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目标
数学课程规划
年级科目任课教师初中数学授课内容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课时计划中考分值(七年级上册)正数和负数正确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211有理数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及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用相反数的意义化简符号,理解绝对值的概念与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掌握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正确地画出数轴,并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和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4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加法法则,掌握异号两数相加运算法则,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4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体验把减法转化为加法的转化思想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2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有理数的乘法有理数乘法法则,多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符号的确定,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根据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的简单运算,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4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理解倒数概念,会求有理数的倒数,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掌握运算顺序的确定和性质符号的处理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科学记数法与近似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有效数字概念的理解能将一个有理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已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出原来的数,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保留有效数字23整式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及多项式的项及其次数、常数项的概念,区别单项式或多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及多项式的项及其次数、常数项的概念,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的系数和次数。2整式的加减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在多项式中找同类项并正确合并同类项,用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理解同类项的概念,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掌握做题步骤4从算式到方程能验证一个数是否是一个方程的解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及解方程,学会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2等式及性质学习运用等式两条性质解方程;理解等式含义并掌握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解方程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探索并发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4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掌握去括号法则解方程,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去分母解方程法则了解“去括号”是解方程的重要步骤,准确而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带有括号的方程,会运用等式性质2正确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会用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掌握做题步骤会根据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多姿多彩的几何图形识别简单的几何体是重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难点,能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形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415直线、射线、线段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会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线段的中点概念,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能用几何语言描述直线性质,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3角角的表示和角度的计算,角的适当表示,角的大小比较和角平分线的概念,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正确求出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学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角度的计算,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会画角平分线,了解方位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4(七年级下)相交线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及对顶角性质与应用垂线的定义及性质及垂线的画法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掌握垂线的性质,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4平行线及其判定掌握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方法的应用,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理解平行线的意义,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理解并掌握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4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并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并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题4平移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2实数理解实数与数轴的意义对应关系及分类,并掌握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理解实数的概念并掌握实数的表示方法23平方根掌握平方根的概念,并会用平方根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并掌握平方根的写法和应用2立方根掌握立方根的概念,并会用立方根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并掌握平方根的写法和应用2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序数对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正确画坐标和找对应点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的坐标的意义,会用坐标表示点,能画出点的坐标位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及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综合应用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并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主要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4二元一次方程组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意义,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认识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23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