选择的自由:尽管有人选择做“酷霸“;有人选择苟且,但仍然有人选择将自己仅余的面包让给别人,并行走在各房舍间安慰别人。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行为让作者明白:人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最后的自由——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一不能被剥夺。

  而恰恰是一个人的选择决定了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事实上,每个日子,每个时刻都在为人提供选择的机会。写到这里,我明白3吴伯凡每年读这本书的理由,所有的生活内客都是有意义的:忙碌而积极的生活,其目的在于使人有机会了解创造性工作的价值;悠闲的生活,使人有机会体验美;而既缺乏创意、又忙碌的生活,则使人有机会提升人格情操。人生的痛苦也有其意义,就像集中营的生活,使体会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人性的残暴与悲悯。作者则将狱中所受的一切苦难看作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平静地迎接每一场苦难。

  意义疗法在现实生活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其中一个例子,我印象深刻。一位夫妻恩爱的老先生因妻子去世郁郁寡欢,作者寥寥数语让老先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他说:“你和妻子感情深厚,如果你先她而去的话,她会怎么办”?老先生说:“她会很痛苦。”作者说:“对啊,现在你妻子不用遭罪了,由你代替她了。”老先生顿时觉得他所受的苦都是值得的。

  《追寻生命的意义》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我们不该追问人生有何意义,而该认清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问:我们要为自己的人生赋予什么意义

  我们终将发现生命的终极意义,就在于探索人生问题的正确答案,完成生命不断安排给每个人的不同使命。

追寻生命的意义电子书

《追寻生命的意义》的读后感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在维克多《追寻生命的意义》的这本集中营自传小书中,叙述了奥斯维辛俘虏的苦难生活,以及表达“意义治疗法”的积极态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将要追寻其独特的理想,普通人自有他所存在的意义。那假如是换成一个每天生活在集中营里的俘虏,失去了人身自由,经历了各种磨难,那他的人生还要追寻所谓的生命意义吗?而维克多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那些集中营的俘虏们的心理历程与人生故事。

  初到集中营的俘虏,从受一段时间集中营磨难后的挣扎到冷漠,最后是麻木不仁的绝望心境。人性不能简单地分为善与恶,尤其在极端恶劣的环境最深处的人性极其容易暴露出来,善与恶的边界变得如此模糊不清。恶劣的生存环境往往扼杀生存的希望,人在绝望之中走向死亡。

  “每当看到狱友吸烟时,我们就知道他已经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勇气一旦失去,几乎不可能再挽回。”为什么人要活着?什么是人生的意义所在?维克多没有直接给我们答案,也因每个生命体的独特性而存在意义有所不同,但他阐述了三种方法:创造或从事能体现生命价值的工作,体验爱与被爱,忍受并超越痛苦的积极态度。

  前两者人们容易理解并接受,但忍受并超越痛苦,也是生命存在的意义吗?我们为什么要活着?活着就是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采取积极态度。追问自己的活着的意义,便是一种自我精神上的升华了。

散文:寻找生命的意义

  老杜是我电机系的同学,他一直和我们不太一样:我们念书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老杜却不同,他随便念一下,就可以应付考试;我们选课的时候总是选容易的,他却不然,在大学的时候,他就到数学系去选课,而且他也将电磁学学得非常好。

  毕业以后,老杜进了一家小公司做事,当时大家都热衷于数字线路,只有他一个人做的是模拟线,我们都觉得他有点头脑不清楚。没有想到的是,多媒体时代到来以后,他练好的功夫大为有用,全国会设计模拟电路的人非常少,于是他自己开了公司,公司的股票一涨再涨,老杜的身价也一涨再涨。

  过了一阵子,老杜开始追求别的东西了,他常常出国,但出国的目的不是推广公司的业务,而是满足精神上的需求。他常到各种静修的地方去,也常听有名的宗教领袖讲道,可是他一直对这些讲道不太满意。他常常觉得这些高僧讲的道,不是听不懂,就是了无新意。

