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方法
初中生高效学习方法指导
如果把学习当做一场比赛,那么预习就是一种合理的“抢跑”,它使我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领先一步,占得先机。预习绝不是纯粹的自学。作为一名初中生,特别应该注意根据不同的课业类型和自己的时间安排,采取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在走进课堂之前就做到胸有成竹、胜券在握。
符号预习法:“圈圈点点”效率高
在预习的时候,不要只看教材,看时手里可以拿一支笔,随手把自己疑惑的、思考的、体会的东西记下来,在课本上做一些简单记号;当老师讲课时,你就能很有针对性地去听课,对知识的理解就能更深入细致,印象更深刻,从而既达到了预习的目的,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预习最大的作用就是对新课程的内容做到提前领会,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大大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紧张感,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有益于知识的当堂消化和吸收。
表格预习法:一定要把预习落到实处
在预习过程中,重要的是找出新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问题,对于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做一个初步的归纳,自己做一个简单明了、重点突出、一目了然的预习表格,这样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既体现出了明确的预习目标,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提纲预习法:让头脑里的知识体系更清晰
提高预习法,就是通过预习,把你所学的内容列成不同形式的提纲,或者提炼、概括为有逻辑联系的纲要结构,使知识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你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提炼的过程,其实就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过程,这种方法适合多个科目的预习。
在提纲预习时,只要做出大概提纲,梳理出重点内容即可,如果做得过于详细,反而会使提纲看上去纷繁复杂,重点不突出,这样不仅不利于预习,还会使预习效率大大下降。
问题目标预习法:要学会“打破砂锅问到底”
(1)首先,提出问题,即把你在预习中遇到的、想到的不明白的问题都记下来;
(2)其次,将你提出的问题带入到课本中去,进行第二次预习,一边预习一边找问题的答案,如果再有疑问就做出记号,这部分
内容属于难点内容,做记号是为了方便提醒你上课时认真听讲;对于已经解决的问题,就可以直接带过;
(3)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按照课本的提示或所给出的例题的启发,试着自己推理该结论、定理和公式的由来过程,能推
理出来的,就说明你已经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推理不出来,再单独找出来,等到老师讲到这里时多下一些功夫,争取弄懂。
“问题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学什么、做什么,都想出类拔萃,走在别人的前面,最重要的本领就是对遇到的问题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在预习时,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全部列举出来,每弄懂一个,就划掉一个,听课之后仍然不理解或理解模糊的,就再次记入笔记中,这样既可以减轻学习负担,又可以抓住重点。
“三读三步”法:怎样预习语文课本
(1)初读,把文章读顺:我们首要做的是找出生字、生词,然后借助工具书弄清它们,为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2)细读,把文章读通:这是阅读的核心,也是预习的关键。细读课文又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大声朗读课文中的每一个字,直到读顺为止;
——当你达到“顺”的程度后,对课文进行总体的概括和总结,甚至记忆;
——在理解了全文的大意以及主旨之后,再进行大声朗读,很快你就发现课文你已经能够背诵出来了。
(3)精读,把课文读透:精读就是提问和思考的过程。要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深入思考,边读边写下心中的疑问,
然后带着疑问再去阅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
“三步”则是为了配合以上的“三读”而总结出来的预习方法:
(1)首先是准备阶段:把自己在“初读”后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全部标准出来;
(2)其次是查漏补缺;