思想”,会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4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能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运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配套与设计的应用题使学生会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3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使学生会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针对方程组的特点,灵活使用代入法、加减法等重要方法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掌握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过程中化三元为二元的思路2一元一次不等式、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会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渗透数形结合思想2不等式及其性质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并正确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掌握不等式的性质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寻找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建立不等关系,并根据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并用用去分母或去括号的方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解法,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掌握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常规方法,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4
统计调查全面调查的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绘制扇形统计图,抽样调查、样本、总体等概念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分层抽样的方法和样本的分析、归纳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会画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了解抽样调查、样本、个体与总体等统计概念,感受分层抽样的必要性,掌握分层抽样的方法69直方图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并确定组距和组数,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理解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学会制作频数分布表,学会并掌握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的画法,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3(八年级上)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掌握,把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画钝角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会画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36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及证明,掌握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理解三角形的外角,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2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多边形及有关概念、正多边形的概念及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导了解多边形及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能通过不同方法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并会应用它们进行有关计算2全等三角形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领会应用“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的方法,并掌握理解利用“斜边、直角边”来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6角的平分线的性质领会角的平分线的两个互逆定理,两个互逆定理的实际应用理解角平分线的两个互逆定理,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应用2轴对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掌握轴对称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3画轴对称图形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直线的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什么叫做轴对称变换,会作出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利用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规律,能作出关于x轴、y?轴对称的图形21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及应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应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学习32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与证明,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探索等腰三角形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及其推理证明过程,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3整式的乘法掌握并灵活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运算理解并掌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单项式乘单项式、乘多项式及多项式乘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53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及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并正确应用乘法公式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并且懂得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整式的除法熟练掌握除法运算法则的推导,以及法则的正确使用理解并掌同底数幂相除,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及多项式除以多项式或单项式的法则的推导和应用3因式分解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感受其作用,掌握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关系,掌握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以及它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会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正确地确定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会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3分式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了解分式概念,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2分式的性质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约分或通分23分式的运算灵活运用并熟练掌握分式乘法、除法和乘方的混合运算,熟练地进行异分母或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法、除法和乘方的混合运算,熟练地进行同分母或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3分式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检验分式方程解的原因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会按一般步骤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3
