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经济将如何面对世界格局深度调整
一、单选题
1.北京面临着产业选择的挑战,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北京应该更加集聚,形成产业集群的产业的是。(3.0分)A.卫生产业B.文化产业C.旅游产业D.教育产业
我的答案:A√答对
2.我国区域结构的调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现在我国产业转移的方向是。(3.0分)A.南方产业要向北方转移B.北方产业要向南方转移C.西部产业要向中东部转移D.东部产业要向中西部转移
我的答案:D√答对
3.美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概括起来叫“一体两翼”。其中“两翼”是指。(3.0分)A.美国加拿大自由贸易关系协定和欧美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B.美国加拿大自由贸易关系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C.跨太平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定和欧美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D.跨太平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
我的答案:D√答对
4.习主席提出,我国新的区域结构调整战略是“一带一路”,其中“一带”是指。(3.0分)A.京津冀经济带B.东南沿海经济带C.丝绸之路经济带D.长江流域经济带
我的答案:C√答对
5.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经预言,影响当今世界的两件大事是。(3.0分)A.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老龄化B.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C.中国的产业化和美国的老龄化D.中国的产业化和美国的高科技
我的答案:B√答对
6.根据2011年联合国工业组织发布的数字,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是。(3.0分)A.美国B.德国C.中国D.俄罗斯
我的答案:C√答对
7.当前,世界上第一大贸易体是。(3.0分)A.美国B.韩国C.中国D.日本
我的答案:C√答对
8.“二战”以来至2008年金融危机,一直推动世界经济最主要的引擎是。(3.0分)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新兴经济体D.第三世界国家
我的答案:A√答对
9.金砖四国主要是指。(3.0分)A.巴西、韩国、中国、俄罗斯B.巴西、韩国、中国、新加坡C.巴西、印度、中国、俄罗斯D.巴西、印度、中国、新加坡
我的答案:C√答对
10.和不定量无限期的宽松货币政策挂钩的指标是。(3.0分)A.就业率和通胀率B.收益率和通胀率C.收益率和经济增长率D.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
我的答案:A√答对
二、多选题
1.美国、欧洲、日本提出的再工业化重在发展的产业,形成新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还有价值链,重建大国新兴工业体系。(4.0分))A.高技术含量B.高知识含量C.高价值含量D.高能源含量
我的答案:ABC√答对
2.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失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4.0分))A.过于注重重化工的发展B.消费品工业开始收缩C.一些先进的产业产能过剩D.一些带着过剩产能帽子的产业会受到重创,面临产业空心化
我的答案:ABCD√答对
3.目前我国占据世界制造业制高点的产品和技术包括。(4.0分))A.高铁B.深海勘测能力C.大型成套设备D.大型集成计算机
我的答案:ABCD√答对
4.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主要包括。(4.0分))A.美国B.加拿大C.格陵兰D.墨西哥
我的答案:ABD√答对
5.我国经济将从高速的发展,进入中高速发展的原因是。(4.0分))A.我国外部环境的变化B.中国推进五位一体的改革使社会成本加大C.结构调整付出的成本和代价D.世界发展的规律,也是所有发达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经历的过程
我的答案:ABCD√答对
6.2014年影响世界经济的主要因素包括。(4.0分))A.创新驱动、创新竞争,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大潮流B.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发生转变C.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趋势仍然存在,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猛D.全球能源供应的重心与能源需求的重心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的答案:ABCD√答对
7.根据本课中关于中国发展前景的观点,以下理解正确的是。(4.0分))A.我国将成为第一大经济体B.我国通过创新驱动,将成为一个制造业的强国C.我国将成为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国家D.我国将成为一个金融大国,但是成为金融强国还有一定距离
我的答案:ABCD√答对
8.最近几年,奥巴马解决国内问题的重心主要是。(4.0分))A.重振制造业B.反击恐怖主义C.出口倍增计划D.实行四轮宽松货币政策
我的答案:ACD√答对
9.目前,在创新技术推动下,美国有可能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进而改写制造业的历史的技术是。(4.0分))A.航空技术B.页岩气革命C.3D打印技术D.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制造技术
我的答案:BCD√答对
10.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未来我国要解决好的1亿人的问题包括。(4.0分))A.解决好1亿已经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的就地城市化问题B.解决好1亿已经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的升学问题C.解决好中西部1亿人的就地城市化、就地城市安置问题D.解决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的这1亿人的城市改造问题
我的答案:ACD√答对
三、判断题
