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成语故事
拔苗助长成语故事及道理
拔苗助长成语故事告诉我们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下面一起去阅读拔苗助长成语故事吧!
宋朝时期,有一个农夫悉心地照料着他的禾苗。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农夫每天都在量着他的小禾苗的高度,可是小苗们却似乎并不见长。当他看到其他人的禾苗长了很高的时候,他便下定决心一定要长他的禾苗长高。但他又思考着:我该用什么办法让我的禾苗长高呢?突然,他灵机一动,茅塞顿开:我可以拔苗助长呀!
第二天一大早,他早早地起床,戴着一顶大草帽,开始拔苗。只见他弯着腰,不知疲倦地用他那愚笨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他就这样一根一根拔着,路过的人都很奇怪,不知道那个农夫在干什么。
农夫就这样从早上拔到了晚上,太阳也从这头落到了那头。当他把最后一根拔好后,他已经累得直不起腰了。他满足地喘着气,擦着汗,乐呵呵地想:明天一早,我的禾苗一定长得非常茂盛,说不定还能提前丰收呢。
当他回到家时,农夫的儿子看到农夫浑身上下热得通红通红,到处都是汗,便问他怎么回事。农夫只是回答:“今天我累坏了,不过我帮助禾苗长高了,我也挺知足的了。”
儿子听了这话,很疑惑,连忙跑到田地看一看。他吃了一惊,田地里的菜苗都已经无精打采地躺在地上,再也站不起来了。他连忙跑回家,将事情告诉农夫。我们的这位可怜的农夫听了,如晴天霹雳一般,倒在了地上,无力地将来龙去脉告诉儿子。
农夫的结局我们可想而知,一年的收成一点也没有,还流了那么多的汗,真是自讨苦吃,画蛇添足。
这个成语故事的道理:
人一定要自己努力去做每一件事情,不能耍一些小聪明,不然的话,就算你的小聪明再棒,得出的结果也不会比自己努力的结果更美好,只要凭着自己的努力去做,就算没做好别人也不会说你什么,如果你用一些小聪明就算做的再好,别人也不会夸奖你。人不可能不劳而获,一定要凭着自己的能力去做,这样才会有美好的结果。
介绍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他就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当他回到家里时,一边喘气一边对儿子说:“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
拔苗助长的寓意与现实危害
人生基因体系创始人 刘世存
小时候的语文课中、有一个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几乎让所有念过二三年书的所有人、都笑看这么一个:拔苗助长的可喜可乐,真可怜可悲的庄稼人!
多少年过去了,多少辈子念过书的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标准的傻种!标准的傻瓜蛋!将庄稼苗子拔死了,收不了粮食、你吃啥?拔苗的小聪明人、只有自认倒霉了。至于吃啥?不用大家担心:只要留得土地在,毁了这茬、还能种那茬!一年两种两收或三种三收,立体种植、间作套种、庄稼人生来就会种庄稼!
多少年、多少辈、年年辈辈读过书的人,都知道拔苗助长寓言作为趣谈笑话。笑话、归笑话。被历史笑话的拔苗憨瓜,仅属个人一时一事的教训、而不可能一生重犯二次。历史上不知有多少代多少人,笑话了别人之人、不知道又会招惹多少人看现实中自己的笑话!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现代的某些现实、何止类同拔苗人一家之亏而公害了社会上人人家家?只不过不再是拔苗助长之谈、是真真实实的做到了催生催长催熟催大!大大的缩短了动物植物、瓜果蔬菜正常的生长期,硕果累累到可喜可贺可誇!用一个感叹号、太让人感叹了……信不?半生不熟的瓜果、摘下来经过一番喷洒,一夜之间就变成光彩夺目令人眼馋流口水的鲜艳食色了。吃着啥味?是瓜果半熟?还是买卖人傻瓜
以前的养猪户、喂一二年才能养成一百多斤重,现在的养猪户、三个半月就能喂的比原来养二年的猪还大!生长期减少了五六倍、全凭配方饲料催肥催大,人吃了会不会被间接催肥催大?催快生、催老化?现在啥食品饮料中、没含添加剂?社会上啥正宗品牌只要出名、不知有多少家仿冒造假?人造鸡蛋、人造猪耳朵、造假羊肉用羊尿浸泡,各式各样发财的门路、都由人想到做到了!假烟假酒泛滥了,喝到真茅台酒、确被认为是假!敢喝奶粉吗?先算算多少斤牛奶、才能成一斤奶粉?天下市场上供应的奶粉日产多少万件、都是用的啥材料搭配而成?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只要能赚到真钱、就有一条龙的赚钱渠道靠水货坑农害农!单坑害老百姓吗?假疫苗案、横行几年和几个省!黑心人连医疗系统和用针用药的人民大众都不放过!
