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母亲的感人故事
关于母亲三个感人故事
故事一。一个真实的故事
她是一个药剂师,更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刚刚结婚不久,丈夫却因意外身故,她想追随而去,才发现自己肚子里有了丈夫的骨肉,她对自己说,自己没有权利不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所以她生下了孩子。本来想和孩子一起追随丈夫而去,但是看到孩子粉色的小脸,她决定不论多么艰难也要培养儿子长大成年。
她一边上班,一边挂念着在家的儿子,终于有一天,因为她的注意力不集中给患者拿错药,险些造成医疗事故,她也因此被单位开除了。
之后为了儿子,她什么最苦最累的活也要去做,儿子长大了,她给儿子说上了媳妇,她就像一盏耗尽自己的灯,多年的辛苦让她日夜咳不停,媳妇开始给她脸子看,并鼓动其儿子把她轰出去,为了不使儿子为难,她去给人家做保姆,这样就可以搬出去了。
时间久了,她的身体越来越差,工是做不了了,只好又回到儿子家。但每个月的药费,也让只是普通人的儿子有些为难。终于有一天,儿子为她熬好了药出了门,回来的时候却发现她割手腕自杀了,桌子上有洗的十分干净的那只盛药的碗,还有一封信写给儿子的信
“儿啊,你忘记你妈以前是做什么的了,如果我喝了你的药,派出所就会找到你,药我倒了,碗也刷干净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你以后要好好的”儿子看过当场晕了过去.
故事二带有一点神话色彩的故事1
一件感人的事—母爱的伟大
每当我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棵草-------”这首歌时,脑子里总会闪过那幕妈妈脸上流着泪痕、抱住我的画面,一想起它,我就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他总能温暖我的心,使我感动。
记 得那是一个刮着大风的夜晚,皎洁的月亮挂在天空中,我在妈妈加夜班时候出去玩,却忘了告诉妈妈,时间过得像离弦的箭一样快。不久,已经是十点多了,这时, 我还沉浸在欢乐之中。我玩得很高兴,根本就忘记了时间,又过了一会儿,和我玩的朋友被妈妈叫走了,我也依依不舍的回了家。我敲了很多次门,这时,楼道里想 起了脚步声,妈妈回来了!我还在埋怨妈妈这么晚才回来,却看到妈妈泪流满面,眉头皱紧,一脸的愁容和焦急,手机还在耳旁,她还在打电话。我一下子想起来 了,在我出去玩的时候没有告诉妈妈,她原来发现我没回家,出去找我,还没想晚,妈妈已经过来把我搂住了。
当时,我看到妈妈红着的眼圈和满脸的泪珠是因为没找到我流下的, 还 费 了许多精力找我。我体会到妈妈发现我不见了焦急、担心的心理和浓浓的母爱,也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和妈妈抱在一起。
感动人的母爱故事
母亲会为了最爱的孩子,“辜负”最爱自己的母亲。
外婆去世时,刘英16岁。她是外婆和母亲共同带大的,但外婆的付出甚于母亲。半夜一哭,外婆立刻翻身起床,伺候外孙女吃喝拉撒;学走路时,外婆成天勾着腰,耐心护着她一步步前行;一卜学后,外婆风雨无阻坚持早晚接送,从不迟到缺席……
祖孙感隋的浓度已经超越了母女,隋。刘英没法接受外婆已经走了的事实。
那段日子里,母亲没日没夜地守着刘英,为她担心,和她…样吃不下睡不着。却不知道女儿一直在生自己的气。
外婆在世时,常常嘱咐刘英:“在那些兄弟姐妹中,你妈最小,又是早产,身体很弱,你一定要对她好、让她享福。”这些话刘英一直听到16岁。外婆最疼爱的除了自己就是母亲,可为什么母亲对外婆的离开一点都不难过?为什么她还有精力成天问自己想吃什么想喝什么?难道这些比外婆的离开更重要
刘英疏远了母亲。女儿的冷漠让母亲不安而忧虑,只当她是为外婆的去世难过,对她越发地好。可是越讨好,她越觉出母亲对外婆的薄情。那天,她再次将母亲放在书桌边渐渐冷掉的牛奶沉默着端出去后,母亲哭了。
那天晚上她睡下后,听到母亲悄哨走进来。她不想说话,闭着眼睛装睡。母亲就在她床边坐下来,一直注视着她。目光里有些犹豫,有些期待,又有些忧伤。那种可以清晰感觉到的目光,让她快要装不下去了。毕竟,那是爱她的母亲。母亲从来都是爱她的。
这样的冷战有什么意义
第二天早上醒来,刘英想了想,躺在床上大喊了一声“妈”。母亲几乎是跑着进来的,眼神里有些慌乱,一迭声地问:“怎么了?做噩梦了?”
刘英摇着头笑,那是外婆去世后她第一次对母亲笑,她撒娇地问:“妈,你做什么好吃的了?”母亲的声音竟有些颤抖:“牛奶、荷包蛋,还有你爱吃的小粽子……”
那顿饭刘英吃得很香,母亲却没动筷子,一直看着她吃,好像她饱了自己就饱了。母女俩的关系渐渐恢复到了从前的融洽。没有了外婆的疼爱,母亲的爱比从前更细腻。
高三最后冲刺的那几个月,母亲每天变着法子为她做营养好吃的饭菜。连日操劳让她白了发际线上的几根头发。这个发现让刘英吓了一跳,她想起满头白发的外婆。
刘英把脸笑得灿烂无比,对母亲说:“瞧您紧张的,又不是您上考场。来,多吃一些饭菜,外婆可说了,要我一辈子都对您好!”那是外婆走后,刘英第一次对母亲提起外婆。
母亲忽然就哭了。
她和母亲再无隔阂,就这样被宠着呵护着,长成快乐明媚的女子,毕业、工作、恋爱、结婚、怀孕。
在她怀孕那年,刚刚50岁事业依然正好的母亲,坚决办理了内退来照顾她。仿佛一个轮回,新生代出生,母亲走到外婆的位置上,担负起照顾小宝的所有责任。小宝是外婆带大的,小宝最腻外婆。
初夏时,刘英参加了一次拓展训练活动。教练让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测试:五根手指,分别代表女儿、母亲、父亲、自己和最好的朋友。依次压倒手指,直到剩下你最重要的那个人。
她压倒了代表朋友的小手指,然后是父亲,自己——原来爱母亲是胜过爱自己的。这让刘英欣慰。
最后剩下女儿和母亲。在最后一个目标的舍弃中,她忽然感觉到窒息,万分难过。母亲,养育了她并始终在照顾和爱护;女儿由她生由她养,离开她女儿就无法生存。最终,在教练的一再催促下,她猛然地,将代表母亲的手指压倒下去。
那一刻,她心如刀割。
无疑,世间最爱母亲的人是外婆,最爱她的人,是母亲。可是,她和母亲一样,都会为了爱自己的孩子辜负最爱自己的人。
母爱就是这样一场重复的辜负,而被辜负的人,却永远无怨无晦。
最让人感动的母爱故事
孟莱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孟京去世了,她的母亲丁华含辛茹苦把她带大,为了她能活泼健康地成长,母亲一直没再嫁。
十五年后孟莱长成20出头的大姑娘,在一家公司做文员,交了个男朋友叫闻明。妈妈也减轻了自己的生活压力,母女俩的日子过得很幸福。
一天孟莱发现妈妈和一个中年男人李立伟走在一起,于是她就在后边跟踪,探个究竟,发现原来妈妈和这个人是情侣关系。回到家后,孟莱冲着妈妈大发脾气,她认为妈妈忘记了爸爸,
对爸爸感情不忠,最后说妈妈不要脸,摔门而出,丁华掩面大哭。
孟莱在街头徘徊,她对刚才自己的言行也有点后悔,后来找来男朋友闻明诉说心中对妈妈的不满,而闻明却认为丁华此种做法很好,应该找一个归宿,并劝说孟莱不能那么自私,而应该理解她的妈妈,并支持她的妈妈,孟莱的对妈妈交男朋友的事有了多一层的理解,她在闻明的陪同下准备回家和妈妈道歉!
