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小衔接的小课题
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习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习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习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近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近,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习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习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总结
一、开展了具有班级特色的教育教学工作:
1、本学期,我班结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上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学科领域、各活动区域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当中。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在“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们认为:班级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的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级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3、在日常教学中,继续以园本课程为指导开展“主题活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春天的秘密”和“我要上学了”两个主题,教师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设计活动,活动中体现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做好幼儿的实证收集,及时展示幼儿活动情况,帮助家长了解主题进展情况,充分体现主题活动的延续和深入。
4、班级环境的布置与主题密切配合,发挥班级幼儿的美术特长,每一次的环境布置都邀请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完成,在“春天的秘密”、“我们要上小学了”、的环境布置中充分体现出了班级幼儿集体的智慧。
5、本学期,班级幼儿参与了班级种植自然角的建立,我们结合主题在种植园地里面种了许多的植物,幼儿学习进行观察记录,以此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过程。
6、学期初,我们提出将“快速阅读”运用到教学中,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发现,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7、本学期,组织幼儿积极参与了园里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都获得家长以及园领导、同事们的好评。
二、引进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机制,鼓励家长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
本学期,我们采取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中多发挥家长作用,及时让家长们了解班级教育教学情况、幼儿在园情况,具体做法为:
1、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通过每周一次的“亲子作业”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幼儿发展水平。
2、每一次的主题活动家长都能够积极参与,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为主题的开展提供各种有价值资料,有了家长的参与,我们本学期的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园共育”。
3、做好幼儿专访、约访、电访工作,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努力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4、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园里的各项活动,家长们都能够积极参加,家长与教师间建构起了平等、信任、友谊的桥梁。
三、卫生保健尽量做到家长满意:
1、本学期,我们严格按照园里的要求做好了班级各项卫生保健工作,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中。
2、做好生病幼儿的护理工作,坚决杜绝传染病流行,本学期,班级无一例传染病,班级幼儿的出勤率一直较高。
3、保育教师和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了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4、保育教师与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重点引导几个挑食、食欲差的幼儿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本学期,我们幼儿的身高、体重增长速度较快。
四、班级成员配合默契,自我成长初现
本学期,班级教师在工作中遵循“一切为了班级”“班级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针对班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班会,教师间经常沟通、交流,做到了互相学习,及时反思,随时调整。
总之,在来年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向先进班级学习,争取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幼小衔接家长也需要心理调整
我的孩子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都说幼小衔接是个坎,我是切身体会到了。因为我家孩子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我们家长在家里也没有训练过孩子正确握笔书写等小学生必备常规。所以孩子上学了连阿拉伯数字都写不好,更别说写自己的名字和拼音了,理解课堂内容也比班上其他孩要慢些,这个差距是很明显的。看到班上其他孩子的作业都是书写规范工整,再看看自己孩子的作业,心中是又焦急又迷茫。焦急的是自家的孩子怎么就那么笨呢!迷茫的是不知如何去帮助孩子。
于是,我每天都带着这种焦躁的情绪去辅导孩子学习,结果是两败俱伤:孩子越来越没自信,我越来越失望。
班主任陈蓉老师及时又敏锐地看出了我的焦虑。安慰我不要太过于着急要求孩子,更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孩子的进步是需要时间慢慢去改变,而作为家长则应多些耐心和时间去引导陪伴孩子逐步适应小学生活。
陈老师的一席话让我突然明白了,幼小衔接不光是孩子的心理要做好调整,其实家长的心理更应该需要调整!那就是要心态放平和,耐心正确地引导陪伴孩子一起渡过这个非常时期。我心里暗暗感到幸运,我的孩子能碰上如此细心负责任的好老师,要不是她及时耐心地和我沟通孩子学习的问题,我和孩子长期的两败俱伤下去,这是多么可怕的恶性循环!
在庆幸的同时,我开始阅读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真是受益良多。我明白了孩子的成长是自然且独特的,教育最坏的示范就是给一个孩子的成长设限。不要随意在孩子生命的白纸上写下我们的规定。当家长的应该放低期许,放慢脚步,耐心陪伴,鼓励欣赏孩子快乐地成长。
有了以上反省,就会有改变。在要求孩子的同时,我也会反过来问问孩子:你希望妈妈怎么做?希望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妈妈?孩子满脸委屈,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希望你不要老是生我的气。原来,我焦躁的情绪已经影响伤害到了孩子。孩子需要大人们的理解和尊重!于是,我不再威严不可侵地坐在孩子面前监督她完成作业。孩子也知道自己各方面比不上班上其他同学,所以很明显地表现出自卑感。此刻我知道重建孩子的自信很重要。每天放学不再问她在课堂上的事,而是找一些她感兴趣的话题和她聊天,陪她玩游戏。孩子有了妈妈的陪伴和互动,心情放松了也愉快了。很自然地就把自己的烦恼和课堂上的事全部讲给我听;同时,她也会很自觉地去认真完成作业,效率也提高了。我不再板着脸皱着眉去检查她的作业,而是以一种赞赏和鼓励的眼神和语气给她提醒和改正。我突然感觉辅导她完成作业是件很轻松的事情!