  老杜想要知道的是生命究竟有何意义。他花了好多钱去探索生命的意义,也常以静坐的方式去体悟生命的意义,但照他的话讲,他是越悟越糊涂。

  有一天,老杜忽然打电话给我。他讲话向来痛痛快快,这次却欲言又止。原来,他要去找一个女性朋友,这个女性朋友姓张,老杜在大学时参加过山地服务社,就在那时认识了张小姐,和她也有些来往,虽然我们不能说张小姐是老杜的女朋友,但是人人都知道老杜非常心仪张小姐。

  大学毕业后,老杜告诉我们一个令他心碎的消息——张小姐决定去做天主教修女了,她参加的组织专门替原住民服务。老杜虽然失落,但也很佩服她。

  这次老杜告诉我,他终于找到了张修女,她在很远的山地村落为一群小孩子服务。老杜说,这20年来,张修女从未离开过那个小村庄,她一定会告诉他生命的意义何在。

  我同意他的看法,可是我不懂老杜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件事。原来老杜想去看她,但不敢一个人去,他要我陪他一起去,替他壮胆。

  我们两个人驱车前往,终于找到了张修女工作的地方,一进去,迎面而来的就是一些闹得不可开交的小孩。那里有好几个修女,我们问了一阵子,才找到了张修女。张修女看到我们,很和气地问我们来的目的。我们说是来捐钱的,于是张修女就带我们去她的办公室。

  到了办公室,老杜再也按捺不住,便告诉了张修女他的名字。

  张修女听到老杜的名字,大吃一惊,她说完全没有想到他会来这么偏远的地方。她虽然20年来从没见过老杜,却常常在报纸上看到这位电子新贵的消息。

  张修女却不是一个闲人,那些调皮的小孩不停地来告状。一个小女孩说一个小男孩偷吃了她的饼干,张修女给她一块新的,却引来一大堆小孩要饼干;一个小男孩摔了一跤,哭着来找张修女,张修女将他抱了一阵子,他才不哭了。

  就在这种纷乱的情况下,老杜对张修女说,他这些年来一直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但始终想不出所以然,他相信张修女一定知道答案。

  张修女的答案令我们大失所望,她说自己其实是一个很没有学问的修女,对于神学知道得少之又少,如果硬要她说明生命的意义,她可以去查书,但她相信书上的答案老杜早就知道了,也不会使他满意的。

  就在张修女和我们聊天的时候,另一位修女进来了,暗示张修女烧饭的时间到了。我和老杜到了这个时候,已经饿得发昏。之前小朋友拿饼干的时候,我们两人也分到一些。不过这实在不够,我们也知道附近没有什么饭店,要想吃饭,一定要随着张修女进厨房去。

  进了厨房,张修女就给了我们每人一条围裙,我们立刻想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

  要烧一顿饭给几十个人吃,当然不是易事,我们两个人手忙脚乱地帮忙,等到饭菜上桌,我们又被分派去不同的桌子管小孩吃饭,因为管这两桌小孩的老师正好休假。这些小孩发现有客人来,纷纷发起“人来疯”。有一个小孩,每一口饭都要老杜喂,有一个修女来指责他,老杜却替他辩护。老杜一方面胃口奇佳,另一方面被这些小孩闹得快乐无比。

  吃完饭,我们两人以为可以休息了,没有想到张修女命令我们带孩子们去睡午觉,这些小孩一点也不怕我们两个人,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这些孩子哄睡。

  张修女在她的办公室里再度招待我们,倒了茶给我们喝,老杜喝了茶以后,对张修女说:“我现在懂得你为什么20年来没有离开这里了,你这样的生活的确是有意义的。”

  张修女点点头,说:“其实我从来都没弄清楚生命的意义,但我知道如何过有意义的生活。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扮演着好母亲的角色。任何人只要肯全心全意地去帮助别人,就会感到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的。生命的意义也许难懂,要过有意义的生活,却不是难事。”

  张修女说她知道老杜是一个聪明人,他一定能够领悟到如何过有意义的生活,所以她没有讲什么大道理,而是让他去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果真,老杜很快便领悟了。