(3)最后是验收:对所预习的知识进行自我提问。
“读中生疑,以疑导读”:阅读中没有疑问不能算学,更不能算读了书。“疑”的同时要把所“疑”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样又便于上课时针对这些问题积极思考,紧跟老师思路。
“粗线条”法:阶段性预习不可少
阶段性预习是一种宏观性、综合性的预习,主要任务是了解一整块知识的脉络和体系,对近期将要学习的功课从整体上进行粗略浏览,以便获得初步印象的一种预习方法。一般来说,阶段预习以一章或一单元为目标比较合适。阶段预习,可以采取看标题、读目录、读概述、读提示语、读结语等“粗线条”的办法。
(1)以单元为目标:根据单元学习的目标和学习要求进行预习,预习后再对照目标和要求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2)图表整理:即把在预习中涉及到的概念、原理、公式、重点、难点、疑点等,用图表的形式列出来,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联系;
预习中如果发现问题,能自己解决则解决,不能解决的,一定要记录下来,不要花太多时间去思考,而是把这些问题带到课堂上。这样听课时,你的目标就会非常明确,注意力也容易集中。
学期预习法: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连起来
在学习新知识时,如果学生能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建立起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对于学生来说,新旧知识最容易脱节的时候,恐怕就是在寒暑假之后,新学期之初。因为经过一个长长的假期,学过的知识在头脑里变得有些模糊了,又突然开始学习全新的内容,这会使很多同学不适应。
学期预习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回顾过去学过的知识,使之不被遗漏忽略,同时尝试把旧知识运用到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到了新知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其效果自然要比单纯的预习新课要大得多。通过学期预习,逐渐培养我们善于建立新旧知识关联的好习惯,我们脑海里的知识系统就会越来越完善和全面。
(1)首先,学期预习要求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一整本教材的知识结构。①学会自己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章节安排;②初步了解全书的基本内容和概念;③对自己预习时产生的疑惑和难题进行初步的思考和判断。这样做非常有利于锻炼大家的自学能力。
(2)其次,在刚开始接触学期预习时,最好先选择某一门学科来进行练习,比如选择你最擅长、最拿手的一科。因为是你的优势学科,知识掌握程度比较高,所以你能比较容易地看出新教材的难易程度,预习时也能做到如鱼得水,从而对新学期的学习充满信心,同时对其他科目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心理鼓励作用。之后,当你在某一科的预习中摸索到了经验,掌握了方法,那么下学期开始前你就可以尝试将其他科目都进行一次学期预习。
(3)进行学期预习时,不要纠缠于具体的知识难点与难题。学期预习的目的在于培养从整体上熟悉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新学期开始后,当老师讲到某一知识点时,只要你能明确知道这一知识在知识结构中处于怎样的位置,那就已经达到预习的目的了。
荤素搭配法:合理安排预习科目
(1)文理搭配:文科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理科学习以抽象思维为主。在预习时,采取文理科相互交叉搭配的方式,会减轻大脑的疲惫。
(2)难易结合:简单的只需要花费一小部分时间,而剩下的大部分精力用来预习较难的学科。
预习三注意:①灵活安排学习时间;②持之以恒,逐步提高;③精力要集中。
零散时间利用法:小时间里有大财富
大块的时间可以用来读正篇文章,或者记忆史地政等系统性强的知识,而把那些零碎的知识写在小纸片上,随身携带,利用零散的时间记忆,则最好不过了。
因科制宜法:预习也要符合学科特点
(1)预习语文的方法:首先通读课文、注释以及习题,画出生字、生词和不好理解的句子。其次,查工具书,给生字词注音,给生词注释。再次,尝试归纳出课文的重心、段意、人物特征和表现手法等,这些预习内容都可以在听课时与老师的讲解对照,以加深自己的理解。
(2)如何预习数理化:理科知识的连续性强。集中时间做阶段预习、学期预习、学习效率会更高一些。首先,阅读课文,理解定律、公式。其次,扫除绊脚石。数理化的知识连续性强,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后面的课程就一定无法继续下去。预习时如果发现学过的知识有不明白的,一定要课前弄清楚。最后,试做练习。课本上的练习题都是为巩固所学的知识而精挑细选出来的,是用来检验自己预习效果的好方法。
(3)怎么预习英语:英语预习分为单词预习和课文预习。①单词预习可以直接看课后的单词表,也可以通过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单词做下记号;②课文预习可以尝试用铅笔画出课文中的习惯用语、固定搭配,接着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尝试翻译课文,把不懂之处标记下来即可。
