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创新人物事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青年创业先进带头人事迹材料

  大学生创业APP微信卖包子:营业额破亿

  蒸笼掀开,水蒸气“噗”地一声涌了上来,瞬间将刘伯敏淹没。

  这是2月14日,和善园包子铺在竹山路的新店开张不久,总经理刘伯敏在厨房里和厨师们度过了情人节。

  竹山路的包子铺与和善园其他一百多家店铺都不同。这家店紧邻地铁站和市民广场,有可以用餐的大厅。刘伯敏对这家店极为看重,只要有客人来,刘伯敏就会驱车将他们带到这里。

  它代表了刘伯敏的最新规划:开进社区,“让晨练结束的市民能第一时间吃到包子”。

  此前,26岁的“包子哥”刘伯敏的策略以“新”著称。在南京城,他大力推广包子的互联网营销,强调“快节奏”为上班族服务,迅速占领市场。一年扩张后,他开始思考“节奏放慢”。

  这是刘伯敏“做包子”的第二年,但他已经开始想到了未来:要做最好的中式快餐。

  大三当上总经理

  上午八点半,刘伯敏进入位于南京市软件大道三层的办公室。在会议室里,他拿出一张任务表。

  “这个昨天完成了吗”,“完成了”,“好”,刘伯敏低头在纸上画下一个钩,而没有完成的事项,他会画下一个叉。

  这些钩和叉,将成为员工考核的标准,墙上张贴的上个月员工考核表中,刘伯敏得分最低,“下属的表现,直接决定我的评分,评分低,说明下属有人做得不够好”。

  刘伯敏有独立的办公室,但他几乎不呆在里面。例会结束,他坐到大厅的空工位,办公桌上,有一整套“微营销教学”光盘。

  刘伯敏皮肤有些黑,头发吹得一丝不苟。社交的熟练程度,几乎看不出来是个26岁的小伙子。

  20xx年,刘伯敏来到和善园成为总经理,没人想到,这个新晋领导真正的身份是南京工程学院的大三学生。

  上任之初,刘伯敏不敢和同事多提起自己的身份,“怕他们不服我”。

  刚接手,他将公司的管理结构改变成“线性管理”,只和四名总监交接,降低沟通成本。

  他有自己的理念,“少谈人品,多谈人性”。

  疯狂创业的大学生

  新店考察期间,刘伯敏患上了重感冒。采访当天,他在医院匆匆输完液后,又回到公司处理事情。熟悉刘伯敏的朋友说,刘伯敏和读书时一样,都是拼命三郎。

  “我童年太饥饿了。”他解释说。

  刘伯敏是甘肃陇西人,父亲是代课老师,母亲卖水果补贴家用,“一毛钱的冰棍都吃不起”。

  20xx年,20岁的刘伯敏经过两次复读,考上南京工程学院,成了村里第一名大学生。他的学费是自己的打工钱加上父母跟乡亲拼凑出来的。

  从大一开始,刘伯敏试遍各种兼职:洗盘子,发传单,开奶茶店……吃穿不愁后,刘伯敏开始不满足,“大学生创业不能是摆地摊,不然对不起大学生这三个字”。

  机会出现在大二。刘伯敏带领团队参加了一次全国创业大赛,获得全国二等奖,拿到了二十万奖金。

  他把团队八个人召集起来,“这二十万我们要全部拿出来开公司”。

  同学们觉得这想法有些疯狂。经过协商,最终刘伯敏拿出十万分给成员,另外十万,他们创立了一个公司,卓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这是一家新媒体公司,负责帮企业用户开发APP、微信营销等。大二下学期刘伯敏的身份已成公司老总。

  包子生产销售网络化

  2月15日下午,仍在感冒中的刘伯敏参加了一个企业家沙龙。这是年底前本土企业家们的最后一次聚会。

  刘伯敏习惯把公司事务安排在上午。下午,他会开着车参加南京城内的沙龙、讲座和聚会。

  也常有人邀请刘伯敏为大学生们做创业讲座。刘伯敏给自己总结了几个关键词:脸皮厚、资源。

  刚入大学时,刘伯敏长相老成衣着寒酸,在各类学生组织的面试中落败。他把初中时的“清秀”照片交到学生会,才被录取。但他们看到刘伯敏本人,“发现上当”。

  刘伯敏表现努力,很快当上了学生会副主席。学生会的人脉,成了刘伯敏创业的最初资源。

  卓远公司成立后,刘伯敏业务稀少,“困难时3个月发不出工资,在学校打两个菜,5份米饭大家省着吃。”

  刘伯敏寻找各种企业家聚会,为公司寻找新项目和投资人。在一次聚会中,他结识了和善园创始人沈春龙。

  “和善园”是南京老牌连锁包子铺,其靠口味来营销方式在竞争中已有些落伍。

  沈春龙看中了刘伯敏的新媒体经历,认为他能带来新鲜血液。

  对刘伯敏而言,也许是童年的饥饿太过深刻,他一直想开一家餐饮店。

  两人一拍即合。刘伯敏将卓远托付给同事打理,自己到和善园担任公司总经理。

  经过市场调研,刘伯敏决定瞄准都市年轻人。他对包子铺进行了互联网改造。

  考虑到年轻人早餐时间少,刘伯敏开发了APP和微信预订包子渠道。年轻人可以下午在网络上预订包子并付款,第二天直接到附近的包子铺取预订好的包子。此外,还支持网上预约外送。

  参考西方快餐店,刘伯敏投资七千万新建中央厨房,对面料和馅料进行标准化控制,保证了各店口味统一。

  店铺选址方面,刘伯敏在微信中开放平台,顾客可在平台中上报可开地点,刘伯敏亲自带领人员考察,一旦决定开店,上报者可以获得数千元的奖励。

  一年间,和善园在南京迅速扩张。刘伯敏接手时,和善园有70家门店,如今已经扩展到170家门店。

  江宁合伙人

  2月16日下午,听说照片要上新京报,他特地开车前往附近的理发店,要求店员为他整理发型,“这是要上报纸的,你帮我好好搞搞”。

  刘伯敏关注时事新闻,他的偶像是,“他有很多经济改革,也鼓励我们创业,不然的话,像我这样草根起家的想都不敢想”。

  如今,刘伯敏依然在南京郊区租房,开一辆便宜的国产轿车。

  想到当年学生时期的创业艰辛,刘伯敏在江宁区团委的帮助下创建了“江宁合伙人”联盟并担任会长。这一项目将分散的创业团队联合起来去承接大项目,变成小创业团队的桥梁。

  身为总经理的刘伯敏仍认定自己是“大学生创业者”。尽管他带领的和善园,截至去年11月份,已有1.2亿销售额。按照包子行业至少10%的利润率来算,去年刘伯敏和他的团队净赚千万。

  危机并非不存在。之前开的几家堂食包子铺,因为各种问题经营不善,新模式仍需试验。此外,南京市场已经饱和,和善园想要发展,必须进入苏南甚至上海。然而,上海餐饮业竞争激烈,刘伯敏仍苦寻突围之路。不过,刘伯敏仍拿出了“拼命三郎”的架势,“我不仅要把包子卖到上海,还要卖到北京,卖到美国。”

中国青年创新人物事迹

青年创业之星典型事迹材料

  张秀婷:大四学生老土证件照里掘商机 月入过万

  时隔半年,本站记者发现浙江一个在校大学生抓了这个“证件照”的商机,开业仅仅3个月时间,就已经实现了月入过万的梦想。

  创业达人:张秀婷

  宁波大学的大四学生,于20xx年9月开了一家“造梦者照相馆”,专门为人们拍摄美丽的证件照。截至开业前三个月的时间,已经有上千人去拍了!

