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上册第1单元小数乘法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拓展资料
陈景润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英华是他的母校,为了报答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家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有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产生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我与数学故事书三年级作文
我和很多书做朋友,但是有一本书,我非常喜欢它,它的名字叫《数学故事》,这本书是数学老师经常给我们推荐的好书,现在,让我讲讲我和《数学故事》趣事吧。
我经常把《数学故事》,带在身边,它成了我的贴身朋友。有一次,我写作文的时候,不小心把墨水洒在数学故事书上,整页内容都看不到啦,影响了以后阅读。爸爸告诉我读书一定要爱护书,不仅能增加阅读次数,也可以长时间保存。我十分后悔,如果时光倒流的话,我一定会小心的爱惜书,像保护我喜欢的芭比公主一样,保护它,把它当做我的良师益友。
《数学故事》这本书和我成了朋友后。我经常能在数学故事上,看到老师讲过的数学故事和数学题,它增加了我的知识,帮助我提高数学成绩,提高了我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的无声老师。我一定要和《数学故事》做好朋友,让《数学故事》书和我一起成长。
小学三年级数学日记之有趣的故事
201X年X月X日 晴天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在公共汽车站上等车。这个站的车虽然很多,但是,只有少数车才能回到家附近。那就是143路车和115路车。我专注地看着路线指示牌,发现143路车10分~15分钟一班车,115路车7分~8分钟就有一班车,我想还是等115路车比较快一点。大约过了15分钟左右,却一班车也没有,爸爸就没耐心地抱怨着说:“佛山公交怎么这么没效率,别的车5分钟就有两班车。我想就是那些摩托车挡的路,或者是车太少了。”
我想也对,马路的一半就有公交车的宽度了,经常被别的车乱窜阻挡几分钟。但我想在佛山这里公交也有可能比原来迟2、3分钟发车,导至途中拖迟。经过20分钟左右,终于来了一辆115路车。比路线指示牌还慢了2、3倍才有一辆车。
数学小故事三年级作文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三年级数学小故事
明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明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