1.中国的城市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3.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改革开放初,我国出口的主要目的是换取外汇。(3.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长江中下游“黄金水道”需要处理好流域的开发和海洋开发的关系,和区域开发的关系,和水资源的利用、保护,特别是永续利用的关系。(3.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4.美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不会影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3.0分)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5.全球制造业的分工布局现在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倾斜,并进行深度调整。(3.0分)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6.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新兴经济体的增速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群体性崛起的趋势加快。(3.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7.城镇化将释放巨大的活力,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3.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8.目前,我国GDP总量已超过美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3.0分)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9.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的格局处于一个大的调整和变局中。(3.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10.目前全球能源需求的重心东移,主要移到了我国和印度。(3.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农村经济发展
一、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强化市场经济意识
艰苦创业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山区农村自然条件差,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农业生产方式单一,没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绝对不行的。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仅靠艰苦奋斗的精神是难以实现农民增收的,只有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变传统农业,实现农产品的规模经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才能推动山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新阶段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取向,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山区农村贫穷落后,并不是穷在农业上,而是穷在农业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上。因此,必须深化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一是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要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把国家和省(市)级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根据本地实际,选择一批有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加以扶持,增强其核心竞争能力。通过这些企业,打造本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名牌产品,使其成为农业产业化的支柱。对现有经营状况一般但有一定资产的企业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引进有资金实力、较好品牌的企业进行改造,通过注入资金,引进机制,使之尽快壮大起来。要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选择优势项目,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通过吸引有较雄厚资金的城市民营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增添新鲜活力。二是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把山区农村经济发展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结合起来,坚持走大中城市和农村小城镇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路子。城镇化是集聚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扩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的主要渠道。发展小城镇的关键是繁荣小城镇经济,把引导乡镇企业合理聚集、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要发挥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发挥大中城市对小城镇发展的带动作用。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民工资性收入是近几年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要积极创造条件,吸纳农民进城务工,最重要的是对外出务工农民加强组织引导和素质培训。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级劳务输出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信息、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就业技能、法律等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同时,要健全劳动保护机制,维护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完善山区农村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
十八大指出,要“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山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主要表现在交通不便,水电不通,信息闭塞、生产工具落后等方面。因此,要建设一批有利于农民直接受益和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把改善山区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为山区的开发和开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培养高素质农民,实现农民增收
