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人生哲理
莫言的贪精彩励志人物故事
莫言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有记者采访了他。
记者问:“欣闻莫先生的小说《蛙》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您对获此殊荣有什么感想?”
莫言满脸微笑着回答:“记者先生,你的提问犯了原则性的错误,我不得不提醒你,给予纠正!”
记者被莫言的一席话搞得一头雾水盯着他。
莫言解释道:“我的小说真正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原因是‘贪’!”此言一出,记者满脸茫然,愣怔着。莫言进一步解释:“台湾著名翻译家乔邦媛在她的《巨流河》后记中有一段话:‘时间流淌,人事升沉,却有个声音不曾老去——我的心不曾老去。对于生活和活法,我贪。’因此我认为,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在看、听、历和感等综合元素中提取生活的本真与本质,这样,你不得不清醒地提醒自己,路一直在脚下。如果停止前进的脚步声,路也没有了。在这条路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风景,需要用坦诚、真情等人性美的摄像机来拍摄着、记录着。与此同时,每个人要学会珍惜,珍惜时光,珍惜现在和将来,这一切都将记载进‘生活’的史册中;每个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生活给予所有的喜怒哀乐的馈赠,这样,你的记忆和你的责任感就会鲜活起来,就可以在思考的王国里自由自在徜徉。人,总归要离开这个世界的。假如有一天,你离开了这个世界,但还有很多的人会回忆、重温和消化着你的活力与活法。话又说回来了,我个人肤浅地认为,文学只是文字经过思想反复洗礼后重新排列与组合,并不是单位个体的‘人’,只有坦诚与真实的‘人’,才是不朽的巨著!”
莫言解释完,记者茅塞顿开,幡然醒悟,一下子明白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真正内涵与深意。
莫言心理疗愈之路
莫言,当今最红公众人物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接受一个专题访问时曾说过,“内心深处的软弱,使我千方百计地避开一切争论”。他说自己甚至坐出租车都怕司机给他“甩脸子”,因此加倍小心。当记者问他,你对出租车司机都这样恐惧,怎会有勇气写出最残酷的社会现实并呈现给读者最本真的东西呢?莫言回答说,在现实生活中越是懦弱、无用的人,越可以在文学作品里表现得特有本事。文学就是把生活中不敢做、做不到的事情在作品里面做到了。
莫言也许无意中揭开了人类共同心理模式的一个典型特点——人性不可以真正被压抑,任何人无论外表强悍还是懦弱的,他只要是正常人,他都有表达自己‘也一样是个人’的需要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我不记得哪里看到的这个句子,需要解释的是即便是死亡也是一种抗争。但这种‘争’一个不少地几乎让全盘皆输,太过消极。秦始皇的暴政、希特勒的独裁又如何,窦娥、莫言同学的软弱又如何——强者不会永远强,弱者不会永远弱,强者的内在往往更弱,弱者的内在也许会更强。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之所以被反复强调,其意义无非就是如此吧。莫言同学无意间自学自创了最精深的自我心灵之殇的疗愈办法。
事实上心理咨询工作主要就是帮助那些‘弱’一些的来访者找到他们内在的强,帮助那些‘强’者学会更灵活的做人模式,学会给自己的心加加油或者放放假。 如果更多的人能够像莫言同学这样,给自己的真心想表达找到这样一个出口,他用文学作品来发泄他内心里的强者之音那该是一种怎样和谐之美的境界呀。一个人首先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和谐才是真本事,如果心在滴血,即便脸上洋溢出再多的笑,融入所在环境再好那也不叫和谐。当然除了文字表达还可以舞蹈表达,还可以运动表达,还可以绘画表达,还可以努力工作表达……真正的强者之音应该是这样的将“坏事”升华,具有力挽狂澜的魄力。
学会尊重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会正向去表达你内心深处的那个渴求于人、于己、于社会都是非常非常有益的。莫言同学——不仅文学大师也是心理学大师。在他的获奖感言中我还看到关于他的这样一段文字: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事,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当年弱者的绝望悲伤现已让全世界人的眼睛和心灵看到并感应到了 ,当年该还给麦田守望者的耳光已经‘啪!’‘啪!’地打出去了!