拔苗助长、已为历史笑话,转基因食品泛滥、成为当代的大实话!啥食品不含色素添加剂?啥食品饮料、不含农药残毒成份?地上植物动物生物有机物、水中鱼虾海藻贝壳类、地下根茎食品药品饮料原料、几乎找不到不受污染残毒之类的品名了。时空未空的空气雾霾不例外、地下资源中旷空水污正相逢。莫怨科学发展、只当人们无知……
拔苗助长、尚有土地可耕作,农村一个县城拓展到五环路、只为二万一亩强征和99万一亩卖高价!开发与落荒并论、没房和鬼城并空……坑的是国家、害的是百姓!
成语寓言故事:拔苗助长
寓言故事是指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熊渠子是楚国人,从小决心要练就过硬的射箭本领。15岁那年,熊渠子辞别父母外出,拜名师学射。开始时,老师既不给他弓,又不给他箭,而是让他举石锁,熊渠子尽管不理解老师的用意,但是他想,既然老师让他这么做,那总是有道理的。于是他十分认真地用两只手轮换着将50斤重的大石锁一次又一次举起来。起初手还发抖,一年后,便举重若轻,50斤重的石锁在熊渠子手里已不算什么,老师便给他换成100斤的石锁继续苦练臂力。5年后,当熊渠子能举起300斤重的大石锁时,老师交给他一把大硬弓,还是没给他箭,老师让他每天对着目标瞄准,拉开弦和放开弦时双手不能有丝毫的颤动。熊渠子按照老师的教导又练了3年空弦,老师终于拿出箭来。这时候的熊渠子除了有强大的臂力外,还练就了一副敏锐精细的眼力,他在老师的指导下,抬弓搭箭,对准目标,百发百中,不论是空中的飞禽还是地上的走兽,就连敏捷的野兔子,只要被熊渠子的弓箭瞄准,便都是箭飞靶落,飞禽走兽都不在话下。更为精彩的是,熊渠子百步开外举箭穿杨的本领,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神射手。
25岁那年,熊渠子告别师父回家乡,一路上晓行夜宿。这一天走在路上,行至一片荒郊时已是夜问。突然,他看见前面正有一只老虎伏在路边,熊渠子冷不防吓出一身汗,他立刻下意识地抽出箭来,拉开硬弓,奋力朝老虎射去,不偏不斜正好射中。熊渠子赶紧爬下等待老虎作垂死挣扎。好一会过去了,老虎一点声响也没有,熊渠子想,老虎怎么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死了呢?待他走近一看,哎呀,哪里是什么老虎,原来射中的竟是躺在路边的巨石,而且射出的箭有大半截已深深扎进石头中了。
熊渠子不禁心中奇怪:我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力气,竟将箭几乎全射进了巨石之中?于是他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使足力气,朝巨石再射出一箭,只听咣噹一声,箭未中石。熊渠子不服气,连发几箭,尽管使出全身力量,眼前除了箭与巨石相击火星飞迸,却再也一箭未中,箭都不知弹飞到哪里去了。
所以说,只有在真正全神贯注、意念专一时,才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诚心”所产生的力量。
一个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
编者语:地球也不是一天长出来的,上帝创造世界也用了七天,所以没有那么多速成的东西,切记不可拔苗助长。
【汉语注音】bá áo zhù zhǎng
【释义】揠:拔起。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作“拔苗助长”。
【成语示例】
1.拔苗助长,苦心极力,卒无所得也。(宋代吕本中《紫微杂说》)
2.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是对学生个性的一种摧残。
【成语典故】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
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有个担忧自己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十分疲惫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些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不犯这种错误的人是很少的。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注释】
①[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zhǎng)而揠(yà)之者]宋国有个忧虑他的禾苗不长而去拔高禾苗的人。宋,国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一带;闵,同“悯”,担心,忧虑;揠,拔
②[芒芒然归]很疲劳地回到家里。芒芒然/茫茫然,疲劳的样子;归:回家
③[其人]他家里的人。
④[病矣]累极了。
⑤[其子趋而往视之他的儿子赶快跑去看禾苗。趋,急行,跑;之,代词,它,代禾苗。
⑥[苗则槁(gǎo)矣]禾苗却枯死了。则,却;槁,枯槁,枯死。
⑦[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意思是说,天下的人都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不想帮助它生长的人是很少的,寡,少。