实现农民增收,推动山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造就新一代农民才是实现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治本之策,当务之急要认真抓好两方面工作。首先,要提高认识,在全社会形成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的共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高素质的新型农民队伍是推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动力。其次,要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力度。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要整合好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要整合好农业内部的各种优质培训资源,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将农业系统内部的力量实行整合,农校、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中心都要努力发挥其整体功能。要借助其他各行业的教育资源为我所用,特别要注重发挥各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同时,要加快农民科技教育体系的建设,提升档次,完善功能,提高质量。当前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重点是提升基层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改善培训条件,完善培训功能,建立和完善一批适应需要、手段先进、灵活高效,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民科技培训基地。
五、加强山区农村领导班子建设
山区农村领导班子是发展山区农村经济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其好坏直接关系到山区农村的经济发展。因此,要把山区农村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中心任务来抓,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好”的要求突出抓好党支部班子和党支部书记的选配,建立起一个富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群众信任的好班子。同时,注重调动党员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
转型发展如何转
首先人们的思想观念要发生转变,要解放思想;同时要不断更新观念,以较为和谐的思想引领社会的风尚。对于一个集体或一座城市来说,变废为宝,以旧创新。人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转变处又现靓丽风景,拐点时又有崭新气象,就像有一条康庄大道——不拘泥于现实,要改变现实的观念的确应该转转弯,拐拐道,这样才能驶向“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只要人们的观念发生了质的转变,社会的风尚才会发生质的改观,这样就可以促成观念的转型。只要人们观念转型,社会经济才有可能踏上一条转型发展的道路。
其次政策的设立应该发生转型。要更新制度,顺应时潮,更要以农促工,以工辅农。要不断的推出保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和惠民生的政策体系来确保人们可以真正顺从于转型发展的政策;并从此些政策中获得实惠,政策转变不断地倾斜于人民大众,这样才能确保转型发展有政策保障。
最后转型发展要采取得力措施。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经济欠发达的现状,我们应该在确保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型和政策体系的转型保障的基础上采取有效而且得力的措施使转型发展真正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大局。最好使大部分人民都参与到这样一个转型发展的浪潮中来,并且应该稳定民心,确保民生,使人们不在转型发展中担心受怕。
转型发展如何转?这是摆在面前的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我们应该不断的促进当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转型发展,这样才能真正转型发展,转好型,使社会形成一种和谐,稳定,美好的社会愿景。
转型发展以老本吃饭是不可取的。创新是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在不断的创新中求得生存,求得转型发展的路子;同时要看到转型发展的危机和转机并存,并不断的前进,将社会建设成一个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集体。
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式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支部: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形成了两条明显不同的道路,即苏联东欧的激进式改革和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不仅在于它向世人昭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可以结合的,而且还在于它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或改革方式,其主要特点是: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在坚持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在制度创新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双轨过渡,增量先行,在保留计划协调的前提下,通过在新增资源中逐步扩大市场调节比重的办法来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
——整体协调,重点突破,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下,分部门、分企业、分地区各个突破,由点到面,实现经济体制的整体转换。
——兼顾改革、发展与稳定,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从实际出发,摸着石头过河,循序渐进,先试验后推广,并根据实践的需要不断调整改革的思路。
目标决定方法,方法内生于目标,不能脱离改革的性质和目标来抽象讨论改革的方式问题。中国的经济改革之所以采取了渐进式的改革方式,从根本上来说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标的特殊性质决定的。这是因为:第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改革的这一根本性质,决定了改革的方式和过程必然具有温和渐进的特点。在这里,新旧体制之间不是泾渭分明、截然对立的,而是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继承性。第二,中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化与工业化、体制模式的转型与发展模式的转型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第三,人们对改革的认识并不是先验的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新的市场经济形态,其成熟和完善以及对它的科学认识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实践证明,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一种成功的改革方式。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不是还需要采取这种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决定中国渐进式改革的一些基本条件如改革的性质、目标和具体的国情等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是,与改革初期相比,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渐进式改革方式的具体特点必然也会有所不同:一是随着经济体制日渐成熟,人们对改革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这就有可能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整体设计,统筹安排,系统推进。二是随着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和社会矛盾的复杂化,人们对改革的认识也会产生明显的分歧,这就需要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民主决策,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三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逐步成熟,增量与存量、新体质与旧体制长期并存的双轨制过渡方式的空间越来越小。四是整体配套和重点突出的领域和环节发生了变化,国有企业作为经济改革中心环节和价格改革作为经济成败关键的特殊地位不复存在,社会领域、民生领域和保障公平的改革日益重要。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为了人民而改革,依靠人民而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汇报人:
2019.07.15
经济发展建议
打造廉洁高效政务环境。坚定不移推进“放管服”改革、“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一门、一网、一次”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打通政务服务全流程运行通道。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以政务外网的网络环境建设为基础,依托手机APP、电脑服务终端、网上办事大厅等数字化手段,推广“不见面审批”“容缺审批”“全程代办”等服务模式,实现“一网通办、就地能办、异地可办”,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
探索实施大部门制改革。推进长春国际汽车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大部门制、扁平化、聘任制”,探索形成“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新模式,科学设置管理机构,优化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根据岗位设置需求,制定公开竞聘工作方案,全面实行岗位聘任(用)制,领导班子成员采用任期制。建立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管理运行机制。
建设同城化发展示范区。以大岭镇、范家屯镇为重点,加快建设同城化先导区,重点引进汽车城产业资本,合力打造同城化产业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承接有关产业转移,强化三产融合和同城融合。
营造开放包容合作环境。瞄准国际一流城市标杆,依托长春市申请建立吉林自贸区长春片区为契机,加快探索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尽快形成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开放创新制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营商规则体系。
加强对口合作力度。发挥各地产业优势,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战略新兴领域,强化与天津、成都、青岛、佛山等一汽集团产能布局城市的区域合作。深化与浙江省、天津市合作领域,建立横向联动、纵向衔接、定期会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借助天津长春对口合作机遇对接京津冀地区,深化与驻京央企合作,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进东北四城市协同创新,深化创新合作,共同提升发展潜力,围绕先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
发改委经济和发展思路
1、加大主攻项目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发展投入快速增长。谋划论证一批重大项目。同时,着眼争资争项,高标准、高质量抓紧完成一批争资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大资金。继续强力推动中央苏区县的申报工作,确保顺利获得国家的审核确认。充分利用好西部比照县、生态经济区建设县和中央苏区县3张名片,把握国家投资导向,突出抓好县城防洪工程、粮食增产工程、公路、新干航电枢纽、节能技改、廉租住房、政法基础设施等一批重点项目的争资争项,在保证常规性政策资金争取稳步增加的同时,力求在争取重大项目和竞争性资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确保全年争资7亿元以上。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围绕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农林水利、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争取和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重点抓好中央投资项目、省市重点调度项目和政府十件实事项目的建设,切实提高项目的开工率、竣工率和投产率。
2、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新型工业崛起。继续实施工业“三年强攻计划”,主攻盐卤药化、机械机电两大强县产业和箱包皮具、灯饰照明两大富民产业,推进粮油食品、建筑板材两大产业集群,构建“4+2”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以上。大力开展工业园区调区扩区工作,力争我县工业园区扩面达到3万亩以上;抓好城南工业园区绿化提升工程建设,力争成为全省生态工业园绿化提升试点示范园。全力做好城区化工企业退城进园工作,加快产业集聚,为城市发展腾出发展空间。加快推进产业平台建设,完善水、电、路、通讯、网络、物流等设施,提升平台服务功能。重点抓好盐化城中区道路网架、管网和电网、盐化大道三期、铁路专用线、110KV变电站、箱包皮具产业园、河西机电产业园、建材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努力争取玻璃灯饰产业基地进入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加大工业发展要素保障水平,破解用地、用工、融资、用电等难题。加大骨干企业和成长型小企业的帮扶力度,促进企业技改创新、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竞争力,打造一批“旗舰型”重点企业,支撑带动产业发展。加速发展特色农业。以新农村建设和“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为抓手,完善“一乡(村)一业(品)”产业布局,推进优质稻、优质果、绿色蔬菜、良种猪、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特色产业的协作和市场对接能力。以拉伸产业链为手段,依托正邦科技、瑾德尚品、金佳谷物、宏冠绿色农庄、新绿公司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同时,全面启动病险水库、堤防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夯实农田水利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力推进三产繁荣。按照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积极培育旅游业、规范发展房地产业、鼓励发展新兴服务业的思路,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力争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