最近,老师也反映孩子各方面都进步了,上课也积极自信了。我在欣慰的同时也深深的感触到与孩子共成长,是需要智慧和耐心的,高质量的陪伴很重要,而具备阳光、正面的心态,不断地学习更重要,这样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在孩子六年的小学生涯中,我们作为家长,不能对孩子的成绩期望过高或过低,应该理性对待。注重家校合作,积极与老师沟通,用教育学的眼光与心理看待学校和孩子,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言传身教默默地陪伴,理解、欣赏自己的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地成长,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种习惯会延续会拓展。
经过这段时间的心理调整,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并且把自己的体会总结成了一句话: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试行草案)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向幼儿进行体、智、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地成长,为进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这就是说搞好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任务也是衡量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幼儿园与小学是邻近的两个教育阶段,由于这两个教育阶段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内容、方法和生活制度等各不相同。因此,两阶段之间既存在联系又各有特点。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教育重要条件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必然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也必然有一个新的适应过程。
首先,学习方式有不同,幼儿园的教育是以游戏为主,对幼儿的教育渗透于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游戏灵活、趣味性强,没有严格的约束力、规范性,孩子不会感到苦恼、厌倦和紧张,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幼儿园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传授生活中粗浅的知识为主。而进入小学后,上课成了幼儿主要的学习形式,在教学上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的基本训练,教学方式由正规的课堂学习代替了以前自由度较大的游戏活动学习方式。
其次,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作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幼儿园每天上课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其他时间见分则以游戏为主。而进入小学后幼儿每天上课第天上课时间就达到了六个小时左右,游戏时间很少,午睡得不到保证,上课有的出现上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有的因教学内容单调、重复,失去学习的枳极性,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第三、有的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溺爱,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不能独立完成班级的各项任务,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和自制力,有的不能友好的和其他同学相处,不听从成人的劝告,骄傲、任性,不利于身心发展。
以上这些都是衔接阶段存在的问题,为了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让幼儿及早的从心理上适应环境,促进其身心发展,迫切需要做好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的衔接工作。通过实践,我认为做好衔接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幼儿渴望进入小学学习的激情
幼儿做事往往凭借兴趣,幼儿园大班的幼儿虽然意志、品质已有很大发展,但仍然需要有意引导。幼儿向往小学生的生活,可能只是看到小学生有漂亮的文具盒、新课本、红领巾等,这种入学的愿望虽然是幼稚的、肤浅的,但也是可贵的,教师应该保护幼儿的这种积极性,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鼓励幼儿努力学习,激发幼儿做一名优秀小学生的强烈愿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小学生的故事讲给幼儿听,使幼儿不仅喜欢做小学生,而且让幼儿明白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是不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
二.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动作发展
幼儿进入小学后,要承担紧张的脑力劳动和独立作业的能力,这就需要幼儿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耐力和抵抗力。在幼儿阶段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体育锻炼,预防疾病注意安全。同时,必须保证幼儿的游戏活动。因为在游戏中,幼儿情绪愉快,有利于提高机体各器官的功能。户外游戏使幼儿接触空气阳光,可充分利用自然因素锻炼身体。
三.发展智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任何人来说,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有益的。例如上课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会动脑筋、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等。对于幼儿来说,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时,要引导幼儿学会有目的、有顺序、较准确的观察习惯。如观察单个物体会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进行观察。随幼儿年龄的增长,可适当延长上课时间,到大班下学期可延长至35分钟并适当增加智力活动的难度。如开展计算比赛、猜谜语等活动。
