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反脆弱的读后感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樊登读书会《向前一步》的读后感

  在好友的力荐下,阅读了Facebook首席营运官谢丽尔?桑德伯格所著《向前一步:女性,工作及领导意志》一书,作为Facebook的桑德伯格通过自身在职场的成长轨迹,用自身事例与统计数据为职场中的女性指点迷津。

  我一向反感打鸡血式的励志书,在阅读前对呼声甚高的此书本没有报太大希望,然而当读完前几章,看到作者深刻地剖析了男女不平等现象的根本原因,解开了女性成功的秘密后,很受启发,大有相见恨晚之势。书中第二章的标题为"往桌前坐",简单的四个字道出了女性在职场中的不自信,针对这种不自信,桑德伯格提出要"假装自信",这对策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细想一下,果真不失为一条妙计。这个诀窍是桑德伯格在20世纪80年代教健美操时发现的,练习健美操需要全程保持微笑,有些时候的笑容是自然流露的,但有些时候,心情很糟糕时,就不得不假笑,在强迫自己微笑一个小时后,桑德伯格常常会觉得快乐了许多。职场中的女性取得好成绩被人称赞时,往往会感觉自己不值得被认可,在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妇女观的影响下,她们会感觉那些称赞是骗取来的,认为自己只是由于运气好而获得成功,在此时,职场女性就应当假装自信,用心理暗示法为自己鼓劲,从而激发自信,进而演变为真正的自信。

  《诗经?瞻卬》中载:"妇无公事,休其蚕织",一语道破女性主内持家、相夫教子的传统观念。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使得"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观念根深蒂固,这使得一些中国女性放弃了对事业的追求,心甘情愿做个贤妻良母,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同时这也造就了一批具有逆反心理的新时代女性,她们总以"职业女性"标榜自身,试图逃脱家庭的束缚,与中国传统妇女观渐行渐远。桑德伯格在书中提到"平衡"二字,同时提出"完成好过完美"的观念,告诉女性应当平衡事业与家庭,同时还要首先完成重要的事情,放弃追求完美的念头,因为没有人能够兼顾所有的事情,这一点让人颇受启发。在养育孩子的同时追求事业,首先要破除完美主义这一大敌,其次要学会自己得在哪方面集中注意力,要判断出哪些事情重要、哪些事情不重要,并且将精力用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桑德伯格的成功足以证明这点的重要性。

  惠普公司内部的一份报告中显示,女性只有在认为自己100%符合条件的时候才会公开申请职位,而男性在其感觉自己有60%的条件符合时就会对工作邀约做出回应。这揭示出了女性在职位晋升或者胜任一项重要工作时过于担心自己不具备承担新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太过谨慎而导致不愿接受风险、怠于挑战自我。为此,桑德伯格在书中写道:"女性需要转变思路,不要总说‘我还没准备好’,而要去想‘我想做,而且我可以边做边学’"。我认为桑德伯格的这句话不仅仅是写给职场中的女性,它对所有人都具有激励意义。当我们在遇到挑战时,总会人为地给自己的设限,不敢接受挑战,殊不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如才华出众的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所说:"放弃自己力量最常见方式,就是认为自己毫无力量。"我想下一次遇到机遇时,我会勇敢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行,至少我可以边做边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为了梦想,我们奔跑着。作为一个从塔走出的职场新人,我很庆幸自己遇到此书,桑德伯格用朴实的语言激励女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并真诚坦率的提出极具实用性的建议,帮我理清了自己的迷茫,让我勇敢于坚持自己的选择。曾几何时,我也因胆怯而退缩、因困难而徘徊、因坎坷而放弃,是桑德伯格给了我力量,让我获益匪浅,扬帆起航。向前一步,我可以做到,因为这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态度。

樊登读书反脆弱的读后感

樊登读书会的会后感悟作文

  樊登读书会,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接触。但从这次精彩的演讲过程中我体会了以下几个问题点:

  1、领导层与员工的相处

  从樊登的讲解过程中,我能很明显的体会到一个概念,那就是沟通的重要性。领导在面向员工安排工作的时候,多数只会说让你干这个干那个,但是不会说得太细。同时呢,员工在接受工作安排后,并不会太详细的去询问领导工作目的,只会凭借自己单纯的理解来完成这项工作。这样就会很容易出现员工完成的工作达不到领导预期的想法,而员工在辛苦完成这项工作后得不到认可的问题。

  由这里我认为,工作的安排给予员工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员工大概知道为什么要干这件事,同时给予员工一定的放权,让他在本职技能上思考这件事应该如何能够做到更加细致化,更加完美,甚至是这件事做了以后对公司的利益是好处,还是坏处。

  多一点沟通,少一些隔阂。让员工更加认同企业,实现自我价值。让领导更加放心安排工作,更多一点选择。

  2、员工的自我修养

  北京是一个压力很大的城市,同样也是一个工作机遇很多的城市。曾经我有一个朋友说过,北京特别好找工作,无非就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在这里我认为每一个刚进入企业的员工都有一股雄心,想要在这个公司拥有一定的成就,做出一定的成绩来,哪怕因为没有表现渠道,也会想要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但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很多人离开了、被开掉了、或者混日子了。

  对于这点,樊登说了三种类型的人。自燃、点燃、阻燃。

  我认为这是属于对性格的描述,有的人工作起来风风火火、有的人工作起来温温吞吞,但无论是哪样的,都不会去刻意破坏一件事的进程,如有各种意外,也无非的利益而已。

  刚毕业的,什么技能都不会。心虚好学,进入了企业各种不怕吃亏不怕累,为的是一技之长好转下家或者升职涨薪水。

  有工作经验的,积攒了一定的实力想要寻一个上升的阶梯,让自己获取更多的利益或实力。

  混日子的,无非是在企业中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利益。得过且过,直到某一天忍受不了被企业开了,或者自己被逼离开了。

  毛主席曾经说过,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的螺丝钉。如何在企业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利益诉求,我认为这是本次学习过程中所体验到的。

  本职工作,是体现个人技能在企业价值中的地位。次于工作,是体现员工整体价值在企业中的占优比。

  每一个员工都不会认为自己是废材,自己是笨蛋。一个有冲劲的团队会让所有的人一起活力十足,因为大家都会情不自禁的加快脚步往前迈进。一个有策略的团推会让大家都能看见未来的方向,我们为了这个目标在这种弯道上蹒跚前进。而只有一个不知道前面怎么走的团队,才会出现混日子、干不动、迷迷瞪瞪。我相信大家只要在团队中

  找到自己的利益诉求点,每一个人都是好员工。

  给员工更多的一些信息,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利益诉求点。不要是空洞的大病,并非是直观的金钱。需求的无非是更多的价值体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工作的价值

  樊登把企业的工作周期分成了四年,这个时间是大学的学习时间。同样也是一名新员工成长的学习时间。

  一名什么都不懂的员工在这个岗位上坚持干满四年以后,基本上会把业务能力各种熟悉,能够很顺畅的为企业带来价值。而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矛盾点!

  员工觉得自己学习差不多了,需要换一个钱更多,福利更好的企业了。为此,我看到过很多企业在招人的时候就问,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这句话听多了以后会让员工的第一意识就是,你丫是不是要让我干很累很苦的工作?而且还不给我多的钱!

  高薪水的企业让员工不得不警惕起来,生怕自己被淘汰掉。然后努力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也在寻找一些别的自己能干的工作。

  低薪水的企业是强调技能的学习,个人工作能力的提升,依靠未来的大饼让员工努力的他能干的工作。

  目前很多大企业都是选的第一种,简单粗暴。不行就换,而在这次樊登的讲解学习中较为强调的则是第二种,让员工认同企业,携手发展。

  每一个企业都想聚拢一些认同企业的人,能够为了一个目标,为了一个事业全力奋斗。

  我比较认同樊登述说的第二种工作模式,既然企业给不了太高的薪水,那就给员工一个看得见的上升阶梯,同样是利益的诉求,以较为简洁的直观工作让员工在不断工作过程中获得利益。

  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以现有的平台培养我的成长阶梯,相互的利益诉求,这才是工作价值的共赢。

  总结:

  对于本次的会议学习,结合公司目前我所了解的现有状况。得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公司的发展计划,以一个更为数据化、较为详细化的攻略让员工看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己都做了哪些,哪一些还没有做,自己又能做哪些。

  2、多一点沟通,多一点聊天。建议每半月举行一次沟通的茶话会,用于团队间的业务进度磨合,产生总体性头脑风暴,增强员工自我能动性,发挥出更多剩余价值。

  3、建议对于工作的安排更加目的化,让员工更明确的了解到这项工作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别的地方我是否还有改进的余地。增强员工对于工作思考化的进程,而不是单纯的流程性工作。

  4、增加开会次数,减少开会时间。说事实,不强调务虚。有目的、有计划、有过程。责任到人,任务有明细。

  以上是本次学习的个人总结,谢谢

反脆弱笔记读后感

  美国塔勒布《反脆弱》一书,值得细读。理由很简单:塔勒布此书以表格的形式,系统介绍了脆弱类-强韧类-反脆弱之三元结构,为世界万物在脆弱性频谱上的位置绘制了一幅完整地图。相信作者基于道德线的信念承诺:“摈弃空头支票,秉持某一信念,乃至个人愿意为其承担风险。”初读之下,我的直觉:此书虽不是哲学,但更胜哲学。因为脆弱与反脆弱,几乎决定“黑天鹅背景”中人性能力与命运安排。

  今晚有幸看了诗人雪克为女诗人蔡小敏诗集《流年像个孩子》写的序《走向诗歌的优雅》,顿觉此序可能是雪克写得最好的文章。只是“诗歌尤物”的提法或表述似乎欠妥,因为蔡小敏更像诗歌的黑天鹅。本质上是天鹅般的歌唱,但诗中有不确定性,或神秘的旋律。倘若女诗人从黑天鹅的不确定,迈向反脆弱的诗性能力建设,便最大程度摆脱当下普遍性模仿性写作,从而开启蔡小敏真正个性化写作路径。诚如是,相信小敏未来不可限量。

《反脆弱》读后感

  如果一个人在变化面前是脆弱的,那么平均数的概念就是没有意义的。(平均数的概念的最佳作用是简化信息)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就是,你祖母所在的地方是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平均温度为21摄氏度,乍一看你会认为非常宜人。

  但是如果这两个小时的温差很大,也同样可以造成平均温度是21摄氏度的情况,这么一来其实平均这个概念便失去了意义。放到这个场景下这句话就是当你在温度变化面前是脆弱的,那么平均温度便没有意义。我认为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的场景。

什么是反脆弱—《反脆弱》读后感

  「反脆弱」这本书是「黑天鹅」的作者纳西姆·塔勒布的又一力作。反脆弱是脆弱的反义词,它不同于强韧,前者能在波动/压力/混乱状态中收益,而后者是有能力应对这些变化。

  「脆弱」就像是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道那根绳何时会断,只要一断结局往往偏负面;「强韧」就像是凤凰,可以死后重生,也就是能够对抗外界的变化;「反脆弱」就像是九头蛇,砍掉一头之后,能长出两头来。

  杯子是脆弱的,它不喜欢变化,一个不经意的操作就有可能让它破碎,从而失去原有的功能;要让它变得强韧,可以在外面套一层保护罩,这样摔下去时,有大概率可以维持原状;而要让这个杯子变得具有反脆弱性,那么每一次盛水都应该一定程度上让它变得更坚固。

  反脆弱性可以用来应对黑天鹅事件,甚至对别人是黑天鹅的事件,对你来说只是在正常的波动范围内,完全可以承受,还有可能受益。

  整本书看下来,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下面两个:

  凸性和凹性效应:

  作者为了描述方便,把下图的曲线称为「凸性」,把基于x轴水平镜像的曲线称为「凹性」。

  这张图描述的是收益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它有几个特性:

  1、非对称性

  2、非线性

  3、喜好波动

  当然前提都是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范围之外的就需要特别干预了。

  非对称性:

  以x轴为界,上半部分的面积要大于下半部分,而且上半部分还是未闭合状态。也就是说x再怎么变化,可能的最大负收益也就是损失是固定的,而收益却可以变得很大。比如期权或投资。