3、坚持城乡统筹同治,做优经济发展环境。做靓县城。以“一江两岸”秀美花园城市为目标,按照“一城五区、南北呼应、东西联动”的发展思路,重点做好“城市东扩”和“沿江开发”两篇文章,强化规划引导,严格规划执行。年内重点加快完善老城区教育、道路、物流及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拉开城东新区道路网架,抓紧推进大道、城南五星级酒店、城南幼儿园以及精品商住小区等工程建设,扩大县城规模,促进县城朝“精品”发展。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提升年”活动,继续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县城和全国文明县城成果,深入推进全国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县城品味。做镇。重点抓好镇、洲镇和界埠镇等3个重点示范镇建设,全力打造城镇化建设样板,逐步向全县推广。开展“美丽乡镇”和省级生态乡镇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乡镇规范化和墟镇“八个一”工程建设,重点建设墟镇农贸市场、休闲广场、集中供水等重点工程,积极推进小城镇空闲地开发,加大硬化、绿化、亮化力度,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打造精品墟镇。做美新村。开展新一轮“百村改造”,抓好70个省级新农村点、40个县级点建设,大力推广空心村整治经验,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进一步强化农村公路的建设和管理,使村居环境整洁干净、井然有序,打造一批新农村建设样板村、亮点村或特色村。
4、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激活经济发展动力。强化产业招商,策应产业结构调整动向,着眼重点产业“招商选资”,积极争取与跨国公司、央企、大型民营企业联姻,引进更多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力求在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商用照明、高档箱包、粮油食品精深加工、机械机电关联配套、建材包装龙头项目上实现突破,不断提高产业聚集度和集群度。扩大外贸出口,大力引进和培育外贸流通企业,促进外贸出口持续增长。大力激活民营经济,全面落实全民创业政策措施,促进全民创业持续升温。深化体制改革,以解决遗留问题为着力点,全面做好非工口国企改革扫尾工作。启动国有林场改革,确保完成年内目标。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抓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稳步推进县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推进企业上市,积极做好江华集团、青苹园林两家企业的上市培育和帮扶工作,力争年内培育成熟1家上市后备企业。
5、注重和谐社会建设,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全年组织申报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个以上。着力抓好教育各项政策的落实,进一步优化调整教育网点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文化投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县医院医技门诊大楼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大福利院、敬老院、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等养老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群众养老条件。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巩固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农村特困救济“应救尽救”成果,全面落实并按时足额发放保障救济金,增强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能力。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保障性住房、就业培训等民生工程,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小集体企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作,做好氨氮化合物、二氧化碳等污染总量控制,着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等生态保护工程,加快县城、墟镇、廊道生态建设,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转变发展方式心得体会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领域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我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宏伟蓝图,我校结合职业发展需要和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创中原黄埔、办华夏名校”的远景目标,由此看来,各个角度、不同层面的改革发展发展序幕已经拉开。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也是一次重大的考验和检验。学习河南日报关于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九篇系列评论文章之后,我个人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作风等方面有全方位的转变和提升,才能适应这一历史性的发展,从而担当起领导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创新思想观念是加快转变的前提。历史和实践经验都证明,任何一次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都源自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首先要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起,真正解决不想转、不愿转的问题。一是要强化发展意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离开发展,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把思想观念真正转到科学发展上来,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学校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等重点工作,不动尧不懈耽不抱怨,以此来带动全局,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转变 中谋发展。二是要强化机遇意识。今年,是学校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切实抓住用好国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各种机遇,既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又要发挥优势、创造机遇,加快学校的持续快速发展。三是要强化忧患意识。当前学校的发展面临着占地面积孝设施设备陈旧、招生就业困难等诸多瓶颈制约,面临着来自其他同类学校快速发展的激烈竞争,转变发展方式既是大势所趋,更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一定要切实树立起“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妆的责任感,积极转、主动转、加快转,靠转变来加快发展、寻求突破。四是要强化攻坚意识。转变发展方式,必然会经历一段“阵痛期”,也难免会付出一些必要的代价。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又要做好打一场攻坚战的准备,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不可急 于求成、急功近利。