丁华哭过之后给李力伟打电话,为了女儿开心的生活,决定不再与他见面,立伟正在电话里劝说丁华,却突然听到丁华的痛苦的呻吟声……
孟莱回到家后不见妈妈的身影,非常担心,怕妈妈想不开,准备报警。男友闻明安慰她,让她不要着急。正在这时,她接到李力伟的的电话,告诉她丁华肚子疼被送进了医院。孟莱和闻明放下电话赶紧赶到了医院。
孟莱向医生询问丁华的病情,医生说她和丁华是老交情,当初丁华切除子宫的手术就是她给做的,丁华肚子疼是因为当初做完手术没有好好休息,留下了后遗症。孟莱惊讶,妈妈当初子宫被切除,又怎么会有她,她是谁的孩子?一系列的问题在她脑中打转。她匆忙奔到妈妈的病房,看到妈妈躺在病床上。她急切地跑过去,询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流着泪向她讲诉当年的事情。一次意外事故,导致丁华切除了子宫,丁华一直为自己不能生育而难以嫁出去,丁华很期望能有个孩子,可是这一切对她来说确实不可能的了,她很难过,正在这时他遇到了孟京,很快他们坠入爱河。原来梦莱一岁的时候,她的生母弃她而去,孟京因为带着孩子也一直没能找到伴侣,他遇到了丁华,两个人仿佛是命中注定应该走到一起,不久他们就结了婚。婚后丁华对孟莱像亲生女儿一样疼爱有佳!两个人为了孟莱能够健康成长,而决定对她隐瞒真相。孟京去世后,丁华依然保守着这个秘密……
孟莱听完后,已泪流满面,她扑在妈妈怀里,哭着说:妈妈,我爱你!
李力伟和闻明站在病房门口听着这位伟大母亲的感人故事后,也感动不已,他们走到病床边,安慰着丁华和孟莱,孟莱把李力伟和丁华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母爱伟大的故事
北方的晚秋天气已经很冷了,今天又阴的特别重,似乎有要飘雪的感觉,出门在外的心情本来就不舒畅,加上培训班的课上的也枯燥无味,又碰上这样的鬼天气,真是晦气透顶。
半个月的时间总算熬到头了,天公偏偏又不作美,一大早急急的从宾馆里出来,钻进一辆计程车,像逃难一样径直向火车站奔去。到后觉得时间尚早,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又没有好去的地方,就拿出了手机开始在网上游荡,还是觉得无聊,索性什么也不做,于是靠到坐席上,用纱巾蒙住了脸,闭目养起神来了。
虽然说是平心能静气,可是闹心的情绪一点也没减。这时,伸出去的脚猛的被重物拌了一下。我本能的一把抓下脸上的纱巾,刚想要发作,却被眼前的情景给惊呆了。
一个男人身子躬成了c形,背上背对背的背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女人,女人的怀里抱着个大大的包袱,手臂挂着一条很长的绳套,末端拖着一个大彩塑袋,慢慢地往前蠕动,活像柳宗元笔下的蝜蝂。正是那个大袋子被我伸出去的脚给卡住了。
看到眼前的情景,我的心好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猛的攥了一下,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压住了心头的怒火。
出于人的本性,主动站起来帮助那男人把身上的重载卸到了我旁边的空座位上,本想从他们的口中得到点我想听的东西。可是除了一声低沉的谢谢之外,就没下文了。
我不解的凝视着他们,只见男人把地上的袋子顺到一边后,小心翼翼的从女人手中接过包袱,慢慢地在一角掀开一条缝,里面竟然是个婴儿。
关于母亲的感人事迹
故事1
有个女孩生性胆小,见到毛毛虫也会吓得大喊大叫,更不必说宰鸡杀鸭了、走夜路了。然而,有一个人走进了女孩的心里,她奇迹般地胆大起来。女孩婚后两年,度完了三个月的假,又回到了车间上三班制。产后第一次上夜班,丈夫怀抱着婴儿看着室外漆黑的夜,用商量的口气说:“让孩子一个人在家睡一会儿,我送你上班!”她一口回绝,“不,你照顾宝宝,我自己走!”说完旋风似地推着车出门了。午夜,路上行人极少,她骑得飞快,胸中早忘了做姑娘时的胆怯。开门进家时,丈夫吃惊地问:“夜这么深了。你怎敢一个人回来啦?”“想给儿子喂奶,什么也不觉得怕了!”
丈夫出差,他们请了个保姆,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她需要催奶,就叫保姆买回只鸡,鸡买回来了,小保姆磨蹭了半天,鸡还扑着翅膀。小保姆哭丧着脸说:“我从来没杀过鸡!”看着小保姆杀鸡时担惊受怕的样子,她笑了,三下五除二杀了鸡,又把杀好的鸡递到小保姆的手中,笑嘻嘻地说:“总有一天,你会胆大起来的!
