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方案模板
项目实施方案格式
一、项目概述
1、项目提出背景、意义及必要性
2、攻关目标和内容
3、项目形成成果、知识产权及完成时间
二、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市场需求分析
1、项目技术攻关的必要性
2、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
三、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国内现有工作基础
1、国内外技术现状、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分析和国内现有的工作基础
2、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
四、项目计划项目及主要研究内容
1、主要目标
2、研究与开发内容
3、项目的技术关键,包括技术难点、创新点
五、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含市场风险分析、推广应用前景及产业化可行性)
1、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推广应用前景分析(产业化可行性)
3、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含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
六、计划实施年限、经费预算及来源渠道
1、年度计划
2、经费预算
3、经费来源
七、必要的支撑条件、组织措施及实施方案
1、必要支撑条件
2、组织管理的措施
3、组织实施方案
八、其它说明
九、行政主管部门(县、区)意见
软件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一、项目实施方案概述
软件产品,特别是行业解决方案软件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用户购买软件产品之后,不能立即进行使用,需要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软件技术、软件功能、软件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调试、软件功能实现、人员培训、软件上线使用、后期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我们将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软件项目实施。大量的软件公司项目实施案例证明,软件项目是否成功、用户的软件使用情况是否顺利、是否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软件产品本身的质量,软件项目实施的质量效果也对后期用户应用的情况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项目实施规范主要包括项目启动阶段、需求调研确认阶段、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系统培训阶段、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总体验收阶段、系统交接阶段等八个阶段工作内容,每个阶段下面有不同的工作事项,各个阶段之间都是承上启下关系,上一阶段的顺利完成是保证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的基础。下面将按照每个项目实施阶段分别介绍。
二、项目实施方案介绍
(一)项目启动阶段
此阶段处于整个项目实施工作的最前期,由成立项目组、前期调研、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启动会四个阶段组成。
此阶段主任务:
公司:在合同签定后,指定项目经理,成立项目组,授权项目组织完成项目目标。
公司项目组:进行前期项目调研,与用户共同成立项目实施组织,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召开项目启动会。
商务经理:配合公司项目组,将积累的项目和用户信息转交给项目组。将项目组正式介绍给用户,配合项目组建立与用户的联系。
用户:成立项目实施组织,配合前期调研和召开启动会,签署《总体项目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
1、成立项目组
部门经理接到实施申请后,任命项目经理,指定项目目标,由部门经理及项目经理一起指定项目组成员及成员任务,并报总经理签署《项目任务书》。
2、前期调研
项目经理及项目组成员,在商务人员配合下,建立与用户的联系,对合同、用户进行调研。填写《用户及合同信息表》。在项目商务谈判中,商务经理积累了大量的信息,项目组首先应收集商务和合同信息,并与商务经理一起识别那些个体和组织是项目的干系人,确定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如何满足和影响这些需求、期望以确保项目能够成功。
3、编制《项目总体计划》
《项目总体计划》是一个文件或文件的集合,随着项目信息不断丰富和变化,会被不断变更,主要介绍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项目描述,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所计划的职责分配(包括用户的);
沟通管理计划,确定项目干系人对信息和沟通的需要:即什么人何时需要什么信息以及通过什么方式将信息提供给他们。质量管理计划,确定适合于项目的质量标准和如何满足其要求。如果有必要,可以包括上述每一个计划,详细程度根据每个具体项目的要求而定。未解决事宜和未定的决策
4、启动会
项目组与用户共同召开的宣布项目实施正式开始的会议。
会程安排如下:
共同组建项目实施组织,实施组织的权利和职责;双方签署《项目实施协议》。
项目组介绍《项目总体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包括以下内容:
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所计划的职责分配(包括用户的);
项目实施中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项目管理,项目的质量如何控制;
项目实施中用户的参与和领导的支持的重要作用;
阶段验收、技术交接和项目结束后如何对用户提供后续服务。
(二)需求调研确认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人员向用户调查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包括管理流程调研、功能需求调研、报表要求调研、查询需求调研等,实施人员调研完成后,会编写《需求调研分析手册》,并交付用户进行确认,待用户对《需求调研分析手册》上所提到的需求确认完毕后,项目实施人员将以此为依据进行软件功能的实现。如果用户又提出新的需求,实施人员将分析需求的难度及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是否给予实现。需求调研阶段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进行需求调研准备
2、编制《需求调研计划》
3、内部评审是否通过《需求调研计划》,项目组、部门经理、商务等人员根据合同要求和项目实际情况对《需求调研计划》草稿进行评审,如评审通过,则在稍后的时间内签署,如评审不通过则重新修改。
4、用户是否签署《需求调研计划》,如用户签署《需求调研计划》,则作为以后需求调研工作的指南。否则重新修改。
5、《需求调研计划》是否有变更,如果计划存在变更,则执行变更控制流程,否则按计划进行后续工作。
6、编写及发出《需求调研通知》,项目组编写《需求调研通知》,确定进行需求调研的相关事宜,发给用户,为顺利完成需求调研工作做准备
7、需求调研,项目组以《需求调研手册》为依据,从业务流程、单据使用、打印格式、报表查询几个方面展开深入和全面的调研,并搜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8、需求调研分析根据调研的结果,项目组和公司其他技术部门将进一步进行分析,确定合理、可行的需求,将分析结果形成《需求分析报告》草稿。
9、内部评审是否通过《需求分析报告》。项目组、部门经理、公司其他技术部门的人员对《需求分析报告》草稿进行评审,如评审通过,则在稍后由用户签署,如评审不通过则重新修改,直至内部评审通过。
10、编写及发出《需求分析报告确认通知》。项目组编写《需求分析报告确认通知》,发给用户,确定进行需求确认的相关事宜,告之相关部门及人员安排好工作,准时参与需求确认工作,为顺利完成需求确认工作做准备。
11、用户是否确认《需求分析报告》。如果用户确认,并签署了《需求分析报告》,则需求调研阶段工作结束,进行后续的软件功能实现的工作;如没有确认,则进一步进行调研、分析,直至用户最终确认并签署《需求分析报告》。双方签署了《需求分析报告》,需求调研工作结束之后,如果用户提出新的需求或是变更已有的需求,则执行需求新增及变更流程
(三)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项目实施人员根据需求调研阶段确认的《需求调研分析手册》中的用户需求内容进行具体软件功能的实现工作。在软件功能实现的过程中,项目实施人员将记录软件实现的详细过程。便于公司售后服务之用。每一个实施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记录、存档。按照调研要求的所有功能实现完毕后,项目实施人员将编制《软件功能确认表》,将定制好软件功能待用户确认,用户根据《软件功能确认表》上的功能逐一确定软件功能是否达到要求,对不满足要求的功能,项目实施人员将会记录下来并进行功能修改,直到满足用于要求。
(四)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项目实施人员指导用户进行系统标准化资料的准备工作,并对用户进行初装资料的软件操作培训,以便用户能够及时的将标准资料录入系统,初装完成后,项目实施人员会对资料初装的情况进行核查,为以后具体业务功能的开展做好基础。
(五)系统培训阶段
系统培训阶段工作是整个项目实施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工作,用户对软件的操作功能是否熟练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软件应用效果,所以软件公司和用户双方要对此阶段的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充分认识培训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项目实施之前对用户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和规范的产品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达到让用户了解软件产品,最终自己能够解决使用中的具体的问题。
此阶段的培训工作中将用户参加产品培训的人员划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技术层、操作层,对不同层次的用户参加产品培训人员的培训内容分别是:
决策层:领导在实施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决策查询。
维护层:系统维护知识、操作方法。
操作层:操作方法。
具体的培训工作流程为:
1、调研培训信息:在培训开始前3天由用户实施负责人,将参加培训的部门和人员情况填入《受训部门汇总表》、《受训人员情况一览表》。
2、编制培训计划:结合调研结果,与用户实施负责人商议具体培训内容、时间,场地,人员等。项目组编制《培训计划》。
3、签署培训计划:用户签署《培训计划》,进一步确认培训安排。
4、发培训通知:培训开始前2天,按照签署的《培训计划》,将培训内容、时间,场地,人员等信息通知用户实施负责人。
5、搭建培训环境:公司项目组在培训开始前,将培训环境搭建及检查妥当,将培训提纲及培训手册准备好。
6、组织培训: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按培训制度严格考核。由用户将考勤情况填入《培训人员签到表》。
7、培训考核: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组织受训人员参加上机及理论考试。
8、培训总结: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一起将出勤情况及考核情况做出总结,填入《培训及考核统计表》,及时向相关负责人汇报。
(六)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临沭县第二初级中学
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际和谐型社会已被人们所认同和接受。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部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校园的文件及方志敏精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经学校校委会研究决定,在我校全面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主题活动。
一、指导思想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全新的社会发展战略。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开展节约型校园创建活动,在全校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营造节约氛围,倡导节约文明,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引导全体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提高社会责任感,争做节约的表率,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成为全校师生的的自觉行动,为实现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全面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二、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
(1)制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2)学校印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共同建设节约型校园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主题活动的倡议。
(3)向各班级发放宣传节约的宣传画。
(4)各班级举行一次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主题的班会,制订班级活动计划,引导全班学生认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节约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建设节约型校园。
2、具体实施
(1)各班级出版一期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主题的黑板报及手抄报。黑板报及手抄报内容必须包括:主题、名人节约小故事、节约名言警句、节约小妙招等板块。
(2)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主题实践活动。如:评选身边的浪费现象;在班级中搜集整理节约妙招、关于节约的名言警句和名人节约小故事等。
(3)在班级中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主题征文活动,各班级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可在学校学生刊物上发表。
(4)在班级中开展“节俭之星”评选活动,各班级认真推选出1名“节俭之星”,并以手抄报的形式对评选的同学进行事迹报道。
3、自我总结与评比
(1)各班组织本班同学认真做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主题活动的自我总结,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并通过班会等各种形式做好本班的“勤俭节约,爱我校园”主题活动总结工作,形成书面文字的班级“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主题活动总结。
(2)将各班级介绍评选出的“节俭之星”的手抄报及时进行张贴展览。
(3)各班必须把本班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主题活动计划、总结,学生的心得体会及相关的过程性材料交到政教处以参加“创建节约型校园先进班级”评选活动。
三、“创建节约型校园先进班级”的评比量化标准:
㈠ 评比内容:
主题班会10分 宣传发动 10分 行为规范 20分 室内室外卫生 30分 “节俭之星”评选活动 10分 征文比赛及过程材料 20分
㈡ 评比量化标准:
1、主题班会。各班班主任上交“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主题班会案例一份(含班会备课和班会记录)。
2、宣传发动。政教处对各班级出版的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主题的黑板报和手抄报进行量化评比,最高分10分。
3、行为规范。由政教处根据《班级考核方案》的要求,规范学生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每班“文明守纪,勤俭节约”基础分10分,按照《量化标准》实行扣分制。要求学生践行八荣八耻,严格遵守学校各项纪律规定,严禁在校园内乱吃零食,乱喝饮料、乱扔字纸、饮水瓶、垃圾袋、果皮、粉笔头等。
4、室内室外卫生整洁(30分),地面无字纸、塑料袋、粉笔头、饭粒剩菜等。本项由政教处负责打分。
5、“节俭之星”评选活动。由政教处负责,各班级能较好的开展“节俭之星”评选活动,认真推选出1名“节俭之星”,并以手抄报的形式对该同学进行事迹报道或利用大课间时间进行自我介绍。
6、“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主题征文活动。引导班级学生踊跃参加征文活动,按10×征文数/班级人数,满分10分。班级能组织学生在征文中评选出1——2篇优秀作品的加2分。
7、过程材料。班级认真组织开展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主题活动。活动有计划,有总结,有学生的心得体会,过程材料详实,
㈢ 奖励办法:
“创建节约型校园先进班级”的评选按一、二、三等奖评分,每班评选出一名“节约之星”,学校将颁发奖状,进行表彰。
希望各班级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主题活动为契机,引导全体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提高社会责任感,争做节约的表率,增加班级体的凝聚力,把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实际行动相结合,营造学校的节约氛围,使学校的校园环境、同学们的学习风气和精神面貌都有一个质的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创新学习的形式,推进学习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习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五、机构建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朱小平
组员:李辉明周夕中刘国勇
张卫华戴留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蹲点领导:朱小平
组长:张卫华
组员:陈静茹朱洪明鲍梅英武留华柴松青吴永前
傅光辉夏春梅杨春华章卉吴粉珍马旺平
六、具体安排
周次
主要内容
参与实施人
1
①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工作会;
②制定并下发综合实践活动校级工作计划;
张卫华
2
①教研组成员例会;
②各班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讨会,下发主题推荐表;
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3
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
各班任科教师
4
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汇报;
待定
5
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习沙龙活动;
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薛金妹
6
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
全体任科教师
7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朱俊毅
8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三(1)班朱俊毅
9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待定
10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待定
11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陈静茹
12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五(3)班陈静茹
14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吴粉珍