  在自我需求中发现商机

  张秀婷是个爱美爱自拍的漂亮女孩,可她自己的身份证照片也是心塞。20xx年,小张看到在杭州当模特的朋友发了一张证件照,“超美的”,小张也就心痒痒地想去拍。但是找了宁波很多家影楼,要么没这个业务,要么贵得离谱,要168元!

  爱好摄影的小张突然在一个夜里就琢磨起这件事:要么自己去开一个

  于是,张秀婷决定,在学校后门对面开了一家“造梦者照相馆”,专给学生拍“美美证件照”。父母在听说了小张的创业打算后,问了她两个问题:你在这类影楼打工过吗?你对这个市场了解吗

  小张一个都回答不上来,“不管了,当我都搞懂这些,这个市场就要被人抢去了”。

  每个月营业额上万元

  说干就干。自己找店面,自己淘宝买建材,并在店面装修的10多天时间里自学了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20xx年9月,照相馆开业。

  第一天,她拉了熟人来“开张”;第二天,有陌生人上门;第三天,一下子来了10多个客人……开业仅三个月,张秀婷已经接了1000多单。

  “这些客户中有70%是女生,来自宁大、科院、服装学院,主要都是拍毕业照。”甚至有女生从鄞州区高桥的宁波大红鹰学院赶过来拍照。另外,她也承接结婚证照片之类的业务。这些照片,虽然都是露耳朵露额头、或白底或蓝底的呆板证件照,但却个个看起来眼睛放光,端庄得体。

  这些“美美证件照”,是怎么拍出来的呢

  “首先当然是心机裸妆。”为了照顾不会化妆的女生,小张还特意雇了一个化妆师。

  第二步就是打光。“拍照时的表情和灯光很重要。”这点就得靠摄影师的引导了。传统的“腰挺直往前看”,完全不够用;小张会细致到告诉你应该怎样笑拍出来才好看。必要时,她还会拍很多张,选取其中最满意的版本。这些,都是在传统照相馆里享受不到的服务。

  最后一步杀手锏就是修图,张秀婷透露,这最后一步,会根据客户需要进行操作。

  比如去掉痘痘、皱纹、色斑,还可以瘦脸、放大眼睛等等。但证件照毕竟是证件照,“如果有女生要我把她修成蛇精脸,那我要拒绝的。”

  小张说,真的有女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被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了。

  三步完成,一张照片,小张最开始要花1个小时才能出成品,到现在,她能在20分钟里搞定取走。

  这样细致的服务,价格当然也不会便宜。普通的证件照二三十元一张,而这样一份证件照则需要60元一张。小张透露,她基本上每月有上万元的营业额。

  细节取胜,让顾客物有所值

  小张表示,自己靠细节取胜,让顾客觉得花100元拍摄一套证件照物有所值。不妨看看下面的细节:

  一、顾客预约成功之后,拍摄前一晚照相馆会发来提示短信,当中包括拍摄时间和注意事项,并且还会给顾客一些温馨建议,譬如早点睡觉或第二天一早喝杯咖啡去掉面部浮肿。

  二、化妆部准备了男女各一二十套衣服,在款式、体型、颜色甚至衣领形状上各有不同。如果客人当天穿的衣服并不合适,比如要照白色或蓝色背景的证件照却误穿了浅色衬衣,化妆师便会根据客人需求和特征给出服装搭配建议。这些建议还会考虑客人的“特殊情况”,比如脖子短的,会让他穿没有领的,不能让他因为这些自己知道的缺点影响了他的自信、放松程度。

  三、化妆师们在造型过程中会着重于客人的眼部,让他们看起来更精神。不少客人的眼睛是一单一双或者大小眼,这些特征经过镜头放大会变得非常明显,因此需要着重调整。一些“特殊情况”再次被考虑在内。如一个双耳位置靠后的男客人在以前的证件照经历中,很难按照要求露出双耳。在小周的店里,他被化妆师问想如何为了露出耳朵而处理头发,“(头发)背过去成熟一点,放下来年轻一点。”让顾客自己选。

  四、在对国外证件照的研究里,小张发现被拍摄者不仅容貌看起来好看,神态也更为自信乐观,因此她要求摄影师对客人的神态有所把控。现在摄影师们会学习如何通过微表情来分析客人是否达到放松状态,比如从嘴唇肌肉的放松程度,以及眼周肌肉的用力程度去看他们是真笑还是假笑。一旦发现客人还处于害羞或紧张中,摄影师们便会和他们聊天沟通,即使那可能只是“家在哪儿”“做什么工作”这种简单的闲聊。为了帮助客人缓解紧张,整个拍摄区还会一直播放有节奏感的音乐。

  选址有讲究,生意也有淡旺季

  小张表示,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拍摄证件照生意也是有淡旺季之分的,一般而言一年有三个拍摄高峰期,一是,每年的12月份至转年2月份是拍摄的高峰期;二是每年的5月份至7月份是一个高峰期;三是每年的9月份至10月份是一个高峰期。这三个阶段基本上是学生毕业季、企业人员离职入职的高峰季,所以此时市场对于证件照的需求很大。同时由于这段时间包含很多假期,人们外出旅游、学习驾照等等也是需要大量的证件照。其余时间为淡季。小张表示,为了平衡业务量,一般在淡季的时候,自己会重点放到结婚证件照市场。因为结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大的事情之一,但是很多证件照很难让新人满意,而自己的服务则可以满足新人们的需求,而且利润并不低于私人证件照。

  同时小张透露,由于对证件照需求量最大的依然是大学生,所以自己的门店就选择在高校集中的地方。最好开在学生放学的路上,因为他们上学时间早,很多门店都没有开门,所以往往不会注意路边的门店,反之放学的时候,是他们放松的时候,会留意到街边的门店,如果投资者不注意这点,很难在短时间内打开市场。

  另外,小张表示,由于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玩微信,所以当投资者刚开始开店的时候,不妨在客户拍摄完之后,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比如让客户将自己证件照放到朋友圈分享,可以享受一定额度的折扣,虽然少赚点利润,但是利于门店前期宣传。自己当初就是利用这样的促销手段,快速打开市场。

青年创业带头人事迹材料

  90后大学生卖手抓饼 坚持手工制作 年收入250万

  7月24日,禹化普制作的金黄的台湾手抓饼。

  大学生禹化普大三时就当上手抓饼小老板,2年来连锁加盟店已开遍大学城

  你曾经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吃过台湾手抓饼吗?这家不到10平米的小店老板竟是一位刚刚毕业的90后大学生。禹化普大三时就当上手抓饼小老板,在两年时间里发展了4家直营店、1个加工厂和8家加盟店,年收入达250万元。

  每天下午4点,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店门口,已经有五六个白领在排队。放面团、煎鸡蛋、配作料……三分钟后,两个手抓饼新鲜出炉递给了前面的顾客。和传统烙饼不太一样,这个饼千层百叠,面丝千连,外层是淡淡的金黄色,内层柔软白嫩。

  每天能卖400个饼

  这么多人包围着店,为什么还有顾客加入呢?“这五六个客人是活招牌。顾客也许不知道我们,但看着这人气,就会吸引他们来尝鲜。”禹化普说,小吃店的秘籍就是要保持人气旺,排队人越多生意越好。

  “以前我们追求速度,人多了就一次出6个饼。”禹化普说,在20xx年做第一家店时这个快捷的方式并没有赢来顾客青睐。他特意跑到成都小吃街去考察,发现类似的小吃店老板总是保持慢工出细活的状态。即便店外已经排起长龙,也不慌。而前来的顾客络绎不绝,等待着他们的美食。