故事2
有一对年轻的夫妇,为了让儿子受更好的教育,他们一家搬到乡镇租了一间房子,儿子就读于全镇最好的一所学校。丈夫跟一家装璜公司到外地打杂,妻子则在家洗烧缝补料理家务。然而丈夫挣的钱时有限的,支付儿子学费和家庭开支十分吃力。于是妻子趁儿子上学的时间,摆了小摊卖起蔬菜。一天,妻子发现镇上的人十分爱吃泥螺,于是趁星期天,回老家罱了两麻袋的泥螺。骑着自行车连夜驮到镇上,第二天一早,她的泥螺卖得很快。她把挣回得钱,特意为儿子订了一份牛奶。儿子喝到鲜牛奶,幼稚地对她说:“妈,真好喝,如果能天天喝上有多好啊!”她摸着儿子的脑袋,双眼有些湿润了。又一天,她听人说离镇上50里外有个村专门罱泥螺供蟹塘用,听说罱到大的都扔掉了,只要小的供蟹吃。于是她她专程骑车去打听,果真如此。于是她向罱泥螺的村民说明了她的想法,村民一口同意。接下来,每天晚上,儿子做完作业上床熟睡后,她一人悄声离家,骑车到50里外批发泥螺。驮着200斤的泥螺骑回来以是午夜1点多钟,她累得浑身像散了架,可一想到儿子喝牛奶的可爱相,她的倦意顿时化为乌有
故事3
有一个中年农村妇女,她的28岁的儿子去年春天相上了一个对象,她高兴地直掉眼泪。在农村,28岁的青年男子再找不到对象,就意味着日后必定光棍一条,难怪她乐得直掉眼泪。不过女方家也是有条件的,结婚前必须砌三间大瓦房,而且房子还要砌在居民点上。原来女方嫌她家房子在村外,不够热闹。她犯愁了,砌三间瓦房的钱,东拼西凑还能凑合,可砌在新宅地上,哪来这么多钱啊!虽说这几年儿子在外打工也挣了点钱,可
对于迁址建房相差甚远。她苦思冥想了一夜,第二天就为儿子的新房奔波了。她先找村长,好说歹说,村长出于同情,同意了一块宅地,说是照顾大龄青年。有了宅地,还要填高加土,若是出钱请人至少4000元,她实在舍不得,更何况,建房要钱,儿子彩礼也要钱
接下来的日子,人们发现她一连四个月,独自一人挑泥上船再撑船到新宅地,挑泥上岸填宅地,不论刮风下雨,她从未间断过,宅地填好后,她又忙着找瓦匠动工,又一月有余,在她的操劳下,儿子的新房按女方家人的要求砌成了。儿子成婚那天,她忙前忙后照应着,直至累倒在灶台旁。等她醒来后,她醒后,她躺在儿子的怀里,儿子在大喜的日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着说:“妈,村长告诉我了,我打工在外,您一人为新宅地足足挑了百船泥,一船200担,一担4楸泥,一担要走50米??”她擦着儿子的泪,轻声地安慰儿子:“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别哭,妈不是挺过来了吗?”看完了这三则故事,我止不住问自己:母爱到底是什么?恍惚中才感到:原来母爱没有具体内容,不同的母亲有着不同的母爱方式,不同的母爱方式却有着一个共同的情怀——无私奉献母爱的全部。励志达人用心分享希望有一天你会明白!
伟大的母爱故事
母爱之恩,与江河同流,与日月同辉。愿天下母亲,别忘了留一份爱给自己,愿天下儿女,别忘了回报母爱一缕浓浓的芳馨。
你知道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什么吗?让我来告诉你,那就是母爱,因为母爱是人间最珍贵的东西,是用金钱买不来的。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头母牛为了得到一盆水,而不怕一切困难,任凭人们怎么抽它,怎么打它,它始终不吭一声,坚定地站在那里不离开。最后,那头饥渴的母牛把辛苦换来的水却留给了小牛。多么令人感动的故事呀!所以说,母爱是十分伟大的。记得有一次,妈妈为了我,还亲自给我织了一件“爱心”毛衣呢!
那年冬天的一个早上,天气很冷。我和妈妈出去买东西。路过一家时尚的服装店。透过橱窗,我看见了一件非常漂亮的毛衣,穿在模特儿身上。如果是穿在我身上那该多好呀!我非常想买下它,便央求妈妈,妈妈走进店,小心地拿起标价单一看,轻轻地对我说:“这件毛衣太贵了,等回家我给你织一件,我的手艺可不错呀!”一回到家,我便看见妈妈拿起回来路上买好的冒险开始织起毛衣来。我也安心地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起电视来。
晚上,该吃饭了。爸爸说:“快过来吃饭啦!今天的饭真香啊!”我连忙去洗手,来到饭桌前,“哇,有咖喱土豆、鸡翅、罗宋汤!”我也叫妈妈过来吃,可是妈妈说:“我忙着给你织毛衣,要赶在明天织完,明天的天气会更冷,我必须给你穿上新毛衣,你们先吃吧,我一会儿再吃!”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开始吃饭,我发现她只是简单地吃了几口,然后又给我织毛衣。深夜了,她还在灯光下织毛衣……
第二天早晨,我醒来以后,发现床上真的多了一件崭新的毛衣。我当着妈妈的面赶紧换上它,啊,上面有一股特殊的味道,妈妈说,这是爱的味道。看着妈妈那充满血丝的眼睛,看着妈妈那粗糙的手,顿时,我感动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妈妈给了我更多的爱,有妈的孩子就是幸福,我长大以后一定要用优秀的成绩报答妈妈,现在我更要努力学习。
伟人母爱的故事
妈妈,是您用您的爱为我筑起了遮风挡雨的屋墙,是您用您的精心呵护给了我温暖。您让我明白了母爱,学会了感恩。
一、跪拜母爱
有一个盗猎者在山上发现了一群藏羚羊,就在他开**准备射击时,羊群发现了险情,很快想远出逃散。猎人举**追击,体格健壮的藏羚羊跑在前面,把小一点的羚羊扔在了后面。追到一个峡谷时,其余的藏羚羊都纷纷纵身跳了过去,只丢下一对母子。盗猎者很快追上了落在后面的母子俩。藏羚羊的弹跳能力很强,速度快的时候能条数丈远。还没有完全长大的小羚羊跳不了那么远。很显然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它要不就是跌入深谷摔个粉身碎骨,要不就是落入盗猎者手中,而母羚羊足以跳过峡谷逃生。
盗猎者紧随其后追击,快追到峡谷尽头时,母子俩同时起跳,但是弹跳的那一刹那母亲放慢了速度,几乎只用了和小羚羊相当的力量。母亲在半空中先于小羚羊下降,小羚羊稳稳地踩在母亲的背上,以次作为支点第二次起跳,顺利地逃到了对面的峡谷,而它的母亲却无力第二次起跳,落如深谷摔死了。
这一幕让盗猎者震惊了!他跪在地上,他含着泪将罪恶的**仍到了山谷里。
尽管母爱不一定要以**为代价,但是那一降是母爱的升华,是母爱的至高境界,感天动地;那一跪是良心的觉醒,更是对母爱的至诚敬仰。一个是爱的牺牲,一个是爱的觉醒。
二、母爱的力量
一个年轻的母亲因患白血病久卧病榻,身心越来越疲惫。她知道留给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就趁医生、护士不注意的时候拼命为女儿编织了一件毛衣。毛衣织完藏在枕头下,人也从此进入半昏迷状态,后来她隐约听见护士的议论,知道自己不出3日将远离亲人,心里倒也十分镇定。
第二天突然听到病房外有鼓乐声,问床前守护的丈夫,丈夫只得告诉她,再过两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学生们在**练。年轻的母亲咬咬牙说:“我一定要活过儿童节,我不能死在6月1号。不然,每到儿童节,女儿想起这天失去母亲,她能高兴吗?”果然,这个年轻的母亲再半昏迷状态下与死神周旋,时不时微睁开眼睛问,什么时候了?终于坚持到6月2日,她松了一口气:“好了,我要同你们说再见了。”说完指指枕头下,含笑而去。