在预习英语课文时,可以在预习单词的基础上,将课文当做听力材料,仔细听几遍课文的录音带,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听力,也能够对新课文有了一个较深的理解。
课前预习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认真通读教材,边读边思考,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第二步:利用工具书、参考书扫除障碍;第三步:对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存在的知识缺陷要及时补救;第四步:读完教材后合上书本,围绕预习任务进行思考;第五步:可以做一些练习题,检查一下预习效果。
高效学习方法与技巧
爱因斯坦有个成功的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辛的劳动,Y代表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这个公式指明了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因此对于学业来说,成功也要具备三要素:学习成功 = 刻苦努力 + 学习方法 + 心理智力因素。
复习方法要科学有效
1、回顾学习: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必须时常回复到所学的东西上而加以复习;牢固地记住所学会的东西,比贪学新东西而又很快忘掉好得多。对我们而言,要注意回归教材,精读课本,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各章节重点例习题的题型及解法,做到考必得分、得必满分;复习阶段应时时提问自己,加强学习反思,弄清“会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从而发现疑难薄弱,重点突破。
2、上课保持旺盛的精力,重视整课、自习的学习效率。要学会听课,善于归纳、归类,善于把握规律,重视解题技巧学习和老师的解题方法指导;要重落实,强化记忆与动手训练,精记笔记,当天问题当天解决,即多读、多思、多问、多练;应重视自习课的利用,抓差补弱,强化记忆性强的学科和基本能力学科学习。
3、在平时的复习中,应注意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规范地答题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将最大限度地避免考试中的主观失分。
4、复习阶段,更应加强与任科老师的交流,尤其是应主动请教老师帮助解决薄弱学科知识或学科中的薄弱环节。
5、应重视专题训练和模拟检测训练。(1)按时、独立完成并注意规范,(2)通过训练易发现知识漏洞和题型盲点,利于尽快强化补救,(3)训练中要重视技巧、方法的渗透,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应试技巧和应变能力,这是同学们大考中发挥自己的潜能之所在。
你的学习要有一个现实的要求。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学习时间表,并且要坚持执行下去,直到形成这样的学习习惯。
每当学习完一段时间后,根据后面剩余的时间把学习内容分为几个部分。要避免用一晚上的时间做填鸭式的学习。你专心致志学习15分钟的效果要比你三心二意学习60分钟的效果好得多。
很自然地,一段时间学习过程中的开始和结尾部分总是回忆的高潮。因为要特别注意一篇演讲稿,一个章节或是一个段落的中间内容。而且,很多教材也是按照这个原则编排的。
确保你在学习的时候不会感到饥饿;要避免在学习之前吃高糖分的食物;学习之前最好吃一些高蛋白质的食物,总的来说要获取适当的热量。
当你放松的时候,学习能力可以有所提高,所以在学习之前,用一定的时间做运动,可以伸展一下四肢或者散散步,或者把两项活动综合一下,当然,也不论这些放松方式是否对你最有效果。
要在一个舒服的环境中学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有自然的光线。
如果你要学习一门新的科目,那么,首先你要做一个关于这个论题的调查,这样你可以知道部分和总体之间是如何联系的。例如,你的任务是阅读一篇课文,那么就要浏览序论,看看内容目录和章节的前言和总结。
积极的学习有助于你保持注意力,所以你可以记笔记,做自测题,做字谜,画些重点,或者进行小姐学习。用自己的话写一个简明的提纲,或者用最中肯的观点形成一个思路。消极的学习速度很慢而且学习兴趣也不高。
为了增强对材料的记忆力,想一想他们是如何与前面的内容相联系的;找出它们和你已经记忆的内容之间相关的信息。
如果你要做笔记,那么就一定要用自己的话来写;用这种方法,可以估计出你对那些概念观点的理解有多少。
当你遇到有些材料很难理解时,可以放慢速度,但是,千万不要放弃,而是要接着往后看,如果发现后面的内容有助于你理解之前的难点,那么就返回来再重读那些难点。
每10分钟回顾一个主要概念及观点,每天复习一次,每星期再重温一遍。这个复习过程对于在长时期的记忆编译信息是极其重要的。重读每一部分的起始句和结尾句,也可以再回顾一下内容目录,或者每个章节的总结等等。当你遇到关键点时,看看是否可以从记忆中重新建构你已经学习过的那些内容。
高效学习方法和技巧
首先,学习是自己的事,得自己用心才行!