  禹化普回到重庆,开始要求师傅一次只做2个饼,甚至有时候做一个饼。这个营销方式反响很好,饼保持最好的口感,排队的客人反而更多了,每天平均能卖400个饼。

  加盟店4个月盈利

  禹化普的北城店是两个月前开的,虽然租金掏了1.3万元,但是却成了店里的活招牌。北城店现在每月能卖1.5万个饼,凭借这样的人气,禹老板在月初迎来了三位新的加盟商。

  禹化普说,从去年的5个加盟商情况来看,基本4个月就能盈利。加盟费收1万元,门店3-10平方米即可,租金价格通常在3000元左右。扣掉原料、房租、水电煤及人工费用,按每家店最差卖300个饼算,一个月的纯利润平均为8000元。

  一开始,禹化普想做连锁直营模式,但当他们拥有第三家直营店时,开始打磨品牌。想要与大品牌竞争打开这个细分市场领域,必须吸引加盟商。

  “每卖一个面团给加盟商,他们赚8毛,我们只赚五毛,薄利多销。”禹化普说,按10个月算,5家加盟店每天至少购买2500个面团,一年仅靠卖面团营业额能达到100万元。

  连锁店坚持手工制作

  20xx年10月,仍在电子校攻读信息管理的大三学生禹化普认识了在大学城西街做手抓饼的许少波。两人一拍即合决定连锁经营,许少波专注于技术改良,而他负责开店营销。

  随着20xx年大学城西街两家分店步入正轨后,禹化普开始扩张脚步。去年他新增了一家直营店和5家加盟店,杀入了大学城。“大学城八所院校差不多15万人,70%都吃过我们的手抓饼。”如果说4成靠营销,那么口感占六成。油酥面团是手抓饼口感的关键,禹化普一直坚持在自建的加工厂里手工制作,拒绝机器加工。

  禹化普计划最近2-3年在西南片区打开手抓饼市场。现在他的困惑是,随着市场不断扩大,管理、资金、人员问题就显得力不从心。

  创业导师点评>

  私人投资者徐扬:

  小吃店要做大,产品要有特色

  不被复制

  小吃店要做大,加盟方向是正确的,但它的核心还是产品。你需要不断研发、丰富产品系列,避免在扩张建立品牌之前被人复制淘汰掉。比如说台湾的手抓饼适合搭配怎样的饮品或是糖水,或是再加些小吃种类。第二,就是管理问题,可以报名学习管理,或是直接请职业经理人,麦当劳、KFC培养了一批具有连锁管理经验的人才。第三,做加盟,要一套成熟的人员培训制度,最好能发展为配送店长、员工的模式。

青年创业之星事迹材料

  大学生创业故事:年轻要敢于折腾

  连日来,“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到来给炎热的夏季又添了一把“火”,在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条有效出路。然而,由于经验不足、资金缺乏等原因,不少初出校门的大学生不敢付诸行动,少部分迈出创业第一步的也因种种原因陷入困境甚至以失败告终。为此,我们推出大学生创业故事专题报道,希望他们的创业经历,能给那些渴望和准备创业的青年们一点借鉴和启发。

  年轻要敢于『折腾』

  暖色调的灯光、舒适的布艺沙发、柔和的轻音乐……走入这间由容潮林亲手创办的咖啡屋,你能够感受到一份怡然自得的情调。

  在过去两年间,容潮林的创业项目从最初不足10人的“90后”团队、年营业额不足20万的小型作坊式餐饮公司,发展到现拥有员工50余名、年产值超百万的餐饮企业,这些他是如何做到的?在咖啡屋里,从创业初期的点滴艰辛,到如今企业的平稳运行,容潮林向我们娓娓道来。

  送外卖是一件很简单的苦力活,但在容潮林看来,这里头可“折腾”的东西太多了:送一份外卖之前要学会如何与他人打交道、为工作人员分配好运送区域和最佳路线、精心采购安全健康且符合学生口味的食材、所获得的利润如何管理和分配……

  送外卖,这仅仅只是他热衷于折腾的一个例子。每次寒暑假,他都会独自一人前往成都、广州、昆明等地打工,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期间,无论是送外卖,还是做代理,抑或是做销售,只要是能做的生意他都尽量揽下来;即便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过程中,他也细心观察和学习食堂的采购流程、运营机制以及财务管理等各个工作细节……

  多年的“折腾”,培养了他与众不同的市场洞察力,这也促使他注意到高校当中的空白市场:水果类、饮品类、休闲类的餐饮项目为什么不能在高校里面做?高校市场是一块大蛋糕!于是,一个自主创业的念头渐渐在他脑海中产生。

  在学校的政策支持和老师的指导下,他与合作伙伴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让一个集休闲、学习、娱乐、工作为一体的水果工坊店从创业构想成为现实。

  赶工期正值暑假,学校食堂暂不营业,他与伙伴每天只能以馒头、饼干、方便面等充饥;为了赶在开学“黄金期”前开业,从标志的设计到原材料的采购,从店面装修到定制设备,他都和合作伙伴一起加班加点,几乎天天都是通宵达旦……终于,在20xx年9月8日这一天,水果工坊店正式开门营业。

  由于迎合学生群体的消费喜好,且具备了先进的运营理念,水果工坊店一开业就赢得了学生消费者的喜爱。首个创业项目的一帆风顺,让他充满信心,并于今年初创办了一个以现调咖啡和精致烘焙为主的咖啡店。尽管在开店初期,资金一时无法周转,但得益于他多年的“摸打爬滚”,借助所积累的人脉关系,资金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今后我将继续开拓高校这块的餐饮业市场,目前各项工作计划已经在筹备中,同时我也将利用我所创业的项目,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创业的机会。”谈到今后发展,容潮林自信满怀。

  创业启示录

  敢“折腾”,善“折腾”,这是创业最初的冲动。大学生既然选择了自主创业这条路,前方不管是遍地鲜花,还是一路荆棘,都要坚持下去——年轻没有失败,“折腾”到底,总会有所收获。

  巧手绣出创业图

  20xx年7月的一天,当家里变卖惟一的房产来支持肖燕莉创业时,她并未感到太多的压力与害怕,因为对她而言,这次创业绝非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

  但要说起她的创业经历,还得从她的一个特长说起:打小起,她对手工艺品就有浓厚兴趣,在父亲指导下,她能将珠子熟练串成各式各样的小饰品,也可用碎布缝补加工成精美的布贴画,亦能把五谷杂粮镶嵌成风景画……凭借这门手艺,刚上大学不久的她便自行创立了一个面向贫困生群体的社团——“DIY创意小组”,在教授成员手工艺制作技巧之余,还组织她们摆摊销售创意小饰品。

  其间,颇具经济头脑的肖燕莉还大量进货手工艺品来进行销售,其中就包括十字绣。然而,令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十字绣从此让她与创业结下不解之缘。

  大三下学期,她得知某一品牌代理商有意转让代理权,在与其取得联系后,她还跑到南宁市区内大大小小的交易市场,针对这一品牌的产品质量、消费者喜爱程度、市场需求等信息,挨家挨户进行调研分析。最终在其他竞争对手仍犹豫不决的情况下,她果断将这一品牌代理权拿了下来。

  创业伊始,她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因年纪较小,许多地区代理商对其工作能力抱质疑态度;争取到手的代理权费用较高,导致资金无法运转;代理产品的库存量大,能否及时销售成问题……但这些困难并未让她却步,靠着一股拼劲和实干,一个个问题在她的努力下迎刃而解,十字绣的代理行业得以走上正轨。