四.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要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如会整理书包、爱护书籍、不浪费用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班上每天都安排值日生负责整理图书、玩具。用餐时帮老师发勺子。举行穿衣服、叠被子比赛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促进幼儿手部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要及时表扬态度积极认真能独立完成的幼儿。对个别懒惰、能力差的幼儿要和家长配合共同教育。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我们要把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当成我们的任务,切实有效的完成,使孩子们顺利地过渡,开始他们的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孩子进入大班以后,幼小衔接一直是老师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孩子很快将结束幼儿园大班的学习,进入小学教育,我的心情既欣喜又焦急。欣喜的是孩子长大了,马上是一名小学生了,可以学到更多知识;焦急的是作为家长我没有头绪,怎么才能使孩子在进入小学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呢?虽然在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向孩子传授很多知识,但小学是对儿童进行正规学校教育的专门机构,孩子一上学就要独立地参加学习,开始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接受课程,这与幼儿园学习的要求与形式都不同。
为了帮助家长有的放矢地进行充分的入学准备,20xx年6月9日机关幼儿园和井冈山小学联合举办了题为“我要上小学了”的专题讲座,为家长们释疑解惑。抱着满心的期待,我参加了这次幼小衔接的讲座。
讲座在四楼的多动能教室举行,首先通过一个专题片,介绍了井冈山小学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和理念,展示了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和课外活动。接着从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阐述了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分析了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新生入小学出现的一些问题,着重介绍了如何使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中间穿插了井冈山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的才艺表演,看着他们稚嫩认真的演出,可以感受到他们在学校里的成长。另外还有一个简短的数学公开课,老师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让全场的孩子都跟着互动起来,气氛高涨,孩子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最值得期待的是井冈山小学的参观了,孩子们牵着家长的手,在老师的指引下有序的参观了井冈山小学的校园和一年级的教室,好奇的站在门口张望着,看着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认真的上课,平时叽叽喳喳的宝贝此刻也变得乖巧懂事了,上小学的期待让他们对这个新奇的校园环境充满了无比的憧憬。虽然仍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老师还是给孩子们留下了第一张入学前的合影,一张张小脸上都绽放出花一样的笑容。
四年的幼儿园生活,小君妍在老师的关心下慢慢的成长,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自如,从最开始的腼腆害羞到现在的才艺小明星,一点一滴都离不开每一个老师的照顾和教育。马上九月份就要迈入小学的校园了,虽然很期待,但是也有着对幼儿园的眷恋与不舍。
非常感谢此次幼儿园和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样一次重要的讲座,让我们家长有了思想准备,能提前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的一些准备工作,让我们的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的教育。对于即将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还要重要,良好习惯地养成,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很生活都大有好处。幼儿园就是一个良好习惯的起点,一个集体生活的最初体验,谢谢大一班的各位老师,让我的孩子在成长之初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了最美好的启蒙和憧憬,也给她步入小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无论何时,幼儿园永远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
育儿心得大班幼小衔接
虽然新手妈妈在育儿路上有许多许多的难题要克服,但我相信在我的不断努力学习下,一定可以一边改变自己的坏习惯、一边把女儿教育的更好。
我是一个80后妈妈,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我自身的性格中难免有些自私和任性。生了女儿后,更是像一个大孩子带着一个小孩子,但俗话说:"家庭教育无小事,生活无处不教育。"所以在教育女儿上我要从小事做起,同时也要从自身出发,做女儿的好榜样。
女儿作为我们家长的一面小镜子,如果想要让女儿更优秀,首先我们自己也要提高自身修养。出口成脏的父母,怎么教育出文明礼貌的孩子;父母自身没有良好的习惯,怎么能要求孩子的道德和素质;父母言而无信,孩子怎么会诚实守信。这三点在我教育女儿时也时时刻刻反省着自己。
尊重女儿也是我们家比较重视的一件事,不把女儿当做小孩子。我相信即便女儿再小都会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年纪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女儿,给女儿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听取女儿的意见,我相信被尊重的女儿会越来越懂事。
为了给女儿补充营养,所以在选择奶粉上,我们选择了美赞臣荷兰版A+,味道女儿一直都很喜欢,重要的是奶粉含有科学配比的DHA,DHA又被称作为脑黄金,也是系统神经细胞生长及维持的主要成分,足量的DHA能让女儿的脑袋充分发育,只有脑袋发育好了,才能让各方面的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另外,奶粉含有独特的(PDX+GOS)益生元配方,夏天也不担心上火。
虽然新手妈妈在育儿路上有许多许多的难题要克服,但我相信在我的不断努力学习下,一定可以一边改变自己的坏习惯、一边把女儿教育的更好。
幼小衔接征文
幼小衔接,我能做什么
丁玉丹
幼小衔接是为了实现儿童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使儿童获得良好的学校适应状态的互动过程。由于该问题涉及到幼儿园、小学两个不同类型的学习环境,参与的主体包括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幼儿、家长,关涉到课程、教学模式、评价等多方面的转变,其复杂性导致许多幼儿无法适应转变,从而产生许多问题。
当前,幼小衔接教育备受家长关注,但家长们关注的大多只是知识衔接,往往误解了幼小衔接的真正含义,偏离幼小衔接的理性轨道。
真正意义上的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教育的顺利、自然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走向小学阶段,心理、行为以及学习习惯、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有效适应,从而防止幼儿入学时产生焦虑、畏难等情绪。