莫言的理智与清醒美文
莫言是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此前呼声就一直很高。但是莫言自己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期待和幻想。他说:“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渺茫的事情。全世界有那么多优秀作家,中国也有很多优秀作家,一年只颁一次奖,只颁一个人,我觉得好像排了一个漫长的队伍一样。”他说:“得奖的时候,我也没感觉到我不是一个普通人。我觉得没有必要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从此就高人一等。我依然匍匐在文學面前,匍匐在伟大的劳动者面前,非常谦虚地向他们学习。”
作家王久辛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第七次作代会期间,作家乔良在军队代表团发言时说:“老有人说这个时代产生不了大师。我们不要妄自菲薄,其实大师早就诞生了,只是没有被大家认识罢了。我认为莫言、王安忆等,无论他们作品的数量,还是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早就超越了前人,早就是大师了。”当王久辛将这段话转述给了莫言后,莫言坐在自家木制的摇椅上,半闭着眼,又低又轻地说:“久辛,大师都是等人死了以后追加的,哪有给在世作家的呢?”不仅如此,莫言对家乡高密为他修建“莫言文学馆”也一直持保留意见。他说:“这个事我觉得很荒唐。活得好好的,建什么文学馆啊?而且我一直非常抗拒。”迫于各种压力,2009年莫言参加了开馆仪式。他说:“我自己进去馆内,仿佛是看着另外一个名叫‘莫言’的人,除了照片我还认识以外,别的基本上我都不认识了。另外,从前言到某些解说词已经夸张得令人汗颜了。”
有次莫言应邀在北大演讲,著名文学评论家陈晓明教授向两百多名师生隆重介绍:“莫言是中国文坛超重量级的作家,超重量级并不是指他的体重,而是指他的文学才华、他的创造力。我,陈晓明个人敢这么斗胆地说,莫言的高度,就是当代中国文学的高度。莫言有多高,中国当代文学就有多高。”在如雷的掌声中,莫言心跳得不行,脸也涨得通红。只见他急忙吞了三粒速效救心丸,缓步走上讲坛,开始讲他的故事。
莫言始终有一种难能可贵的自我忏悔和自我反省的意识。他在接受《人物周刊》记者采访时说:“人越来越老,就应该有更多清醒的自省。过去我们批评别人,我们拿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然后义愤填膺地进行抨击。人老了以后,就应该回头向自我的内心来进行观照,看看你在骂别人时,是否同时也在骂自己。看到很多黑暗的现象,要想一想,你是否也充当过制造黑暗的帮凶?”他说:“他人有罪,我也有罪。我们需要对自己心理和灵魂进行解剖,这是一个突破口,我们在许多冠冕堂皇的借口之下,掩藏着很多个人的自私、怯懦、卑微,许多都是逃避。”
与莫言相比我们的一些作家是多么的可笑。莫言的理智与清醒既是一种品行修养、人格魅力,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关于莫言
他是一个诗人。他撕下程式化的宣传海报,让个人从无名的大众群体中凸现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抨击历史和对历史的剥夺篡改以及政治的虚伪。他有技巧地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
他是描绘自然的能手。他基本知晓所有与饥饿相关的事情,中国20世纪的疾苦从来都没有如此直白地描写。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鲁莽、无助且荒诞。
是的,他就是当今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的中国第一人------莫言。但当他得知自己获奖后,竟直言“惊喜而惶恐”。
惊,是没想到奖项会落到自己头上,他说自己从来不为获奖而写作。
喜,是果真颁给了自己,他说很多作家都具备了获奖的资格。
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且他的童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所以他才能将一个人长期饥饿之感描述的那么细致入微。他曾经说过:“长期的饥饿使我知道,食物对于人是多么的重要。什么光荣、事业、理想、爱情,都是吃饱肚子之后才有的事情。因为吃,我曾经丧失去自尊,因为吃,我曾经被人像狗一样地凌辱,因为吃,我才发奋走上了创作之路。”我看到这里,真的非常震撼,一个经历如此挫折、磨难的人,竟能写出这样妙趣横生,新颖脱俗的文章,实属不易。
莫言,他将虚幻的与现实的结合起来,他将中国的传统叙事艺术与现实主义结合起来。所以,他当之无愧。
莫言
静水流深,在毫不张扬狂放的外表下,往往藏着无底的智慧。
