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论文
供应室实习心得体会
10月11日至17日,我参加了河南省消毒供应岗位培训班,学习时间为一周,共60学时,授课老师为省卫生厅王秀萍处长,河南省人民医院护理部王葆云主任,郑大一附院感染科范秋萍科长及多名河南省消毒供应专家。课程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三级医院消毒供应专业评审标准细则解析、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团队、消毒供应专业法律法规解析、内镜的清洗质量与持续改进及如何规范清洗、包装、灭菌、发放等。通过此次学习,我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更深、更广的认知理解,现将学习收获总结如下,与大家一起分享。
1、消毒供应中心必须实行集中式管理:省卫生厅要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必须实行集中式管理,否则影响医院等级评审和消毒供应室专项验收(复审)。目前集中式管理分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新建或者扩建消毒供应中心,要有专门的清洗硬式内镜的配套设施。门诊配有专门的软式内镜清洗中心,全院所有可循环复用器械、敷料、口腔科、内镜等必须回到消毒供应中心统一集中处理。第二种形式是对已有的无法扩建的消毒供应中心,全院所有可循环复用器械、敷料必须回到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分散在外的口腔科、眼科、手术室硬式内镜、门诊的软式内镜等清洗设施符合国家行业规范,工作人员必需要经过消毒供应专业上岗培训.新建消毒供应中心一次性无菌物品、注射器、输液器等发放归到医学装备部(设备科与采购科合二为一),以便使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更好地去处理全院可循环使用的器械,保证医疗安全。
2、医院感染无小事,人人从小事做起:我们常说"一个公民要遵纪守法"。在工作中,我们同样要遵纪守法,我们的医疗行为必须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规范的医疗行为一定要纠正,一旦出现医疗事故,我们将无法用泪水去解决,会受到法律制裁。作为一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更应该熟知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流程,规范行为,规范管理。任何工作,要留下规范的记录。否则一旦出事,我们拿不出有理有据的资料,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因为我们的医疗质量安全会关系到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稳定。我们要知道工作质量安全责任大于天,时刻树立"质量第一"和"患者第一"的思想,营造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
3、科学规范工作,持续质量改进: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非常繁琐,任何工作都要有流程、制度、操作规程。要用流程管理工作,用制度管理工作,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必需使科室人员最大限度地规范工作,符合法律法规,不断持续改进工作。根据工作的难度技术,进行分层次管理,制定详细的分层次岗位职责,工作质量标准,竞争上岗,真正实现科学化绩效分配。健全岗位职责,规范岗位培训,加强科学管理,加大质量控制,保证医疗安全。
4、加强专科内涵,提高服务质量:随着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范围半径扩大及先进高科技手术、操作器械的微创化发展,精密器械日益增多,清洗工作难度日益加大,这就要求消毒供应专业人员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高标准要求自己,否则难以跟上消毒供应专科发展。消毒供应中心工范围扩大,这就要求我们与临床科室要充分沟通,做好协调,时时刻刻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走出科室深入临床,发现临床所需,特别要跟进临床新新业务、新技术发展,及时为临床解决消毒、灭菌问题。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心脏",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在优质服务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必须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以"精"为目标,以"细"为手段,实现专科管理从经验型到科学型、从粗放型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确保医疗安全。从而更好的为临床提供全程、全面、主动、安全、专业的优质服务,为医院全面发展的优质护理服务保驾护航,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此次学习虽然短暂,但拓展了我的思路,我深刻意识到消毒供应专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专科,今年底河南省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要面临全国重点专科的验收,发人深省的是下一步河南省要评选出数家消毒供应中心重点专科,我们有信心借此机会,使我们医院新消毒供应中心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优秀供应商发言
五、优化服务理念,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
一贯以来,我们都致力于与客户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凭借优良的产品品质、丰富的制造经验和快捷、周到的售后服务,秉着“优质高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持续改善,以一流的产品和服务竭力满足顾客需求,超越顾客期望”的理念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最高的产品,通过构建合理的、全面的顾客满意度评价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顾客的感受。
六、优化技术,整合管理资源推动技术革新
通过调整技术部门组织结构,整合技术资源,加强技术研发力度,全力改进模具设计、制作和投产后的生产质量,用技术力量来促进汽配产品的优化,突出重心,提高技术和质量水平,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展望未来,我们将一如继往坚持“诚信、创新、共赢”之经营理念,凭借一流的产品质量、专业的服务,与byd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有信心在byd事业部的大力扶持下取得更好的业绩。
最后,在XX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衷心祝愿在座各位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合家幸福、万事如意、事业发达、更上一层楼!