作为一名校办幼儿园的园长,我与老师们坚持观念转轨、习惯接轨、体验并轨,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上的"脱节"现象,建立相互间的联系,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加强相互间的合作,我们幼儿园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
一、进行系列幼小衔接会议、座谈、咨询等活动
1、组织教师方面的会议和学习活动
首先组织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座谈会。让小学教师对我园教师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及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使本届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我们也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方法,使小学也能向幼儿园靠拢。然后组织有关老师进行学习,加强老师的思想意识。如:看录像《小学生守则》,观看小学老师上课、邀请小学老师来园现场指导等,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一些情况。老师还要更新观念,经常阅读"幼小衔接"的有关文章。
2、组织家长方面座谈、咨询活动
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如: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分班请一些小学的老师与家长开座谈会和咨询活动。及将"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各班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小组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研究家长反馈的意见,改进工作。还组织了全体大班家长进行有关"幼小衔接"的答辩会及知识竞赛活动。
二、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用权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从语言环境上来讲,珠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方言地区,其中最主要的有广东话、客家话、潮州话、标准的或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话等。家长的文化素质也参差不齐,这给我们特区的幼儿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一方面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规范、优美、丰富多彩,另一方面要求教师鼓励幼儿多作普通话交往,还要提倡家庭里多用普通话交谈。其次,在大班环境创设中要创造一个自然学习汉字的环境,唤起幼儿无意识频繁出现的汉字的本能。如,图文并茂,蒙台梭利的三段式学习法等,都是幼儿自己创造的学习汉字的方法。
5、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我园,特别是大班坚持开展了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通常,班里有这样的情形,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如开学上课时,能听老师的要求正确理解拿、取书,能看通知,喜欢识字活动,能顺利地阅读报纸,能正确理解题意。识字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比不识字的小朋友强,学习的起点高。
经过以上的这些活动为幼儿进入小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会探索更多的方法,让孩子能更好的过渡这个成长的转折点、困难点。
关于幼儿园与衔接的介绍
论幼小衔接的实质与入学前的准备
〔关键词〕幼小衔接入学准备陡坡
1991~1995年间,我们鼓楼幼儿园接受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项目,为我国全面而科学地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工作。根据研究项目的总体规划,我园主要研究和解决幼儿入学前数学准备、读写准备、社会适应准备和入学意识准备问题。
一、研究背景
㈠.两类教育机构的差异形成“陡坡”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是人生的重大转折,要让孩子在这一系列的转折和变化中顺利适应,并形成积极稳定的入学倾向性,关键在于如何使两种教育阶段因学习而产生的“陡坡”减缓。我们可以从下表的对比中看出“陡坡”的存在:
幼儿园与小学的比较表①
比较机构幼儿园小学
学习时间每天集体教学时间为1~1.5小时,最长不超过30分钟每天集体教学时间4~4.5小时,每节课40分钟
学习内容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向幼儿传授粗浅知识有固定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系统、抽象、严谨,有严格的升留级制度
学习方式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轻送愉快,没有压力以上课为正规课业学习方式,课后有家庭作业
睡眠时间除晚8:30到早6:30的睡眠外,还有2小时的午睡时间由于接送等原因学校离家较远,幼儿早上需早起,中午基本无午睡时间
一日生活动静搭配,舒张有弛,提倡保教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有严格的作息制度和生活制度,主要任务是学习,午餐、午睡要回家解决
师生关系教师与幼儿始终在一起,及时解决、协调幼儿面临的困难一学科一任职教师,有班主任和七、八位任职教师,幼儿遇到困难需自己解决
由于以上两类教育机构的差异,加上自1986年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法以来,入学年龄普遍提前,城市6岁入学的儿童数大大增加;另一方面,自五十年代以来,小学课程较过去有日益加深的趋势。这一切,给幼儿在身心两方面带来诸多的不适应,幼儿入学后感到陌生、恐惧,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入学后的身心发展。
㈡.家庭教育的误区加剧了“陡坡”的存在
随着独身子女政策的实行,改善了幼儿营养卫生和受教育的物质条件,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父母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使他们强迫孩子过早地进入学业学习;要求幼儿园进行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育;过高地保护及包办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造成孩子能力的相应不足,依赖思想严重,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影响,缺乏责任感,情感受压抑,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教育机构和家庭两方面的影响,使得幼小衔接的坡度不断增大,有的孩子上小学后体重明显下降,吃不好、睡不好,一反往日天真活泼的浪漫;有的孩子一看到学校的大门就发抖、呕吐;有的孩子甚至放弃了小学的学习重新回到了幼儿园。但也有一部分幼儿在过度期间适应很快,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入小学后,学习积极主动,求知欲旺盛,兴趣广泛,究其原因,是较好地处理了衔接关口的不适应问题。所以,找寻幼小衔接的实质所在和学前教育准备的着眼点,是我们研究的中心。