然而,自古至今,人心很难平静。“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时光流逝,令人唏嘘。“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国破家亡,孤独难耐。“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爱情悲剧,命运多舛。人们原本平和安定的心,随着社会变化的飞轮,躁动不安。于是人们寻找宁心内敛的答案。“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摒弃世俗,抛却名利,大隐于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回归自然,放飞心灵,自由坦荡。“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参悟佛理,深入浅出,疏导心灵。
可惜,世人常常将心灵之湖,搅动翻腾着,将其中仅有半斤八两浮于表面,实在令人厌恶。其实人心如湖,平静时才显得伟大、深邃;一眼就瞧得知根见底,便没了意思。
人们常把静与止连在一起,但静就一定会停滞不前吗?非也,静只是在等待时机,积蓄力量。莫言,才是精华所在。大概管谟业有个这样的笔名也就是为了告诫自己罢:莫言,成功后莫言,得意莫言,失意莫言,疼痛后亦莫言。强大的洋流只于深海涌动,卷走一切,倒是那些凭借自己胡编乱造哗众取宠用俗不可耐毫无价值的文学垃圾而骗来钱财之人,在诺贝尔文学奖归属者静静沉淀之时,着急地跳来跳去,充当世人眼中的跳梁小丑。只有坑洼中的泥水潭才会被一阵风吹得四处溅射。
深居项脊轩安静作学的归有光;“文革”中被打压却又静静研究的厉以宁;安静沉稳,十年磨一剑的麦加……不都是我们学“静”的榜样吗?别因一点成就而自大骄人,“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只有静静积累,才可让让岁月慢慢地把知识的源泉注入自己心中的的大海。“心远地自偏”,在喧嚣的环境,唯有保持内心的平静,做一个有深度的人,不卑不亢,才可以将理性的明目清晰地倒影在自己的水面。正如那静美的底特律湖,任凭狂风吹过,却只带来其中无尽宝藏的微微笑容。
莫言,愿生命像闲庭信步般优雅,落花流水般宁静。既不会因张扬而招摇,却也不会失了自己的姿态。在沉稳中透露静水流深的人生态度,是一个人最内敛的自白,也是厚重的文化底蕴。
莫言
1)看似平凡的事其实让人受益匪浅。
(2)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要正视自己的错误,敢于承认错误并且改正错误。
(4)机会只留给那些做好准备的人。
(5)要想做好每一件事,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能因为别人的嘲笑,就放弃做这件事。
莫言,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知道了要想做好一件事,要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
莫言:生活本该如此
引导语:莫言在《生活本该如此》中说:生活应当是我们珍惜的一种经验,而不是要捱过去的日子。
作者 :莫言
多年前我跟一位同学谈话。那时他太太刚去世不久,他告诉我说,他在整理他太太的东西的时候,发现了一条丝质的围巾,那是他们去纽约旅游时,在一家名牌店买的。
那是一条雅致、漂亮的名牌围巾,高昂的价格卷标还挂在上面,他太太一直舍不得用,她想等一个特殊的日子才用。
讲到这里,他停住了,我也没接话,好一会儿后他说:“再也不要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
以后,每当想起这几句话时,我常会把手边的杂事放下,找一本小说,打开音响,躺在沙发上,抓住一些自己的时间。我会从落地窗欣赏淡水河的景色,不去管玻璃上的灰尘,我会拉着家人到外面去吃饭,不管家里的饭菜该怎么处理。生活应当是我们珍惜的一种经验,而不是要捱过去的日子。
我曾将这段谈话与一位女士分享。后来见面时,她告诉我她现在已不像从前那样,把美丽的瓷具放在酒柜里了。以前她也以为要留到特别的日子才拿出来用,后来发现那一天从未到来。“将来”“总有一天”已经不存在于她的字典里了。如果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有什么得意的事,她现在就要听到,就要看到。
我们常想跟老朋友聚一聚,但总是说“找机会”。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已经长大的小孩,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
我们常想写信给另外一半,表达浓郁的情意,或者想让他知道你很佩服他,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
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
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
每一天,
每一分钟都是那么可贵。
有句台词说:
你该尽情地跳舞,
好像没有人看一样。
你该尽情地爱人,
好像从来不会受伤害一样。
生活本该如此!