  20xx年11月,爱动脑筋的她发现了新的商机:“不少顾客购买十字绣以后,还自行寻找装裱服务,为何我不直接把这些附加产品直接包办下来,为顾客提供一整套的消费服务呢?”想到就干,她立即购买了相关设备,开始为十字绣产品提供售后加工。

  起初,由于肖燕莉与工作团队对设备不熟悉,在生产过程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为熟练掌握设备,她们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向同行请教学习等方式,对设备进行反复的调试摸索。经过近一个月的摸索,她们终于摸清了设备的工艺流程,售后加工这一项目随之风生水起,业务进而也拓展到相片、国画及油画等产品中。

  创业至今,不过3年时光,肖燕莉已经从最初的一个代理扩展到成为多个全国有名的十字绣品牌广西区总代理,此外还拥有自己的仓库、工厂、店面,创业项目的年营业额近900万元。

  创业启示录

  创业,重在创新。任何赚钱的产品,都逃不脱“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亡期”的演变规律,最终都会被淘汰。企业要发展,要不断的有钱赚,就必须不断的创新,走出旧产品的“陷阱”,不断拥有新产品和新项目。

  且行且思不停歇

  “创业,做自己的事业!”大学毕业后,夏燕康开始创办公司,两年来,公司的发展已日趋稳定。

  夏燕康是广东人,高中时就有要创业的想法。20xx年大学毕业,他也曾像多数毕业生一样为未来迷茫。当时,他选择回广东就业,进入一家会计企业实习。而恰是这次实习,让他了解了公司的整套操作流程,结合自己会计与审计专业,创业梦再次浮现脑海。然而创业的想法却遭到父母的反对,他决定到广西发展。

  选择什么方向创业?夏燕康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以及对市场的敏锐嗅觉,20xx年7月,在老师、校友的帮助下创立会计服务公司,成为他就读学院创业园的第一个企业。

  公司业务定位于主要经营企业的代理记账、报税、登记注册服务以及校企合作,开办会计培训等。由于公司发挥了创业园的首个企业的优势,顺利接到多单业务。

  对于夏燕康而言,创业是一个孤独的旅程。凡事需要亲力亲为,每一步都需要自己思考、计划和设定。“创业很累,不是身体上的疲惫而是心理上的累,你需要解决接连不断的问题,要面对不可预测下一步。”但他有一颗坚持的心,“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到底!”

  创业的困难与艰辛教会了他成长。夏燕康说起20xx年底的一次经历,已与一客户谈妥代理计帐业务,并商定第二天签合同。但第二天,该客户反悔:“不好意思,你看起来年龄还很小,还不成熟,所以我不能信任的把我们公司的业务交给你”。这次打击,让他寻求突破与改变,不再随心所欲,适应环境,逐渐成熟稳重起来。

  20xx年,善于思考、具有敏锐市场嗅觉的夏燕康发现了一个新的项目——校园快递。许多高校的快递只能在邮递员指定时间和地点取包裹,很不方便。他走访多个学校做问卷调查,确定可行性后,想出校园快递的点子,成立专门的快递工作室,占领快递市场“最后100米”。

  最初,公司员工每月只能领500元工资,如今,公司实现年销售额80万,安排就业12人,拥有3个办公区,并成为南宁国家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一员。

  创业启示录

  创业是一条出路,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功,也许就是百分之一的成功率。有人说能爬上金字塔的只有两种动物:蜗牛和鹰,坚定的毅力和实干的精神非常重要;其次,创业者也要准备好资金、管理才能、心理以及身体强大的承受能力。

  学习创业两不误

  中考时父亲病逝,家庭的苦难让他在迈进大学那一刻就立志靠双手养活自己;他边求学边创业,刻苦努力最终考上研究生;他瞄准高校旅游市场,创下半年营业额超80万元的佳绩。

  他就是广西民族大学20xx级硕士研究生——韦立。

  20xx年,进入大学不到一年,韦立发现了一个商机:学校里每学期都会有许多班级和社团组织出游活动,学生们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旅行社,高校旅游开发市场广阔。大二时,韦立建立了广西首家大学生高校旅游开发创业团队,专门组织学校班级和社团集体出游。

  团队成立之初,遭遇了一次挫折。由于统计失误,业务员上报的出游人数少于实际的出游人数,导致发车当天100多名学生没法成行。团队不得不兑现双倍退款,原本近万元的盈利最后却亏损8000元。亏损对团队成员打击很大,大家纷纷退出,最后只剩下韦立一人。

  “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况且我还要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完成学业。”韦立告诫自己。于是,他重新又组建起团队,并逐步走上正轨。

  20xx年韦立本科毕业在即,他却选择一边创业一边考研。经过努力,韦立成功考上了广西民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20xx年9月,广西民族大学创业孵化基地成立,学校为韦立团队免费提供了一个30平方米的门面。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初具规模的创业让韦立明白,创业不能躲在学校扶持的大树下乘凉。于是他开始在南宁各大高校招聘校园代理,先后录用了30多名导游,团队规模扩大到近200人。韦立抓住高校学生喜欢并乐于接受网络的特点,他通过网站、微博发布信息,赞助高校社团晚会等方式进行品牌宣传,完全实现了自主管理、自负盈亏,业务范围覆盖到了南宁市50多个高校。

  在韦立的带领下,团队在高校中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今年“五一”3天小长假,他的团队就组织了1200多名学生出游,创下了20多万元的营业额。今年上半年,团队共组织100多个班级出游,创利80万元。

  创业启示录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学生创业要敢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往往能见到柳暗花明。而创意点子的发现,则需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光和敏锐的商业触觉,往往先人一步,就胜人一筹,正所谓“一招先吃遍天”。

  越挫越勇见曙光

  “你知道吗?我当年的人生目标是28岁成为一名亿万富翁。”如今,28岁的钟朝源,成立了游乐设备公司,继续战斗在实现千万元目标的创业路上。

  “当年我骑着单车去市场批发水果,中午到饭堂门口摆摊卖水果。到了夜宵时间,一间一间宿舍敲门推销方便面。”钟朝源回忆起当时的那一份冲劲,笑着感叹:“我挺佩服自己的。”大学时,学电子商务专业的钟朝源就谋划着如何创业。他卖过水果、到宿舍推销方便面,搞过网站,还做过电子商务。

  在做电子商务时,钟朝源创建过网站,利用网络营销手段销售书籍。但由于单打独斗,高投入低利润,网站建成不久便“倒闭”了。那次创业让他尝到了失败的滋味,“那时候,生活费都投进去了,很长一段时间都靠着同学资助生活,不敢告诉父母。”

  20xx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钟朝源接触到代理篮球机的业务。那时,篮球机才刚刚兴起。他一个月就卖出两台篮球机,赚了3000多元,这让钟朝源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初尝创业甜头的钟朝源认为,这些篮球机一般是放在公园、大型游乐场所等地,供游客玩耍,他敏锐地嗅出其中或许会有巨大的商机。钟朝源回顾之前创业的经历,得出“失败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市场调查,其次没有组建团队,再者没有推广经验。”

  为此,他特意进行了一番市场调查,发现这种篮球机很多地方都还没有,市场前景广阔,而且除篮球机外,公园、游乐场所还缺乏有特点的游乐设施。钟朝源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招兵买马,成立自己的公司,从20xx年3月开始生产篮球机。很快就有商家通过网络找到钟朝源,双方利用网络通信交流达成了一笔大业务。