二、理论依据与假设
㈠.理论依据:
1.儿童身心发展在衔接时期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
2.1989~1990年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北等五省市88个点就幼小衔接方面的大样本调查结果,揭示幼小衔接中存在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
3.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目标、大纲及基本要求。
㈡.研究目的:
通过实验,探讨幼儿园进行数学与读写学习准备(含知识准备、能力准备、技能准备)、社会性适应准备(含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主动性、独立性、交往能力)及入学意识准备三方面教育的主要内容、要求、途径和方法,改善儿童入学前的准备状况,促进衔接时期儿童的身心发展,减缓幼儿园与小学的坡度,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
㈢.理论假设:
1.儿童入学前后的各半年是幼小衔接阶段;
2.儿童入学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学习适应、社会性适应和入学意识准备不足;
3.实验班在接受衔接教育后,其学习准备、社会适应准备、入学意识等方面可能优于对照班;
4.有利于幼儿入学后的适应;
5.有利于改善与调整现有的课程结构;6.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相关素质。
三、研究方法
1.被试:随机抽取鼓楼幼儿园大班30名幼儿为实验组对象,南京市另一所一类幼儿园的30名大班幼儿为对照组对象,两组男女均对半,两班儿童在前测中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儿童整班进入小学某一班后,为连续实验对象,班级其他学生为非连续实验对象。
2.实验工具:数学、读写、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均采用项目指导小组制作的一套(含6种)观察、面访、问卷调查表,入学意识准备采用自制的评估工具。
3.时间:1991.1~1992.1调查阶段,1992.2~7第一轮实验,1993.2~7第二轮实验,1993.7~1995.12总结验证阶段。
4.条件控制: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教师的自然状况相同,班级自然背景基本相同,集中教育活动(教学)时间总量基本相同,各学科课时量基本相同,一日活动的各环节基本相同。
5.实验变量:
⑴.新增数学准备的思维训练活动20课时;新增读写准备的前书写活动5课时;新增社会适应准备的活动5课时;新增入学意识的活动(社会活动)5课时;⑵.降低数学中有关加减、组成的难度为代量加减、组成,强化解、编10以内简单口头应用题的要求;
⑶.在幼儿园教学、游戏及一日活动中渗透数学、读写、社会适应及入学意识的衔接教育要求;
⑷.6月份减少上午游戏活动时间为2个教学活动和一个集体娱乐活动,中午减少半小时午睡时间;
⑸.下午游戏活动为幼儿自主活动时间。
四、结果与分析(略)
五、我们的结论
纵贯研究全过程,我们觉得,要解决衔接问题,帮助幼儿做好衔接准备,应从以下几方面理解与把握幼小衔接的研究:
㈠、衔接教育的实质是主体适应性问题
儿童从学前教育结构进入小学跨越了两个阶段,从儿童身心发展看,是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阶段,因而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在此期间,儿童身心要发生一定的质变,掌握不了这一阶段教育的规律性就会出现种种的衔接问题。
实践证明,幼小衔接如果仅从“幼儿园向小学靠”“小学向幼儿园靠”的外部条件或形式上寻求措施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儿童入学的适应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准衔接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材料表明,儿童心理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幼儿和小学生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是,阶段特点的变化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渐变的。所以,在学前阶段和小学阶段之间存在一个过渡阶段,这期间,两个阶段的特点并存和交叉。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正是自身两大阶段的发展特点交替、转化、升华的过程,衔接教育正是要促进儿童的这种发展。因此,衔接点应落在儿童这一主体上,要找寻儿童前一阶段已有的发展水平、基本能力同后一阶段所需的发展水平、基本能力的差异,通过衔接教育,促进儿童自身内部的发展变化。
在证实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实质是儿童主体适应性问题后,我们就将衔接教育的点放在了儿童入学适应能力的培养上。
教育实验结束后,教师们觉得衔接实质的探讨改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明确了教师的作用是遵从儿童的发展规律,要相信和依靠儿童的内部动力,要依靠儿童自身的主动性学习,要积极与儿童互动,要尽可能地表扬与鼓励儿童。教师们在将教育观念转化在教育实践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衔接教育经验,撰写了十余篇专项论文,我们将这些文章汇编成册,受到了幼教同行的欢迎。
㈡、儿童入学的主要困难是学习适应与社会性适应
在五年的研究时间里,我们经过大量的调查与实验发现,学前期向学龄期过渡时,儿童身心发生一定质变的核心体现在社会性发展与抽象逻辑思维的心理品质上。如社会性适应(主动性、积极性、任务意识、规则意识)是儿童进入小学后伴随而来的规则要求和任务密度、难度及独立完成任务所要求的相应的能力;数学学习和读写则伴随读写算需要幼儿有理解和运用符号的能力初步的思维能力,任何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会引起衔接过程中的不适应。
所以,在数学方面,我们减少了组成、加减运算的教学时间(由原来的25课时减为10课时),加大了编、解口头运用题(由原来的4课时增为10课时),增加了思维训练活动(20课时)。
在读写方面,减少了复述方面的内容(诗歌、故事等),加大了语言理解、讲述(特别是看图讲述)的内容,增加了早期阅读及书写准备(8课时)内容。
在社会适应性方面,增加了“任务”方面的内容,强调对儿童主动性、独立性、规则意识的培养。
如在新增添的书写准备系列活动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儿童通过观察、辨认蕴含拼音字母、数字及汉字基本笔画、基本结构特征的各种图形,学习在四线格、田字格中摆放(或画)这些图形,了解有关的书写知识,促进儿童有关能力的发展。我们设计了“小动物找家”“小小装饰师”“文字的由来”等8个系列活动,每一活动,又分不同的层次。以摆放(或画)图形为例,先学习摆放图形,再学习画图形;先学习摆放一个整体图形(没有摆放顺序的要求),再学习摆放分解图形(有摆放顺序上的要求);先学习摆放代表独体字的图形,再学习摆放代表合体字的图形。我们没有教幼儿识字,也没有教幼儿学拼音,但我们的孩子到了小学后,小学教师反映我们的实验儿童学习成效好,书写规则意识强,没有倒笔画的现象,字写的漂亮,甚至可以和四年级的学生作业相媲美。