寻找生命的意义作文

  文章摘要:等等.每次做完作业,我都在看书,丰富多彩的故事、惊险刺激的历险、开心笑话等,书太好看了;告诉你们吧。寻找生命的意义作文他要读名了解我们呢。900字作文就这样苦战了半月,敌军没能前进一步;"我觉得自己就好象在坐牢似的,样样都要被人管,无聊极了。",哈哈哈。至于妈妈,那个我深爱的妈妈;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其价值。”飞蛾扑火,只是为了追求瞬间的光和热,为了追求心中的目标,为了实现自身的理想,毅然不顾一切,甚至与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如昙花一现般的消失,从而找到自己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所在,实现了自身的伟大理想和远大抱负。昆虫都能做到的事情,何况是我们人类呢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在革命时期,周恩来总理夫妇为了革命事业,坚决不要孩子。如此艰难的抉择,一定需要很大的决心。但是,他的付出总算没有白费,因为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亲眼目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该有多骄傲,自豪啊!当亲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的那一刻,全中国人民的心都伤痛无比,出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感人的一幕;甚至与外国有些国家也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降下国旗。由此看出周总理是多么受人爱戴啊!虽然他离开了,但他留下的那种为国家而舍小家的精神,仍被后人所称赞;虽然他离开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读追寻生命的意义有感作文

  今天读了《追寻生命的意义》一书,它的作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ViktorE。Frankl),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甚至面对巨大的苦难时,如何思考并获取生意的意义的令人鼓舞的杰作;——我最欣赏的就是开篇的第一句话:“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都还有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

  而这句话的意思包含:

  首先,人类天生就有自由——有选择的自由,我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方向/价值观、对待他人/社会的方式、以及选择生活的态度;面对对外界刺激,我们可以选择马上回应外界的刺激,也可以选择延迟、甚至不回应;

  比如:老板对你态度很差,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及反应——生气、整天都没有心情、对下属发脾气等,或明白工作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想清楚这是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全心投入。

  又比如:孩子/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我们可以不高兴,并马上提出反对,并告诉他应该做什么。或者,我们可以选择暂停,推迟反应;当我们明白家庭教养的关键在于“以身作则”时(备注:人类学习主要有三大模式,其中之一是模仿,儿童主要是通过模仿成年人的行为来学习。),我们可能会意识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并尝试不同的方法,比如:忽略不好的行为,并尝试从孩子行为中找出积极的因素加以表扬,以此来转移孩子关注的重点;通过父母正确行为示范,给孩子不同的选择来引导其转向积极的一面。

  其次,而人类天生就有4大天赋:

  1。自我意识SelfA——通过从意识上“站后一点”观察自己,看/听别人是如何对自己作出反应的,从而发现自己可以改善的空间,并不时自我反省、提醒自己,持续改善。

  2。想象力I——梦想是好东西,它可以让自己“看到美好的将来”,从而不断地进行心理暗示,调整态度及行为,让个人保持最好的精神状态面对每天的挑战;这也是所谓的“以终为始”、积极心态的力量等理论的依据。

  3。良知Conscience——基于人类良知建立的价值观可以给人以最大的安全感。

  4。独立意志IndependentWill——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决定个人的行为、对待他人及社会的态度,以及坚持自己的梦想/方向而不受外界影响。

  通过对这4大天赋的认识及有意识地运用,从而实现自我的管理;

  当然,这个“空间”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我们个人修养及自我管理水平,或者说以身作则的能力!

  因此说,每个人的快乐、幸福其实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修炼,提高个人修养及自我管理水平,我们才能最终掌握自己幸福的钥匙!