提升工作水平是加快转变的关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才能有效解决“不会转”的问题。一是要站位全局。要实现“创中原黄埔、办华夏名校”的办学目标,各级领导干部就要用“创中原黄埔、办华夏名校”的标准来改进提升自身的工作,真正把各项工作放到学校发展的大格局中来思考和谋划,立足本职,紧贴中心、服务中心,融入大局、服务大局,形成工作合力,促进科学发展。二是要研究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只有多思考、多研究,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事物以本来面目,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善于研究问题、善于把握规律,既要把上级精神吃透弄准、学深悟透,又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融会贯通,同时大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走出一条体现科学发展要求、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转变发展方式新路子。三是要善于运作。运作的目的就是要把事情做成、做好。作为领导干部,要学会研究政策,善于运用政策,把上级政策与本地、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真正把政策用足用活用好。要主动大胆地沟通协调,既要加强对上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又要注重同级、同事之间的沟通协调,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相互理解、形成合力。四是要勇于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沿用过去的老办法行不通,简单地照搬外地经验也不可龋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创新意识,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只要国家没有明令禁止,就要敢于先行先试,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用新体制激发活力,用新办法破解难题,先人一步、寻求突破。
转变工作作风是加快转变的保障。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靠过硬的干部作风来推动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树立良好作风,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志,用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推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一是要高度负责,勇于担当。领导干部在其位要谋其政,任其职要负其责,主动肩负起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重大历史使命,多一些图强思变、奋发有为的志气和锐气,少一些做“太平事”、当“太平官”的庸碌无为思想,敢于承担风险,敢于迎接挑战,敢于触及矛盾,敢于破解难题,有责任不推脱,有问题敢负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二是要着力民心,着力民生。民心民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既要注重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又要关注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等群众的具体利益和实际利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要真抓实干,求实求效。要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要求,做任何事情都具体抓、抓具体,领导在一线指挥,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要多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抓好打基储管长远的事情。要注重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用高效率赢得高效益,用快节奏带来快发展,把转变发展方式的各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领导讲话
二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作风。县乡一级是工作的一线、落实的一线,直接面对具体问题,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真抓实干的作风、操作落实的本领显得尤其重要。广大基层干部要始终做到对工作有热情、对事业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以一个地方的发展变化和广大群众的口碑,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有争创一流的斗志,不于平庸,不满足于现状,开拓进取,敢于同强的比、跟快的赛、与勇的争、向高的攀,积极创优争先。最近,省政府通报了去年工作的目标考评结果,我市东乡的工业、金溪的社会建设、黎川的固定资产投资、南丰的农业产业化受到省里表彰。这很不容易,因此我们在全市进行了通报表扬,还有不少市直部门和单位也在全省获了奖,这些争创一流的榜样标兵都应当鼓励和表扬。我们就是要大力表扬先进,使各地各部门的工作不仅要在全市有位置有影响,而且要在全省有位置有影响。只有全市各县(区)、各部门的各项工作都争创一流、争先进位,才能不断提升的整体水平。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对定下的事,立说立行,快结快办,狠抓落实,不达目标不收兵。要有操作落实的本领,善于准确把握上级精神,找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大力提升执行力、操作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