  投资的核心是找到定错价的个体,然后下注。个体可以是个人、公司、收藏品等,投资行为发生时,他们的价格是固定的,随着时间的增长(x变大),可能的收益也有可能变得很大(这其中自然有风险,如何操作下面会说到)。

  脆弱性的事物正好反过来,收益是已知的,而可能的损失却会变得很大,通常稳定的事物都会具有这个特性,比如一份稳定的工作。

  非线性:

  也就是说随着x增加1倍,收益有可能高于或低于1倍。比如同样是1公里,跑步(假设是走路速度的3倍)带来的收益会高于3倍走路带来的收益;10克的石头和100克的石头扔到身上,它们之间的差别很可能不到10倍,而用100克和1000克的石头扔,后者往往能带来远大于10倍的破坏力。因此对于一个反脆弱系统来说要尽量挑战可承受范围内的极限,这样会产生「过度补偿效应」从而拓展极限,就像适量的病原体入侵对身体会有好处,可以增强免疫系统。

  而脆弱系统则不一样,它不具备复原、增强能力。比如把一只杯子从1米的地方摔下来,要么碎了,要么没碎,不会让它变得更加坚固。

  喜好波动:

  x的变化对反脆弱系统来说是好事,因为即使是最差情况也是可预知可承受的,而只要它波动,就有可能会往产生收益的方向波动,而收益会高于损失。

  脆弱系统喜欢静态的稳定性,因为收益已知,而x有可能往不可知的更坏的方向移动。

  这里面还是会有风险,即使是一个反脆弱系统,很有可能由于判断上的失误导致x一直往损失的方向偏移,这时就需要「杠铃策略」来平衡。

  杠铃策略:

  由两个截然不同的策略组成。对于理财来说,可以将大部分的财产(比如9成)放到风险低的地方,以应对可能的黑天鹅事件,将小部分的财产(比如1成)放到风险高但收益也有可能很高的地方进行投资,这样即使失败,也在承受范围之内,而且可以习得宝贵的经验,一旦成功,则有可能带来超额的回报。

  杠铃策略的核心是抛弃模棱两可的中间路线,通过两种极端来达到平衡。比如稳定的工作是脆弱的,但工作之余可以展开自己的副业,有些作家就是采用的这种模式(比如刘慈欣);对于阅读来说要么阅读经典,要么阅读不太需要思考的杂志;写文章也一样,要么写特别专业的,要么写通俗易懂的;高强度健身一段时间,然后彻底地休息一段时间等等。

  这里的关键在于反脆弱系统的「增强过程」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而现代生活通常是一个温和但连续不断的压力源,比如房贷和孩子。这种压力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因为没有恢复时间),就好像弹簧一直被压着。

  小结:

  「反脆弱」这本书带来了新的看事物的角度,以及如何识别脆弱的事物(偏好稳定,不喜欢变化、波动)、构建反脆弱系统。对于生活/工作都会有不少帮助。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后感

  我把塔勒布的几本书接连读了一遍,《非对称风险》,《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主要讨论了随机性事件对于系统产生的影响,对于影响特别大的随机性事件,我们称作为黑天鹅事件。

  在面临黑天鹅事件发生时,一般的人都会面临自己的脆弱性挑战,比如股灾来临后加杠杆的投资者会被击溃;对于韧性比较高的投资者,则会扛过股灾,并把损失控制在能承受的范围中,并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对于少部分具有反脆弱能力的投资者,则能够识别黑天鹅事件的脆弱性,比如对冲或者做空来获得暴利。识别脆弱性,并针对脆弱性进行反向操作的能力塔勒布称为反脆弱能力。

  塔勒布探讨了反脆弱的几种方式,第一是冗余的能力,比如人的进化都有两个手,两条腿,两个眼睛,耳朵甚至两个肺,这种冗余能力让人在遭遇黑天鹅事件对于上述器官身体损伤时,保持了一定的身体冗余功能。比如人多学会几种技能,也是冗余性,在失业时也能技多压身。