(八年级下)二次根式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及综合应用性质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利用性质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23二次根式的乘除正确依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正确依据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理解=(a≥0,b≥0),=(a≥0,b≥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能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及化简,并会判断二次根式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的加减探索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方法和准确地进行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理解同类二次根式,并能判定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熟2二次根式的综合应用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乘法公式的综合运用练应用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法法则及乘法公式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2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及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4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2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尤其是几何图形题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综合应用题目2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理解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45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理解并掌握用边、对角线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4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的关系及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6函数掌握变量和函数的区别,会判断函数,并会根据题目列出函数关系式理解函数的定义,理解变量与自变量的定义,把握好函数的判断212一次函数准确掌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及平移规律,用函数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和一般形式及特殊形式,掌握函数的性质及性质应用5数据的集中趋势认识并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的区别与计算,并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并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及所表示的含义23数据的波动程度会求一组数据的方差,并用方差做出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极差和方差的定义,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2(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三种特殊形式,能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理解二次根式的根的概念2解一元二次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灵活应用合适的方法解方程掌握用直接开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及因式分解法解医院二次方程的条件和步骤,掌握根与系数的关系并应用4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建立数学模型,找等量关系,列方程使学生会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初步掌握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弄清实际问题的背景,挖掘隐藏的数量关系,把有关数量关系分析透彻,找出可以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相等关系,正确的建立一元二次方程4二次函数的认识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形式,正确理解二次函数的各项并能判断出来,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317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灵活应用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像,并根据图像探索函数的性质并灵活掌握,掌握图像的平移规律,能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8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用函数图象法求方程的解以及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复习巩固用函数y=ax2+bx+c的图象求方程ax2+bx+c=0的解,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二次函数自变量的范围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使学生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确定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二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
图形的旋转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理解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理解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3中心对称利用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对称点的概念,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及其运用解决一些问题,区别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等概念理解,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的概念2课题学习图案设计如何利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它们的组合得出图案利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这些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设计出称心如意的图案2圆的有关性质灵活应用圆的性质进行相关题目的论证和计算理解圆的两种定义,理解并掌握弧、弦、优弧、劣弧、半圆等基本概念,能够从图形中识别,垂径定理的学习,圆周角、圆心角的理解和应用4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掌握识别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探索并了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能够利用公共点个数和数量关系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间的数量关系2正多边形和圆探索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了解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并能进行计算了解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了解正多边形的中心、半径、边心距、中心角等概念2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明确扇形中各元素与圆锥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会计算弧长、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并会解决实际问题,2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事件的特点,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定性分析,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初步理解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并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定性分析,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时的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2用列举法求概率通过实验理P(A)=n/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题目,正确理解和区分一次试验中包含两步的试验,用树形图法求出所有可能的结果理解P(A)=n/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其中A包含)的意义,会用列表的方法求出:包含两步,并且每一步的结果为有限多个情形,这样的试验出现的所有可能结果,会用梳妆树状图求出概率23用频率估计概率对概率的理解,理解用模拟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合理性,会对简单问题提出模拟实验策略当事件的试验结果不是有限个或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要用频率来估计概率,通过试验,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进一步发展概率观念。