㈢、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是解决衔接教育的根本
我们认为,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幼儿园的教学强调的是整体性、综合性,所以,衔接教育途径和方法的思考应注重多功能的整合作用。
在实施衔接教育中,我们一般利用四种途径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它们是①专门设计的衔接教育活动,②与衔接相结合渗透于各学科的教育活动,③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环节,④家庭教育的配合等。
为了使专门的衔接教育活动与日常的教育活动衔接,我们采取“重点难点分散,循序渐进,专项活动由少增多”的做法,充分利用我园单元教育课程的整体性、综合性、渗透性特点,有机地选择与处理。如社会性适应的专门活动“今天我玩什么”,活动的目标是“学习自己制定活动计划,并能根据规则调整自己的计划,树立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教育过程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制定自己每天参加各活动区的计划,学会做自己的名片,知道在活动区计划表中插名片的要求与方法及各活动区的具体规则,以后的活动区活动就按这些要求转化为常规执行。
对那些需潜移默化才能帮助幼儿形成的良好态度与习惯的衔接要求,我们就通过一日生活的各环节来随机实施,如学习习惯、社会性适应等。
在衔接教育教学中,我们提出“让幼儿动手操作”“充分表现能力,促进幼儿发展”“激发幼儿兴趣和求知欲望”“个别教育”四大原则,以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更好地帮助幼儿做好衔接准备。
实施过程中,我们改进了幼儿园传统的做法,以使教育活动有利于衔接。如上课的组织过程中严格控制集体教学活动时间,尽量增加幼儿自己动手的操作时间,要求教师组织时间量为集体教学:幼儿操作=1:4;每天下午增设10~15分钟的智力训练或操作活动;所以活动的设计、组织要满足不同层次儿童的发展需要;所提供的材料要具有操作性、可变性、层次性;利用3个专门设计的活动区(数学区、语言区、智力区等)供幼儿自由活动。
另外,我们还改变了部分教育常规,如增加个人值日包干区、小组包干区;每天晨间幼儿自己计划安排一日的游戏内容;每天下午游戏时幼儿自己管理自己等。
我们还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开展咨询、开辟专栏、提供观察工具、参与教育活动等,帮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教育内容,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与帮助。
六、建议
衔接阶段是每个儿童都要经历过程,所以,衔接教育不仅仅只在大班下学期才开展,应将衔接教育纳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中,贯穿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
幼小衔接数学课件
设计思路:
在参观小学后。孩子们对课程表上写着什么、书包内该放些什么、每天怎样整理书包等问题产生了兴趣。为了帮助孩子了解上述内容,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我设计了“整理小书包”活动。预设活动有三个环节:第一部分是激发幼儿的兴趣,说说书包里该放些什么;第二部分是学看课程表:第三部分是学习整理书包。
活动目标:
1.通过整理书包萌发做小学生的愿望。
2.学看课程表。尝试按课程表整理书包,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期准备
(1)展示幼儿带来的书包,让幼儿在互相欣赏中了解书包的功用。
(2)在区域中提供文具盒、铅笔、橡皮、尺等文具,让幼儿自己动手整理。
(3)在区域中提供小学生的课本,让幼儿熟悉各类课本以及课本名称。
2.教具、学具准备
(1)小学生课本若干,课程表多媒体课件。
(2)水壶、玩具、蜡笔、绳子、毽子、饭盒、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1小学生的书包里有什么?(在问答中帮助幼儿归类,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2.小结:书包里要放的东西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放书本。
3.小学生每天要带什么书?怎么才能知道
二、学看课程表
1.播放课程表多媒体课件。
2.讨论。
(1)这是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表,你能看懂吗?课程表上有什么
(2)小学生一天有几节课?上午几节,下午几节?都有什么课
(3)能看懂课程表吗?有什么问题
(4)小结:小小课程表可以告诉我们每天有几节课,上什么课。有了课程表,我们就能按课程表来整理书包。
三、学习按课程表整理书包
1.幼儿第一次整理书包。
(1)这里都有些什么课本
(2)假如现在是星期一的晚上,请你按课程表来整理一下书包。(教师关注幼儿整理的过程。)
(3)书包整理好了,你们是按星期几的课程表来整理的
(4)小结:晚上整理书包要按第二天的课程表来进行。
2.幼儿第二次整理书包。
(1)假如现在是星期日的晚上,请你们按课程表整理书包。想想该按星期几的课程表来整理呢?(教师再次关注幼儿整理的过程。)
(2)书包里一共放了几本书?哪一天也需要带这几本书?有没有不同意见
四、学习整理其他用品
(出示水壶、玩具、蜡笔、绳子、毽子、饭盒、毛巾等用品)你觉得这些物品该如何整理?为什么
延伸活动:
在区域中提供相应物品.让幼儿练习整理书包。
幼小衔接课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们的期望也变了,儿童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客观上,儿童在这一时期存在许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学习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两个方面,如师生关系不一样了,生活制度也不一样了;幼儿园以动静强弱搭配为主,而小学以听为主,没有玩具、游戏 ;要求也不同了,幼儿园里无作业、无负担,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给孩子的身心两方面带来许多的不适应,还会使儿童感到陌生和恐惧,从而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将持续一个学期左右。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教学模式,他们无所适从。学校是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对儿童的要求和约束远远超过幼儿园、家庭。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层次分明,合理利用,将使孩子在以后的社会中“社会适应能力强”,“我要独立”,“自主性强”十分重要。
“幼小衔接”研究的目的,是确保幼儿教育在可持续性发展中的衔接,保证教育的连续性,缩短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使幼儿在幼儿时期就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及早适应小学生活。那么,怎样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滑过渡到小学、健康、快乐的成长,便成了我们时不以待的研究课题。