生命的意义

  在我们身边中有许多书,请问你还记得你的第一本书吗?也许,这篇文章能带你回到当时的情境……

  文中的“我”有很多很多书,但却每一本属于自己的第一本书。每一本书有每一本书存在的价值,而文中“我”的父亲会把他从书中得到的启示化作自己的经验讲诉给我听,让我明白书的意义。

  《我的第一本书》顾名思义是第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也许,在某些人眼里他的第一本书没有任何意义。但我第一本书对我的意义是代表一个长辈的教导……

  记得那年生日,父母跟哥哥们都在一旁忙碌准备我的生日,而我在一旁偷吃着蛋糕,忽然,一双手触碰我的肩膀,我回过头发现,原来是住在我们家隔壁的黄奶奶。黄奶奶笑着对我说:“被我发现咯”我尴尬的笑了几声。

  黄奶奶她待人友好,邻居们都很喜欢她,只可惜她的儿女都因为工作而对她不理不睬,只知道给她一定的生活费,对她的生活一点都不关心,甚至连她摔跤受伤也没来慰问一句。妈妈得知她的经历后,就常常对我们说,要经常陪隔壁的奶奶讲讲话。因此我只要一有空就跑去她们家玩,相处久了自然就变得很熟,所以我的生日当然不能缺少她的存在。

  大家都在热热闹闹的讨论以前的种种,而黄奶奶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我们家的一切一切。妈妈察觉她有点不对劲就对我使眼色让我过去陪她,我笑着看着她,她看了看我便在身旁拿出一本书。放在我手上,我拿着那厚厚的书问:“这是什么东西啊?”她微笑着说:“这是我们的秘密,希望你能好好珍惜它”那本书,我从未看过,只是一次大扫除当中无意发现它的存在,我翻了2页,就有n个字我看不懂。我想去问黄奶奶这本书大概讲的是什么,但却得知奶奶早在1个月前因病去世,我们家从此也没有人再提“黄奶奶”这个人。

  5年后,我再次翻开那本书。我终于知道这是什么书了,原来这是高尔基的——《母亲》,我一页接一页看,直到看到最后一页,我依稀还能看见奶奶当年给我留下的“秘密”。

  不要在乎金钱的多少。

  而要在乎你付出了多少关心。

  请好好的孝顺你的父母。

  因为他们是最关心你的人。

  ——我们的秘密

  因为它的这句话,让我重新理解生命的意义。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读完了弗兰克尔的《追寻生命的意义》,思绪有些乱,也许是让我触动处太多,无从一一思考。但总感觉有东西要冒出来,虽然不成熟,但还是写了下来。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以物质来衡量成功的社会里,但对这种成功的追求与获得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满足,反而使人们心底的空虚感日益加强。常常脑海中会冒出这样的问题“我这样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生活能够给予我什么?……”,若像这样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不知道目标,人就会逐渐地迷失在生活中,又因为目前社会人们生存压力加大,竞争日益增强,人们会逐渐产生消极的观念,抑郁的情绪。

  也许应该像弗兰克尔提到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我们要这样问自己“我们能够给予生活什么”,明白生活对我们的期待,然后认真生活下去,让生活来慢慢揭示答案。

  这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留给瑞德的信,“希望是件好事情,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事情,好的事情从不会逝去”。正是安迪对生活的希望,对自由的追求,才让他在监狱里能够默默承受冤屈而生活了二十年。

  另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弗兰克尔提出的“人的存在的自我超越”的观点,人越是投身于所爱的事业或人,对自己越是遗忘得多,他就越能实现自我。这可以从《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成功看出来,本是准备匿名发表的这本书比作者其它以真名出版的著作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越是执着于对成功的追求,反而离成功越远;越是看重自我,追求自我的实现,那么就永远实现不了自我,只有超越自我后,才可能做到实现自我。

  这与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中提出的合作精神相似,在生活中的三个主要问题,职业、社会和性上,人只有对其充满兴趣,乐于合作,而不是把中心都放在自己身上,把自己看得高于一切,那么最终就会取得成功。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想每个看到这本书的人,当想象若自己在这样的集中营生活,肯定没有几个能够相信自己可以活下来,但是实际有人做到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到。就像当初看《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没有人相信安迪能够用一把小锤子凿出一条可以逃生的道路。