15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六(4)班吴粉珍
16
①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周;
待定
17
①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周;
三至六年级各班
18
①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
课题组成员
19
①上交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各任科教师
20
①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习作集;
张卫华
21
①学期工作总结;
②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张卫华
儿童生活作文课题研究计划
本学期针对教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当然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提高,因此特定本学期的实施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研讨下,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不教。”作文教学同样如此。我们教学生作文是为了达到将来即使没人教,他们自己也能写文章。几年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写作兴趣,开拓写作思路,让学生在多种题材的写作过程中锻炼写作兴趣,发展写作的创造力。结合教改的新思路,扩大好作文的范围,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学习新课标、学习本课题有关方面的理论,在其指导下,通过研究,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作文教学新观点、新理念及生活化的作文教学目标体系和模式。
2、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密切结合,更新观念,形成新的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张扬,不断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
三、研究内容
1、着力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养成习作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学生对写作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最大成功,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增加作文的素材,发挥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能力。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 在课堂作文训练中,教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缩小作文和生活的距离,实现“生活向作文的转化”,让作文成为儿童生活的有趣部分。作文内容要让学生想表达,要让学生写他们感兴趣的作文,让学生渐渐喜欢习作。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习作评价方式,如取消不及格分,作文实在不行的暂不打分等方式,实行自批互批,家长批,社会批,面批,重批等。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这是我们的习作教学所要追求的。
2、着力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语言。
小学作文教学语言训练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儿童的语言。因此,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实际,不要强求儿童选材典型,结构独特严谨;不要希望全体学生的作文文句生动优美,但是必须要求学生作文文句具体通顺。具体通顺是小学生学习语言合理合适的要求,字正句顺,把事情写得比较具体清楚,学生应该也可以通过努力做到。只有做得到的要求,才有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作文,是作文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要求,也只有训练和发展儿童自己的语言,作文教学才有价值,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才有可能。用儿童语言表达儿童生活和情感是顺畅的、自然的、优美的。
四、具体措施
(一)教师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具有健康向上、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善于用孩子的眼光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有趣的事,并有滋有味地描述给学生听,把美好的生活展观给孩子们,激发他们关注生活的情感。教师要用自己的思想、学识、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
(二)在学生的习作上,我们将有新的尝试。具体如下
习作目标生活化
习作题材生活化(五类——社会、理想、日常、科技、自我)
习作形式生活化(四种——课堂、课外、自然、日常)
1、顺应儿童心理,培养写作兴趣 。
(1)调动多种手段,诱发作文需要。
(2)运用“迁移”规律,培养作文兴趣。
(3)激发自求了解,拓宽作文兴趣。
(4)重视作文课上的情绪生活。
2、在丰富的生活中指导观察,帮助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在生活化习作的研究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材料的有心人。
(1)关注生活,学会观察生活。
应该说,我们的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我们孩子们的生活会更加多姿多彩,无认是家庭的,学校的,还是社会的,这就为学生观察生活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a.观察生活序列表:从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方面构建。
b.观察方法的指导:有序观察、全面观察,训练思维。
(2)留心个人生活,学会体验生活。
体验,是由自己亲身经历、感受和体味得来的生活经验,应当让学生懂得,在个人生活中蕴藏着一个取之不竭的作文题材的宝库。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自然就会生发出借助笔来表达的愿望。这些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极时将个人生活内容用条款式实用笔记文进行写作,成为作文毛坯。
(3)大胆想象,学会创造生活
当然,生活不应是作文的唯一源泉,现在大力提倡生活化习作,这其实是一个老观念。作为学生,生活的积累和积淀固然重要,但似乎生活不应是学生作文的唯一源泉,想象,也是学生生活之一,所以,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在想象中学会创造生活。
a.听声想象,b.看物联想,c.动手创作,d.设计生活。
3、课内训练写作,养成良好习惯
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如何进行写作呢?就是“活写生”,即用语言文字生动逼真地活画出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实景。但“生动逼真”要区别于词句“优美”、“浮华矫饰”,而是要倡导孩子用最平常、最质朴的语言,心理怎样写,口是怎样说,笔下就怎样写。
(1)教育学生养成说真话,吐真情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认真写作,反复修改。
(3)淡化文体,加强实用文的写作。
(4)培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习作的好习惯。
4、课外交际,自由倾吐,发挥学生写作个性。
(1)在交往中进行习作训练。
a.交友书信 b.到朋友家做客 c.旅行
可设“作文生活见闻交际课”。“作文生活见闻交际课”摒弃传统的纯作文技巧的传授训练,从内容入手,向生活开放,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学生已有见闻的基础上,创设情景,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
(2)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的空间。
a.作文展台 b.作文报 c.作文集 d.学校墙报、校报。
课题研究方案
一、对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一)观摩课堂,引发思考
镜头一:在水果单词教学中,A老师带领大家欣赏了歌曲《Apple》,告知学生今天要学习水果。然后,直接拿着单词卡片,What’s this 提问、回答,期间,所运用的教授方式都千篇一律。整个课堂,呈现了教师“填鸭”、学生“鹦鹉学舌”的状态,沉闷而又无趣。
镜头二:同样水果单词教学,教师B导入设计了“Monkey and fruits”。课件上活灵活现的小猴摘水果的故事动画呈现,并伴以教师生动形象的旁白,让整个课堂一开场便活跃起来,学生们的心已经深深为故事所吸引,对学习的欲望显而易见。在故事的后续发展中,新授水果单词逐一呈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乐于沉醉于故事中,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说apple,pear,peach等单词,学习高效而自然无痕。
同课异构的两堂课,不难发现,A老师展示的是传统教学模式,B老师应用了故事教学模式,虽然两位老师都能将单词教学灌输于学生,但是课堂上学生的快乐指数完全不同。A老师班级学生学习兴趣很低迷,而B老师班里,学生享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精彩。小学阶段英语学习最大的目标,就是要在起步阶段培养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果我们能采用正确的方法,那么就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消除疲劳,而且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活力,而这也恰恰是故事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于是,本人大胆尝试提出,将故事教学应用于英语课堂,以改善和丰富一成不变的农村英语教学模式。