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是我们研究的前提。幼儿园与小学要统一思想,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环境设置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衔接,避免幼儿园单方面的向小学靠拢、关注知识的提前储备等错误倾向,为孩子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我园结合现阶段我区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幼小衔接的课题研究,以求解决相关问题,帮助幼儿达到入学的平滑过渡。我们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将研究的重点由“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转变为“幼儿园、学校采取什么措施、方法尽快适应孩子的需求”,通过与学校的沟通(即: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组织幼儿参观学校;幼儿与小学生、教师的之间的沟通),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与习惯,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初步确定三个阶段层层递进、深入展开。
第一阶段:确立课题、启动探索阶段
1、加强对相关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为下阶段开展研究做好思想上与知识上的准备。
2、通过学习、讨论、辩论等形式,使教师对幼小衔接有进一步的认识,分析并确定幼小衔接的内容,讨论其可行性。
3、召开家长会,家园共育,了解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具体情况,初步探索幼小衔接的模式。
第二阶段: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
1、对幼小衔接进一步调查,讨论修定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2、课题小组对各班计划进行分析,提出指导意见,教师进行修改,并着重准备环境与材料。
3、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研讨,进一步验证幼小衔接的功能与价值。
4、观摩与研讨,集中讨论并尽力解决教师在教育策略上发生的困惑。(交流各自在幼小衔接中的观察记录与反思)
5、课题小组成员观摩幼小衔接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与教师进行反馈与交流,帮助寻找解决方法。
6、通过与学校沟通,一日生活中采取多种方式方法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和习惯。
7、分享交流,教师们将自己积累的关于幼小衔接活动指导策略的心得进行分享。
第三阶段:反思与总结阶段
1、根据幼儿的入学去向,对入小学后的幼儿进行跟踪调查,从教师、家长及幼儿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了解幼儿入学后的情况。
2、在前阶段深入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获取相关信息资料和数据材料,进行整理分析,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入手,得出课题研究结论和报告,相关论文、随笔集结成册。
三、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以实验法、访谈为辅的研究方法
以相互参观、相互听课、家园相互联系为研究途径
四、研究措施
一、对我园历届大班毕业并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孩子们入学后不适应的具体情况。即每年6月末对幼儿的入学趋向进行记录留档,新学期的9月末10月初,根据幼儿的入学去向,到相关的小学对一年级教师和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也对孩子进行访谈调查,从教师、家长及幼儿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了解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情况。
二、通过与学校沟通、一日生活中采取多种方式方法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和习惯。具体方法是:
1、组织教师之间的观摩与交流,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园和小学两大教育机构的特点,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学要求等多方面进行沟通。
2、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上学年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一些经验采取多种方法,在幼儿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幼儿进行培养,帮助幼儿从心理上、能力上、习惯上及身体素质上进行衔接。
三、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有关有关幼小衔接的具体教育计划,更好的做到家园一致,相互配合幼小衔接工作。
主要措施是:
(1)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方面的培养和加强。
(2)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利用恰当有趣的方法,向幼儿进行汉字的渗透,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能力。
(3)结合幼儿实际活动需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4)贴近幼儿生活引导学会分工合作,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5)结合主题活动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6)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学校、了解小学生的生活、了解小学教师。
五、讨论与分析
通过以前的一些研究,我们体会到“幼小衔接”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我们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使幼儿在入学的衔接上获得了不少的帮助,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之间的沟通仍然不够
这主要是指在教育观念上的沟通不够。由于时间有限等多方面因素,在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等方面还没有很好的沟通与研讨,而且教师们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主要是对待孩子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的教师多是在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问题,而小学教师多是以教学内容和课堂要求为中心,找孩子和家长方面的问题,这是造成许多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主要问题。