学习需要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接下来,我结合我自己的学习情况,给大家总结的高效学习《五部曲》,希望能帮助朋友们。一、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上课前充分预习,考试前充分地复习,与“打有准备之仗”有同曲之道。预习效果好,听课才能有针对性;听课有针对性,复习才能顺利进行;复习深刻,作业、考试才能得心应手。所以说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掌握好高效的听课方法课上集中精力听课,是掌握知识的捷径。听讲时,思想上必须与老师讲解的思路保持一致,听老师对事物是怎样分析、推理;听老师解决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技巧;听老师对问题有哪些提问和解释。这样才能把握住听课的重点。听讲中,要把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
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很多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有几个时间段有利于巩固记忆:一是学习后最初几分钟内,电生理活动引起蛋白质的合成;二是学习后在48小时内复习;三是一周之后脑突触发生永久性变化。根据人在学习过程中这一生理变化,采用复习加强记忆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如果我们能够在学习的内容即将忘记时进行复习,那么复习的效果最好,效率也最高。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了人的记忆与遗忘规律。实验证明:在学习仅过了20分钟后,就忘记记忆内容的42%,1天后忘却量已经达到了66%,到了第31天,忘却量高达79%。他根据实验结果,画成了著名的遗忘曲线。并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这条规律提示我们,—定要尽早、及时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以便在知识还在大脑内时就加深印记,否则大脑中已经没有痕迹了,只能再费精力重学。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特别重要并且必要,制定复习计划,严格按精英特计划执行,并力求形成习惯,是我们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力求努力做到。
我们为什么要复习呢?因为我们记忆效果没有那么好,不可能过目不忘,所以需要重复、增强记忆。同时,复习的进展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我建议你可以学习一下“精英特速读记忆”,我中学那会儿训练过,对学习、复习、考试帮助都特别大。具体的我就不说了,你具体搜了看看。
四、做作业的科学方法这里有七种做作业的技巧:
1、先复习后做作业。复习是做好作业的关键,只有复习得好,作业才能做得好。做作业前先把老师这一节课所讲的内容认真地看一看,弄清楚基本原理和概念后再去做作业,作业才能做得既快又好。
2、认真审题。 做作业最关键的—步就是审题,连题都判断错了,作业内容就全错了。首先第—步要弄清楚题目的内容,所给的条件,什么要求,需要联系哪些知识等等;其次是考虑好解题思路、方法、步骤,要善于把—道题分成几部分,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分清其中的已知和未知,弄清各部分的联系,设计好整个解题步骤,—定要让自己做到不明白题意不做题,不清楚方法步骤不下笔。
3、细心的做题。 做题是表达思路的全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既动脑、又动手。做题的关键是要保证“规范”、“准确”。要做到这两点就要求学生认真的抄好题,书写格式必须正确、规范,严格按照各类题的解题要求,仔细演算解题的每—步,得出正确的结果。只有平时做题认真细致,步骤完整,思路正确,表达严密,准确无误,考试时才能按照这种良好的习惯进行。
4、要认真检查作业。做完作业后认真检查,是保证作业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作业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和问题,因此,作业做完了之后,—定要认真检查之后再交上去,这样就避免了作业中的差错和漏忘。作业检查—般分四部进行:—是检查题目是否抄对;二是审题是否正确;三是运算是否正确?四是方法、思路与步骤是否正确。平时做完题要认真检查,养成习惯,考试时方能如此。
5、做完作业后要耐心思考。作业完成之后,—定要耐心的再思考—遍,想一想做这一道作业题用了哪些概念、原理、公式,这道题和例题有什么关系,和哪些题有联系,有什么特点、规律可寻,稍加变化还能变成什么样的题,是否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等等。这样才能把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系统掌握,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目的。
6、认真分析批改后的作业。老师把作业批改发回来后,—定要尽快翻阅,认真分析、耐心反思。对做对的题目,想—想是采用什么样的思维和方法做对的,以后遇到类似的题能不能触类旁通;对做错的题,要找出做错的原因。是由于慌张、马虎、粗心大意而搞错,还是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弄错了概念、定律、公式,或者是思路不对?属于第一种原因,就要警告自己以后做题时多加小心;属于第二种原因时,就要在预习、听课和复习上下功夫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后再去做作业;属于最后一种原因者,就要认真钻研和分析例题,明确解题方法。只有经过分析反思,才能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今后再有类似的错误发生。
7、改掉作业拖沓的习惯。有的学生是因贪玩而拖沓作业;有的学生是对学习无兴趣而拖沓作业;有的学生是因为能力限制完成作业有困难而拖沓作业。无论是属于哪些情况,都不能养成拖沓作业的习惯。当天的学习当天完成,明天还有明天的学习任务,困难只会越积越多。克服作业拖沓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天天督促要求自己当天办完当天的事。
五、重视错题积累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可能遇到过一错再错的现象。
究其原因,多数是由于在学习中不求甚解,不注意总结积累所致。那么,该怎么办呢?实践证明,自编一本“易错题集”是避免做题一错再错的最好办法。错题本的复习方法:
1、每周把该周错题本中记录的题目快速浏览一遍;
2、每月把该月错题本中记录的题目再快速浏览一遍;
3、每个季度把错题本中三个月记录的题目再快速浏览一遍;
4、大考前把该错题本中的所有题目认真复习一遍,确保题不二错。
s("content_relate");
有关于学习方法的作文:高效学习
学习是我们目前来说最重要的任务了,中国就是这样一个硬式化教育的国家,我们不得不靠学习才能找到出路,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学习学好呢
第一就是学习方法,为什么有的人学的很轻松而且学有余力?有的人却怎么学都学不好?那就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但你却不可以把学霸们自以为很好的学习方法加在你的头上,因为毕竟“快人快学,慢人慢学”你必须自己慢慢的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学好,不过你必须为此付出许多的精力,也必须坚持。
其次就是学习的习惯,我们从小就开始养成各种习惯,习惯用右手,习惯自己做事,习惯自己学习。当然也有不好的习惯,就像习惯晚睡,习惯起床不整理床铺,那么学习的习惯也就像这样需要慢慢养成,老程曾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我们必须要学会优秀,习惯优秀,我们的学习才不会那么的费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了,坚持上课认真听讲,坚持完成学习任务,坚持完成计划,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坚持就做的下来并做的好的,但是要坚持好的习惯,坚持把不好的习惯改掉,坚持自我,不要盲目听从他人。
其实学好就三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坚持,只要好好的做好这三点,学习就不会那么大压力了,成绩也就会随之提升。我们必须要在这最后的一年里努力的学习,努力地考上一个好的高中,让我们那么久付出那么多的努力不要白费,要画上一个完美的、不留遗憾的句号,用我们的青春,好好的努力一把吧!