  目前,钟朝源的公司有50名员工,年产值400多万元。除了生产篮球机以外,还生产蹦极跳床、轨道火车、激光射击等10余类游乐设施,游戏产品还销往国外。

  创业启示录

  失败是成功之母。想创业,就要有勇气接受失败,并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振作起来,迎接新的挑战,只有百折不挠,越挫越勇,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相关链接

  创业准备流程

  1.理清思路,明确定位:即我是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要做什么。

  2.自我检查:即按标准商业计划书进行编写本项目商业计划书,将企业人财物供产销所有要素都规划进行。

  3.找人挑刺:即对你想做的行业较熟悉且能为你保持商业秘密的人对你的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

  4.组建团队、合作伙伴确定合作原则。

  5.制订企业经营计划与实施计划。

  关于创业的十点提示

  提示一:选对行业是前提,盲从随众易吃亏

  提示二:一个篱笆三个桩,不懂合作业难成

  提示三:创业发展要创新,失利终缘产品旧

  提示四:顾客之心要掌握,谨防竹篮打水空

  提示五:广告时代靠宣传,酒香也怕巷子深

  提示六:风物长宜放眼量,节税之道应早行

  提示七:自以为是失人心,不惜人才难长远

  提示八:身体力行诚可贵,事必躬亲不可行

  提示九:信息时代信息战,忽视信息失商机

  提示十:谁人创业无风险,不敢举借是庸才

  创业政策支持

  为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近年来,我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有5个方面。

  一是小额担保贷款。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个人可申请不超过1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申请不超过10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

  二是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申请从事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由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

  三是税收减免。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从事非限制行业个体经营,3年内每年可获得最高8000元的税收减免。

  四是收费减免。高校毕业生毕业2年内从事非限制行业个体经营的,3年内免收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五是扶持创办微型企业。毕业生创办微型企业,符合条件的可以享受财政资金补助、融资担保扶持、行政税费减免、专项资金扶持和项目安排等多项优惠政策。

十大杰出青年事迹材料范文

  掠过长空,排成“一”字或“人”字的严整的雁阵,总能给人一种震撼,仿佛让人看到:一个坚强团结的集体,一个坚定信念,向着目标不屈进取的队伍搏击蓝天的身影。而这之中,那胸怀万里在宵汗的头雁,其雄姿则犹为动人。

  如果说,阳新县国税局兴国分局就是这样一个为国聚财的雁阵,那么年轻的分局长胡浩,则无疑就是这聚财之路上的领头雁,因为在他身上,有着头雁的精神,那就是对所从事的国税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与热爱,有着一种勇于进取,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

  把不懈学习当作习惯,做学以致用的“领头雁”

  1990年夏天,在当时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高考中,17岁的胡浩以微弱分差与大学校园失之交臂。是年冬,伴着一种失落的情怀,他走进了阳新县税务局,成了国营企业征收处最普通的一员,踏上了为国聚财的人生历程。

  怀着一种“干一行,爱一行”的决心,他以一种谦虚学习、踏实工作的态度,决定从头开始规划自已的人生。从最基础的工作,如制表、数字统计和与老税务一道进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开始,他一点一滴地联系实际学习税收业务的基础知识。期间凡遇到税收政策法规与企业财会知识方面的任何疑难,他从不放过,总是记在随身携带的工作日记上,然后向书本找答案,向身旁的税收业务骨干们谦虚地求解。四年多的时间,他工作之余,不管怎样劳累,总要坚持每天挤出时间学习税收业务书籍一、两个小时。几年下来他所写的工作日记就达到十多本,加之学习税收与财会方面专业书籍,码在案头,竟堆积成了一座小山。良好的学习惯,踏实的工作实践,虽让他逐渐找回学习的乐趣,获得对搞好税收工作的自信。然而,面对当时扑面而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却更让他感觉到了自身理论知识的苍白,感觉到了系统学习税收业务与财会新知识的紧迫性。

  1995年,就在中国税收体制发生历史变革——国地税分设不久,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已的税收理论水平,他报名参加成人高考,高分考入了湖北经济管理学院,学习税收和财会方面的专业知识。两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重回到了基层税收工作一线。凭着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一回来他就被分到了当时的阳新国税城区直属分局,任税收专管员,负责城区几家大的企业的税收征管工作。几年间从电力、烟草、粮食、金融、工厂到农村税收等的征管,方方面面,他几乎都有涉足,年均税款征收额过百万,从无差错。丰富的工作经历,在让他的所学得到了施展的舞台的同时,更弥补了他实践经验的不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学以致用,不懈学习良好习惯,让他日渐从年轻的税干队伍中脱颖而出。从1999年至20xx年,四年间他四度在省局业务能手竞赛中,先后夺得了省级“征管能手”、“最佳征管能手”、“最佳稽查能手”和“所得税能手”的称号,成了阳新国税局乃至全市国税系统一个不可多得的全能型的年轻的税收业务能手。

  不懈的学习,给他驰骋税苑注入了无尽的活力。自20xx年起他开始走上了领导岗位,先后历任分局股长、管理局副局长、直至20xx年任新组建的县国税兴国分局局长,虽然随着职务的升迁,他肩上的税收工作担子,变得越来越重,但是不变的却是他坚持学习的习惯。走上分局长岗位后,他更是以身示范,把这一习惯,推而广之,融入了整个分局集体中,提出了联系实际,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打造学习型组织的工作目标。几年来,他在县局领导和相关业务科室的指导与支持下,在分局逐步完善和建立起了一整套科学的学习管理制度,通过职工课堂,岗位练兵,网上一日一题,一月一考等形式,以及鼓励职工积极报名参加各类税收专业函授学习等途径,在分局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掀起了一种比政治、比业务、比技能的 “比、学、赶、帮、超”的全员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高潮。

  他坚持以身示范,带头学习,让学习成了全员共同一种习惯,更让兴国国税分局,成了一个真正学习型的先进组织。四年来,分局新的能手不断涌现的同时,分局集体更被多次授予了全县国税系统“先进集体”。

  把聚财为国当作天职,做创新管理的“领头雁”

  20xx年,胡浩上任阳新县国税局兴国分局局长时,正值全省国税系统全面推进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时候,那时全国税务系统《纳税评估制度》、《税收管理员制度》等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刚刚出台,国家系列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也相继出台,个体纳税户增值户起征点也再次作了调整……处在新旧两种的税收管理模式变革期,无疑对他这位年仅32岁,刚刚走马上任全县收入块头最大的分局局长能否在新的形势下“带好队、收好税”是种严峻的考验。

  然而,面对上级领导的期望,面对一些老同事的疑惑,面对新的税收形势造成的工作的压力,胡浩没有退缩,他认为聚财为国是一名国税人的天职,既然组织信任,走上分局长的岗位,就应敢于担当,不管形势怎样变化,怎样错综复杂,他坚信有局党组的正确领导,有同志的支持,更只要始终坚持税收法治与公平的原则,勇于科学创新,就能开创工作新局面。

  上任伊始,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胡浩首先在分局着手开展全面税源调查与摸底工作,以摸清“家底”。连续一个多月,他亲自带队,走访了城区有代表性一百多家个体纳税户,走遍了辖区内二十余家纳税大户,每到一处,他都与纳税人交心谈心,听取他们对国税征管工作的意见,同时积极宣传新的税收政策与法规,全面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