谢谢大家。
与供应商沟通技巧
1)议价时不要急于进入主题。在开始商谈时,最好先谈一些不相关的话题,借此熟悉对方周围事物,并使双方放松心情,慢慢再引入主题。
(2)运用“低姿势”。在议价协商时,对供应商所提之价格尽量表示困难,多说“唉!没办法!”等等字眼,以低姿势博取对方同情。
(3)尽量避免书信或电话议价,而要求面对面接触。面对面的商谈,沟通效果较佳,往往可藉肢体语言、表情来说服对方,进而要求对方妥协,予以降价。
供应商沟通技巧
什么时间段沟通?一次沟通多长时间。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通常情况,与驻地销售人员,早晚和他们一起谈一些当日的行程安排,尤其是以餐饮渠道为主的调味品,尤其要注意。
每周末、月末月头,都需要和地区负责人,以及高级别一点的主管通个电话,或是来个面谈,这样一有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
季度、年中、年尾,是与企业高层领导人沟通的良好时机。这时,这些领导人员会比较关注各地市场的销售进度问题。
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课程心得
通过参加由朱育华老师讲的采购与供应商管理的课程,使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提高供应商管理在企业运营过程的重要作用,下面根据朱老师所讲,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下自己对如何提高供应商管理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供应商已经成为当今企业获取利润的第二源泉,企业应该存在合理完善的供应工作流程,对于供应商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四种基本能力态度、知识、经验、方法和技巧,还应该具备技术、工艺、物流、商品学、市场营销、质量管理、税法以及相关法律知识。好的供应商管理人员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谈判能力。
二、搜寻供应源,为供应市场的分析作好充足的准备,通过供应商市场的信息来源来获得供应商,不轻易放弃潜在供应商的登门拜访。采购供应商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质量可靠性、价格合理性、产能及微调能力、定单处理时间和接受能力、前置期长短与准时性、满意服务、信息的沟通、对产品质量责任的承担程度、创新能力等。工程供应商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供应商资质、施工质量、现场管理能力、价格合理性、满意服务等。公司应该建立合理供应商评估标准,对供应商定期进行业绩考核,对供应商等级进行定性分析,从而考虑订单分配份额。
三、对我生产制造企业来说,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没有好的产品质量会失去很多客户,对企业造成不好的企业形象。所以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管理更为重要,因为采购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再生产过程是否顺利进行,影响到企业全面质量水平,增加制造成本和、废料、库存成本,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对于工程类供应商的施工质量管理是一样重要的,如供应商施工质量存在问题,直接影响公司生产。所以要对所用供应商生产和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供应商的不存质量问题或及时的发现质量问题从而解决质量问题。
四、应该与供应商建立良好关系,与供应商的各个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高层领导建立良好的沟通,使我们与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关系。而且不要轻易更换供应商,因为更换供应商会存在风险,还会产生成本。
对我们企业来说供应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环节,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并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企业应该有合理供应商选择,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和评价标准,对供应商的生产质量和施工质量进行过程管理和控制,同供应商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使我们的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读后感
假期继续阅读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提到的“管理供应商”这部分,我十分感兴趣。