2(九年级下)反比例函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24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运用,并规范的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分析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能简单运用3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构建反比例函数的数学模型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构造,掌握用反比例函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这一数学模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根据所给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综合问题,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实际问题-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过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给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综合问题3图形的相似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会根据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并会运用其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知道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2相似三角形会运用判定条件和判定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和实际问题理解相似的概念并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初步掌握相似的判定方法,理解并初步掌握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4位似掌握位似图形的画法,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了解四种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的异同,并能在复杂图形中找出这些变换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了解位似与相似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会用图形的坐标的变化来表示图形的位似变换2锐角三角函数理解余弦、正切的概念,熟练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有关计算,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推导过程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推导并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锐角度数39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直角三角形的解法,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方位角问题,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利用所学知识把实际问题解决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投影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征,在投影面上画出平面图形的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正投影的含义及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了解正投影的概念,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3
三视图会画图形的三视图所呈的平面图掌握图形的三视图13
小学数学学习计划作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作文栏目为大家带来种类最多关于学习的作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新课标内容标准
第一环节)小学数学新课标第一学段内容及其具体目标(内容在幻灯里面)根据本段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5、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6、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7、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8、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9、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第二环节)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九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认数”、“加法”、“减法”和“乘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和“认识角”。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测定方向”和“你能跳多远”。
“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学习整数除法计算的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单元。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尼完成了表内乘、除法的学习。通过有余数除法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拓展对表内乘、除法的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继续学习除法的笔算打好基础。同时,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也能进一步拓宽用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认数”主要是认识1000以内的数。和传统教材比较,之氢要增加这个教学单元,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比较少,增加这个循环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经验,从而为认识更大的数铺设台阶,提供帮助;第二,课标对四则计算要求有所降低,加、减、乘、除的计算结果主要集中在1000以内,加强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四计算结果的把握能力;第三,由于认识1000以内数时可以借助直观操作来学习,这便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加法”和“减法”主要教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通过教学,学生基本完成小学阶段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学习。
“乘法”主要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这是学生学习多位数乘法的起始单元。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原理,掌握其基本计算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整数乘法计算的重要基础。
“分米和毫米”主要教学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以及相邻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十进关系。通过教学既可使学生对常用长度单位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也能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的面积单位提供支持。
“认识方向”是二年级(上册)教学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并学习用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初步总结,也是进一步学习用方向和距离这两个要素确定物体位置的基础。