  在充分作好税源调查的基础上,他立足分局 “地广、户多、人少、区内经济发展差异大”的实情,即:分局地处兴国城区,征管辖区面积400多平方公里,肩负 “三乡镇、一农场”近 4000户纳税人,其中一般纳税人107户的征管工作。为在这一形势下,切实掌握征管工作的主动权,他按照税收管理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在严格落实好税收管理员制度,做好源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着眼发展,为强化税源管理,做好税收征管的基础工作,他与同事们不断地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创新,并在总结成功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了“划片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分类式”管理办法。在城区开创性地首次把汽车、家电、医药、修理、金银首饰、服装等按行业实行分类管理,成立六个专门的管理小组。同时他还结合实际,成立了专门农村税收、重点税源户以及行政事业单位、集贸市场、房地产企业管理组,并用人所长,选择业务能力强、熟悉行业经营特点,工作经验丰富,法治意识强的同志分别担任管理组长。划片与专业管理相结合分类式税收管理办法,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行业税收管理得到了彻底的规范,公平的良性税收环境日渐形成。

  与此同时他还结合《纳税评估制度》的实施,成立专门纳税评估小组,当时纳税评估还是新生事物,他为切实做好评估工作,减少税收执法风险,使纳税评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连两个多月,他与小组同志一道开始了大胆尝试与探索。他白天深入企业了解情况、收集资料,晚上统计分析、研究相关行业的指标参数,掌握了材料、设备、人工、管理等对各行业运营成本的影响之后,他成功设计出了家电、医药等行业纳税评估数学模型,并以此为试点经验,由点到面,把纳税评估延伸到了六个不同行业,建立起了六大行业相关的指标参数与预警值,日渐形成一套成熟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兴国分局在胡浩的积极探索下,通过纳税评估不仅有效的防止虚假纳税申报的行为, 同时更解决自身征收管理中“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更提升了服务质量,几年来分局通过纳税评估查补税款达两百多万元。

  胡浩在兴国国税分局,勇于探索和不断创新税收管理模式,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的结果,所带来一个显著成效是:20xx---20xx年,该分局分别实现组织收入6200万、7800万、20xx年首先实现收入过亿,20xx年实现税收收入1.2亿,20xx年实现收入1.6亿,几近占了阳新国税税收总收入的半壁江山,同时分局征管质量年度考核分别以94.7、95.6、96.7、97.4、98.1分的高分,连续五年度居全县国税基层分局前列。

  在聚财之路上,卓著的工作成效,也为他本人赢得应有的荣誉:20xx年胡浩荣获黄石市“五一劳动模范”称号,20xx年更当选县“十大杰出青年”。

  把分局集体当作家庭,做和谐发展的“领头雁”

  分局虽小,然而在胡浩眼中,俨如一个大家庭,是每个国税干部职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实现自我价值的大舞台。近年来,围绕促进国税事业和谐发展,构建和谐分局的目标。胡浩走出了三步棋。

  一是营造环境,坚持走凝聚人心、培育人才、激励人志的科学带队之路。在他看来,收好税必须以带好队为基础和保证。因此,他在分局内通过团结广大国税干部职工,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工作方法,充分调动每一名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自20xx年起,分局先后开展爱岗敬业的思想教育,使干部时刻有一种“国税在我心中”的职业神圣感,同时分局还结合开展以“知民情、重民意、排民忧、解民难”为主要内容的“民心工程”,用感情凝聚人心。通过实施分局“人才战略”和“素质工程”,完善竞争上岗和轮岗制度等,大力培育人才,充分发掘现有人员的潜力,使各类人才得到较为全面的锻炼,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励人机制。营造出“心情舒畅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创业环境,几年间分局涌现出了李朝强,陈洁、陈卫国等一大批税收工作上先进分子,近四十人次受到上级的表彰。

  二是夯实基础,走严格执法、优质服务、规范管理的现代治税之路。法治、公平、文明、效率是在胡浩看来是收好税的首要前提,因此他坚持把依法治税,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特别是在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出台和实施后,对规范管理和优化纳税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征管形势的需要,他在着力规范纳税人行为的同时,建立起了完善的执法监督机制,严格按法律规定规范税务机关的管理行为,对随意执法、收关系税、定人情税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进行查处。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五年来,十多次拒绝家中亲戚朋友和同学的人情税和关系税。同时他还通过改进服务手段,规范服务行为,完善服务措施等途径,甚至亲自参与其中,在他办公室树起“业务能手服务未范岗”牌子,热情为纳税人提供税事咨询,据统计在当分局长的五年间,他年均接受纳税人咨询逾百次。他把严格执法、规范管理、优质服务,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奠定了兴国分局事业和谐发展的基石。

  三、坚持从严治局、改革兴局、素质强局、形象立局,树立全新文明形象。胡浩认为没有一流的管理就不会有一流的组织,更不会创出一流的业绩。为此他提出“从严治局、改革兴局、素质强局、形象立局”兴业之举。从20xx年国税系统推行规范化管理以来,他和同事们经过不断地探索、完善和深化科学的管理机制,使规范化管理终成为了今日兴国分局的金质招牌。在他心中从严治局就是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把分局的各项工作全部纳入严格的制度之中,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考核,做到凡事都有目标要求,凡事都能落实责任,凡事都要监督检查,凡事都必兑现奖惩。而改革兴局就是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审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和观念,改革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影响发展的制度和体制弊端,使分局国税事业始终保持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素质强局则就是树立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机制,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提高国税管理水平的基本途径,创建学习型组织。形象立局就是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在抓好税收管理的同时要坚持抓好国税部门自身发展与建设。

  几年来,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胡浩使每一个分局干部职工都有了一种深厚的爱岗敬业的情怀,一种挚爱国税事业,视国税形象为生命的情愫,这使得每个人都能自觉地去遵守文明执法,高效行政,规范服务的行为准则,从而在社会上树立起兴国国税分局公正严明的执法形象,文明高效的服务形象,廉洁勤政的公仆形象,秩序优良的税务部门形象。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5月,满眼是锦簇的花海,到处激扬着青春的旋律。从志愿垦荒、扎根边疆的杨华、陈家楼,到为了保护集体羊群不惜牺牲自己双脚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从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张海迪,到“感动全中国的女村医”李春燕;从“中国玉米之父”李登海,到在普通岗位默默奉献的李素丽,每个时代都涌现出了一批深入人心的青年楷模。

  无论是艰苦创业的岁月,还是激情燃烧的年代,无论是搏击改革开放的大潮,还是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他们始终与祖国共命运、同呼吸、共奋进,用理想的光芒照亮人生之路,用青春的激情唱响奉献之歌。

  这是一群热血青年,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奔赴荒原,艰苦创业,唱响了建设新中国的雄劲战歌

  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推向了第一个高潮。1955年出现的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就是这个高潮中的一朵绚丽的浪花,杨华就是这支队伍的一个突出代表。

  1955年4月,团中央号召青年人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在那里安家落户。早有此愿的杨华听到这个消息特别高兴,表示响应团中央的号召,愿意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理想。8月5日,杨华和庞淑英、李连成、李秉衡、张生一起商谈组建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有关事宜,表明了自愿去边疆垦荒的心愿。8月9日,他们5名发起人向团北京市委提交了组建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申请书。

  现已75岁高龄的杨华至今仍记得申请书的内容:“我们不是说空话的人,不管边疆的路程多么遥远,也拦不住我们远征的决心!不管边疆的风雪多么寒冷,也吹不冷我们劳动的热情!”

