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戒规则
教育惩戒是育人的必由之路
当今社会,虽然文化水平在稳步上升,但社会教育却频频出现状况,学生上课睡觉,逃课,顶撞老师,甚至出手殴打,这类事情层出不穷,尤其是在大城市。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更好的完善社会教育,所以,我认为,教育惩戒是育人的必由之路。
实施教育惩戒,树立良好学风。上课精神散漫,神游天地,这不应该是中小学生接受知识的状态。每一次老师的提醒和警告,成为了部分学生的耳旁风,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懒散无力。这个时候,教育惩戒的必有性就凸显出来。因为有了惩戒,学生才会有所顾及,有了惩戒,才会有一个乐学有恒的良好学风,所以,我认为,教育惩戒是育人的必由之路。
实施教育惩戒,提高思想道德素养。知错不改,顶撞老师,违反纪律,这类学生使老师们最是头疼,实施教育惩戒,自然成为了最好的选择。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使学生的行为规范,文明有礼。所以,我认为,教育惩戒是育人的必由之路。
育人,培育人才,培育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才。想要育人,那必须得有一名优秀的老师去教导学生,因为老师是学生在学习征途上最重要的一名角色。但是,只有优秀的老师是不够的,学生自己的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育惩戒就是对学生的约束,约束学生成为一个思想道德素养高,学习态度端正,尊师重长,乐学有恒的人,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成为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鲁迅在描述他幼师的启蒙老师时,写了这样一句话:“他有一把戒尺,但不常用。他有跪罚的规则,但不常用。”我希望当代的学生能遵规守纪,只要人人做一名三好学生,就可以让所有的老师成为像鲁迅启蒙老师那样,有戒尺,但不常用。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当今社会的教学质量,更好的完善社会教育,我认为,教育惩戒是育人的必由之路。
教育需要适当惩戒
学生被老师扇耳光,被老师逼迫去打扫厕所等事件时有发生,不断地被曝光。老师对学生们进行这样的惩罚,是令人憎恶的。但是,学生殴打老师,甚至持刀杀害老师的新闻也屡见不鲜。所以,我认为惩戒是必须的,但惩戒需适度。
惩戒是什么?它不是体罚,更不是老师用来折磨学生的工具。它应该是一种管理学生,规范学生行为的措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要学生进入了学校,就应当被约束,被规范。学生犯了错,老师应适当提醒,防微杜渐,而不是等到发生了极端事件发生后,再去挽救。因为,那时候的挽救,已经是悲剧了。
学校或老师应当如何控制惩戒的力度呢?俗话说,有再一再二,无再三再四。既给机会,又不纵容,这就是惩戒的最好尺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青春年少的未成年人呢
当学生第一次犯错时,老师可以适当提醒。这样做,既不会让他滋生对老师的厌恶之情,又可以使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如果他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就可以对他进行适当的处理。
有时候,即使老师对犯错学生合情合理地进行处理,依然无法避免悲剧的发生。某市一家医院凌晨接到一位割腕自杀的男孩,原因竟然是老师提醒他不要在校内玩手机。老师一句简单的提醒,居然酿成了悲剧。
难道学校对玩手机的孩子们放任不管吗?当然不行。
这起悲剧告诉我们,告诉学校,除了把握好惩戒的力度外,还要向学生和家长公开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我认为,很多悲剧的发生,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原因,还有家长对孩子们过分的宠溺啊!