(二)理性认识
1、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达到的二级目标要求:“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2、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是忠实的“故事迷”。故事教学法的运用,恰可以满足学生体验享受语言学习带来的那份快乐。
3、英语综合能力提高的需要。借由故事创设恰当的故事情境,学生在读故事、演故事过程中,操练了语言知识,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表演、表达、口语运用的能力。
4、小班化教学活动开展的需要。自然形成的独特小班优势,为故事教学法的全员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更广大的空间和时间条件。
综上所述的各种需要,再结合日常教学上的点滴尝试经验,由此提出了这一课题。
(三)研究综述
1、纵观各研究文献,关于英语故事教学的研究也有很多前辈的意见可寻,有实践运用故事到字母、词汇、语篇、语音教学等方面的,有深入探究故事教学运用原则方面的,也有专注于寻找故事教学中所涉及的各种策略的。本课题将在原有研究成效的基础上,着重开展小班化教育环境下将故事教学灌输于整个课堂,对课程的导入、新授、操练、拓展等方面进行实践操作,以打造独具特色的小班化英语故事教学课堂。
2、小班化教学已经正式大张旗鼓地踏上我们的教育平台,但纵观各研究成效,多为针对全校性开展的小班化教育活动,而专门针对个人实践的英语课堂小班化特色研究方面,所涉及的研究少之又少。而且,故事教学法的“专职”课堂引入,对于我们农村英语科研活动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本课题的创新所在。
二、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故事教学法:以故事情节为教学主要载体,将故事教学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中,即把课文中的字词句放在生动的故事中学习,让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听英语,在讲故事的时候学说英语,同时,伴以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编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故事情境中去,从而达到学习英语知识的目的。
三、研究指向与内容
(一)研究指向:本课题旨在针对课本资源“Story Ti”的故事教学基础上,将故事教学法贯穿于英语教学课堂。同时,针对小班化特色活动的开展,利用故事教学活动来满足学生对活动的需求,从课堂的导入环节的情境创设,知识新授环节的故事化呈现,巩固重难点方面的故事运用,再到拓展步骤的故事演绎,整一堂课,都以故事为主导,真正做到故事进课堂,还课堂于学生。让孩子们在故事学习中演绎精彩,掌握知识文化。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主旨是在小班化英语教学中,全面推进故事教学模式。而“故事教学法”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策略。所以,本课题研究,重在实践、探索、整合、检验,通过教学探究,形成一套系统的、可借鉴、可操作的新型小班化英语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的充满童真、趣味。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
1、导入设计故事化 打造起点之精彩:“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开始,从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开始。”(王道俊、王汉澜,1989)所以,课堂导入阶段,活用故事情境打造生本课堂,为小班课堂创设故事教学情境,也为新知识的引出打好基础。
2、新授教学故事化 呈现知识之精彩:根据所授课型不同,巧妙运用故事教学法,让枯燥的字母“趣”起来,让乏味的单词“动”起来,让单一的句型“满”起来,让呆板的语音“活”起来,从而为小班课堂知识的传授打造精彩。
3、巩固操练故事化 感知重难点之精彩:知识的巩固操练环节,继续贯穿使用故事教学法,通过故事有意识地重复语言点,使学生学过的东西得以巩固和记忆,特别是对一些重难点知识予以强化训练。
4、拓展延伸故事化 演绎尾音之精彩:利用看故事,激发学生兴趣;猜故事,增加课堂活力;学故事,提高阅读能力;演故事,展示综合能力;编故事,展现个性特色等。
此外,故事教学指导下的小班英语故事教学模式、故事教学取得的成效,以及教师、学生在英语教与学方面的实效性研究也将予以开展。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年9月—10月)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2、实施阶段(20**年11月—20**年5月)
(11月—12月)阅读、查阅理论依据和一些成功的案例作为实践的理论指导。
(1月)总结反思前段研究情况,以论文形式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
(2月—5月)深入探索,通过实践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成果。
3、总结阶段(**年6月):试验成果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请领导鉴定和课题验收。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调查分析法。
(四)可行性条件:本校为一所小班化实验学校,自然小班的独特优势,为本课题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很大便利。本人所撰写的研究成果曾多次获得县级荣誉奖项,如《关注全员参与 共享语言魅力——以PEP小学英语Book2 Unit4 《Do You Like Pears 》为例》获杭州市小班化论文三等奖,小课题《农村小学高段英语音标学习策略研究》获县二等奖。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王影。浅谈故事教学在真实性任务情境下的运用与方法[J].海盐教育网,2006
[3] 毛凌燕、毛辉。 故事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5
[4] 张志远、高云智。 英语教学研究方法[M].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0
[5]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一、课题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伴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课间游戏是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之一,由于课间游戏在活动内容、地点、对象的选择上完全由幼儿自由控制,自由安排,孩子们可充分展示自我,课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开展各种游戏的环境,孩子们可以轻松的进行交流、交往,因此受到幼儿的喜欢。课间游戏也是教师了解孩子发展、增进师生感情、实施教育的良好契机。
但是事实上,当前幼儿园往往只把课间游戏看成是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容易被忽视。幼儿园课间游戏内容较少、形式单一,且缺乏较强的整合性、系统性。教师对课间游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对于小班课间游戏,一些老师认为,让孩子们好好玩一下,自己轻松一下,或者做一些准备工作,只要注意安全,就可以了,于是就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而且课间游戏时间得不到保证,不是被侵占就是被挪用。针对本园小班课间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我计划开展“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探寻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及材料,并探索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二、课题的界定:
(一)课间游戏。
是指:在教学活动之间或教学活动与集体游戏之间开展的游戏活动。
(二)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
是指:通过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研究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材料及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三、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教师小班课间游戏意识不足的问题。
2.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较少的问题。
3.小班课间游戏的材料贫瘠的问题。
4.小班课间游戏的指导策略较单一的问题。
四、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游戏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我研究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有很大启发。
(三)学前游戏论。
《学前游戏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详尽阐述了幼儿园游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在幼儿园设计、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的策略和方法。这本著作对于我选择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材料以及研究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方面有很大帮助。
五、研究方法设计:
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反思、调整、修正方案、调整目标,使研究更富成效。