  第二是抗击打的能力或者说自愈能力,在生活中保持一定的压力,会促进人的成长。比如《心流》书里提到做超出自己现有能力一个级别的工作,具备一定的可挑战性,则更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那些持续创业者,像乔布斯和史玉柱都是具备了这种反脆弱的能力的,他们在遭受挫折后,反思和反省自己,并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很多有智慧的人,大量的时间处于不断学习中,并用于不断挑战自己,比如孔子,他在国家和平时期就参与国家的治理和建设,在国家动乱时期,就待在家里学习和教育弟子。

  第三,杠铃策略。塔勒布建议用杠铃策略来增强反脆弱的能力。杠铃策略指的是采取两个极端,而不是中间策略。比如投资,极端指的是将90%的钱购买无风险的产品,比如固定收益的银行理财,将10%的钱买高风险的产品,对于这10%资金亏光也就10%,而收益是无上限的。塔勒布建议我们不要采取中间策略。书里的尼罗一般只和看门人和学者打交道,很少理睬中庸之辈。塔勒布厌恶中间路线,因为它模糊不清晰,这里能看到他的处事风格,他不愿意做不在自己认知之内的事情,他只选择正面的黑天鹅和负面的黑天鹅这些结局清晰的事物。处理方式是,把它们放在自己的杠铃两端,一方面积极主动让有利的黑天鹅顺其自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尽量消除不利因素,保护自己不受极端伤害。

《反脆弱》读后感

  金句:

  一、未来包含在过去之中,没有过去的人就没有未来。

  二、当你脆弱的时候,你往往倾向于墨守成规,尽量减少变化。相反,如果你想做出改变,并且不关心未来的结果,那么你就具有反脆弱性。

  三、简单并非那么容易达到。你必须努力理顺你的思维,才能使其简单明了。

  四、只有真正相信的人,才能避免最终自相矛盾。

  感悟:

  1、世上充满很多不可预测的、不可控的随机事件,由此带来越来越多的变化,整个体系变得脆弱,所以我们要有反脆弱性。

  2、反脆弱性的精髓是在不确定性中获利。事物发展的方向有两个,学会找到不同方向所能得到的收益,即寻找事物的不对称性。

  3、整个事物发展具有层级性,个体的脆弱性反而会增加系统的反脆弱性,所以学会看到坏事情发生的好处,以及好事情发生不一定都是好的。

  4、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变化保有足够的好奇感,做随机漫步型的人,首先欢迎不确定性,并从中获益。

  5、提高反脆弱性的方法:

  过度补偿(过度反应)

  对事情的发生作出更加夸张的预测,然后再对当下事件一笑置之。

  合理干预

  辅助措施而非作为替代者去改变固有行为。

  杠铃策略

  锻炼全局思考的能力,当发生多种状况时事情会怎样发展,应该做什么因对措施。

  不对称性

  我非常看重这个非对称性的点,做投资也一样,如果风险预期足够小,而受益足够大,则可以抓住这个不对称的机会进行投资。

  6、拥有反脆弱性强的投资者,不是不会失败,而是看事情的思维会好很多,我赚了当然好啦;我亏了,从事情的源头入手,分析亏损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醒以后不再犯错误,从中受益,这样的结果也是好的。

  7、当市场充满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时,不要去定义市场有什么确定性,享受不确定性带来的未知感,努力寻找市场的不对称性才是最重要的。

在不确定性中成长—《反脆弱》读后感

  很久没有更新文章了,不是荒废了读书写作的习惯,只是最近读的一本书思维密集度有些高,经常让我不知不觉的陷入沉思与反思,而且整个阅读的过程更像是对自身世界观、价值观的一次洗礼。所以,花的时间自然长了些,不过好事多磨,读完的第一时间就赶快来分享给大家。

  这本书的标题是《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作者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它的另外一本《黑天鹅》也是一本很出名的畅销书。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以及其中的代表性观点。

  1、什么是反脆弱

  尼采有一句名言:“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就像人体的肌肉和骨骼在负重和压力下会越发强壮,谣言和暴动在遏制和镇压下反而愈演愈烈一样,我们生活中的许许多多事物也会从压了、混乱、波动和动荡中收益。作者所定义的反脆弱性,是指那些不仅能从波动和混乱中受益,而且需要这种混乱和波动才能维持生存和实现繁荣的事物的特性。