我们可以想想,为什么很多学校和老师宁可背负骂名也要去惩戒学生呢?因为惩戒是有作用的。通过惩戒一两个学生可以规范大多数学生的行为。惩戒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良好习惯,所以惩戒是必须的。如果放任学生们随意干自己想干的事,那学校和老师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呢
没有惩戒,部队里面的军人在与敌人打仗的过程中,早就当了逃兵;没有惩戒,马路中央早就乱成一片。惩戒就是一道防线,一座界碑,越过了线,就要受到惩罚。
但是,学生毕竟还是学生,惩戒虽好,但不可过度啊。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近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xx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惩戒权成了热议话题。
的确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由于缺乏保护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为学生管理问题发生了纠纷,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席。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让步。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谈管色变”。《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使大家扬眉吐气。
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呼声很高,范文网普遍有些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真正为教师代言,以后惩戒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气壮,不再怕家长和公众的说三道四。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育惩戒权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含体罚、打骂、辱骂,对其理解要准确。可见,没有具体实施细则的惩戒权,教师如何去用好是个难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因为惩戒失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惩戒权就可以让学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许教师可以使用惩戒权,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使用,而不是任性而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这也是每个教育人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育是出自于“爱”的,对学生的惩戒一定要出于“爱”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让学生知道。如果为了惩戒而惩戒,让学生感受不到你的关心、爱护,你的惩戒不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造成师生敌对,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再者对学生的惩戒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进行。教师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学生着急老师不急,等情绪冷静下来再进行处理。这样处理时就会更理智,更能把握分寸,不至于有过激行为,不会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另外对学生的惩戒要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进行。我们的古人说过“扬善于公堂,规过于密室”。这也应该是我们惩戒学生的准则。对学生惩戒尽量单独进行,惩戒目的是教育学生遵规守纪,使其知错能改。如果在公开场合对学生实施惩戒,会使学生失去颜面,容易造成师生敌对、冲突,或者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越来越难管。
教育惩戒实施方案,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标杆树立在哪里,使得教师能够真真正正地站起来管理学生。在教师社会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对于那些品质恶劣的学生管不得,教师的人身安危甚至缕缕被学生侵犯,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方案,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保证教师的人身安全。对于那些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们知道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还有一句话,学生犯点错误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如果一个教师能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真正服你,那么,这个教师也无需用教育惩戒权来为自己壮胆。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还是用平常心来看待教育惩戒权吧!
教育惩戒,施之有度-关于教育的作文
班级迟到现象可谓是一个最常见的班级问题,如何能够遏制住这一现象,想必无数个班级想了无数个办法。而某班的班主任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这样的规定:无正当理由迟到需要罚站,且以迟到的时间长短来决定罚站的时间。
这一做法看似能够有效防止学生迟到,但这没有针对问题,且弊大于利。
学生的心里成长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以迟到一分钟罚站十分钟的规定里,一分钟可能换来十分钟的心里摧残。作家三毛在上学时就受到老师严重的惩罚,导致心里受到摧残从而患上心理疾病,从疾病走出来花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那些在罚站的过程中受到的多少冷眼和嘲笑,都是非常不利的。
行动要以结果的成效为目的。在罚站的这个惩罚中,并不能带来实际的作用。虽然是罚站了,但学生不会意识到迟到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只会机械地认为迟到就应该罚站,这样不仅不能从源头上解决迟到问题,更不利于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正确观念的形成。周而复始,学生是因为惧怕罚站而不迟到,但依旧是没有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这就失去教育初衷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古时有教书先生戒尺惩戒,挥鞭教育。当学生有什么做的超出规矩的行为时,适当的惩罚是可行的。在中央颁属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教育惩戒”一词,是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都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惩戒”的轻重标注是什么?什么样的惩戒才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都需要教育机构、学校、班级以及从事教育事业的每一个人多深入思考的。