三、无题
有一天**后,一个母亲怀抱婴儿被困在倒塌的建筑物下,时间一天天过去,救护队没有找到她们。婴儿饿得奄奄一息时,母亲用石块割破静脉,让鲜血滴进孩子的嘴里。等人们终于找到她们时,母亲已死去,婴儿一响亮的啼哭歌颂着母爱的伟大。是的,母爱是伟大的。再这种母爱的支撑下,母亲富有超常的坚韧和超常的牺牲精神和意志,是人类得以繁衍、进步、纯洁的原动力。但是,儿女们常常忘记这个简单的道理,非要他们为人父母后才觉醒。那时,一切都晚了。
在土耳其旅游途中,巴士行经1999年**的地方,导游趁此说了一个感人却也感伤的故事,发生在地震后的第二天……
地震后,许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国来的救难人员不断搜寻著可能的生还者。两天后,他们在缝隙中看到一幕不可置信的画面--一位母亲,用手撑地,背上顶著不知有多重的石块:一看到救难人员便拚命哭喊著:”快点救我的女儿,我已经撑了两天,我快撑不下去了……”她七岁的小女儿,救躺在她用手撑起的安全空间里。 救难人员大惊,卖力地搬移在上面、周围的石块,希望尽快解救这对母女,但是石块那么多、那么重,怎么也无法快速到达她们身边。
媒体到这儿拍下画面,救难人员一边哭、一边挖,辛苦的母亲一面苦撑等待著…
透过电视、透过报纸,土耳其人都心酸的掉下泪来。 更多的人,放下手边的工作投入救援行动。 救援行动从**进行到深夜,终于,一名高大的救难人员构著了小女儿, 将她拉出来,但是……她已气绝多时。
母亲急切的问:”我的女儿还活著吗?”以为女儿还活著,是她苦撑两天的唯一理由和希望。这名救难人员终于受不了,放声大哭:”对,她还活著,我们现在要把他送到医院急救,然后也要把你送过去!”他知道,如果母亲听到女儿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意志,松手让土石压死自己,所以骗了她。 母亲疲累地笑了,随后,她也被救出送到医院,她的双手一度僵直无法弯曲。
隔天,土耳其报纸头条是一幅她用手撑地的照片,标题”这就是母爱”。
长得壮硕的导游说:”我是个不轻易动感情的人,但是看到这篇报导,我哭了。以后每次带团经过这儿,我都会讲这个故事。”其实不只他哭了,在车上的我们,也哭了……
多为别人想想不要只是一昧的自私自利
尽一己之力又何妨呢,多做点善事也很好
这个世界上就是需要像这样多一点温暖
多一点体谅,世间才会有许多美好的事物
四、血 奶
年轻的母亲正在温馨的家里一边织着毛衣,一边用脚轻轻拨动着摇篮,摇篮里的孩子甜甜地睡着。突然地震发生了,母子一同坠入废墟和黑暗之中,万幸的是,母子都没有受伤。母亲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等待求援一天过去了。孩子吃尽母亲双乳里最后两滴奶,哭声渐渐衰弱。再不获救,孩子将被渴死先于母亲而去绝望中和母亲两手乱扒,企图从钢筋水泥中获取食物。突然,她的手触到了织衣针,心中一阵狂喜:孩子有救了。
一周之后,母子俩终于重见天日,孩子安然无恙,母亲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脸色十分苍白。人们惊奇地发现,母亲每个手指都扎了一个小孔,孩子正是靠吸吮母亲的鲜血存活下来。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当年的唐山地震中。
五、102滴血
主人在某一天把废弃的阁楼重新装了门窗,半个月后去,发现窗台下有一只死不瞑目的小鸟,从窗台到地下,细数共有102滴血!估计是小鸟撞窗所致,是什么令小鸟不顾一切的呢?主人检查了阁楼,发现了里面有一窝饿死了的雏鸟.主人明白了因他关了门窗,小鸟妈妈不能进去,为了它的宝贝,它想用自己的身躯去撞开窗啊!
六、地震中的母与子
有一个城市发生了地震。救援工作在紧张地进行。三天后,救援工作人员依稀听得一处有“救命啊!快来救我的孩子啊!”顺着声音搜索,发现是从一片废墟中传出来的。拔开废墟,发现一位年轻母亲四肢撑地,腰背拱起,顶着残砖碎瓦废梁,而在挡住的空间下,有一个婴儿,躲在他身下,熟睡着。这位母亲不住地叨念着:“快救我的孩子!快救我的孩子!”当救援工作人员把她们救上来后,她第一句话就问:“我的孩子怎么样?我的孩子怎么样?”医护人员告诉她:“你的孩子很好,没有危险。”当她一听自己的孩子安全了,没有危险了,心情一松,晕倒了。医护人员赶快把她送往医院抢救。
这位母亲之所以能撑到现在,是她要救孩子出去这个强烈的念头支撑着她,如果没有这个信念,她自己也不能坚持下来。
七、断指的母亲
一天中午,一个捡破烂的妇女,把捡来的破烂物品送到废品收购站卖掉后,骑着三轮车往回走,经过一条无人的小巷时,从小巷的拐角处,猛地窜出一个歹徒来。这歹徒手里拿着一把刀,他用刀抵住妇女的胸部,凶狠的命令妇女将身上的钱全部交出来。妇女吓傻了,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歹徒便开始搜身,他从妇女的衣袋里搜出一个塑料袋,塑料袋里包着一沓钞票。歹徒拿着那沓钞票,转身就走。这时,那位妇女反应过来,立即扑上前去,劈手夺下了塑料袋。歹徒用刀对着妇女,作势要捅她,威胁她放手。妇女却双手紧紧地攥住盛钱的袋子,死活不松手。妇女一面死死的护住袋子,一面拼命呼救,呼救声惊动了小巷子里的居民,人们闻声赶来,合力逮住了歹徒。众人押着歹徒搀着妇女走进了附近的派出所,一位民警接待了他们。审讯时,歹徒对抢劫一事供认不讳。而那位妇女站在那儿直打哆嗦,脸上冷汗直冒。民警便安慰她:“你不必害怕。”妇女回答说:“我好疼,我的手指被他掰断了。”说着抬起右手,人们这才发现,她右手的食指软绵绵的耷拉着。宁可手指被掰断也不松手放掉钱袋子,可见那钱袋的数目和分量。民警便打开那包着钞票的塑料袋,顿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那袋子里总共只有8块5毛钱,全是一毛和两毛的零钞。为8块5毛钱,一个断了手指,一个沦为罪犯,真是太不值得了。一时,小城哗然。
民警迷惘了: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位妇女,使她能在折断手指的剧痛中仍不放弃这区区的8块5毛钱呢?他决定探个究竟。所以,将妇女送进医院治疗以后,他就尾随在妇女的身后,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但令人惊讶的是,妇女走出医院大门不久,就在一个水果摊儿上挑起了水果,而且挑得那么认真。她用8块5毛钱买了一个梨子、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香蕉、一节甘蔗、一枚草莓,凡是水果摊儿上有的水果,她每样都挑一个,直到将8块5毛钱花得一分不剩。民警吃惊地张大了嘴巴。难道不惜牺牲一根手指才保住的8块5毛钱,竟是为了买一点水果尝尝
妇女提了一袋子水果,径直出了城,来到郊外的公墓。民警发现,妇女走到一个僻静处,那里有一座新墓。妇女在新墓前伫立良久,脸上似乎有了欣慰的笑意。然后她将袋子倚着墓碑,喃喃自语:“儿啊,妈妈对不起你。妈没本事,没办法治好你的病,竟让你刚13岁时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还记得吗?你临去的时候,妈问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说:我从来没吃过完好的水果,要是能吃一个好水果该多好呀。妈愧对你呀,竟连你最后的愿望都不能满足,为了给你治病,家里已经连买一个水果的钱都没有了。可是,孩子,到昨天,妈妈终于将为你治病借下的债都还清了。妈今天又挣了8块5毛钱,孩子,妈可以买到水果了,你看,有橘子、有梨、有苹果,还有香蕉……都是好的。都是妈花钱给你买的完好的水果,一点都没烂,妈一个一个仔细挑过的,你吃吧,孩子,你尝尝吧……”