  简单来说,从随机事件(或者一定冲击)中获得的有利结果大于不利结果的就是反脆弱的,反之就是脆弱的。

  值得注意的是,反脆弱性是一个超过复原力和强韧性的概念。强韧性只是事物抵御冲击和波动的能力,而反脆弱性则进一步超过了强韧性,让事物在压力和不确定性中逆势生长。

  2、我们对于反脆弱性有怎样的误解

  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喜欢追求稳定而尽量避免变化,因为我们会误以为变化或者波动就会带来不利的后果,但其实不管是大自然还是人类自身,都是具有一定的反脆弱性的,可是却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忽视了。

  比如,作者在书中写道:“正如森林里的小火会烧掉森林中的可燃材料一样,经济中的小伤害也会尽早淘汰弱势企业,让它们尽早失败(从头再来),并尽量减少对系统的长期损害。”

  之所以我们会过度的担心小的波动或是变化,根源在于看待世界的眼光过于局限了。从具体的一件事或是微观层面来看,如果一件事物发生了波动或者变化可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是我们将眼光扩大到整个系统或是宏观层面来看,这些问题的产生反而会促进事物的改进和进步。

  就像作者所说的一个观点:“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其实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因为这次事故的出现,才大大刺激了船舶制造技术的发展,从而潜在的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

  3、如何鉴别脆弱性与非脆弱性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个犹太文学中的故事。有一位国王对他的儿子大发雷霆,发誓要用大石头压死儿子。但冷静下来后,他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麻烦,可是作为国王如果食言又有损权威。于是国王的智囊团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他们把大石头碎成小石子,随后就用这些石子投向国王顽劣的儿子。

  1000块碎石子和同等重量的大石头之间的区别,是说明脆弱性源于非线性效应的一个有力例证。“非线性”是指反应无法直接估计的、不呈直线分布的效应。读后感.如果朝一个人的头上扔了一块10磅重的石头,它造成的伤害要比一块5磅重的石头所造成的伤害的两倍更严重,也要比1块1磅重石头所造成的伤害的10倍更严重。

  其实,我们根据一条原则就可以鉴别脆弱性与非脆弱性:对于错弱的事物来讲,冲击带来的伤害会随着冲击强度的增加而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直到达到某一水平)。

  比如,汽车是脆弱性的,如果你驾驶它以50公里的时速撞到墙上,造成的伤害远大于时速5公里所造成伤害的10倍。再比如,一次喝7瓶葡萄酒,然后在剩下的6天里只喝纯净水的危害,比每天喝一瓶葡萄酒的危害更严重。每多喝一杯酒的伤害都要比前一杯酒的伤害更大,所以人的生理系统对于酒精呈现出的就是脆弱性。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例子和图表,甚至还有数学函数模型。作者不仅仅教给我们什么是脆弱的,什么是反脆弱的,更重要的是,他倡导看到不确定性有利的一面,以一种反脆弱性的方式构建事物。可以说,这本书是引导我们在黑天鹅的世界中持续生存下去的行动指南。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是如果我们用风险投资的方式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你有100块钱,分成50份2块钱投资出去,如果失败了损失的只是2块钱,但只要有一个成功了回报将是100块的好多倍。但是现实却是我们似乎都害怕这种生活方式,过于追求稳定,拒绝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也拒绝了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可能性。

  写了这么多,不免有些口渴,拿起电脑旁的玻璃杯,我的第一直觉它是具有脆弱性的。是啊,玻璃杯是死的东西,活的东西才喜欢波动性。验证我们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你是否还喜欢变化

《反脆弱》读书笔记和心得感悟

  “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变得更强大。”——尼采

  新年伊始,磕磕绊绊将这部网红大部头《反脆弱》阅读完毕,也有了第一篇读书笔记。不得不说,这是一本有点难啃,但同时又会激发许多新鲜想法的书。书中的语言偏逻辑和哲学,知识体系也横跨了许多领域。稍一走神,就很容易跟不上作者的思维飞行。