  8月30日,杨华接过“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大旗,带领一支由60人组成的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奔赴辽阔荒凉的“北大荒”。

  10天后,在黑龙江萝北的荒原上,60名垦荒队员,庄严地举起右手,发出了坚定的誓言:“我是一名青年志愿垦荒队员,我志愿来到萝北县。面对祖国的河山,脚踏边疆的荒地,背负人民的希望,我们宣誓:坚持到底、不做逃兵,要把边疆变成家乡,勇敢劳动,打败困难,要把荒地变成乐园……”

  经过一年的奋斗,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员们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开垦荒地1800亩,生产粮食14万公斤,建房1200平方米,涌现出29名劳动模范,35名播种能手、44名农具手。

  “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开始了,我们要让15亿亩荒地醒过来。我们仔仔细细想过了,我们不能坐在家里等国家分配工作,我们应该组织起来去边疆开荒,1万人开到边疆去垦荒,几年以后就是一座新城!”

  陈家楼的倡议得到了广大上海青年的热烈响应,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就有万余名青年报名,要求参加志愿垦荒队。1955年10月,作为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副队长的陈家楼,从上海市副市长金仲华手中接过绣着“向困难进军,把荒山变成良田”的锦旗,率队开赴江西省德安县垦荒。不久,又有上海知青陆续到江西垦荒。据统计,1955年上海知青志愿去江西垦荒的有848人。

  沉睡千年的荒地惊醒了。烈火烧荒的燃爆声,劳动号子的呼喊声,垦荒队员追逐跳越的欢歌声,汇成了一支壮美的青春交响曲。凭着对祖国的赤诚,凭着对垦荒事业的真情,凭着年轻人的干劲和志气,垦荒队员当年就开出300余亩荒地。

  和杨华、陈家楼一样,20世纪50年代,有许多青年为自己的人生选择而激动,为自己开创的光荣事业而骄傲。

  1962年,侯隽以门门满分的成绩毕业于北京良乡中学。这一年,就在她全力以赴准备报考大学时,国家号召削减城市人口,支援农业第一线。

  “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侯隽毅然决定到河北省宝坻县(现天津市宝坻区)窦家桥村安家落户。在农村,她一干就是18年。这期间,侯隽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推行科学种田,被当地百姓称作“特别的姑娘”。

  在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回乡知青典型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知识青年响应“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口号,投入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据统计,1962年,全国农村已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回乡知青3000万人。

  “是时代的召唤和需要影响了我们大家。”侯隽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很自豪的,因为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为国家承担过压力,减少过困难。既然选了这条路,就要用一生来兑现自己的承诺。”

  改革大潮,造就了一批英姿飒爽的时代弄潮儿。“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他们的共同目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1978年,中国大地上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青年是改革的坚定支持者和参与者,他们以特有的激情和活力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

  改革开放,建设四个“现代化”,无不以科学知识为基础,20世纪70年代末的青年敏锐地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投身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潮。

  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是20世纪70年代末青年最爱看的文章,陈景润成为青年最敬佩的人。1977年年底中国恢复高考,上大学成为当时青年人的最高理想。

  正是靠着这种“食而不知其味”的精神,杨乐与张广厚合作最先发现了整函数与亚纯函数亏值与波莱尔方向间的联系,并建立了这两个基本概念之间的具体联系。

  杨乐表示:“我国科技界需要高水平的领军人物,我们希望有年轻人超越自己。我们殷切希望年轻的学术带头人的学识和水平不断提高,以缩短与世界的差距,甚至与世界水平持平或者超越世界水平。过去中国出过这样的人物,今后也一定能出现。这就需要我们有远大的胸怀,把中国的发展纳入世界发展的宏图之中。”

  1979年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全国青年中开展了历时多年的“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青年喊出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和着祖国前进的脉搏开始了新的长征。

  1982年9月24日,在北京展览馆大厅,在这个曾经诞生过第一支青年突击队的地方,共青团北京市委召开了一次命名表彰大会。这次会议将“北京市新长征突击队标兵”称号授给了北京六建公司隋世忠抹灰工青年突击队。

  这支成立刚刚两年的青年突击队是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第一支青年突击队,他们在连续两年多的时间里,创出平均月效率160%和质量全优的好成绩。1981年3月7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社论《我为祖国振兴做了什么———隋世忠青年突击队给人们的启示》。从此,青年突击队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光荣称号。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巨变的年代,青年以其特有的开拓创新精神,成为社会巨变的有力推动者。

  当年的中国女排队长孙晋芳,现在已经是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她回忆说:“当时根本没想过名和利,心中只想着为祖国争光,为人民争光。”

  张海迪以顽强意志与病魔斗争,自学成才,成为20世纪80年代青年人自强不息、追求人生价值的典范。张海迪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勇敢开拓、无私奉献!

  现在的张海迪依然繁忙,一个多月前刚刚参加完全国两会的她,不久就要应邀去德国巴伐利亚访问和工作一年。这些天,张海迪又重新拿起了放弃多年的德语课本,一课课地学习。翻开那些被磨损的书,张海迪的思绪又不禁回到了年轻时代,回到了那些自学外语的日子里。“那时候学习德语,我只是出于热情,我就是喜欢学习,至于学了德语做什么,能做什么,我一点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多学习一些知识总会有益。因为我们这一代人都曾用这句话激励自己:知识就是力量。我每天有时间就学习,从不让自己虚度时光,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今天。我在学习中获得了力量和快乐,也学会了为社会服务的本领。”

  伟大的时代呼唤英才,宏伟的事业造就英才。面向新世纪的一代青年的追求更加清晰:只有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创造出无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

  伟大的时代,美好的前程。当代青年生逢其时。

  一名青年知识分子,在大西北茫茫的戈壁荒原,在平均海拔逾3000米的青海油田,艰苦创业17载,为我国西部油田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2年,秦文贵从华东石油学院毕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我国海拔最高、环境最艰苦的青海油田。“值得,非常值得!”对于年轻时作出的这个选择,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市场管理部副主任的秦文贵,至今初衷不改,“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是他一直恪守的人生信念。

  30多年来,李登海先后选育玉米高产新品种30多个,6次开创和刷新了我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这些新品种获得了大面积的推广,最多时推广种植面积占到全国玉米总种植面积的1/3。他在杂交玉米方面特别是在紧凑型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承认和尊重,被种业界誉为“南袁北李”,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

  这30多年当中,李登海从来没有星期天,也没有节假日,更谈不上八小时工作制。拼命工作,抓紧时间搞科研,是他的生活写照。“将来我要成立李登海农业科研基金,支持农村有志青年,去干一份对国家更有益的事业。”

  印春荣参加工作20多年来,经历了太多生与死的战斗考验,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诱惑,在缉毒战线上屡建奇功。他多次只身打入贩毒集团内部,与贩毒分子斗智斗勇,端毒窝、打毒枭、斩毒线,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印春荣参与侦办和直接组织指挥侦破贩毒案件894起,其中特大案件3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70多名,缴获毒品2403千克、毒资1950多万元、运毒车148辆。禁毒专家评价说,这个成绩在中国乃至亚洲缉毒工作中都极为罕见。

  回想起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场面,战友们无不为他捏一把汗。印春荣却说:“当时没想别的,只想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现在大塘村以及附近的美德村、宰略村都建起了卫生站,可李春燕并不满足:“我还希望我们雍里乡13个村子,村村都建起卫生站,还有我们从江县,我们贵州省……”。

  伟大的时代,赋予了这一代青年更多实现青春梦想的机遇,而机遇从来只光顾有准备的人。

  邱继宝从一个“补鞋匠”成长为走向世界的知名民营企业家,带领“飞跃”从300元的小作坊起步,发展成资产达10亿元的大型民营跨国企业集团,产品打入100多个国家;打造“中国芯”的创新英雄胡伟武,带领“龙芯”研制组研制出我国首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微处理芯片;袁家军组织制定出一套适合飞船研制特点的并行工程管理办法,圆满完成“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发射任务,并先后指挥“神舟二号”到“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最终成长为“神舟六号”的主要负责人;陈明钰进城务工,在打工期间自学取得了法律本科文凭,创办了“小陈打工法律咨询热线”,专为进城务工青年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并免费提供法律文书写作和诉讼……