采购成本的节省对公司成本减少,利润增加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作为上游的供应商,要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方案。管理供应商,本书中提到了两种方法,一种慎用,另一种借鉴:
方法一:宰割供应商,同供应商谈价格,要求每个产品都降价,这样的行为短期会给公司利润带来增加,但是长期下来由于成本维持不开,供应商部分产品可能就会选择性的生产,会造成未来一段时间某产品的缺货甚至停产也有可能。
方法二:饲养供应商,了解供应商的生产周期和利润点,知道退让和取舍,能将市场行情反应结合起来,某些产品进行让利,某些产品可以谈价,这样有节奏的同供应商进行成长,也能带动自己长久利润发展。
所以综上,对供应商我们要持续稳定的发展,就要采取适当的管理方法。
供应商管理实战技能之三如何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
【本讲重点】
供应商早期参与新产品研发
扶持与培育当地供应商
供应商早期参与新产品研发
1.让供应商早期参与研发的五大优势
◆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平均可缩短30%~50%。
◆有效降低开发成本。供应商常常能提供更专业、性能更好、成本更低和通用性更强的设计。
◆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供应商的专业水平能提供更可靠的零部件,避免日后可能产生的设计更改。
◆竞争带来的优越性。早期介入的供应商自然比其他同类供应商更具优势,更专业可靠。
◆大大提高研发的有效性。早期介入的供应商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开发能力,从而保持领先或独特的理想供应地位。
2.三个函数关系图
◆从研发成本看
图7-1供应商参与度与研发总成本
◆从采购的自由度角度看
图7-2采购自由度与生产过程
◆从产品规格调整的成本角度看
图7-3产品规格调整的成本与生产过程
根据以上3个函数图可知,如果从降低研发成本的角度来看,研发的成本与供应商的参与度成反比,通俗点儿说是指供应商的参与程度越高,研发成本也相应的就越低;从采购的自由度角度来看,从新产品的概念开始,到设计、准备生产、生产阶段与采购自由度成反比。而产品规格调整的成本,却与这一系列阶段成正比的发展。
3.供应商早期参与新产品研发流程
图7-4供应商早期参与新产品研发流程图
扶持与培育当地供应商
【案例】
洛克维尔参与克莱斯勒产品设计
美国克莱斯勒公司与洛克维尔公司达成一项协议,两家公司将在汽车的设计阶段进行紧密合作。洛克维尔公司负责总装厂与零部件厂的计算机控制部分的设计。
如果计算机控制与汽车的设计不匹配,就会影响到汽车的质量和汽车进入市场的时间。根据协议,洛克维尔公司成为克莱斯勒公司的总装、冲压、焊接和电力设备等部门设计计算机控制的独家供应商。
他们(汽车制造商和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商)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的这种合作是行业内的首次合作。
两家公司的工程师在汽车设计的初期合作中,洛克维尔公司的工程师设计开发相关计算机控制软件,以便能与克莱斯勒公司的工程师同时设计控制系统和整个汽车。
计算机控制是汽车制造过程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和制造周期等目标,而且还有效地缩短了汽车进入市场的周期。与洛克维尔合作之前,克莱斯勒公司的开发和生产周期是26~28周,现在通过合作,已有效地缩短到24周。
【案例】
美国本田支持培育当地供应商
位于俄亥俄州的本田美国公司,非常强调与当地供应商的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本田公司总成本的80%都是用在向当地供应商的采购上,这在全球范围内是最高的比例。
本田美国公司选择的供应商是距离自己工厂最近的供货源,能更好地保证即时制供应。因此,本田能做到制造库存的平均周转周期不到3小时。
1982年,只有27个美国当地供应商为本田美国公司提供价值1,400万美元的零部件,而到了1990年,有175家美国当地供应商提供了总价值超过22亿美元的零部件,而且绝大多数的供应商距离本田美国公司不超过150里。1997年,本田公司在俄亥俄州生产的汽车零部件采购本地化率达到了90%,只有少数的供应商来自日本本土。事实上,强有力的当地供应商的支持是本田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田公司与当地供应商之间是一种长期稳定的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如果供应商达到本田公司的质量标准要求,就可成为其终身的供应商。本田公司在以下八大方面为当地供应商提供了强有力的全面支持帮助,使其供应商成为了世界一流的供应商:
(1)本田公司有2名专职技术工程师为其当地供应商提供员工培训;
(2)有40名工程师在采购部门协助供应商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3)在质量控制部门配置了120名工程师解决进厂产品的质量问题;