有效的学习方法
谈起学习,大多数人主张勤奋刻苦,下苦功夫,这当然是对的,但也要讲究方法,这方法之一就是问。王充说:“不说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在学习中,我们应当边学边问,多想多问,不然怎么叫“学问”呢
“问”是很重要的,但怎样才能问得“好”呢?郑板桥说:“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读书如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人。”他告诉我们,遇到疑问,就要反复地去请教别人,要问得透彻,问得深入。我们也常常犯这样的毛病:问是问了,但没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问的时候又往往不善思考,问其然不问其所以然,这样问的效果当然不好。不经思索,一味地向别人讨教,表现好像懂了不少,但不属于自己,真正吸收的寥寥无几,况且从他人那里搬来的知识,不经消化是最容易忘记的,所以要先思后问,问后熟思。
要向别人请教,还存在一个态度问题。要“问”得好,首先要谦虚,要尊重别人,要看时间,场合,尽量不要影响别人的工作和休息,态度要诚恳。记得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就介绍过他向师长请教时的谦恭态度,对老师的教诲,他垂手聆听。遇到老师不悦时,他则“色愈恭,礼愈至”。他的这种谦虚求教的态度就值得我们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谁有知识,就向谁请教,不必问他的身份,职务,地位。是个圣人,但他入太庙还“每事问”。问主持祭礼的人,是向老聃问礼。这种勤奋好问的精神,终于使他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我们要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方法其中有一条即是“多问”。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不会就要问,在问中增长知识,在问中长进学业。
最实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利害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能够保证每一分付出都能取得最大程度的收获;而不好的学习方法,会导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考试成绩必然大打折扣。
三点声明:
第一、学习方法不是万能的,学习中,最宝贵的品质永远是勤奋;
第二、事半功倍是不可能的,学习中,永远也不要奢望不劳而获;
第三、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保证你的付出取得最大限度的收获。
知识是有限的
要想做好学习这件事情,首先要对它有正确的认识:一个学期,一门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的、考试考察的知识是有限的。
学习是简单的
学习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需要通过课堂上和课堂下的付出,做到两点:一是没有遗漏,即知识点没有遗漏、习题类型没有遗漏;二是真正掌握,即需要记忆的知识点都记住了、做过的题目考试的时候肯定能做对。
①笔记纸——轻松做到没有遗漏
做到知识点和习题类型没有遗漏,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集中起来,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思路存放,其载体一要满足内容的不断补充,二要方便查阅。笔记纸是最合适的工具,构造:普通的活页纸背面左侧边缘布了一个带拉手的双面胶条。通过简单操作,即可粘贴到书缝中,相当于给书加了一页。笔记纸的使用要掌握以下技巧:
1、建目录。
一本教材大约包含十章左右,每章少则几页,多则十几页,包含着若干个大标题,而每个大标题又包含若干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又包含着若干个知识点。第一遍通读的时候,按照章节,把标题和知识点摘录出来,写入笔记纸,粘到章节的前面。编这样一个目录,所有东西就一目了然,不仅能够找到所有的知识点,更帮助你清楚的认识知识间的关系,保证你在知识的海洋中永远不会迷失方向。
提高学习效率六大技巧
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讲究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方法,就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爱因斯坦总结自己获得伟大成就的公式是:成功=刻苦努力+正确方法+不说空话。古今中外无数事实也证明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而且能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则会阻碍才能的发挥,越学越死,并且会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低效率和烦恼。由此可见,方法在获得成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呢?我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间断学习法。
此法一般比集中时间学习效率更高,特别是在开始学习某一章内容或其他课目的时候。有些教师估计,二小时目的明确的间断学习,可以取得三小时集中学习的效果。如果组织合理,可以充分借助间断学习的优势,用很短的一段时间来复习功课。
2.计划学习法。
每天均需制定一个学习计划,但应留有充分时间来处理意想不到的事情和进行娱乐活动。计划定得愈合理,遵守它的可能性就愈大。
3.积极学习法。
如果你经常向自己提出一些问题,你会从中得到不小收获。研究表明,自我背诵和经常的自我测验能使学习效率提高40%以上。
在你听课、看书的时候,应该试着去设想下面要说什么。经常进行探索,寻求问题答案,经常将现成的原则应用于新形式,经常提出疑问的学习,最有可能造成有创造性思想的学生。
培养学生高效的学习能力的方法
一、自主制定计划,吹起进军高效课堂的冲锋号
二、自主管理,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学科班长一般有两人担任或每组选一人担任,做好学习小组与教师的沟通交流,甚至在老师不在的时候,可以带领大家自主学习。在这三驾马车的带领下,班级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大家庭,小组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小团队。学生合作意识、自律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显著增强。三位一体”的“学习动车组”,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了动力援助,让昌乐二中的课堂变得高效。
三、自主探究,合作共赢,学生成为课堂阵地的主力军