教育就是把一个个小幼苗浇灌、培育成参天大树的过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好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以百年树人之心培育学生,虽然路程曲折漫长,但从细微处入手,从小小的班级开始,适当施惩戒,奖罚并行,终会成就参天的树林。
读中教育惩戒规则有感
2021年的寒假,我把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从头到尾认真地读了一遍,感想颇深。《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不仅为教育惩戒提供了法律依据,还进一步规范了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学校根据规则依法履行教育教学义务和管理职责,同时也维护了我们学生的合法权益,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之所以称为教育惩戒规则,是指学校等教育场所,对违规违纪的学生进行管教、训导等让学生引以为戒,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规则中令我记忆深刻的条款有很多:
规则第七条,如果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及其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其中第三条:吸烟、饮酒或者言行失范违反学生守则的。我觉得身为一名学生,不该有违反学生基本守则的行为。这样不仅伤害了自己,可能还伤害了别人,百害而无一利。第五条:打骂同学、老师,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既然是一名学生,就不该有打骂学生、老师的行为,这样不配当一名学生,我们不但不能打骂学生,还要保护比我们弱小的同学,乐于助人,这是我们新时代小学生该有的一项基本品德。
规则第十二条,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不得有的行为。其中第一条是“以击打、刺伤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我想说,虽然学生犯了错误,但不能对其造成身体痛苦,这样不仅会给我们学生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还有可能造成心理伤害。第五条:因学业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我觉得成绩不代表一切,一个人最重要的应该是品德,成绩不是主要的,如果要我排列,我一定会是品德第一,成绩第二。所以,我赞成老师不能因为学生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
以上是我读了规则以后的几点的感想,我觉得规则实施以后,学校、社会以及家庭会更加重视我们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为我们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我们能更好的主动学习、爱上学习。
教育应该有适当的惩戒
自古以来,中国尊师重教。在春秋战争时期,从孔夫子此时起教育便开始流传开了,作为教育者,是受人尊重的。
2017年2月15号青岛市政府出台了《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中小学生对影响教育秩序的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惩戒。并且,应将惩戒规定向学生公开。
就是应该拥有适当的惩戒权,并公布拥有过大的惩戒权。男朋友个别的教师不会因此。全力利用对学生做出过重的处罚和提分,拥有惩戒权,小惩大诫,对孩子成长有积极意义,这固然是对的,但也不排除会产生其他的不良影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拥有惩戒权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它可以使学生身心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当然,过大的惩戒权也会造成身心的阻碍,所以拥有惩戒权适当就好。
其实国外早就有了教育惩戒权,比如韩国通过了教育处罚法,准许使用。长度不超过100c厚度不超过1c戒尺。对女学生的小腿五项当男生小腿十巷。还有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都有相应的教育惩戒权,效果很好,值得借鉴。
教育惩戒
近日,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称《规则》(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六至第八条为不同程度的惩戒具体方式。细读下来不免对一些条款产生疑虑。主要反映在这些条款中某些惩戒方式具有明显的不可操作性,并且有的将原本属于正面倡导的教育变成了限制学生的惩戒。
对于具有明显的不可操作性的条款,需要通过反复论证加以修订(譬如:“课后留校教导”、“要求家长到校陪读”、“改变教育环境或者限期转学”之类罚则在当下教育环境中是否可行?),而后者的教育内容惩戒化问题则应该在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得到必要的厘清和修正,以使教育惩戒不再成为惩戒教育本身的手段。否则,把正面倡导的事物变成了惩罚手段,会十分久远地影响学生正确教育价值观的建立。
譬如,《规则(征求意见稿)》中第六条(一般惩戒)中的第三款,对学生进行“适当增加运动要求”的惩罚;第七条(较重惩戒)第一款“暂停或者限制学生参加课程表以外的游览、社会实践以及其他外出集体活动”、第二款“承担校内公共服务任务”;第八条(严重惩戒)第一款“给予不超过一周的停课或者停学,要求家长带回配合开展教育”等。在上述罚则中,明显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便是把学校本该施加的正常教育教学行为变成了惩罚学生的砝码。
譬如“适当增加运动要求”,这本身应该是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措施,通过这么一规定,便将“体育”暗示为“体罚”,会误导学生对正常体育锻炼的认知,甚至使学生对体育本身的价值也会产生不正确的看法。
再譬如“暂停或者限制学生参加课程表以外的游览、社会实践以及其他外出集体活动”和“承担校内公共服务任务”,这样的表述会让学生误把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简单理解为出游玩乐,并且将承担学校公共服务任务这样的“正能量”行为视作对学生的惩戒,这与让学生树立起“劳动光荣”、“服务幸福”的人生观价值观岂非背道而驰
至于“给予不超过一周的停课或者停学,要求家长带回配合开展教育”一款,则完全背离了“惩戒”属于教育的一种特殊方式的特征,意味着学校基本放弃了对此类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于被惩戒的学生全然无补。
我们曾经经历过“劳动改造思想”的那个年代,把劳动当成了一种受人压制的无奈行为;我们也接受过一种教育,认识到“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那么,在今天这个新时代,我们需要十分谨慎地将正面引领的教育和反面惩戒的教育作个区分,莫将正面倡导变身反面罚则,从而在大力弘扬正气的前提下防止歪风邪气的滋长。
毫无疑问,惩戒,作为教育的一种特殊方式,会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存在下去,但是,无论如何,惩戒本身是以“教育”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缺位了,惩戒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变得毫无意义。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特此对《规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上述意见建议,来一个“实话实说”,不只是为了《规则(征求意见稿)》的修订完善,也在于希望教育者“规则意识”的普遍增强!