  首先来说说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一位在学界和金融街都有点传奇色彩的人物。曾因成功预测金融危机而名声大噪,出版过广为人知的《黑天鹅》、《随机漫步的傻瓜》。也有人称他为“最令人敬畏的风险管理者”、“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很多人理解世界的运作是建立在可预测和可假设的状态下,并进行理性的决策。而塔勒布却提出,不确定性和无法定义的事物才是正常的,那些号称可以预测的,都是骗子。这句话,实际上会让经济学者、金融分析师、政客们等诸多群体感到心塞。

  当然,作者确实杠精了一些,也啰嗦了一些,但这些都不能阻止他写出了一部值得翻上几遍的好书。

  01、不确定性无处不在

  在现代化的生活中,很多人喜欢谈论风险,谈论预测,也谈论机会成本。但同时,人们却对不确定性的东西感到恐惧,有时候会像鸵鸟一样盲目而无知。精英主义高人一等的思维在于,他们总以为可以比别人多一点天赋和能力,反应速度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会比别人多哪怕一秒钟。在金融市场,割韭菜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但在塔勒布看来,“国防部长并不会比出租车司机更快知道,有关战争什么时候爆发”。人们往往深陷在自己建立的系统之中,以为可以预知风险,并做出准备方案。

  实际上,没有人知道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或者将要发生什么。诚如黑天鹅事件一样,人们无法预知微小偶然却影响重大的事情。但黑天鹅却可以带领人们从一个社会断层,跨越到另一个社会断层。不确定性,可以让我们有理由去怀疑身处的组织体系、社会格局、文化传媒等灌输到头脑中的、所谓的“正确性”。

  02、发现“九头蛇怪”

  既然不确定性无处不在,塔勒布的主张会不会让我们进入混沌的状态。随机而散漫,难以自处,也难以往前走一步。答案,恰恰相反。发现脆弱的东西,发现不确定性,才有可能知道反脆弱的定义。书中提出,脆弱的东西喜欢稳定,反脆弱的东西喜欢波动。外界的环境越波动、越随机、越混乱,那么它就越会利用这种环境茁长成长。

  比如九头蛇怪,砍掉一个,重生两个。杀不死它的,让它更强大。诚如生命一般,外界的极端伤害可能会在局部上造成伤害,去阻止不了人类不断进化。读后感现代性和脆弱系统息息相关,身处温室的稳定环境太久,很容易滋生对变化的抗拒心态。人们以为通过干预,可以预测金融危机,以为可以减少环境破坏,但事情总是会向最糟糕的结果发展。

  实际上,个体的脆弱性可以衍生出反脆弱性。个体的失误也会为群体的反脆弱性的建立提供可能性。反脆弱性,可能是我们会忽略的存在。

  03、建立反脆弱思维

  知晓不确定性和脆弱性,是第一步。建立反脆弱性,或者培养类似的思维和认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则是第二步。

  塔勒布首先提出,就是不要让自己过度暴露在致命风险之中。从生活实践上看,比如不要让企业轻易冒险,不要横穿马路,不要吸毒等等。负向的生活知识,明确而容易被发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避免掉进这些坑里面。

  其次,用杠铃策略解决不确定性。这个定义也比较好理解。风险小的收益确定的事情,可以投入大量资源,而风险大收益高的也可以投入少量资源。

  杠铃策略教我们,确定自己的最大的损失,然后等待从不确定性中获得无限收益。比如莎士比亚炒房子才成就了自己大文豪的生活,人们花在业余时间上的技能反而帮助自己转型成功。这里的启示是,单一的专业,很有可能在未来无法存活。不如增强多元能力,提升个体的反脆弱性。

  最后一步就是理性的试错,一点点提高抗压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让损失留在可控的范围内。利用不确定性的关键,可能就是拥有选择权。拥有选择权可以规避不利风险和不利因素,在发现机遇时有能力准确捕获,将收益放到最大。

  04、让我们感谢错误

  《反脆弱》,不像是一部纯粹的风险决策书,更像是一部隐喻意味强烈的哲学著作。人们常见的现象、知识都可能囊括其中,塔勒布只是指出了一条反脆弱性的规律而已。

  我们可能感知到了世界的复杂和不确定性,也害怕风险的到来,毁灭着一切。也许,学会利用反脆弱的处事方式,可能会减少一些恐惧心,也可能会带来新的解决方案。感谢错误,拥抱变化,想想发生着的糟糕的事情,外部的伤害,正在教会我们做什么。偶尔切换下固定的思维习惯,学一学领域之外的知识,不失为一种全新的成长。