三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毛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关键在于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县乡党政班子主要领导岗位重要、责任重大,既要抓发展又要抓稳定,既要抓当前又要谋长远,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希望大家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强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做到促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基层干部长年工作在一线,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各级党委、政府对他们要高看一眼、厚爱十分,在政治上关怀激励,在工作上体谅支持,在生活上关心照顾,形成关心、支持、爱护基层干部的良好政治环境。市委对基层干部是关心、重视的,用干部的态度也十分明确,就是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置,不干事的有危机。如果一个地方年复一年,山河未改,面貌依旧,这个地方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肯定不行,要坚决予以调整。要实现赶超发展、提速进位、争创一流,需要全市各地各部门广大干部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我市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也有少数同志存在浮躁心理。在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地方没有干多长时间,就心浮气躁,总是通过这样那样的关系来说情,给领导增加压力、增添麻烦。我想,作为一个干部,组织上给了一个舞台和机遇,就应该实实在在地干点事。事业无止境,当官有期限。我们要把干好事作为第一追求,以一流的成绩回报组织,回报党和人民。只要你做好了工作,组织上自然看得到。市委始终坚持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希望大家把更多心思用在工作上、事业上、发展上,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做好、做出成绩。特别是面对科学发展的新形势、赶超发展的新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执行力、操作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在操作落实上狠下工夫。一个地方的发展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思路。思路对头,事半功倍,思路不对,就会走弯路。二是要有全新的理念。思想要解放,观念要新,有开拓创新精神,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三是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操作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把握了这三条,经济就能发展,面貌就能改观。现在正处在一个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同志们必须继续保持团结干事的良好精神风貌,一如既往、一鼓作气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好,把各自的工作做好,搞好局部,支持全局,为推进赶超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领导讲话
四要始终坚持统筹城乡,不断丰富县域经济发展内涵。县域经济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联结点,处于“城尾乡头”的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主战场在县(区)。各地要切实增强系统观念、统筹意识,在做大做强县本级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以县城的发展带动乡村的发展,以乡村的发展支撑县域的发展,努力实现富县、富乡、富村、富民。要牢固树立“大产业、大文化、大绿化、大水面、大空间”的理念,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这是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经营城市的理念。大产业,就是一个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要有产业支撑。现代经济是城市经济,城市经济要有支柱产业,否则就是空壳。要大力发展包括工业、三产在内的城市经济,以产业发展引领城市发展。大文化,就是要把临川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体现文化内涵,使人一走进就感受到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浓厚氛围。大绿化,就是要把森林引入城市,变园林为森林,保持一流的空气和水质,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使我们在城里有在郊外的感觉。大水面,就是在城市中要有更多的人工湖、人工河,打造更多的水体、水系、亲水平台,以水体现灵气,以水经营城市,以水提升品位,以水改善人居。大空间,就是在城市建设中不能密密麻麻建房子,还要有广场、公园、绿地等老百姓休闲的空间。就县城而言,就是要始终坚持“五大”理念,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做美县城,增强吸引力、承载力和辐射力,吸引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吸引更多的外商进城投资兴业。要在高起点规划、建设、管理好县城的同时,着力抓好乡镇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尤其要加大乡镇集镇环境整治力度,提升城镇建设对外形象,切实加快城镇化进程。要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大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变农村面貌,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我想,抓工作就是要善于抓重点,抓主要矛盾,牵住牛鼻子,只有这样,才能见成效。实践证明,项目带动、产业支撑、工业强县、统筹城乡这四个方面就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这四个重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紧紧抓住这四个重点,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县域经济才能快速发展。
三、强化保障措施,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宽松的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要努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这次全省会议强调,要进一步为县域经济发展松绑放权,按照“能减就减,能放都放”的原则,在不违背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凡是能够下放给县(区)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县(区),凡是县(区)能做的事情全部交给县(区),让各县(区)有更大的空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要坚决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以减少管理层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为宗旨,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要面向基层,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对来自县(区)的项目优先审批、加快审批,坚决杜绝“中梗阻”现象发生。执法执罚单位要坚持从严治政,切实规范收费罚款行为,决不能下达罚款指标。中央、省驻抚单位要坚持重心下移,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切实提高服务水平。我深深感到,这几年中央、省驻抚单位的工作总体上是很不错的,在正确处理条条块块关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绝大多数单位做得很好,受到地方的欢迎,得到地方干部群众的称赞,为地方的赶超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几年赶超发展能有这么好的势头,中央、省驻抚单位功不可没,应该感谢大家。