  时代在变,青年英模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变。举目神州,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正在投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洪流,正在唱响新时代与祖国共奋进的青春之歌。

创新的名人故事

  有人说爱迪生欺骗了全世界。他那句“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的名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人,可应验的却不多。而许多成功者不仅不是挥洒大量汗水,而是“使劲偷懒”才有所成就的。

  有人嫌坐马车太慢,就发明了汽车,可有人还觉得不快就干脆发明了飞机乃至火箭;有人感觉用笔计算太慢了,还容易出错,于是电脑问世了;有人用枪瞄一个杀一个,实在太慢,就想弄个利索点儿的,一次能杀个过瘾,就有了原子弹等等。唉!我都懒得再举例了,反正这些人都被历史牢牢地记住了。

  这个世界实际上是靠懒人来支撑的。当然懒不是傻懒,如果你想少干,就要想出懒的办法,要懒出风格,懒出境界。像我从小就懒,连长肉都懒得长,这就是境界。

  美国有个叫杰福斯的牧童,他的工作是每天把羊群赶到牧场,并监视羊群不越过牧场的铁丝到相邻的菜园里吃菜就行了。

  有一天,小杰福斯在牧场上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一阵怒骂声惊醒了。只见老板怒目圆睁,大声吼道:“你这个没用的东西,菜园被羊群搅得一塌糊涂,你还在这里睡大觉!”

  小杰福斯吓得面如土色,不敢回话。

  这件事发生后,机灵的小杰福斯就想,怎样才能使羊群不再越过铁丝栅栏呢?他发现,那片有玫瑰花的地方,并没有更牢固的铁栅栏,但羊群从不过去,因为羊群怕玫瑰花的刺。“有了”,小杰福斯高兴地跳了起来,“如果在铁丝上加一些刺,就可以挡住羊群了”。

  于是,他先将铁丝剪成5厘米左右的小段,然后把它结在铁丝上当刺。结好之后,他再放羊的时候,发现羊群起初也试图越过铁丝网去菜园,但每次都被刺疼后,惊恐地缩了回来,被多次刺疼之后,羊群再也不敢越过栅栏了。

  小杰福斯成功了。

  半年后,他申请了这项专利,并获批准。后来,这种带刺的铁丝网便风行世界。

  实际上,创新者经常把创新想象得太高深、太神秘、太复杂了,并因此阻碍了他们创新。营销创新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获得的,所以,伟大的创新往往是很简单的。

杰出创新人物事迹材料

  李玮共青团员、天津市第43中学学生

  初中,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彩虹玉米栽培研究,培育出优种甜糯玉米,获得了天津市亿利达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在天津市进行推广。高中,在辅导老师指导下研制出“日地时空仪”,帮助同学加深太阳与地球之间相对运动关系的理解,获得了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代表天津市参赛,获得第二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以及万户创新奖。参加亿利达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了全国亿利达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创新标兵事迹材料

  政治觉悟较高,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密切联系群众,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积极投身素质教育改革。

  他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并且能较快地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迅速转变观念,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力。他业务能力强。作为教师,追求如春风化雨般渗入学生心田的教育方式,教学基本功突出,教学素养较高,教学成绩突出;作为学校教学副校长,遵循“把握常规,注重效率,研究规律,保障效果”的工作原则,追求学校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学校育人成绩突出;作为学校的科技总辅导员,筹划、组织学校科技和竞赛活动,效果突出。他教科研能力较强。不断学习教育科研理论,提高教育科研素养,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及科研活动,积极承担、参与多项区、市级立项课题,研究效果显著,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市、区奖励。

  1997年开始担任学校工会主席,作为一名工会工作的“新兵”,能尽快熟悉工会工作,充分调动工会委员和工会小组长的积极性,通过职工之家建设,不断提高工会干部整体素质,做好基层工会自身建设;长期开展“三育人”和“树、创、献”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热心为教职工服务,关心教职工的福利和业余生活,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护功能;积极推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不断规范推行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校务公开,不断提高学校学校民主管理水平。

  尤其是在工会自身建设方面,能够深入研究工运理论和先进经验,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出教育工会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包括正确认识工会自身建设职能和工会自身建设职能的基本内容: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职工之家建设等),合著《学校工会工作简明手册》一书,并多次向工会主席们介绍教育工会基层委员会自身建设的有关理论和经验等。

创新之星个人事迹材料

  出焦作业班在“吨钢挖潜提质增效300元”活动中,紧紧围绕出焦生产实际,深入推行精细化管理,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降低生产消耗,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职工的创新意识、降本增效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在“吨钢挖潜提质增效300元”中,出焦作业班的K2系数,焦炭产量和质量等位居焦化厂前列,为圆满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创新培训模式,确保生产稳定顺行

  1、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教育,为生产顺行提供坚强保障

  2、加强班组长培训,切实提高其领导力和工作执行力

  二积极创建标准安全化班组,实施“三精”管理模式

  1、以创建标准化安全班组为契机,提高班组标准化操作水平。

  2、实施“三精”管理,助力降本增效取得新突破。

  三、积极发动职工技术革新,助推生产安全高效运行

  1、“五创一激励”的创新激励方式激发职工创新潜能和创新力。自从班组实施“五创一激励”(创新目标激励、创新参与激励、创新奖惩激励、创新情感激励、创新成果激励)。工作法以后,从根源上解决了阻碍职工积极参与创新的牵绊和顾虑,对于提高职工的创新积极性,挖掘职工的创新潜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广大职工在创新工作上实现了有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大家的创新潜能得到了发挥,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班组QC成果和小改小革层出不穷,在车间开展的完善规程活动中,出焦作业班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占到车间建议总数量的三分之二。技术创新能手赵兴辉、侯鑫磊、王刚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为班组精细化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职工创新成果的大量涌现同时也推动了班组在管理、人才培训、工艺生产上的创新,班组现阶段采用的推焦车推焦口诀就是在职工创新基础上进行充实完善的,广大职工踊跃创新,时时创新开创了全员创新解决问题的新局面,有力推动了生产的安全高效运行。

  2、职工创新成果遍地开花。班组通过不断提高职工的创新意识,积极发动职工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职工创新成果遍地开花。对于炼焦车间来说,烟尘的排放是制约炼焦生产的重要问题,为此,班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攻关,通过“改变装平煤方法,优化装平煤操作”先后解决了1#2#焦炉平煤时小炉门冒烟着火和炉顶装煤冒烟着火现象,减少了烟尘的排放和荒煤气损失,同时由于消除了着火现象,极大的改变了推焦车和装煤车运行环境,减少了设备损耗带来的维修费用的提高。在生产中,通过合理分析生产及设备运行状况,利用合理化建议和技术创新的形式对各类设备进行改造,在已达到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减少能源的消耗和设备的损耗,像班组所提出的装煤车“一键式装煤”和“现有条件下改变PLC缩短平煤时间”等技术创新,在运用到生产中后效果显著。此外,利用“运用PDCA循环,杜绝焦炉冒烟着火”获得焦化厂QC成果二等奖。

  “吨钢挖潜提质增效300元”活动是集团公司应对当前严峻形势的一种举措,出焦作业班全体成员将团结一致,上下同心,继续努力,立足自身工作实际,坚持精细化生产,积极进行挖潜降本增效益,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从而为“吨钢挖潜提质增效300元”活动做出更大贡献。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法学大专毕业论文

全国青少年创新科技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