在合作探究环节,教师出示讨论要求:(1)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你就是课堂的主人,观点无所谓对错,只要开口大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出自己的疑问,你就是勇者,勇者胜。(2)组长控制好讨论节奏,先一对一分开讨论,再在小组内集中讨论。(3)没解决的问题组长记录好,准备质疑。
在展示环节,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我展示我精彩”环节的相关要求,
对重点展示的内容,包含运用什么思想方法和分析思路、展示的方式等,展示的小组分工和展示的地点(前面黑板、后面黑板)都做出具体安排,同时提出如下展示要求:(1)书面展示要脱稿分层次,有小结,双色笔书写,认真规范。(2)非展示同学巩固基础知识,整理落实学案,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组长组织学习。
第三阶段,课下训练拓展,巩固提升。为进一步巩固新知,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方法完成训练案有关内容,阅读相关书籍,查阅相关资料,在实践中自觉积累和运用,在不断的自主探究中,能力逐渐提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昌乐二中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能力,这也是该校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
一是当堂的反刍。学校把总结反刍、当堂检测作为高效课堂“三段六步”基本步骤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让学生利用下课前几分钟对当堂学习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同时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反思,明确下一步的改
二是当天的反思。昌乐二中为每位学生建立典型题集,要求学生当天将典型题目分类整理到典型题目本上,并要求学生用好双色笔,记录过程、规律、方法以及自己的心得。通过规范整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每天中午和晚上睡觉前在床上“放电影,”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想想今天学的东西,每天清底子,看看今天学的东西还有哪些不会的,不留问题尾巴,做到天天清。
三是阶段性的反思。昌乐二中用学习档案规范学生学习,学生结合自己学习上的困难,在学习档案上制定克服困难的计划和措施,做到每周一总结,每月一盘点,期中和期末考试后还要对照学期初制定的学习目标进行总结分析,让学生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面对现状,我们不禁要反思,我们的课堂低效的症结在哪儿?最后,我认为还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缺少计划性。绝大多数教师忽视学生计划的制定和目标的确立。没有长远目标,初中三年后不清楚身往何处。没有近期目标,每学期每阶段不能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存在的不足。对当天学习缺少规划,不知什么时间干什么,人云亦云,亦步亦趋,邯郸学步,不能切合自己的实际开展学习活动,缺少方向引领,学习失去了自主性,学生没有学习内驱力的推动,学习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2)预习缺少实效性。预习是学习的起始步骤,是学习的关键。而我们的预习内容要求不明确,学生对预习方法不清楚,预习中不会思考,不清楚重难点和自己的疑点,不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盲目的听课,学习针对性不强。同时,对于广大的农村初中来说,受条件的限制,不能实行寄宿制,学生在校没有充分的预习时间来保障,如果没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
力的培养,靠学生回家预习,效果可想而知。
(3)课堂缺少主动性。目前的课堂,如何教一直是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而如何学教师却很少思考。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屡见不鲜,大容量、大密度、低层次的机械重复练习,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课堂上过度依赖教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多数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中,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不能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使课堂缺乏活力,课堂变得低效。
(5)反思缺少经常性。昌乐二中课中每节课有反思,每天两睡前有反思,每周有周总结,每月有月盘点,促使学生不断总结,不断进步。而我们的学生经常是做的多,想的少;知识层面的分析多,思想方法心理方面剖析少,学生自我成长缓慢。
如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打造高效课堂,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以学案为引领,打造高效课堂。对全市统一使用(同步练习)导学案,进行二次加工,利用集体备课和专题研究等形式,使学案更贴近学
生实际,便于学生自主预习和探究。同时,做到因材施教,因学定教,积极尝试在现有条件下,将配套练习作为达标检测或训练案使用,实行分层教学、分层达标、分层检测、分层训练等,使不同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3)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围绕自主学习能力建设,规范学习流程。追求学生在校时间的最大效益化,学校给学生提供较为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课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渗透学习策略的教学,即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切实让每位小组成员知道做什么,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中逐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课下要让学生坚持写学习计划和阶段性总结反思,养成自主学习、自我反思的习惯,不断引领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4)创新管理思路,增强团队意识。改变各项管理和开展活动以个体评价为主原则,探索以班级组、学科组、年级组,班级小组整体评价为主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和大局意识,增强师生的集体观念和荣辱观,促进学校各层面的整体发展。