(4)在塑造、焊接、模铸等关键领域为供应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5)成立各种特殊小组,帮助供应商来解决各种特定的难题;
(6)直接与供应商的上层沟通,以确保供应商QCDS等综合服务质量;
(7)定期检查供应商的运作情况,包括其财务和商业计划等方面的情况;
(8)外派高层领导人到供应商所在地工作,以加深本田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
本田与都尼利(Donnelly)公司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早在1986年开始,本田美国公司就选择了都尼利公司为其生产全部的内玻璃,当时都尼利公司的核心能力就是生产内玻璃。
随着合作的加深,相互关系越来越密切,本田建议都尼利公司开始生产外玻璃,虽然当时这还不是都尼利公司的强项,但在本田的帮助下,都尼利公司成功地建立了一家新厂,生产本田的外玻璃。他们之间的交易额第一年就达500万美元,到1997年,已高达6,000万美元。
在俄亥俄州生产的汽车,是本田公司在美国销售量最大、品牌忠诚度最高的汽车,部分还返销日本本土。本田公司与其当地供应商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无疑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检】
请列举供应商早期参与研发的五大优势,同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供应商早期参与研发的计划。
@
见参考答案7-1
【本讲小结】
让供应商早期参与研发是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最佳途径之一。这样做,不仅能有效地缩短新产品上市的时间、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更能卓有成效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扶持和培育当地供应商是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重要基础。
【心得体会】
第8讲采购与供应商管理的发展趋势
【本讲重点】
耐克全球化采购经验借鉴
微软电子化采购经验借鉴
GE的采购价值分析
耐克全球化采购经验借鉴
1.耐克目标
全球扩展的公司正在为产品开发的成本最优化而努力。许多公司试图通过统一全球的顾客需要,以全球需求量为生产批量,从而降低产品开发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然而,全球性寻源决策必须在全球标准化设计带来的规模生产优势和满足成本目标及当地需求、注重产品地域特色之间作出平衡。
2.耐克现状
耐克公司是一个在供应基地既抓廉价劳动成本,又构建了先进技术能力的生动案例。耐克公司在全球是为整个产品而不是为某个部件进行寻源的。
在过去的20年中,耐克公司已发展了一个大约有40个供应点(主要在亚洲的一些低收入国家)的供应基地。结果,耐克的Pegasus跑鞋在美国的成本仅为零售价的25%左右。
3.耐克成功原因
耐克的全球采购来自低成本和高成本国家的有效组合。最初,它的大量生产在南韩和台湾(那时的低成本地区)进行。但随着这些国家工资率的提高,耐克又发展了新的更低的成本供应商——印尼和中国大陆。同时,耐克继续增加产品的技术复杂度,增添一些新特性,如气垫嵌入物和多彩的鞋底板。相应地,南韩和台湾的高级供应商,现在生产一些日益复杂的产品,而低工资国家的新供应商则生产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微软电子化采购经验借鉴
1.微软电子化采购现状
MS是基于企业采购申请而建立的微软公司内部局域网,为雇员提供方便快捷的、从其桌面就可下订单的工具。MS直接与SAPR?3(现在微软的企业资源解决方案)连接,采用流水线订单程序,便利了汇票的高效传送,降低了日常管理开支。微软公司通过简化采购过程,把每个订单的成本由60美元降到了5美元,仅此一项就每年节省了730多万美元。
与当今竞争性市场中的其它公司一样,微软的成功部分归功于在为雇员提供生产需要的最优材料和服务的同时,不断有效地抑制了成本的增加。
2.改革之前的采购情况
1996年之前,微软公司的采购过程依赖于大量的有纸化工作和多重订制的采购商品服务的申请表。处理多种在线和纸制等形式的订单,造成很大的成本浪费,而且效率也不高,比较容易造成人为的数据输入错误,供应商和雇员双方都难于管理订单的递送和支付。
每周的采购申请都是成千上万的,但每张订单都不足1,000美元,批量大、金额小的交易就占了微软采购业务的70%。大量资源都用于处理这些交易和多余的手制数据。
1996年7月,一项以MS命名的、颇具创新意识、以网络为基础的采购应用系统,跃入了更多微软雇员的眼帘。
3.MS的功能
MS是一种在线订购系统,在微软公司内部网上运行。它为雇员提供了易学易用的在线订单形式,如办公用品、电脑硬件、商务卡片、供应商合同、商业货运及差旅服务等。
MS使诸如定价这样的信息合法化,确保每份订单都有专属的会计代号,并能自动把日常订单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经过处理的等待批复通知。
微软公司高级采购经理海斯延斯曾说:“我们特意把MS发展成为一个流水线形式的审批过程,并影响批量较大的交易,与供应商谈判以争取更有利的价格。”