⑧[只想无益而舍之者]认为帮助禾苗生长没有好处而抛开禾苗(不管)的人。想,没想好处;舍,抛开不管。
⑨[不耘苗者也]那些不苗者也]那些不去锄草的人。耘,锄草。
⑩[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不但没有益处,反倒害了禾苗。非徒,不但,不只;之,代词,它,代禾苗。
1、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2、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成语故事之拔苗助长
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拔苗助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ya)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是一部儒家经典,记载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轲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知识扩展:成语故事之志在四方
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è)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í)国和梁国。
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怕重耳回来争夺王位,就派人去杀他。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一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耳。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他也不想再回晋国去了。
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始衰弱。子犯、赵衰、狐偃等一起来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这事让重耳的妻子齐姜知道了。齐姜是个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就对重耳说:“公子,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
重耳听了很惊讶,说:“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我不走!”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齐国。
后来,重耳在六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成语“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成语故事大全拔苗助长
【拼音】: bá áo zhù zhǎng
【解释】: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成语故事】:
拔苗助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是一部儒家经典,记载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轲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这部书中有个故事十分有名: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孟轲借用这个故事向他的学生们说明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主观地急躁冒进,就会把事情弄糟。
拓展阅读:《拔苗助长》续写
第二年,那个宋国的农夫想起了上年的错误,心想:这年我种的禾苗应该没事了吧。农夫拿起洒水壶在小河里取了一点水,急忙跑到田边给禾苗浇水,浇完了一次又浇一次。
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的是满头大汗。
回到家中,他对儿子说:“儿子啊,明天你跟我到田边走一趟,我保证让你看到禾苗都长的壮壮的,今年一定大丰收。”
第二天,农夫很早就起来了,他一心想着禾苗,着急的跑去田里,忘了叫上儿子一起。农夫到田里一看,禾苗又枯死了。他急忙跑回家,打开门跑到儿子房间。
疑惑的对儿子说:“儿子,我今年种的禾苗怎么又枯死了?我没有像上年那样揠苗助长,怎么就全死了呢?”儿子问道:“你这几天有对禾苗做了什么吗?”农夫说:“我看到太阳
这么大,想给它多浇点水,好让它长的快点,怎么啦?我有做错吗?”儿子说:“我知道它们是怎么死的了,是因为水份过多,被淹死的。”农夫说:“上年不是需要水份吗,为什么
今年我浇了水会死呢?”儿子解释道:“水浇一点就可以了,不能过多,多了反而会被淹死。”
农夫听了儿子的话后,心想:这次我又做错了。真倒霉!