(5)将自主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生活本身就是大课堂,深刻的教育来自深刻的体验,学校要重视课外自主学习力的建设,多给学生创建课外多读书、多实践、多体验、多探究的机会,开展艺术节、读书报告会、参观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用活动打造和谐团队,以活动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提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昌乐二中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打造了名校,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课堂改革,关乎着每位老师和学生的发展,关乎着学校和全市教育名市品牌的打造。让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拓进取,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创新管理思路,一心一意谋发展,凝神聚力搞改革,打造曲阜圣地的高效课堂。
一、激发语文学习热情。教师要以自身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采吸引学生,令其“喜欢”上语文老师,使其深爱语文。这样,学生被动学习的底线将被彻底冲破,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将被彻底点燃,语文教学的成功亦自然拥有了保障。
二、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
作为教师是否真正转变了教育观念,将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又是否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持之以恒地尝试到底呢?要清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我们全体老师一起去努力,积年累月地去努力,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从心底深处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合作学习要有民主性,要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独到的见解,吸纳不同的观点,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以竞争促讨论,使学生自觉积极参与,并享受成功的快乐。最为重要的是,要将这种做法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积年累月地坚持,全体参与,这样才可见其功效,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才会真正得到培养。
三、学会合作探究。
或许我们每一位教师教学中都有这样的困惑,学生拥有了合作探究的意识,合作探究学习也开展了,但学生的合作探究经常是无功而返,讨论了好长时间,结果一无所获。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的途径。(1)读思结合,探究问题。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尽可能在读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勾画圈点重点词句进行思考,从中得到答案。(2)思议结合,探究问题。经过阅读思考,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答案有可能与其他同学答案一致,也可能不一致,这时就可以指导学生自觉与同学交流探讨,达成共识。(3)合作讨论,对于富有挑战性、具有难度的问题,学生自主难以解决,这就可让学生小组探讨。
四、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学生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掌握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到达了终点。同时,教师要倡导学生在课外自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解决学习及作业中的疑难问题,逐步将自主合作探究变成一种能力,进而培养其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与人有好相处,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责任,培养起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提高学习效率方法
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呢
第一点,要自信。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学会用心。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比如说记单词,如果你只是随意的浏览或漫无目的地抄写,也许要很多遍才能记住,而且不容易记牢,而如果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联想的方法去记忆,往往可以记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遗忘。现在很多书上介绍的英语单词快速记忆的方法,也都是强调用脑筋联想的作用。可见,如果能做7到集中精力,发挥脑的潜力,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
另一个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绪。我想,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饱满而且情绪高涨,那样在学习一样东西时就会感到很轻松,学的也很快,其实这正是我们的学习效率高的时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绪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有较为开朗的心境,不要过多地去想那些不顺心的事,而且我们要以一种热情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因为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很有好处的。这样,我们就能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一个十分轻松的氛围,学习起来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历史高效学习方法
第一部分:学会学习