幼儿园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首先要当好一名幼儿教师,必须要拥有一颗童真、热爱孩子热爱工作的一份心,只有拥有了,这份心,你会得到更有益的收获。
记得刚开始来幼儿园工作时,我什么都不会,天天围着孩子转,而不是孩子围着我转,但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懂得了许多以前不懂不知道的事情,也学会了怎样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学会了做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让孩子更加喜欢你,记得前不久有位朋友问我,你天天带小孩辛苦吗?小孩哭闹了,你怎么办?我当时就面带微笑的告诉她在社会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辛苦不累的,虽然累,但是我觉得我的生活很充实很满足,我的笑容来自于这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因为这群孩子我的笑容从没有离开过,只有你真正付出的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赏,以前每当孩子哭闹时候,我就会特别烦特别累,甚至不想从事这份工作了,但这时我自己总会在心里默默的安慰自己说这都不是事,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只有什么事是你不愿意做得,时间久了孩子们熟悉了就会习惯的不管做什么才开始都会有一个适应期,这个期间过来就会慢慢习惯,并且喜欢,所以每当烦恼或者不开心的事情向你走来时,你都要学会心灵的安慰,自我安慰也是得到进步的第一步法。
孩子们一张张青春的面孔,孩子们的热情,孩子们的爱,已经温暖了我的心,我清楚的知道我从事的是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所走的是一条充满青春气息的绿色道路,我在给孩子们的爱应该是真挚的、无私的爱,在孩子们生病需要关心的时候最需要爸爸妈妈给他们带来关心、呵护,同时也需要老师悉心的照顾、关心着他们,我知道孩子们需要老师带给她们美丽的笑容,同时我也知道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能把这种坏的情绪给孩子们,孩子们的心灵是最纯净的海水,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真、善、美”,的童话,所以有不开心的事情,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要在他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张善良充满微笑的脸,每当我走进幼儿园都要换一个角色,不再是女儿,而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孩子们最喜爱的老师。
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在世界上来说都是重复着昨天的节奏,而我要告诉生活,我爱上这群吵闹孩子,因为这群孩子,我更加我爱上了这份幼教工作。
幼儿园教育惩戒规则的心得体会
新学期新气象,在刚刚结束的一个学期里,孩子们在宝宝班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充实的集体生活。为此,我们老师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我们看到孩子的进步,我们从心里感到欣慰。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现将本期的的工作进行小结如下:
一、以健康安全为核心,认真细致地做好保育工作。
1、注重孩子身、心健康。
把保育工作放在首置,对每一个孩子都倾注关爱,观察他们情绪上的变化,每天摸一摸、抱一抱孩子,用语言、行动告之对他的爱,使他们在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中渡过每一天。
2、严格执行班级卫生消毒工作。
班上老师每天必须按照制度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每天加强对幼儿毛巾、口杯、汤勺及餐桌桌布的清洗、消毒工作;各卫生死角的清洁;每周对幼儿被褥的紫外线照射。杜绝细菌、病毒的流传。将传染源拒之我班之外。为孩子营造一个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
3、加强安全教育,杜绝安全隐患。
教师注意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组织的合理性,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简单的安全知识教育如:不玩危险的东西,不做危险的事,不和陌生人说话等;严格执行幼儿园的接送卡制度;检查班级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发现物品损坏及时报修。以确保幼儿有一个安全、可靠的生活环境。