文学成就美好人生—莫言
莫言——一名作家,一位和每个作家一样热爱文学的作家,一位又很与众不同的作家,一位因文学而照亮人生之路的作家,一位XX年轰动中国乃至世界的作家。中国人民因此爱他,敬他,不是因为他有着一层荣誉光环的笼罩,而是因为他的才华,他的谦虚征服了所有人。
莫言今已58岁,在这一段艰辛坎坷的人生历程中,莫言曾说过“当时光碾过青春,我将以快乐注解悲伤”。光阴似箭,一转眼的青春被时光偷偷的的掠走,但从不感伤,因为我会用快乐抚慰悲伤的心灵。在我看来也许是这样,可快乐是什么?是陶醉在自然里迸发的快乐?是安逸在温暖的亲情里悠然而生的快乐?是渴望友情萌起的快乐?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可唯一肯定的是它们定与文学息息相关。在莫言的一切生活中文学气息是无处不在的。自1976年莫言开始接触和进行创作,他的文学气质就止不住的往外流露,大量的创作也为他今天的成就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81年莫言正式发表作品∶《丰乳肥臀》、《透明的红萝卜》、《红高梁》……他的作品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人的五脏六腑荡涤的干干净净。大量的奖项也接踵而来,这也使他在文学界小有名气。莫言的才华最终还是被挖掘了出来,他是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才有了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这不仅让我想起了语文书上的一篇课文《成功的花》也告诉我们莫言今天的成功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他的才华无量才荣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在获奖后名气鼎盛几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自从“诺贝尔”奖项的开启中国从未有一人获得此奖,莫言更是为中国文学界乃至其他领域开创先河。山大般的光荣更能促使骄傲的心理慢慢爬上心头,可莫言如此谦虚!
谦虚渗透在莫言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就拿他的笔名来说,当初莫言定下此名就是要自己少说话,多观察,方能写出好文章。此次,莫言在获奖时曾说过自己“惊喜而惶恐”。惊讶、喜悦、惶恐是必定的,但事实就是事实,莫言有能力,够资格那就是你。世间的作家的却数不胜数,奖项其实就是在精英中找顶尖人物,莫言能获得此奖,也就说明了你的文学作品散发的魅力更多,给人的感染力强大,启人的太多太多……更不必惶恐,一个好的优秀文学作品,一个好的优秀文学人物,就应该经得起鞭策,经得起读者的仔细审视,经得起一切风雨的阻挠。只有在重重压力下,重重考验下才能脱颖而出。文学的魅力是无限的,它使世间一切事物更加多姿多彩。他也让莫言给予他的家族,他的国家,及其全人民无限的光荣,使莫言拥有了一个美好人生。
文学成就一个个美妙人生,文学成就一个个美好国家,文学成就一个美丽世界。文学的力量无穷无尽……
哲理散文-莫言,有些东西还是“莫言”好些
莫言自从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就如他的小说一样,全国也是“蛙”声一片,叫好声不断。他笔耕一生的所有文字仿佛都镀了一层金,从柜底和旮旯里翻出,一时应了那句“洛阳纸贵”的话。全国的印刷厂都抢在第一时间开足马力,机器24小时不停地轰鸣着,甚至传出印刷厂断纸而机器不得不停转的消息,而且造成所有的“新华书店”和“旧华书店”断档缺货的壮观场面。
就像蚊子、飞蛾有趋光性一样,人也有趋名、趋利、趋众的心理。有人看到街上一大群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好奇地拨开人群走近一看,原来只是有个人摔倒了;广告上天天吹的可以让人喝了长生不老的“脑白金”,喝的人不计其数,至今未发现有长生不老的迹象和效果;一套标价超万元的真皮沙发,剥开一看,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随着“莫言热”的升温,本人也以一个热血文艺青年的姿态穿梭于本县的书店,结果未能买到一部莫言的大作。想迁就一下买一本“莫说”的作品都未能如愿。书店的人说到省城都进不到货。有也是限量供应,像计划经济时代,分配到1——2本,比六、七十年代的粮票、布票还稀缺。一到货才上架就被买走了。可见莫言的文字已成了国人在温饱以外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而对于莫言而言,也撞上了“钱找人”这样的神话,赚个钵满盆满了。纸质书买不到,就上网搜索吧。“百度”了若干个网站,也没搜出一本。偶尔有,也是收费的。只好再到新华书店去预定,过了好久才陆续买齐《蛙》、《丰乳肥臀》、《生死疲劳》三本书。