2.文献资料法:学习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及游戏理论知识,了解有关幼儿课间游戏的专业知识,并分析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现状与动态,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3.个案研究法:对幼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系统地分析。
4.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工作及时的回顾、反思、总结、调整工作思路。
六、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内容:
(一)理论假设:
我认为如果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思想,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以及《学前游戏论》研究结果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提高教师的游戏意识和开发能力,逐步建立起小班课间游戏材料库,并加强对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就可以明确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和材料以及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同时,幼儿与教师都能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获得情感、态度、知识等多方面的发展,并对小班课间游戏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小班幼儿对课间游戏的兴趣,开发多种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2.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
3.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三)研究内容与重点:
1.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
2.提供适宜的小班课间游戏材料。
3.挖掘课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四)研究的思路:
对当前幼儿园开展小班课间游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运用《纲要》精神及游戏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提供适宜的小班课间游戏材料,挖掘课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调整课间游戏的目标、内容、材料、指导策略,并邀请有关的专家、同行进行指导论证。
七、课题研究操作措施:
(一)落实课题研究工作,规范课题管理。
在园长的引领下,由我全面负责整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1.在自己的“博客”中,设立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研究体会、方案设计等专题内容。
2.每学期至少开展针对两名幼儿的“个案跟踪研究”。
3.撰写课题研究计划与总结。
4.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有关课题研究的论文。
5.围绕课题研究进行至少一次公开展示研究活动。
(二)开展理论学习,转变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始终引领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开展课题研究更要求我们不断更新与充实教育理论知识、科研知识。围绕本课题研究,我将加强游戏知识的学习。同时,在专业杂志中,了解有关幼儿课间游戏的最新研究动态,借鉴、研究有效的指导策略,使自己能采用更合适的教育行为来帮助小班幼儿开展课间游戏,促进小班幼儿的发展。同时,邀请青年教师培训班指导老师与同组学员观摩与指导,在与专家、同行“面对面”的交流中更好的感悟课题研究内涵,了解小班课间游戏的基本知识。
(三)遵循科学原则,加强实践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将主要遵循多样性、兴趣性、发展性等多项原则,培养小班幼儿对课间游戏的兴趣,开发多种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创建一个能与幼儿、家长、同行积极互动的网络平台,形成一个丰富的小班幼儿课间游戏资源库,包括文本资料、照片资料、视频资料等。同时平台中也将开辟专栏将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困惑与大家分享、探讨。
八、课题研究对象:
赵楼幼儿园小班幼儿。
九、课题研究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1.课题立项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初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制定课题工作计划,确立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3.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能力。
(二)具体实施阶段
1.搭建课题研究网络平台,根据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2.开展课题观摩活动。
3.做好个案资料和游戏集等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
(三)总结结题阶段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十、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教科研管理网络,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课题研究制度,能够为我的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保证和帮助。我园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保证我能方便、快捷地搜集信息、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幼儿园订阅、购买了相关的书籍与刊物,为我查阅文献资料提供了物质保障。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2.个案、随笔、研究论文等课题研究资料。
3.小班课间游戏集。
十二、研究人员结构:
课题负责人:杨兆梅
童话体作文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一、实验指导思想
根据小学语文新大纲的教学要求和儿童的特点,在小学涪文教学中指导儿童写童话体作文,激发儿童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使儿童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为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力的面向2l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基础。
二、实验预期目标
1、一年级的学生能看图写句子,学习仿写童话,能看图写出有头有尾的100字左右的童话故事。
2、二年级的学生能根据图、物、提纲、开头等写300字左右一篇拟人童话,做到内容具体,有头有尾,语句通顺,想象丰富。
三、实验的基本作法
每周安排两课时开展“童话体作文研究”实验,采用以下几种形式指导学生写童话。
1、听童话,说写童话故事。
一年级,先由教师讲一个童话故事,然后让学生写下来。二年级时,由老师讲故事,学生模仿故事的结构,创造性地自编童话故事。
2、看图画,说写童话故事。
先根据多幅图编写童话故事,后来再逐渐增加难度,凭单幅图编写童话故事,故事的情节要通过创造性想象来构思。
3、看实物或摆玩具,说写童话故事。
教师引导小学生仔细观察实物或摆玩具,抓住实物和玩具的特点展开想象,说故事。
4、联系生活实际,说写童话故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抓住某一个生活现象,展开想象,说写童话故事。
5、结合课文,说写童话故事。
结合课文采用“扩”’、“改”、“仿”、“借”四种方法。“扩”就是扩‘写教材中的童话课文,把原来写得比较概括的地方加以扩展、补充;“改”即改写,或改变人称,或改变中心思想,或把记实性课文改成幻想性质的童话;“借”即借助课文中的有关科学知识编写知识童话。
6、按提纲,说写童话故事。
听了或看了一个故事后,可归纳出情节提纲,按这个情节提纲来说写童话。也可以由老师出示一个提纲让学生说写童话。
7、提供开头,说写童话故事。
教师只讲童话故事的开头,让学生自由地展开想象,说写童话故事。
8、按题目,说写童话故事。
教师出示童话题目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说写童话故事。
以上几种形式,在运用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由浅入深。一年级以听童话说童话、看图说童话为主,二年级以写童话为主,三年级发展到利用多种形式写童话。“童话体作文研究”实验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
1、处理好写童话与听童话、说童话、读童话的关系;2、处理好写童话与写一般记叙文的关系;3.处理好大胆想象与合理想象的关系;4.处理好模仿与创造的关系。
四、教法改革
搞好这项实验,必须采用与实验相适应的教法,改进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
1.要发挥童话的引路作用,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智力水平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儿童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儿童快乐地、主动地、自觉地学习。
2、两种教材有机结合既要利用补充教材开展实验,又要利用人教版教材开展实验,使两种教材有机结合。要发挥人教版教材童话较多的优势,指导学生听说童话,并结合课文改写、续写、扩写童话,造句也可结合想象训练进行。
3、发展想象与发展语言要有机结合。力求二者同步、协调、互补。
4、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愉快教育原则,成功教学原则。让儿童写童话本身就是寓教于乐。要坚持以正面鼓励为主,鼓励学生大胆洗话,提前作文,富于创造的精神。