“认识角”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既可为进一步认识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作准备,又能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理为丰富的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统计”主要教学用不同的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有利于学生巩固对简单统计表和“方块图”的认识,提高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增强数学思维的逻辑性。
测定方向,是结合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认识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主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对有关方位的认识,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你能跳多远,是结合“统计”单位的学习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教材“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线索安排活动,充分展示了数学方法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独特价值。
(第三个环节)
第四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教材分三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1—2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认识余数的意义和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段,第3—4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简单计算。
第三段,第5—7页的练习。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通过分组操作,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
所谓有余数的除法,是根据在整数集中除法运算不是总能施行的情况,而对于除法运算的意义所作的补充规定。即,如果两个整数相除不能得到整数商,那么被除数中最多含有除数的个数,叫做不完全商;所余的部分,即被除数减去不完全商与除数乘积所得的差,叫余数。像这样的除法运算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可根据教材安排的活动线索,着重组织好如下几个步骤的活动。第一,让每个小组准备10枝铅笔叵10根小棒,提出:1枝铅笔,每人分2枝,结果怎样?每人分3枝,结果怎样?每人分4枝、5枝、6枝呢?要求学生根据上述问题有次序地进行操作,并把操作结果填捕中。第二,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把操作结果进行分类。第三,根据分类情况,即时指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出示一道有余数的情况,尝试列出不同的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要恰当把握第2页“想想做做”的教学要求。
第2页“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三道题,重点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指导学生练习时,应注意三点:第一,要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叵看图写算式,不应该让学生脱离直观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要关注已知总数、份数、求每份数及剩余数的操作,因为这样的操作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完善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第三,要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可以让学生根据写出的算式,再说说具体的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在表达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认识。
3、借助直观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
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主要有三条:一是把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活动经验;二是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的已有知识;三是对有余数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借助直观理解:要求7个桃,每盘放3个,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就是求7里面最多有几个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计算7÷3的竖式,分别思考:竖式中的7表示一共要分7个桃,那么竖式中的6呢?6是怎样算出来的?竖式中的1表示什么意思呢?1又是怎样算出来的?从而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确认识计算有余数除法的过程。
4、在学生初步理解算法的基础上,要及时提升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思考水平。
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不能仅仅停留在直观水平上,要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掌握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的方法。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试验和调整。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基础。教学“试一试”时,一方面要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情境思考17÷5时应商3。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由此,再通过相关的对比练习,使学生在比较中逐步强化这一思路。
5、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
“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有余数除法计算中的一个规律。但严格来说,“余数要比除数小”其实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一条法规,是探索和理解试商方法的逻辑基础。因此,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在学生积累一定的计算有余数除法的经验后,通过对几道题的计算过程的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发现规律;二是在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后,让学生在进一步操作和思考中理解这一规定的合理性。教学时,可能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灵活进行安排。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典型错例的比较,以及类似□÷□=4……2这样的填空题让学生巩固认识、加深理解。
6、启发学生依据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材第4页“想想做做“的第4题,第5-7页练习一的第4、11、12、14题是需要用有余数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应联系具体情况,使学生认识到:只要是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平均分),不管是否分完,都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此外,还要注意帮助学生认识到,有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列式计算后需要根据计算结果和题意作进一步的思考,才能确定答案。如,搭一个棱长是2的正方体,需要8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那么27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搭多少个?通过解答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个环节)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除法和学会了表内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巩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打下重要基础。教材首先安排了一组分铅笔的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时会有剩余,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中的一个实例,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介绍余数的名称和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读法。接着让学生“试一试”,把其余两个平均分有剩余的实例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在“想想做做”中再由“按每几个一份来分有剩余”的情况引出“平均分成几份有剩余”的情况,从而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本课教学重点是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难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学具(每个学生准备小棒)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游戏导入,激发探索欲望。