历史上7位伟大母亲的故事
1. 孟母
孟母是是一位颇有见地,善于教子的贤德女性。孟子能够成为中兴儒学的“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这位母亲的教育。《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传诵名句,孟母的“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历史佳话,成为天下母亲教育子女的样板故事。
孟子名孟柯,出生于现在山东省邹城市北的凫村(今属于曲阜市)。《列女传》记载,孟家最初的住处靠近一片墓地。游戏、模仿乃是孩子的天性,由于经常看到出殡送葬的人群从附近经过,因此,孟轲与其他孩子就“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他们模仿送葬的人群,兴致勃勃地玩抬棺材、掩埋死人的游戏。孟母认为这样的环境会影响孩子读书,妨碍孩子正常思想的形成,会让孩子走向不健康的道路。-------三联阅读
孟母决定搬家,带着孟轲迁居到远离墓地的庙户营村。庙户营村位于现在的邹城市西北部,当时,这里是一处繁华的集镇。孟轲置身于这人来人往的闹市之中,逐渐又同集镇上的孩子一起玩起做生意的游戏,与同伴们学习商贩叫买吆喝,讨价还价,还学邻居屠夫杀猪宰羊。孟母觉得这里仍然不是培养孩子的理想场所,这样下去,孩子很容易受小商贩的影响而不认真读书。
在这个集镇上刚刚居住了半年的孟母,毅然决定再一次搬迁自己的住处。他们搬到了学宫的旁边。这所学宫位于现在邹城南门崇教门外路东,是孔子之孙即子思设宫讲学的地方,后人称它为“子思书院”。后来子思的学生在此授徒讲学。孟母想,孩子在学宫的附近居住,必然会受到学宫气氛的影响,长大以后读书也方便。母子搬迁到这儿后,天资聪颖的孟轲果然被书院里的琅琅读书声所吸引,常到书院里跟着学习诗书,演习礼仪。孟母很高兴自己终于找到了培养孩子的理想场所,从此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后来孟母把孟轲送入学宫,随子思的弟子学习,使孟子从此走上学业之路。
孟母断机教子的故事同孟母三迁一样是母亲教子故事的典范。孟子虽然天性聪颖,但是也有一般孩子的顽皮。到学宫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的新鲜劲头过去了,贪玩的本性难移,有时就逃学,对母亲谎称是找丢失的东西。有一次孟子又早早地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织布,知道他又逃学了。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把织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断。孟子问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回答说:“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教育孟轲,学习就像织布,靠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废。逃学就如同断机,线断了,布就织不成了,常常逃学,必然学无所成。
孟轲幡然大悟,从此勤学苦读,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孟母对于家庭一生操劳,尽管孟子已经长大成人,但对孟子的教育和督促从来没有放松过。在齐国,孟子多次向齐宣王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齐宣王虽然以年禄十万钟酬谢孟子,但是却不肯积极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他非常想去愿意采纳他政治主张的宋国,可是又担心母亲年事已高无人照料。
孟母知道了儿子的心事,对儿子说:“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孟母的一席话把孟子的担忧和犹豫一扫而空,孟子随离家周游列国,受到了各国的空前欢迎,他的政治主张在许多诸侯国得到顺利推行。
就在这个时候,为儿子倾尽毕生心血的孟母,在亲眼看着儿子成功的时刻,满怀着一个母亲成功的欢欣,一病不起。在归葬故乡的途中,沿途经过的地方,无论民众官员,无不争向在路旁祭奠,表达对这位伟大母亲的尊敬和哀思。
在山东邹城市北20里的马鞍山麓,古柏森森的孟母林静穆庄严,时刻吸引着一代代景仰这位伟大母亲的人们。
2. 欧母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是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其父欧阳观是一个小吏。在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为了生计,母亲不得不带着刚4岁的欧阳修从庐陵到随州,以便孤儿寡妇能得到在随州的欧阳修叔父的照顾。
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母亲。她不断给年幼的欧阳修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欧阳修稍大些以后,郑氏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一知半解,却增强了读书的兴趣。
眼看欧阳修就到上学的年龄了,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她就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快爱上了诗书。每天写读,积累越来越多,很小时就已能过目成诵。10岁的时候,母亲就带他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因为自己没有,她就让他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
一天,他从李家旧纸筐里,发现一本六卷本《韩昌黎文集》,经主人允许,带回家里。打开一看,大开眼界,便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阅读。宋朝初年,社会上多流行华丽浮躁、内容空洞的文风,而韩愈的文风与之完全不一样。欧阳修被韩愈清新自然的文章所打动。他高兴地对母亲说,世上竟有这么好的文章啊。
尽管欧阳修年纪尚小,对韩愈文学思想未必能全部吃透,但却为他以后革除华而不实的文风打下了基础。而正是在这种思想启迪下,一个学习韩愈、革除当时文坛上坏风气的念头,在他的脑海里油然升起。