  人的潜力是没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个人都有成功和飞跃的机会。

寻找生命的意义作文

  蛰居都市繁忙一隅的人也许都曾强烈或并不强烈地有这样的梦想:甩开所有的忙碌,背上行囊,踏上西行的列车,去往那海拔四千米以上、阳光暴烈、土地旷僻的西藏,能够在那儿得到一种成功地躲避了喧嚣后野性的自由。然而绝大多数人只是叶公好龙,他们没有勇气,更没有毅力载一路风尘去那个缺少水,缺少食物的地方。但就有这样一位不凡的女性用整整十年的青春和健康去体验西藏—强烈的阳光,淳朴的民众,奇异的风俗,还有那些湮没在现代文明之后的人文主义景观。她就是巴荒。

  说实话,我不一定会去效仿巴荒的不凡,我甚至不能完全理解作为画家兼女人的她何以要用十年—这段对女人来说几乎是半辈子的时光去顺摸一段苦涩平淡的旅程。但我至少可以肯定一点,巴荒是执著的!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她苦心孤诣了十多年的西藏日记—《阳光与荒原的诱惑》。

  我开始了阅读,开始了一段注视他人生命的过程,而最终获得的竟是一种很自我的感召,或者说是一种发自生命本身而又极具建设性的诱惑。

  用整整十年的热情与精力独自释解一份西藏情结,用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悲壮地走过一段恰似人类生存发展的艰难旅程,用仅仅三十多公斤的a弱身躯支撑起一个执著的追求—在文化的困扰中选择文化。

  我试图循着巴荒寓于生命激情的文字去理解她与众不同的人生传奇,从而能给予自己一些进取的鼓励。然而,当我自认为很认真地阅读时,总有一个问题顽固地占领着我的思维—一个人的灵魂能走多远

  我相信当一个人过于执著某一过程时,他的灵魂应该作为全身所有力量的载体走在自己的前方,也就是说当信念凝成灵魂时,体能对于过程来说已微不足道。但一个人的灵魂又能走多远?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老人圣地亚哥,他用三天在海上经历了大磨难,而最终获得的是一个崇高的悲剧英雄的幸福感。但一手创造这个靠灵魂走路的老人的海明威却用一颗小小的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开始怀疑一个用灵魂走路的人是否会忽略物质生命的存在呢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的人,几乎能承受任何怎样活着的问题。 ——尼采

  当长期处于一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人的所有价值都被摧毁,时刻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这时人们的心理会在高压下发生什么样的改变?这种痛苦无望的生活还有任何意义吗?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以二战集中营幸存者的身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自传体的书中,讲述了那种极端环境,给普通囚徒的心理状态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囚徒们为了自己和朋友能活下去,而进行的残酷的生存斗争。作为一名敏锐的观察者和亲历者,他进一步从这些惨痛真实的经历中,引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我们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在集中营中,囚徒的所有财产和权利都被剥夺,不仅饥寒交迫,而且随时会有死亡的可能,被判定体弱有病的囚徒很快会进毒气室,在这里,生命显得格外渺小脆弱。可是据弗兰克尔观察,身体不那么强壮,却有丰富的精神活动的人,似乎更容易幸存下来,他本人就是实例。对妻子的思念和爱,让他在脑海中无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并与她生动有趣地谈笑。爱,超越了时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给拥有爱的人带去了内心的充实和强有力的支持。“将我像封条一样置于你的心上,爱,就会像死一样强壮。”

  过去的甜美回忆,同样能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安慰,也许只是曾有过的微小的成功,也许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会,可曾感受到的喜悦和满足,留在了这些回忆中,弥补和滋润了人们在现实中的空虚痛苦,更重要的是,指向了未来的希望:将来,我们会再次拥有这些幸福时刻!