在世界范围内,MS每年处理超过40万笔的交易,公司的订单交易额高达50亿美元。微软用批量交易与选定的交易商进行定价和折扣谈判,为公司创造了额外的成本节约。
在运营的第一年,MS帮助公司采购部重新分配以前负责处理订单的19位职员中的17位,让他们关注于分析采购数据,并与供应商谈判批量折扣。
运行4年后,MS为微软公司节省了上百万美元的营业费,提高了与供应商进行折扣谈判的能力,把每份订单的管理成本从60美元降低到5美元。
MS在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方面功勋卓著:至今已共为微软节约了1,800万美元的采购成本。
此外,MS还改变了职员管理商业申请和配置公司资源的方式,职员现可在线下订单,一般在3分钟内便能快速地完成,而且还免受管理大堆文件及繁琐的官僚程序之苦。
MS成功地引导微软开始介入网站服务器的应用,建立了商业编辑程序的技术板块,成功地介入了建立普通电子商务企业内部网解决方案使用的样本站点。
【自检】
请根据微软的案例,总结一下电子化采购的优势。
@
见参考答案8-1
GE的采购价值分析
【案例】
“石棉板事件”
背景情况:
1940年,GE需要购买石棉板,用来铺设车间地面,而石棉板当时市场上奇缺,价格昂贵,财务开支上也有困难。这迫使采购工程师麦尔斯(LawrenceD·Miles)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非要用石棉板呢?原来,在生产过程中,在给电器元件上涂料时,容易溅落到地板上,而涂料中的溶剂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物品,地面上铺设了石棉板后,可以预防火灾事故。因此,《消防法》规定这种车间地面必须铺上石棉板。可是,这种物品偏偏难于买到,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由此麦尔斯想到了能否使用其它替代品的问题。
解决途径:
采购部人员终于在市场上找到了一种不易燃的纸,能起到石棉板同样的功能,而且容易买到,价格又便宜,是一种很好的替代品。但是,《消防法》规定必须使用石棉板,经过麦尔斯的据理力争,修改了原来《消防法》的有关规定,才被允许使用这种不易燃的纸来铺设车间,代替原来的石棉板。
【案例】
用户为什么要选择节能灯泡
客观实际:
用户需要60瓦亮度的灯泡,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有名牌、杂牌和节能等各种灯泡(12瓦相当于60瓦的亮度),其单价分别是2.5元、1.8元和14元;使用寿命分别是800小时、300小时和1,800小时。
具体分析:
初看时杂牌灯泡最便宜,但经过采购的价值分析,你就不会再购买杂牌灯泡了。为什么呢?因为节能灯的1,800小时相当于1800?300=6只杂牌灯,须支付6×1.8=10.8元,还需支付电费60瓦×1.8千小时×0.4元?千瓦小时=43.2元,共需支付10.8+43.2=54元。而节能灯的费用支出是14+(12×1.8×0.4)=22.64元,名牌灯泡的总支出为1800/800×2.5+(60×1.8×0.4)=48.825元。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出用户必然毫无疑问地选购节能灯泡。
结论:
事实上,用户把必要功能的最低费用看作是为购买物品应支付的费用,售价则看作是用户为得到必要功能而支付的实际费用。
显然,如果实际费用越接近于最低费用,用户就会认为购买物品的机会越高。
这里用户是把实现必要或基本功能的最低总费用定为22.64元,而名牌灯泡的价值系数V=22.64?48.825=0.46,杂牌灯泡的价值系数V=22.64?(10.8+43.2)=0.42,都小于1,所以名牌和杂牌的灯泡都不值得购买。
【本讲小结】
采购的主要使命不仅仅是控制成本和质量,促进企业的现金流动和保持良好的市场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子化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供应资源,突破管理的极限:即有效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时代先进、高效的电子手段和技术工具,扩展供应网络成了当代采购管理的新方向。
电子化采购,不仅对提高供需双方沟通速度、降低沟通成本和快速扩大选择范围等诸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优势,而且通过买方、卖方或第三方商业模式的运作,还能为采购方带来更好的信息共享、公平竞争的难得的良好机会。
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一制冷系统1压缩机组4AV10台42冷凝器LN-70台13贮氨器ZA-1.5台14桶泵组合ZWB-1.5台15氨液分离器AF-65台16集油器JY-219台17空气分离器KF-32台18紧急泄氨器JX-108台19冷风机KLL-250台810冷风机KLD-150台411冷风机KLD-100台212阀门套8613电磁阀套614管道及支架吨18.615管道及设备保温管道保温包扎镀锌板吨1.617附件套1二气调系统1中空纤维制氮机CA-30B台12二氧化碳洗涤器GA-15台13气动电磁阀D100台144电脑控制系统CNJK-406台15信号转换器8线台16果心温度探头台77库气平衡袋5个78库气安全阀液封式个79小活塞空压机0.05/7台110PVC管套111附件套1三水冷系统1冷却塔DBNL3-100台22水泵SBL80-160I台23水泵SBL50-160I台24阀门套305管道及支架吨2.86附件套1四电仪控系统1电器控制柜套12照明系统套13电线电缆套14桥架管线套15附件套1