欧阳修长大以后,到东京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场,都得到第一名。当欧阳修20岁的时候,已是当时文学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了。母亲为欧阳修的出众才学而高兴,但她希望儿子不仅文学成就出众,为人做事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欧阳修长大做了官以后,母亲还经常不断地将他父亲为官的事绩讲给他听。她对儿子说:你父亲做司法官的时候,常在夜间处理案件,对于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来覆去地看。凡是能够从轻的,都从轻判处;而对于那些实在不能从轻的,往往深表同情,叹息不止。她还说:你父亲做官,廉洁奉公,不谋私利,而且经常以财物接济别人,喜欢交结宾朋。他的官俸虽然不多,却常常不让有剩余。他常常说不要把金钱变成累赘。所以他去世后,没有留下一间房,没有留下一垄地。
她告诫儿子,对于父母的奉养不一定要十分丰盛,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孝心。自己的财物虽然不能布施到穷人身上,但一定是心存仁义。我没有能力教导你,只要你能记住你父亲的教诲,我就放心了。
母亲的这些语重心长的教诲,深深地印在欧阳修脑海里。欧阳修为官秉正,但也不忘孝敬为自己备尝艰辛的母亲。皇祜五年,欧阳修的母亲以73岁的高龄病逝于南京,欧阳修将母亲遗体运送故乡安葬。母亲慈祥的面容,劳碌奔波的身影,时时出现在眼前,母亲的谆谆教导激励他成就了一生的功业。
3. 岳母
岳飞自从枪挑了小梁王,大闹比武场之后,和牛皋、王贵、汤怀、张显弟兄五人,一起回到家乡河南汤阴,闲居起来。
这时候,北方金国兴起,四太子金兀术率领大兵南侵。北宋朝廷腐败无能,无力抵抗,被金兵占了都城汴梁(今开封),皇帝钦宗、太上皇徽宗也被掳到北国。金兵在中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再加上河南这一年瘟疫盛行,偏偏又遇大旱,颗粒无收,百姓生在水火之中,苦不堪言。岳飞和母亲、妻子在家苦守清贫,甚是凄凉。王贵、汤怀、牛皋几个人的父母相继过世,几个人耐不住饥寒,未免去做些不洁之事。岳飞几次劝他们休取不义之财,他们也不肯听,最后竟一齐去山中落草了。岳飞见这般光景,心中悲伤不已。
一天,岳飞正与母亲在家中说话,有人前来叩门。岳飞把那人接到屋中,谈话中才知道来人是洞庭湖杨么起义军的部将王佐,因杨么久慕岳飞文武全才,特差王佐前来聘请前去相助。当下王佐拿出许多金银珠宝作为聘礼。岳飞正色说道:“岳飞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坚辞不收。王佐无可奈何,最后只得收拾起聘礼回山去了。
王佐走后,岳飞进去将这些细细说与母亲。岳母听罢,沉思了一会,就让岳飞去中堂摆下香案,端正香烛,随后带媳妇一同出来,焚香点烛,拜过天地祖宗。又叫岳飞跪在地上,媳妇研墨。岳母说道:“孩儿,做娘的见你甘守清贫,不贪富贵,是极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后,又有些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倘我儿一时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岂不把半世芳名丧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愿你做个忠臣,尽忠报国,流芳百世,我就含笑于九泉了!”岳飞听罢,说道:“母亲说得有理,就与孩儿刺字罢。”便将衣服脱下半边。岳母取过笔来,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尽忠报国”,然后将绣花针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的肉一耸,岳母问:“我儿痛么?”岳飞道:“母亲刺也不曾刺,怎么问孩儿痛不痛?”岳母流泪道:“孩儿,你怕娘的手软,故说不痛。”说罢,咬着牙根刺起来。刺完,将醋墨涂上,使永远不褪色了。岳飞起来,叩谢了母亲训子之恩。
这时,宋康王在金陵继位,为高宗。朝廷传下圣旨,聘召岳飞进京受职,率兵讨贼,图复中兴,报仇雪恨。岳飞接了圣旨,即刻收拾停当。岳母叮咛孩儿,勿忘“尽忠报国”。岳飞拜别母亲,又嘱咐了妻子,这才上马进京去了。这以后,岳飞领兵几次大败金兵,力图恢复中原,不料朝廷奸臣宰相秦桧一伙,私通金国,陷害忠良。他们把岳飞骗进京,诬他谋反,下在狱中。审讯中,岳飞脱下上衣,露出背上“尽忠报国”四个赫然大字,凛凛正气,贯冲斗牛。但邪恶猖獗一时,岳飞终被害死于风波亭。可是,岳母训子报国的故事和民族英雄岳飞的美名却千古流传。
4. 孔母
历史上关于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鲜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起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商朝灭亡后,大哥微子被周封为宋国的国君,微子启死后,微仲继位,到孔子父亲一代,已是十五世,孔父在鲁国只是一名武士。孔子母亲的家族先祖伯禽,是鲁国的始祖,周公旦的长子,周朝先王周文王的孙子。
据说孔子的父亲当年娶母亲的时候年纪已经是六十多岁,而颜氏女则不满二十岁。因为年龄相差悬殊,在当时不合礼仪,故有《史记》中记载“野合”之说;有说在野外合欢,按此说法,孔子为私生子。孔子约三岁时,孔母带他离开鄹邑,到国都曲阜的阙里居住,当时家境相当贫苦。
孔子的外公是饱学之士,在那个时代,同样能够让女儿识字识礼,可以见其开明。外公的直接传授,使孔母不仅仅积累了丰厚的识见和学养,在教育和礼上也有很高的修养。她把父亲家的全部书籍,都搬运到自己的新家,选三间房子的一间作书房,准备在孔子满五岁的时候教他念书。她先收了五个小孩子,在自己家教发蒙的书,得到每位学生家的学资,五斗小米和一担干柴,足以养活母子两人。
孔母教孩子们习字、算数和唱歌三门功课,同时也教孩子们学习礼节和仪式。孔子不到六岁开始跟班学习,后来,征在又收了几个小学生,小孔子成为他母亲的小帮手,以尽辅导微薄之力。孔母的苦心栽培和细心教育,不到十岁的小孔子,已经学完全部发蒙功课,因他爱琢磨,肯用脑子想问题,记忆力出众,喜欢帮助别人,成为同窗学习的佼佼者。有了孔母的这一段家教生涯,自己帮助别人学习的经历,对孔子以后办私学、兴教育,起到直接的影响。-------三联阅读
按照当时的规矩,童子十岁就要外傅(跟别的老师去念书)。孔母关闭了她的学堂,把小孔丘送到城内最好的学堂,学习诗歌、典籍、历史等功课,即被后世称为《诗》、《书》、《礼》、《乐》的内容。当时学堂称为“庠”,属于官办学府,集中了鲁国最优秀的老师,实施非常严格的教育。因颜氏家族与鲁国国君是同宗关系,孔子仍以一个贵族子弟的身份,在学堂里受到贵族式教育。