我抱着虔诚而又敬畏的心情开始阅读这位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代表着中国和世界文学颠峰的代表作。随着阅读的深入,“神话”逐渐降为“人话”,有一种“不过如此”甚至“废话”的感觉。三部作品各读了一半左右就搁之高阁,并未使我进入“废寝忘食”、“夜不能寐”、“通宵达旦”、“手不释卷”的境界。三部鸿篇巨著中,既无什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经典语言,也没什么十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就是一堆堆被人称作很有民族特色的土语方言和一件件芝麻说成绿豆大的高密东北乡的陈皮烂事。自称很会讲故事,长篇小说一定要长的莫言,一讲起故事来就没完没了,一动起笔来就停不下手,假如一位开车的司机一开起车来也像莫言一样,想刹也刹不住……那可不是一件好事。每部大作都要写个30万字打底,非要把“丰乳”说成“肥臀”般大;把人变成牛后又变成驴变成猪后又变成人,这样的轮回,这样的折腾,这样的生死不疲劳才见鬼;把“蛙”声拉得像兰州拉面一般长,直至成为声嘶力竭的男高音或女高音;把一件原本可以用一个短篇就可以搞定的故事非要纠结成洋洋几十万字的长篇巨著;把一个可以用一句话简单概括的事人为的细化、放大、复杂化,叙述成一团懒婆娘的裹脚布,冗长而又拖沓。既浪费了笔墨,浪费了纸张不说更浪费了读者的时间。
如果要我谈谈莫言《蛙》、《丰乳肥臀》、《生死疲劳》三部大作的读后感的话,那么就是:“蛙”!好罗嗦哦;“丰乳”说成“肥臀”大;“生生死死”没完没了,真“疲劳”哦。阅读的过程只是产生视觉疲劳的过程,并未感受到阅读和审美的愉悦。说出这么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或许全世界的人都会起来指责我、讨伐我、辱骂我。或许是本人的文学素养不够和文化水平有限,和莫言大师及众人都不在同一个档次和欣赏水平上。但一百个人有一百个人的思想、观点和看法。我虽然不能代表大家,但瑞典文学院的那几个家伙同样不能代表我。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来声讨我,我也可以保留我看待事物、评判事物的权力哦。因为我这人的特点是不去崇拜任何人,哪怕是这个人被所有的人都尊称为“神”。我只崇拜自己和科学,因为只有自己才能让自己保证衣食无忧,而科学则可以让自己在衣食无忧的基础上提高N个档次。
就算我以上的观点和看法全部是错的,但有一个观点我还是要坚持已见,那就是,即使莫言嘴里吐出的气体全是兰香,我也敢断定,从莫言肝门中放出的屁一定还是臭的。
我并非有意去构思,酝酿一篇批驳莫言,辱骂莫言的文章来炒作自己,只是2013年1月3日的早晨,在睡梦中自然醒来而开始胡思乱想的我,突然脑子里不知怎么的就冒出以上的文字,就匆忙爬起,既不洗脸也不吃饭,利用一个钟头左右的时间写下了这篇或许有人会劝我“莫去言”,而许多人又“莫敢言”的“文章”。
这时,我的第一个读者老婆过来看了后说:“你真是吃饱了撑的,敢给莫言乱贴标签。”
我说:“我就是觉得莫言的文章不怎么样,啰里啰嗦的。我就是想说说他。”
以上就当是本人信口雌黄,希望“莫老爷”莫介意哦。
人生如莫言
人的一生如一条山间路,弯曲而又坎坷但只要你不放弃,这条小路便会通向平坦的大道,正如莫言老师,他虽年近花甲,却一直没有放弃写作,正是他的坚持才使他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在生活中便有这样的例子:爱迪生失败了数百次,但他一直没有放弃,最终发明了电灯;刘翔在训练中不知摔倒了多少次,但最终以
他坚强的意志又爬了起来,并登上了高峰。这一个个先活的例子,触动着我,感染了我,每当我遇到困难,再也坚持不住时,想想莫言老师,想想他们,我便觉得我全身又充满了力量,心中那股不服输的斗志又燃烧了起来。
此外,莫言老师还教会了我一件事:不需伪,做真实的自己;不求人,做自己的事业。虽然,这只是短短的一句话,却概括了人的
一生品质。我们每个人都是血肉所做,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又何必遮遮掩掩的呢?每当我看到那些觍着脸
去巴结别人的时候,心中莫名的涌起了一股火气。人生是你自己的,你就有掌握权,又何必去求别人呢?求来的终究不是自己的,还不如
自己去争取,去拼搏。
人生如莫言,虽坎坷却意味着不平凡,虽险恶却意味着不容易。把握人生,领悟人生,成就另一个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