首先,同学们一定要树立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的学习观念。
一个不容否认的常识是,学习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学。因此,作为学生,一定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不要一味依赖教师,而应该在教师的“教”中主动构建自己的“学”,取人所常,为己所用。
其次,同学们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校的学习中,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等基本环节。
一、预习是首要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上课的时候,要认真专注地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要积极思考,课堂上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都要积极踊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要记课堂笔记,若有疑问,可以及时提出或课后探讨。
三、课后要进行及时的复习。
(一)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
要提高历史学科的复习效率,首先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以每天不少于50分钟为佳,太多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太少又没效果;时间宜安排在就寝前的一小时(这段时间是一天中大脑的四次记忆高潮之一);一般来说,在每天固定的复习时间里,对中国古代史、中外近现代史都要有明确的量的规定,具体办法如下:
1.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对教材的复习遍次,再根据每册教材内容的多少确定每天对五本教材的复习量(即每天复习多少页)。
2.针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相对较少,而中外近现代史的内容较多且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在固定的50分钟时间里,安排中国古代史的复习时间可用10分钟,另两本教材各用20分钟,再根据每天所规定每本教材的复习时间、所要复习的量来确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复习多少页。
3.在《中外近现代史》上册复习完后,再复习下册,每天所用时间、复习量、方法与上册相同。但此时《中国古代史》已经复习了一遍,是否还要接着再复习?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史实记忆相对较多,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侧重于理解,因此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遍次应多—些,且每天分配的时间只有10分钟,要记住并理解其内容也应多看。
(二)每一遍复习都要有侧重点
我已经将教材看了好几遍,但还是记不住;有些同学认为每天面对的都是熟悉的内容,感到很枯燥。固然,时间是记忆的保证,但记忆效果的高低与投入的时间量并不完全成正比。就记忆而言,以理解为前提的记忆效果比单纯的记忆要好;为此,要掌握知识应注重理解,而且每一遍次的复习不能简单地循环往复,要有侧重点、针对性;这样可使复习以及对知识的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终达到理解并记住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遍复习以教材内容为主,包括教材标题、大小子目及具体的内容,做到事无大小、轻重,均一一过目,理清各标题之间的关系。目录是知识的框架,只有把握了历史框架,才能将零碎、非有序的具体知识点归属弄清楚。另外,每天看完规定的内容后,临睡前应将白天复习过的内容在大脑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不要求将所有的内容都回忆出来(其实这也是不可能的),主要是将当天复习过的大小标题及彼此间的关系回忆出来,这样既能巩固主干知识,又不至于因精力过于集中而使大脑兴奋影响睡眠。
第二遍复习以理清历史线索并进行知识拓展为重点。从目前高考试卷看,历史学科的试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对历史发展沿革(即历史基本线索)的考查,二是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及创新能力。选择题一般是对同类知识进行设问。在考查学生创新能力时,命题者往往会提供一个陌生的背景材料,再从历史学科的角度设计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这类试题大都涉及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复习时要注重对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整理并力所能及地进行学科间的知识渗透,然而学生因能力所限,复习时很难深化与拓展。第二遍复习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复习的重点放在历史事件间的内在联系上,力求分析得出教材中各目录、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回忆法进行(即在翻开教材前,先努力回忆教材每一章的大小标题以及每个标题下所讲的重要事件、这些事件的联系如何),回忆不出来再翻开教材,这样既抓住了主干知识,又能在第一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知识框架的理解。
2.若觉得正在复习的内容与已复习过的内容相似时,应立即去回忆与此相似的内容是什么。例如,看到明朝的手工业就应联想到宋朝、元朝手工业发展情况,看到景德镇制瓷业便应想到教材中其他相关的内容,通过这种有意识的串联式回忆,逐步把握历史的基本线索,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
3.注意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延伸与拓展的知识主要是老师补充的知识。教学中,老师会经常就某个具体知识点,给学生提供一些新材料、新观点或进行一些学科渗透。如从历史、地理、政治等角度,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分析三大决战首战东北,而东北战场又首战锦州的原因;对这些教材没有直接涉及的知识深层次分析,学生往往会记下来,复习时还必须去看乃至去记忆,这是拓展知识较为有效的途径。考试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老师平时补充内容相关、相似甚至相同的背景材料,虽然试题设问角度会有所不同,但由于对背景材料已有所了解,因此并不会感到陌生,分析解答时也不会无从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