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猜猜看”。(课件出示一组标有序号的,依次画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圈,教师背对屏幕,请学生说出序号,老师猜出是什么颜色。这个游戏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且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小朋友们学完了这节课,也能和老师一样能猜出圆圈的颜色了。
第二环节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我分四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分一分。利用课件创设小朋友分铅笔的情景,引导学生讨论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然后指导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里把10枝铅笔分别按每人2枝、3枝、4枝、5枝、6枝分给几个小朋友,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这样通过把10枝铅笔平均分的操作活动,获得了对“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并为后面抽象“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
第二层次观察分类。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汇报交流,通过交流确认每次分的结果。接着组织学生观察表格,引导学生把分铅笔的情况进行分类,得到一类是正好分完,另一类是分后还有剩余,课件将这两种情况分两张表格出示。这样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突出了“剩余”这个概念,让学生对“余数”有初步的感知,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第三层次写算式。首先组织学生观察第一类分法的表格,让学生说出算式,并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接着组织学生继续观察第二类分法的表格,引导学生根据其中一次分得有剩余的过程和结果写出除法算式,引出“余数”这个概念,并结合板书,介绍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写法以及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接着再次组织学生观察比较10÷5=2和10÷3=3……1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由此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其实际意义。通过这一层次的教学,使学生把具体感知进行抽象,形成了“余数”的概念,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获得了探究新知的活动经验。
第四层次试一试。组织学生把其它几种分得有剩余的情况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然后组织同桌互评,全班交流,并读读算式,说说各部分的名称。这样让学生再次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抽象为有余数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巩固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名称。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结合书上习题,我分两个层次进行巩固。
第一层次操作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先引导学生自己摆一摆、填一填,再组织交流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平均分后有剩余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理解。
第二层次对比练习。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看图根据不同的描述独立完成两道填空题,然后引导学生对平均分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使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课堂上的一个小高潮,在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找到方法后,让学生来猜一猜。这个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设计,我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为学生提供操作、观察、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概念的探究任务,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的数学复习计划
现在马上要进入小学最关键的时候了总复习,一份好的数学复习计划可以让自己更好的复习,看清重点。数学的复习重点如下:
第一部分重点复习数的知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的意义和性质及其相关知识点,还包括数的整除知识。
第二部分重点复习数的运算,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解方程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等。
第三部分重点复习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包括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正反比例意义及其判定等。
第四部分重点复习量与计量的有关知识。包括质长度、面积、体积(容积)、时间等的单位及其进率,单位之间的换算与化聚等。
第五部分重点复习几何形体的相关知识。包括线与角的概念、判断、度量、操作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周长与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的计算。
第六部分重点复习各类应用题。包括基本的数量关系,简单应用题、两、三步计算的一般复合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方程和比例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等。
新学期目标
新学期,新气象。一切都是新的:新书?新本子?新知识……
当然,还得有一个新目标。
目标1:做作业?写字篇,做作业不得有半点马虎,做完后仔细检查。作业字迹工整?清楚,提高写字速度?质量?准确率高,认真完成作业。写字做到少写错字?字有笔锋、写慢字?写好字写字做到三一:眼离书本已尺,胸离课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等写字要领。
目标2:用功篇,每学一课之前先做一些预习和习题;课堂上写完课堂作业再做一些习题。学过之后复习并且做一些习题和考试卷;有时间就练习写钢笔字或毛笔字;每天写3道数学题目;再做一些语文小练习。
目标3:职业篇,对自己的职业负责,早点到学校,先去包干区打扫卫生,打铃时再上楼收语文,收好后交上去,然后收齐十组英语作业,并检查,如有没做?忘带及时记录并汇报。
订了目标,学习就会有进步,学期结束后成绩不会低的。虽然在学习时会感到太苦了,但是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方为人上人呀!
2011版数学新课标
目录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第二学段(4~6年级)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第二学段(4~6年级)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4、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数学思考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数学学习计划
数学的学习在我们小学生学习阶段就是我们的重点存在,大家一定会认为小学生的数学不用太过于重视就可以轻松的拿到高分数,但是小学生阶段就是打好学习基础和养成学习习惯的阶段所以小学数学学习计划对于大家的数学学习还是非常重要的。
1、按部就班:数学是环环相扣的一门学科,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整个学习的进程。所以,平时学习不应贪快,要一章一章过关,不要轻易留下自己不明白或者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2、强调理解:概念、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每新学一个定理,尝试先不看答案,做一次例题,看是否能正确运用新定理;若不行,则对照答案,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3、基本训练:学习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当然莫要陷入死钻难题的误区,要熟悉高考的题型,训练要做到有的放矢。