二、根据托班年龄特点,以本班孩子的兴趣为主,开展丰富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
入园时本班幼儿的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且生活行为习惯没规律,因此教师的责任不仅仅在于文化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渗透常规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方面的交流,归纳为:
1、情感上的交流。
在生活中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主题墙上张贴幼儿的全家福,让孩子在想念亲人时,情感也能得以托付。而每位教师则以“耐心、细心、爱心”来真诚地对待每位幼儿,使他们在离开父母身边也能同样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最后能很快适应并喜欢上幼儿园,和老师建立深厚的感情。
同时,与好朋友一起玩游戏,学会分享,同伴间的友爱,谦让。体现同伴间的友谊。
2、生活常规的培养。
因为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中家长过多的包办、迁就,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娇气等特点,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取多鼓励、多示范、大帮小等方法及时地帮助幼儿提高自理方面的能力。如:有些孩子习惯性的将鞋子丢给老师帮他穿,这时我们就鼓励他自己动手,或采取能力强的孩子来帮助他。除此之外,我们还以各种有趣的游戏形式开展学习:穿脱衣服;男孩、女孩入厕;洗手;刷牙;吃饭、喝水;等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鼓励幼儿自己动手,使孩子慢慢的形成一种较自觉的行为。渐渐地几乎班里的孩子都能做到自己的吃饭、穿脱鞋袜和简单的衣服,不依赖老师。
同时,我们还加强对孩子的文明礼貌的教育,使孩子从小接受文明的熏陶。
3、组织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这学期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分别开展了有趣的主题活动:《冬天不怕冷》、《树叶飘飘》、《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有趣的五官》、《小手真能干》等并渗透情感教育。如在开展《冬天不怕冷》主题活动过程中,恰逢圣诞节、元旦,因此我们向幼儿介绍了圣诞节的来历和庆祝方式,以及新年的由来,欣赏节日的环境布置等,培养幼儿从小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让孩子了解节日方面的知识。我们还带领幼儿看图书、听故事,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倾听的乐趣。
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我们不仅开展了有趣的秋游活动,还带领孩子户外游西湖,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季节的变化。此外,我们穿插了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建构、表演、角色游戏的开展,使幼儿在幼儿园能健康、快乐地全面发展。
为了方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情况和教师的教育教学;以及更好地体现家园互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这学期我们在“家长开放日”当天开展了亲子活动《彩带飘飘》让孩子与父母在玩玩乐乐中感受幸福,体验快乐。
在幼儿园举办的“新年亲子运动会”中,本班全体幼儿也积极地参与了入场仪式;喊口号;参与运动会的各种游戏项目,受到园领导及许多家长的好评,而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充分发挥了孩子的主动性、参与性,使他们的胆量得到了锻炼,让他们更自信、更快乐。
4、结合园内组织开展课题研究。
本学期,我班也参与、开展了音乐课题研究《跟着音乐动起来》。让孩子在充满音乐的氛围里,开心得玩;开心得唱;开心得跳。
三、做好家长工作是班级各项基础工作的前提。
1、充分发挥家教园地的作用。