  我相信,每个人读塔勒布的书,都会有不一样的启发。

《反脆弱》读后感

  1、界限问题

  《反脆弱》这本书告诉我们,世上只有3件事:自己的、别人的、老天的。当一个人缺乏界限感的时,常把自己的事托付给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界限。

  明确那些事是自己的事,那些事实别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猛一看这话特别贴心,很赞同,仔细与现实一对比,顿时疑问重重。

  现实的很多工作都是需要相互配合的,工作界限越来越模糊,很多人依然按自己的理解方式把自己认为的的工作做完不管其他人需要的配合,也有很多需要配合的人按自己的理解认为那些事属于别人的事情,而这个“自以为”没有规范,没有权威指导,没有有效的沟通渠道,导致工作中的矛盾凸显,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和成绩。

  说一个朋友的故事,他负责的一个文件里面有一些数据、细节内容需要其他部门的负责人提供,他跟负责项目的沟通,负责项目的说你不要把你的工作强加给我,该你做的事凭啥让我做?沟通的人解释,这个项目前期一直都是你在负责,这些详细的东西只有你知道,我们需要你提供,如果你不愿意动手,只要你能说准确和详细就行,不要影响后面的工作和进度。负责项目的人反而脾气根据无法控制,依然以前面说的理由拒绝配合和提供。

  主动沟通的人明确那些事是自己的事,那些事实别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没有侵犯他人的界限。但是他自以为正确的界限并没有被其他人认可和承认,没有共识的基础上就没法谈界限。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有。通过有限人数团队的高透明度和密切的协同、高度信任,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就像海豹突击队执行伊拉克任务一样。

  这个时候,《混乱》、《盗火》、《刷新》里的新观念就起到了指导作用,面对复杂的情况混乱、跨界、转换、同理心等就用上了排场。工具很多,在于使用它的人如何灵活使用。

  2、情绪问题

  《反脆弱》这本书告诉我们:所谓的强大就是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情绪化,你最终才能赢。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

  情绪常被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其次是,搞清楚“才能赢”,赢指的是什么

  赢得是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包容自己。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受得住成功,能够居安思危,抛弃诱惑,坚定不移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最后搞清楚情绪和感觉、心情、情感的区别。

  感觉(feelings)个人对情绪的主观认识,更私人化,因人而异。心情主体所处在的感情状态,比"情绪"延续时间长,感情波动不如"情绪"强烈。

  情感(affect)一个笼统概念,有时包括情绪、感觉和心情,有时可以专指"情绪"。

  3、心态问题

  长期处于稀缺的状态会改变一个人的心态。我觉得不光是心态,还有思维和认知以及胆量。

  稀缺的内容可能是钱、时间、爱、资源、领导力等。

  稀缺会阻碍人变得富有:忽略长期投资、借用未来的资源满足现在、引发宽带不足。对如何改变稀缺的心态也给出了3点建议:节约带宽、不要透支、每天设置提醒只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对于最后一条建议我想说一下发现在现实中的现象。很多管理类的书籍都说要“要事第一”、做最有价值的事情,我想说的是:不是每一个工作中的人都有选择的权利的。很所员工他没有可以选择的权利,不具备这样的机会、环境。有的小公司很多员工今天根本不知道自己明天会有什么任务,任务多是突然的、随机的、不固定的,没有办法提前规划、计划。

  本应该工作日就可以完成的工作,由于各种原因会被要求周末完成,员工个人的生活计划会被全部打乱。每一天的任务也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但是工作的本质是加量不加价。老板们美其名曰是重视员工、培养员工。其实同时执行多任务,不仅会让人分心,还有个致命伤害——短时间内拉低人的智商。种种情况,导致了员工时间稀缺、精力稀缺、健康稀缺、财富稀缺、见识的稀缺。而很多公司稀缺得是好的文化、好的共同愿景。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老人与海读后感2000字大学生

一年级观后感3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