但是我们的发展在加速,对中央、省驻抚单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地方的发展与我们各个部门的发展是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的,地方发展了,我们的各个部门就有发展,地方没有发展,各个部门同样寸步难行。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工作,就要以加快地方发展为己任,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发展的意识,加大支持力度,做一个人民欢迎、不舍得你走的好领导。同时,要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切实减轻县乡干部负担,让他们集中精力干事创业。我们每一个部门都要换位思考,下面的工作不容易、难度很大,在市里工作的同志要关心、理解和支持县(区)工作。各个部门都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优化为县(区)服务的环境。有些审批能放下去都要放下去,要淡化权力、强化服务,加快办事节奏,提高办事效率。每一个部门都是环境,这个部门的服务工作做好了,就为我们的发展营造了好的环境,如果没有做好,就成了障碍。所以每个部门都要融入到发展的大环境中去想事情、办实事、作决策,一切都要有利于赶超发展,一切都要有利于服务基层。纪委监察等有关部门要铁心硬手,保持高压态势,严肃查处破坏环境的人和事,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领导讲话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充分认识差距,进一步增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紧迫感。纵向比,我市县域经济有发展、有变化、有进步,已经成为推进赶超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横向比,无论从整体水平、经济规模,还是从发展总量、发展质量、人均水平来看,都还存在很大差距,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去年,我市人口占全省的比重为8.8%,而gdp只占全省的6.6%,这是不协调的,各县(区)财政总收入只占全省县级财政总收入的7%;gdp总量除临川排在全省第6位、东乡排在第41位外,其他9个县的gdp都排在全省50位以后,还有3个县排在90位以后;财政总收入在全省排名最高的临川排27位、东乡28位,其余县均排在50位以后,还有2个县排在90位以后;全省财政总收入过10亿元的县有14个,宜春就有两个,一个丰城,一个樟树,我市没有一个;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县(区)工业园区有10个,我市也没有一个。这些充分说明,我们基础差、底子薄,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主要矛盾是发展、发展、再发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发展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我们要尽快缩短。为此,我们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始终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没有比别人快的速度,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发展只会成为一句空话,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加快发展速度、扩张经济总量是当前我市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市本级要加快发展速度,县域经济同样要加快发展速度。今天这个会议规模很大,各县(区)党政班子成员、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以及乡镇党委书记,市委各部门、市直各单位副县级以上领导都参加了,之所以要召开这个高规格、大规模的会议,是因为县域经济非常重要,希望通过这个会议,进一步统一大家的思想,进一步营造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形成全市上下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牢牢把握重点,全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成败。省委苏书记深刻指出:一个地方只要思路对,敢作为,善作为,就一定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克服各类不利因素,在短时间内实现超常规发展。我们一定要全面领会苏书记的这一科学论断,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坚持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赶超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按照“赶超发展、提速进位、争创一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大突破、大跨越。今后三年内,全市所有县(区)要确保财政收入翻一番,力争经济总量翻一番;所有县(区)要实现在全省位次前移,力争有2个县(区)进入“全省10强县市”行列。具体工作中,要始终牢牢把握“项目带动、产业支撑、工业强县、统筹城乡”四个重点。
一要始终坚持项目带动,不断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回顾这几年我市发展历程,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我们之所以能有今天赶超发展的大好局面、良好势头,最根本的是大力实施了项目带动战略,快速推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正是基于这样的基本事实,我们反复强调,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无项目不发展。这次全省会议又指出,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是各级干部领导经济工作的一个基本思路和重要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为此,我们一定要把项目带动贯穿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始终按照“四重、三向”的要求,持之以恒抓项目,坚定不移抓固定资产投资。要在持续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下工夫,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千方百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低于40%,力争超过50%。要从实际出发,突出抓好“五个一批”项目,即:争取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发展的保障能力;引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大工业投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新建一批重点城建项目,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造一批具有市场优势的产业项目,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向优势产业集中;培育一批科技型、劳动密集型和农副产品加工型项目,鼓励和推动全民创业,进一步壮大民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