以班级的家教园地为窗口,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配合我们的工作,如:在开学前,我们为孩子编排的号数、每周的活动计划、亲子游戏、家教文章、宝宝健康饮食、季节转换注意事项、幼儿儿歌大放送以及各类通知。这些内容定期更换,让家长能及时地了解班级工作、教育教学新动向。
2、通过各种渠道做好与家长的交流、沟通。
(1)向家长公布两位老师的电话。方便家长与老师间的沟通。
(2)充分发挥家长资源,调动家长更好地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
如:“亲子运动会”活动、“家长开放日”和秋游活动。
(3)成立家长委员会。本学期我班9号吴敏弘的妈妈成为我园家长委员会成员。
(4)定时或不定时地召开家长会。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表现、将为孩子开展的活动情况以及需要家长参与配合的事项。
(5)成功的组织家长召开一次育儿经验分享活动。
在本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将认真总结本学期工作的不足,继续努力,把班级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一场球赛要想精彩绝伦,除了运动员精湛的球技、观众的文明观战,还需要裁判的准确执法。正是裁判对比赛规则的严格执行,才能保证场上运动员最佳状态的发挥,该吹哨时就吹哨,该亮牌时就亮牌,甚至可以罚下场去。惩戒恰恰是为了让比赛更精彩。
人生如赛场,既有硝烟弥漫的竞争,也不乏波涛汹涌的暗战,虽不说是头破血流、你死我活,但也是你争我抢、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越是充满竞争的地方,越需要惩戒的存在,没有了规则的参与,一盘散沙,甚至是乌烟瘴气都在所难免。
曾几何时,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的许多教育方法蜂拥而入,不仅冲击了几千年的传统教育,而且也带来了社会思想的不断发展。面对琳琅满目的教育思想,我们的教育界一时间真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错觉,于是赏识教育大行其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标语张扬在校园上空,保护孩子的天性成为纵容娇惯的借口,无私地爱护成为“小皇帝”们的庇护伞,发展的眼光成为学生任性妄为的障眼法。戒尺的悄声消退,恰恰是飞扬跋扈的粉墨登场;惩戒的众人喊打,恰恰是无视规则的肆意生长;教师权威的颜面扫地,恰恰是目空一切的横行无忌。
当我们感慨“巨婴”的横空出世,当我们悲叹“啃老族”的层出不穷,当我们哀伤“精神缺钙”的难以理喻时,是否想过,高悬在教育头顶的那把达摩克利斯剑的陨落,恰恰是许许多多教育怪相诞生的缘由。
环顾我们的周围,蔑视规则者有之,逃脱责任者有之,心理脆弱者有之……尽管不能把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归罪给教育,但是缺失了惩戒的教育变得软弱无力却是不争的事实。今日的问题青年,今日的柔弱中年,今日的蛮不讲理的老年,多年以前,他们可都是在接受教育的少年啊。惩戒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了惩戒的参与,教育成为了苍白的说教,成为了“滥好人”的爱护,成为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混日子。
曾经,我们是那么厌恶“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粗暴式教育思想,我们是那么厌恶“道貌岸然”的学究式的师道尊严,我们是那么厌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等级森严的依附关系。于是我们迫切地希望打倒这一切,希望引入西方的教育思想,希望用国外的教育方法改造我们的教育,希望在教育上的“不破不立”。然而,你方唱罢我登场,看似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教育,如果眼中无“人”,那终将是一种失败的教育。“过犹不及”的古训恰恰在说明任何事物都应“有度”,将所有的惩戒视为“封建余孽”,直接导致的就是“斯文扫地”“规则殆失”。
当然,惩戒不是教育的唯一手段,更不是教育的万能法宝,它只是教育方式的一种,我们在承认它的价值和功能时,也没有必要将其推崇到无上的地位。适度是惩戒的必备条件,失去了这个条件,惩戒就可能沦落为“滥施暴力”,成为“丧心病狂”的代名词。
理想的教育惩戒应该是什么模样呢?不由得想起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想起他手中的那把戒尺,“有,但不常用”,“有”说明了惩戒的存在,“不常用”说明了适度的必须。归根结底,教育惩戒的目的不在惩罚,而在引以为戒,而在教书育人。
给我那把戒尺吧,我会把它轻轻打在犯规学生的手掌,然后师生会心地相视一笑,有真诚的关爱,更有严厉的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