有关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
从前,村子里住着一个农夫
他有一块很大的水田
农夫每天都在想,田里该种点什么呢
后来,他决定,全都种上水稻
于是,他往田里插上秧苗,他插了一排又一排,插了整整一天
才把整块地都插满了小苗
后来,农夫每天都来到田里,想看看小苗有没有长高
他看来看去,觉得小苗还是和以前一样高
等了很多天还是如此
农夫着急了,心想“小苗总也不长高,我是不是应该帮帮他们,把小苗拔高一点呢”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农夫就跑到田里,开始拔小苗
农夫拔呀拔,小苗真多呀
拔了整整一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傍晚的时候,农夫回到家里
说:“累死我了,今天总算帮小苗们长高了一点”
农夫的儿子听完很好奇,赶紧跑到田里去看
发现,所有的小苗都已经枯死了
小苗长大需要一定的时间
可是,农夫很着急,没等到时间就想让小苗快快长大
最后,把小苗拔坏了
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们,做事情千万不要着急哦~要慢慢来~
关于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
关于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是怎样的呢?拔苗助长的故事让人们有着怎样的人生启发呢?拔苗助长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农夫想要禾苗快点长高,而选择了拔苗的错误的方法的故事。
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拔苗助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ya)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是一部儒家经典,记载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轲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知识扩展:读《拔苗助长》有感
暑假里,妈妈给我准备了一些趣味故事书,这几天我看了一本《300个经典成语故事》,这里面讲述了许多有趣的成语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故事叫《拔苗助长》。于是我把这个故事说给了妈妈听。
故事说的是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农夫在田里种了一些禾苗,他每天都要到田里观察禾苗的生长情况,可是好多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他很着急,心想:照这么下去,我猴年马月才能吃到从地里长出的粮食呢,不行,我得帮它们快快长大才是。接下来几天他都焦急地在田边转来转去,有一天他忽然灵机一动,他想要是我把禾苗往上拉,不就长高了一大截吗?于是他就把田里所有的禾苗都往上拉了一大截,从早晨忙到下午,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里,他还得意洋洋地告诉家人说自己是多么地聪明,他的家人非常奇怪,第二天到地里一看,禾苗全死了。
我告诉妈妈,农夫急于求成,让禾苗违反成长的发展规律,只能事与愿违了。
妈妈听了后点点头说:“你说得很好,不过,我觉得你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也有拔苗助长的行为。”
我辩解说:“哪里有啊?”
妈妈笑笑说:“你可以好好想想,有的话要改正。”
晚上我仔细想了想,我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希望早点把课文背完,早点完成作业,只想着速度越快越好,好早点和小朋友一起玩,从没想着课文内容有没有记住,作业完成地对不对,我这么急于求成,不也就是妈妈所说的“拔苗助长”吗
拔苗助长成语故事
原文
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15)无益(16),而又害之。
注释
1、闵——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
3、揠(yà)——拔。
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12、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13、寡:少
14、耘苗:给苗锄草
15、非徒——非但。徒,只是。
16、益:好处。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启示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成语故事
宋国有个农夫,做事情性子很急。
有一年,庄稼种到地里后,农夫每天到田里去看。他觉得禾苗长得太慢了,十天半个月过去了,才长出一点点嫩苗。
又过了半个月,禾苗仍旧只长高了一点儿。农夫嫌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他等不及了,便跑到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拔高了一截。
将所有禾苗拔高后,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高兴地对家里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呢!”
他的儿子听了,感到很纳闷,就赶快跑到地里去看,发现拔高的禾苗全都被太阳晒蔫了,全都枯死了。
儿童成语故事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ya)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是一部儒家经典,记载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轲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这部书中有个故事十分有名: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孟轲借用这个故事向他的学生们说明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主观地急躁冒进,就会把事情弄糟。
知识扩展:读《成语故事》有感
今年寒假,老师让我们读语故事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很精彩,读了这本书更加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尤其对《拔苗助长》这篇记忆深刻。
拔苗助长是说一个人总是觉得他的禾苗长得太慢,于是就拔出这些禾苗想让禾苗长得快一些,但是因为禾苗离开了土壤就全部死掉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任何事情都是有它自身的规律的,要想办法发现和利用这些规律,才能取得成功。而违背这些规律一定是失败的。比如说拔苗助长的故事,禾苗需要时间和养分、阳光等等才能慢慢地长大,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生长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就是规律。而那个人违背了规律就一定会失败。我们做事情也要符合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还有一篇是《盲人摸象》,故事讲的是有几个盲人摸一头大象,他们每个人摸的部位都不一样,结果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有的人说像柱子,有的人说像蛇,有的人说像扇子,有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看到事物的全面,不要只看到事物的一面。我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要仔细观察,不要象盲人摸象一样只看到事物的一面。
读书使我变得更加聪明,使我写作水平有了提高,我以后还要多读书多,读好书。