2、幼儿对学校了解不深入,情绪情感落差较大
幼儿在幼儿园中可随意选择多种材料进行探究,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到快乐。教师给予每名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及时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并教给幼儿调控的方法,在这种宽松、轻快的环境中,幼儿情绪愉悦。这与上学后的比较紧张、较有压力的环境形成了对比,造成了部分幼儿情绪低落,思想负担较重的现象。
3、家长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
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多读几首诗歌、认几个汉字、做几道题比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心态来的实惠,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技能。对于影响孩子一生的各种习惯的培养不很重视,包办代替,冷暖呵护,是父母认为对孩子的爱的表现。因此,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势在必行。
4、合作交往能力培养不够
交往能力培养不够,是主动与别人交流方面不够,这些与幼儿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有关,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5、规则意识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足
在遵守规则方面,幼儿园的规则多是非常具体的,针对某个活动的,并且多是幼儿自己制定的,既具体又形象。幼儿在遵守之前,首先了解为什么,怎么做,便于幼儿遵守。而学校规则多是事先定好的,学生必须遵守的,很抽象,有些孩子不理解,因而幼儿刚入学后不适应,造成了部分幼儿在学校的规则遵守方面的不够。
(二)下一步的研究设想
1、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
A、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
首先是幼儿园教师方面,需要帮助小学教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时的表现,特别是每个孩子的长项是什么,使小学教师尽快的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他们更多的鼓励,使孩子入学后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同时,小学教师要注意多向幼儿园靠拢,给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注意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采用一些具体形象的方式,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B、加强幼儿与小学之间的沟通
把小学生请到幼儿园与幼儿游戏、聊天,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幼儿也深入到小学课堂与小学生共同听课,熟悉学校生活。
C、幼儿与学校的沟通
针对幼儿的问题,设计好相应的目标,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参观学校,接触教师和小学生,有针对性地打消幼儿由于不了解学校而造成的畏惧的心理,从而产生向往学校生活的愿望。
2、加强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
A、交往能力的培养
大班幼儿注意的广度提高了,交往能力也增强了,它们不仅注意了自己的活动,也注意了同伴的活动,有了主动向别人学习的愿望。教师应及时抓住这点,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在参观、活动中有目的的向别人进行提问,体验在寻找探究答案的过程中与人交往的快乐,并提供不同材料,让材料去刺激幼儿合作,体验合作成功后的快乐等等。扩大幼儿的活动范围,抓住契机,引发幼儿与他人主动交往。
B、合作能力的培养
让在幼儿交往过程中不断的体验合作的意义,抓住时机以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强化幼儿合作的行为。对于一些比较自私的幼儿,引导他们认识到怎样与别人交往,让他们明白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改掉自己的毛病和不良的行为习惯,才能更好的与人交往。
3、进一步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
在规则意识上,要培养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幼儿在上一年级后,对于学校的规则、教师要求不能主动的遵守,需要别人提醒。为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他们主动去遵守规则,让幼儿在幼儿园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4、加强家园共育,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需进一步重视家园合作,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家园互相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六、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新思考
通过以前的研究,我们体会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幼小衔接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心理能力的衔接;再有,制约孩子入小学后以至将来上中学、大学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因此,幼小衔接问题不仅仅是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所涉及到的,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从小班开始,我们也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同时,在研究中我们不断地体会到许多方面研究越深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幼小衔接并不只是一些表面问题(指家长一年级教师所关心的问题)的衔接问题,而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要求等诸多方面的衔接,在能力、习惯等的培养方面也不仅仅是几种具体能力的培养,而是一项大的工程,是一个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工程,还需要不断分析现阶段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将会根据这些问题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尝试,寻求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