供应商管理办法
一.总则
1.为了稳定供应商队伍,建立长期互惠供求关系,特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向公司长期供应原辅材料、零件、部件及提供配套服务的厂商。
二.管理原则和体制
1.公司采购部或配套部主管供应商,生产制造、财务、研发等部门予以协助。
2.对选定的供应商,公司与之簦订长期供应合作协议,在该协议中具体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双言互惠条件。
3.公司可对供商评定信用等级,根据等级实施不同的管理。
4.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不合格的解除长期供应合作协议。
5.公司对零部件供应企业可颁发生产配套许可证。
三.供应商的筛选与评级
公司制定如下筛选与评定供应商级别的指标体系。
1.质量水平。包括:(1)物料来件的优良品率;(2)质量保证体系;(3)样品质量;(4)对质量问题的处理。
2.交货能力。包括:(1)交货的及时性;(2)扩大供货的弹性;(3)样品的及时性;(4)增、减订货货的批应能力。
3.价格水平。包括:(1)优惠程度;(2)消化涨价的能力;(3)成本下降空间。
4.技术能力。包括:(1)工艺技术的先进性;(2)后续研发能力;(3)产品设计能力;(4)技术问题材的反应能力。
5.后援服务。包括:(1)零星订货保证;(2)配套售后服务能力。
6.人力资源。包括:(1)经营团队;(2)员工素质。
7.现有合作状况。包括:(1)合同履约率;(2)年均供货额外负担和所占比例;(3)合作年限;(4)合作融洽关系。
具体筛选与评级供应商时,应根据形成的指标体系,给出各指标的权重和打分标准。
筛选程序。
1.对每类物料,由采购部经市场调研后,各提出5~10家候选供应商名单;
2.公司成立一个由采购、质管、技术部门组成的供应商评选小组;
3.评选小组初审候选厂家后,由采购部实地调查厂家,双方协填调查表;
4.经对各候选厂家逐条对照打分,并计算出总分排序后决定取舍。
四.核准为供应商的,始得采购;没有通过的,请其继续改进,保留其未来候选资格。
五.每年对供应商予以重新评估,不合要求的予以淘汰,从候选队伍中再行补充合格供应商。
六.公司可结供应商划定不同信用等级进行管理。评级过程参照如上筛选供应商办法。
七.对最高信用的供应商,公司可提供物料免检、优先支付贷款等优惠待遇。
八.管理措施
1.公司对重要的供应商可派遣专职驻厂员,或经常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检查。
2.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品进行质量检测或现场检查。
3.公司减少对个别供应商大户的过分依赖,分散采购风险。
4.公司制定各采购件的验收标准、与供应商的验收交接规程。
5.公司采购、研发、生产、技术部门,可对供应商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但应注意公司产品核心或关键技术不扩散、不泄密。
6.公司对重要的、有发展潜力的、符合公司投资方针的供应商,可以投资入股,建立与供应商的产权关系。
九.附则
本办法由采购、配套部门解释、执行,经总经理办公会议批准颁行。
读供应链管理心得
在信息时代的带动下,现代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质量、技术的竞争,更多的是成本的竞争,而成本的竞争也由过去的原材料的竞争演变成了技术成本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供应链,物流成本的降低。供应链运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从而供应链管理想当然的被放到了企业管理的首位。
通过课本的学习,对供应连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了概念性的了解,但是没有实践经验,没有动手的机会,通过这次实习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对供应链的实际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跟踪了供应链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和原材料供应商的开发、合作、谈判、供货、评价,终端客户的开发、货物的生产、单据的填写、货物的运输、合同的签订、账款的结算等环节。