正是有着这种母子情深的依存关系,才有了《礼记·檀弓》里故事的发生:孔子在其十七岁时,其母仙逝,孔子坚持父母合葬,因母耻于野合之事,未曾告诉父墓所在,孔子为了打听父墓所在,就想了个殡母于五父之衢的办法。按常礼,殡当在寝而不在外,今孔子故意殡母于外,意在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人们怪而问之,孔子便可借机打听父墓之所在。后来问于邹人曼父之母,才知道父亲葬于防,然后使父母得以合葬。
5. 徐母
徐庶是三国颖州(今河南许昌)人,字元直。早年与诸葛亮、庞统同为好友,曾投刘表,后投刘备任军师。徐庶投奔刘备的时候,正值刘备孤军落难之际,兵不过千,城仅新野一座,将只有关羽、张飞、赵云、关平、周仓等人。徐庶作了刘备的军师后,大展才华,在数月间连施妙计,杀吕旷,斩吕翔,大破八门金锁阵,败曹仁取樊城,刘备的士气军心为之一振,曹操的嚣张气焰为之一寒。曹操的谋士程昱对曹操说:徐庶的才能比他程昱要高出10倍。但令人惋惜的是,就在徐庶越战越勇时,他不得不激流勇退。在三国初期这谋臣智士纵横俾阖的较量场上,就失去了一位极其重要的军事家,失去了许多可令后人学习和效仿的用兵之法。而令人高兴的是,在徐庶辞别刘备时,向他推荐了诸葛亮,于是有了传诵千古的“三顾茅庐”故事。
徐庶正施展才华的时候,为什么要突然离开刘备?都是因为曹操的谋士程昱。徐庶是有名的孝子。当曹操听谋士程昱说徐庶在为刘备出谋划策时,就想纳为己用。程昱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骗至许昌,请徐母写信召唤徐庶。没想到徐母是忠奸分明、深晓大义的老人,徐母识破曹操的奸计,坚决不从。程昱就进一步献计,伪造徐母一封信,招引徐庶。徐庶是个孝子,收到这封假信后,只得辞别刘备投曹。徐庶临别刘备时,二人洒泪相别,徐庶指心对刘备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玄德哭着说:“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徐庶推荐了诸葛亮,说:“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
徐庶被一封假造的书信轻易骗到了许昌,此举使深明大义的母亲痛极而自尽,造成了徐庶终生的遗憾,他因此痛恨曹操,曹操也只落得一场空欢喜,得到的是一位终生不为其设一计的旁观者。老母亲为自己的愚蠢而含恨九泉,心灰意冷的徐庶,不由地仰天长叹:“我徐某,报国有心,却无力回天;不忠、不孝,枉为人臣。”
在那个时代,曹操名为汉相,是仕途正宗,但是徐母却能够区分奸伪,认为儿子投奔曹操是明珠投暗,足见这位母亲的大德高义。
6. 陶母
陶侃是东晋名将,曾任八州都督,征西大将军,封长沙郡公。他有一个非常贤惠又深明大义的母亲。陶侃的先辈,史书上记载不详。其父陶丹,是吴国的边将,官至扬武将军。扬武,系杂号,地位不高。陶侃先世无显赫仕宦可以溯记,年轻时又当过寻阳的“鱼梁吏”,说明其家属于“寒门”这类社会地位很低的阶层。晋灭吴后,中原人称江南人为“亡国之余”,江东士族在政治上也受到中原士族的排抑。像陶侃这样“望非世族、俗异诸华”的人,处境就更为艰难了。
陶侃少年时丧父,家境清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湛氏是位很坚强的女性。她立志要使儿子出人头地。在这种环境下,对陶侃管教很严,并通过自己纺织资助儿子去结交朋友。后来,陶侃在县功曹周访的荐引下当上县主簿,才开始摆脱充当贱役的地位。
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正值大雪。陶侃因家贫,担心没有招待而怠慢了朋友,心中十分焦急。母亲看在眼里,安慰他说,你只管留客吧,我会设法招待好的。于是,她把头上的长发剪下,换成酒菜,又卷起铺床的干草切细,陶侃“斫诸屋柱”为薪柴,喂饱范逵的马。范逵事后得知,感慨地说:“非此母不生此子”!即使是跟随范逵而来的奴仆也觉得大过所望。
等范逵离开时,陶侃又追送百余里。范逵很感动,临别时问陶侃:“卿欲仕郡乎?”陶侃赶忙回答:“欲之,困于无津耳”。范逵遂向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有能名,迁主簿”。这时恰逢州部从事来到郡里,他想借视察之名勒索赂贿,陶侃便让手下诸吏安心办公,自己出面对从事说:“若鄙郡有违,自当明宪直绳,不宜相逼。若不以礼,吾能御之。”从事听了便退了出去。陶侃也未忘报答张夔的知遇之恩。“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众僚属皆面有难色。唯陶侃说:“资于事父以事君。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于是请行,众咸服其义。后长沙太守万嗣路过庐江,见到陶侃,陶侃对他特别虚心谦恭,使得太守大为惊讶,临别时对他说“君终当有大名”。令其子和他结交朋友,而后才离去。
有了这样的关系,陶侃即被张夔举为孝廉。靠这种身分,陶侃可以进入洛阳与上层名流结识,去实现他的大志。
不久,陶侃做了渔梁吏,食用官府的鱼(腌鱼)。他念起贫寒中的母亲,就用陶罐盛了一点鱼送给母亲。不料母亲不但不受,还将陶罐封上退回,并附信责备说:“汝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此事给陶侃以极大的教育,为陶侃后来做官的廉洁奉公打下了基础。
大约在元康六年(296年),陶侃到了洛阳。当时的洛阳,经过几十年的修复、重建,又变得十分繁华、热闹起来。但是,京城的繁华却没有给陶侃带来什么锦绣前程。实行多年的九品中正制,已使西晋在选官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世族子弟凭借自己的父、祖余荫即可身居要津,并不为今后升迁而费神。
陶侃也深知像他这种身分的人,没有权门当靠山,是根本不可能在洛阳官场上站住脚的。因此,他去求见“性好人物”的司空张华。但张华却“初以远人,不甚接遇”。陶侃对张华的轻视并不灰心。多次求见,“每往,神无忤色”。张华在和陶侃谈话时,大吃一惊,认为他不同常人,陶侃很快便在张华的推荐下作了郎中。郎中有资格入选各类官职,但像陶侃这样的穷贱之士是根本挤不进那些显要的官位。
陶侃在洛阳呆了五、六年,但前途依然渺茫得很。在这期间,西晋的内乱愈演愈烈。永康元年(300年),赵王伦废贾后。第二年又废惠帝自己称帝。动乱就由宫廷内发展到宫廷外。洛阳内外已成为诸王军队冲突、争夺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寓居洛阳的江东士族纷纷返家避乱。此时陶侃已经认识到,在洛阳的这种门阀政治下,他是难于出人头地的。又因受到江东士族纷纷返回家乡气氛的影响,他也准备南下了。
时黄庆已经作了吏部令吏,举荐陶侃补任武冈县令。武冈是荆州南部的一个县。这时的陶侃已经四十多岁。陶侃到任后,与太守吕岳的关系很紧张。他遂弃官回家。以后又当过郡小中正。如果不是晋末江南的动乱给他以侪身戎旅的机会,恐怕他终生也只能当个县令之类的小官。八王之乱引起江南动荡不安的局势,为陶侃施展才干提供了机遇。就在这个时候,对陶侃一生影响巨大的母亲病故了,终年75岁。陶侃在几十年的为官生涯中,时刻牢记母亲的教诲,坚持每天早上把一百块砖搬到屋子外面去,晚上又如数搬回来。部下问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的志向是领兵横扫强虏,恢复中原,如果不锻炼一个好身体怎么可以呢!