4、重视平时考试出现的错误:订一个错题本,专门搜集自己的错题,这些往往就是自己的薄弱之处。复习时,这个错题本也就成了宝贵的复习资料。
数学学习目标
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数学,比如商店铁拉闸门,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买菜的几斤几两、日历上的几年几月几日,还有一些容器体积的计算上都与数学有关。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几件常见的事吧!
早上起床,当我们睁开朦朦胧胧的双眼,第一眼就向闹钟看去,闹钟上的数字,就是生活中的数学。因为我们一天的时间是时针转24圈、分针转1440圈、秒针转86400圈得来的。那24×30=一个月,一个月×12=一年,这就是时间的数学。
平时,我们都要去的菜市场里也离不开数学。星期天,妈妈带我去买菜,菜场里面的菜是1.5元一斤,妈妈准备买3斤,可是,我看到菜场外边的菜,只有1.2元一斤,而且还比里面的菜好,我劝妈妈到外面去买,这样不仅买到的菜新鲜,而且更便宜。我给妈妈算了一番:1.5×3=4.5(元)1.2×3=3.6(元)4.5-3.6=0.9(元),说得妈妈直点头。接着又到了一个卖白菜的摊子前,妈妈和卖白菜的人讨价还价起来,最后,以一斤八角钱,买三斤,送一斤的口头协议买了三斤大白菜。妈妈问我:“我这样买菜,每斤便宜了多少钱?”我想了想,对妈妈说:“便宜两角。”若得卖菜阿姨直夸我。回到家里,妈妈问我:
“你是怎么算的?”我笑了笑说:“我先算3斤大白菜×0。8元=2元4角,再算买3斤送1斤=4斤,然后再算2元4角÷4斤=6角,那8角-6角不就等于2角了吗!”这些就是生活中的单价×数量=总价。
我平时都要跟着妈妈乘公共汽车去新华书店,公交车一分钟行驶一千米,大约二十分钟就到了。妈妈问我:“我们家离新华书店距离大约有多少千米呀?”我一边用手指比划着一边对妈妈说:“大约二十千米。”这就是生活中的速度×时间=路程。
“勤动脑+勤动手=成功”这是我通过实际生活所悟出的道理,也是我一般的解题顺序。我总要先读懂题目,掌握其中的关系,列出算式,一步步地解答。有时,还要通过画图的方式,来理解题目。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数学,在等着我们去寻找、去发现。 评析:平日里我们总要和数学打交道。外出购物,出门乘车,计算重量等等,同学们应该灵活应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对所需要解决的钱或路程等做出计算。通过上面这位同学的切身体会,应该使我们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就在每个同学的身边。学习数学并不是为了解题,只要你勤动手、勤动脑,你也能得到数学这个朋友的大力帮助的。
这样既可以有效地避免错误发生,又可以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所说的:数学是我们的朋友,怎么可以走出课堂就把朋友忘记了呢?多亲近这个朋友,也就会得到这个朋友的大力帮助的。
“雄鹰搏击长空,海燕唱退惊雷”。新课改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希望我们在新课改的阳光下插上理想的翅膀放飞自己的心灵,在课改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小马虎漫游数学王国
小马虎,是德育小学四年级的小学生。他样样都好:脑子好、身体好、体育好.唯一的不好就是很马虎,瞧,就因为这个原因,
他的数学成绩老是上不去。
一天晚上,小马虎由于数学考试考到了96分而非常高兴。他的
父母带着他去商场逛了一圈后,他回来后很快就进入了梦乡。这天夜里,一个头发剃光的老头出现在他的梦中,对他说:“亲爱的小马虎同学,我是数学王国的知名博士,听说你的数学很不好,我想带你到数学王国去看看,好吗?”小马虎满口答应。可是,博士刚把小马虎带到城门口,马上就不见了他的踪影。小马虎刚想进去就被士兵们给拦住了。“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进去?”小马虎急了,他气得直跺脚。“让你进去也行,就是你先得回答我们的问题,答对了才行。”士兵说。小马虎很爽快地说:“好的。”只见士兵拿出一块板子,上面出了一道题:一个杯子向空瓶倒入水,如果倒进3杯水,连瓶重440克,如果倒入5杯水,连瓶重600克。请问,一杯水和一个空瓶各重多少?”“这可难不倒我!”小马虎又开始自吹自擂了, “一杯水重200克,空瓶重80克。”“小马虎呀,小马虎,你可真马虎。”他忽然看见城里有博士的身影,为了进城,他在沙上重新算了一变,呀!原来是水重80克,瓶重200克。他又跑过去,陪着笑脸对士兵说:“士兵大哥,您看水重80克,瓶重200克,对吗?”士兵听到正确答案,才放他进去。
来到数学王国后,小马虎看到了许多与数学有关的地方。如“125+8超市”,“1+1童装”,“48-6水果店”。他刚进去不久,就被两位士兵给捉走了。原来,这两名士兵是奉国王之命来请教小马虎一道数学问题的。
小马虎来到国王面前,国王马上迎接了小马虎,还把他冥思苦想数月的题目告诉了他:一只平底锅上能煎两只饼,用它煎一只饼需要2分钟。问煎3只饼最少需要多少分钟?小马虎思考了一会儿,说:
“先把两只饼放在上面煎,一只饼的一面煎完正面后把第3只饼放上去,然后把另一只饼翻一个身后继续煎,而第3只饼的正面煎完后再把那只只煎了正面的饼放上去一起煎,这样3分钟就完成了。”国王听后非常高兴,就说要答应小马虎一个愿望。小马虎说:“我只想回家。”
“小马虎,小懒虫,起床了!”小马虎被妈妈的呼唤惊醒了。“这原来就只是一场梦呀!小马虎自言自语道。
数学学习目标
生活中的数学(1)
生活中处处蕴藏着各种数学小知识,在生活中我们就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各不相同的难题。我就有一次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历。
一天下午,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明媚的阳光暖人心田,和煦的微风拂面而来,处处都是春的气息。就在这样一个好天气里,我与爷爷携手出门买生活用品。第一个要买的是矿泉水,我们来到了矿泉水专卖区。只见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水摆满了售货架,他们大小、形状、包装各不相同。我对这售货架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最终选中了一个大瓶的矿泉水,价格为1.6元。爷爷也大致看了一遍,指着货架底端的一箱小矿泉水说:“你看,这一箱水12瓶却才
7.8元,不是更便宜吗”“这可不一定,他们的量不一样,不能按价格对比,得算才行”我又接着说,“小瓶水每瓶为500毫升,共有12瓶,所以500×12=6000(毫升)是小瓶水总量,换算后即为6升。而大瓶水每瓶为1.5升,6÷1.5=4(瓶),也就是说4瓶大瓶水等于十二瓶小瓶水,而4瓶大瓶水的价钱就是单价1.6×数量4=总价
6.4(元)。6.4元小于7.8元,所以大瓶水比小瓶水便宜。”爷爷恍然大悟地点点头,说道:“原来是这样!”
看,数学多么实用,它不局限于教科书,它也可以在我们生活中巧
妙运用,发挥作用。
生活中的数学(2)
数字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东西,从电脑中的一根线路到一个大型
软件,都是数字编成的程序。但我以为数字仅存于电脑与程序里,不过有一件生活中的区区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事情发生在春游的上一个周末:我和同学一起去超市买春游的食物,第一次在没有家长的陪同下去超市。
我们按约好的时间地点碰头后,走进了超市。我们各自拿了“妙脆角”、“薯条”、“高百奇饼干”······许多吃的,我手里拿着棉花糖时问了一句:“现在要多少钱了?”我一开始让他数好钱数,但他说数不清了。原来它被两个两位小数价格的商品搞混了:十点八四元的“口力散装糖果”和十一点五七元的“台上散装精致果冻”,他把十一点五七元听成了十五点一七元,把十点八四元听成了十八点四元,两个合算成了三十二点五七元,我想了一下说:“这两个应该是二十二点四一元。”他连忙说:“对不起啊,我数学不好。”我说:“没事,是我没说清楚,怪不得你。”我怎么能受他的道歉啊!结果我们重新数了一遍,现在推车里有二十二件商品共129.4元。我和同学一共有150元的纸钞。我和它又去买了几件东西,还在“商品查阅机”上算了一遍。然而他突然想到主食还没买,就急急忙忙地去买了些面包之类的面食,下楼时又把价格给忘记了!我们又得重新算一遍,当他准备一个一个算的时候我想到我们其实不用算价格,只要钱够就可以了呀!你猜我们结账出来后发现买东西一共花了多少元?正确答案是150元(应该是150.2元,买了一个两角的袋子)出来后我还纳闷怎么没找我钱呢?一看发票才知道正好150元。我们又面临了一个难题:因为我和他买的东西较多,他买东西价钱一
定超过了50元,(他只出了50元)有些钱是我补贴给他的,怎样让我们谁也不帮别人付钱。我心里有点小激动,因为在生活中遇到了实际问题,以前只是在作业本上做过。我说:“你买的东西少一些,只要把你买东西的价钱算出来,再用总价钱减去你的价钱就是我需要的价钱,真是SO,EASY!”我用凑整数的方法快速的算出他要付60.54元“150.2元减去60.54元,嗯——89.66元!再减去50元就是10.54元!你要付给我10.54元。”
他把钱给我后,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数字无处不在,世间万物都包罗着数字。数字还是那么的重要、神奇,可以解决许多事情。“数字”当然更重要!
数学学习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4、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段目标(第二学段)
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2、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识图、作图等技能。
3、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数学思考:
1、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5、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6、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