  为了活下去,囚徒们小心地节省食物,从死者身上“交换”衣物,调换转移到其它集中营的名单(这更像是命运的赌博),冷漠地注视着其它人的痛苦和死亡。即使在这种文化和道德“冬眠”的环境里,人们在动物式的生存本能外,却神奇地保持了对艺术和大自然之美的热爱,甚至感受更为强烈。“一位囚徒冲了进来,招呼我们去操场观看精彩的日落。站在外面,我们看见险恶的云在西边闪闪发光,整个天空布满了从铁红到血红、形状和颜色不断变化的云,„„然后,在几分钟的寂静后,一位囚徒对另一位囚徒说:‘世界多美啊!’”在艰难绝望的环境里保持对爱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寻找光明和希望,我想,这就是人之为人的特殊之处吧!也正是这种特殊性,反过来,给绝境中的人们带去了活下去的力量。

  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一个人被剥夺到只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他仍然有自由选择用怎样的态度面对环境,是积极地艰难地利用每一个条件活下去,还是放弃生的欲望,向命运低头。态度的选择,就是唯一的全部的尊严和意义。对妻子的爱以及完成这本书愿望就是支撑作者活下去的理由,而他也用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在任何情况下,即使是在最悲惨的境遇中,生命始终具有其潜在意义。

  弗兰克尔把人的主观意志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他希望用各种方法去帮助病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弗兰克尔深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他将找到生命意义的方法总结成了三点:创造和工作,体验某种事物或爱一个人以及受苦。我想他说得很对。一个人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都能决定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应对。每个人都会有沮丧失意的时候,也不必为此感到羞耻。学会把自己从悲观的情绪中拯救出来,自信自尊得去面对,真的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正如集中营里那些相信自己尚需完成某种使命的人,他们最有能力生存。具有念想,有自尊的人才会是一个充实的人。我自己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偶尔会产生的悲观的情绪,的确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影响。我想,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才不枉在这个世界来辛苦地走一遭。因为至少,我们的存在并不会因其短暂而失去意义。

  当我把这本书一气读完,掩卷沉思: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想,是拥有并珍惜所有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勇气和力量的美好事物,是对过去生活的甜美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是对伴侣和家人深深的爱,是对自己将发展成长为怎样一个人的好奇。无论任何职业、地位、财富和种族,当一个人有所担负、认真投入地生活着,并给其他人带去了幸福时,他自己也会感受到充实满足,此时,生命的意义就存在于生活过程本身!

生命的追求与意义

  有一位极地探险家先后征服了南极、北极,他获得了无数枚勋章,得到了无上的荣誉,但他却失去了自己的双脚。这位极地探险家晚年时,有一位记者问他,是因为获得勋章而感到骄傲还是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后悔,极地探险家并没有直接回答记者的话,他只是喃喃地说道,“那洁白的极地荒原,多么令人神往!”。极地探险家的话引人深思,或许他并没有因为获得无数的勋章而感到骄傲,也并没有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后悔,他只是顺从了自己的本心,一生追随着自己的理想——到令自己神往的洁白极地荒原上探险。或许这就是生命的追求和意义吧。

  生命的追求和意义是什么?或许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或许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回答;或许这个问题很复杂,也或许这个问题很简单。生命的追求和意义,这其实是需要在经历中体悟的东西,当然或许在阅读他人的故事中人们也能明白些什么。不同的人所领悟到的或许也都不相同,也或许每个人也都可以领悟出许多不同的意义来。

  对于那位探险家,或许他的生命追求与意义便是在他所向往的极地荒原中探险,完成他一生的探险理想。宋时的岳飞将军,他的忠义令人敬仰,而他生命的意义也许就是这忠义二字吧。文天祥的《正气歌》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坚贞的民族气节,万世流芳。文天祥有爱国的情感和信念,团结民众,组织义军,全力抗敌,成为人们敬仰的对象和民族英雄,直至如今仍有很多人都以他为榜样。或许对于文天祥而言,“正气”二字便是他生命的追求与意义。

  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国家的文化革命中,他弃医从文为的便是“医心”二字,因为即使医术再高明,若是心坏了、麻木了,就也很难再医好了,“医心”才是最紧迫要做的事。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他一直坚定着自己的信念,从不肯动摇半分。也许“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鲁迅先生的生命追求与意义。

  老师的意义是育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花朵;学生的意义是学习,争取早日学成能成为有用的人;工人的意义是工作,建造房屋修建铁路等各种工作每一项都很重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追求和意义。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以保护环境为主题ppt

经典古诗词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