5、“童话体作文研究”实验应坚持课内外相结合。除安排适当的课时外,还可开展课外听故事、讲故事、阅读、办童话报、演童话剧等多种活动。
6、“童话体作文研究”实验应与思想品德、图画、音乐等学科的改革结合,做到相互促进。
7、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大容量、交互性强等优势,改革传统的说话教学,作文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
五、实验理论探讨
实验的理论探讨,将着重从以下方面开展。
1、“童话体作文研究”意义探讨。如“童话体作文”对培养儿童品德的特殊意义,对发展儿童智力的特殊意义,对儿童兴趣情意的特殊意义,对发展儿童语言的特殊意义等。
2、“童话体作文研究”实验的理论依据探讨。
3、“童话体作文研究”的说话教学、作文教学特色探讨。
六、结题成果形式
提供课题实验报告、课题实验优质课、教学论文、自编实验教材和学生的实验作文选集等。
七、实验领导小组
郭墅中心 生活作文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研究人: 金海田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程改革启动以来,作文教学领域的研究与改革突飞猛进,新课程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好的诠释与实践。学生习作已由过去的“假话、空话、套话”逐步走向“真话、实话、心里话”,更多的是对生活原程的回味和审视,教师的角色和意识也正在悄悄地转变,作文教学正逐渐向新课标贴近。
与此同时,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过分强调人文性,倡导“为做人而作文”,泛化了作文教学的本真;急功近利,在凶猛的应试之潮前所形成的从理论意义上的向学生灌输写作知识,用体裁样式、篇章结构、中心思想等种种框框限制学生,逼着他们用自己的嘴和笔,去重复别人的思想和话语,造就出一批无真情实感的儿童八股;神乎其神,一夜之间冒出了诸如“快速作文”之类的东西,似乎作文有什么灵丹妙药,弄得神之又神,玄之又玄,弄得师生都等着天上掉馅饼,谁也不愿再练基本功。
新课程的理念在作文教学中被异化,被扭曲,打开学生的作文,充斥其间的仍然是被称为“三无”(一无写作的实际心理需要,二无现实的交际目的,三无明确的交际对象)“三假”(一内容材料虚假,二情感态度虚假,三语言虚假)的“伪劣”产品。许多专家指出目前的作文教学是“虚假的繁荣”,以为作文教学“改过了头,脱离了实际”,应该返朴归真,而对作文教学以至整个语文学科课程改革指手划脚者甚多。一线老师无所适从,他们对新课程的作文教学理念存疑虑,作文教学改革步入步履维艰的高原区。作文教学该走向何处?作文教学的理想状态应是什么样的境界?有识之志在苦苦思索着这一课题。
06年以来,杜郎口、东庐等学校课改的成功给作文教学带来震憾和冲击。两所地处穷乡僻壤的农村中学,他们在设施简陋、师资薄弱、生源特差、社会各方面仍以世俗眼光看教育的背景下,以非凡的气魂做出了许多惊人之举,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维护良好教育生态的教改之路,开创在农村现实条件下,通过自身变革把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和效益的先河。这两所学校的成功告诉我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想并非空中楼阁,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且是应该通过努力实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和策略并非花架子,而是高效的路径;教育的主题永远是学生和他们的生活。课改的问题表面看是新事物,本质上还是老问题。早在78年前陶行知先生就提出“生活即教育”,其观点与课程标准有着相同的认知,与两所学校的成功之旅有着惊人的契合程度。为此,我们必须确立以生活为中心的课程思想,探究课程源于生活的真谛,以生活之光点燃课改之火。以上视野内的背景告诉我们,作文教学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植于他们的生活,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理念,才能走出一条具有农村小学特色的高效的新路径。
我校为徐州市课堂教学改革定点学校,以人为本是改革的灵魂,自主性、综合性、实践性是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和遵循的规律。而惟有生活才是自主的天地、实践的土壤和综合的平台。生活作文,是我校课堂教学的最佳突破口,是每一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最佳旅途。
二、课题的界定。
生活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生活作文,即在作文教学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描绘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生活生命活动过程,作文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1、课题的实践意义
生活作文策略研究立足实践,着力于寻求作文和儿童生活的最佳结合点,着力探索课堂内外的沟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生活资源,开展多维度学习,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其实践机会,形成有利于学生语文生命成长的,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交际意识和表达能力的教学模式。
生活作文坚持着眼于实用的需要,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努力把“目的”转换为“动机”。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要随学生生活经验的增加,逐步提高作文要求。这样,就能解除学生封闭狭窄的生活困扰,摆脱作文不正之风,改变“假”、“大”、“空”的尴尬现象,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使其能在各种情境中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对完成习作教育自身目标和任务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
生活作文研究,让作文成为一种生活,学生在生活作文活动中所形成的阅读表达能力,对其它各学科学习中的理解和探究,总结和表达,都将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课题的理论价值
本课题将以儿童生活研究为平台探讨作文教学规律,是对诸多教育理论的细化和物化,是作文教学研究的全新切入点。本课题研究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全新的角度诠释新课程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的理念,对语文生活观的进一步深化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是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乃至整个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学生生活资源开发的研究,探索作文教学的资源体系,将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建设有特色、有个性的地方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研究立足于儿童生活实际,着力于儿童学习内驱力研究,关注农村儿童生活和心理状态,特别是留守儿童心理研究,将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开辟新的路径。
四、课题所应达到的目标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各学段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策略。
(2)通过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的交际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爱和责任,让学生能认真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并及时地高质量表达生活。
(4)通过实验研究,改革作文评价方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对话式”评价体系。
(5)通过实验研究,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载体的生活作文指导课和评讲课的基本模式。
2、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生作文与生活现状研究。
(2)小学生作文动机培养研究。
(3)小学生生活经验有效激活研究。
(4)生活作文指导课模式研究。
(5)作文批改改革研究。
(6)作文评价体系改革研究。
五、课题的实施设计。
1、生活作文研究的主要原则
(1)自主性原则。即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其形成学习行为的自觉性,学习活动的自为性,学习过程的自控性。生活作文要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深化其感知力、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使学生随时都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存在价值,释放自身的生命潜能。老师要善于把作文训练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表达动机,使学生的作文有明确的自我意识、目的意识和对象意识,成为真正自觉的表达交际主体。自主作文应成为学生自我规划、自主探索、自我审视、自我表达、自我实现的过程。
(2)激励性原则。
建立激励机制,以生活作文的目标召唤学生,以促进生活作文研究高质量运行。①建立多层次评价制度。实行习作水平定级制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并确立相应的奋斗目标。②建立优秀作文评选和晋级制度。对优秀作文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实施进步作文晋级制度,激发学生的斗志和对未来的向往,让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充满希望。③建立优秀作文展示平台。创办 新教育·生活作文专刊 ,使之成为学生生活作文并流的平台,展示的舞台,成为学生与生活的真情对话场。把优秀作文结集出版,让孩子们充分体验成长与成功的喜悦。