其中让我影响最深刻的是单据的填写,因为整个外贸做完有很多的单据,并且不能有一处错误,有了错误就意味着要重新填写,更麻烦的话还要到银行、货代那里去修改,更有可能导致货物不能出港或者不能在目的地进港,从而导致不能如期交货,给公司和客户带来很大麻烦。在我实习期间公司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装船单填错了,给客户发错了货物,没办法只能把货物原路运回,但是时间不够不能等到下班船,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进行空运,还好货物的数量不是很大。因此公司的业务员特别注意单据的填写,国外客户的开发不容易,成本也比较高,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填好的单据总要经过几个人核对后才确认。
刚开始我不以为然,不就是一套简单的单据吗,也就是些简单的数字、英文字母,再加上一些表格,把那些数字用简单的数学运算处理一下填到相应的位置就可以了啊。可是经过几次动手以后我才发现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稍不留神就是一张错误的单据,在没有发出去之前是没有什么的,但是一旦成为一张真正的商业单据,就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从而细节的东西十分的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细节决定一切,细心是每个人必须养成的一个习惯。
供应链管理的心得体会
通过近期两周的供应链管理课程学习,我对供应链链条的整合、供应链的工作方式以及供应链的结构与创新等层面的理论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感受。
其中有一点,也是整个供应链流程最为核心、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Push——Pull模型策略的选择,两种模型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以及可盈利空间,也长期关系着市场竞争力与企业存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供应链模型在任何的市场交易活动中都无不存在,而我们也可以看到Push模型在很大程度上长期占据了领导地位,从古时候起沿街吆喝着卖烧饼到如今的自动化烧饼生产、预定、销售等等,无不存在着Push模型的踪影,所以push模型本身有它不可替代的优点:有计划的为一个目标需求量提供平均成本最低、最有效率的产出,而且可以用现货品的实时提供把握商机创造利润,但在市场活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Push模型的缺点也越来越严重,在当市场需求不如预期而未能销货时,推的越多,库存积压的风险就越大,以至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颠覆企业。
自然的Pull模型成了继Push模型之后的一个亮点,它通过消费者导向或需求导向由消费者购买产品后,经由销售时点情报的数据收集,启动供应链零售店经由EDI向物流中心产生自动补货要求。物流中心经由EDI向制造商产生自动补货要求,制造商再快速自动或生产,并经由EDI事先寄货通知给零售店,物流中心采取跨库作业,减少入库时间,以使货物很快送达零售店。当然这样做,为顾客提供量身订制的产品与服务,使它快速适应市场化发展,大大的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但是这样的响应客制化需求的成本也非常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很大的延缓了商品面向市场的时机,对企业来说也是很大的一种风险。自然的,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市场的真实案例,比如:小米盒子、小米手机、乐视盒子等等,都采用了饥饿营销的策略,我们可以归结为采用了Pull模型策略,虽然不全是,在实际的购买活动中,大大的降低了消费者的预期,最终也导致了不少消费者选择放弃,我本人就是一个案例,在无耐的等了一个月,还是无所获的情况下,宁可花高价钱购买其他品牌类型的机器,我想这并不是个例。
所以通过以上陈述,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单靠某一种模型策略,无法适应也无法长期应对市场的变化、发展,何谈企业做大做强;所以,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公司等,根据自身公司的特性,在不同的领域采用了Push——Pull相结合的策略,自然的,衍生出了不少这方面的智能化系统,诸如:中国电信的IP决策支持系统、沃尔玛的客户需求分析系统……当然,智能化系统未必能够智能,只是我们能够在决策的过程中,分析与参考,但在通常的情况下,误差一般不会很大,企业可适当的规避风险。另外,在针对模型级别的选择之下,我们甚至可以针对企业不同的产品特征进行二级、甚至是三级的Push——Pull模型的选择,从一定程度上,也同样会减少企业的市场成本与风险。
关于Push——Pull模型的选择,在大数据的领域中,无法脱离企业的业务与产品数据,也不可能靠拍脑袋来进行预测,所以一方面结合智能分析与预测系统,另一方面也要进行人工干预,以确定Push——Pull的临界区域,相信在不断的分析、运作、调整、优化之后,企业的发展应该能够大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