7. 佘太君
佘太君,名赛花,西京大同人,乃后周四镇节度使折从阮之孙,永安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之女。佘太君自幼随父折德(户衣)镇守府州,善于骑射,配与北汉名将杨业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马武艺拥熟,深知兵法,辅佐杨业屡立战功,官居云州观察使,号称杨无敌。后来在征辽之时,潘美挂帅,杨业为先锋之职,不意潘仁美向怀私怨,包藏祸心,逼孤军而临绝险,陈家峪矢尽力穷,番将则乌屯云集,遂致全军皆陷,杨业被俘,三曰不食而亡。
杨业为国捐躯之后,折太君又协助长子杨延昭抗辽立功,累任崇仪副使、江淮南都巡检使、知定远军、保州缘边都巡检使、本州防御使、高阳关副都部署署、加如京使。杨延昭戍边二十余年,宋朝皇帝真宗也赞扬地说:“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北宋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杨延昭病逝军中,终年57岁,河朔之人多望延昭灵枢痛哭流涕,悲声直上九霄。杨延昭之子杨文广从狄青南征有功,授兴州防御吏、知泾州,为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部虞侯,卒后赠同州观察使。
杨家将从杨业之父杨信到孙杨文广,祖孙四代驰骋疆场,英勇杀敌为国捐躯,堪称“一门忠烈”,佘太君正是杨家将的中流砥柱。虽然正史上对折太君没有作更多记载,但是佘太君那深通兵书、久战沙场、忠心爱国、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广大人民脑海之中。她指挥杨家将英勇杀敌的可歌可泣之英雄业迹,已经达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深度。后来的人们为了怀念她、歌颂她、学习她、崇拜她,希望她留芳千古,永垂不朽,又编演了评书、小说和戏曲剧目,其中以戏曲剧目广为流传。
体现母爱伟大的故事
老友相见,觥筹交错,我一面笑对酒局,一面偷偷看表——每过两个钟头,我就要打个电话回家报平安,电话那头不是我的爱人,而是我的母亲,在家里随着时钟的滴答声而越来越惦记我是否平安的母亲。
电话接通,母亲欣喜而急切的声音传来:“在哪儿?和谁在一起?几点回来?和谁一起回来?喝酒没有?打车吗?打车要坐后面,东西要拿好,手机没放桌上吧?”
我需要认真而明确地回答以上问题。因为一旦含糊其辞,电话那头就会传来母亲略带埋怨的声音:“烦了吧?”这时,需要我马上予以否认,同时说些温柔软语加以安慰。我不愿意母亲不高兴,不愿意她在无数个可怕的设想中煎熬地等我。尽管,那些可怕的设想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只有万千分之一。
但有时,我还是感到自己的耐心已经到了极限。有一次,我试图和母亲探讨这个问题。我说:“妈,我现在已经成家了,不是需要保护的少女,而是一个要担起责任的女人。”
母亲说:“我不管,我就觉得你是个孩子。唉,什么时候我闭眼了,也就不会烦你了。”说完,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我赶紧住了嘴,人老了,心也变得脆弱了。张爱玲曾在文章里感叹:“人年纪大了,就会有点儿怕自己的儿女。”我想,这应该不是怕而是爱得更深、更投入、更全心全意、更孤注一掷。
爱是分等级的,太深的爱,副作用就是累。在有自己的孩子之前,我不明白这一点。我享受来自父母的、爱人的以及哥哥姐姐的爱,同时也轻松地回报给他们我的爱。但在儿子出生的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对这个不谙世事的小毛头,我不由自主地给出的这份爱竟然那么重,重到我自己也无法承受。
短短几天,我由一个一沾枕头便睡着,一睡便是十几个小时的懒女人,变成了迟迟不能入睡,孩子的一个响屁都会被惊醒的机警妈妈。因为睡眠不足,我头昏脑涨,但还是会因为不放心而拒绝丈夫帮忙冲奶粉。累得不行,还是不愿意让老人帮忙带孩子,怕万一有什么闪失。
我被汹涌而出的母爱折磨得苦不堪言。丈夫说:“你应该学学人家‘老外’,让孩子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于是,我努力学着放开。晚上,狠心一个人去睡,结果一躺在床上,无数个担心便涌上心头:担心孩子蹬被子着凉,担心丈夫翻身压着孩子,担心孩子掉到床下……最后蹑手蹑脚地从熟睡的丈夫身边把儿子抱走了,才算踏实。
我不得不爱,因此我不得不累。累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份负累将伴我终生。一位同事曾这样描述她初当母亲时的感受:心被一根铁链套住了,而且永远不会解锁。那根铁链就是爱,不可自控的爱。
去年,单位里有一个女同事自杀了。起因是保姆不小心摔伤了她两岁儿子的后脑,孩子当晚做了开颅手术,使孩子的大脑发育受到了严重影响。半年后,这位母亲终于承受不了心里的愧疚,留下少不更事的孩子撒手人寰。她做出弃世决定时,必然没想到自己的母亲,没想到母亲对她的爱丝毫不比她对自己儿子的爱少。这位丧女的可怜母亲,在女儿的追悼会上哭得肝肠寸断,她拼命抓着女儿冰冷的手不肯松开……
那个场面深深刺激了我,从此,我更加小心地看护儿子。夜里常常做噩梦,醒来摸着身旁儿子的小手,心情才能慢慢平复。一次,儿子得了急性支周炎,我彻底崩溃了,在医院走廊里哭个不停,一连3个晚上不能入睡。丈夫看我急速消瘦,要带我去看心理医生,我拗不过他,就去了。
心理医生直接甩给我一个问题:“假如世界末日到来,只有你有一个机会逃生,你会撇下亲人逃生吗?”
“不会!”我回答得斩钉截铁。
“好。”他又甩出了一个词,“‘末日心态’懂吗?以后,每天都抱着‘末日心态’过日子就可以了。”接着,他补充了一句:“末日到来前最重要的就是珍惜当下。”
这剂药方很有效。后来的日子,我一旦想到“末日”二字,再看看身边的亲人,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心态也慢慢平和起来。
母亲看出了我的变化,悄悄问原因。我和她说出了心理医生给出的“药方”。她沉默一会儿,说:“你姥姥在世时,总想和我拉着手聊聊天,可那时上班累啊,下了班我就想歇会儿,老是对她不耐烦。我总想,等我清闲了,就好好陪她聊,这样想着想着,你姥姥就走了……”说着说着,母亲的眼圈红了:“所以,闺女,我觉得自己挺幸福的,遇上了你这样懂事的女儿。”
下行的爱,总是这样,让你甜蜜着,负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