(3)多元评价原则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发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触摸,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学习生命在主体间的对话中展开和升华,在对话中实现个体间视野的融合和精神的敞亮。以对话的视角来对学生的生活作文进行评价,多层次,多角度,多方法。要有终结性的,更要有评价性的;要有定量的,更要有定性的;既要对作文内容评价,更要对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方法评价;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也可以用评语……要建立学生生活作文档案,多角度挖掘学生习作的闪光点,使评价成为激励和鞭策,成为学生生活作文的动力。
2、抓好五条线。
习作是学生生命活动和成长过程的一个真实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只有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关心自己同时也关心他人的人,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才会意识到手中的笔的的价值,从而产生作文的冲动和欲望。生活作文因其紧密地联系生活和社会交际实践,真实地表达,才能有效地感召他人。刘勰说:“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生活作文,就得丰富学生的生活,指导他们观察生活,帮他们养成留心身边事物并主动“加工事实”的良好习惯。大千世界,五彩生活就是活的“多媒体”。我们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去看、听、尝、触摸、体验事物的形、色、声、味及触感。生活是具体的、灵动的,不是抽象的概念教条,需要仔细地观察,用心去体验,才会有真切的感受。要在头脑中多积攒一些事物的鲜明表象,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发掘审美的价值,获取独特的感受。进而弄清事理缘由,做出价值判断,形成实实在在的生活和文化积淀。生活作文中,我们可以抓住以下五条线,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和习作。
①亲近自然。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触摸自然,感受自然之美,体验生态之和谐,关注人与自然之共生。
②融入社会。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使每个学生能真正融入社会,洞悉社会,服务社会,最终改变社会。
③体验亲情。引导学生关注家庭,触摸父母之爱,体验浓浓亲情并逐渐诱发学生身上的感恩因子。
④审视自我。引导学生回顾、提炼自我,把自己的校园生活以板报、日记等恰当的形式表达出来。
⑤对话文本。每一个文本都提供了一种或多种人类的生活经验。文本犹如一个偌大的人生舞台,上演着关乎人类所有情感的诸多生命之戏。每一个学生的现实经验,总不免单调,而生活作文的丰富,呼唤着对学生现实生活有限经验的突破和超越。而对话文本,阅读经典,恰恰能提供这种替代性的满足。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学。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生效。”“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总称。教育的范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由几个基本观点组成:“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核心,表明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教育对生活是从属的,教育对生活也是能动的;“社会即学校”揭示了生活教育的场地、空间和领域,突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思想,代之以社会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强调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教学不能脱离实践。
陶行知生活理论拓宽了教育的时空,形成社会教育的大教育观。它主张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奉自然为宗师,以社会为大课堂,也就是把课堂、书本、学校延伸到大社会、大自然中去,也把大社会、大自然引进学校、课堂,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2、其他教育家、作家的“生活教育”理论。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到什么文字。”“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蓄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活动内化理论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都指出:学生总是在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
4、新课程改革理论。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 十分强调:“改革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各门功课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程强调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强调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构建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教育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育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新修订的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
七、课题实施步骤,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及预期的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采取整体设计,全面实施、调整计划、有序推进的办法,按照设计方案、选题研究、学习培训、总结反思、校正调整的步骤进行。
第一阶段(2008年1月——6月)
1、选题论证。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成立课题组。
4、课题申报与立项。
5、课题组理论学习。
第二阶段(2008年7月——2009年6月)
1、开题仪式。
2、创办 新教育 生活作文专版。
3、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4、生活作文教学观摩活动(每月一次)。
5、生活作文专题培训。
6、生活作文专题交流会。
7、资料搜集、分析、整理。
8、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2月)
1、生活作文教学实践研究、反思活动。
2、生活作文课堂教学展示。
3、教师论文及学生习作展示。
4、课题资料整理。
5、阶段性小结。
第四阶段(2010年1月——2010年6月)
1、完成结题报告。
2、编辑课题论文集。
3、结集出版学生习作集。
4、课题结题鉴定会议。
5、课题研究工作总结会议。
研究方法:本课题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1、行动研究法。
2、文献研究法。
3、教育调查法。
4、个案研究法。
(二)完成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主持人负责全镇小学教育工作,系统学习过教育教学理论,参加过省市级科研培训,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极强的科研热情。“十五”期间,曾主持并完成“校本教材开发”、“写字教学教科研部门的表彰。本单位为徐州市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定点学校,徐州市苏教版小语教材实验先进集体,新沂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已形成浓郁的教科研氛围。课题组成员均为新沂市或徐州市优质课证书获得者,均参与过市级课题研究,业务素质高,理论基础厚实,实践经验丰富,教科研热情高,乐于投入到课题研究工作中。
2、课题经费资源及时、丰富。本单位已制定相关制度,对该课题研究实行全额拨款,专项投入,优先派送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级培训研究活动,对有优异表现的给予相应的鼓励。
3、本单位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徐州市模范学校,办学条件较好,教育科研资料丰富,教学设备先进,科研工作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完全具备完成本课题的物质条件。
(三)预期的研究成果。
1、 生活作文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本报告将从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课题的界定,理论依据,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等方面表述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结果。本报告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立足于学生的习作规律探索,立足于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本报告主要从理论角度阐述课题研究的成果。
2、 生活作文研究文集 。论文集将涵盖理论研究和策略两方面内容,以教学反思和案例为主体内容,突出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生活性。
3、 学生作品集 。突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呈现学生生活状态,展示生活作文成果,让 作品集 成为学生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
4、 优秀作文教学课例 。主要为课堂教学、光盘、获奖课例实寻等。
作文课题实施方案
一)、教师方面:
1)更新作文教学观念
1. 正确把握小学生作文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称小学生的作文为“习作”。习作,重在一个“习”字,它强调小学生的作文就如同绘画的写生一样,是一种练习。而截然有别于“创作”,要求不宜过高。柴向阳老师关于作文新概念的一段话:“小学生可以写不好作文,但决不能怕作文??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写作,就己经是很大的成功。”教学中,我们就不能光盯着结果,只管“我要的是葫芦”,而应该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所要做的应是“尽可能地减少束缚,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的自由,多引导,多激励,少限制,少指责。”
2.正确理解小学生作文的心理
“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朱自强:小学语文文学教育)教师不要以指导的名义,让学生成为‘被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应该熟谙学生的作文心理,才有助于减轻这种差异造成的错位现象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
3.树立整合的大作文观
对学生来说作文能力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文教学是循序完整而统一的,从小学低年级的写话到小学高年级的习作,到中学的写作,是一个整体,对学生个体来说则是渐进的过程。
2)重新定位作文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教师再不是置身于作文之外者,也不仅仅是写几篇范文的指导者,而应和学生一道体验生活,一道写作文,成为学生的合作者。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看法,跟学生商量应该怎么写更好。通过有针对性的点拨,使学生明确自己修改的方向,清晰自己究竟怎么说别人才能听得更明白。这样做,学生心情是开朗的,也是愉快的。
二)学生方面:
1、心理上
1)培养写作的动机: 拉西曼说:“不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企图教授学生的教师,等于在打冷的铁。” 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就要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不光是考试获好的成绩的需要,而且也是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只有认识到写好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的作文行为才会是自觉的、自主的,才能克服盲目性,写作的心理动力才能被激发起来,才能产生高度的作文热情,自觉地去发展自己作文的智力因素,自觉地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辩证地思考,主动练笔。
2)、开放写作的心理
儿童具有谬斯天性,他们会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表达,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和体会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儿童化的语言,真正解放儿童的手脚,让他们写真话,写出自己的话。
儿童具有兴趣选择心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体验,常常是在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心理驱动下进行的,而且他们观察的视角也是一种“孩子”的视角。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就是对儿童写作兴趣的保留和延续。
3)、榜样引领,名家故事启迪
每个人都有“见贤思齐”的心理,因此名人效应是有很大的鼓动性的。对于小学生,他们对于名人名家更是有一种崇拜的心理,会以他们为追求的目标和行为的榜样。因此给学生介绍一些作家或诗人的事迹,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
2、写作形式上:
1)开放阅读作文
“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所得的感受也难免不尽相同。阅读的立体情感反应因读者而不同”,是并不鲜见的现象。清代词人谭献也说:“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这种阅读活动中情感反应的千差万别,为学生的阅读作文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使阅读作文的实现有了可能。可以说阅读作文为学生开辟了一块众说纷纭之地,更好地让他们倾吐自由之声。开放阅读作文,就是立足于学生个性的理解,采用续写、评论、补白等方式,给学生一个内容的凭借,为学生提供一个台阶。
2)记录型作文
讨论记实、观察记录、访谈记录、调查报告等等,都同属于记录型作文。作文内容是外显的,是有形的,学生只要稍加整理,就能成文。不用苦思冥想,也不用局限于课堂,以它灵活、记实的特点受到学生的喜欢。另外把自己取得的材料公诸大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与别人交流的冲动,写起来也不费力气。这种作文,分散了学生用在习作上的注意力,又把材料掌握的难度进行了分解,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不仅有情有趣,也轻松愉快。
3)想象习作
a、接龙作文,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接龙。而是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情境,给学生一个想像的开
头,让他们从这个起点上开始习作。
b、多词串短文,给学生提供几个词语,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词汇,编写故事。
c、看图写作文,给学生提供单图或多图,要求看图理解,自圆其说。
这些形式的作文,在内容上可以提供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可能有的人物或一个特定的悬念,至于事物本身靠学生的想像来填补。如此想象的空间最大,局限最少,最大限度地引起了学生们的表达兴趣,想像欲望,他们很乐意接着写下去,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4)话题作文
a、提供有争议的话题
这类话题,可以是对课文的不用理解,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两难的情况,如此没有现成答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让他们有话可说,写出个性。
b、提供有趣味的题目
好的题目等于作文成功了一半。虽然学生作文不同程度地要受到题目的束缚,但一个有趣的题目,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表达愿望。
3、手段上:
1)、采取多媒体辅助写作。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事物,特别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利用录音、录像、投影等现代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旋律等参与作文教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作文兴趣。对于中年级,我们可以采用声像引路—例文分析—指导观察—试写评改的步骤进行教学,对于高年级,我们可以采用例文引路──总结写法──观察构思──试写评改的步骤进行教学。
2)、社会生活实践
结合学校和学生处于农村的实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农村的山青水秀,感受天然的植物园、动物园,认识事物,寻找写作素材。引导观察事物之时,为使学生摆脱被动状态,变“老师要我观察”为“我要观察”,以形成观察的能力。许多同学对作文感到头疼,但是一提起这些玩意儿,却十分起劲,教师要加以指导,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4、评价上
1)、评价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因此,评改的方式应是开放的,多样的。
a、邀人听读,征求修改意见 。习作完成后,老师可适当安排时间由学生邀请自己信任的同学来听读、征求修改意见,还可拿回家中大声朗读给家长听,让家长出谋划策,提出看法。
b、相互换读,协商修改。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结合,相互换读文章,相互借鉴、相互吸取、相互营养,发现问题相互研究,相互评改,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共享以语言文字砌就而成的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
c、个别交谈,当面修改。教师当面辅导学生修改作文,听取他的修改意见,作适当点拨。同时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作文的重视。然后在学生第一次作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进行第二次作文。
2)、评语评分
评语以激励表扬为主,注意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评分时可采用一位名师的做法,学生修改一次加一次分,好作文可得100分甚至超过100分,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3)、展示激情
a、对写得好的作文,我让学生自己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在班上“发表”;
b、把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或好片段在“学习园地”里“发表”;
c、鼓励学生在校报上发表习作,最好的作文推荐给报社,让学生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在成功中体会到写作的喜悦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